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_方梅
修辞的转类与语法的转类_方梅
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1期(总163期)*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编号:05A Y Y 003)资助,初稿“修辞与语法创新———修辞的转类与语法的转类”曾宣读于陈望道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暨中国修辞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2010年12月4日-5日,复旦大学),感谢与会先生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转类辞”的浮现意义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现代汉语修辞学的里程碑,《发凡》一方面对修辞格做出了系统性分析,另一方面不拘泥于辞格分析,将汉语里其他一些语言运用手段也引入修辞分析,极大地拓展了修辞学的研究视野,这是《发凡》最具创新性的学术贡献之一。
本文主要就《修辞学发凡》中提出的“转类辞”谈些体会。
所谓“转类”,《发凡》中说,说话上把某一类词转化作别一类词用的叫转类。
修辞上有意从这个一类转成别一类用的,便是转类辞(陈望道,1997:190)。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转类辞属于“活用”,是对一种语法常规的临时性的创新。
第二,转类辞带有言者(或著者)的主观意图。
下面是《修辞学发凡》(1997:191-192)中的几个例子及解释:(1)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吴王我”意思是说叫我做吴王,是把名词转作动词用。
(2)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边氏冠”乃是也。
(《史记·高祖本记》)修辞的转类与语法的转类*方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提要转类辞的意义是由创新性句法组合触发的浮现意义。
从修辞的转类到语法的转类是一个从语用模式到句法模式逐步规约化的结果。
作为一种境迁语,修辞的转类具有两个特点:1)句法特征的不充分性;2)较弱的可类推性。
修辞的转类作为语法创新,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语用模式。
从历时的角度看,修辞的转类有可能走向不同的方向。
哪些语用模式最终沉淀为句法模式哪些模式成为构词模式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文化因素。
口语中引发语开端话语标记的引发功能
2020年第4期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35期口语中引发语开端话语标记的引发功能苗茜摘要:通过对比辅&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于1发语开端这个/置上的话语标记的分布特@和语篇功能°1发语前的话语标记在语篇衔接中主要承担1发功能,包括开启话轮和抢夺话轮。
在开启话轮时,超过半数的话语标记同时具有1发和反应双重功能。
1发功能是通过1导开启话题、1导转换话题或1导拉回话题来实现的。
1发反应双重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在1发的同时对上一话轮有所反应。
在pq会话中,由于会触犯话语交际的"礼貌原则”,抢夺话轮这样的情况还是属于少数,用来开启抢夺话轮的话语标记数量也较少"关键词:口语;话语标记;1发语;功能—、弓I言自然口语中的会话是由若干个相邻对构成的连续过程,相邻对不断地交替循环进行话轮交接,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从话语功能角度来看,日常会话中,经常会出现相关语句成对出现的现象。
比如问候语,一句问候之后必然会得到另一句问候的反馈;再比如老师提问,一定会有学生的回答,这种“问候一问候,提问一回答”的形式,在会话分析中叫做相邻对。
刘运同(2007)指出,相邻对的特定了相邻的这两部分通常是在一起叫如:(1)甲:你是去学校吗?T1 :是的。
T2甲:我也想去,跟你一起去可以吗?T3乙:行啊,一起走吧。
T4这对话,分为两组对答,T1和T2构成第一组,T3和T4构成第二组(T1和T2, T3和T4这的对答,一为相邻对(adjacency pair),其中的T1和T3被称为"引发语”,T2和T4为“答语”。
过语的分析,现语口语的话语出现在语的,出现在答语的开端。
女口:(2)史今:这个,军队啊,正在加速机械化建设,讲话叫空地协同。
T1许百顺:空,空地?哦,就是天上地下一块儿弄了°T2(《士兵突击》)(2)中出现在T1位置的“这个”是语的。
会话的在会话过中地,如,会到会话过程。
“话语标记”称说辨析
“话语标记”称说辨析周明强【摘要】国外研究者对“话语标记”的称说有30多种,国内研究者对其称说也有10余种之多。
这是由研究者的理论背景、研究视角、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所造成的,同时也反映出“话语标记”具有多特点、多功能的性质。
厘清各种称说之间的关系和微殊,使人们对“话语标记”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推进“话语标记”的研究很有必要。
%In the opinion of foreign reseachers,there are more than 30 kinds of appellations for the dis⁃ <br> course markers,and there are more than 10 kinds of appellations for the discourse markers in China. This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the researchers’ theory background,research perspectives,research objective and re⁃search methods,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discourse markers’ multi⁃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kinds of appellations and let people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ourse marke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for the promotion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8页(P9-16)【关键词】话语标记;语用标记;话语标记语;语用标记语;称说【作者】周明强【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话语标记”开始进入了国外研究者的视野。
会话结构简述
会话结构简述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语用学的重要领域,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领域。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而会话是语言运用的最基本形式。
语用学研究者如果不搞会话分析,就像盖大楼不打地基,会最终失去立足之本。
语用学研究会话结构的目的是要通过探索自然会话的顺序结构来揭示会话构成的规律,解释自然会话的连贯性。
对会话结构的研究存在多种途径和方法,但主要有两种途径: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
这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研究话语的连贯性和顺序结构。
