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得关于世界的经验; ✓ 教师备课 坚持分析基本原理、分析智力作用、
分析未来意义、分析内容结构、分析内容特点。
一、教学理论
3、当代主要的教学流派
➢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马斯洛
罗杰斯
一、教学理论
3、当代主要的教学流派
➢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观点:
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关注 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人性的培育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 民主的关系。
循序渐进 原则
因材施教 原则
方向性 原则
教学原则
伦理性 原则
二、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
3、教学原则
方向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伦理性
方向性原则: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选择教 学内容,分析和理解教学内容,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 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
第八章 教学
目录
一 二 三 四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一节 教学概述
教学的基本内 涵
教学的主要作 用
教学的基本任 务
Basic connotation
Main role
Basic task
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教学的词源考察
✓最早将“教学”二字合在一起使用的文献 是《尚书·兑命》:“敩學半”。
✓唐 代 孔 颍 达 疏 : “ 上 字 为 教 者 , 音 敩 ( 音 xià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 己学之半也。” 说明当时的“教学”是 指通过教人而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 学,而是“学习”。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组成的统一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 的过程。

第八章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八章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 系上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达到学以致用。 要求: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 际 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途径: 练习、试验、实习;参观、调查等
用词的精确性与学生成绩成正相关,模糊则导致学生成 绩的下降。 4、讲述行为的运用策略,注意: 语音准确:用普通话; 用词恰当:用精确的词汇,避免模糊容易引起歧义的词 汇; 语流连贯:尽量使用短句,不用口头禅或多余词汇 语速适中:稍慢于日常说话,大约每分钟200——300字。 5、讲授学生不太熟悉的新内容时注意运用“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指新材料学习之前向学生呈现引导性材料, 它比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水平和包容性水平引导性材 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内在结构和 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才采用的办法,它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 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依据: 1、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特性 3、学生的能力和基础 4、可提供的物质条件 5、教师个人的性格特征
四、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六)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里, 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 用。 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七)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 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 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要求: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9、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 技能的是( D ) A 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 10、直观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 (C) A.录象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11、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 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各自的专长,这一个教学原 则是(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2、学生的知识学习包括选择、领会、保持和 ( D) A.观察 B.反思 C.提问 D.应用
博文大理 4、直观性原则
厚德笃行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注意运用语言直观 (4)提倡自制教具
博文大理 5、循序渐进原则
厚德笃行
(1)按课程的系统进行教学 (2)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3)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6、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 (3)通过作业和检查促进巩固 (4)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定义教学的三个角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二 者的相互关系。)
教学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特定的环境中, 借助预成课程这一框架,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 目的、有计划地交流与互动,实现课程创生,促进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门活动。
博文大理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反 馈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学手段 学生
人格的影响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八章-教学(一)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八章-教学(一)

第八章教学(一)一、教学的概述1.定义: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一个教育活动。

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和联系(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2)教学与智育智育指的是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

教学是进行智育的主要途径,是手段,而智育是一个教学的内容。

(3)教学与上课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说,教学不限于上课期间,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3.教学的主要特点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二、教学理论(一)教学理论的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三、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1.认识发展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

2.双边活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3.多重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很繁杂的,多层次的,多类型的,所以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应该是多级别的,多类型的。

从而提出教学过程有认识论、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五个方面的本质。

4.交往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发展。

定义: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 教学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 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 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
赞可夫教育思想
1、“一般发展”的含义 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
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 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 2、赞科夫明确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他说:“教 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发展的过程的 特点,除外部的决定性的影响外,还有内部的制约性。”因此,学 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这个外因与学生自我运动的内因相互作用 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关键,是重点。要形成学生学习的 内部诱因,必须从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入手。为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五大教学原则。
(2)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 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 必然浪费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 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互相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 旧教材。其实,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记得很熟,尔后可 以在“无意记忆”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但是,“高速度”并非单纯 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质在于扩大知识的广度。
(二)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
赞科夫(1901-1977)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教 育科学院博士。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开始教育研 究。从1950年起侧重研究普通教育学,1956年曾与凯洛夫一起 主篇《教育学》。在1957年至1977年间,组织领导以“教育与 发展的关系”为课题的大规模的实验。先后发表文章和出版著 作150余种,《其中和教师的谈》话、《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 验》、《教学与发展》等书,对前苏联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本章重点了解小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内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2、教学原则体系:(1)、直观性原则:指依据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模像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认识和经验。

(2)、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展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经常性的复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小学教学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分类、选用依据1、内涵:小学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小学教师教的方法和小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以及巩固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根据信息接受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听、看、读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另一类是讲、写、用等活动来指导学生表达信息的方法;(3)、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讲述法、模拟法和启发法等。

