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审美存在)
日常生活与审美第三讲人体美学PPT文档89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新护理美学第三讲(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2)
(三)精神愉悦性
美感的精神愉悦性是指在审美活 动中,当人们被审美对象深深感 染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不含物质 的、功利的、实用的、目的性的 主观的愉悦感情色彩,它是美感 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最主要、 最突出的特征。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人们的审美活动是一个由感知、 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因 素交错融合而形成的复杂过程 。 (一)感知与表象 感觉、知觉、表象是初级的心理 活动形式,也是美感的初级形式。 1.审美感觉(aesthetic sense)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如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 色彩、线条、质地、音响等信息。
二、美感的特征
美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 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包含着认 知、情感、想象、理解等一系列 心理过程,有着区别于一般意识 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形象直觉性
天然芭蕾
明代王绂的《Biblioteka 竹图》(二)情感体验性 审美的情感体验性不是单一的心 理快感,而是混融了因求知而获 得的理智感和因符合道德原则而 获得的道德感于一体的复合情感, 因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整体性特 征。同时,由于人们进行审美活 动时,审美者总是要结合自己的 人生阅历、已有的审美经验和个 人的兴趣爱好,从而使审美情感 体验表现了一定的个性化特征。
(五)意志与灵感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预定目 的的心理活动。审美实践中,人们需要意志去克服各种干扰 而专注于对审美对象的感受、思考和领悟。同时,由于倾心 于专注,灵感才会不断涌现。
(六)心理距离 美在心理距离中产生,美的根本观念是要求以不涉及利害关 系的态度观赏和创造审美对象。
2.审美知觉(aesthetic perception)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力的综合。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大学美育十讲(选修自己整理的)
大学美育十讲第一讲绪论一.美育与美学的关系1.美学是研究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2.美学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1哲学的一个分支 2伦理学3心理学4艺术学产生的标志:1750年《美学》二.为什么进行美育教育?1加强美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需要2是大学生优化素质结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3是优化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和从事工作的需要4是提升大学生气质和形象,提升面向人才市场、竞业、创业竞争力的需要三.美育的任务培养审美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四.学习美育的意义1.从求知的角度:(1)审美和艺术的知识(2)开拓视野,磨砺意志从做人的角度:(1)思考伦理规范的基础,遵守规范,陶冶情操(2)根据自己的性质和气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从致用的角度:(1)有助于生活中的艺术创作、批评等具体艺术的实践(2)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2.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生活美,提高生活质量:穿衣、饮食、外出旅游、家庭布置;熟悉艺术美,提高艺术创作五.如何学好美学?1.人生何为:敬畏生命、美在过程、追问人生。
2.懂得并接受十全九美:十全十美是一种理想;缺憾也是一种美;追求的空间。
3.欣赏美的过程:美在过程、美无终结、真的追求、善的真谛(缔造)。
4.驾驭心灵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2)树立良好“史”的意识(3)博览众长,批判意识(4)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第二讲什么是美一.美的起源二.美的本质1.美的本质的难解性2.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的显现;人的自由自在的本质力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三.美的特征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可见美的4个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功利性(1)形象性: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美呈现为形象(2)感染性: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3)社会性:美属于一种社会存在物/现象,不能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印证“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4)功利性:美对人有一定价值,有于人有益、有用的特性。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讲: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1、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何时?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2、西方美学的历史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本体论阶段:世界本体。
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特的、终极的、普遍的美。
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奥古斯丁。