从这点看,语用学家和话语分析家有着共同的目标。
当然,话语并不限于会话,但会话是话语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话语分析家研究得最多的一种话语形式。
因此,对会话结构的分析就很难说是属于哪一家的专业领域。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两家会话结构的研究有较大的差异,Levinson便是其中之一。
在指出它们的共同目标之后,Levinson强调了会话分析(CA)和话语分析(DA)在研究方法和途径上的区别。
他认为话语分析家采用的是语言学研究中十分典型的那些方法和原则,实质是把在语言学中御用得很成功的那一套技巧延伸到句子范围之外,扩大到话语的范围中去,在判断话语的连贯性时,常常凭借本能。
Levinson认为篇章语法学以及言语行为为基础的那些研究是话语分析的两大范畴。
在对会话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Levinson提到了三种主要途径,第一种是篇章语法学家所采用的方法,这应该是一种不成功的尝试,因为话语根本不用于句子,句子是一个语法单位,它的构成需要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但话语绝不是语法单位,把话语看作是一个“超级句子”(super-sentence),试图用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来分析话语是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的。
第二种途径是以言语行为为基础的研究,是一种颇有成效的途径,但用言语行为理论去分析话语并非十全十美,Levinson对其中的问题作了归纳。
他认为如果把会话过程看成是由一系列的行为构成的,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一句句的话语“翻译”成行为,然后再找出行为构成系列的规律。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所以【连】在因果关系的语句中表示结果或结论。 但是【连】表示转折,引出同上文相对立的意思, 或限制、补充上文的意思。连接小句或句子,也连接 词、短语、段落。 因为【连】表示原因。a)‘因为’用在前一小句; b)‘因为’用在后一小句。 可是【连】表转折;但是。 那么【连】承接上文,引进表示结果或判断的小 句。 而且【连】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然后【连】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 事情. 甚至【连】1.放在并列的名词、形容词、动词、 介词短语、小句的最后一项之前,突出这一项。 2.‘甚至’用在第二小句,前一小句用‘不但…’。 如果【连】1.表示假设。2.‘如果[说]…[的话]’, 说明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前一小句衬托后面的 小句,加以对比。
1.连词的语义弱化
1.连词的语义弱化
2.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3不对称性分布及其认知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统上,连词的考察分析建立在对它的真 值语义表达功能的界定上,对连词的分析 主要是说明连词表达的逻辑语义关系和时 间顺序关系(比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 让步关系,同时关系还是先后关系等等), 以及连词出现的位置(比如,用在前一小 句还是后一小句;连接小句或是连接段落, 等等)。下面以《现代汉语八百词》 (1981年版)中对几个常用连词的解释为 例。
副词“就是”的基本功能是限定范围,这里的作
用在于设立一个话题。下面这段对话引自很长的 一段关于中国人做饭的传统的讨论上,上文谈到 中国北方农村缺柴火,做饭的燃料是个大问题。
这个例子里,上文里面没有出现过“农村的
主妇”,但是在人们的知识当中,“主妇” 尤其是“农村的主妇”与“做饭”具有认识 上的连带关系。从信息地位上说,它介于新 信息和旧信息之间,属于所谓“半新半旧” 的信息,处于“半活动状态”,具有可及性, 其所指对象是听话人可以通过他的知识背景 推知的。 “就是”在这里的作用在于,辅助 这样一个尚不具备典型话题特征的言谈对象 确立其话题地位。
浅谈天台方言的句首话语标记[
浅谈天台方言的句首话语标记[ʨhiɑʔ]作者:杨海纳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1期天台,位于浙江省东中部,是台州市“北大门”,因“顶对三辰、上应台宿”而得名,立县近1800年,县域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下辖15个乡镇(街道)。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一书,天台方言属吴方言台州片,与北部吴语最为接近,县内方言分三小片:西乡话、城关话、东乡话。
而在天台方言的自然语料中,最有趣的属句首的[ʨʰiɑʔ](读音类“恰”),极为常用。
因为该字难以在普通话中找到对应词语,下文中一律用“□”来表示“[ʨʰiɑʔ]”。
笔者一开始以为这个“□”可能是某人的口头禅,但是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并不是口语交际中某个个体偶然使用的冗余现象,而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的不同而广泛存在于天台人的口语中,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其产生和存在是有语用基础和语用价值的。
举个例子,“个两个尔女啊?□两姊妹越相越相像咯!”(这两个你女儿啊?两姐妹越看越像了)。
可见在语音上,“□”之后可停顿,也可加语气词。
在句法上,“□”常出现在句首,且相对独立,属于句法以外的成分。
在语义上,“□”的有无并不影响语句的命题内容。
“□”在话语中具有提请注意、指示说话者立场和态度的功能,使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附带了的主观情感。
Schiffrin的《话语标记语》一书中对话语标记的界定,功能上具有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话语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即话语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法性;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并且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和调值高低来识别。
所以,“□”显然具有了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可以确认其为话语标记。
方梅老师提出,汉语连词由于语义弱化有可能进而虚化为话语标记这一新兴的语言现象。
列举了“别说”“完了”“就是”这三个话语标记,它们在产生初期都经历了先从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再由副词语法化为连词,最后由连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
浅析话语标记与言语规范——以“然后”为例
[ 2 】 张立群 . 现代汉语新词语 的产生途径及分类 【 J ] . 内蒙古电大学
刊 ,2 0 1 0 , ( 1 ).
[ 3 】 【 法】 拉 法格. 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 [ M ] . 罗大冈译. 北京:商务印
( 吴 昌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 学院 3 1 5 2 1 1 ) 三
研 究 版 ), 2 0 0 8 , ( 7 ).
