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2019-2020年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课件:19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学科•素养•确立
基础知识识记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目标达成作业
区域地理 高中文科专项突破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二、34个省级行政区
省 自治 1.三级行政区划: _____( 县 自治州、自治 区、直辖市)、 ______(
县、市)、乡(民族乡、镇)。
23 个 2 .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____
4 个直辖市和 省, ___ 5 个自治区, ____
基础知识识记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目标达成作业
区域地理 高中文科专项突破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2.多民族的大家庭 56 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 92%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1) 民族组成: _____
壮族 。 _____
一律平等 。 (2)民族政策:各民族__________
特点: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 大杂居,小聚居 东部和中部 最为集中 (3)民族分布汉族:遍及全国,以_____________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西南、西北和东北 地区
长沙 昆明
福州
藏 台 ________
目标达成作业
拉萨 台北
区域地理 高中文科专项突破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三、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学科•素养•确立
基础知识识记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目标达成作业
区域地理 高中文科专项突破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1.众多的人口
基数大 ,增长快,人均资源 (1)人口特点及问题: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人口_________ ________ 占有量少,社会负担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1.1 疆域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1.1 疆域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来描述我国的疆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文中重点阐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范围主要从领土四至点、陆地领土、海域三方面说明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我国基本实行三级行政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二、设计思路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
它们是谈论和了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前提。
而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要放到特定的空间背景去认识,即整个世界背景。
所以,我们在教材开篇第一章设计了“从世界看中国”,在第一节设计了“疆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临海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3、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2、识记我国的领土面积,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濒临的海洋3、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请学生打开世界地图,东西半球知识,接着阅读课文图、布置作业:撰写短文,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引导相互协作七、板书设计第一节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二)海陆兼备的大国1、我国邻土四端:最北、最南、最西、最东2、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3、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14个陆界线长20000多千米4、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5、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琼州海峡为内海)6、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三)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2、34个省级行政区域: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地理第1讲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 高中高二世界地理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第19讲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疆域1.位置优越:(1)经纬度位置:• (1)、纬度位置: (4°N —53°N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最北端:漠河附近黑龙江江心,53°N 多(北纬53°31′);•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N 附近(北纬3°51′)。
• (2)、经度位置: (73°E —135°E ),跨60多度,分属东5至东9区 • 最西端:73°E 附近(东经73°22′),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部; • 最东端:135°E 多(东经135°03′),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东西时差在4小时以上。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3)中国地理位置的评价2、中国的疆域---国土辽阔 (1)陆域辽阔我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2)、陆界和邻国陆地相邻:疆界:陆地疆界约22230km,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隔海相望:东面日本和韩国;东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3)、我国的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②临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自北而南依次濒临a渤海、b黄海、c东海和d南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
③岛屿众多:台湾岛为面积最大的岛屿,其次为海南岛。
【四大群岛:舟山群岛(大陆岛)、南海诸岛(珊瑚岛)、澎湖列岛(火山岛)、庙岛群岛(大陆岛)】【三大岛屿:台湾岛(大陆岛)、海南岛(大陆岛)、崇明岛(沙质岛)舟山岛】【山东半岛(最大)、辽东半岛、雷州半岛】④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2019-2020年高二地理 中国地理 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地理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教案新人教版考纲要求掌握我国的国土位置和范围,并能进行合理的评价。
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特点。
掌握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预习内容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中国的疆域:(1)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思考:我国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国土我国不仅疆域辽阔,面积,居世界第。
陆上国界线长。
而且拥有广袤的海洋国土,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海岸线长。
活动1:找国土的四端点南北跨纬度,相距,大部分在,小部分在,没有。
东西跨经度,个时区,相距。
活动2:在图上掌握15个陆上临国。
2、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2)掌握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所属大区。
(表格归纳)活动3:我国省级区划之最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的,面积最大的,人口最多的,临国最多的,北回归线穿过的,秦岭淮河穿过的。
活动4:特殊的省沿海的省:长江干流流经的省:黄河干流流经的省京九铁路穿过的省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穿过的经济特区所在的省: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人口(1)人口的数量:目前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5000万以上的人口大省人口增长情况、人口问题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是(2)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是世界人口密度的倍。
分布特点:从到一线为界,东南部,西北部。
活动5:分析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
2、中国的民族(1)多民族:共个,个少数民族。
(2)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3)民族的分布:汉族分布,集中分布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形成各民族的特点。
(4)重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彝族,蒙古族,藏族,高山族,朝鲜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
(5)我国的民族政策:活动6:讲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课堂训练:1、读图完成:(1)在图中填注我国疆域的四端点、四大海域、三大半岛、三大岛屿、最大群岛以及钓鱼岛、黄岩岛。
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领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考大纲求】1.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区划地理地点。
国土组成。
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一致的多民族国家。
中公民族散布特点及主要少量民族的地区散布。