认识论阶段:真理获得。
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
代表人物:狄德罗、黑格尔、康德、培根语言学阶段:3、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论与社会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审美是人一种生命实践(命题)。
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4、审美是特殊的人生境界(命题)。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
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第二讲:审美活动论1、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2、审美需要有何特征?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是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第三讲:生态审美意象
生态审美经验(活动)作为生态美学研究 的起点,是由经验的审美意象和意象的审美经 验构成。 一、生态审美意象概念 二、生态审美意象构建 三、生态审美意象特征
一、生态审美意象的概念
(一)生态审美意象的界定 (二)生态审美意象的性质 (三)生态审美意象的思考
(一)生态审美意象的界定
生态审美意象构建机制,即:以生态审美 需要为动力、以生态审美观念为规范的生态审 美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机能与 生态审美客体形式特质沟通交融、互渗互建的 和谐运作。简而言之: 表象——情感——意象
在上述 “审美意象构建逻辑” 里,表象是审美 意象构建的起点,意象是审美意象建成的终点。作为 审美意象构建起点的表象和作为审美意象构成终点的 意象,都可视为完形,但两者有根本区别。因为审美 意象是想象、理解、情感融入表象并对表象改制、构 建的产物。如果说表象是感性的,那么意象则是融入 理性的感性。
情致层作为生态审美对象的第二层次,可 以说是理性化的情感,即“形中情”(借景抒 情)。情致层与审美领悟、感悟相对应。情致 层在生态审美意象的 呈现是以情与理 的冲突、紧张、或以 净化、和谐的形式, 打动着生态审美主体 的心灵,激动着他的 审美期待和追求。
3)生态审美意象的意味层
生态审美意象的意味层即是对交融着人生 普遍价值意义的个体感性生命形式的一种审美 抽象,也就是一种生态审美顿悟、渐悟、彻悟, 并将悟中所得化为生态审美意象物态化存在 (新的生态审美客体)。
2、生态审美意象的结构
生态审美意象作为审美意象,是在审美经 验中构建的,其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从审美经验的角度讲,生态审美意象的结构可 分为三个层次: 意味层感性经验和超越 经验构成,即:它既是渗透着某种情感和理性 因素的感性经验,又是可被感受和体验的一种 超越性经验。也就是说,它是包含或积淀着某 种审美情调的感官印象和表象。
美学原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教学课件
单 纯 , 确 定 性
匀
称 , 和 谐 , 秩
复 杂 , 混 沌
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秀雅 合适
蛇形线与人体
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 细的结构而非强壮有力;颜色洁净明快;若有耀眼色, 需有其他色
(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两 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不同
(二)崇高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特征: 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恢宏的尊严之美。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 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如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 怒,温柔敦厚。”(情与理的统一)
3.艺术领域。此中的优美体现在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统一。
如:古希腊的雕塑,尤其是女性的雕像女神 维纳斯,黑格尔说 它具有“优雅、温柔和 爱的魔力”,罗丹说它身体具有一种“委婉 的运动”、“安静、平衡、全身具有稳健的
(二)崇高
对立冲突。
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 / “和”
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
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 制,从而达到和谐、 顺遂的境界。
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适度 1.情感的适中
2.人格精神的和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一)“崧”与“崇”: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
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 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 艺术美和人格美。
美学第三讲:意象的分析
我们怎么会爱上这样一块石头?
西方文化中 的月亮: 女神? 邪恶的象征? 生命的象征?
“这个仲夏的 月亮到底是什 么?难道整个 世界都疯了 吗?” ——疯狂的月 亮
爱神的 诞生— —珍珠 女神— —月亮 的眼泪
中国的月亮:团圆,思念,爱情……
丰子恺: 江楼赏月 图
时暂 恨 南恨 ?满 君 北君 还 却 东不 亏 似 西似 吕, 江 ,江 本待 楼 只楼 中得 月 有月 ,圆 , 相, 采圆 暂 随南 桑是 满 无北 子几 还 别东 亏 离西 , ,
生活世界:有意义的世界
孤月中夜家 月山。孤家 将不忧明望 谁改虞我秋 更,欢山月 相古乐上, 待人皆。不 ?望占海及 尽有人秋 今,皆山 皎人月言望 然在本生。 ,。无海山 《不心东中 山知同,万 月万不山境 行世同人长 》今。自寂 夜自谓寥 时从出, ,有山夜
——
意象世界中的超越与复归
蒙克:
《尖叫》
美学第三讲:意象的分析
一、什么是意象? 1、它是个感性世界,诉诸人的感性直观。 2、它是个充满情感性质的感性世界,可以称为 “意蕴世界” 3、意蕴世界之中,揭示了世界的意义,显现了 人和万物一体的原初世界,让人得以窥见命运的真谛。 二、意象世界有什么意义? 1、在意象世界之中,世界呈现出其所是。“如所 存而显之。” 2、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3、真善美的统一。
本节思考题: 1、如果说美和真、和善同为一体,为 何药家鑫这个熟习音乐,应该深诣音乐 之美的人会毫不留情地捅下致命的八刀? 2、你有没有感受到过深切的在世孤独 感?如有,你认为应该如何排遣?
