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及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报纸文章、网络资料等,用于案例分析。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掌握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和湖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3.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洞庭湖湿地保护等。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河流和湖泊资源。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一、引言地理教育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意义重大。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河流和湖泊是地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2. 了解这些河流和湖泊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交流与启发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鼓励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教师可提问导入:“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呢?”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理教育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 知识讲解2.1主要河流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河流的基本情况。

可以展示这些河流的全长、流经的省份、经济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并配以图片和地图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

2.2主要湖泊教师继续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中国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湖泊的基本情况。

详细讲解湖泊的地理特征、位置、周边省份等内容,并辅以图片和地图的展示。

3. 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些主要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比如,问学生:“为什么长江对中国的经济很重要?”,“鄱阳湖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等等。

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加深他们对这些河流和湖泊的认识。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要河流或湖泊的研究,包括该河流或湖泊的地理位置、周边省份、特点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进行资料查找和整理。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并准备一个简要的报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第四单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复习目标: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与黄河的源流概况;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水系的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目前通航河段。

复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复习过程与分析:一、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

1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如中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2、外流区和内流区:(图中理解)范围占全国总水量占全国总面积分布内流区内流河流域V 5%1/3①西北(内家古、新疆、青海、西藏)②黑龙江一小片③陕、宁、内家古一小片外流区外流河流域> 95%2/3注意:①新疆阿尔泰山;②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和印度河源头。

思考:西藏有内流区也有外流区。

柴达木盆地属内流区3、水系的划分(流域划分)①太平洋水系:黑龙江一鄂霍次克海,图们江一日本海;鸭绿江—黄海,黄河—渤海;长江—东海,澜沧江(湄公河)—南海。

②印度洋水系:怒江(萨尔温江)—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③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思考: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怒江属印度洋水系二、中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与气候和地形,植被相联系)1水文特征分析方法:①水位,流量:以补给类型,降水季节,汛期为线索分析。

②含沙量:以流域植被状况好坏分析。

③有无结冰期:秦岭--- 淮河以南外流河无结冰期。

④水能2、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方法:横纵比较)理解原因:例黄河上、中、下游含沙量的比较。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雨水,融雪水补给)汛期较短(春汛、夏汛)小(森林茂密)长(中温带,寒温带)秦淮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雨水补给)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水土流失)短(暖温带)秦淮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雨水补给量大)汛期长(雨季长)小(但在增大)流域内植被较好无(T i 月〉0C)思考:我国内流河的特点和水文特征: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少量山地降水补给。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长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的自然环境》第四节的内容。

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前两节有关地形和气候学习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我国的河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了解我国河流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长江和黄河。

这样既照顾我国河流的“面”,又突出长江、黄河开发和治理的“点”,做到点面结合。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已掌握一定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但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2)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3)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灾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2.教学难点: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灾的成因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课时:1节课七、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知识回顾】(1)长江发源于山脉,向方向注入海,全长千米,位于世界第长河。

(2)长江有没结冰期?为什么?(3)长江流经的省市有个,分别是:、、、、、、、、、、。

(4)长江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是高原、高原、盆地、平原。

(5)在图上指出长江的主要支流与湖泊有哪些?例如、。

(6)在图上指出长江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其划分点是(省)、(省)。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1长江千姿百态,哪个是你的最爱展示一组长江的景观图,完成以下的活动。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2﹞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3﹞知道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对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地理要素的研究,初步建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地理环境整体性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2.教学难点: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看,初一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因此要多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演示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不断开拓的创新意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直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结合课标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水系、流域和分水岭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并记住其名称及位置3.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分布特征4.知道京杭运河的概况5.知道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驱动互学互助(一)课件展示: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关河流的基本概念一:水系和流域1.水系2.流域3.分水岭自学课本88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水系和流域水系: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水系。

流域:河流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相邻水系或流域之间的高地。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过渡]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下面让我们一起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问题驱动互学互助(二)二、中国主要的河流活动一 1.找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河流的名称观察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主要流向是什么?为什么?讲解: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2.水系形态(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2)与自然灾害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3.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无(亚热带,冬季均温0°C以上)(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地图、教学PPT、幻灯片投影仪、实物图片、教具、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的地理图,引导学生描述和回顾已经学过的一些地理知识,如山脉、海洋等。

2. 探索河流(25分钟)(步骤一)呈现中国主要河流的地图,并介绍黄河、长江、珠江和松花江等主要河流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用标注的方式记下这些信息。

(步骤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条主要河流进行深入了解。

学生可以借助教具、实物图片以及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河流的相关资料,探究更多的地理特点。

(步骤三)学生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以PPT的方式呈现所选择的河流的特点、沿线的省份和流经的城市等信息。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学会倾听和提问,加深对河流的了解。

3. 探索湖泊(25分钟)(步骤一)介绍中国主要湖泊的名称、位置和特点,如青海湖、太湖、洞庭湖等。

学生在地图上标注这些湖泊,并写下主要的地理特点。

(步骤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湖泊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资料等,了解湖泊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等特点。

(步骤三)学生小组以海报或手绘的形式展示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并附上图片和文字说明。

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提出问题,增进互动。

4. 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和主要特点。

5. 拓展学习(5分钟)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了解更多的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知识竞赛,加深对中国自然地理的认识和兴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完成与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相关的作业,例如绘制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写一篇学习心得或设计一个地理展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
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
汛、夏汛)
少(森林茂
密)
长(纬度高,位于
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
湿润、半干旱地
区)
汛期短(雨季
短)
大(植被
少,水土流
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
大,流经湿润地
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
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
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分布
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
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三、主要河流——长江、黄河
长江黄河源头青藏高源唐古拉山(正源沱沱河)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源头约古宗列渠)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流经省区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甘
豫象(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源、横断山区、云贵高源、四川盆地、长江中
下游平原青藏高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度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5500千米我国第二
长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10000亿立方米480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洞庭湖、鄱阳湖
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线宜昌、湖口河口、旧孟津
开发水利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哥开发占全国一半,上游最
丰富,开发利用率低。

已建成葛洲坝等、正在建设三
峡工程;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
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全国2/3,航运条件好是黄
金水道。

与铁路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
优点;流域内资源、农产丰富、人口城市众多;航线
与成昆、川黔、焦柳、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及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
峡、三门峡等水利工
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
利枢纽工程,宁夏平
原、河套平源等地的引
黄灌溉。

四、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

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概况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五、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作用
六、红水河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1.洞庭湖面积日渐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入湖河流上游森林被伐,泥沙带入湖中淤积
B.入湖的河流水量较少
C.洞庭湖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大量抽水灌溉农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