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泰文化差异

中泰文化差异

中泰文化差异中泰文化差异指的是中国和泰国之间在文化上的不同。

中泰两国虽然都处于东亚文化圈,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因素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差异较为明显。

一、礼仪文化差异在中泰两国的交往中,礼仪文化的差异非常显著。

中国的礼仪文化强调尊重和谦虚,讲究礼节和规矩,强调长者有权威、年幼者要尊重,对下属、客人、朋友都有繁琐的礼节要求。

而泰国的礼仪文化则更加讲究和蔼、亲切,主要表现在对陌生人、客人等的款待上。

泰国人比较喜欢笑,爱好和平友好,故不喜欢用过激的语言或者狂妄自大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在泰国,人们常常会相互问好或者弯腰打招呼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好。

二、风俗习惯差异中泰两国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古老的习俗中,有走亲访友、送礼、拜年、经商贩卖等社交活动。

而泰国人则更喜欢举行象征性的宗教仪式,如开光、祭祀,也喜欢尝试各种风味独特的美食。

此外,在婚姻和个人关系方面,中泰两国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种约束,需要保持稳定和忠诚,而泰国人则喜欢自由和开放,婚姻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中泰两国的宗教文化差异也非常显著。

中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儒教、道教等,它们强调个人修养、礼教和天人合一。

而泰国,则以佛教为主要宗教,佛教中有庙、尊重和崇敬的习俗。

泰国人的生活中,佛教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许多泰国文化和社会习俗都与佛教有关系,佛教的价值观和教义为泰国文化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礼仪、风俗习惯和宗教文化等方面。

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妨碍两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进行合作和交流,相反,这种多元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对于推动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通过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表现,提出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意在减少或避免因时间观念不同而引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中泰民族;时间观念;异同点;跨文化交际一、引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中泰两国之间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两国所在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也就有着各自的特点。

时间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反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言语行为,是构成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曾说过:“时间会说话。

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时间观念作为一种非语言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随着国家间交往的频繁,人们受到了强烈的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在与持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们交往时,容易产生误解或中断交际。

对于这一点笔者在泰国留学时深有体会。

为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误解和冲突,本文通过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表现,提出了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

二、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相似性及其表现中泰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使得两国在民族心理、社会文化、宗法礼教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时间观念的认同上。

(一)时间习惯——多向时间制霍尔把世界各国使用时间的习惯分为两种范畴,即单向时间制和多向时间制。

恪守单向时间制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到时间结束的时候,不论工作是否完成都要停止,不能影响下一项工作。

这与持多向时间制的人的时间习惯恰恰相反。

中泰两国人民持的都是多向时间制,这种时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随处可见:人们没有计划详细的日程安排,即使有计划也不一定按照计划行事,而是想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喜欢将事情杂糅在一起做,特别是在办公的地方,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同时应对几个人或同时处理几件事情;人们认为时间是灵活随意的,比较看重人情味,如果有人因为事情耽搁了工作,这是可以原谅的,像中泰两国的教师在课堂上中断授课进程,去接电话或签文件等都是常见的事。

从泰国“人妖文化”视角看中泰跨文化交际

从泰国“人妖文化”视角看中泰跨文化交际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考试科目跨文化交际_____院、所、中心___国际学院__________________专业或专业领域____汉语国际教育______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级别_______2013级______________学年____2013—2014 ________________学期_______第一学期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王馨芳____________学号__112013117080003___________________类别____全日制硕士_________________(全日制博士、全日制硕士、教育硕士、高师硕士、工程硕士、农推硕士、兽医硕士、进修)2014年 2 月19 日研究生院制从泰国“人妖文化”视角看中泰跨文化交际西南大学王馨芳重庆400715摘要:泰国民间俗称人妖为“各特伊”,意为两性人。

两性人在泰国发展蔓延有其社会基础。

本文就将着重探秘究竟何种社会文化可以接纳“人妖”,并将这种文化特征与中国相关文化进行对比。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这种本国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得不引起重视,否则就会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是生存困难,最后概括阐述中泰两国人民跨文化交际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人妖文化女性美跨文化交际提到泰国,不得不提泰国社会中存在的而且是大量存在的成为一大文化特色的人妖群体。

“人妖”指一种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具有女性特征的男子。

他们在泰国虽不受重视,但也不遭到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人妖的不男不女的人群比如太监,但是太监只存在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皇宫内院中,不得流行于民间巷道,其存在历史和范围都不可与人妖相提并论。

而人妖在泰国流行于市井之间,泰国政府把人妖注册为男性,有的地方的卫生间还专门为人妖单独设置,门上画着莲花的图案。

在首都曼谷东南部的一个海滨小镇芭提雅云集了泰国最多也最优质的的人妖,每年来此观看人妖表演的游客络绎不绝。

中泰教育对比

中泰教育对比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中国与泰国的教学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人的课堂以教师为 主,以课本为纲,而泰国人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以创意为本。我 们的老师往往脱离不了书本,过分强调注意背诵理论和大量习题 式教育,把活生生的知识变得乏味、枯燥,不能与实际结合,更 不用说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了。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服务于考试 的,而不是学知识。而泰国的教学更显西化,他们上课往往不用 课本,而是学什么当天老师复印什么资料发给大家,而且资料多 为提纲式,没有限制死的内容,比较灵活,只提供主题让大家临 场发挥。作业也多是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的采访、做PPT讲解、 手工实践等形式,很多泰国学生做作业的作业本都是自己设计的, 十分美观。 此外,在教学课堂上,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 的老师过于偏重知识数量的积累和基础知识,会自觉不自觉地会 制造同一种思维模型下的思维统一,习惯于让学生去寻求唯一正 确的答案,习惯让学生按教师思路思考,习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 授和强调基础知识而忽略了思维的养和提高,学生因而缺乏创意 和发散性思维。
• •



