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第六章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课件设计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课件设计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课程标准解读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ianli/
试卷下载:/shiti/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ianli/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手抄报:/shouchaobao/
PPT课件:/kejian/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个人简历:/jianli/
试卷下载:/shiti/
措施。(区域认知+地理实 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践力+人地协调观)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单元教学设计】目录一、单元知识框架二、单元课标解读三、单元结构分析四、单元学习目标五、单元架构六、单元课程情境设计本单元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同时,本单元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与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观念。

教学方法上,本单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可以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方法;也可以采用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本单元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和“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的课程标准,本章设置了“6.1气象灾害”、“6.2地质灾害”、“6.3防灾减灾”和“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四节课程。

帮助学生了综合地认识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与防灾减灾的措施,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知及对自然地理事物的过程性分析。

第一节“气象灾害”及第二节“地质灾害”。

首先以我国常见的气象、地质灾害作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灾害的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是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而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涵盖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命健康等多个方面,从多元化角度剖析地理问题,强化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课件-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课件-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PPT下载:/xiazai/
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3.类型
按照
20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世纪的统计结果,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如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1.概念:因__自__然__异__常__或者快速变化,造成__人__员__伤__亡__、财产 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_事__件__。 2.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不仅与自然异变的_强__度__、 _速__度__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_人__口__密__度___、产业布局以
地震灾害 震中 震中距
地 组成 震级
震 要素
等震线
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震源上方_正__对__着的地面上的位置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手抄报:/shouchaobao/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第2课时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第2课时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 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读图4-1-8) 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大江、大河 的中下游平原。
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 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 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 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涝灾。 洪涝灾害是洪灾和涝灾的总称。 2.洪水是多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洪灾的形成多与 地势高低有关。
答案:(1)C (2)B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滑坡发生的机制 问题探究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 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 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泥石流是指在降 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 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 蛟”“出龙”“蛟龙”等。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 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 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 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 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危害
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埋没农田,给人民生命财产 造成巨大损失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4课时)学考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4课时)学考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1.课后作业和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和建议;
3.同行听课评价,获取教学改进的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适应性;
2.针对作业和测验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讲解;
3.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吸取同行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灾害防治措施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搜索并整理一种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包括灾害发生背景、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整理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c.竞赛活动:开展自然灾害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震撼视频作为新课导入。视频中将展示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的破坏场景,配合紧张的音乐和实时新闻报道,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巨大影响。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4课时)学考说课稿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本单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旨在帮助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影响及防治措施。本单元共计4课时,主要知识点包括: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成因;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及防治措施;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区域认知:通过自然灾害分布图,明确不同区域主要防避的自然灾 害类型。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自然灾害 的防避措施。
人地协调观:通过各种自然灾害的防避,分析灾后减灾救灾措施。 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各种自然灾害,学会灾害中自救、互救的方 法。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提示:(1)灾害救援与救助。 (2)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快速实施灾中救援与救助;积极稳 妥地安置灾民;通过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积极防御自然灾害;加 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高当地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救助能力。 (3)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实施 各种防御措施;经济水平提高,救灾物资充足;技术水平提高;居民文 化素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 (4)加强灾害成因调查,为灾后重建进行科学规划;遵循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恢复不能等同于恢复原貌;对灾害造成的环境变化,寻求新 的利用方式;对灾后环境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新的保护方案和灾害防御 措施。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1.防灾减灾工作主要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 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2.面对自然灾害,掌握自救与互救措施至关重要。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新知突破•储素养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知识点一 防灾减灾手段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自主梳理•探新知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2.洪灾防御措施
项目 监测和预报
工程 防洪措施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教学课件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教学课件

[自主诊断]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冻融 B.台风 C.干旱 D.暴雨 答案:A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2.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海啸 B.风暴潮 C.干旱 D.泥石流 解析: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海啸、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 害。 答案:C
3.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B为震中距。D位于 等震 线上。
上页 下页
[特别提醒] 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上页 下页
(3)震级与烈度震 烈级 度: :划 衡分 量震 地源 震放破出坏的程能度量的大指小标的,等与级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 , 震区的地面组成和 房屋结构 等有关。
环太平洋 大洋中脊 两大
上页 下页
2.洪涝
超过
溢流
河堤湖坝水溃位决
滩地水或流堤下坝泻高度而发生的
现象或