6 】 余之 ,程新国. 旧上海风情录 ( 上 )[ M 】 . 上海:文汇 出版社 , 化 、社会 等领域 ,并促成女性地 位的上升 、男女平等观 念 【
1 9 9 8 .
[ 7 】 申报 [ N ] . 1 9 2 8 - 0 9 - 0 1 .
8 ] 蒋勇军. 清末民初女子文化生活与女性意识研 究——以知识女性 是 对 旧 有 话 语 体 系 的 冲 击 , 是 整 个 社 会 变 化 的 侧 影 。 总 [ 为主体 [ D 】 .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0 7 .
象 仪 一 样 , 标 志 着 社 会 风 云 的变 化 ,像 血 压 计 一 样 , 反 映 [ 9 】 屈 雯.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探析 [ J ] . 现代 商贸工业,2 0 1 0 ,
式到生活观 念的变化 图景 。这一变 化涉及居家 、娱乐 、文
的 实 现 、 对 女 性 身 份 的肯 定和 价 值 的认 同 、 自我 消 费 意 识 等 的 出现 。 这 些 新 词 语 所 引 起 的 变 化 也 超 越 了 女 性 自身 , 之 ,社 会 变 化 是 “ 词 汇 发 展 变 化 的 基 础 , 而 词 汇 史 又 像 气
四 、结 语
书馆 ,1 9 7 8 .
[ 4 】 姚公鹤. 上海闲话 ( 卷上 )【 M ] .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1 7 .
汉语口语会话中引语管领词的复说现象_张金圈_肖任飞
1. 引言 引语( reported speech) 是人类言语交际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按照结构和功能的不同, 引语可以大致分成直接引语 ( direct reported speech ) 和间接引语 ( indirect reported speech ) 两 个基本类型。从结构来看, 不管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 它们都可以由引导句 ( reporting / introductory clause) 和引用句( reported / quoted clause) 两部分构成, 其中引导句又通常包括说 。 : 话者和言说动词两个成分 例如
( 1) 蒋廷黻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并无特殊好感, : “我不愿作国民党的辩护士, 他曾说 国 ” ( 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 民党亦用不着党外人替他辩护 。 ( 2) 马晓军告诉我, 他打算在公主坟附近开一家摄影棚 。( 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
“他曾说 ” 例( 1) 中是一个直接引语, 由引导句 和引用句“我不愿作国民党的辩护士, 国民 ” , “ ” “ ” ; ( 2 党亦用不着党外人替他辩护 组成 其中引导句又包括说话者 他 和言说动词 说 例 ) 中 是一个间接引语, 包括引导句“马晓军告诉我 ” 和引用句“他打算在公主坟附近开一家摄影 , “马晓军” “告诉” 。 棚” 引导句又包括说话者 和言说动词 。 引导句, 根据廖秋忠( 1987) , 引语的引导句和引用句可以构成一个“管界 ( scope ) ” 特别
“我跟他说” , 以例( 5) 为例, 引导句 中已经出现了管领词“说” 可是在出现引用句之前, 李 “说” 。其他几例与此类此。 这种现象在书面文本中极少出现, 娜又重复了一次 如例 ( 5 ) 变成 “然后我跟他说 : ‘那要不这么吧 ……’ ” ; 例 ( 6 ) 变成书面文本, 书面文本, 一般会是 应该是“我 : ‘谭晶就属于在学校里面……’ ” 。 记得金铁霖老师说 我们认为, 这种在管领词之后再次复说该管领词的现象不能视为话语中由于思维停顿 、 言
修辞的转类与语法的转类
作者: 方梅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当代修辞学
页码: 12-1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转类 浮现意义 语用模式 构词模式 句法模式 语法创新 事件语义
摘要:转类辞的意义是由创新性句法组合触发的浮现意义。
从修辞的转类到语法的转类是一个从语用模式到句法模式逐步规约化的结果。
作为一种境迁语,修辞的转类具有两个特点:1)句法特征的不充分性;2)较弱的可类推性。
修辞的转类作为语法创新,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语用模式。
从历时的角度看,修辞的转类有可能走向不同的方向。
哪些语用模式最终沉淀为句法模式哪些模式成为构词模式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文化因素。
本文主要关注名词指称意义以及事件语义方面的动因。
评价标记“你说”和“别说”的用法比较
评价标记“你说”和“别说”的用法比较①周莉1董涵容2(1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评价标记“你说”和“别说”的功能差异及成因。
研究发现,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评价话语的信息结构、后续话语形式和语音停顿等方面,这些差异取决于二者语义功能的不同:一是评价对象不同;二是互动性不同。
