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模式
揭秘华西村靠什么致富(华西村产业)
吴仁宝的儿子担任什么职务? 揭秘华西村靠什么致富(华西村产业)内容简介:华西村靠什么致富?华西村吴仁宝的儿子担任什么职务?其实,从吴仁宝的儿子所担任的职务中我们就能基本知道华西村靠什么致富和华西村产业有哪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吴仁宝的儿子和华西村靠什么致富,也即华西村产业有哪些。
华西村老书记的子女们吴协恩的目标在今年1~2月的发展得到很好的促进。
在3月5日的村分析例会上,吴协恩介绍,1~2月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9.212亿元,可用资金2.296亿元,交税6087.58万元。
现在的华西村,钢铁产业支持着其大部分利润来源。
过去10年来,钢铁的收入一直占到华西总收入的60%以上。
目前掌管华西村冶金产业的是吴仁宝的二儿子吴协德。
吴协德也是华西村的副书记。
即便是在目前钢铁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华西村的钢铁业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效益。
从2002年以后,华西村先后投资建设了唐山100万吨炼钢厂、华西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从而使得该村拥有了从铁矿石进口到炼铁、炼钢再到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链。
从2004年开始,在吴仁宝的支持下,华西村投资1亿元对钢铁产业进行了循环经济的改造,从而使每吨钢铁减少了30元的成本。
吴协恩表示,华西钢铁在降本节支方面作出了榜样,多项数据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今年,华西钢铁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再降成本3000万元。
在吴仁宝卸去华西村书记职务后,他的5个子女都在华西村担任着重要的职务,除了四儿子吴协恩是书记,还有三个儿女是副书记,一个是党委委员。
虽然吴协恩是书记,但是由于他主要在外地搞华西村项目,实际上华西村的企业主要是由吴仁宝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掌握,他们两个掌管着华西村60%~70%的纯利润。
吴仁宝的大儿子吴协东负责华西建筑装潢公司、华西发电厂等企业,现在还在江阴、张家港搞房地产开发。
二儿子吴协德掌管华西村的冶金等行业。
他们也是华西村副书记。
女儿吴凤英也是副书记,先前主要管理旅游业,目前主要在开辟物流业务。
浅谈华西村与小岗村的不同发展道路
浅谈华西村与小岗村的不同发展道路华西村建于1961年,华西村位于江苏省华士镇,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
旗下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二十世纪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推行“”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
在农村取消人民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华西村位于中腹的省市华士镇。
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方便快捷。
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正式更名为“”。
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
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大家庭。
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5万多人。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实现了。
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
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
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典型的如江苏的华、北京的、河南的等等。
这类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个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团结有效率的和村委会,都有一个目光长远且有威望的领头人,都抛弃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有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产业。
总结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概括地说,是体现在他们重实质不重模式,较好地做到了四个方面的结合:1.新与旧的结合。
塔的形式是旧的,但华西人在旧形式下建造的却是98米、7级17层的中国独有的宾馆,它不但是为华西村年产数百万元利润的,同时还表达出华西人步步向上、的豪迈精神。
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李光耀”华西村是个大骗局三篇
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李光耀”华西村是个大骗局三篇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位于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
从2001年起先,华西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建成了一个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达30340人的大华西。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李光耀华西村是个大骗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李光耀华西村是个大骗局1当年的华西村有多么的风光,现在的华西村就有多么凄惨。
曾经家家户户住别墅、配豪车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最终因为400亿巨债暴雷而破产。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还有许多地区还在饱受受贫困之苦时,华西村就成为中国农村共同富有的典型。
但是,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杆逐步蜕化成原华西村书记吴仁宝的家天下时,华西村陨落的命运就已经不行避开了。
如今,这个中国最富有村庄华西村早已风光不再,渐渐被公众遗忘,最近又频频被爆出破产的消息。
华西村已破产400亿债待偿还据了解,华西村旗下的华西集团已经破产,总资产542亿,负债大约400亿。
有读者向《雪山财金》供应几段视频显示,有村民在排数百米长队等待领钱。
读者表示,许多人将资金借给华西村,但华西村已经破产,无力兑现还款。
目前当地国资委已经介入接管,由政府监督和筹措资金,将百姓的投资款逐步退回。
而村民们风雨无阻,排着长队,着急的等待。
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杆依据公开信息,华西村并不是一起先就如此富有的,1960年之前的华西村,还是特别一般而且贫困的一个村庄,依靠种田为生,华西村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名扬天下的第一村,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当年的老书记吴仁宝。
吴仁宝在华西村当村支部书记没多久,就碰上了农业学大寨这一个运动,而作为华西村的领头人。
吴仁宝一心要带领着华西村的每家每户都发家致富,因此就想要通过工业来发展华西村的村民经济,之后的华西村始终都往这一个方向发展,工业以及城市建设是相当的发达。
最终在吴仁宝的带领之下,以及村民的上下一心,很快华西村就凭借着工业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起来,创建了越来越多的利益。