本节课到此为止, :月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夜就不能寐。 ——文同,《新晴山月》 中秋共把斗香烧,姊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 还度彩云桥。 ——周宗泰,《烧斗香》
第三讲 审美本质论
熊猫的比例尺寸用到人身上人们嫌“胖 ”、“臃肿”,而画面上的“苗条”却又 似乎并不美。
而“高大”似乎也没有给画面上的他带 来美的愉悦,不合比例的奇松怪石颇受人 们青睐。
美的客观派除了这种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一 种属性的观点以外,还有一派便是认为美是一种 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客观理念”。 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普洛丁。
(3)从主客体的综合关系中探讨美的本质 特点:把主体和客体结合起来,从主客 体之间复杂的关系和融合中探讨美
代表人物: 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立普斯
在西方较早真正从各种关系中来定义美的是启蒙 主义时期法国的思想家狄德罗。
“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 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 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 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 官而觉察到的。”
(4)从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的角度来定义美 特点:从人类社会生活、劳动实践方面来认识美。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等。
车尔尼雪夫斯 “美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 “生活现象如同没有戳记的金条,许多人就因为 它没有戳记而不肯要它,许多人不能辩出它和一块 黄铜的区别;艺术作品象钞票,很少内在的价值, 但是整个社会都保证着它的假定的价值,结果大家 都宝贵它,很少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它的全部价值 是由它代表着若干金子这个事实而来的。”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学派、亚里士多 德、奥古斯丁、阿奎那
罗马建国广场。“对称”是西方 许多建筑的美学追求。
阿奎那:美是完整、和谐与鲜明 的颜色。
荷加兹认为具有“蛇形线”的男 子比那个直立僵硬的男子美得多。
为了精确了解人体比例结构,达• 芬奇冒着被教会惩罚的危险秘密所 作的人体解剖图。
论鲍桑葵《美学三讲》
非 美 学领 域 的 代 表 作 有 : 《 关 于 国家 的 哲 学 理 论 》 《 名学 要 义 》 《 个 性 与价 值 的 原 理 》 《 个 体 的价 值 和 命运》 等 。就 美 学 领 域 而 言 ,他 在 翻译 了 《 黑 格 尔 ( 美学) 导言》 ( 1 8 8 6年 ) 后 ,完 成 了 自己 的 两 部 美
鲍桑 葵 ( B e r n a r d B a s a n q u e t ,1 8 4 8 -1 9 2 3) ,
英 国哲 学 家 、美 学 家 、政 治 理 论 家 及 社 会 改革 家 。 在 哲学 领 域 , 他 被 认 为 积 极 倡 导 黑 格 尔 唯 心 主 义
理 论 ,是 当 时 牛 津 大 学 格 林 学 派 重 要 成 员 之 一 。
邢 涵
( 山西大学 音乐学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要: 通过借鉴德 国古典美 学,特别是黑格 尔美学 的基 本思想 ,鲍桑 葵的“ 使情 成体 ” 说将原本 属于
经验主义美学的情感表现说带入 了一个新境界。虽然美 的艺术 、审美表象可 以表现复杂 的,甚至是 消极、否 定的情感 , 但美在 艺术本 质上是在 象征 世界 的丰富意义,世界 的虽苦难但依然乐观 的进 步。正是在这 个意义 上 ,鲍桑葵提出 了艰奥美 的概念 , 并 希望强调 丑的相对;丑
美。 ” … 《 美学 三 讲 》 是鲍桑 葵 1 9 1 4年 在 伦 敦 大 学
学 院做 的 一 次 讲 演 ,随后 印 刷 出 版 。如 同 书 名 一 样 ,该 书 分 为 三 讲 : 第 一 讲 谈 审 美 态 度 的 一 般 性 质— —静 观与 创作 ; 第 二讲 谈 审美 态 度 的体 现— — 自然 与各 种艺 术 ; 第 三讲谈 审美 满 足 的形 式及 其 反 面— —美 与 丑 。该 书可 以看 作对 于其 美 的定 义 的一 次详 细解 释 , 并 且在 美 的定义 中思 考“ 丑” 的问题 。
第三讲-审美的研究-康德
一 、美学的父亲与教父
1. “美学教父” 鲍姆加登:“Asthetik” (1750年)
观点: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2. 美学之父:康德:《判断力批判》
a. 美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把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美学的出发点和方法论都颠覆
了。在康德以前,人们都认为美学应该先回答“美是什么”,
然后才能回答“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康德却把
结论:“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 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 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 的。”所以就质来说,美的特点在于不涉及利害计 较,因而不涉及欲念和概念。因此,美感具有普遍 性,“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因为美是超功利的。
2-1.审美判断是一种情感的判断,不同 于逻辑判断。
所以审美判断不是一种理智的判断,而是一 种情感的判断。这里主词“花”只作为单纯 的形象而存在,宾词“美”也只作为主观的 快感而存在,从审美判断中我们所得到的不 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觉,所以“美”不是 对象(花)的一种属性,属性是以概念的形 式而认识到的。
eg. “这朵花是美的”
eg.“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
—— Roger Bacon(1214—1292)
