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管控

合集下载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背景职业病是由于一定职业环境中所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工人体内器官、组织或系统的不可逆和持续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某种职业环境对从事该工作的人体安全和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毒物、尘、辐射、噪声、振动等。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国家对职业病危害的管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中,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是进行管控的重要工作之一。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表按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GBZ/T 229.1-2010)的要求,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是1~5级。

风险级别风险状况描述1级风险较低,一般处于可控状态2级风险较低,但有时可能会发生轻微伤害或疾病3级风险较高,随时可能发生中度伤害或疾病4级风险很高,可能发生重大伤害或疾病5级风险极高,很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伤害或疾病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管控,应根据病害的形成机理、危害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接触途径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达到预防、减轻和消除职业病发生的目的。

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能够发现危害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危害因素对体内器官的影响和损害程度,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评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序列、程度、作用途径、接触途径和剂量等进行评价。

2.暴露评估:确定劳动者暴露的人数、时间和频率等参数,评估暴露水平。

3.敏感性评估:根据不同人员的个人因素、体位、行动方式等因素,对其受危害的敏感性进行评估。

4.风险评价:对危害程度、暴露水平、敏感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危害等级和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风险管控是针对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其分类控制

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其分类控制

4.3.7.1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及其分类控制按照劳动者实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可将劳动者的接触水平分为5级,与其相对应的推荐措施见表4-3。

建设项目机加工、喷漆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为Ⅰ级,推荐控制措施为一般危害告知,如标签、SDS等。

建设项目火焰切割工、铆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为Ⅱ级,推荐控制措施为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即针对具体因素的危害进行告知。

建设项目电焊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为Ⅲ级,推荐控制措施为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监护、作业管理。

4.3.7.2噪声接触水平及其分类控制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规定,根据劳动者接触噪声水平和接触时间对噪声作业进行分级。

对于稳态和非稳态连续噪声,按照GBZ/T 189.8-2007的要求进行噪声作业测量,依据噪声暴露情况计算L EX,8h或L EX,w后,根据下表确定噪声作业级别。

建设项目加工单元作业工种喷漆工接触噪声强度未超过80dB (A),未达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229.4-2010)中噪声作业场所危害分级的要求。

火焰切割工、焊工、铆工、机加工接触噪声危害程度为相对无害,管控措施为在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不变的情况下,应进行健康监护,一旦作业方式或控制效果发生变化,应重新分级。

5.1.4接触高温接触水平及其分类控制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T测量结果按照GBZ/T 229.3的规定将高温作业分为轻度危害(Ⅰ级)、中度危害(Ⅱ级)、重度危害(Ⅲ级)和极度危害(Ⅳ级)。

高温作业分级参照表5-13,接触高温作业岗位分级结果见表5-14。

表5-13高温Ⅰ作业分级表表5-14高温作业岗位分级结果。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引言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职业病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据统计,职业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后果。

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对职业病进行有效的防控十分重要。

职业病危害与风险分级职业病危害是指在特定作业环境中,长期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或条件下,致使从事该作业的工人发生职业病的现象。

针对职业病危害,国家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职业卫生和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病危险程度的分级,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指标:1.风险危害程度: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性、接触方式、剂量、时间以及作业人员的易感性、暴露程度等。

2.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空气中的容许浓度,主要包括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污染物分类标准。

3.职业病危险度:由各种危险因素组合形成的作业环境下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控管理,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需要将职业病危害风险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管控要求。

下面是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常规控制级别对于常规控制级别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可以采取下列基本措施进行管控:•加人防护设备,如使用口罩、防护眼镜等;•提高操作技能,使用合适的工具,简化操作流程;•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工程控制级别对于工程控制级别的危害风险,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控制措施:•安装抽风设备,清除有害气体或粉尘;•操作过程中采用密闭设备,减少风险因素的释放;•为工作场所配备可靠的安全设备或者安全保护系统,如监测设备等。