二者源结构在会话不同序列位置的不同用法,即“别说”处于引发序列的语用推理和“你说”处于回应序列的引述回应决定了二者功能的差异。
本文最后总结出言者引发评论时使用评价标记“你说/别说”的条件。
[关键词]评价标记;“你说”;“别说”;互动差异[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24)02-0010-12零、引言语用标记“你说”和“别说”在不同语境中承担不同功能。
本文只针对二者共同的“评价标记”用法展开,即言者对刺激(外在或内在的言语或非言语刺激)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行为时,其本身不具备评价功能,标记后续将出现评价话语,而且要与后续评价话语配合才能实现评价。
我们发现,二者行使评价标记功能时,源于祈使否定式的标记“别说”②与源于祈使肯定式的标记“你说”有时可换用,有时则不可。
例如:①接下来咱们看,他得罪皇子。
嘿,你别说(/你说),和珅这个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糊涂这一时就把他糟了,他就完了,毁就毁在这儿。
(纪连海《百家讲坛·正说和珅被杀之谜》)②左左:这不是一部分人所谓的丑被别人排斥交不到朋友,所以自己成立一个网站自己跟自己交朋友,而且有个口号叫作“再丑也要谈恋爱,谈到世界充满爱”。
立新:别说(*你说),这真的是一个很自信的做法。
咱们祝愿他们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开始幸福的生活。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话里话外》2010-08-29)③二大爷:你说(*别说)我怎么我就那么贱呢?我削尖脑袋我就想当那个官儿我。
当官不是什么人他都能当得了的你知道吗,我不是那种人。
浅谈高中英语对话课教学的方法
4 、经验型。教 师没有认真钻研教学 大纲 ,分析教材;仅从经验 出 发 ,教学重点不突出,完整性与规范性不够。仅凭经验来授课 。
高 中 英 语 对 话 课 教 学 中这 些 现 象 的存 在 ;分 析 原 因 ,大 致 可 归 纳 为 以 下 几 点 : 首 先 ,观 念 陈 旧僵 化 。主 要 是 对 语 言 交 际 的 功 能 认 识 不够 ; 对 教 师 的 指 导 作 用 和 学 生 主 体地 位 两 者 的 关 系处理不协调 。
3 .应付型。教 师只片面地把重点应放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上,未给对
话课应有的重视 ,只把对话课教学当作一种点缀。读一读 ,草草 了事。
行操练 ,直到 熟练 掌握 。这一环节对实现对话 课教学的 目标 意
义 极 为 重 大 ,它 有 助 于 学 生 掌 握 整 个 对 话 的 内 容 与 结 构 , 明确 所 学 重 点 ,并 为 以后 的 知 识 迁 移 打 下 基 础 。
习课 。其 二是认为高中英语教学 的 目标是 为高考服务 ,再加上
近 年 来 有 些 省 市 高 考 不 要 求 测 试 听力 和 口语 , 因 此 把 会 话 技 能 的培 养 摆 在 了可 有 可 无 的次 要 地 位 。 由于 上 述 原 因 的存 在 ,制 约 着 高 中英 语 口语 教 学 的发 展 及
关 系 的理 解 和 处理 不 当 。其 实 两 者 并 不 矛 盾 。 阅 读 、做 题 、 写
其次 ,对高 中英语对话课的认识不够 。其一是认为对话技 能 的训 练应 在初中阶段完成 ,高 中阶段 中对 话技能不应在强调
之 列 , 因而 片 面 地 强 调 高 中教 材 的重 点 是 阅读 教 学 ,忽 视 对 学 生 口头 交 际 能 力 的 培 养 ,致 使 对 话 课 教 学 成 了 语 言 知 识 点 的讲
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
3 3.转换前后
(话轮首末) 韵律特征比较
4 4.反馈项目和
话轮首末语气 词分析
5
5.结论
1.光杆有定宾 1
语的句法语义 特殊性
2.句法语义解 2
释的困境
3 3.基于语言运
用的解释
4 4.话语中的互
动分析
5
5.余论
1.引言 2.实验研究
3.实验结果分析 4.结论
1.引言
2.语序易位现象的 基本类型
on
2. Data and distributi on of categories
3. Interactiv
e functions
4.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s
2.“可以”的话 语功能
1.引言
3.“可以”与 “能”的话语功能
的比较
4.“可以” 话语功能的 来源
5.结语
目录分析
1.答问的语法 1
和用法
2.指称的根本 2
性
3
3.指称饱和
4 4.主谓结构和
“一问一答”
5 5.语法和用法
的关系
6.范畴的 “对立”和
“对待”
7.小结
1.确定汉语语 1
篇基本单位的 必要性
2.汉语语篇基 2
本单位已有研 究回顾
3 3.语篇最小单
位的定义和根 本属性
4
4.汉语语篇逗、 句断两级单位
3.语序易位现象与 人际关系的互动
4.语序易位现象与 句类的互动
5.当代北京 口语语序易 位现象的特 点
6.结语
2.称呼语的位置 及功能
1.引言
3.讨论与结语
2.互动语言学的 理论探索
[教育学]现代汉语·语汇1·语汇概说
橄榄、西班牙、琵琶、吉普
橄榄油、吉普车
h
9
2.确定语素的方法
确定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语素,可以运用替
换法,即某一语言单位,能用别的有意义的语言
单位来替换的,就是一个语素,否则不是语素。
例如:
阐明 明 阐
峥嵘 嵘 峥
说明 阐发
??