帕斯卡尔 :我们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简述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
简述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
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
的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
问题的简述:
1. 审美意识的起源:审美发生研究试图回答审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根源是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
方面的因素。
2. 审美经验的本质:审美发生研究关注审美经验的本质和特征,
以及它与其他经验的区别。
审美经验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它与人类的
情感、认知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3. 审美对象的形成:审美发生研究探讨审美对象是如何形成的,
以及它们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
审美对象可以是自然物体、艺术作品、文化现象等,它们在审美经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审美价值的产生:审美发生研究关注审美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以及它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
审美价值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它反映了
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评价。
5. 审美文化的演变:审美发生研究还探讨审美文化的演变和变化,以及它们对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的影响。
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审美发生研究的基本问题涵盖了审美意识的起源、审美经验的本质、审美对象的形成、审美价值的产生以及审美文化的演变等多个方面。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讲 美的形态
3、形式美的要素
形式美的构成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的组合规则 1)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A、色彩 光波 400毫微米~~~760毫微米 B、形状 点、线、面、体
C、声音
声波
20~~~~20,000次/秒
3、形式美的要素
1、色彩—— 色的本质 :物 体对色光吸收或 反射的结果。 人类生活中的 特殊语言。
四、形式美的规律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在一条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 侧包含着大体均等的形式构成因素。如动物和人 的身体、植物的叶脉、物与水中的倒影等,都因 其对称而显得美。 均衡是中轴线两侧的形体、色彩等不必完全 等同或一致,只要在量上大体相当即可。同对称 相比,均衡更富于变化,形式上也更灵活自如。 整齐一律和对称均衡都是涉及量的关系的形 式规律,前者强调量上的单纯一致,后者则强调 在量的差异中显示出一致。二者都包含稳定、秩 序的意思,但对称均衡比整齐一律显得更为灵活 多变。
韵律的形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连续韵律: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连续重复的排列而产生 的一种韵律。 渐变韵律:连续重复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则的逐渐增 减所产生的韵律。 交错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纵横穿插或交错而产生的 韵律。 起伏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的增减而产生的韵律,动 感强烈。
5、对比和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在要素间强调异性和共性,以达到变化 和统一的形式法则。 对比:是取得变化的手段,通过强调差异性,突出个 性,它的审美效果是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声音中 的噪与静、色彩中的黑与白等对比是对立因素造成的和谐, 其特点是在统一中趋于差异。 调和:是取得统一的手段,通过强调共性,加强同质要 素间的联系,使对象获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它的审美 效果是融合、协调。如色环中邻近的颜色就是调和色。调 和是由非对立因素造成的和谐,其特点是在差异中保持一 致。对比一般是由两种差异较大或在质上不同的形式因素 并列而成的,
第三讲审美经验ppt
新实用主义美学对审美经验概 念的恢复
• 审美经验概念是杜威实用主义美学的核心概念。 在杜威看来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增进我们 的审美经验。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增进审美经验 来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是艺术作品。(实用主义 跟分析哲学和结构主义的差异) • 舒斯特曼等人的新实用主义美学主张从新恢复 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关于艺术作品的客观解 释远不如关于艺术作品的主观感受那么重要, 因为客观解释可以由机器进行,而主观感受则 是不可替代的。
像墙一样齐刷刷的树林上,伸出一根光秃的枯树干,它那惟一一根 尚有树叶的枝桠在风中摇曳,放着光芒,像从太阳中流溢出来的畅 通无阻的光辉中的一团火焰。优美的曲线、倒印的图像、长满树木 的高地、柔和的远景;在整个景观中,从远到近,溶解的光线有规 则地漂流着,每一个消失的片刻,都富有奇异的色彩。