课程设置的不同
泰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泰国古代的教育也 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出现的。泰国整个社会佛教文化极其浓厚, 并且佛教文化深刻影响着泰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信仰。因此,泰国 的课程设置除了常规的文化课程、专业课程之外,还开设两门比 较特殊的课程 —— 修行课(即打坐诵经)和佛教课(主要是一 些关于佛教教义和佛教文化的内容)。对于这两门课,有专门的 课本,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的学分才能毕业。这两门课,在 泰国从小学就开始开设一直延至到大学,并且泰国还有专门的佛 教大学,据统计,至今泰国设在佛寺内的中小学占全国学校总数 的70%,这也是为了适应泰国人民的传统习惯。 另外,泰国课程中还特别重视生物自然课的普及。由于泰国人民 的佛教信仰,信奉神灵和崇拜自然,再加上佛教不杀生的教义, 使得泰国人民极其重视认识和保护大自然以及大自然的生灵,, 泰国的学校教育也很重视这一块的教育,因此许多泰国学生对生 物都比较拿手。但是数学和体育比较差。泰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 不开设体育课的,只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跑够一定数量的步,学生 可以自由安排跑步时间,而且不要求跑步质量,每次跑完到公证 处盖章即可。

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令教师措手不及 , 有 些 教 师 甚 至 觉 得 自己 的课 程 没 有 受 到重 视 , 由此 对 学 校 、 学生 失望 。 ( 2 ) 张 老 师所 在 的 高 中汉 语 基 础 较 差 , 学生基本 只会说 “ 你
声语言更坦率 , 它传达 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① 时间观念作 为 非语言交际 中的重要 内容 , 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的生活 。 与持有 不 同时 间观念的人交际时 , 误解很容易发生。 笔者作为汉语 教师 志愿者 , 2 0 1 4年 6月到达泰 国, 在二 三 个月的工作 和生 活中 , 感 受
出计划 了。而在泰 国, 学生要去参加 比赛往往是 临时通 知的 , 教 师并没有充分 的时间进行准备 , 只能 “ 临阵磨枪 ” 。除了教学 , 生
计时制 的文化来说 ,同时做几件事是不 负责任和缺乏效率的表
现 。多 向计时制则相反 :人们没有 详细的 日程安排或明确 的计
活中 的其他方 面也 同样 , 比如约会 、 聚会等 , 泰 国人往 往不会 提 前计 划好 , 而是临时决定。
京 忙碌 而有节奏 的生活 , 对事情有 明确 的规划 , 他们的时间观念 更倾 向于单 向计时制 。 而泰国人则属于典型 的多 向计时制 , 没有 清晰的 日程安排 , 经常有“ 临时通知” 的事情 。例如 : ( 1 ) 周三 , 王老师去上课 , 可是教室空无一人。 王老 师以为学 生又迟 到了 ,所 以在教室等 ,可是半小时后还是没有学生来 h 课。 王老师只好去问其他老师 , 才知道学生这天要 去参加其他 的 活动 , 不来上课 了。 周四 , 王老师正在给高一年级 的学生上课 , 楼
为, 时间是不停运动 的圈 , 时间的变化协调 于 自然状态 , 如昼 夜 的交替 、 季节 的往复 、 月份 的轮流 、 年龄 的更迭 都是 圆周式 、 周 而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礼仪往往决定着彼此间的态度和关系。

中泰两国有着各自的礼仪传统和规范,本文将探讨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中国和泰国在非语言交际的礼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目光礼仪、手势礼仪、空间礼仪、时间礼仪以及称谓礼仪等方面。

目光礼仪:在中泰文化中,目光交流的方式和频率有所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避免直接对视,尤其是在表达不满或批评时。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对视,以表示友好和尊重。

手势礼仪:中泰两国的手势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差异。

例如,泰国人常常用双手奉上食物,以示尊重和礼貌,而这一行为在中国的礼节中并不常见。

空间礼仪:中国人注重私人空间,交谈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比之下,泰国人可能更倾向于身体接触,他们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友好和亲近。

时间礼仪:中泰两国对于时间的观念有所不同。

中国人一般比较守时,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对较为宽松。

在泰国,迟到是常见现象,他们往往将这视为对对方的尊重。

称谓礼仪:在称呼对方时,中泰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泰国,一般称呼对方为“P”,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则更倾向于使用“先生”、“女士”等称谓。

以商务场合为例,一位中国商务人士到泰国进行谈判。

在会议期间,泰国方人员不断用手势来加强他们的观点,且经常直接与对方身体接触。

而中方人员则尽量避免直接对视,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例子就展现了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礼仪上的差异。

