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章区域及资源概况讲解
第一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区域地质特征
及油气资源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又名陕甘宁盆地)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四周为大山所包围,北界阴山,南界秦岭,东部为吕梁山,西部为贺兰山、六盘山。盆地面积为37×104km2,除去周边的地堑(黄河、渭河、银川地堑)鄂尔多斯本部面积为25×104km2,这是我国构造最稳定的地区,除盆地边缘地层有轻微褶皱,本部有超出20万km2地层近于水平,以不到半度的倾角微向西倾,地质上称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沉积盖层厚6000m,沉积岩总体积150×104km3。这里发现的油气储量95%为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世界罕见。
图1-1 鄂尔多斯盆地概略图
鄂尔多斯盆地也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最早的盆地,1907年陆上第一口油井(延1井),就诞生在陕北延长县,到目前为止已经勘探了90余年,勘探工作仍方兴未艾。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历程漫长而艰难曲折,从1907~1970年60多年来几乎没有突破,大量、系统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是在全国解放以后开始的,50年代主要进行石油普查及少量钻探工作;60、70年代的油气普查与勘探工作的重点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先后于庆参井、华参2井(1970年)获得高产油流,发现并开发长庆油田,此后在吴旗,灵、盐、定地区多口井(吴1、吴8、盐16、定16等)获得工业油流,进一步发展了长庆油田会战的大好形势。80~90年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接连不断的发现了大油田、大气田,增储上产处于我国领先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石油储量每年以亿吨数量上升,年产油量从长期徘徊在百万多吨,1995年超过200万吨,1997年超过400万吨,1999年原油年产超过500万吨。
咸宁实习报告(最终)
指导老师:
团队编号:31
小组成员:
实习路线:通山-咸宁-江夏-武汉
实习时间:2013年12月8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系
目录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1)
第二章实习区出露地层 (4)
第三章实习路线描述 (7)
3.1 扬子海相盆地 (7)
3.2 断陷盆地 (10)
3.3 前陆盆地 (8)
第四章实习区域构造演化 (11)
4.1 加里东运动 (11)
4.2 印支-燕山运动 (11)
4.3 喜山运动 (11)
第五章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 (12)
5.1 烃源岩 (12)
5.2 储集条件 (12)
5.3 盖层条件 (13)
5.4 圈闭条件 (13)
第六章问题及建议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实习区位于扬子板块中扬子区块江汉盆地南部,如图1-1所示,为江汉盆地南部构造单元划分图。实习路线穿崇阳-通山冲断背斜带和土地堂复向斜带,尚未到达巴洪冲断复背斜带。其中崇阳-通山冲断背斜带和土地堂复向斜带以咸宁断层为界,土地堂复向斜带与北部巴洪冲断复背斜带以乌龙泉断层为界。
图1-1 江汉盆地南部构造单元划分图(引自实习指导书)
图1-2为实习区平面构造图和南北向剖面图,从中可见实习路线所穿过的构造单元及各构造单元的界限。在崇阳-通山冲断背斜带中,可见很多基本是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的发育,土地堂复向斜带则少见。这是因为受印支-燕山运动南北向的挤压造山作用,使得本区崇阳-通山冲断背斜带和北部巴洪冲断复背斜带强烈褶皱造山,土地堂复向斜处于南北两个构造单元的对冲带中。
自晋宁运动华北板块基底形成后,本区经历四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包括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华北板块基底形成后,本区进入扬子海相盆地沉积时期,沉积了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地层后,在志留系晚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发生垂向的抬升和沉降运动,导致本区缺失下中泥盆统地层。在扬子海相沉积盆地继续沉积了上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和下中三叠系地层后,本区经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发生南北向的挤压造山作用,发育大量的逆冲断层,本区开始进入前陆盆地沉积时期。在沉积了上三叠统、侏罗系地层后,受
第一章第四纪地质概况
第一章第四纪地质概况
河北平原属华北地台的华北断拗带的一部分,是自中生代以来以下降为主,伴随短
暂上升所形成的断陷盆地。据构造、新生界地层与下第三系地层发育情况,划分出三级构造单元,自西向东包括冀中拗陷、沧州隆起、临清拗陷、内黄隆起、黄骅拗陷及呈宁隆起等,并以断裂为其控制边界。新生界地层广布全区,一般厚度1000~3500米,厚者达5000米以上,薄者仅500~800米(参阅基底构造及第四系厚度示意图) 。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厚度与展布方向,受构造、古气候与古地理环境的控制