导致的
称为洪水。若洪水冲毁道路、

洪灾
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

集聚 淹没
涝灾
涝 若洪水或者雨水 , 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
直接 对城市和工农业等各部门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失
危 危害 害 间接
上页 下页
发生 机制
自然 因素
发生 不稳定的 机制 触发因素。
;岩土
; 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

巨大水流。
上页 下页
[判断] 1.较陡的坡面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 ) 2.充足的水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动力条件。( ) 3.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 ) 4.河流侵蚀、降水等对岩土软弱面有润滑作用。( ) 5.破坏植被、乱开乱挖都可能触发或者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 ) 6.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台风、暴雨、干旱灾害的多发区。( ) 答案:1.× 2.× 3.× 4.× 5.√ 6.√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新教材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新教材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课标阐释
1.运用案例, 了解自然灾 害
思维、地理
实践力) 2.运用图表 等资料,说明 常见自然灾 害的成因。
(综合思维、
学校组织消防安全的实例,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 该未雨绸缪,统筹做好防灾、避灾、抗灾、救灾 等工作,力争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这些工作 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又需要 广大公民积极、科学地参与。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2019年5月2日15时57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43°,东经
103.01°)发生里氏4.5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在震后救灾中,北斗
一第定二要 节设卫法自从然星房灾屋害导里的航跑防出避系来,到统开阔(B地D带,尽S可)发能防挥止被了埋压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
②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震意识及能力;提高建筑
物抗震强度等。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四、滑坡灾害的防避 1.在社会层面,对于滑坡易发多发的地区,进行监测或者采取一些 工程整治措施。 2.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滑坡灾害的 防避: 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首先应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 周,然后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 五、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1.泥石流的发生过程与暴雨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历时短 暂,成灾迅速。 2.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泥石流灾 害的防避: 雨季或者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一旦听到上游 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逃离。
(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
5加级强地流震域球,震内源用卫深水度管星1理4千定,加米强位。防汛与预警短预文报 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优品)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PPT(优品)

第八页,共四十七页。
一、判断题 1.对自然灾害的防避只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 ) 2.地震发生时,住在高层楼房的人应迅速下楼逃生。( ) 3.对洪水的防避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 4.当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 5.遇到泥石流时,应沿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逃生。( ) 答案:1.× 2.× 3.√ 4.√ 5.×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8.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
A.③④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答案:D
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9.下列自然灾害的预防和自救措施,错误的是( ) A.龙卷风将袭来时,恰好你在室内,应将窗户关好 B.台风袭来时,应靠近窗户以减小压力 C.在山区扎营时,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 D.遇到沙尘天气时,应避免外出 答案:B
第九页,共四十七页。
二、选择题
6.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④减轻灾来自发生的损失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第十页,共四十七页。
7.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 ) A.自救与互救 B.减少财产损失 C.进行灾害预报 D.加强灾害建设 答案:A
灾 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加 地震发生时,需根据自己所处的
害 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 环境,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
民防震避震意识及能力 自救措施;地震后注意预防和避

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防避》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

▪ 探究2:根据各图中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 总结在室内或室外避震的共性。
▪ 提示: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 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 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 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 护好头部。
▪ 1.地震灾害的防避
▪ [核心归纳]
位置
正确的避震方法
注意事项
▪ 提示: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 移。谷地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 合处。
▪ [自主诊断]
▪ 1.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 生洪涝灾害的是( )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 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 A.①⑤ B.②④
▪ C.②③ D.④⑥
▪ 解析: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 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 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聚焦
1.结合实例说出常 [课标下载] 运用资
见自然灾害防避的 料,说明常见自然
措施。(地理实践力 灾害的成因和对人
+人地协调观) 类活动的影响,了
2.搜集整理、掌握 解避灾、防灾的措
居住地附近常见自 施。
然灾害的防避措施 [学习目标] 运用资
。(区域认知+地理 料,了解避灾、防
室内门口 或平房的 窗口附近
来得 及
来不 及
应充分利用10多秒的时间,跑到室 外的空旷区
最好的选择就是镇静地就地躲避, 躲避要选择较安全的地方
能跑则跑l要掌握 时机,但不能乱