管理控制级别对于管理控制级别的危害风险,需要引入更多的管理要求:•建立线上线下的职业健康监测系统;•建立职业卫生委员会,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聘请专门的医师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病检查和诊断。

结语随着人们对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

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

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前言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工作场所必须进行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划分安全风险等级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以更加完善的措施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确保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为此,制定全套职业病风险分级管控告知卡,如下:一、职业病风险分级1. 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分为四级,具体如下:1.高风险等级:工作环境中存在极其危险因素,导致职工的人身安全极易受到伤害。

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和控制。

2.较高风险等级:可能会对职工造成伤害的环境条件或工艺条件比较明显,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3.一般风险等级:工作环境较为安全,但存在一定危险因素。

需要通过相应措施调整,避免职工受伤。

4.低风险等级:工作环境较为安全,不会对职工造成显著的危害。

2. 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为五级,具体如下:1.A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高或者毒性强等情况下。

2.B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较高或者毒性较强等情况下。

3.C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适中。

4.D级:可引起特定职业病的发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处于暴露水平较低。

5.E级:与特定职业病的发生关系不确定的职业危害因素。

二、管控措施1. 高风险等级对于高风险等级的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采取有效设施和手段,规避危险因素。

2.告知职工,禁止进入环境进行作业或活动。

3.适时进行危险品清理和处理。

4.加强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

2. 较高风险等级对于较高风险等级的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工艺改进或者环境治理等方式,减少危害因素产生。

2.选用安全性能良好的设施和装备,确保安全。

3.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用品,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3. 一般风险等级对于一般风险等级的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卫生清理和垃圾处置,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DB37T-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13.100C 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Implementary provisio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andit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n employer2017-06-23发布2017-07-23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6 文件管理 (6)7 建设成果和效果 (6)8 持续改进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 (8)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内容 (12)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THI) (14)附录D(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举例 (25)附录E(资料性附录)风险告知卡示例 (2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张海东、张士怀、邵华、王红国、陈明、赵俊峰。

引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的精神,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管理理念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编制本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是应用风险学理论和风险控制技术,实现职业卫生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其过程是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以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本细则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接触水平、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措施、健康效应、管理水平等,通过经验公式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概述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在对本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合适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编制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电离辐射的测量按照《GBZ125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的方法进行。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第52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2012]第47号令《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令[2015]第76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 号)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目标1、企业层面: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2、监管层面: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四、单位职业卫生概况1、粉尘工业园:2, 6-二澳-4-硝基苯胺车间(北厂区)投料口最高浓度0.9 mg/m3; 2, 6-二澳-4-硝基苯胺车间(北厂区)包装工段最高浓度0.7mg/mK 2, 6-二澳-4- 硝基苯胺车间(北厂区)反应工全工段0.4mg/m3; 2, 6-二澳-4-硝基苯胺车间(北厂区)干燥包装全工段<0.4mg/m3。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从事职业造成的疾病。

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时有义务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做好职业健康保护工作。

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职业病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协助用人单位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2.1 定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是指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其致害性以及影响程度的程度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要求,以达到有效益的防范和控制职业病的目的。

2.2 划分原则•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性属性,将其划分为五类。

•按照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指数,分为3个级别。

2.3 职业病危害等级划分与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要求等级危害因素适用于职业病检查对象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要求Ⅰ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全部健康档案管理等级危害因素适用于职业病检查对象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要求类致病因素Ⅱ类中毒性致病因素从事特定工种或操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年度体检Ⅲ类高毒性致病因素从事特定岗位的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半年度体检Ⅳ类可迅速导致危及生命的毒性致病因素从事特殊岗位或工种的操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季度体检Ⅴ类强致癌因素、高剂量有害化学物质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季度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细则3.1 风险分级划分决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等级后,开展风险分级划分。

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职业病危害等级;2.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等级进行风险分级,确定职业病预防控制管理策略及措施。

