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复习资料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美育》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①实例。②对立冲突的特征要明确写出并结合例子说明。③行文流畅。

2、答案要点:①社会性。②形象性。③客观性。

3、答案要点:①培养空间感受力和想象力②培养审美请感。③把握历史内涵。

4、答案要点:①鲍姆斯嘉通于1750年首在其《美学》中提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②“埃斯特惕卡” 按希腊字根的原义看,就是“感性学”。确实,鲍姆嘉通有此看法,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可以分为知、意、情三个方面,研究知或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研究情感即相当于“混乱的”的感性认识却一直没有相应的科学,他要弥补这一漏洞,因此有了此书。看来这是作为认识论提出的新科学,但是它也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但从总体上看,鲍姆嘉通未完成美学体系。

5.答案要点:客观论(自然说)的代表人物是蔡仪,其观点有二:

(1)蔡仪首先认为“美在物本身”,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个事物本身,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

(2)但不是所有事物都美。“美是典型”,凡是典型的东西都是美的。

6.答案要点:(1)主客观统一论的代表人物是朱光潜。

(2)朱光潜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于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3)他认为,美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美有客观性,是因为美具有自然物质的自然性;美有社会性,是由于美有主观性,与人的主观精神相联系(人的精神有社会性)。

7. 答案要点:亚里士多德图避开不谈命运在悲剧形式中的作用对希腊悲剧艺术作美学总结,提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强调悲剧是“摹仿”人的行

动,而且是一个过程。悲剧的主角是好人,但不是好到极点,面是有过失或弱点,使得他去行动过程中,由福转为祸,结局是悲惨的。好人受难,才能引起怜悯和恐惧,净化、陶冶人的感性,引发一种理性的力量,在道德上震撼人心。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理论的基础。

8. 答案要点:(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合规律性(真)和目的性(善)的统一。

(2)观照作为哲学心理学的专用术语,指的是通过感性直觉达到理性内容的把握一种心理过程,未经渐近的逻辑推理而“跳跃”的形式,直接把握了对象的本质。

(3)审美主体观照自身本质力量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人们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通过感觉直接观照这本质力量,肯定这一本质力量,引起情感上的愉悦,这就是美感。

9. 答案要点:(1)首先,在科学的创造与美的创造过程有同一之处。二者都有主体的感官和思维参与其中;都有主体对客体的注意、情感、情绪、动机和价值取向的观照;二者同样需要想象力和直觉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仅艺术创作才靠直觉、灵感、顿悟,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包括科学研究)都需要它们。

(2)其次,科学创造和美的创造在其创造物上体现了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就科学成果的内容达到了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真;就科学的成果的应用价值而言,它是善;就科学成果的结构上的和谐和形式上的悦人,它是美。而美的创造物,无论是艺术还是其它美的事物,它都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都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真与善的统一。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①喜剧特点:笑

②悲剧特点:冲突、抗争、毁灭

③差异:审美效果对比明显,一个引人发笑,一个引人悲伤

④联系:都是对人生的反思⑤实例

2、答案要点:(1)人的精神分为知、意、情三大领域,因而,心灵美大致可包括知识(智慧)美、意志(道德)美和情感的美。

(2)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包括审美观也就迅速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包括知识的审美价值也日显突出;拥有知识经济时代所要具备的知识的人,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因而,塑造心灵美,必须学习知识,拥有知识,成为有知识的人。

(3)在当前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独立人格,竞争意识,不知满足、不断进取精神的人,也就书本中讲的浮士德精神。另外也需要我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伦理道德遗产,对他人的关爱。(参阅书本P68~70页第一自然段) (4)美的情感不是纯粹由个人随意渲泄的。而是从个别性中抽象出来的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种普通的情感。如对真、善、美爱的情感,对假、丑、恶恨的情感。(可自已发挥)

3、答案要点:(1)柏拉团的《大希庇阿斯》以对话体形式,由哲学家苏格拉底和诡辩论者希庇阿斯就美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2)希庇阿斯古讨中提出了“美是一位擦亮的小姐”、“美是黄金”、“美是恰当”三个定义,但都最终被苏格拉底驳倒。

苏格拉底也提出了“美就是有用的”、“有益就是美的”、“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等三个定义,但也难自圆其说。

最后,“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无着落,以“美是难的”作结。

(3)《大希阿斯篇》乃不失为古希腊探索美本质问题的重要文献,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参阅教科书第34页,第二、三自然段)

五、分析题

1、答案要点:

①对美的定义有核心词、核心句②用自己的话进行阐释③阐释能够自圆其说

2. 答案要点:(1)立普斯发展了由德国费肖尔父子奠定的“移情”学说。立普斯认为,所谓“移情”就是通过主体意识的活动将对象人格化为“自我”。移情所产生的快感,是对自我“内心活动”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欣喜。

(2)立普斯从古希腊神庙中用以支撑屋顶压力的道芮式石柱为例说明:当“自我”与道荷式石柱呈现的那耸立飞腾的空间意象融为—体时,是以人的动觉经验为中介的。由于石柱的空间意象能唤起主体自身处在石柱位置时对压力反抗的动觉经验,这种动觉经验会进一步引起人的相应情感感受,而最终又会把主体自身那种挺直身体,承受重压、不甘屈服和顽强反抗的情绪和气概转移到石拄身上。因而人们在欣赏石柱耸立上腾的气势时,不过是在欣赏“自我”,欣赏一个“客观化的自我”。

(3)立普斯从三个方面界定了审美的移情作用的特征:第一,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存在或实体,而是体现一种受到主体灌注生命的有力量能活动的形象,因此,它不是和主体对立的对象。第二,审美主体不是日常的“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只在对象生活着的自我,因此它也不是和对象对立的主体。第三,就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来说,它不是一般知觉中对象在主体心中产生一个印象或观念那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就生活在对象里,对象就从主体受到“生命灌注”那种统一的关系,对象的形式就表现了入的生命、思想和情感。

3.答案要点:再现论是西方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艺术概念,依其发展过程可分成三种形式:第一是单纯的模仿,它主张艺术形象与原型极其相似。对原型的酷似是模仿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评论作品成败的标准。这种试图忠实地模仿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①人感知外物总是模糊性的;这是人感觉器官的局限性;②人感知外物要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③艺术作品都要受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影响。柏拉图批评他们说,艺术品不过是,客观世界的镜像,这也道出单纯的模仿的实质。

第二是本质的模仿,这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家的职责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也就是描述对象的必然性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因此只要满足艺术品本身内在的需要,可以改变对象的外部特征,对象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传说的或想象的样子,甚至它今后应该的或可能的样子,都可以描述。应该说,本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