和影响,其空间分布均有较大变化。在山前平原是具有明显的多骱性沉积旋回的冲积洪积或冰川一一冰水堆积地区;中部与东部平原为多层交迭的冲积湖积地区,滨海平原则以冲积为主夹有海积层的地区。此外,在沧州地区东部及永年一一肥乡一带见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以及地层中普遍见到多层古土壤与沉积间断的残积层。第四系沉积厚度在拗陷区达500~600米,隆起区350~450米,近山麓地带150~300米左右。
第四纪以来出现数次冷暖交替的气候变化,对本区第四纪堆积物起着控制作用。据
前人资料,在太行山东麓有两次以上冰川活动,属山岳冰谷冰川类型。据近年初步勘探结果,在固安一一保定一一柏乡一一临漳一线以西钻孔中,见有数层棕黄、红棕色含泥砾卵石及泥砾层,深部见有风化含泥砾砂;在此线以东的钻孔中偶尔见有磨光漂砾,似属冰川一一冰水停积物。又据东部平原钻孔中孢粉资料,亦反映有数次寒冷或温凉与温暖气候的孢粉组合;重砂矿物中出现稳定矿物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与组合的交替变化,亦表明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化学风化程度不一。
地质图说明书
×××地质图说明书
目录
绪论……………………………概述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变质岩
第五章…………………………….构造
第六章…………………………….矿产资源
第七章…………………………….地质灾害
第八章……………………………..构造发展史第九章……………………………..结束语
绪论
为了得到该区比较详细的信息,所以,本区的地质研究主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方面进行,通过野外的12条地质路线95个地质观察点观察描述,完成了地质调查图件的编制工作。主要工作量:完成地质编图100km2;绘制1:25000地质剖面1条(位置见地质图);完成地层柱状图1份;相关图例1套。下面对该地区的地质内容分九章加以介绍。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青白口系白音宝拉格组,呼吉尔图组;中下奥陶统五道湾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额力图组,新近系上新统通古尔组,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的地层。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 该区内主要以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火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砂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3280m,但同时以新近系上新统通古尔组地层出露面积最为广泛。
本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主要出露在图区的南东部和北中部且分布的面积比较广泛,面积约为12km2,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图区的中上部,分布面积较大,除侵入岩以外还大量出露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其岩性主要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变质砂岩,变质石英砂岩,大理岩化灰岩,红褐色粘土岩。本区的构造发育一般,主要包括断裂构造包括断层,逆冲推覆构造。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朝阳鑫奥煤业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矿井概述 (2)
矿井所在位置及交通 (2)
自然地理及经济情况 (3)
水系 (4)
气象 (4)
矿区周围经济社会环境 (5)
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 (5)
第二章区域地质条件 (5)
区域地质概况 (5)
第三章矿井地层 (8)
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水文地质 (13)
地层含隔水层 (14)
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1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6)
矿井涌水量 (18)
第五章井下排水系统 (18)
第六章矿井开采充水性与防治工作 (18)
矿井冲水源和充水通道分析 (18)
防治水技术手段与工程设施 (19)
井下排水 (20)
探放水 (21)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3)
前言
《煤矿防治水规定》己经于2009年8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二章第一节第十二条“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之规定,所有矿井都应当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以此来指导和制订该矿的防治水措施和规划。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就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文地质类型,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害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夫和人员伤亡。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所有煤矿都必须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煤矿企业。矿井根据确定的水文地质类型制订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类型确定,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概况