应蹲、坐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
室内 或旁边,这样的地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
室利于Βιβλιοθήκη 震内避 单元楼房 厕所和厨房承重墙性能较好,是比较安全

版高中地理必修1鲁教版山东专用课件: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

版高中地理必修1鲁教版山东专用课件: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 湾等地
拓展延伸 寒潮影响不到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的原因? 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 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 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流 域 状 自况 然 原 因水 系 状 况
降水强度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支流
河道 河谷 入海口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 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低
支流多,尤其 是扇形水系
汇水速度加 快,容易形 成洪水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排水速度减 慢,容易形 成洪水
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
要点归纳 1.台风 (1)成因: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总是产生在太平洋上,从它的位置来说, 经常产生在北纬5°~20°的热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 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拓展延伸 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洋面的温度至少 要保持26 ℃以上);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 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 偏向力作用。而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新教材(第1课时)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课件新教材(第1课时)
维、地理实践力)
2019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 11 周年纪 念日。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 04 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 此次地震的震级达里氏 8.0 级,地震烈度 达到 11 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 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国务院批准,每年 5 月 12 日为全国“防常见类型 我国根据灾害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将自然灾害分 为七大类: 1.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龙卷风、雹灾、暴风雪、霜冻等。 2.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 3.洪水灾害:洪水、雨涝等。 4.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5.地震灾害: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河流与水库决 堤。 6.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鼠害、农业气象灾害等。 7.林业灾害: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大火等。
解析:根据影响我国东西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分析第(1)题,自然灾害对财产的危害程度除了受自然灾害活动强度影响外,还与受灾财产的
类型、价值及时空分布有关;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等知识分析第(2)题。
4.地震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
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自主预习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第1课时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主 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及其成因。(综合思维) 2.运用案例,了解自然灾 害及其分布。(综合思
维、地理实践力)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 常见自然灾害(以地震 为例)的成因。(综合思
链接生活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合格考内容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一、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1)地质地貌灾害:如地震、滑坡。

(2)气象灾害:如寒潮、台风。

(3)生物灾害:如虫灾、鼠灾。

(4)海洋灾害:如海啸。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和潜在性。

4.危害(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带来间接损失。

(3)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多发,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

二、常见自然灾害成因与防御[名师注解]【辨】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该事件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二是致灾因素必须属于自然过程。

【注】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1)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自然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位置,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

(2)地形多种多样,多山的地形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环流不稳定。

(4)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联】 (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

(2)分析某流域洪涝灾害特点主要包括: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

考点一 气象灾害的防御1.洪涝灾害成因 ①来水大。

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②排水不畅。

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③调洪蓄洪能力差。

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危害 淹没农田、道路;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冲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防御措施 ①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兴修水利工程,加固大堤,建立分洪、蓄洪区,河道裁弯取直;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②生物措施: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调整农业结构;有计划退耕还林、还湖。

③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实行防洪保险等[拓展延伸]城市内涝(1)成因:城区多比郊区降水强度大(雨岛效应);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市不透水层面积扩大,下渗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排水能力不足;城市发展大量填湖、填河,造成城市水面减少,蓄纳洪水的能力降低。

(2)防御措施: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加强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进行城市规划。

2.干旱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

②人为原因: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如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危害空气干燥、地表水径流水位大幅下降、动植物死亡、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业停产等防御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②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③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④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进行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3.台风(飓风)成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危害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破坏农业及交通、通信设施防御措施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合理规划,减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4.寒潮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采取措施确保农(棚体加固、压紧棚膜、5.沙尘天气[典题精研][典例] (2016·全国卷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 m 。

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 m ,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 m ,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应“因河制宜”。