再举一个例子,在一次商业聚会中,一位中国商人和一位泰国商人相遇。

泰国商人不断赞美对方的商业成就,并经常使用头衔来称呼对方。

而中国商人则更注重平等,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先生”或“女士”来称呼对方。

这个例子也展示了中泰两国在称谓礼仪上的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体现了两个国家在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性。

中泰文化差异典型案例

中泰文化差异典型案例

中泰文化差异典型案例中国和泰国是相邻的东南亚国家,虽然地理上靠近,但在文化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饮食、礼仪等方面,也深刻影响了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来探讨中泰文化差异,并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时间观念差异中国人民一直以来注重时间的价值和利用率,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因此在商业活动和工作生活中,准时、高效是重要的价值观。

然而,泰国人有一种不同的观念,他们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对时间有着弹性的态度。

他们更倾向于放松和随性的生活方式。

这种时间观念差异在商务谈判、会议安排等方面常常导致沟通与合作的困难。

二、礼仪和交往方式差异中国人重视尊敬和传统的礼仪,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和礼貌。

例如,中国人更注重身份和地位的区分,对长辈和上级更为恭敬。

而泰国人则强调友善和平等的交往,他们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交往,并更加看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这种差异在商务和社交场合中常常导致误解和冲突,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适应。

三、饮食文化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不仅讲究烹饪技艺和食材搭配,也注重餐桌礼仪。

而泰国的饮食更加注重辣味和香料的调配,以及快速、简便的餐食方式。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进餐,而泰国人则主要使用勺子和手指。

这种饮食文化差异在交流和就餐场合中常常造成误解和困惑,需要双方相互尊重和包容。

四、宗教信仰差异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而泰国则信仰佛教,佛教在泰国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宗教信仰在两国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尊重祖先和长辈,强调家庭和谐与孝道。

而泰国人则更加注重忏悔和修身养性。

在商业谈判和社交活动中,宗教信仰常常也是一种桥梁或障碍。

五、教育理念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追求学术成就的突出。

而泰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培养,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差异在两国人的学习态度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同的体现。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课、 服装课 、 食物 课 , 通 过这 些课
程 来 了解 和 传 承 泰 国 的传 统 文
化 。中泰两国还拥有详 细的历 史 记载 , 保存着 众多 的文 物古迹 , 拍 摄 了许 多 纪 录 片 或 以 历 史 题 材 为 主 的影 片 ,在 纪 念 日举 办 各 种 活 动 以纪念先驱或 回顾重大事件 。
学 教育
中泰 跨 文 化 交 际 中的 时 间观 念
固樊 然 朱春 孜
内容摘要 : 文化是一个 民族的象征 , 不同民族 拥有各 自独特 的文化 , 文化的差异广泛存在于跨文化 交际中, 并 且 往 往 会 引起 冲 突 。 时 间观 念 是 文化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人 们 的 时 间观 念 也 有 所 不 同 , 由 时 间观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 . 时 间 的 认 识 —— 环 形 时 间
观 念
霍 尔把世界各 国使用 时间 的 习 惯 分 为 两 种 范 畴 , 即单 向 时 间
制 和 多 向时 间 制 。 单 向 时 间 制 把
个泰 国老师都是 每天早上七 点十 五 分 才 到 学 校 ,签 到 时 间 总 是 在 七点十 五到七点 五十左右 ;学校 要求各 位老师在 十一月三 十号之 前提交 期 中测试 试卷 ,泰 国老师
是充裕 的 , 养成 了不 紧不慢 、 休 闲 悠哉做事 的方式 。然而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在现代社 会 中中国人 的 时 间观 念 更 倾 向 于线 形 时 间 观 念 。开始注重 时间的价值 和办 事
效率 。 泰 国学生作 业很少按 时按 量
汇 ,泰 国学 生从小就有 泰国礼仪
为 时 间可 以 循 环 、 可 以重 复 , 觉 得 时间是周期性的 , 周 而 复 始 。在 这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作者:樊然朱春敬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2期内容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文化的差异广泛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并且往往会引起冲突。

时间观念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时间观念也有所不同,由时间观不同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和冲突时常出现。

本文通过对中泰民族时间观念及其表现进行比较,并提供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建议,以减少中泰时间观念上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中泰民族时间观念异同点跨文化交际一.引言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客观性和可感知性。

时间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时间观念是文化的一部分,制约和支配者人们的行为。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处的地理、历史、社会环境以及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形成的时间观念也各不相同,而不同的时间观念就可能对跨文化交际造成障碍和冲突。

笔者在泰国当汉语志愿者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以及列举相应的事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以减少中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障碍和冲突。

二.中泰时间观念上的相似性由于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友谊,在社会文化、民族心理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时间观念上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的认识——环形时间观念对于时间的认识,在时间观念史上形成了环形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

持线形时间观的人认为时间就像一条直线不断在延伸,一旦失去便不能挽回,所以这类时间观的人关注的是未来,使用时间的精确度也极高。

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像一个大圆圈,世界上万事万物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中泰两国人民由于受历史宗教的影响都是持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可以循环、可以重复,觉得时间是周期性的,周而复始。

在这种时间意识下,人们便认为时间是充裕的,养成了不紧不慢、休闲悠哉做事的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更倾向于线形时间观念,开始注重时间的价值和办事效率。