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华西村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
然而,近年来,华西村却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的经济思路,成功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裕繁荣的转变。
那么,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
华西村地处温州市的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村民们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发展了种植业和养殖业。
他们种植了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养殖了鱼、鸡、鸭等禽畜,形成了独特的农业产业链。
同时,华西村还积极引进了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通过这些努力,华西村成功打造了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为村民们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其次,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农业产业,华西村还积极发展了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村民们利用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同时,华西村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此外,华西村还积极引进了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和饮料,为村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通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华西村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为了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华西村积极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同时,华西村还注重培养当地的农民工人,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技能比赛,提高了农民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
这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华西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最后,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华西村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努力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华西村 方案
华西村方案华西村方案华西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被誉为中国城市更新的典范。
华西村方案是指针对该村进行的一系列改造和更新的计划。
这个方案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设计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一、背景介绍华西村是一片老旧的城中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居住着许多曾经的工人和农民。
然而,由于长期的城市发展,这里的环境变得破旧不堪,住房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地政府决定进行城市更新,以提升华西村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方案概述华西村方案以“人居环境”为核心理念,通过综合运用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绿化美化等手段,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的社区。
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住房问题,华西村方案提出了“拆旧建新、保留历史”的原则。
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老旧的房屋进行改造和整修,使其符合现代居住的需求。
同时,也增加了公共住房的建设,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
2. 方案还着重考虑了交通便利的问题。
通过规划道路、建设停车场等措施,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此外,方案还在村内修建了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为居民提供了更加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3. 绿化美化是华西村方案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增加公园、种植花草树木等手段,方案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4. 方案还考虑到了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建设。
在村内修建了学校、医院和图书馆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和教育资源。
这样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居民的生活,还为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文化氛围。
三、成果和影响华西村方案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不再生活在狭小潮湿的房屋里,而是拥有了宽敞明亮的住所;交通便利的改造也让他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其次,华西村的形象也焕然一新,成为成都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借鉴。
最重要的是,华西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华西村
2004年,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 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 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 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华西村村民家家住400—600多平方 米的别墅,有100—1000多万元的资 产,有1—3辆轿车。2005年,华西 累计实现销售307.8亿元。2006年全 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 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600万元-2000万元
华西村如今居 住的欧式别墅
这可是集 体所Biblioteka 的“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 结奋斗,服从分配,实 绩到位”的华西精神, 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的 结合为鼓励养成孝敬长 辈、尊老爱幼的美德, 对每一户出现老寿星的 家庭都给以重奖。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简析、
•
•
•
•
制度的局限:近乎世袭!
功过是非,难论
探讨与思考!