由题目的图文信息知,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应包括开挖入海河道、修建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等方面,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重视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考题变式]1.(变题型)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人类活动D.土壤解析:选B由题干可知,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四周地势均较高,因此降水集中的季节,地表径流排水不畅,易发洪涝。

2.(变设问)里下河地区的洪涝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季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地的农业生产中应注重________(“排水”或“灌溉”)设施的建设。

解析:从气候特点,该地夏秋季降水多,因此洪涝多发于夏秋季,农业生产中应注重排水设施建设。

答案:夏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多排水[集训冲关](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2017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此次寒潮()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2.寒潮过境后()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重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D.广州市清理结冰路面,保证交通解析:1.C 2.B第1题,根据图中四个城市在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可知西北乌鲁木齐降温的幅度小于南方广州、重庆;暖气团饱含水汽,北方城市降水多;根据四个城市位置可知移动路径总体上是自西北向东南;我国冬季寒潮源地位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不是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

第2题,寒潮过境后,新疆北部山区气温下降,不会出现融雪;重庆市受寒潮影响,农业受冻害影响大,需要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2月是冬季,内蒙古高原上河流不会出现春汛;广州市纬度较低,路面不会结冰。

(2019·山东青岛二中月考)流凌是指河流冰封或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黄河兰州段沿岸流凌发生后河床景观。

读图完成3~4题。

3.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A.1月下旬B.5月下旬C.7月中旬D.10月下旬4.下列措施可有效防治流凌危害的是()①修建水库②冰凌爆破③植树造林④加深河床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解析:3.D 4.B第3题,由材料可知,流凌是指河流冰封或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象。

因此流凌现象出现在河流封冻前和解冻后,即发生在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

选D。

第4题,黄河产生流凌现象时,下游河道容易造成凌汛现象。

修建水库,有效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控制开河期凌汛流量,减轻对黄河下游的凌汛威胁,①正确;冰凌爆破能够扩大冰层的断面,增加排冰能力,疏导冰凌的下泄,减少冰凌堵塞,从而减轻危害,②正确。

选B。

5.下图为我国海南岛过去65年内台风发生频次示意图,据图完成问题。

说明海南岛台风频次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及台风对海南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显示,海南岛东部台风发生频次较高,这与台风源地及地形的影响有关。

答案:分布:分布不均;从东(南)往西(北)影响次数减少;文昌、万宁附近次数最多,中部和西北部几乎不受台风影响。

原因:东(南)部离台风源地较近,中部山地对台风起一定阻挡作用。

影响: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土地质量下降。

考点二地质灾害的防御1.地震2.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治理措施3.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典题精研][典例] (2016·全国卷Ⅰ)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解析] 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古乡沟落差大,堆积物多,夏秋季冰川融水量、降水量大。

[答案]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考题变式]1.(变题型)古乡沟上游沟谷中厚达30多米的堆积物多来自()A.冰川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堆积D.人类活动解析:选A因其上游地区多冰川,因此主要来自冰川堆积。

2.(变设问)古乡沟夏秋季受________(东南或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且该地________活跃,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解析:从古乡沟所处的位置看,该地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且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答案:西南地壳运动[集训冲关](2019·云南昆明检测)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岩溶通道形成的地质环境主要特征是()A.炎热干燥B.寒冷干燥C.温暖湿润D.寒冷湿润2.图示地区()①甲地易发滑坡灾害②乙地为板块张裂区③丙地为向斜谷④丁地可能为某次地震的震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1.C 2.D第1题,该地为石灰岩广布的西南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从而会形成岩溶通道等喀斯特地貌。

故选C项。

第2题,据图可知,甲地山高坡陡,易发滑坡灾害,①正确;乙地为断层构造,②错误;丙地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③错误;丁地为断层部位,地壳不稳定,可能为某次地震的震源,④正确。

故选D项。

3.读图,A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该地地质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A.地质状况B.地形状况C.气温状况D.植被状况解析:选C A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地质灾害频发与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破坏等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

气候因素中降水丰沛是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气温与地质灾害的产生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