表明 阐释
h
10
运用替换法确定语素应注意两点:
第一,一个语言单位,其组成成分必须都 能被其他语素所替换。
教学难点: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和不
定位语素的区分。词和成h 词语素的纠葛。
4
一 、语汇和语汇学 (一)语汇——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汇,也称作词汇,是某一特定范围内所有的语汇
成分(语素、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如 “英语语汇”、 “现代汉语语汇”、“广东话语汇” “茅盾的语汇”、“《阿Q正传》的语汇” 总之,语汇是一个集合概念,单个的语素、词、固
语汇概说 词的构造 词义 词语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弄清语汇和词的区别,初步了解语汇系统的性
质,语汇成分之间的联系;。 2.掌握语素、词和固定短语的定义及其分类;能
够正确地识别语素、词和短语。 3.了解语汇的构成、语汇的发展变化,注意语汇
规范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语素、词的定义;语素、词的识别和判 定;成语的性质、特点及使用。
固定短语分为两大类:专名短语和熟语。
专名短语是一些用于专门名称的短语,如 “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
熟语是一些久经沿用基本定型的固定短语, 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h
20
1. 成语 (1)成语的特点 第一, 结构的定型性化。 第二, 意义的整体性。 第三,使用的沿习性。 (2)成语的来源 第一,各类故事。 第二,诗文语句。 第三,口头熟语。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_方梅
( 10 ) 丁聪是漫画家。有人以为漫画家藏书不会多, 因为不做学问。 此言不确。 丁聪家里, 最多也最难 整理的就是书。
( 11 ) 然而, 连续 12 年,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牢占据, 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
“因为” 上面两例 引导的都不是一种客观真实或者存在客观的必然联系 。 这时, 都不能把 “因为” 句放到前面, 因为与客观事实 / 事理相悖。
并且指出这种情况下连词的意义肯定都是越过005中国语文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支持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内蒙古大学2010年和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朱德熙教授诞辰90周年和庆祝陆俭明教授从教50周年北京大学2010年宣读感谢与会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相邻话对的起始位置偏爱后项连词 , 这是会话合作原则的体现。也就是说, 谈话的参与 者要尽量使自己的言谈内容与对方的谈话内容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 , 或者至少在形式上要作 出相应的关联性包装。 二 连词的浮现义
复句的前后项之间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范畴的关系 , 一类属于行域 ( content ) , 表达事理 关系; 再一 类 属 于 知 域 ( epistemic modality ) , 表 达 说 话 人 的 认 识; 第 三 类 属 于 言 域 ( speech 。 行域用法时, acts) , 用作说话人提示受话人“我说 ” 主句代表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预设的命 题; 知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推 断; 言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言 语 行 为 ( 沈 家 煊, 2003 ) ④ 。下面主要讨论会话中的知域和言域用法 。 1 ) 事理上的起因 → 说话人的推断的理由 → 说话人补充理由 《中国文法要略》 ( 21. 21 ) 里就已经指出 , “原因” 吕叔湘早在 是个总括的名称, 细分起来至 “因为天冷, ; ( 2 ) 行事的理由, 少有: ( 1 ) 事实的原因, 如 缸里的水都结了冰 ” 如“因为天冷, 我 ; ( 3 ) 推论的理由, “天一定很冷, 。 如 因为缸里的水都结冰了” 把毛线衣穿上了” , “因为 ” 1948 ; Li 我们知道, 在叙述句中 小句有前置和后置两种自然位置 ( 参看吕叔湘, ⑤ and Thompson,1981 ; 邢福义, 2001 ) 。宋作艳、 陶红印 ( 2008 ) 的研究认为, 前置与后置很不 相同, 前者主要是提供背景知识, 后者的功能主要是解释和说明。 , “因为” 我们发现 小句在后的时候, 往往引出说话人推断的理由 ( reason ) , 而未必是客观 , “因为 ” 后置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说 也可用作后项连词。 例 的起因( cause) 。这时候, 如:
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_方梅
#学术述评#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方 梅XX 作者方梅,196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¹G.Br ow n and G.Yu le,Disc our se A naly sis .Cambridge:Cambridge U niver sity Press,1983.º Chauncey Chu,A Discourse Gr ammar of M an darinCh inese .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1998.一、研究理念篇章语言学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研究,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和对语言产品的影响。
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语言产品产生的影响,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篇章语法(Discour se G rammar)。
篇章语法分析是以语法范畴为出发点的、针对跨句语篇的语法现象的分析。
它关注不同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在语篇当中的地位和功能,关注交际互动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乃至语法手段的塑造。
在一些文献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文献,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Discour se A naly sis/T ex t G rammar)与篇章语法是可互换使用的术语,如Bro w and Y ule 所著Discourse A nalysis 。
¹以篇章)功能为导向的语法研究有两个目标。
其一是描写,说明使用者如何运用语言形式。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表达/内容0相同而表现/形式0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指称一个对象,可以用名词短语、光杆名词,也可以用代词,说话人在怎样的情形下选择使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二是解释,回答/语言结构形式何以如此0。
比如代词,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这个范畴,代词的普遍性是由什么机制决定的?功能语法学家从三个方面寻求对所描述现象的解释。
第三节话语结构.
(在街心公园里几位退休工人谈论旅游的事) A:我准备去黄山玩一趟,昨天我到光明旅行社报了名。 B:是黄山四日游吗? A:对。 C:多少钱? A:1200元。 D:太贵了。你不如随中青旅游团去,只需要1000元。
思考和练习
1、试举一例,说明话语衔接为什么是一种语义联系,这种 语义联系又是如何通过衔接手段实现的。
四、会话结构
周繁漪 你父亲干什么呢? 鲁四凤 不知道。——他说,他问太太的病。 周繁漪 他倒惦记着我,(停一下,忽然)他现在还没起 来么? 鲁四凤 谁? 周繁漪 (没有想到四凤这样问,忙收敛一下)口恩—— 大少爷。
四、会话结构
3、会话的结尾 A、结束信号语 B、前置收尾语 C、收尾语 例如: A:这次活动安排得差不多了。 B:对,已经很周全了。 A:那就谈到这里吧。 B:行,有问题再电话联系。 A:再见! B:再见!