• 感觉这些村的权钱只归书记“家族所有”,村民只是打工族。
• 每一个掌权者就像是一个小地主,当地都听他的,但是当着种方法得到传承世袭的话谁能保证每一个 都和前任一样睿智楞! • 在就算是当公司的工资和奖金变成股份后如果公司连续几年走下坡路是那就是看着自己的钱贬值啊, 所以在我看来什么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就是一种强制要求,它是依靠一种个人权威 存在的,而不是依赖与一种可持续的制度,终归会出问题! • 华西村没有新型产业,一直坚持发展钢铁企业(相比现在的大环境,该类产业的发展都很困难,在很 大程度上那类产业多数是依靠政府的扶持,竞争力小)而且很多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很严重。
历史的发展(转折):
• 1957年 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 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 1969年,吴仁宝顶着风险,偷偷创办小五金厂。到了1978年,这些小五金给华西村带来宝贵的起动资金,华西 村的家底共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为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华西“盛世”
• 这只金牛的规格为长2.3米,宽70厘米, 高1.7米,所谓的一吨,指的就是纯金 重量,并不是整个牛的重量。 据说价值人民币3个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11年10月15日晚,华西村举办庆祝建村50周年大 型文艺晚会,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朱迅和水均 益担任主持,国内演艺界知名艺人阎维文、毛阿敏、 谭晶、蔡国庆、鲍国安、杨洪基、韩红、黄宏、冯巩 等加盟演出
• 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 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 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 第一村”。 • 吴仁宝先生眼中的华西:田边绿树成荫,河塘黄石驳岸,工厂整齐清洁, 地面草坪成片,鸟语花香,人人喜气洋洋,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新家 村,成为江南田园风光旅游中心。或者是“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仔 细一看,原来农民生活在乐园”。
华西村其实是资本主义的成功典范啊,亲们!
说了车子,说起车子华西村村民更是无知,请问华西村村民你们开的车子的行驶证上的名上谁,这点那个华西垃圾敢正面回答!
最后要说,华西村村民是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换是任何正常的村,打个比方以沿海地区村的话,这样的骗子早就被村民全家亡口了,
3
回复
1楼2012-02-26 08:27举报 |
还有华西村村民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因为集体土地上的房子是不能上市交易的,而华西村村民却花个200多万去租这样的房子,我看华本西村村民是大脑进水了吧,
再说全国其他村的情况,宅基地是免费给村民使用的,并以法律文书的方式规定村民拥有终身使用权,在宅基地上建华西村一样的房子(华西无知者称别墅)成本不会超过40万,而且以华西垃圾的房子标准,在沿海土区也是建得比较差的,
开始时候,为了节约开支,所有合伙人都要干活,包括我。分配了各个人的职位,当然也有相应的工资。我呢最忙,除了搞管理生产,还要到处找客户,其实大家开始都感觉和打工一个样,不过一想到这是自己的产业,都是为自己挣钱,没有老板剥削,大家都干劲十足。(资本主义叫这个是创业初期的资金节流,私有化提高生产积极性。社会主义叫这个是万事开头难,人民做主解放生产力)
某天,我发觉我打工挣了点钱,但是却不至于全家致富,现在物价飞涨,房价恐怖,医疗养老全无,肿么办?我把同村好多乡亲叫到一起叙旧顺带诉苦。发现大家竟然都是在富士康干了几年活,苦啊,工资1千多点,几年下来天天吃泡面也就攒个几万块。听说又有人跳楼了,都是苦命的人,你说这打工的日子还有个头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突然有个老乡抱怨道,最近吃两碗泡面还要加个馍。为啥?因为康师傅又缩水了。大骂一句奸商。我忽然灵机一动。为啥我们不办个工厂,一个人力量小,大家加起来力量大,这个叫什么来着,书上说叫股份制私营企业(社会主义叫法:集体股份所有制)。说白了,就是合股办厂。到时候我们也奸!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华西村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被誉为中国第一村。
这个小村庄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富裕的村民而闻名于世。
华西村的成功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和借鉴。
华西村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全国各地的农村经济处于低迷状态。
然而,华西村的村民们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寻求发展。
他们积极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通过集体经济发展村庄。
与传统乡村的经济模式不同,华西村发展了一种以合作社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制度。
这种制度将村庄的土地和资产集中于合作社,并由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经营。
华西村的经济合作社非常成功。
合作社从事多样化的经营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在农业方面,华西村发展了特色种植业,如茶叶、花卉、水果等。
他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工业方面,华西村发展了一些小型工厂和企业,涉及纺织、制鞋、制衣等行业。
这些工厂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华西村还发展了服务业,包括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他们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建设旅游景点和特色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华西村的成功除了经济上的发展,还体现在社会和环境方面。
该村高度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和环境保护。
他们积极组织各种社区活动、捐赠资金和物资支持教育事业、医疗保健和扶贫工作。
同时,华西村注重环境保护,建设了一些公园和绿地,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华西村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借鉴。
许多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前来考察华西村,并希望从中学习和借鉴经验。
华西村的模式给了人们一个启示,即通过创新的思维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乡村经济也能取得巨大的发展。
华西村的成功离不开村民的奋斗和智慧,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华西村的成功案例为这一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将通过创新和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希望。
《江阴的华西村》高中作文800字
《江阴的华西村》高中作文800字标题:《江阴的华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在江苏无锡,有一个被称作“天下第一村”的地方,那就是位于江阴市的华西村。