3.2 管控措施根据风险分级划分,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计划,并开展相应的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1.对职业病危害等级Ⅱ以上的岗位,建立职业健康监测程序,开展定期职业病健康监测;2.针对各个职业病危害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缓解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3.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技术检查和人员培训;4.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和职业健康档案库。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13.100C 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Implementary provisio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andit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n employer2017-06-23发布2017-07-23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6 文件管理 (6)7 建设成果和效果 (6)8 持续改进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 (8)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内容 (12)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THI) (14)附录D(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举例 (25)附录E(资料性附录)风险告知卡示例 (2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张海东、张士怀、邵华、王红国、陈明、赵俊峰。

引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的精神,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管理理念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编制本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是应用风险学理论和风险控制技术,实现职业卫生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其过程是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以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本细则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接触水平、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措施、健康效应、管理水平等,通过经验公式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模版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模版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下,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减少职工的健康风险,并保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四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依据监测结果对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岗位,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分级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第六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职业活动中的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监测工作,以获得职工接触危害因素的情况和程度。

第七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第八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涵盖职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第九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频次和范围,并及时调整计划以满足监测的需要。

第十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保存,形成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第三章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管理第十一条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管理是指根据职业活动中不同危害因素的性质和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和管理,以实现对危害因素的合理控制和防护。

第十二条职业危害因素应按照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第十三条分级管理包括危害因素的评估、监测、防护和管理等措施,不同级别的危害因素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危害因素分级管理应当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并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分级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和运行效果。

本标准适用于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3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9 (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98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300.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1 部分:总则《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 号 2015 年 11 月 17 日起施行《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142 号,2003 年 6 月 10 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 10 部门公告 2015 年第 5 号 2015年 5 月 1 日起施行3 术语和定义GBZ/T 224、GBZ/T 229(所有部分)、GBZ/T 29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职业健康 occupational health以促进并维持用人单位劳动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处在最好状态为目的,并防止劳动者的健康受工作环境影响,保护劳动者不受健康危害因素伤害,并将劳动者安排在适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环境中。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分析:对厂区的功能分区、装置道路的比邻关系、竖向布局等进行分析;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分析:对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和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及布局进行分析。
4.4.1.2职业卫生调查
1、用人单位概况调查
对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诗设置、劳动定员等进行调查。
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1)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
2)对各种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症等资
职业病危害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
指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繁程度和防护水平;严重性,是指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
结果。
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为防止、降低或消除职业病危害而采取的工艺技术、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组织管理等措施。
接触比值: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困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4.3 风险点确定
4.3.1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
4.3.2 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
4.4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10 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报告内容: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作环境的变化,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本报告将对我公司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管控。

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我公司对各个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和分级,分为四个等级: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特别高风险。

1. 低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相对较低,员工易受到的危害较少。

例如,办公室人员、销售人员等。

2. 中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高,员工容易接触到一些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不理想。

例如,车间操作工、化学实验员等。

3. 高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非常高,员工长期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存在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

例如,高温炉工、有毒气体处理员等。

4. 特别高风险:这些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极其严重,员工面临极高的职业病危害。

例如,放射性物质处理员、有害微生物研究员等。

三、风险管控措施基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我公司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1. 低风险岗位:a. 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备,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b.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防治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2. 中风险岗位:a. 优化工作环境,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b.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3. 高风险岗位:a. 采取物理隔离措施,减少有害物质对员工的影响。

b. 强化职业健康防护和应急预案培训。

4. 特别高风险岗位:a. 严格控制工作过程和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的职业病危害风险。

b. 配备特殊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业健康监测。

四、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的监督与检查为了确保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公司将建立定期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包括以下方面:1. 监控员工健康状况,并记录职业病案例。

2. 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3. 强调员工的主动监测和报告职业病危害风险。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手册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手册