跨文化交际之中泰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之中泰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时间观念
誉校董的很遗憾的因病过世,学校要求中 常情况下如何与别的成员交际的知达寺庙的 中国人来说我们可跪拜父母表示对父母
当年度有七位志愿者老师来到学校 时候被指引到遗像下要求老师和遗像开 的感激之情,但是如今时代基本没有跪拜
开展中文教学,基本情况是三人任教幼儿 心的合照,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位同事 老师的情况,中国老师看到和自己年级相
的掌控比较严格,与人约定的时间尽量避 的情况之前先和负责的老师询问清楚我 情,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做此行为
免迟到,最好在约定的时间之前一点时间 们要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在这种场合时他 伤害了学生的感情是我们值得反思的。在
到达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如果有情况迟到 们有什么纪念活动,在充分了解后,如果能 这样大的活动之前,我们要先向同事询问
部,两人小学部,两人初、高中部。学校要进 开心的在寺庙四处合影并拉上志愿者老 仿的学生跪着来到自己面前双手奉上花
行每年度的郊游活动,要求中文老师全天 师开心的合照。
篮很吃惊,也随即认为自己无法接受这样
.陪时同间Al。是l前早一上R天i五g学点h校三t开s十大,R由会e于宣s志布er愿约v者定e老出d.师游住的
(二)案例分析
的大礼。对于泰国人尤其是泰国学生来说,
这种情况是由于跨文化交际造成的, 老师在他们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在拜师
在学校里面在五点二十左右就到操场等 在中国人眼中,参加葬礼是非常严肃的事 节这一天以这样的方式向老师表达尊敬
候,实际情况是第一辆大巴车六点四十到, 情,即使不是直系亲属也是逝者的亲朋,对 之意是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当中国老师
同造成的。时间的价值取向影响了人们的 影是保留住最后的幸福时光。
在准备赴任的时候就要了解目的国家的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国和泰国是两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礼仪文化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

本文将从交流方式、社交礼仪和用餐习俗三个方面,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交流方式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区别。

中国人讲究谦逊和客气,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在交流时,中国人通常会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愉快。

中国人倾向于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来表达情感和意图,而不仅仅依靠口头表达。

相比之下,泰国人更注重直接沟通和表达。

他们习惯于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不追求掩饰或保留。

在与他人交往时,泰国人更多地使用笑容和亲切的语气,以传递友好和善意。

社交礼仪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社交礼仪讲究尊重和礼貌,注重平等待人和注重面子。

当两人初次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致以微笑和握手作为问候。

在较正式的场合,以及对年长或上级的人,还会适时使用鞠躬或轻轻鞠躬以示尊重。

而在泰国,社交礼仪更加随和和亲切。

泰国人在与人交往时通常都会亲吻彼此的面颊,不论性别和年龄。

这被认为是友善和友好的表达方式,并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泰国,贵族和地位高的人可以以一种更加庄重和规范的方式被问候,如双手合十和鞠躬。

用餐习俗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异同。

在中国,用餐时,重视与他人共享美食,强调团队的风范。

中国人通常会将食物分担到自己的碗里,并使用筷子进行食用。

中国人讲究礼貌和尊重,避免在用餐过程中发出嘈杂声音,或是剩余过多的食物。

与之相反,在泰国,用餐习俗更加灵活和随性。

泰国人习惯用手食用食物,而不是使用餐具。

他们常常将食物放置在共用的盘子中,并使用右手将其送入嘴中。

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勺子。

泰国人还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食物,鼓励将食物和饮料与其他人共享。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两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泰
两国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结构、语音等方面,还表现在文化、习俗
等不同层面。

了解中泰文化差异,可以使汉语教学更加贴合学生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中泰新年文化差异
1. 时间差异
中国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为公历1月1日至15日的
时间段内。

而泰国新年( Songkran )通常在4月13日至15日举行,为泰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2. 习俗差异
春节习俗:年夜饭,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等。

Songkran 习俗:泼水节(Water Splashing Festival),人们
用水泼洒彼此以祈求好运。

3. 文化差异
春节文化:年画,年糕,年令,鞭炮等。

泼水节文化:放生(释放生命),节中泼水端午节文化:粽子,
龙舟竞渡,草龙舟等。

二、在汉语教学中应用
1. 借助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教学
汉语教学教师应该整合中泰文化差异,比较中泰文化差异,让学
生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汉语句式结构、外来语等语言现象。

2. 开展中泰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中泰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泰文化的共性和
差异,加深汉语学生对中泰文化的认知。

3. 引导学生运用中泰文化知识
汉语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表述、写作中运用中泰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综合素养和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中泰文化差异是中国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汉语教学教师应该将中泰文化差异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泰文化,并且在运用汉语时更具交际效果。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是东南亚地区的邻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虽然中泰两国在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上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但在个人礼仪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同。

本文将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首先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传统。

在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更是如此。

在与他人交往时,中国人通常会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注重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

尤其是在家庭聚会、商务拜访等场合,中国人会更加注重礼仪规矩,以示尊重和礼貌。

与中国不同的是,泰国在个人礼仪方面更加注重轻松、自然的态度。

泰国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他们对待他人更加友善、热情。

当泰国人与他人交往时,更注重的是亲切、随和的态度,而不是严肃的礼仪规矩。

在泰国,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令人感到舒适和愉快,而非严格的礼仪规范。

在言语和行为方面,中国与泰国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会更加注重言行举止的得体,喜欢在社交场合中使用正式、客套的语言。

