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繁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出自巴金的同名散文。

文章通过对繁星点点的夜空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散文内容的理解、赏析和情感体验展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1. 对散文中繁星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2. 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3. 对散文语言美的感受和赏析。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繁星》。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堂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繁星点点的夜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赏析散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散文进行赏析,感受散文的美。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散文中繁星景象的感受和体验。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板书设计1. 《繁星》2. 课文内容:繁星点点的夜空景象3. 散文特点:语言美、情感丰富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作业:收集与繁星相关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散文《繁星》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能够从语言和情感两个方面对散文进行赏析。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美景,向往美好生活。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语】《繁星》是⼀篇优美的散⽂,描写了巴⾦先⽣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观看星天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然的热爱,对美好⽣活的向往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理清本⽂的⾏⽂思路,知道⽂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然的热爱,对美好⽣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喻、拟⼈等修辞⼿法⽣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巴⾦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彩的星空时,你的⼼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坛巨匠巴⾦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巴⾦简介)巴⾦,原名李尧棠,字芾⽢。

四川成都市⼈。

代表作有《新⽣》《爱情三部曲》(《雾》《⾬》《电》)《春天⾥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字带有强烈的感情⾊彩,产⽣了重⼤的社会影响。

⼆、初读课⽂,整体感知 1.⾃由朗读课⽂,读准字⾳。

(多媒体出⽰) 2.查字典理解词语。

(多媒体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会⼉明亮,⼀会⼉昏暗。

密密⿇⿇:⼜多⼜密(多指⼩的东西)。

3.分⼩节读课⽂。

三、研读课⽂,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完成表格。

(多媒体出⽰) 2.概括课⽂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繁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以作者对繁星的观察和想象为线索,描绘了夜空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童真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在教材中,本课位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夜空”。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培养对夜空的想象力,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此外,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对学生的词汇积累和朗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对自然景物充满好奇。

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夜空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对夜空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夜空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夜空的看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3.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美。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夜空景象,分享对夜空的情感。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教案一、课前解析关注作者:本文作者巴金。

(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中国当代作家。

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关注文本:《繁星》一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不同时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

“从前”我在家乡庭院纳凉时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我在南京住所的菜园看繁星,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我在海上看繁星,觉得自己像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

时间在变,地点在变,我对繁星的喜爱却从不曾改变。

关注结构:围绕观看繁星的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

第一幅图体现“密密麻麻”,第二幅图体现画面寂静,第三幅图体现动感。

关注插图:课文插图体现了第三幅画面,为学生想象画面提供了帮助。

二、教学目标: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想繁星满天的画面。

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想繁星满天的画面。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引入新课(出示课件2)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文章。

巴金曾在1981年担任中国作协主席。

他的代表作《家》《春》《秋》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年轻的时候他曾去法国留学,在途中写下了《海上杂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繁星》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出示学习任务,自学文章1.出示学习任务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不长,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来说,大家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要从哪几方面进行呢?预设1:这篇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生字,但是有三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繁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夏夜观看繁星、听母亲讲述繁星的故事的情景。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自然的神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式,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和分享,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情感的感悟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相关图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

随后,引导学生谈谈对繁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生字词,教师适时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如:“课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繁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仿写,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如:“母亲的爱,如同繁星一般,照亮了我的人生。

”5.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繁星的美景。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母爱,回报母爱?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自然的神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认识《繁星》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流利朗读课文,提高语感。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组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繁星》这篇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提高语感。

•能够书写课文中重要词语。

2. 教学难点•理解《繁星》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繁星》故事内容,课堂教学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文课外阅读资料,文具。

四、教学流程1. 导入•利用课文《繁星》的前几句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并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 情境再现•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景进行再现。

4. 语言学习•教学关键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点。

5. 课文朗读•让学生个别朗读、小组合作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感和朗读水平。

6.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句子组合和创作。

7. 总结与评价•结合课文内容回顾重点词语、情节,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五、布置作业•对《繁星》这篇课文进行再次阅读,并完成相应的课后习题和作业。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围绕《繁星》这篇课文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想。

•带领学生了解星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繁星》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4 繁 星》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4  繁 星》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4 繁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繁星》这篇课文选自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

文章以作者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为线索,描绘了夜晚星空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读和欣赏。

同时,本文也涉及到了一些生词和语法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色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景物。

但是,对于一些生词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短语,如“繁星”、“闪烁”、“点缀”等,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练习,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句子结构的分析:课文中有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等,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学会分析和理解这些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句子结构等,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繁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文章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看到的美丽星空,以及作者对星空的喜爱和向往。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但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表达,可能需要老师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星空的认识可能有限,需要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星空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星空的喜爱和向往,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星空的图片和视频。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星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对话。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对星空的喜爱和向往。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繁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星星,星星的形态和背后的传说故事。

2.培养学生对星星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3.帮助学生了解夜空中星星的布局和星座。

4.激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星光,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星星和背后的传说故事。

