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全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组单元分析: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谙”等生字,会写“亭” 3.会认读本课中“螺” “潭” “庭” “谙”5 个生字,理 “螺”解“闲”“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和”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望洞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讨论归纳:共4句话。

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 甜美等词语。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2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0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07页)

《古诗三首》教案示例教学目的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理解成诵教学用具课文插图,洞庭湖图片,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视频《白居易简介》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结合课文插图及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学步骤: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有关洞庭湖图片。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精选教案五篇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精选教案五篇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精选教案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能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没有教案的准备,就很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1《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二、检查读书(2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

小组比赛读词语。

闷热旷地附近纤弱雷声大作大雨如注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自己读。

小组之间比赛读。

互相挑战。

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1、仔细观察红字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

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

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4、教师检测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2号改4、1、5号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读懂课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

(板书:萨沙说)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_导入,抓主线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2、组内交流(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__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__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__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__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__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__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来到了乡村人家,谁能说说乡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印象最深?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织娘催眠二、研读品味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美美地读读,并说说喜欢理由。

2、读时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脑海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的可爱美景读出来。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理回顾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齐读。

指名读。

配乐)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那怎么理解?它在文中什么作用?4、请选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象配乐朗诵,在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预习探究(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如同一座摩天大楼, 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就是大楼的根。

所以学好小学语文很重要。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

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教学重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教学准备: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

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

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反馈。

(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

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

(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

(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

(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

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

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

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

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

(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

“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①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课外实践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课外阅读其他古典诗歌名著。

板书设计:贪当女霸王贪当贵妇贪贪得无厌贪要木房一无所有要木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举目无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讲一讲孔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兴趣,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集体的反馈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教育学生学习孔子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

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孔子。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学无止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名言。

3、组织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导:同学们,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孔子求学、成长的故事。

(从孩子们熟悉的孔子的名言人手,激发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的兴趣。

通过资料的反馈。

使学生对孔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借助拼音。

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哪些事情。

3.读了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是我国的家、家、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三、检查生字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字音:“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字形:“艰”字右边不能多一点,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

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自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1.指名反馈刚才自读时完成的填空题。

2.要求学生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的内容连成连贯的一段话。

(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勤奋。

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反馈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并通过串联句子的方式。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孔子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于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故事,感悟孔子成功的原因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使学生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

他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他、终于成了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孔子1.师导: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时候。

写了孑L子的两个小故事。

请大家把这两个读一读,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

贵族孙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被大贵族孙氏的门将赶走?4.指名反馈:因为大贵族孙氏请的是有身份的读书人。

孔子当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5、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时孔子满脸羞愧,只好离开了。

大家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一说;我一定要读书,成为有身份的读书人)6.师导: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

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反馈:他—边给别人看管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7.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句练习。

8.教师:第二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呢?(谦虚好学,不懂就问)9.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句子。

10.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品质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的儒家尊奉为圣人。

12.教师导读: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体会孔子发奋图强的内心活动。

组织学生在画句子,说体会,有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孔子优秀的品质)三、拓展延伸,说故事1、师导:同学们。

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

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他的学生们把他所说的话和他的—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