尤其是在商务场合,中国人会更加注重礼仪的恭谦和尊重,用语言和行为来展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而在泰国,人们更加喜欢使用随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态度。

泰国人在交往过程中会显得更加自然、随意,几乎没有太多的拘谨和严肃,更加注重亲近、友好的关系。

除了言语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外,中泰两国在服饰方面也有着一些不同。

在中国,人们对于服饰的选择更加注重得体和正式,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下,中国人会穿着传统的礼服或者正装,以示对于场合的尊重。

而在泰国,人们更加注重舒适和自然,他们喜欢穿着轻便、舒适的服饰,即使是在正式的场合下,泰国人也偏向于选择轻松、休闲的服装。

这一点也反映了泰国人对待礼仪的态度,更加注重舒适和自然。

在拜访他人时,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拜访他人时会注重礼物的选择和赠送方式,通常会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礼品,并使用双手递交礼物以示尊重。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是亚洲两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礼仪传统。

通过对比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以下是对中泰个人礼仪文化的对比分析:一、尊重和客套无论是中泰,尊重和客套都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在中华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人们注重以礼相待,尊重长辈和上级,并且尽量克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辞。

而在泰国,人们也非常重视尊重和客套,他们讲究彼此之间的礼貌和互动方式,避免冲突和直接表达意见。

二、问候和交流在问候和交流方式上,中泰两国有一些差异。

在中华文化中,人们经常以握手和问候来表示友好和亲近,夸赞对方或者表达问候。

在交流中,中国人习惯使用间接表达方式,即通过暗示、谦虚等形式来传递信息。

而在泰国,人们一般采用合十礼和微笑来表示问候和感谢之情。

泰国人在交流中更加直接和开放,喜欢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三、餐桌礼仪在餐桌礼仪方面,中泰两国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在中国,人们普遍采用筷子来进食,讲究吃饭时不发出声音,要保持安静和有节制。

中国人在用餐时会注意礼貌的座次和分饭次序。

而在泰国,人们通常使用餐刀和叉子,食用时会产生一些噪音。

泰国人的餐桌礼仪注重与他人一起用餐,并且会互相尊重和分享食物。

四、衣着和仪容中泰两国在衣着和仪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注重穿着整洁和庄重,尤其是在重大场合和正式场所,穿着要符合礼仪要求。

而在泰国,人们的穿着上更加随意和舒适,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地方,泰国人更喜欢穿着轻便和宽松的衣物。

五、重要场合礼仪对于重要场合的礼仪,中泰两国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在重要场合会特别注重礼仪和仪态,例如婚礼、葬礼、宴会等。

在中国的婚礼上,新郎新娘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穿着汉服或者礼服,举办酒宴和拜堂仪式。

而在泰国,婚礼上则更注重盛大和喜庆氛围的营造,泰国新娘会穿着美丽的传统服装,举行盛大的仪式和游行。

通过对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泰两国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浅谈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浅谈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浅谈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郭终斗内容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独 特的文化特点,在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充分的体现出文化的差异。

时间观念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 畴,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个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时间观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时间观 念的差异会对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做了相关的阐 述。

关键词:中泰跨文化交际时间观念關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臟学教育时间观念属于非语言交际的 范畴,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时间观念不但影响着 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影响着人们 的思维习惯。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 形成不同的时间观念。

中泰两国 全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两国的时间观念也会存在 一定的差异。

时间观念的差异会 对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产生 重要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中泰两 国在时间观念上的异同点,并提 出了一些减少中泰两国跨文化交 际冲突的建议。

时间观念概述时间观念是人们对时间的认 识和理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 实践中逐步的形成的。

时间观念 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也是一 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 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影 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

拥有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其所处的社会环 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也会存在一定 的差异,因此,所形成的时间观念 也会有所不同。

时间观念的差异 会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严重的 影响,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 的障碍。

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 在交际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产 生误解和冲突。

二.中泰两国时间观念的异同点(一)中泰两国时间观念的相 似之处中泰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历 史友谊,虽然中泰两国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在时间观念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1.相似的时间取向就时间的取向而言,美国的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和斯托特柏克将其分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过去价值取向,这种类型的时间取向所强调的是传统和对历史的尊重。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新年是世界各地庆祝的传统节日,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习俗。

中泰两国作为亚洲的邻居,虽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新年文化上仍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在汉语教学中运用这些差异。

中泰两国的新年日期不同。

中国的农历新年,也称为春节,通常在阳历1月21日至2月20日期间举行。

而泰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则是根据泰国佛历的日期来计算,通常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期间举行。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人民对时间和历法的不同认知,表现出他们对传统的重视程度和文化习俗的传承方式也不同。

中泰两国的新年庆祝活动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春节是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赏花灯等。

而在泰国,新年庆祝活动主要以水仗为主,人们会在街头巷尾举行盛大的水仗活动,相互泼水以洗净一年的晦气,同时也是象征着新年来临的洗礼。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泰两国人民对新年的不同期望和祝福方式,也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和传统。

