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模拟题及答案之辩证法
马原(辩证法)单选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辩证法)单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A物质和运动的观点B实践和认识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和统一的观点【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以C选项正确。
选项A、B不符合题意,选项D不全面。
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话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答案】D【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其三,联系具有条件性。
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题干中的地点和时间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答案】A【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本题由缺少一个钉子引起了国家的灭亡,正是体现了普遍联系观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4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试卷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朴素的辩证法[答案要点] 人类早期对宇宙本原、现象世界的生灭及事物运动变化等问题的辩证理解,由于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所以通常被称为“朴素的辩证法”。
2. 矛盾[答案要点]所谓矛盾,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其中,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构成矛盾的斗争性,对立面之间的依存与渗透则构成矛盾的同一性。
3. 质[答案要点] 质是一个事物成其为自身并区别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
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就是说,某一事物一旦失去了自己的质,它就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根据,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而变成了另一种事物。
4. 量[答案要点]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范围、速度以及事物的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5. 度[答案要点]度是事物保持自身的质的量的界限,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在度中,质与量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质总是规定着量的变化幅度、限制着量的增减界限,而量的变化则趋向于突破质的限制、超出质的数量界限。
另一方面,在度中,质与量又是相互规定、相互依存的。
6. 分析[答案要点]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种部分、方面、要素,然后逐个地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7. 归纳[答案要点]归纳是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根据其所概括的对象是否完全,归纳又可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8. 抽象[答案要点] 抽象是通过分析对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属性、因素分别地加以研究,然后舍弃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属性、因素,抽取出其中必然的本质的属性、因素,并用概念把它们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答案要点](1)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现实和感性存在的,实践活动取代“精神”成为辩证法的前提。
马原自考模拟试卷(附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3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识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黑格尔哲学是 ( A )A. 唯心主义辩证法B. 辩证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不可知论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4.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 ( B )A、可以直接感知的实物B、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C、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D、人们根据观察到的事物而想象出来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6.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C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统治地位决定的8.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9.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10.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11.发展的实质是( B )A. 事物的变化过程B. 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 事物的量变过程D. 事物的运动过程12.在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辩证法思想的是( C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5.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 产品的交换形式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7.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C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8. 下列俗语中表达了必然联系的是( B )A. 因祸得福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D. 失败是成功之母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0.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B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21.贷币的本质是( 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 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 商品的等价物D. 商品相对价值形式22.“居安不忘危”。
马原复习辨析题
辨析题汇总: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1、这句话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2、但是他却过大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在这个前提下,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不可能是科学的错误,观点太片面 . 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 我们国家是社. 会主义 , 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 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 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语 . 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 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 . 恩格斯指出 , 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 , 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 . 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 , 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 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 . 因此,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 ,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同样又是有限的 .3 、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但是 , 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 , 更不能代替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 . 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 通过逻辑推理 , 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 . 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律来进行的 . 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 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 , 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 , 因此具有普遍性 . 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 , 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 , 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性的反映 . 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 , 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检验具有重要作用 . 例如 , 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 , 它可以起到由已知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 , 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使其实现 . 众所周知 , 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 那么它就有共性 , 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 , 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 , 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 . 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 . 此外 , 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时 , 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 . 同时 , 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析时 , 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 . 总之 , 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 有时在一些领域 , 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 , 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 . 因为一是逻辑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 , 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 , 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二是只有科学的逻辑证明才是实践检验的间接的、集中化的形式 . 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过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三是经过逻辑证明了的认识或结论 , 还需要实践给以最终检验或持续不断的检验 . 总之 , 只有以实践为后盾的逻辑证明才能在一些领域中起着单独的直接的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作用. 即使如此 , 其结论的真理性实现往往还需实践给予最终的裁决或持续不断的检验.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错误,存在与意识)6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都不是由资本创造的(错误,利息是资本创造的)1 、资本主义之所以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种制度不符合人的理性和道德的要求( p233)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错误 (1)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初试临近,考生们在抓紧冲刺复习的同时不要忘了12月15日至29日的准考证打印。
考研政治是考研最后冲刺期提分最快的一门科目,在此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重要的考点: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分析。
一起来学习吧!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考查。
考研政治(辩证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辩证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结论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在论证社会历史规律的必然性时,并没有否认偶然性的作用。
相反,它对偶然性的历史作用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马克思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把握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处理具体的历史事件时,就可以让我们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和偶然性,抓住机遇,有效地进行主体选择。
同时,又可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确定自己行动的目标、方向,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知识模块:辩证法2.“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互变规律原理”。
“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故排除C,而BD为干扰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知识模块:辩证法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矛盾这一关键词,是指唯心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是属于矛盾同一性问题),“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20XX考研政治马原题型考点:辩证法.doc
立,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注意:从这一角度答题不需要说明矛盾分析法是什么,也不能将其包括的这些方法全部罗列,贴题、贴材料的才写。
)
四、现象与本质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也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但不能说成是对本质的反映,选择题考点)。
现象是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要实践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善于从现象中分析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分析题考点,如果没有限定答题角度,现象与本质对应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也可以作为答题点。
)。
2023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