这里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缩影,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生动体现。
华西村,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已经变成了全国乃至全球都闻名的富裕村庄。
这个变化的背后,是华西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华西村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华西村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庄。
然而,在党的领导下,华西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积极进行农业生产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最终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
华西村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华西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保证了全体村民的利益,又激发了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华西村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得华西村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华西村的成功,更在于其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华西村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经过充分讨论和民主表决后做出的,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华西村的稳定发展,也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华西村,这个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地方,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回首过去,华西村经历了风风雨雨,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展望未来,华西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华西村是一个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华西人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华西村股份合作制
华西模式与股份合作制华西模式与股份合作制摘要地处苏南无锡市境内的江阴华西村,久负“中国第一村”的盛名。
华西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形成了纺织、钢铁、旅游等若干支柱产业。
年旅游人次超过100万人次。
全村380户家家住上了400-500多平方米、水电气全通的楼;别墅最少人家的资产也有100多万;最少人家的存款有20多万,最多人家的存款有2000多万。
华西村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华西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明确界定了华西村模式的基本内涵:股份合作制为其核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其载体,并对华西村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进而分析了华西村的运行机制。
最后文章对华西模式在其他地方的推广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把华西模式持续而广泛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华西村,股份合作制,华西模式abstractHuaxi village is located in jinagyin, wuxi city, south of jiangsu,is “the first village ofchina”.Huaxi’s economic rapidely develeop,and textile,turism,steel have been its mainstay industry. More than 1000000 people travel there every year.All 380 families are very rich,the most poor family has 200000 rmb in bank while the richest has 20 million.There is no doubt that huaxi is succefull.Wha is the key of huaxi’s success? The author Pointed that the basic content of model for its core is joint-stock system and a new type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re pointed out as its carrier.The auther review the huaxi’s history,and analysi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At last,author made recommadations for the spread of huaxi model.Keywords Huaxi, joint-stock system,huaxi model1华西简介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中腹。
华西村发展历程
华西村发展历程
华西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村庄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生活条件较为贫困。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村庄的发展开始迅速起飞。
在1980年代初期,华西村的农民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农民们发起设立合作社,共同出资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量。
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村庄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们的收入水平。
1985年,华西村开始尝试发展农家乐产业,并创建了一家精
心设计的农家小院,为外地游客提供独特的农村体验。
这一举措使得华西村逐渐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入21世纪初,华西村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并引入
大量的民营资本进行开发建设。
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开设农产品直销店等方式,华西村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
这使得村庄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
2015年,华西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并荣获了国家
级农村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称号。
这一荣誉进一步提升了华西村在乡村旅游领域的声誉,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目前,华西村已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乡村生活。
村庄的发展也为周
