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分析题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分析题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分析题核心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在人们在联系面前还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根据根据的固有联系,改变或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关上,只能越开越大)2.事物的变化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从我国的现实看,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向前迈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更加成熟,我们将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阶段性特征)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方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主要包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科学解决矛盾的关键。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资料报告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资料报告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解题思路】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马原分析题必背原理大全

马原分析题必背原理大全

原理 6:现实性与可能性 ①原理: 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 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原理 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②方法论: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 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原理 1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 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 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 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原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原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交织、互相渗透——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政治马原重点知识

政治马原重点知识

终极笔记(一)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

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

2、大综合: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学说或矛盾规律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坚持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去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3)整体是各部分有机之和。

(4)整体的作用就在于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5)整体和部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大综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1)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否定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马原》十大必背考点汇总

《马原》十大必背考点汇总

马原十大必背考点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原理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方法论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发展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2.方法论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3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1.原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方法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因而对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也是应该分析的,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原理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质量互变规律一适度原则1.原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认识度的意义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二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方法论意义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反对急躁、陷于空想。

5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辩证否定观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2.方法论意义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1.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马原重点大题总结

马原重点大题总结

一、联系的观点:循环、环环相扣、中介、桥梁、全面原理: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之一。

定义:事物之间和内部要素之间会相互制约、作用、影响。

性质:2.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3.联系是客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4.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性质不拆开: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二、发展的观点创新、过程、事物的运动变化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之一。

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做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三、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对子,转化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反而成。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问题一定会有,不可避免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全面看待和解决矛盾。

(三)矛盾具有特殊性:1.简版:矛盾是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详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

表现为三种情形: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2012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马原重难点总结之唯物论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判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马原》框架体系(八章分四大块)第一块(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

第二块(哲学部分):第二章到第四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唯物论(第二章):三观两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

两原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法(第二章):二三四五。

两个总特征:发展、联系。

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最根本的核心的),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种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五对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

认识论(第三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看自然界。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发展过程:1、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

唯物史观(第四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整个人类社会,从而发现了两大社会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两大社会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的动力:1、从客体角度讲:社会发展的动力,共5种动力(1个根本,1个直接,3个重要):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革命、科技、改革是重要动力。

2、从主体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也起一定作用。

第三块(政治经济学部分)自由资本主义(第五章):商品;货币;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积累、流通、分配。

垄断资本主义(第六章):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第四块(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第七章):1、第一次飞跃(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共产主义(第八章):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一、内容和形式原理:(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原理:(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二)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一)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

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

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②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③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考点汇总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考点汇总

⽆忧考为⼤家整理的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考点汇总,供⼤家学习参考!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与⾃然
实践的特征;⼈与⾃然的关系;⾃然界和⼈类社会的分化和统⼀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统⼀规律
⽭盾的同⼀性和⽃争性关系原理;⽭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
社会基本⽭盾;阶级⽃争;⾰命;改⾰;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产过程的⼆重性;提⾼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法。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报告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报告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解题思路】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

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

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唯物论部分(3个)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适用范围:环境治理中,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环境治理中,我们该如何做?如何看待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原理内容: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方法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适用环境治理与科技攻关中,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或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取得了什么样什么样的成果。

原理内容: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与前提适用范围:在环境治理、科技攻关、疫情防控中,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理内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做到:第一,从实际岀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方法论:无辩证法部分(9个)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适用范围:A 与 B 相联系,B 与 C 相联系,ABC 同处于一个统一整体之中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

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

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2020考研的考生很多已经进入考研备考大军中了,政治中马原的知识点比较杂,提前了解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下面小编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的十条知识点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原理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方法论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013.34】(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两大特征一、联系1.原理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2.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在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014.34】(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二、发展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2.方法论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1.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2015.34】(1)联系我们的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和“大象”的关系?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1.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十二大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十二大原理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首先,二者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次,二者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也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马原分析题必背十二大原理
唯物辨证法必背六大原理:
一、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①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②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在矛盾体系当中,各个矛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中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就是要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
(2)联系的特点:①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②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解题思路】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

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

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好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马大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不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庸和谐,适可而止,点到为止,“斗而不破”,防止“过”或“不及”。

当然,也不能把“度”绝对化,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度本身有一定的变化空间和延展时间,度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展变化。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当事物发展需要实现新的飞跃、质变和突破时,就要勇于、善于打破旧的限制和旧的平衡。

4.(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上挂下联”,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都通过一定的中介与其他事物相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中介、一个成分或一个环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外联系、本质和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唇亡齿寒”与“守株待兔”)等。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在方法论上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强调中国与各国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共赢多赢,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或者破坏事物之间内在的客观联系,或者把自私的主观联系强加于人,结果往往是损人又害己,或者损人不利己。

(3)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存在发展的系统状态。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1+1大于2,反对简单机械分)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即整体非部分的简单相加。

“整体大于部龄”,部分有机的优化整合,远远大于部分简单相加的效果;部分割袭式的破坏内在联系的机械分工,必然大大破坏系统的整体功能,导致“1+1<2”的结果。

第二,系统要求结构的优化和稳定,结构剧烈变化直接损害系统的内在和发展,结构的重大变化直接改变系统本身的性质,在相对稳定前提下的结构优化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整体素质与功能。

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优化反映的就是系统的结构优化规律。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方法论,一是强调整体性,“1+1>2”;二是强调结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整体素质与功能;三是主张系统的开放性,封闭会丧失系统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事物纵向的联系表现为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①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②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③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恩想abc,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上,a 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b用发展眼光看问题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在今天,科学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1)对一切事物采取辩证否定即“扬弃”与“批判继承”的分析态度和方法。

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

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搞形而上学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要正确认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地批判和拒绝。

6.(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要建立在现代化大工业的基础上”),从同一中把握对立(“白马非马”)。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形而上学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观点往往造成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化,而且导致思想、文化和政治上的专制与霸权。

就方法论而言,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把西方价值观绝对化,夸大为世界唯一的普世价值,完全否认事物存在发展的差别性、多样性、丰富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哲学上就是一种强调绝对同一的错误。

教条主义(“削足适履”)也是以思想教条的“绝对同一性”完全否认时间、地点、条件的相对性及其矛盾特殊性,犯的也是“绝对同一性”的哲学错误。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和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我们党的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包括对美国外交上“斗而不破”的方针,就是成功运用对立统一学说的范例。

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矛盾的对立和同一的关系,从同一中发现和利用对立,从对立中发现和利用同一,对于我们做好一切工作,使事物向着有利于进步的方向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条件下谋求“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在领土与主权争端中搞“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等,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突出共同点,用淡化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激化矛盾的“斗争哲学”,搞成你死我活的“零和冲突”或者“两败俱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