我像一个着了魔法的人一样站着。我啜饮着眼前的景色,酩酊大醉 ,狂喜不已……但是,就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当那一天到来的时 候……如果落日的景观重复再三地出现,我看着它将不再狂喜不已 ,我将在内心里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诠释它:阳光意味着我们明天早 上将遇上大风;漂浮的原木意味着河水上涨,对此应表示些许谢意 ;水面上的斜影提示一段陡立的暗礁,如果它还一直像那样伸展出 来的话,某人的汽船将在某一天晚上被它摧毁;翻滚的“沸点”表 明那里有一个毁灭性的障碍和改变了的水道;在那边的光滑水面上 圆圈和线条是一个警告,那是一个正在变成危险的浅滩的棘手的地 方;在树林倒影上的银色带纹,是来自一个新的障碍的“碎灭”, 它将自己安臵在能够捕获汽船的最好位臵上;那株高高的仅有一根 活树枝的枯树,将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没有了这个友好的老路标 ,真不知道一个人在夜里究竟怎样才能通过这个盲区?
审美经验是人生在世的原初经验
• 如果将审美经验理解为人生在世的原初经验, 那么我们就会获得另外一种将审美经验同其他 经验区别开来的方式:审美经验是原生的 (generated)经验,而不是蜕化的 (degenerated)经验,或者说是呈现性的 (presentative)经验,而不是再现性的 (representative)经验。作为呈现经验的审美经验, 不代表(represent)任何别的东西。它不代表 或者再现经验者、被经验对象或者另一个经验。
审美范畴知识点总结
审美范畴知识点总结审美范畴是对美的认知和感知的一种范畴化表达。
其内容涵盖了美感的形成、美的标准、美的表现形式、美的价值等方面。
在审美范畴中,涉及了对美的理解和评价的一系列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就审美范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审美范畴的相关知识。
一、美感的形成美感是人类对事物美丽与否的认知和感知。
美感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个体的心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等。
个体的心理包括他对美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文化背景指的是个体所处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社会规范等所构成的环境。
个人经历则包括个体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和体验。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美感的形成。
由于美感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美感也会有所不同。
二、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所形成的一套规范。
美的标准受到文化、历史、时代和个人经验等方面的影响。
在审美范畴中,美的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美的标准主要包括形式美、内容美、情感美等方面。
形式美指的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结构、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美感。
内容美包括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内涵、情感等方面的美感。
情感美是指事物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等方面的美感。
三、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是指美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
在审美范畴中,美的表现形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美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艺术形式、文学形式、音乐形式、舞蹈形式、戏剧形式等方面。
艺术形式是指通过绘画、雕塑、建筑等形式来表现美的艺术作品。
文学形式是指通过文字表达来表现美的文学作品。
音乐形式是指通过声音表达来表现美的音乐作品。
舞蹈形式是指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美的舞蹈作品。
戏剧形式是指通过表演来表现美的戏剧作品。
这些表现形式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的一种具体表现。
四、美的价值美的价值是指美对人们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在审美范畴中,美的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组作文课程】第3讲 悟心·培养审美创造力
悟心·培养审美创造力【课前导读】教师节创意贺卡【点石成金】一、结合写作,培养审美创造力1、学会模仿模仿是创造的一种,创造是模仿的目的,模仿是深化美感的途径。
【例题】通过朗读朱自清的《春》,试着仿写《夏》或《秋》或《冬》。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蛙的形态就使人不愉快, 蛙的形态就使人不愉快,何况这动物身上还覆盖着尸 体上常有的那种冰冷的粘液,因此蛙就变得更讨厌了。 体上常有的那种冰冷的粘液,因此蛙就变得更讨厌了。
主体) 主体)。
自然美与心理距离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美感 距离
同一自然
失距
惧感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4.自然美侧重于形式。 .自然美侧重于形式。 自然美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自然美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 它和 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 自然美的自然性指自然的某 些属性、 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 些属性、特征(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它们是形 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三、艺术美的性质