2023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久进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肯定的互相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互相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定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4.联系与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所谓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二〕事物的永久进展1.进展的实质进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丢失历史必定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行战胜的。
2.事物的进展是一个过程。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进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如今和将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进展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宏大的基本思想”。
二、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冲突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冲突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冲突即对立统一。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进展的内在动力。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PPT
培养和发扬革命批判精神途径
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法,掌握革命批判精神的理 论基础和思想武器。
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增强对旧事物、旧观念 的批判意识和对新事物、新观念的追求精神。
勇于自我革新
通过勇于自我革新,不断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推动个人和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
辩证法起源
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由苏格拉 底、柏拉图等哲学家提出,后经黑格 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发展和完善, 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
形而上学定义
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本身及其本质、结构、属性和变化规律的哲学学科。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在对待世界、自然、社会等 问题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联系和发展,而形而上学 则强调事物的静止、孤立和片面。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会有所变化。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 会,其矛盾的特殊性在不断变化。
同一矛盾在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即使是同一矛盾,其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如人民内部矛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都有不同的表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探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
04
发展过程:量变、质变及其相互 关系
量变定义、原因和过程描述
01
量变定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
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02
量变原因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或者外部环境对事
2017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中的常用原理之唯物辩证法
2017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中的常用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巧掌握得再娴熟,没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打底,想得高分也只是痴人说梦,所以,再大概地讲解了马原主观题的评分点和答题攻略以后,我们再把其中的常用原理做以概括性表述。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二)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二)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二)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其中,对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6.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7.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10.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和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的是( )A.无产阶级和与资产阶级的斗争B.人类文明成果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这个考点。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A选项是实践基础。
B选项是思想渊源。
C选项是现实要求。
D选项是经济社会条件。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与时俱进C.实事求是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形而上学正确答案:A解析:B选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C选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完全对立的,D错误。
正确选项为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C.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正确答案:A解析: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具体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含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可知性和不可知性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因此,选项B 正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的就是这一道理。
所以A 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党中央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了2016—2020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根据的是A .现实的可能性B .好的可能性C .抽象的可能性D .现实性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实性与可能性。
这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因此选项D 正确。
制定规划等必须从现有实际出发,立足于现实性。
规划中追求的目标以及最后要实现的理想,根据其是否有充分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分为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在现实的可能中,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要求人们两手准备,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A.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纯粹的否定D.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恩格斯)。
选项A、C只是“弃”,没有“扬”;选项D只是好坏的结合而没有“弃”。
所以选项B正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A.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因而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荀子的这句话是说,天道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而运动变化的,它不以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存在或消亡。
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具有辩证法思想,充分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
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
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日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以个性为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只有个性而无共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白马”与“马”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考研政治分析题之辩证法
关键词:醉驾入刑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化“芭比之父”成功品牌“中国红”登陆美国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国家形象解决工业用水矛盾非法集资防微杜渐养痈成患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造成严重的交通肇事事故频频发生,有增无减。
2009年6月30日,南京重大酒后交通事故,造成5死4伤;2008年12月14日,成都孙某酒后驾车肇事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资料显示,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量,而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全球的15%,死亡率“排名”世界之首。
2011年5月1日,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的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
修正后的刑法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醉酒驾车行为,从过去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
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市民认为,“醉驾入刑”的举措难以解决屡禁不绝的醉驾难题,理由在于:第一,醉酒驾车仍然是多发现象,顶风违法时有发生。
第二,“醉驾入刑”执行起来能否保持标准统一、是否能够严格依法执行尚存疑问。
根据材料,请回答:(1)该市民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哲学原理?(2)根据相关原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该市民所述理由是“醉驾入刑”施行过程中的困难。
这些困难确实存在。
理由一表明人们对该法律的认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理由二表明该法律的执行需要一个完善过程。
这些是新事物发展中曲折性的表现。
(2)该市民所说的理由夸大了困难,把困难看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不是看作前进中的困难,夸大了曲折性,从而否认了前进性。
“醉驾入刑”是有利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事物,“醉驾入刑”作为新事物需要经历一个被人们逐步认可、自身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不可能迅速解决顽症,但总的趋势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王晓东
《考研管综真题》
数学基础
通过学习管理类联考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强化提高 打基础
20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基础讲义-刘京环》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教程》
数学强化
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管理数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 和常见的解题思想。
32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强化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24
李擂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冲刺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综合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经综逻辑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写作冲刺
掌握写作大小作文的模版,能利用模版衍生解决应试模版的能力,规范写 作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数学冲刺
管理类联考数学冲刺串讲,系统串联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题深度 学习
8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题及答案之辩证法,更多考研政治模拟试题、考研政 治备考经验、考研历真题及答案等信息,请及时关注
经济类联考数学全程规划班
掌握经济类联考数学的复习方法,制定全复习规划
1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导学讲义》
无
逻辑真题解析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数学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写作冲刺
掌握写作大小作文的模版,能利用模版衍生解决应试模版的能力,规范写 作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8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冲刺讲义》
写作模考
通过应试技巧的学习,提供写作的速度,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考试分值
4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 4 套卷》
包含课程:
政治,英语,数学一(数学三)+金融硕士专业课(根据学校的要求不 同,部分学校有经济类联考的课程)
包含服务:
1、全程 24 小时在线答疑
2、1 次择校择专业指导
3、3 次计划调整服务
4、3 次阶段性测评
5、5 次作文批改
经济类联考数学全程规划班
掌握经济类联考数学的复习方法,制定全复习规划
1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导学讲义》
无
逻辑真题解析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24
李擂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经济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其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写作强化
通过课程学习巩固考研写作的要点重点难点,并掌握写作的大体思路
12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经济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其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8
王诚
《考研经综写作冲刺讲义》
写作模考
通过应试技巧的学习,提供写作的速度,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考试分值
4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 4 套卷》
逻辑真题解析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