边村庄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范例,推动了该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这一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华西模式
华西模式:姓资还是姓社?郭伯文《草根网》2013-03-26“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老掌门吴仁宝先生仙逝,其壮丽的人生传奇画上句号,但关于吴氏和华西村的争论远远没有结束。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资、社孰优孰劣的宏大命题上,似乎华西村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实行社会主义。
其实在我看来,关于华西模式姓社姓资之争毫无意义;华西村不仅是经典资本主义的优等生,更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良好资本环境下绽开的一朵温室之花。
另外,资本主义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社会主义归于“分配关系”范畴,华西村即使从分配关系的角度来看,也是纯粹的“资本主义”。
一、华西村的所有制形式是“股份制”所谓股份制,就是以入股形式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股份就是资本占比,股份制经济是经典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
华西村起步较早。
上世纪60年代,能人吴仁宝就做了村支书,成绩出色。
1969年办了间小五金厂,据说到80年代初,就积累了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另外还有100多万元的现金。
这在当时是令人咋舌的,也让华西人体认了“无工不富”的道理。
可以想见的是,基于特殊的历史因缘,早先华西人的股份(原始股)占比基本在同一起跑线,而这个基础是1949年成功的革命打下的,且农村“集体经济”形式使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大。
顺便说一下,这种历史机缘可遇不可求,“原始股”能够相对平均,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尚未遭到根本破坏的情况下,还具备相当的基础;而这种基础在其他地区比如西方、印度是不可想象的。
实行股份制以后,由于不同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收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吴仁宝的华西村又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滚动发展策略,个人所得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这样,不同收入的人群在企业中的股份占比必然日渐拉大,事实上贫富在扩大。
但华西村已经步上资本滚雪球壮大的快车道,即使小股东的分红也变得相当可观,又因此,没有持股的员工待遇也不菲,于是在外人看来,华西村就集体“共富”了。
华西村发展模式专题研究
华西村发展模式专题研究一、引言华西村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一个村庄,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对华西村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可借鉴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华西村的背景介绍华西村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村地处江南水乡,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华西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村庄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难点。
三、华西村发展模式的形成1. 领导班子的重视:华西村的村干部注重农民的参预和民主管理,形成为了一支团结、能干的领导班子。
2. 产业的转型升级:华西村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
3. 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华西村成立了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华西村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华西村发展模式的特点1. 农民主体地位:华西村的发展模式以农民为主体,注重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产业结构优化:华西村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的单一依赖,发展了多元化的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社会组织建设:华西村注重社会组织的建设,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集体经济发展,增强了村民的凝结力和合作意识。
4. 政府支持和引导:华西村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在土地流转、财政扶持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华西村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1. 重视农民主体地位:华西村的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多元化产业发展:华西村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元化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华西村注重社会组织的建设,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集体经济发展,增强了村民的凝结力和合作意识。
华西村与小岗村
华西村与小岗村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华西村和小岗村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两村在改革浪潮中各自探索前行,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新时代的农村发展之路。
华西村,位于四川省,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面旗帜。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亩产千斤”的口号后,华西村的村民们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他们建立了股份合作制度,实行集体经营,各户按照土地面积投入不同的股金,并分享相应的经济收益。
这种方式在当时尚属前所未闻,但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华西村村民通过实施股份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改革的典范。
与此同时,小岗村则以个体村民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赢得了改革开放的掌声。
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联名向村干部上书,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方案。
该方案随后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小岗村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并掀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浪潮。
小岗村的改革措施鼓舞了全国各地的农民,掀起了乡村经济改革的新高潮。
小岗村的改革不仅带来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时至今日,华西村和小岗村的前进步伐并未停歇。