珠江口盆地是位于南海东北部的大陆边缘盆地(系指N12°以北的区域, 包括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台西及台西南和中建南、双峰及笔架等盆地),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三个洲际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和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混合叠置区[1]。
珠江口盆地其地理位置为E111°00′~118°00′,N18°30′~23°00′, 东西长约800 km, 南北宽约100 ~360 km , 海域面积为17.7×104km2。为了适应油气勘探管理,中海油以E113°10′为界将珠江口盆地分为东、西2部分,即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和神弧隆起,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和珠二坳陷以及东沙隆起和番禺低隆起。该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以来,在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已陆续勘探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 且石油年产量保持在千万立方米以上,约占中海油在南海北部开采量的66%以上[1]。
图1珠江口盆地基本构造单元组成及裂陷带与隆起带展布(据傅宁等, 2007)
1.2地层发育
作为被动大陆裂谷盆地的珠江口盆地,与中国其他裂谷盆地一样具有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共性,在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后,本地区在中生代褶皱基地上共发育了九套地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古近系神狐组、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新近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
组、万山组及第四系(图2),各地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差异,导致其地层发育的不同。具体分述如下:
1.神狐组(古新世一早始新世,65.0-49.OMa,Tg-T90)
地质概况
第二章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地处“华北陆台山西背斜的五台隆起的西部边缘。为山西五台隆起和燕辽沉降带两个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和山西北部新华夏“多”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经后期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动作用,地层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热液活动,形成了铁等有用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NE、NNE、NNW向大断裂相当发育,这些断裂严格控制着区域构造的发育和发展。本地区的开阔背斜,开阔向斜及紧密向斜,紧密褶曲也很发育。紧密向斜,紧密褶曲构造部位,是本区找矿的有利部位。
二、地层
五台山地区具有工业意义的沉积变质型鞍山式磁铁矿主要赋存在上太古界五台群的铺上组文溪段和木格组黑豆崖段地层中。
区内自新老出露的地层主要为:
(一)新生界第四系( Q)
主要为黄土及河流冲积物。
(二)古生界寒武系(ε):
1.中寒武统:
主要由竹状灰岩(ε2z)组成。
2.下寒武统:
主要由鲵状灰岩(ε1x)及紫红色页岩(εr)组成。
寒武系见于测区中部的凡支山至花子一带,与下伏五台群呈现不整合接触。
(三)下元古界滹沱群豆村亚群(H1):
四集庄组与南台组未分(H1 S-N),见于娘娘会一带,与下伏五台群变呈不整合接触。
南台组以变质长石石英砂砾岩为主,上部有板岩。
四集庄组以变质砾岩为主。
(四)上太古界五台群(Aw)
1.木格组东厂段
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混合片麻岩等一套片麻岩组成。
2.铺上组文溪段(Awp w)
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矿层位。主要由绿泥石片岩,绢云母片岩,绢云母绿泥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变细碧岩等组成,夹三层磁铁石英岩。本段内所赋存的磁铁石英岩是五台山地区构成工业矿床的最主要层位。
黄寨文字
南宁市宾阳县黄寨水库大坝安全评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南机施勘字[2010]001
勘察证号:203016-ky
南宁市机械施工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绪言 (1)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2)
第一节测区所处构造位置 (2)
第二节地形地貌 (2)
第三节测区地质 (2)
第四节测区构造与地震 (2)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3)
第二章库区地质概况 (3)
第三章工程区地质概况 (3)
第一节地形地貌 (3)
第二节地层岩性 (3)
第三节地质构造与地震 (4)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4)
第五节岩体风化特征 (4)
第六节近坝库岸稳定性 (4)
第四章大坝坝体填筑质量与评价 (5)