组成。
1、会话的开端 会话的开端一般具有“召唤——回应”的结构方式
▶实现召唤功能最普通的方式是运用称呼语(小李、王 总、爷爷)和呼语(喂、哎)。
▶实现回应功能最普通的方式是运用应答语(哎、恩), 也常用反问的方式:“什么事?”“干嘛?”
四、会话结构
2、会话的主体 会话的主体是会话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话语部分,它的形
第三节 话语结构
@ 学习要点 1.了解话语衔接的基本概念:衔接、衔接手段、连贯性。 2.了解衔接的类型和特点、话题推进的类型和特点。 3.熟悉语篇结构和会话结构的类型,并能够对具体的话 语结构进行分析。
一、话语分析
话语结构——在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中,句子与句子组成语 篇的结构叫作话语结构 。
微观分析 话语分析
T0 + C3
A、平行推进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作者: 方梅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00732
出版物刊名: 中国语文
页码: 459-470页
主题词: 话语标记;自然口语;连词;逻辑语义;语义;语法
摘要:传统上,连词一般被视为表达小句或者句子之间的时间关系或逻辑语义关系等真值语义的手段。
本文指出,这种基于书面语研究所得出的认识只反映了连词的部分功能。
当我们把眼界扩大到实际口语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现象是难以用这种真值语义表达的视角概括的。
通过对实际会话的分析,本文将连词的功能区分作两类,真值语义表达和非真值语义表达,并着重讨论非真值语义表达的话语功能以及认知基础。
全文分三部分:1)连词的语义弱化;2)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3)弱化连词的不对称分布及其认知基础。
通过对口语对话中连词用法的分析,本文提出,认知上的象似性不仅反映在汉语的语序方面(如戴浩—1985所述),而且投射到汉语的话语的组织手段方面。
“然后”与“后来”的句法语义异同及话语功能
“然后”与“后来”的句法语义异同及话语功能∗朴珍玉【摘要】“然后”和“后来”从短语到词的跨层变化发生在书面语体中,通过重新分析的机制完成,文章首先通过对语言内部的历时变化进行细致描写,指出“然后”和“后来”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异同点,同时又在口语中分析其作为话语标记的功能实现。
由于书面语和口语各自有一套组词造句的规则,因此本文在书面语中寻找其语义演变线索,在口语中寻找听说双方使用话语标记完成交际的心理线索。
我们认为,语义上的虚化和句法上的变化可以在现有的书面语语料库中搜集描写,而语用上功能浮现更多地依靠口语语料的证明,这就要求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录音转写,语料表明“然后”和“后来”的话语标记功能及言者语力是从客观到主观的循环往复中通过隐喻和心理扫描实现的。
%The lexical shift of “ranhou ”and “houlai ”from phrases to words has taken place in the written language and its realization relies on some re-analytic mechanism.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diachronic change s of “ranhou ”and “houlai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t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levels.Then it analyzes the their functions as discourse markers in the spoken language. Either the written language or the spoken language has its own set of rule for collocations and sen-tences,and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semantic clues in the written language,and the psychologi-cal cues in the spoken languag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discourse markers by both sides.Semantic and syntactic changes can be found in the written corpus but pragmatic changes are reflected more in the spoken language,which relies on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and recording. Theexisting corpus reveals that “ranhou ”and “houlai ”have the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 while the speaker's linguistic competence is a metaphoric and psychological realization through a recycle from objectivity to subjectivity.【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8页(P55-62)【关键词】话语标记;语法化;言者语力;话轮衔接【作者】朴珍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1;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方梅(2000)认为在口语中,特别是对话语体中,连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再套用书面语分析时间关系及逻辑语义关系的方法来分析其语义真值,而应该多考虑其在篇章连贯方面的作用。
对联基础知识4—再谈词、词性及其结构
对联基础知识4—再谈词、词性及其结构关于词、词性及其结构,紫雨前次推荐了玉箫剑气横老师的讲稿,但有朋友还是要求紫雨再讲讲。
为此,紫雨综合大家的跟贴和提问,力求尽量简洁但又要符合楹联通则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来再谈词、词性及其结构。
1、关于词、词性语言学里,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家、风、雨、云等。
也有两个字以上的,我们称之为连绵词,如:蘑菇、葡萄、蝌蚪、伎俩等。