艺术美是第二性的美。 观念美) 艺术美是第二性的美。(观念美) 首先,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首先 ,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 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 其次,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来源于生活实践。再次, 其次,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来源于生活实践。再次,艺术技艺的 提高也离不开社会生活。 提高也离不开社会生活。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自然美根源于移情。 自然美根源于移情 。 这种观点把自然美看作是主观 意识外射的结果, 看作是主观心情“ 移入” 意识外射的结果 , 看作是主观心情 “ 移入 ” 客观自然的 结果。 自然美根植于人的心灵 , 离开人的心灵 , 也就无 结果 。 自然美根植于人的心灵, 离开人的心灵, 所谓自然美。如立普斯。 所谓自然美。如立普斯。 自然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 自然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 。 把自然美的 根源引入社会领域, 认为人类之前的自然无所谓美丑。 根源引入社会领域 , 认为人类之前的自然无所谓美丑 。 强调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解读自然美, 强调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解读自然美 , 强调社会实践与自 然美的生成关系,如李泽厚与马克思。 然美的生成关系,如李泽厚与马克思。
肯定美学。 肯定美学 。 自然中的所有东西都具有全面的肯定价 值 。 自然物所具有的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是不强比较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和不可分级的。 和不可分级的。
肯定美学要求我们超越一切价值判断, 肯定美学要求我们超越一切价值判断 , 以纯审美的 眼光接近自然, 将自然纯粹地看做自然。 眼光接近自然 , 将自然纯粹地看做自然 。 ( 生态美学的 倾向) 倾向)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第三节 形式美
一、形式美的定义
形式美是指生活和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 形式美是指生活和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 形体、声音等)有规律的组合而产生的美。 条、形体、声音等)有规律的组合而产生的美。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背叛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胜利
■ 碗上的边纹
第 三 Hale Waihona Puke 审 美 存 在 四、自然美的特点
1.自然美的寓意性和比德性。 自然美的寓意性和比德性。 自然美具有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似的一些特征, 自然美具有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似的一些特征 , 往往 成为生活的一种暗示或比德。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成为生活的一种暗示或比德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 自然 界的美的事物, 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 界的美的事物 , 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 。 ”
黑格尔
艺术美并非源于生活, 1、艺术美并非源于生活,而 是源于心灵。 是源于心灵。“真正的美是心 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灵产生和再生的美,也就是艺 术美,它并非源于生活, 术美,它并非源于生活,而是 心灵的产物。 心灵的产物。” 2、强调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 重要性。艺术家“ 重要性。艺术家“最杰出的艺 术本领就是想象。 术本领就是想象。” 反对机械模仿自然。 3、反对机械模仿自然。强调 艺术形式的重要性。 艺术形式的重要性。
五、自然美的欣赏层次
实 用 从实用的功利目的出发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畅 神 自然与精神愉悦相结合 比 德 自然与道德观念相结合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第二节 艺术美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一、艺术美的定义
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 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 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进行选择、集中、 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进行选择、集中、 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 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将头脑中所形 成的审美意象物化出来, 成的审美意象物化出来,则成为艺术美
自然美的实质在于人的心灵或主观态度。 自然美的实质在于人的心灵或主观态度 。 如德国美 学家谢林和黑格尔。以心灵排斥自然,以心灵美排斥自 学家谢林和黑格尔 。 以心灵排斥自然, 然美。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然美 。 黑格尔 “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 明确强调艺术 美要高于自然美。自然美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 美要高于自然美。自然美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四、艺术美的特点
1、艺术美具有典型性。 、艺术美具有典型性。 典型性是艺术作品通过个别艺术形象表达某种普遍性的本 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鲁迅) 2.艺术美不受时空的限制。 .艺术美不受时空的限制。 3.艺术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形式上主观的因素溶入到客观的物象之中。 形式上主观的因素溶入到客观的物象之中。 4.艺术美富有理想性和创造性。 .艺术美富有理想性和创造性。