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1)4、职责要求 (1)4.1职责 (1)4.2基本要求 (2)5、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 (3)5.1 职业病隐患分类 (3)5.2 职业病隐患分级 (4)6 工作程序和内容 (5)6.1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5)6.2 职业病隐患排查 (5)6、3 职业病隐患治理 (6)6.4 职业病隐患验收 (7)6.5 职业病隐患治理台账 (7)7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7)7.1、文件管理 (7)7.2持续改进 (8)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发现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加大职业病隐患治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病风险,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职业病发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属各单位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7]第90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4、职责要求4.1职责4.1.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保证职业病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管控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管控

目录一、工作流程..............................................................................................(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1.工程分析........................................................................................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2)接触化学物作业....................................................................(3)接触高温作业.........................................................................(4)接触噪声作业 (12)(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 (13)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 (14)(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权重数(Ci)的确定 (14)(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重(P)的确定 (15)(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 (15)4.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 (16)(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计算 (16)(2)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 (17)(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17)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情况 (17)2.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26)(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R)判定 (26)五、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一)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30)附录:引用的标准依据 (3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系统,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合适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DB37T 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13.100C 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Implementary provisio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andit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n employer2017-06-23发布2017-07-23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1)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6 文件管理 (5)7 建设成果和效果 (5)8 持续改进 (5)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 (7)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内容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THI) (12)附录D(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举例 (21)附录E(资料性附录)风险告知卡示例 (2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张海东、张士怀、邵华、王红国、陈明、赵俊峰。

引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的精神,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管理理念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编制本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是应用风险学理论和风险控制技术,实现职业卫生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其过程是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以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本细则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接触水平、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措施、健康效应、管理水平等,通过经验公式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B 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 B,B=粉尘浓度实测值÷
接触限值。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分级指数(G)
作业分级
≤1
相对无害
1<G≤6
轻度危害
6<G≤16
中度危害
G>16
重度危害
b) 接触化学物作业
参照 GBZ/T 229.2 的规定,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按式(2)计算:
--降低物料落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隔绝气流、减少诱导空气量和设置空间等;
--皮带转运点采用导料槽或导向板;
--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湿式抑尘措施,减少物料在装卸、运输、破碎、筛分、混合和清扫等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加速作业场所漂尘的凝聚、降落;
--消除二次扬尘,尽量减少积尘平面,地面、墙壁应平整光滑,墙角呈圆角,便于清扫;
7)辅助用室调查。调查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则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及自上次评价以来的变更情况等。
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的设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落实情况等。
接触比值: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困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4.3 风险点确定
4.3.1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该用人单位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在这个行业内,由于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和高温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

二、风险评估根据对该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和评估,结合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对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和管控。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该用人单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1)有害物质: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有害物质,如溶剂、重金属和化学药剂等;(2)高温环境:部分生产车间存在高温环境,容易引起热应激和中暑等问题;(3)工艺性因素:生产工艺存在操作机器、重物搬运等因素,容易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4)粉尘和噪声:部分生产车间存在粉尘和噪声,容易引起呼吸系统和听觉系统的疾病。

2. 风险分级评估根据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对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1)高风险等级:针对高温环境、有害物质和工艺性因素,存在着较高的职业病危害风险。

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中风险等级:针对粉尘和噪声,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员工暴露于粉尘和噪声的时间和强度。

(3)低风险等级:部分岗位存在较低的职业病危害风险,但仍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管控策略针对上述的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的管控策略:1. 高风险等级(1)有害物质的控制:对于使用的有害物质,要优先考虑替代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确保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排除;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要尽量减少,同时要加强员工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2)高温环境的控制:加强对高温车间的温湿度控制,保证员工在适宜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对于高温车间,要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补充饮水。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pdf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pdf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E.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表 E.1表E.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本)单位:风险点作业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级别I-IV风险分级可导致的职业病或健康损害控制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编号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注: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4、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集团公司/工程项目公司、项目部(工程项目)、专业公司、子公司/作业班组(专业、劳务分包单位)/作业人员。