09级《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八章 教学

09级《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八章 教学
实行小班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 ①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分科任教年限
➢ ②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 机会
4.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 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 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 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下进 行的。教师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两点:承 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方式应当多样化。
(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 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 接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教 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教学的教育应当成 为教育者经常性的自觉追求。
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 (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 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 作业)。
目前,在我国部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地 区,特别是山区,复式教学形式仍然存在。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 课、时。
➢ ①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 固定的班级。
➢ ②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 分成许多连续而相对完整的小部分,每一小 部分为一“课”。
➢ ③时: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内 进行。
(3)课的研究与发展
(2)启发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贯彻要求

《教育学导论》 第八章 教学过程

《教育学导论》  第八章 教学过程

• • • • •
辨析: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学与课程 教学与上课
(二)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 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 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 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八章 教学意义和过程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结构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
• 什么是教学?
• 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 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 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 能力。” • 我国学者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 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 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 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 顾明远辞典界定:“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 活动。” •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界定:“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定义 学校教学这样定义:学校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
掌握特定文化,并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这一定义在
指称范围上,是特指各级各类和各种形式学校的教学 (一般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不用“教学”而用“教育”); 在活动主体的行为方式上,指出教师主要是引导、促 进学生学习,学生主要是学习掌握文化。

第八章教学规律和原则

第八章教学规律和原则
第一节 教学及其过程
• 一、教学 • (一)含义:广义上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 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上指学校中教师引 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 教学不同于教育、智育、自学和上课。 • (二)地位—中心地位 • (三)任务 • 1、掌握“双基”—首要任务、基础
• 2、发展能力,培养高尚审美情趣和良好思 想品德—核心 • 3、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 二、教学过程 • (一)含义: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 而通过教学内容中介进行的以认识活动为 主的双边活动系统。构成要素:教、学、 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学规律
• 一、什么是教学规律 • 1、涵义:教学规律是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 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 • 2、性质: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普遍 性 • 3、意义: • A、有助于阐明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 • B、有助于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质量 和效率
二、基本教学规律
• B、既要反对“教师中心论”,又要反对 “儿童中心论”。 • 讨论:1、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 教”,这一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 2、有人说“多灌多学,少灌少学, 不灌不学”,对不对?为什么?
(二)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 情境:毛泽东要从苏联留学回国的毛岸英下农村 进工厂参加社会实践。 • 前人的两种态度: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 只读圣贤书。”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 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1、什么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它们间的关系如 何? • 2、这一规律是如何表述的? • 3、这一规律的要求如何? • 讨论:A、学生学习要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说明了什么道理?
• (二)特点 • பைடு நூலகம்、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2、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 过程。 • 3、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交流与反馈的双边 活动过程。 • (三)结构 • 1、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八章-教学(二)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八章-教学(二)

第八章教学(二)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间接经验。

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就是教学。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3)防止走直接经验或走间接经验的两个极端。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3.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的关系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智力活动就是认知能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推理、思维等的心理活动。

非智力活动,就是需要、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和性格。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四、教学原则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这世界观教育。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直观手段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八章--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三节教学原则教学目标1、了解教学原则的定义和意义。

2、理解各个教学原则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学会在未来的教学中正确遵守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教学原则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和意义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反映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还表明了教学原则合规律性。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

教学规律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目前我国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直观性原则这一原则是依据教学中的词、概念、原理、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

儿童学习过程是间接的认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之间存在差距,甚至是陌生的。

人类认识事物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

直观性原则的意义是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讲,直观的手段有以下几种:1、实物直观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用于学习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如生物学上学习心脏时,解剖家兔,医学解剖学,地理中的野外实习,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百闻不如一见。

我在教识字二第3课《菜园里》(一年级上册)时,事先在菜市场里买来了足够的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西红柿、卷心菜,分发在四个组的桌子上,让学生拿着观察,在读课文时读一句拿一种,充分认识各种蔬菜的特点。

实验的运用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两个不同大小的铁球在同一高度为什么同时着地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单就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很难听懂,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在课下找来了不同的铁球,上课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演示。

第八章-教学-第三节-第四节-教学原则讲课讲稿

第八章-教学-第三节-第四节-教学原则讲课讲稿
第八章-教学-第三节-第四节-教 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 也指导学生的学,是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规范性要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的 区别——教学规律:本质的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必然
教学原则:可变的、主观能动的、必须的 联系——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遵循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基础
种鳍的作用。
(四)启发性原则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
积极思考与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 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4.发扬教学民主
------摘自《教育观念的变革》
我们要站在“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关注儿童的真实需求,
把“人性”、“人情”、“人道”与“人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 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的量,更要关心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感受,善于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 一个整体体现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情。
上面所举的关于出生在正月里的这个例子,由于涉及的是生活上最熟悉 的事例,因而效果很好。