第一节大坝浸润线位置及反滤排水情况 (5)
第二节大坝填筑土特征 (5)
第三节土工试验成果的统计及评价 (6)
第四节大坝填筑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9)
第五节大坝体工程地质评价 (9)
第一节坝基岩层特征 (9)
第二节坝基和坝肩的处理及评价 (9)
第三节坝基和坝肩岩土层的透水性指标及评价 (9)
第四节坝基和坝肩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10)
第五节坝基和坝肩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10)
第六节坝基和坝肩工程地质评价 (11)
第六章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
第一节地形地貌 (11)
第二节地层岩性 (11)
第三节水文地质条件 (11)
第四节物理力学参数 (11)
第五节工程地质评价 (12)
第七章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12)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12)
附图:1.区域地质图1:50000 (1张)
2.工程区工程地质图及钻孔位置平面图(1张)
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一、立项论证 立项论证由国家地质调查业务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并下达区域
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立项论证报告中必须确切论述区域地质 调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尚有调查区区域地质背景及立项 依据,前人研究程度,目标任务实现的可行性论述;技术路线、 方法、实施方案和工作量;组织管理、质量保证和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及申请者所在单位的审查意见和保证等。 二、资料收集 全面收集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 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 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为设计书编写和制定详 细的调查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二章 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三、野外踏勘 踏勘目的是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情况如各岩类发育以及分布
概况、地质构造类型和样式及复杂程度等进行概略了解.并对 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验证。同时还要了解测区自然 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工 作条件和状况,为编制设计以及经费预算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设计编审 通过野外踏勘、遥感解译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测区实际情况 并根据主管单位下达任务书中的要求编写设计。设订书要求在 任务书下达后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 实施。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监控及其成 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设计书的主要内容与立项论证报告类 同,但编写时要从实际出发且要留有余地。实施过程中若有较 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批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四川省达县九节滩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达县九节滩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
九节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二OO五年五月
工程名称:四川省达县九节滩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
勘察单位: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勘察资质:工程勘察乙级221144-sy
批准:
审查:
校核:
编写:
目录
绪言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形地貌…………………………………………………
第二节地层岩性…………………………………………………
第三节地质构造及地震…………………………………………
第四节地下水……………………………………………………
第五节不良地质作用……………………………………………第二章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第一节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第二节水库区渗漏评价…………………………………………第三章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第一节坝址地质概况……………………………………………
第二节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第三节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第四节坝址选择…………………………………………………第四章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第一节厂址工程地质条件………………………………………