5、生产厂区、基地参照附录 E进行编制风险点作业内容评价级别I-IV 可导致的职业病或健康损害控制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编号名称序号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土方开挖、回土方开挖、回填机械机械振动IV低风险振动伤害1、设置减振设施;2、选择低振动设备。

岗前和在岗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作业人员2 填机械作业土方开挖、回填粉尘m般风险尘肺病等呼吸系统危害1、设置通风设施;2、设置喷雾降尘设施;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警示标识岗前和在岗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佩戴防尘口罩施工班组3基坑桩基机械作业桩基机械振动m般风险振动伤害1、选择低噪音设备;2、定期维护设备。

3、设置减震设施。

减少作业工人接触时间岗前和在岗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施工班组4 工程机械噪音m般风险噪音伤害1、选择低噪音设备;2、定期维护设备。

岗前和在岗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佩戴防噪耳塞施工班组5边坡支护作业钻孔产生的粉尘V低风险尘肺病等呼吸系统危害1、设置通风设施;2、设置喷雾降尘设施;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警示标识岗前和在岗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佩戴防尘口罩作业人员6 机械振动V 低风险振动伤害1、选择低振动设备;2、定期维护设备。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内各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的分级管控,从源头减少职业病隐患的产生,控制职业病发生,杜绝职业病事故发生,实现安全、健康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在我公司(包括子公司)范围内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分级管控。

3.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7月3日;3.2DB37/T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4.程序规范4.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程序职业病危害基础资料收集与准备→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制定并评审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培训→风险点分级管控→风险信息更新。

4.2基本原则4.2.1全员参与职业病危害风险辨识、分级和管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

总经理应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督促、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及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员工均应参与该工作;4.2.2生产车间应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落实职业卫生管控措施。

风险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评价所需基础资料的调查应详实、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应真实有效且覆盖所有接害岗位和工作地点;4.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的要求,委托第三方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4.3职业病危害基础资料收集与准备4.3.1各车间应将本车间凡是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岗位信息(接触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时间、现有防护措施等)收集、汇总上交至职业病双体系建设办公室(生产管理中心);4.3.2各职能部门(生产、技术研发、设备等)应将现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及管控情况总结并上交至生产管理中心;4.3.3生产管理中心应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以及职业健康查体情况、个人健康监护档案汇总;4.4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4.4.1生产管理中心根据收集到的基础资料,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4.4.2分级过程应严格按照实际监测数据与危害分布情况进行计算;4.4.3各车间应协助生产管理中心完成本项工作;4.5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4.5.1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情况,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4.5.2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低风险(蓝色)四个级别,分别以“I II III IV”表示;4.6制定并评审风险控制措施4.6.1生产管理中心根据各岗位危害因素作业分级情况和岗位危害分级情况,会同各职能部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4.6.2按照各岗位,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类汇总,形成表格;4.6.3由生产管理中心组织,职业病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参与,对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4.6.4根据评审意见,各部门应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加强或修正;4.7风险培训4.7.1生产管理中心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对各部门车间进行整个体系的宏观培训,主要培训管理方式和分级结果;4.7.2各部门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和管控措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各车间和重点岗位记性专项培训;4.7.3各车间每年度至少组织二次以上的职业健康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针对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情况和措施进行培训,对涉及到职业病危害的岗位人员进行告知和教育;4.8风险点分级管控4.8.1重大风险(I级)由公司部门进行管控,部门负责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措施落实情况;4.8.2较大风险(II级)由车间负责管控,车间负责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措施落实情况;4.8.3一般风险(III级)由班组负责管控,由车间负责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各班组长在岗期间监督措施落实情况;4.8.4低风险(IV级)由各岗位负责管控,由车间负责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各岗位负责人,在岗期间监督措施落实情况;4.9风险信息更新4.9.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应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度对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的修订更新;4.9.2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分析和风险分级管控:4.9.2.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4.9.2.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4.9.2.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9.2.4事故事件发生后4.9.2.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考核5.1未按照要求进行资料收集汇总上报或上报不实的,给予部门或车间负责人处以20元以下罚款;5.2未按照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或错误风险评价的处以20元以下罚款;5.3各级危害风险管控单位未按照要求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或风险管控措施不当的处以20元以下罚款;5.4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单位未按照职责对所管控职责进行有效监督的,处以50元以下罚款,由于管控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处以100元以下罚款;5.5未按照要求进行风险培训的,对风险管控单位处以50元以下罚款;经多次风险培训仍不合格的员工调离岗位或更换岗位;5.6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风险信息更新的,对风险源单位处以100元以下罚款;6.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试行!安全生产办公室2018年4月10日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点
职业病作业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管控措施
编号
风险点 名称
风险点类 型
所在位置
标准/危险源或 潜在事件
风险分 危险源诱发事