“人化自然”的内涵 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
第一, 在客体方面, 自然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 第一 , 在客体方面 , 自然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 , 归 根到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不等于自然美, 根到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自然不等于自然美 , 二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者有联系, 又有区别。 自然不依赖于人, 者有联系 , 又有区别 。 自然不依赖于人 , 自然美却是一 种社会现象, 种社会现象 , 是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 价值属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价值属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第二, 在主体方面, 人类审美意识的出现, 第二 , 在主体方面 , 人类审美意识的出现 , 美感能 力的形成也是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力的形成也是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 实践为主体创造 了对象, 也为对象创造了主体, 了对象 , 也为对象创造了主体 , 审美意识是人的社会实 践和历史文化发展的成果。 践和历史文化发展的成果。
第 三 讲
■ 四君子
2.自然美的多变性。 .自然美的多变性。 同一自然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同一自然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第三讲 审美存在
第一节 自然美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第一节
自然美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一、自然美的定义 自然美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事物的 美。是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自然领域中自 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二、自然美的难题
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 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 、 是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 属性。 山水花鸟的美在于山水花鸟本身的自然属性, 属性 。 山水花鸟的美在于山水花鸟本身的自然属性 , 如
二、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之争
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替代。 1、艺术美是现实美的替代。 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的观念, “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的观念, 要由艺术作品来实现。 要由艺术作品来实现。” “当一个人得不到最好的东西 的时候,就会以较差的为满足; 的时候,就会以较差的为满足; 得不到原物时, 得不到原物时,就会以代替物 为满足, 为满足,这就是大多数艺术作 品惟一的目的和作用。 品惟一的目的和作用。” 2、在艺术创作中,想象的作用 在艺术创作中, 有相当有限的。 有相当有限的。 对艺术形式怀有偏见。 3、对艺术形式怀有偏见。
二、形式美的产生
形式美是人们长期的审美实践的产物, 形式美是人们长期的审美实践的产物,是历史文化 积淀的结果。形式美并非没有内容, 积淀的结果。形式美并非没有内容,只不过内容已经被 形式化了,而不易觉察到它的初始内涵而已。 形式化了,而不易觉察到它的初始内涵而已。
三、人化自然
自然界最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 自然界最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 、 有无限威力的 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 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 , 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
第 三 讲 审 美 存 在
就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 就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 , 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 权力。 权力。(马克思)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 展的总过程来看, 展的总过程来看 , 自然美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 它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联系在一起的 , 它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 在人类原始社会出现以前, 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 在人类原始社会出现以前 , 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 , 它们 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 但这时自然无所谓美丑, 因 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 , 但这时自然无所谓美丑 , 为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 为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