第二节厂址工程地质评价………………………………………第五章天然建筑材料…………………………………………………
第一节概况………………………………………………………
[文学]《区域地质调查学》讲义
《区域地质调查学》讲义
编写:张树明
东华理工地测学院
二○○七年三月
讲义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区域地质调查的准备工作
第四章地质测量(填图)方法
第五章地层学研究方法
第六章岩石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
第八章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
第九章区域地质调查中数字填图应用研究概况
第十章数字填图技术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GPS原理与应用简介
第十二章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RGMAP)简介第十三章RS和GPS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简介
结束语
第一章绪论
区域地质调查(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亦称区域地质测量,简称区调)是地质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同时又是一项由国家有计划部署和实施的面向全社会、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地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始地质信息(资料与数据),主要还是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现场搜集而获得。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与研究程度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标志,也是制约这个国家地下资源预测、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区域地质调查是地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概述
采油厂青化砭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形成历史最早、演化时间最长的沉积盆地,同时也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和重要的能源基地。该盆地位于东经106°20′~110°30′,北纬35°00′~40°30′,轮廓呈矩形,面积约25×104km2,其分布范围除涉及陕、甘、宁三省之外,还包括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该盆地北跨乌兰格尔基岩凸起与河套盆地为邻,南越渭北挠褶带与渭河盆地相望,东接晋西挠褶带与吕梁隆起呼应,西经冲断构造带与六盘山、银川盆地对峙。
第一节构造特征
一、大地构造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之上并位于其西部的多旋回叠合型盆地,具明显的二元结构
(李克勤,1992;杨俊杰,2002)。其基底为太古代、
早元古代变质岩结晶基底,基底之上为中、晚元古代、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积盖层。盆地总体呈现为
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
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
对简单,以整体升降、平起平落、地层水平(倾角一
般不足1°)、少见背斜、沉积盖层薄、岩浆活动弱为
特点(赵重远,1990)。根据盆地现今构造特征和基底
性质,通常将其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
褶带、陕北斜坡、天环拗陷及西缘冲断构造带六个一
级构造单元(图1-1)。图1-1 鄂
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单元划分图
在区域构造上,姚店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
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中东部,该斜坡为一平缓的近南
部向展布、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单斜,倾角小于1度,平均坡降10m/km左右,局部发育因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鼻状构造隆起。
地质概况内容
松辽盆地北部坳陷层序主要地层界面特征研究
第一章盆地地质概况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达260000km2,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1.1 区域地质背景
松辽盆地位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复杂的构造演化带内(图1.1),属于克拉通
内部转化型盆地。盆地深部结构位于亚洲东部巨型上地幔隆起带的中段,莫霍面33km
等深线所圈闭的面积达14.17×104km2,与盆地现今边界内中央坳陷及南北延伸部分基
本吻合;莫霍面深度小于29km 的两个隆起与白垩纪大型坳陷的两个最深部位齐家-古
龙凹陷和三肇凹陷相当。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和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属天山-兴安岭华力