【考纲剖析】1、行政区划轮廓及空间地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资料。
2、陆上相邻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是近几年高考的要点。
3、西部地区少量民族的散布和经济发展可能成为高考的热门。
特别说明:这部分知识拥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好多。
在高考取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可是它倒是学习整此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3.采纳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多读图形成空间观点【自主学习研究】一、背诵《三维设计》9 1 页" 考点精讲坛 " 部分 ----考点一、二、三、四,并在《图说天下》 173-174 页练习《读图填图训练》1---2题。
二、在《中国政区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公民族散布图》上指图说出有关的地理事物。
【知识剖析】一、中国的领土1、中国地点(准备好中国地图,从整体上掌握空间地点)半球地点:北半球、东半球海陆地点: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地点:南北跨纬度近50°,大多数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领土:⑴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 万平方千米(还有37 万平方千米的大海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国土四至(回答并在地图上填注)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邻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集合处(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邻近)南北跨纬度近,约 5500 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 5000 千米,是一个地区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明显的国家。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填注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 万多千米,共有 14 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挨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第一课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 要学会从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等方面加以分析。其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我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产影响 最大, 应重点掌握。 1.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我国位于 4°N ~53°N 之间,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地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因此, 我国气候寒暖适宜,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由于我国南北跨越的纬度近 50度, 使得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有利于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从粮食作物的种植看, 如: 北方适宜种植小麦, 南方适宜种植水稻; 从经济作物的生产来看, 北方产甜菜、南 方产甘蔗, 北方盛产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解析: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 50度, 大部分地区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 寒带。我国最西端位于 73°E 附近, 最东端位于 135°E 多, 东西相差 62度, 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 分属东 5区至东 9区的 5个时区, 东西相差 4小时 8分 多钟。 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而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 原( E 附近) 73̊ 。答案为 B 。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频繁交往, 今后有关邻国的地理知识 和地理信息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提能训练】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 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C. 东部临海, 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同海外各国交往 D. 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 最东端在东九区, 跨四个时区 )
性别结构略偏高 人口结构 人口分布 人口老龄化已形成 分布很不平衡, 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疆域范围,从纬度、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主要的半岛、岛屿、临海,并能掌握我国主要的邻国。
3、熟悉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特征、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4、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能够利用人口资料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人口政策。
5、掌握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及民族政策。
重点难点1、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2、记住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和行政中心。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示法二:过程与方法聚焦目标一:海陆兼备,国土辽阔1、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特别提醒〗对我国海陆位置的评价Ⅰ、优越性:①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Ⅱ、不足:①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
(3)纬度位置:南北跨度近500,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特别提醒〗对我国纬度位置的评价Ⅰ、优越性: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Ⅱ、不足: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2、疆域疆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
(1)疆域广大: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2)领土四至点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特别提醒〗建立粗略经纬网图来认识中国的疆域1、穿过我国疆域主体部分的经线800E: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省区有新、藏。
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范文大全)
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范文大全)第一篇: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课时)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第三课时复习课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建议: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内容分析: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河壮丽,气候类型多样;物产富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学好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国情,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
本节课就是从疆域和行政区划两方面来阐述,介绍了我国的范围、位置、邻国、临海,以及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学习,做到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简析及学法指导:例如临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
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地理事物;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陆上邻国时,可指导学生总结内容,运用口诀记忆法。
重点:1、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中国的领土四至点、面积、临海、邻国。
3、我国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
难点: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教学媒体:《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A 引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B 根据上学期的知识,学生回忆中国国土面积及在世界各国的位次。
C 读《中国疆域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点。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PPT课件
⑵各民族地区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www.j
隔海相望: 韩国、日本、菲律宾、 马来西亚、文莱、 印度尼西亚
我
国
渤海
濒
临
黄海
的
东海
海
洋
琼州海 峡
南 台湾____ ____ ____ ____。 内海: ____、 ____海峡、 ____海峡
• 岛屿众多: 面积最大的岛屿____,其次是____。 主要的半岛: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 ____ 、 ____
新疆_______高原 (73°E附近)
南沙群岛的______ (4°N附近)
• (2)海陆位置:位于__洲东部,____洋__岸, _____兼备。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 中亚可达西亚、南亚及__洲,有利于发展国际贸 易。
• 二、国土辽阔(1)领土面积____平方公里,居 世界第___位,仅次于____、_____.