华西村在做强农业基础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第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小岗村则以新时代的生态环保理念,推动新农业的发展,塑造农村新形象。
两村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我国农村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借鉴,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农民朋友,勇敢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华西村与小岗村,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一个闪烁着希望的村庄。
他们的历史,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波澜壮阔的一页;他们的改革,是中国农村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光芒。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两个村庄走出更加辉煌的未来,为中国农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华西村变革 从负债2000元到年产值500亿
华西村变革从负债2000元到年产值500亿文/戎一人1978年的冬天,北京的每一个清晨都给人寒冷的感觉。
新华社记者在新闻稿中写道:“灰白的太阳终于费力地钻出薄雾,把它那毫无热气的光线投射到这个巨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拥挤的楼房、狭窄的棋盘式街道和蠕动的密集人群中。
”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户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昏暗的煤油灯,一个个神情紧张地在一份契约上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个夜晚和这份“包干制”契约被当作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载入了史册。
不过,当时最为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属意的村子,是与小岗村一省之隔的江苏华西村。
先行一步秘密致富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一位50岁的中年人坐在会场中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中的文件,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
当他听到邓小平同志呼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没有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
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时,立时会心一笑,忍不住鼓起掌来。
这位中年人叫吴仁宝,时任江苏省江阴县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支部书记。
吴仁宝从28岁开始当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76岁,创纪录的48年,把华西村打造成了“天下第一村”。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0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为题对华西村给以高规格报道,同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华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这是华西村第二次被《人民日报》报道。
1975年,华西村曾被《人民日报》树立为“农业学大寨”典型。
而这一次登上头版头条,则从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样板意义。
而吴仁宝隐藏多年的秘密,也终于有机会得见天日。
当时的吴仁宝,不仅是中共十一大代表、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书记,还有一个“秘密身份”:一家地下运转近10年的村办五金厂的领导者。
华西村打对了四张牌
华西村打对了四张牌
21世纪的华西村,已经拥有一个地级市的产值,一个县级市的人口,一个乡镇的面积,却继续维持一个行政村级的低成本管理班子。
海内外任何教科书和政治家的顶层设计都解不开现代化制度成本过高的死结,吴仁宝的自主创新不可小觑。
华西村的经验可归纳成“一二三四”。
一个内在机制:本源于村社理性的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风险机制。
两个最低成本:一是村社共同体以成员权为基础的产权制度及其产业资本扩张;二是用传统低成本的村治结构取代现代化城市高成本的政府多部门治理。
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点状原始积累,二是线性产业扩张,三是多面向结构升级。
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打红色的社会主义牌获取长期稳定的政治保护和因此不可能被减少的经济资源;二是打白色的资本扩张牌成为天下第一社区资本总量村;三是打灰色的村庄党委公司化的治理方式取代城市政府治理,以及私营经济开发区等多样化牌弱化产业资本扩张中的各种张力;四是打绿色的生态旅游牌保持多元文化及多样化经济结构(包括粮食农业维持村民生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上世纪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全面改制后,特别是一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不再顾及农民就业、农村行政和社区福利开支的时候,华西村却因为仍然坚持对所
有村民的福利制度而大幅节省了现金开支,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得到新的发展机会。
华西村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一次对集体主义优越性的充分挖掘和成功诠释。
(原文刊于3月19日《环球时报》,有删节。
原题《华西村的探索鼓舞改革者》。
作者:温铁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宝:华西村本不想当先进
9年前,华西村集团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村级企业,被称之为“农村第一股”。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一直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截至2007年,这个江南小村实现销售收入 400多亿元,上交利税8亿多元。
村办企业华西集团拥有8家上市公司、58家企业。
村民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近年来,随着一些明星村的陨落,华西村仍保持年产值百亿增长。
秘诀在哪里?执政华西村48年的老书记吴仁宝,用四个字概括,“实事求是”。
2008年7月30日,81岁的吴仁宝说起华西村的历史和未来,显得很有信心。
按照他的说法,坚持实事求是,华西村永远都会发展。
新京报:但乡镇企业转制的还很普遍。
吴:转制快,政府可以用钱,原来有县办企业,乡办企业。
县办企业转制,钱要给县里,乡办企业转制,钱要给乡里。
那县里乡里就有钱用了,钱用光了,就要卖地了。
现在地也难卖了,所以日子不好过。
真正下面,你不要只看到莺歌燕舞,很困难的啊。
“华西村本身是不要当先进的”
“背景”
数十年来,各地纷纷前来华西村取经,但是真正能克隆华西村的寥寥无几。
对此,吴仁宝曾经表示,华西模式要完全复制是不现实的,因为华西是经过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另外最关键的是必须具有华西精神。
新京报:华西村一直是全国的先进典型,发展是不是跟典型的作用有关?