西褶皱带的一部分。在现今的地质结构中,松辽盆地被挟持在四周的隆起带之中,它与
隆起带之间由深大断裂分开,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发展史。盆地西界由嫩江深大断裂带控制,盆地东界则为哈尔滨-四平深大断裂带控制;扎
鲁特-开原断裂则大体控制了其南部边界,盆地北界则大致由加格达奇-鸡西断裂带控制。图1.1 松辽盆地及邻区大地构造略图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
摘要翻译、文献收集(XXX)
引言(XXX)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XXX)
第二章、成藏条件(XXX)
第三章、油气成藏年代、时空配置(XXX)
第四章、典型油气藏解剖(XXX)
第五章、成藏主控因素(XXX)
第六章、成藏模式及油气藏分布规律(XXX)
第七章、结论及参考文献(XXX)
水平有限,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老师!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
摘要综合运用石油地质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前人己有的研究成果,以大民屯凹陷、西部凹陷和东部凹陷的油气差异富集为主线,通过对凹陷地质结构、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主要成藏要素的对比,明确了辽河坳陷内三大凹陷油气差异富集的主要原因。
同一凹陷内生油洼陷的分布、发育特点控制了油气藏的性质和分布。油气藏受生淮洼陷的控制较为明显,油气大多围绕生汕洼陷呈环状展布。另外,断层的类型对油气的富集层系和样式具有重要影响。大民屯凹陷的早期断层较为发育,晚期断层较少,从而使油气集中分桁于潜山和沙三段地层:东部凹陷的早期断层较少, 继承性和晚期断层较多,导致汕气主要分布于沙三段以上层系,而潜山油气藏较少;西部凹陷各时期的断层都较为发育,从而造成了油气具有从潜山到东营组多层系富集的特点。由于三个凹陷断层大多没有断至新近系,因而新近系油气藏富集程度转低。
关键词辽河坳陷,地质结构,成藏要素,成藏模式,主控因素
翻译(刘书灿)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tioleum geology means and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rougli the compar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tectonic evolution, stmctiire styles, elements of pool fonning aii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a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ference richness in the depression(Damintim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东向。主干断层断距1000〜2000m,剖面上表现为同沉积断层,在纵向上断开阜三段或阜一 段,甚至泰一段。沿主干断层往往发育一系列同向北掉的次级正断层,断距小于500m,形
成阶状结构,局部断层断距在40〜200m,断层垂直断距在平面上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
个深凹。深凹带内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在5500m以上,历次构造运动表现不明显。
北西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与各凹陷叠加地区是油气生成最主要地区,这种负向构造带与各凹
陷叠加地区是油气生成最主要的地区,而且叠加作用加剧了各凹陷的沉积沉降,使这些交汇
地区的生油岩厚度变大,埋藏加深,母质变好,温度、压力加大,生油气强度增高,成为油 气生成的最主要地区。该带又是整个榛潼凹陷的油源所在地。各深凹的深浅、大小与断阶的
泰二段(Eit2)烃源岩发育在断陷的水进或水退沉积序列的中部,以浅湖相沉积为主,湖 侵规模较小,沉积环境动荡,有机质丰度虽较高,但暗色泥岩分布不甚稳定,厚度变化大。
的上第三系盐城组及第四系东台组沉积地层称为第三(上)构造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
触。该构造层以河流一泛滥平原相沉积为主,总体上具有东厚西薄的沉积特点。该沉积时期
构造断裂活动趋于停止,因此对油气的保存有重要的意义。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已完全进入了 坳陷发展阶段,边界断裂基本不活动,盐城组和东台组沉积覆盖全区(图1-1-3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研究区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构造特征
溱潼凹陷位于江苏省中部的苏北盆地,行政区划属江苏省姜堰市、泰州市、兴化市、东台市、江都市的部分地区。构造上属于苏北~南黄海盆地东台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位于东台坳陷区吴堡低凸起与泰州凸起之间,整体呈北东东向展布(图1-1-1)。北以吴堡~博镇断裂为界,东南部与泰州凸起以断层相接,西连江都隆起,东接梁垛低凸起,西北部与吴堡低凸起以斜坡相连,东北方向较开阔,过梁垛与白驹凹陷、海安凹陷相连,西南部较狭窄,是凹陷的收敛部位。面积约1200km2,新生界最大厚度约6000m。溱潼凹陷是一个在新生代拉张背景下形成的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下第三系为南断北超、南深北浅的半地堑盆地结构,其上发育上第三系、第四系坳陷。
图1-1-1 溱潼凹陷区域构造图(据华东石油局,2002,简化)