(三)直观性原则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
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 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生活即教学
教学即生活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 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第八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八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八章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概述(一)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引导下,由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教学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其本质是特殊认识的过程。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1.教学与教育。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方面,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教育还包括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等;2.教学与智育。

复杂的交叉关系。

一方面教学是发展德育、智育等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要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途径才能得以全面实现;3.教学与上课。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教学除了上课还包括,备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等基本环节。

(三)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1.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形式;②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③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2.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的功能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确定,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①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和创造力;③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理论概述(一)学习理论VS教学理论(最早提出教学论的人是拉特克)(1)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含义①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各种因素的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等。

②教学理论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教学的现象和问题,揭示教学的规律,解决教学现实问题;(2)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区别①学习理论主要是描述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它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是描述性的。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
的特点和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 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2.因材施教原则提出的依据 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2)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 (3)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衔接问题。 (4)教师要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 学习的需要。
二、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有效教学应当合理设计并充分实现教学目标 (二)有效教学应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 (三)有效教学应使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
(四)有效教学具有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 (二)构建“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 (三)形成教、学并重的有效教学思维 (四)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 (五)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
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是中小学教学方法中
运用得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划分标准,练习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 照形式划分,练习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动作 技能练习三种。按照性质划分,练习可以分为训练性 练习和创造性练习。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目的,建立常规。
(2)精心选择教学材料,把握练习的“度”和 “量”。
3.谈话法
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提问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 经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答问 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有较强的驾御教材和应变的能力; (2)提出的问题明确,难度适中,具有启发性; (3)要面向全班学生,提问对象要普遍; (4)提问后要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实物、模型、图 片等,进行示范性试验,或者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 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幻灯片PPT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幻灯片PPT

卢梭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开展的规律。
确立了能动的儿童观或学生观,把儿 童作为学习与教学的主体,并首创发现教 学,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兴起奠定了思想根 底。
赫尔巴特
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原那么〞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3、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开展
现代教育派与传统教育派之争
杜威 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经历和课程的系统
知识结合起来。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凯洛夫?教育学?
赞可夫 “教学与开展〞实验 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开展 主张以高难度进展教学的原那么。
布鲁纳 ?教育过程?
重视内容、重视构造 提倡发现法
儿童智力开展三阶段 : 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说课”
3. 说课的分类
➢考评性说课 ➢说明性说课 ➢介绍性说课
评审、招聘 听课后解释 传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P167
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开展
1、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 我国: 孔子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完整的 教学论专著——?学记?
?教育学根底?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十二所 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区分几组概念 P162
1、教学与教育 2、教学与智育 3、教学与自学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 的形式。
2、教学是进展全面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 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材料 1 2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是西方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世界上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概念:根据教育目的,
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 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基 本要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区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则是人们制 定的,在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总有主 观意识的参与。 联系: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 依据,而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 现,两者不可分。
(八)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 2、理论依据: 3、贯彻要求:①充分了解学
生。②尊重学生的差异。 ③面向每个学生。④要面 向全体。
三、国外教学原则述评
(一)赞可夫的教学原则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一 般发展”,应贯彻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批 评传统教学偏重直观;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实 质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 维方法。 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得到发 展的原则。
三、教学的任务
1、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各种基本能力。 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 价值观。 “双基教学”,这是教学的最 基本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模式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
几种不同观点: 1、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过程或传授知识 过程。 2、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是德智体全面培养与发展的 过程。

提出了“知识结构”观点和“发现学 习方法”,在教学原则上主张:
1、动机原则(类似启发性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类似循序渐进) 4、强化原则(知道结果原则)
简评:
重视学习内因,强调主动学习,
激发兴趣;强调基本知识,概 念原理和知识的迁移;注意知 识的系列化,由浅入深;重视 矫正性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措 施,提高教学效率。这些符合 教学规律。
(一)直观性原则
1、含义: 2、理论依据: 3、直观的具体手段: ①实物直观; ②模像直观; ③语言直观
4、贯彻要求:
①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代表性,
典型性。
②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④要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二)启发性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 动性相结合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知识结构与学生 认识结构相统一的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六)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原则】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与学统一规律 (二)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三)教学以传授和掌握间接经 验为主的规律(简约性)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 的规律(发展性)
四、教育模式(Models of Teaching)
(一) 含义:是指在一定的教学 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围 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 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 论化的教学范型。
第三阶段:掌握规律和范畴,对通
过第一、第二阶段获得的认识进一 步探究,得出规律性认识,掌握事
第四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的
关系的经验,认识更为抽象的规律。
(五)探究模式(“探究-发现”模式)