吴:本身我们这个村是不要当先进的。
要当先进必然要跟风,跟风就不能实事求是。
个人也不要去当先进,自己要当先进,早晚要出毛病。
为了做先进,别人超过你了,你就要急了,要乱来了,那我不做。
新京报:为什么外地没有哪个村能克隆华西村?
吴:我讲个笑话你听。
外地有个幸福村,还有个叫太平村。
这两个村支书在九十年代后期都讲,三年学华西,三年超华西。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华西村知名度高。
我同他们说,你们最好都超过我,最好多一些村超过我,那样全国到处都像华西村,大家不都富了嘛。
但我说你们要注意,要超过我,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急于。
两年下来,一个不幸福了,一个也不太平了,人也抓起来了。
他们就是脱离实际。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涂重航江阴报道
-新观察
反思强人治村
吴仁宝是一个奇迹。
与他同时涌现的乡村强人,光环似乎都已暗淡,有的甚至已经身陷牢狱。
如何完善乡村治理的模式,走出强人政治的陷阱,在当下似乎仍是一个难题。
在传统社会,乡村治理不需要外部权力委任,乡村绅士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力是以自然形成的权威为基础的。
比如,他们在外地当过官员,见多识广。
至少接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家教育,拥有举人、秀才之类的头衔。
他们熟悉儒家的价值,具有高于一般村民的知识甚至智慧,在处理村民间纠纷的时候,相对可以保持公正。
但只有在财富相对稀缺的传统小农环境下,这些乡村精英尚可独善其身,这种治理模式才可能维持。
随着现代化向乡村拓展,村官的权力开始变大,他们掌握着资源分配大权。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很多乡村开始发展工业,包括华西村。
随后,到八十年代,社队企业发展成为乡镇企业。
村官作为村集体组织的代理,掌握着大笔工业资源。
在有些乡村,村民的就业和福利依靠这些企业。
这样,村官既掌握着行政权力,同时也是村集体财富分配、再分配的主体。
几重角色结合于一人之身,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的村官的权力的范围,甚至超出其上级政府。
如果这个村官比较仁慈和聪明,那么,这个村集体的经济就可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也确实涌现了很多富裕村、明星村。
在这些繁荣的村庄后面,总有一位强人型的村官。
然而,先贤早就说过,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掌握权力者的心灵趋向败坏。
于是我们看到,仁慈的村级强人似乎总是例外,现实中时常存在的是胡作非为的强人。
他们借助自己的行政权力,财政控制,把自己的村庄变成“土围子”。
村民可能会从村集体分享到一点福利,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得忍受可能不断滥用的权力。
九十年代以来,有的乡村强人把村集体的资产以各种渠道私有化,若干乡村强人因为违法乱纪而落马,还有一些乡村强人则因为市场适应性较差或时运不济而归于暗淡。
吴仁宝之后的华西村如何发展,尚有待时间考验,但强人治村是难以持续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引入的村民民主自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值得期待的模式。
但现实的困难也应看到,由于对村官“监督的缺失和空白”,包括强人治下的很多村庄,村务公开、村财民管乡指导、财务集中核算、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财富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过程导致的乡村精英流失,使乡村治理的根基持续遭到慢性侵蚀。
这样就依然未能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和利益公平分配。
究竟怎样实现乡村的优良治
理,如何更好地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依然是一个挑战,但可以确认的是必须做到选举与监督、管理配套,对村官监督到位,才能将村民自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