难点:帮助学生区分和辨认星星和星座,让学生学会观察夜空中星星和星座的位置和规律。

三、教学内容1.星星2.星座3.《繁星》阅读与分析四、教学时间本次教学预计为一节课,共计45分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夜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夜空中有什么?”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白天和夜晚的天空,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开场。

2. 学习《繁星》第一遍阅读: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读《繁星》,理解课文大意。

第二遍阅读:对比上次阅读内容,询问学生“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三遍阅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繁星》,先在小组内研讨,然后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意见。

3. 活动探究1.学生讲解个人喜欢的星座。

老师和同学互相猜测说出对应星座,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星座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热情。

2.学生在园区或校园内寻找星星。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点点星光,并进行分类、辨认和命名。

由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星星,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4. 情境化学习请求学生准备一份特别的作业,在家里寻找星座并画出图,并要求对画出的图进行解释,讲述星座的含义和传说故事。

5. 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并引导学生反思和表达所学的体会,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或讨厌星星的原因。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作业的内容来对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2.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有足够的兴趣在夜空中观察点点星光,并能够辨认星星的形态和星座的区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

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描写的几个场面以及作者的真实的感受,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

(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

充满激情诵“繁星”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巴金青年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

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繁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繁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繁星》是现代作家巴⾦于1927年1⽉创作的⼀篇散⽂,作于作者赴法留学途中。

⽂章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的种种感受,给⼈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4课《繁星》课⽂原⽂ 我爱⽉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的夜晚,在庭院⾥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家我住的地⽅有⼀道后门。

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是⼀个静寂的夜。

下⾯是⼀⽚菜园,上⾯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眼⾥虽然微⼩,然⽽它使我们觉得光明⽆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上,仰望天空。

深蓝⾊的天空⾥,悬着⽆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数萤⽕⾍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是⼀个⼩孩⼦,现在睡在母亲的怀⾥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巴⾦。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4课《繁星》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本课“昧、坠、怀”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把握课⽂内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热爱⼤⾃然的思想感情。

3.学会描写景物,理解并运⽤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把握⽂章的写作技巧,了解⽂章所运⽤的修辞⼿法。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想象能⼒,学会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揭⽰课题。

1.出⽰冰⼼的诗集《繁星》中的⽚段,引导学⽣想象繁星满天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4.《繁星》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4.《繁星》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4.《繁星》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繁星》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夜晚星空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夜晚星空的美丽和神秘。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感受。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属于诗歌单元,是对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朗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星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可能对诗歌的欣赏和朗读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诗歌的美,同时帮助他们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朗读诗歌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夜晚星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难点: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诗歌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展示夜晚星空的美丽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夜晚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星空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3.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培养朗读技巧。

5.想象与表达: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夜晚星空的美丽景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欣赏文中描写繁星的精彩语句。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教师准备:巴金简介,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介绍作者1、情境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2、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

简介作者: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杰出的语言大师。

原名李尧棠,字芾(f è i)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0__5年10月17日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

3、背景简介:深受“五卅”运动的影响,23岁的巴金于1927年1月15日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到法国去。

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西方找真理”。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4繁星》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4繁星》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4 繁星》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繁星》是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夜空中繁星点点、闪烁发光的美丽景象。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通过描绘繁星闪烁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和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夜晚的星空观察不够,对繁星的认识和感受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诗意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夜晚的星空,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繁星点点”、“闪烁发光”等。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夜晚的星空图片和视频,营造一个美丽、神秘的夜晚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诗意和美感。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夜晚星空的感受和想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夜晚星空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营造氛围。

2.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朗读。

3.准备讨论话题,如“你最喜欢的星星是什么样子?”,“你认为夜空中的繁星是什么?”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夜晚星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提问:“你们看过夜晚的星空吗?你们觉得夜空中的繁星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1、把课文读正确,了解读课文时还不太理解的词语。

2、思考作者看了几次星,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3、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2.谁能把课题写出来?(指名写,写时强调该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得怎样?(简单评价)3、理解课题:“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许多的星星、数不清的星)4、简介背景:课文是谁写的?1927年的中国还很落后,一群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相约去海外求学,其中就有巴金先生,在乘船去法国巴黎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游记,《繁星》就是其中一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导读:文中写了巴金先生几次看星,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预习中你是不是把这些内容都找出来了?请同学们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成果。

2、指名学生说。

3、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还有别的分法吗?(提示:这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写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儿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这篇游记有些不太一样,谁看出来了?前两次并不是在他这次旅游途过过程中的事,而是--回忆。

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写回忆,一部分写现在)三、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看星的感受。

1、直奔重点段,了解作者的感受:这三段中,大家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在海上,是怎样的情景勾起了巴金先生对以往看星的回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划,用横线划出巴金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的,用括号圈出他看到这样的星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并把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标上小黑点,想想它们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优秀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优秀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优秀教学设计+课后练习一. 教材分析《繁星》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把握。