溱潼凹陷自南向北划分为断阶带、深凹带、斜坡带三个构造带,其中斜坡带又可分为内斜坡带、坡垒带和外斜坡带(图1-1-2)。南部断阶带西南起姜小庄,东北至小凡庄,全长约60km,整体走向北东,部分被近东西向(个别为近南北向)断层错断。南部断阶带断裂系统十分发育,除有控制凹陷边界的大断层(Ⅱ级断裂)外,尚发育有次一级控制着构造和地层沉积特征的主干断层(Ⅲ级断裂),在平面上断裂走向大都以北东东向为主,少部分为北
东向。主干断层断距1000~2000m,剖面上表现为同沉积断层,在纵向上断开阜三段或阜一段,甚至泰一段。沿主干断层往往发育一系列同向北掉的次级正断层,断距小于500m,形成阶状结构,局部断层断距在40~200m,断层垂直断距在平面上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在阜宁组内断层上陡下缓,最大水平断距4000m以上。根据阶状结构的发育特征,可分成东段、中段和西段,自西向东分布有莫庄、祝庄、草舍和红庄四个断块体。在断阶带东段次级断层不甚发育,主要为一阶结构,主干断层下降盘发育有次一级羽状断裂,组成数个墙角状断块构造,已发现溪南庄油田和红庄油(气)田。中段是断阶带最复杂的断块,因次级断层的发育造成二阶甚至三阶状结构,沿次级断裂派生出来的断层极为发育,由此形成多个局部构造,在此段的高断阶上地层遭剥蚀程度较高,目前已发现草舍、陶思庄、角墩子、储家楼、洲城、祝庄、淤溪等7个油田。西段主要为三阶结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
图1-1-2 溱潼凹陷南北向剖面图
深凹带沿港口-储家楼-时堰一线发育,其轴线与断层平行,在凹陷内发育北西向构造高点带,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草舍-戴南-史家堡构造高点带,将深凹带分为时堰、储家楼两个深凹。深凹带内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在5500m以上,历次构造运动表现不明显。北西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与各凹陷叠加地区是油气生成最主要地区,这种负向构造带与各凹陷叠加地区是油气生成最主要的地区,而且叠加作用加剧了各凹陷的沉积沉降,使这些交汇地区的生油岩厚度变大,埋藏加深,母质变好,温度、压力加大,生油气强度增高,成为油气生成的最主要地区。该带又是整个溱潼凹陷的油源所在地。各深凹的深浅、大小与断阶的规模呈正相关,轴向与主干断层平行。且深凹的位置多发育于断阶带两组不同方向断层的结合部。两深凹之间发育有构造高带。
斜坡带位于叶甸、边城、史家堡一线以北,可分为内斜坡带、坡垒带、外斜坡带。内斜坡带为斜坡带靠临深凹带的部分,发育一系列向深凹方向下掉的南掉正断层,下构造层地层在该带北部具逐渐减薄的趋势,而戴南组则在该带减薄甚至尖灭,已发现戴南、台南、兴圩、
草殷4个油田。坡垒带是为一普遍发育两条倾向相反的同生构造高带,具有垒状结构特征,但组成坡垒带的断层并非连续分布,该带戴南组基本缺失,下构造层地层埋藏相对较浅,是下构造层的有利成藏区,已发现茅山油田。外斜坡带发育一系列反向正断层,除戴南组外,阜宁组也有部分缺失,已发现殷庄油田。
按断裂对不同构造单元的控制作用,规模的大小及形成时间,苏北盆地内的断层分为四个级别。Ⅰ级断层为控制盆地边界断裂;Ⅱ级断层是控制隆起与坳陷、凸起与凹陷边界断层或凹陷内有相当规模,能控制地层沉积的断层。该断层形成时间早(在仪征运动已有活动),活动时间长,断距大(一般600 m~1500m),延伸长,一般超过40km,断面上陡下缓,呈犁式形状;Ⅲ级断层为凹陷内部控制沉积分带的断层,其规模较大,一般延伸10~30km,断距100~500m,断层形成期为吴堡、三垛期,仅在新生界内部发生,对油气的分带聚集起明显控制作用;Ⅳ级断层为凹陷内部的小断层,延伸不过10km,断距约100m,对油气成藏起控制作用(中国石化集团新星公司华东分公司,2002)。溱潼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发育,既分布有有控制凹陷边界的Ⅱ级断裂,还分布大量控制构造特征和地层的沉积、剥蚀的Ⅲ级断裂(主干断层),断层走向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如断阶带上的分支断层及控制坡垒带形成的南掉或北掉断层等。凹陷内的局部断层断距在40 m~200m,它们把凹陷分割成形状各异的断块构造,这些断层一般从吴堡运动开始发育,三垛运动时期最为活跃。在平面上断裂走向大都以北东东向为主,少部分为北东向。在纵向上断开阜三段或阜一段,甚至泰一段,其侧向就自然被阜四段、阜二段、泰二段界岩,这类断层可以较好地控制油气的分区、侧向运移和聚集,亦称为控油断层(中国石化集团新星公司华东分公司,2002)。
苏北盆地是在经历了前扬子板块、稳定地台和西太平洋活动边缘等阶段后发展起来的一个以第三系为主体的陆相含油气盆地。新生代以来,整个苏北盆地受到近水平右旋扭力的作用(张渝昌,1980),盆地内坳陷呈现雁行排列特征。溱潼凹陷主要受拉张作用影响,其拉张方向与凹陷长轴方向基本垂直。主要经历了仪征、吴堡、三垛三次构造运动,这三次构造运动形成了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扩张期)—晚期断陷(湖盆收缩期)—坳陷期三个沉积发展演化史。仪征运动(89.2~68.1Ma)是发生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泰州组沉积前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奠定苏北盆地基础的重要事件,该事件后,盆地进入了早期断陷发展期(E1t-E f),泰州组沉积后,在拉张应力下作用下,边界断层F1沿推覆断面拆离,形成箕状断陷雏形(图1-1-3A)。在高低不平的地貌上,水侵自东向西,湖面由小到大,水体由浅到深的波浪式的发展过程,沉积了一套以暗色泥岩为主的湖相生油岩系建造,该层系通常称为第一(下)构造层。
吴堡事件(68.1~47.8Ma)是吴堡运动末幕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阜宁组沉积后,使统一的凹陷沉积的盆地解体,转入以盆地内各凹陷为主体的充填式的晚期断陷期沉积,该事件主要表现为以断裂升降为主及对下伏地层的剥蚀,形成北东向为主的一系列南断北翘的凹陷,因此,上覆戴南组、三垛组称为第二(中)构造层。吴堡运动期以断裂拉张活动为主,并伴有轻度褶皱,由于边界F1活动加剧,水平剪切应力和拉张应力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发生剪切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