故类型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管控层级 责任部门 责任人 备注
1.设置职业病危害警
1
数控机床 作业活动


生产车间
噪声
低风险
听力受损,严重 可导致噪声聋
褚富彬
车间级 生产车间 杜林峰
班组级Βιβλιοθήκη 热处理班 组赵君华
编制:
审批:
年 月日
肺部疾病
和管道均采取密闭措 施;3.选用低噪声设
备;4.现场安装工业
报警器及时报警发现

1.设置职业病危害警 示标识和告知卡;2. 职业健康监护,定期 组织职业健康体检; 3.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 害因素检测、评价。 4.工作场所禁止饮食 、吸烟、禁止明火、 火花。
定期组织 职业卫生 培训;
正确穿戴 防护服、 防毒面罩 、耳塞
1.选用低噪声设备
示标识和告知卡;2. 职业健康监护,定期 组织职业健康体检; 3.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
定期组织 职业卫生 培训;
正确佩戴 耳塞
害因素检测、评价。
2
浸漆工
作业活动 类
生产车间
噪声、苯、甲苯、 二甲苯、苯乙烯
一般风 险
1. 配备良好的通风排
气设施、合适的防爆
、灭火装置;2.设备
听力受损,严重 可导致噪声聋,
3
中频热处 作业活动
理工

生产车间
噪声、高温
低风险
听力受损,严重 1.调整作息时间,准 可导致噪声聋 备降暑冷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作流程..............................................................................................(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1.工程分析........................................................................................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2)接触化学物作业....................................................................(3)接触高温作业.........................................................................(4)接触噪声作业 (12)(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 (13)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 (14)(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权重数(Ci)的确定 (14)(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重(P)的确定 (15)(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 (15)4.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 (16)(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计算 (16)(2)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 (17)(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17)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情况 (17)2.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26)(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R)判定 (26)五、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一)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30)附录:引用的标准依据 (3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系统,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合适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一、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一般分4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结论。

(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风险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见图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20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的实施是以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为基础的,用人单位本年度已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的,可依据本年度的检测数据进行评估测算,直接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实施,否则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实施。

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包括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1.工程分析(1)调查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化学物质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年用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及投料方式等;(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调查,搜集相关图纸:(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调查: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和辅助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及布局调查,搜集相关图纸;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1)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

(2)搜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等资料,搜集有毒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3)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

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对作业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运行及其维护情况进行调查。

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调查各接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水平,所配备的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佩戴使用情况等。

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对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培训及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进行调查。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辨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等标准、规范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测定。

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通过对作业场所的工程分析、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分析等全面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其性质、存在的量、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接触人数和时间等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技术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

分级指数G按式(1)计算:G= WM×WB×WL…………………………………. (1) 式中:G-分级指数;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M)取值列于表1注释:接触比值为接触每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的接触限值的比值(即:B=粉尘浓度检测值/接触限值,当粉尘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生产性粉尘应分别计算PC-TWA 和超限倍数比值,选择最大值作为某类粉尘比值取值;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若同一作业岗位同时接触两种及以上的粉尘时,应选择危害重、接触限值低的粉尘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