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②引导学生假设、推理、验证
(六)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模式


上海育才中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 基本操作程序是:读(学生读教科书)—议 (学生间议论)—练(做习题、口头回答、 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实验等)—讲(教师 根据学生读、议、练中产生的问题有的放 矢地、画龙点睛地讲,进行点拨、解惑、 总结、指导)。 读读是基础,议议是关键,练练是应用, 讲讲贯穿始终
③缺少灵活性,不能很好 适应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 面的多样化; ④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 异。
(三)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现场教学 2、个别指导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分层教学:P.220-221 2、小组合作学习:P.221-223 3、小班教学:P.222-223
(六)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1、含义: 2、贯彻要求: (1)要求基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①坚持正确的方向;②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③实事求是; ④讲究教学艺术
(2)注意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3)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
2、贯彻要求:①重视理论知识教学;
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 展学生的能力;③联系实际从 多方面入手;④帮助学生总结 收获。
简评:

主张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速度,重 视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重视差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措施,重 视理论基础知识等等,都是可贵的见 解。但关于高速度,高难度的提法不 够确切,易产生误解。在实验中,出 现学生负担过重,一些学生被拉下来 的情况。应把他的主张和传统的教学 原则结合起来。
(二)布鲁纳的教学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1、含义: 2、理论依据: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贯彻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③巩固的具体方式多样化; ④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1、含义: 2、贯彻要求:
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行探索,自我 发现,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布鲁 纳断言任何知识都可以运用最佳方式 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是 不可能的;他的“知识结构”,过分 强调知识的抽象化理论化,忽视了知 识的实际动作;而且他认为知识结构 的;图式是先天遗传,固定不变的。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1、个别教学 2、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苏联教育学者 3、开放课堂的形式
3、班级授课制优越性:
①使教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 行,保证教学的方向性和目 的性; 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大面 积地培养人才;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便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⑤分科教学,劳逸结合,符合 教学卫生的要求,能保证学 生身心健康成长。
4、班级授课制局限性:
①不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和独 创性的发挥,较多被动接受 知识; ②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乏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 习的机会;
②自学③讨论④答疑⑤ 自测⑥自结
(四)
提出者:
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 ②基础性 ③范例性
操作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
物,用典型事物阐明事物的本质特
第二阶段:解释范例的“类”或
“属”,根据第一阶段获得的“个” 的知识进行归类,推断、认识一 “类”事物的普遍特征。
第八章 教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育系 慈 航
博客:/cihang 信箱:cihang2001@
教学目的要求
系统: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教
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 织形式,教学基本环节,等等。
重点难点
1、教学过程的概念、意义、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点(难点)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难点) 4、教学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5、主要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各条原则运用。(难 点) 6、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概念和意义 7、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和注入式的实质 区别。(难点)
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不同见解
A、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B、是师生双方的认识过程; C、是处理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认识 对象(教材教具等)“三体”问题 的复杂认识过程; D、是一种发展发现过程。
(二)如何正确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认识 过程,本质上它是一种认识 活动,但又不同于人类的一 般认识活动,具有其特殊性。
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是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双边 活动过程。 2、是以授受间接经验(主要是 教材)为主的认识活动。 3、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 展过程,不是简单的输出和输 入。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 方法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教学活动。
重点难点
8、常用的教学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应用 要求) 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0、课堂教学的概念、优越性、局限性。 11、课的类型和结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3、评价一堂课的是否成功的标准。 14、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 式等方面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难点)
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效能在于
①提高儿童智慧的潜力; ②使学习的外部动机向内部动 机转化; ③有助于所学知识保持记忆; ④学会发现的探究法。
(二)程序教学教学模式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
斯金纳
基本图式:刺激—反应—强化
主要原则:①小步子原则;②
积极反应;③及时确认原则; ④自定步调原则。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 堂教学
1、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将
一定数目的学生按年龄与程度 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统一的 内容和进度由教师向全班学生 授课,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 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2、特点:班、课、时 ①班:有固定编班,学生年龄程度较一 致,人数固定; ②课:计划周密,一课接一课上,学科 交替配合; ③时:面向全体学生统一授课,把课规 定在统一单位时间里。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1、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正确理 解和贯彻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符合教学 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学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指 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它关系到教 学具体工作的实施,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