在汉语教学中,可以利用中泰新年文化差异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对比中泰新年的日期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对时间和历法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其次,可以通过介绍中泰新年庆祝活动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庆祝新年的方式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比较中泰新年庆祝活动的异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中泰新年庆祝活动的实际场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感。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演练中泰新年庆祝活动中常用的表达和祝福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是汉语教学中一个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话题。

通过了解和比较中泰新年的差异,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包容性,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在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中,礼仪文化一直是受到关注的话题。

中泰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而在这些传统中,个人礼仪文化更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并从中体现出两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尊重长辈,注重礼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重视礼仪,尤其是在与长辈、上级的交往中更是如此。

在与长辈交谈时要遵循适当的称呼和表达方式,避免直呼其名或使用不恰当的语言。

在餐桌礼仪方面,中国人也有着独特的习惯,比如对长辈或客人优先款待,注重用餐姿势和礼节等。

而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其文化和礼仪风俗也有着鲜明的特点。

在泰国,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尊重长辈和上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泰国传统礼仪的要求。

在与长辈或上级交往时,人们要恭敬有礼,不可随意违背礼仪规矩。

在泰国餐桌礼仪方面,人们通常采用右手使用餐具,左手则不可接触食物。

在进餐时,也要尊重长辈或客人的用餐顺序,不可擅自用餐。

通过以上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中泰两国在个人礼仪文化上有着共通之处,即重视尊重长辈和上级,注重礼节和礼仪的表达。

那么在具体的差异方面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称呼和问候方面,中泰两国有着不同的习惯。

中国人在称呼他人时,通常会使用“先生”、“小姐”、“阿姨”、“叔叔”等姓氏或亲属关系的称呼,以示尊重。

而泰国人在称呼他人时,则会加上不同的称谓,比如“Khun”、“Nong”等尊称。

在问候方面,中国人常使用“你吃了吗”、“你好吗”等问候语,而泰国人则会使用“Sawasdee”、“Sawatdee krub/krap”等泰语问候语。

在礼节规矩方面,中泰两国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人们在与长辈或上级交往时,通常会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举止,比如避让、言谈举止得体等。

而在泰国,人们对于弯腰、合十礼等动作更为重视,认为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和敬意的表达。

从寒暄语看中泰文化在交际语中表现出的文化异同

从寒暄语看中泰文化在交际语中表现出的文化异同

从寒暄语看中泰文化在交际语中表现出的文化异同摘要:语言是记录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寒暄语是应用与人际间交往的重要交际语,人们对于寒暄语的使用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化,因此笔者借由浅析中泰两个民族寒暄语的使用来看中泰所体现文化的不同。

关键字:交际语寒暄语语言文化中泰文化异同一、语言与“寒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人类文明交流方式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语言跟随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进程,记录着人类文化的变迁。

因此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语言,反映出该民族此时此刻文化的体现。

交际语即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

其目的在于,在与话者的交谈过程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建立、维持自己与他人社会关系和谐长久,并非用来传递信息。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交际语是一种礼貌行为。

从文化的角度看,交际语的使用体现了,与话者当时所处环境的文化氛围和所继承的文化传统。

寒暄语是交际语的一种,寒暄语的使用并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为了人类日常活动的交际。

所以对于寒暄语的研究是对当时人们社会文化研究的有力参照依据。

二、中泰寒暄语特点中国与泰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而近代开始,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拜年话。

从1840年到1975年中泰建交期间,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相较于此前大大削弱,因此,中泰两种语言上存在的差异相比于共同点来说更加显著,两国的交际规则也存在诸多分歧,这些在两国的日常交际用语上都有鲜明的反映。

由于交际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交际分成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包括身体姿势(手势等)、动作辅助语、表情、人与人交际时的目光接触等方面。

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泰国人与中国人相比拥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例如,在身体姿势方面,在见面的时候,泰国年纪轻的人或地位比较低的人,会主动向年纪大的或地位高的人致合十礼;在手势上,握手是全世界公认的人们见面时表示礼貌的示好方式,但是在泰国的乡村一般会对握手相当的反感;在触摸行为上,泰国人觉得人的身体中最高的部位是头部,如果自己的头部被触碰了,就会受到侮辱,所以泰国人很忌讳别人触碰自己的头部,即使对很小的孩子也是如此;泰国人也普遍不喜欢人们之间相互拍打的亲密动作,认为这样做败坏风气。

中泰文化交流

中泰文化交流

中泰文化交流摘要东南亚地区作为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接触地带,沟通了中国和古印度两大文明古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泰国文化。

关于中泰两国交往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西汉平帝元始年间,在中泰两国之后的官方和民间的交往过程中,汉文化对泰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第一部分从宗教特点看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

第二部分从节日民俗看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的影响。

第三部分中泰的历史交往梳理了中泰交流的脉络。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泰国文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必然结果。

汉文化影响泰国的过程,促进了泰国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本文从历史、地理、政治等层面, 论述了中泰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交流。

关键词:泰国;文化;交流;华人目录摘要 (1)引言 (1)一、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 (1)二、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节日民俗的影响 (2)三、中泰的历史交往 (2)结语 (3)参考文献 (3)引言泰国古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以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从陆路上和海路上连接了中国和古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文化上则深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它在泰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两大文化中的因子,形成了灿烂而独特的泰国文化。