但部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朗读和感悟方面,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感悟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或图片,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3.课堂练习: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的星空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繁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观看天上繁星点点、听母亲讲述关于星星的故事的场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描绘了美丽的星空和母爱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文本,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感悟和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星星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增加对星星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星星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查阅资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庭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星空和母爱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资料查询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增加对星星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多媒体课件2.与课文相关的星星图片3.学生查阅资料的相关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星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星星的兴趣,从而引入课文。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操练(5分钟)教师选取课文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融入。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描绘的星空和母爱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星星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星星的了解。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繁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繁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繁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繁星》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观赏繁星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星空的描绘和繁星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繁星、夜空、月光”等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繁星象征的美好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握。

3.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星空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星空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星空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朗读指导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星空、繁星等图片。

2.准备相关音乐,用于营造氛围。

3.准备作业纸,用于抄写生字词和优美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和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星空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星空的认知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繁星》。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星空的认知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繁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出自巴金的同名散文。

文章通过对繁星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繁星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繁星的热爱之情。

2.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如“密密麻麻”、“闪烁”等。

3. 通过对繁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繁星》的文本。

2. 与繁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堂讨论的引导性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繁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繁星的美。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繁星的热爱之情。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如“密密麻麻”、“闪烁”等,并通过讨论交流,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4. 朗读体会: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表达与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繁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繁星》2. 作者:巴金3. 课文内容梳理:繁星的美、对繁星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4. 关键词语:密密麻麻、闪烁5. 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繁星的描述、对繁星的感受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繁星,写一篇短文。

2. 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繁星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对繁星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4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欣赏文中描写繁星的精彩语句。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
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
辞手法。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
辞手法。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
辞手法。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
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教师准备:巴金简介,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介绍作者
1、情境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2、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

简介作者: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杰出的语言大师。

原名李尧棠,字芾(f è i)甘。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005年10月17日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

3、背景简介:
深受“五卅”运动的影响,23岁的巴金于1927年1月15日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到法国去。

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西方找真理”。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巴金在去法国的途中写的《海上杂记》的一篇节选。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出示:
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纳凉密密麻麻摇摇欲坠模糊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几件事?
2、交流:
(1)读准词语:
纳凉静寂星群密布摇摇欲坠梦幻
(2)理解词语:
纳凉:乘凉。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3)生串读课文,交流自学要求
3: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具体是什么时间?
小结: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板书:从前家乡
三年前南京
如今海上
4、请同学们根据作者三次看星星的时间和地点,找出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

完成表格。

时间地点情景感受
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繁星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
似的
三年前南京静寂的夜,一片
菜园
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它们常常在和我谈
话一样
如今海上深蓝色的天空里
悬着无数半明半
昧的星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霎······睡在母
亲的怀里了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1小节
2、指名读第1小节
3、“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表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4、“密密麻麻”是什么意思?它跟“繁星”矛盾吗?
5、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小时候仰望星天的感受。

(甜蜜、温馨、幸福)侧重表达了作者对星天的什么之情?(依恋之情)
板书:甜蜜温馨依恋之情
6、齐读句子:“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感受巴金先生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7、谁能尝试概括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小时候在四川老家看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第1小节的学习方法学习2、3小节。

(二)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出示句子:“星光在我们肉眼里虽然既然星光是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既然星光是“微小”的,为什么“我”会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青年时代的巴金,正在南京求学,也认识一些星星,所以他把星星当做朋友,时时与星星谈话。

当时的社会正处在黑暗时期,但巴金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所以才说“光明无处不在”。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3、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这个时候仰望星天的感受。

(亲密、投机)侧重表达了作者对星天的什么之情?(伙伴之情)
板书:亲密投机伙伴之情
4、齐读句子,感受巴金先生对星天的伙伴之情。

5、谁能尝试概括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过渡:在南京的时候作者把星天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三年之后作者在海上看星天的情景和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学习。

(三)学习第3小节
1、指名读第3小节
2、理解“半明半昧”和“摇摇欲坠”。

3、想想说话:出示句子:“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身处他乡,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中去的巴金,觉得那些星星就是朋友,就是知己。

那么,他们之间又会聊些什么呢?我仿佛听见星星对我说......
4、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海上仰望星天的感受。

(惬意、信赖)侧重表达了作者对星天的什么之情?(知心之情)
板书:惬意信赖知心之情
5、小组讨论:课文一开始就把星天比作母亲,这一段的结尾又把星天比作母亲,这两个比喻一样吗?
6、谁能尝试概括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四、复习小结
1、小结写法:全文三个小节,作者都是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观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星空的依赖、对光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方法: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谁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2)学生概括
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繁星》这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紧紧地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作者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

美的感受是要靠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2、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拟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出示句子:“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它们在小声说话。


师小结:全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既写出了眼前的景物,又写出了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爱,以及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板书:虚实结合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同学们望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以“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为题,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2、作业
(1)积累关于描写星星的词语。

(2)小练笔: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观察一下天上的星星,写出你的所见所闻
以及感受。

板书设计:
4 繁星
巴金
从前家乡甜蜜温馨依恋之情比喻虚三年前南京亲密投机伙伴之情希望排比实如今海上惬意信赖知心之情拟人结
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