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攻略:12种设题陷阱全解析(附 典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攻略:12种设题陷阱全解析(附典题解析)
1.从同一个意思多种表达看: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5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2015年高考湖北卷)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2015年高考湖北卷)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
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河北衡水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衡水语文试卷《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而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该民族的所有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
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记录该民族的过去,它是该民族建构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
D.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记载的是该民族的过去,是该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因为北斗星在北辰附近,人们又都是通过北斗七星而找到北极,所以古代也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说,或者以北斗指称北辰,所以北辰文化往往又与北斗相关。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北辰的符号意义》)
B.由于北辰在北斗星附近,人们寻找北极又往往要通过北斗七星,所以古人常常将北斗误为北辰,也因此北辰文化往往与北斗相关。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
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A.教育只有能够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才能实现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的价值。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随笔靠的是识,非饱学之士不可为。
当然仅仅掉书袋也不行,因为识属于哲思。
(2015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
A、随笔靠的是识,不是学识渊博的人是不可能作的,当然仅仅靠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也不行。
(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照鲁迅的观点,在散文家族里,小品文的成就最高,几乎在小说、诗和戏剧之上。
小品文的成就以周作人、林语堂和梁实秋尤为突出,周作人又高于林语堂和梁实秋。
在当代文学中,很遗憾,以小品文而成了气候的作家似乎还没有。
小品文也就是美文。
(2015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D.鲁迅先生评价散文小品的成就,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在现代文学中,周作人、林语堂和梁实秋小品文的
成就尤为突出。
(同义替换)
2.从叙述焦点的转移看: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原文出处】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原文出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2015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原文出处】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原文出处】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
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
B.集体道德记忆中的“头脑”是种抽象概念。
它是指人类集体的所有人的“头脑”统一整合而成的产物。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3.从表达的繁简看:化繁为简,或化简为繁。
【原文出处】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河北衡水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衡水语文试卷《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B.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由繁到简)
【原文出处】由此可知,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的各个环节由低到高,由简至繁,由最初满足人们简单的生活需要到后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B.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环节、由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到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由低到高的生产技术。
(化繁为简)【原文出处】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股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化简为繁:具体化、补出省略、加定状、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化繁为简,简化表述)
4.从思维变化的过程看:化具体为抽象,或化抽象为具体。
【原文出处】在个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集体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D.在不同的道德记忆框架内,个人主导着个人道德记忆思维活动,而集体主导着集体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由具体到抽象)
【原文出处】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河北衡水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衡水语文试卷《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A.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由具体到抽象)
【原文出处】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B.在宋代,出典人交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化表述)
5.从语言是否生动形象看:喻体变换成本体。
【原文出处】我对经典的看法很简单,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2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
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喻体变换成本体)
【原文出处】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喻体变换成本体)
6.从语句空间变化看:由分散到集中或前后句子顺序调换。
【原文出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和人文内涵。
(第三自然段)
作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所有传统技艺不只是人们简单的生活所需,更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
(第五自然段)(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
D.传统技艺是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的生产技术。
(由分散到集中)【原文出处】(悲剧)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第一自然段)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第四自然段)(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由分散到集中)
【原文出处】《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
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山西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西游记》这样的经典)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有分散到集中)
【原文出处】抒情散文并不是空洞的抒情,相反,它是以一定的叙述为基础的。
(2015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
B.抒情散文的抒情是以一定的叙述为基础的,否则就成了空洞的抒情。
(前后句子顺序调换)
7.从事件总分看:并提分述或单项合并。
【原文出处】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花开三朵,独表一枝)
【原文出处】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叫并提分述)
【原文出处】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河北衡水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衡水语文试卷《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单项合并,前后句子顺序调换)
8.从语言古今变化看:文言转化为白话。
【原文出处】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文言转化为白话)
【原文出处】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文言转化为白话)
9.从句子因果关系看:因果关系明确化,加强而非强加。
【原文出处】夜空中的北辰,终年可见,在浩渺的星空中能够使人准确地确立方位。
其运行轨道与地球的关系永远是那样相对固定与密切,保证了人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观象授时。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北辰的符号意义》)
C.由于运行轨道与地球相对固定与密切,人们在夜晚能够通过北辰确立方位,因而北辰具有保证人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观象授时的作用。
(因果关系明确化)
【原文出处】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 B.由于人类会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两种身份存在。
所以道德记忆也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因果关系,补全关联词)
【原文出处】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河北衡水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衡水语文试卷《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A.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这是因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因果关系明确化,加强而非强加)
10.从句式变化看:附加成分转换成句子,肯定变否定
【原文出处】小品文在散文里占据着至尊之位,艺术要求极高,非妙手不可作。
博学,尤其是洞明了世事,方能辞足意深,游刃有余。
(2015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
A.小品文艺术要求极高,不是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明白,很难写出辞足意深、游刃有余的小品文。
( 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一个表目的的状语变成两个句子)
11.从句子指示代词看:指示代词具体化
【原文出处】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指示代词具体化;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12.多种变形方法常常综合运用
【原文出处】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
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同义替换;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原文出处】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化表述)
【原文出处】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股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化简为繁:具体化、补出省略、加定状;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由具体到抽象,由喻体到本体)
【原文出处】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补充省略;同义替代)
【原文出处】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
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
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
(2015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由分散到集中,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同义替换;变换主体,重组句子)
【原文出处】“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