二、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
• 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 ____个自 治区、 ____个直辖市和____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 密,西部人口稀少。(原因)
中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
区域地理中国 地理第一节中 国的疆域、行 政区划、人口
和民族
• 一、地理位置
•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纬度,属___ 带,南部少部分地区位于__带。位于___半球、 ___半球。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湘教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会在“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上确定中国的位置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陆地面积3、借助地图,能找出我国各个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4、借助地图,能算出我国东西跨度距离和南北跨度距离5、通过对中国地图的运用,形成地图表象,在应用过程中形成地图观念【情感目标】1、通过读图培养地图情感2、通过学习有关国土、主权的知识,意识到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神圣的职责3、通过学习,了解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对外开放,并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特点,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位置的办法教学难点课本所涉及的地名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准备中国政区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学要点解决2个问题:中国在哪,中国有多大一.中国在哪:1、纬度位置: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处在热带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二.中国有多大(一)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1、最东: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处(约135°E)2、最西:帕米尔高原(约73°E)3、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约54°N)4、最南:曾母暗沙(约4°N)区分:“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与“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延伸:①我国东西、南北的跨度和距离②我国东南、西北的景观差异。
(东南:气候差异;西北:时区差异)(二)漫长的海岸线(长18000万千米)①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介绍海域界线)②我国领海宽度:12海里(介绍领海的界定方法)③岛屿:6500多个(最大:台湾岛,第二:海南岛,第三:崇明岛)④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解释:什么是内海)(三)漫长的疆界:2万多千米(四)众多的邻国(21个)1、海上邻国:6个.。
中国的疆域教案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课后作业
二次备课
复习内容:
习题见课本
1.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的区域特征
2.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
课时计划:
2课时
学习
目标
学习活动
学习环节
学习评价
1.解答选择题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学生集体讨论有疑惑的题
教师重点讲解
学生分组,选择题根据数量分两到三次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每次讨论完,集中共同有疑惑的题,全班再讨论。
(4)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ºE附近)。南北跨纬度近50º,东西跨经度约62º。
3.陆地面积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陆地面积
4.濒临的海洋:
5.陆上邻国14个
隔海相望有6个国家
三、中国的人口
1.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情
四、我国的民族
1.分布: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4.少数民族节日:
课后作业
二次备课
课题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习题课
授课时间:
8.5-8.6
编制人:陈娟叶尔哈依甫胡斯曼
叶尔哈依甫胡斯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目标检测
1.我国的位置特点及领土四至点位置
2.我国的行政区位置,简称及行政中心
3.我国人口分布,少数民族分布及人口政策
2019-2020年《中国的疆域》word教案设计
2019-2020年《中国的疆域》word 教案设计一、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 (1)(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 (4)邻国位置:陆上邻国有利14个,隔海相望的有6个 2、疆域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附近)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 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附近)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附近) 3、濒临的海洋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精确位置: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
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一说北纬32度。
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是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大致的位置: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台湾属于东海。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
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4、陆界和邻国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2)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
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
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
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
(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岸线共计2万多Km。
㈡、邻国:
1、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汗;巴、印、尼和不丹,还有缅甸、老挝和
越南。
共14个国家。
2、海上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
家。
三、我国的海洋:
㈠、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五部分。
1、渤海:古称沧海,是我国的内海。
2、黄海:因受黄河、长江等河流的影响,加之海水低温低盐和高含沙量的原因,常呈
浅黄色,故称黄海。
3、东海:是我国沿海岛屿最多的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4、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深度最大的海,因处于热带,故水温高、盐度大。
5、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域:
㈡、海区的划分:(见初中地理4册第七章“中国水产业分布图”)
1.渤海:渤海与黄海分界线是: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一线。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是:长江口北侧的启东角-朝鲜半岛的济洲岛一线。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是: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南澳岛-广东与福建两省的交界处。
四、行政区划:
㈠、三级行政区划体制:
1、省、县、乡三级: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
政区)。
2、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㈡、各省市自治区的别称和省会(首府):
1、1999年以后,我国一级行政区简称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9年12月20日对澳
门恢复行使主权为止,划分为23个行政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一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
五、中国的人口:
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人口12.95亿,约占当时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极为不均:
A、我国各省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山东、广东和四川等;
B、人口最少的是西藏、新疆等。
3.人口增长过快:
A、建国以来,短短的几十年中,人口总数从建国初的5.4亿增长到12.95亿;
B、近十几年来,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每年仍净增1300万或1500万人口;
4.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A、建国后卫生医疗条件改善,使人口增长由建国前的“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
长率”转变为现在的“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
B、建国后卫生医疗条件改善,人口的平均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岁;
C、长期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影响;多子多富、养子防老;
5.解决的方法: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㈡、我国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
2.我国的人口密度:平均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分界线:东北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A、该线西北占我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6%,人口密度小;
B、该线东南占我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94%,人口密度大。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平原、盆地人口密度大,山区、高原人口密度小;
C、农区人口密度大,牧区人口密度小。
D、城市人口密度大,农村人口密度小。
㈢、华侨和外籍华人:
1.华侨:具有中国国籍,但长期侨居海外的中国人,称为华侨。
2.外籍华人:已经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
3.华裔:华侨或外籍华人的后裔,称为华裔。
六、中国的民族:
㈠、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A、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汉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B、除汉族外,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
a、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达1500万;
b、少数民族中,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和
藏族等;
c、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有珞巴族、高山族、塔塔尔族、赫哲、鄂伦春等民族。
2.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A、维吾尔族:手鼓舞、伊斯兰教、开斋节;
B、蒙古族:摔跤、信奉喇嘛教、那达慕大会
C、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D、苗族和侗族:“芦笙节”;
3.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A、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B、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㈡、我国的民族政策:
1.在我国各民族中,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政策。
例如:建立民族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和内蒙古
蒙古族自治区五区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