一、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到处佛寺林立,仅首都曼谷就有400多座,全国共有32000多座,还有30万僧侣,其中许多人终身为僧。

泰国佛教本属小乘佛教,推崇印度原始佛教教义,但随着中国人迁居泰国,自南北朝以后流行中国的大乘佛教,尤其是律宗也被带入泰国,一些高度“中国化”了的大乘佛教的特色逐渐影响到泰国的佛教,最明显的是“观音”信仰和“弥勒佛”信仰。

“观音”在中国,已经由印度佛教中的男性形象转变为女性形象,而在泰国的“观音”也为女性。

“弥勒佛”在中国逐渐演变为“大肚和尚”、“笑和尚”,而当代泰国寺庙中的“弥勒佛”,大多也是这般模样。

可见,即使在宗教方面,泰国佛教也具有了一些中国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的影响作者:王瑶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9期摘要: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

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交往时,很容易产生误解。

中国与泰国的时间观念存在着不少差异,比如对时间价值的不同看法、不同的时间安排等。

本文从单向/多向计时制、线型/环型时间观、过去/现在时间取向及集体/个人时间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异同,结合亲身经历,浅谈其对交际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为赴泰志愿者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时间观念;中泰;教学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52-02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曾说过:“时间会说话。

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①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与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交际时,误解很容易发生。

笔者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2014年6月到达泰国,在三个月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

本文根据亲身经历,结合霍尔等人关于时间观念的理论,分析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产生的影响。

一、单向计时制与多向计时制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即“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②。

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与一个人的时间结构有关。

持有单向计时制时间观念的人对事情有明确的规划,按照计划一件一件地做事。

对于单向计时制的文化来说,同时做几件事是不负责任和缺乏效率的表现。

多向计时制则相反:人们没有详细的日程安排或明确的计划,即使有计划也不一定按照计划行事,而是想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即使是在办公的地方,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同时应对几个人或同时处理几件事情。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属于多时制,习惯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根据人际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

然而,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城市中生活速度日益加快,人们愈来愈重视时间的安排。

严格的计划和支配时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本批赴泰汉语志愿者教师多来自北师大,已经习惯了北京忙碌而有节奏的生活,对事情有明确的规划,他们的时间观念更倾向于单向计时制。

而泰国人则属于典型的多向计时制,没有清晰的日程安排,经常有“临时通知”的事情。

例如:(1)周三,王老师去上课,可是教室空无一人。

王老师以为学生又迟到了,所以在教室等,可是半小时后还是没有学生来上课。

王老师只好去问其他老师,才知道学生这天要去参加其他的活动,不来上课了。

周四,王老师正在给高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楼下突然响起广播,通知学生们到楼下集合。

学生们收拾书包就下去集合了,也不管课程讲到了哪里。

周五,要进行课堂测验,王老师拿着考卷到教师,发现全班有一半的学生都去寺庙参加活动了,所以只能推迟测验。

在泰国的学校,这是个普遍现象。

学校不会对未来一个月甚至一周的活动有明确的计划,而是临时通知学生要去参加活动,课程由此取消。

对此,泰国教师已经习以为常。

可是初到泰国的志愿者教师对于教学有较为明确的规划,包括这节课要讲什么,这个月要完成什么,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学生临时参加活动往往令教师措手不及,有些教师甚至觉得自己的课程没有受到重视,由此对学校、学生失望。

(2)张老师所在的高中汉语基础较差,学生基本只会说“你好”、“再见”。

但是有一天她的负责老师突然告诉她,学生明天要去参加讲故事比赛,让她好好培训一下。

张老师觉得难以接受,要参加比赛为什么比提前告诉她呢?明天就比赛了连要讲什么故事都不知道,怎么办?在中国,如果学生要参加某项比赛,一定是至少提前一个月就知道的,学校、老师都会对此有明确的计划。

甚至对于一些大型的比赛,提前半年、一年学校及学生就已经知道,并且为此做出计划了。

而在泰国,学生要去参加比赛往往是临时通知的,教师并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只能“临阵磨枪”。

除了教学,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同样,比如约会、聚会等,泰国人往往不会提前计划好,而是临时决定。

二、线型时间观与环型时间观时间意识通常可以分为线型和环型两种。

环型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停运动的圈,时间的变化协调于自然状态,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龄的更迭都是圆周式、周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运动③。

持线型时间观的人则认为时间就像一条直线不断在延伸在流逝,一旦失去便不能挽回,所以这类时间观的人关注的是未来,使用时间的精确度也极高④。

中国人、泰国人受历史、宗教的影响,都持环型时间观,认为时间可以循环可以重复,觉得时间是周期性的。

然而,同样是环型时间观,二者对时间价值的观念是不同的。

中国自古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很早就设立日暑和用水滴来衡量时间,在中国思想中较早地确立了时间的观念。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时间意识更倾向于线型,认为当天的任务该当天完成,城市中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人们争取利用每分每秒去完成工作。