所不同的是:连绵词是并列结构的词组。
所有的字最后都以词为最小单位。
所以现代汉语对词性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2、关于词组和结构如果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词组。
词组的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联合)、偏正、动宾(述宾)、动补(述补)。
词组结构的具体理解:主谓结构:一般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为多。
前词是主语,后词是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
如: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
并列结构:一般是同类词性组成。
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等。
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所构成。
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美丽、天地、恩怨、兴亡、难易等。
重要补充:玉箫老师来特意强调:联绵词和词的结构,不是同一的概念。
联绵词也是并列结构,是同声母或者是韵母的词叠连在一起。
偏正结构:一般是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或动词为多。
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
前是偏义(修饰词),后是正义(中心词)。
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白云等。
动宾结构:一般是动词+名词为多。
前后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如:游鱼、写字、看书、吟诗等。
动补结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为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讲义》 ( 17. 3) “复句和连词” 朱德熙在 部分讨论连词位置时分析说, 有的连词只能出 现在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S1 ) 或者后一个分句 ( S2 ) , 位置比较固定。 但是, 有的时候只能出现 这种情况下, 连词的意义肯定都是越过 在 S2 的连词却可以出现在一句话的开头。 并且指出,
“甚至没有什么优势” “而且非常漂亮” , 例( 3 ) 的 和例( 4 ) 的 作为叙述句都不能单说。 这种相邻话对连起来可以直接构成一个复句关系的现象并非发生在所有复句关系中 。我 高频出现的是表示转折、 递进、 因果这三类关系的连词, 如 ( 2 ) 至 ( 4 ) 。 在我们 们的调查发现, 的材料中约占 85% 。 ), 成对的连词, 多用后一分句的连词 ( 下文称作“后项连词 ” 例如“虽然 …… 但是 ” 中的 “但是 ” 、 “不但……而且” “而且” 。前项连词只发现了 “因为” 。 中的 在谈话中, 有时是后项连词连续使用、 由言谈双方共同完成。例如:
*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 ” 支持, 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 2010 年) 和 “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 —纪念朱德熙教授 年会( 内蒙古大学, ( 北京大学, 2010 年) 宣读, 感谢与会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发 诞辰 90 周年和庆祝陆俭明教授从教 50 周年” 表前听取了沈家煊、 刘丹青先生的意见, 错误和不当之处由本人负责 。 · 500· 中 国 语 文
( 8 ) 甲: 整个丹麦队的脚法还是比较粗糙 。 乙: 但是我觉得她们有向这种技术或者配合的这种欲望, 今天上半场的比赛, 打得并不简单。 2012 年第 6 期 · 501·
对比: * 我但是觉得…… ( 9 ) 甲: 感觉上这不是韩文霞的特长, 就是出击。 乙: 不过这球呢也有难度, 让她带好了以后, 一对一啊, 也麻烦。 对比: * 这个球不过也有难度…… ③
但是, 后项连词位置往往不那么自由, 一定要在句首, 如( 7 ) 。
( 7 ) * 虽然我弹琴弹得不错, 小王但终究是专业队的 。
* 我虽然弹琴弹得不错, 小王但终究是专业队的 。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相邻话对构成复句关系的用例中 , 后续话轮中出现的连词位置也不 “但是、 如 不过、 可是、 所以” 等。例如: 那么自由,
在相邻话对的起始位置偏爱后项连词 , 这是会话合作原则的体现。也就是说, 谈话的参与 者要尽量使自己的言谈内容与对方的谈话内容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 , 或者至少在形式上要作 出相应的关联性包装。 二 连词的浮现义
复句的前后项之间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范畴的关系 , 一类属于行域 ( content ) , 表达事理 关系; 再一 类 属 于 知 域 ( epistemic modality ) , 表 达 说 话 人 的 认 识; 第 三 类 属 于 言 域 ( speech 。 行域用法时, acts) , 用作说话人提示受话人“我说 ” 主句代表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预设的命 题; 知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推 断; 言 域 用 法 时, 主 句 是 说 话 人 的 言 语 行 为 ( 沈 家 煊, 2003 ) ④ 。下面主要讨论会话中的知域和言域用法 。 1 ) 事理上的起因 → 说话人的推断的理由 → 说话人补充理由 《中国文法要略》 ( 21. 21 ) 里就已经指出 , “原因” 吕叔湘早在 是个总括的名称, 细分起来至 “因为天冷, ; ( 2 ) 行事的理由, 少有: ( 1 ) 事实的原因, 如 缸里的水都结了冰 ” 如“因为天冷, 我 ; ( 3 ) 推论的理由, “天一定很冷, 。 如 因为缸里的水都结冰了” 把毛线衣穿上了” , “因为 ” 1948 ; Li 我们知道, 在叙述句中 小句有前置和后置两种自然位置 ( 参看吕叔湘, ⑤ and Thompson,1981 ; 邢福义, 2001 ) 。宋作艳、 陶红印 ( 2008 ) 的研究认为, 前置与后置很不 相同, 前者主要是提供背景知识, 后者的功能主要是解释和说明。 , “因为” 我们发现 小句在后的时候, 往往引出说话人推断的理由 ( reason ) , 而未必是客观 , “因为 ” 后置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说 也可用作后项连词。 例 的起因( cause) 。这时候, 如:
一
连词在相邻话对的特殊分布
赵元任( 1968 ) 在分析汉语口语的时候指出, 对话里, 问和答可以合成一个整句。 例如: ( 吕叔湘译本, 50 页)
( 1 ) 饭呐? 都吃完了。 饭呐, 都吃完了。 饭都吃完了。
“问” “答” 这是对话里的 与 相邻话对构成“话题—说明” 关系。从对答的角度说, 这类现象是言 谈参与者双方共同完成一个整句。 这种相邻话对的“问 ” 与“答 ” 相连构成一个“话题—说明 ” 1989 ) 。与此相似, 的现象在汉语里普遍存在( 沈家煊, 相邻话对的“引发 ” 与“应答 ” 连起来还 ( “你不来( , ) 我不去” ) 。( 吕叔湘译本, 67 —69 页) 可以构成一种主从复句关系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观察发现 , 相邻话对之间可以构成多种复句关系 。这时候, 如果 连词的用法就显得很特别。例如: 单单从答话看,
( 3 ) 甲: 你别说巴西队个人能力蛮强 、 整体不行。其实就整体来说, 我们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 乙: 甚至没有什么优势。 ( 3’ ) 你别说巴西队个人能力蛮强 、 整体不行。其实就整体来说, 我们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甚至没有什么 优势。 ( 4 ) 甲: 现在手机便宜。 乙: 而且非常漂亮。 ( 4’ ) 现在手机便宜, 而且非常漂亮。
( 5 ) 甲: ( 魏海英) 先发的话恐怕在拼抢上会受到影响 。 乙: 但她的速度比张颖还快, 特别启动一下。 甲: 而且魏海英的技术相当的好 。
我们知道, 汉语里连词的位置可以在主语前, 也可以在主语后, 哪怕前后主语不同 ② 。 这 如( 6 ) 。 是就前一分句来说的,
( 6 ) 虽然我弹琴弹得不错, 但小王终究是专业队的 。 我虽然弹琴弹得不错, 但小王终究是专业队的 。
了句子的界限而跟上文在意义上相联系 。朱先生对这一现象的描写提示我们, 连词在对话语 。 体里的分布存在特殊性 可以看出, 上面这类例子里前后两个说话人的话语连起来构成了一种转折关系 。即:
( 2’ ) 今天风很大, 可是不怎么冷。
“整句” , 可见, 相邻话对不仅可以构成一个 而且也有可能表现出复句关系。 不过, 上述现象与赵元任( 1968 ) 提出的前后两个“零句 ” 构成一个“整句 ” 的情形略有不 同。 ) 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 首先, 例( 2 ) 里的相邻话对的上一句( “今天风很大 ” 不依赖于下 ( “可是不怎么冷” ) ; 但是, ) 对上一句( “今天风很大 ” ) 在句法 下一句( “可是不怎么冷 ” 一句 不能脱离对话语境单说。 上具有依赖性, 其次, 例( 1) “都吃完了 ” 可用于自述语体, 不借助于对话语境也是句法上合格的句子。 “可是不怎么冷” 而例( 2 ) 的 脱离对话语境的上一句话, 在句法上不能接受。再如: ①
( 10 ) 丁聪是漫画家。有人以为漫画家藏书不会多, 因为不做学问。 此言不确。 丁聪家里, 最多也最难 整理的就是书。
( 11 ) 然而, 连续 12 年, 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牢牢占据, 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
“因为” 上面两例 引导的都不是一种客观真实或者存在客观的必然联系 。 这时, 都不能把 “因为” 句放到前面, 因为与客观事实 / 事理相悖。
上面这个例子里, 乙并不知道理发师是如何剪头发的, 而是通过甲所叙述的“小孩子睡着了 ” “理发师剪得很轻 ” 。“睡着” 这个事实推断 与“剪得很轻 ” 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说话人基于 知识而得出的认识。 “因为” 上述这种知域的 不能删除。一旦删除, 这种推论关系就无从显示。 另外, 这种“因 “是因为” 。其原因就是沈家煊 ( 2003 ) 所揭示的, 为” 也不能换作 行域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添 “是” “因为” “是因为” , 把 变成 知域和言域用法不可以这样变换 。 加 “因为” 后续话轮的 还可以引出说话人给对方观点提供的证据 , 是言域用法。例如:
( 13 ) 甲: 从身体角度上来说两个队相差不大, 但那个技战成分上来看, 那个德国队要优于英格兰队 。 乙: 因为我们从射门次数上也确实看得出来, 德国队仅靠百分之三十九的控球率就获得了四次射 门, 而英格兰队只有一次射门 。
“因为” 这里, 说话人用 提供可以佐证对方观点的事实。 这一例的“因为 ” 与 ( 12 ) 同样不能换 “是因为” 。但和( 12 ) 不同的是, “因为” 。“因为 ” 作 这里的 可以删除 删除以后, 不影响命题表 达。我们认为, 这其中的原因正是( 13 ) 里“因为 ” 是言域用法。 也就是, 你说德国队要优于英 , “你说 / 你认为 P, 。 我说从射门次数和控球率也看得出来 。即 我( 补充) 说 Q” 格兰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虽然“因为 ” 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后, 但是在后续 话轮里的位置却是相对固定的, 只能用在话轮起始位置。例如:
· 502· 中 国 语 文
牢占据, 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 。
( 12 ) 甲: 大概剪了有一个小时吧, 然后他睡着了。 我就感觉不对劲, 因为他头是这样的, 不是要扶正才 “嘣” 好剪嘛。刚扶正他头 又下来了, 刚扶起来就又下来了, 然后就睡着了。 乙: 因为她剪得很轻。
中国语文 2012 年第 6 期( 总第 351 期)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
方
提要
*
梅
“话题—说明 ” 在会话中, 相邻话对不仅可以构成 关系, 还可以呈现出多种复句关系 。
“因为、 由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作用, 相对于前项连词( 如 不但 ” 等) 而言, 话轮起始位置更偏爱 “所以、 但是” 等) , 呈现出行域、 知域、 言域、 话语标记虚实各类用法 。 相对于 于后项连词( 如 行域和知域而言, 言域用法对会话结构的依赖更强, 是会话中的浮现义。 当话轮起始位置有 不止一个连词同现的时候, 用作话语标记的连词出现在言域用法连词之前 。影响连词意义和 前后话轮之间的话题延续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 功能的因素除了该连词在话轮中的位置之外, 素。 关键词 连词 浮现义 话语标记 相邻话对 话题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