泰国人则不重视时间的价值,认为时间是没有穷尽的,今天的事情做不完还有明天,不用着急地去完成工作。

二者对时间价值的不同观念给交际造成了障碍,如:(3)武老师到泰国已经两个多月了,但是工作签证还没有办下来。

他十分着急,因为三个月之内拿不到工作签证是很麻烦的。

他去找泰国的指导老师,每次老师都说,不要着急,慢慢来。

他慢慢失去了耐心,感到十分焦虑。

(4)王老师的学生要去参加中文比赛,报名的截止日期是7月1日。

6月30日,她去找自己的指导老师刘老师,告诉她今天一定要报名。

刘老师说好的。

但是下午放学前,王老师再次询问是否报名时,刘老师告诉她,忘了要学生的邮箱,明天再说吧。

这样的事情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住宿、签证、补贴……泰国人喜欢说“慢慢来”,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事是严重的、值得着急的。

志愿者教师初到泰国时,面对生活、工作上的问题,都希望尽快解决,但是无论他们如何强调事情的重要性,都不能引起泰国教师的“重视”。

而在泰国教师看来,志愿者教师每天匆匆忙忙,或者反复为了一件事情催促他们,是十分不能理解的。

三、过去时间取向与现在时间取向Kluckhohn与Strodtbeck将人类的时间取向分为三种:一是过去取向(past-orientation),强调传统和尊重历史。

二是现在取向(present-oriented),通常注重短期和眼前。

三是未来取向(future-oriented),这种取向强调长期和变化⑤。

过去时间取向主要存在高度重视传统的文化里。

这种时间取向的文化中的人们崇拜祖先,强调密切的家庭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和泰国都属于过去时间取向。

他们都注重“过去”,尊重老人、老师,重视经验,因为这些都与“过去”有关。

人们在做决定时通常要考虑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什么失败的教训应当吸取。

然而,在生活态度上,与忙忙碌碌的中国人相比,泰国人更倾向于现在时间取向,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有更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

他们认为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就足够了。

泰国的高中每天下午3点放学,放学后学生往往在操场一起做游戏或者聊天,到傍晚才回家。

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为自己的成绩、学业担心。

在中国,节假日是营业性质的场所最繁华的时候,而泰国的一些饭店、商店在节假日是不营业的,人们往往利用节假日休息、旅游,而不是为了多挣一点钱忙碌。

这样的生活态度在中国人看来,是懒散和不思进取的。

中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较为严谨的,守时被认为是传统美德,赴约迟到或者上课迟到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泰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则较为随意。

许多志愿者教师都不只一次地遇到泰国老师约会迟到的事情:(5)刘老师和一个泰国老师约好周日一起去逛街,两人约定上午9点在学校门口见面。

王老师8点50到了学校门口,泰国老师还没有来。

9点泰国老师也没出现。

9点半,王老师打电话问泰国老师,泰国老师说已经在路上了,再过十分钟就到。

可是一直到十点半,泰国老师才到了学校门口。

在泰国,即使是比较正式的会议,泰国人也很少按时开始。

泰国学校代表到北师大参加会议时,原定于下午1:30开始的会议,两点才开始有代表陆续入场。

“迟到”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而且人们也并不为没有准时到感到愧疚。

初到泰国的志愿者教师不了解泰国人的时间观念,往往对他们的不守时大为光火,甚至因此不想再与他们交往。

四、集体时间与个人时间不同的文化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还包括人们认为时间是自己的还是集体的、他人的。

泰国信奉的佛教文化中人们相信时间是一种轮回,无论人们计划做什么,总是会因为某些规律重新轮回,因此人们更多的重视自身的时间安排⑥。

中国人则是比较重视集体或他人的时间。

泰国学校的课时安排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课时之间是连续的,没有课间。

学生每节课要更换教室。

如果这节课老师拖堂,那么学生下节课就会迟到。

学生每天早上升旗仪式结束后都要去见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宣布一些通知,如果班主任占用的时间过长,那么第一节课学生到的时候可能已经过了半个小时。

但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也很少考虑到会不会耽误下一节课的时间,而是要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在中国的课堂上是很少出现的,任课老师即使完不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不会耽误下一节课的时间。

中泰个人时间与集体时间的差异还反映在对待假期的态度上⑦。

在中国,时间是集体的,如果放假的时间占用了工作的日子,那占用的日子是需要补回来的。

但是在泰国,假期是属于个人的,如果假期占用了本来就要休息的日子,那这个本应休息的日子是需要补回来的。

泰国的节假日非常多,学生的活动也很多,假期和活动占用了上课的时间,有时候一个月也没有几个课时,但是学校是不需要补课的。

这给志愿者教师的工作带来的困扰是教学进度慢、教学计划无法完成。

甚至给人以学校不重视教学的印象,由此降低了志愿者教师的工作热情。

五、结语在过去,中泰的时间观念是相似的。

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倾向于单向计时制、线型时间观,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仍属于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两国时间观念的差异给交际造成了障碍。

为了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避免因时间观念差异引发的问题,有必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了解与尊重。

持有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的人容易给人以做事没有计划、缺乏效率、不思进取的感觉。

志愿者教师要试着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不能以自己的时间观为准绳来对他人进行评判。

灵活调整计划。

在教学计划因活动、假期不能完成时,志愿者教师要避免埋怨学校、学生不重视课程,而是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试着以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对课程进行复习、预习,高效利用课上已有的时间。

对于学生的迟到问题,教师要做出一些规定,比如迟到十分钟算旷课。

对于重要的事情要提前跟学校、负责老师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