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地理七上《疆域和行政区划》同课异构教案 (1)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教案标题: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区划的划分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区划的划分特点。
2. 难点: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对行政区划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习: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让学生了解各级行政区划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3. 深化:通过地图阅读练习,让学生掌握地图上行政区划的标识和位置,培养他们的地图阅读能力。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中国的行政区划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工具:1. 中国地图2. 幻灯片3. 教科书和教学资料4. 地图练习册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地图练习,评价学生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了解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地理概念可能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
2.难点:疆域范围的四至点、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表和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省级行政单位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和课件。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掌握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难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其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疆域范围,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的疆域范围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引导学生理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其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省区,分析该省区的行政区划等级和类型,并向全班汇报。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分享自己的发现。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份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关键信息。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疆域和行政区划》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疆域和行政区划》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材料,描述历史上我国的行政区划。
2.读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位置。
3.培养学生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区划图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国界线、海岸线“两河两线”的分组读图、填图,分组交流,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中国政区图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并分享学习成果;2.通过“拼图找邻居游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拓展,增强对省级行政单位的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建立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逐步建立区划思想;2.通过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二、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
三、教学难点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课时1课时(一)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二)教学工具1.教具准备:多媒体、中国行政区划泡沫拼图(三)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创设情景导入(3分钟)以歌曲《小苹果》改编的《大中国》引入新课(课前3到5分钟)听歌曲、看歌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整合(3分钟)出示我国三级行政区(省、县、乡)(板书=PPT展示)。
1、认识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部分地方实行四级行政区划。
2、行政区划的意义。
理清思路,加强系统理解。
我国的省(一)级行政区划+顺口溜记忆34省(15分钟)34个省(一)级行政区划=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生:1.分别说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只要求说出名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第2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1课时)教案
第2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1课时)主备人:主讲人:中国。
温故知新:如图:在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指出五带的划分依据。
(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⁰W和160⁰E,太阳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归纳中国的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二、新课讲授(一)中国的位置自主学习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P32-33内容第一段及图B,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B中描出北回归线、北极圈,赤道。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度很大,大部分位于,一小部分在,没有,优越性:为发展多种提供有利条件。
归纳中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特点(优越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自主学习活动2:学生阅读课本P333内容第二段及图C,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指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东部,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3、优越性:有利于我国发展和交往。
归纳中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优越性:有利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的位置特点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要求: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需单独完成,再把自己的问题做好标记并向(读图环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字内容,分析地图,能在图上标出相应的四至点,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把疑问标记,老师巡堂指导,解决学生疑惑)教师展图中国领土四至点及沿海主要边缘海,加深学生理解与识图。
四至点大致经度纬度最北:53033’N 、最南:3031’N ,南北相差约500。
因此,冬季,当北方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南方依然绿意盎然。
最东:135005’E、最西:73033’E,东西相差约620,东西相差达4个小时。
所以,每天早晨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乌苏里江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知识延伸:领土四至记忆北:头上顶头黑龙江南:脚踩曾母暗沙岛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三)中国的邻国活动:读课本P35图D,找出中国的14个邻国,在图上找出来,并完成P36表格。
《疆域和行政区划》 教学设计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包括陆地面积、海域面积、领土四至点等。
掌握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我国主要的省级行政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疆域的辽阔,领土四至点。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2、教学难点准确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及简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在这张世界地图上,你们能找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我国的疆域展示中国疆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陆地面积、海域面积等。
结合地图,介绍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让学生明确我国疆域的辽阔。
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突出我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我国的行政区划讲解行政区划的概念和意义。
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介绍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重点介绍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例如,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熟悉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位置;利用顺口溜、歌曲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图练习,在地图上标注出我国主要的省级行政区。
2、进行知识问答,提问学生关于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相关问题,如某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点、所处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达成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轮廓与空间分布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来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协作精神。
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利用互相竞争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
地图册与课本上有关于省级行政区信息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
面对的学习数量大,学习方式的枯燥。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疆域的广阔和行政区划的复杂性。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空间认知、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资料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掌握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资料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2.难点: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理解和记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理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理学习兴趣。
2.疆域范围: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疆域范围,理解疆域的概念和意义。
3.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和资料,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使学生了解我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4.行政区划:讲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引导学生理解行政区划的意义和作用。
5.各省级行政单位:展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1 疆域和行政区划 教案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目标】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位置、疆域、邻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能指出我国的四至点,感受疆域的辽阔;3.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方法】学习指导法、读图分析、讲解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唱祖国》歌曲片段。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等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二、新课学习(一)中国的位置1.半球位置找一找: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得出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活动:读图B“中国的地理位置”。
(1)在图中描出北回归线、北极圈、赤道;(2)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这样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特点(优越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从图中可知,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这样的位置,有利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的位置特点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方法技巧: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一般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去分析。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及简称”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 3 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书上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单一 ,但容量大 ,要求学生掌握省名、简称和行政中心 ,又要求弄清其空间分布 ,对学生来讲掌握的难度较大。
学生对省区的名称与简称、位置往往对不上号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想:本节内容容量大,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如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并能准确地填图,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使枯燥的地名变"活",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前收集的歌诀记忆法快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采用拼图游戏和竞赛方法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利用多媒体找到有些省份的轮廓图让学生猜猜是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记忆各省轮廓;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国行政区划图》探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划分的八大区域,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强化和树立34个省级行政单位空间分布位置。
通过歌诀和联想记忆法,拼图游戏竞赛、读图、识图、填图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而且使学生学会读图方法。
最后通过猜谜语和猜车牌记简称较好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可以使整个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交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带着这些想法,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区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区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疆域和行政区划》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掌握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行政区划的理解较为模糊,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和名称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行政区划概念,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掌握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行政区划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疆域和行政区划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行政区划特点。
2.难点:对行政区划的理解,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和名称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行政区划的特点和意义。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案例和动画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图和典型案例。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疆域范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了解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行政区划特点。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疆域与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3)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地理位置与范围。(能从多方面描述)
B.位于亚州东部,太平洋西岸
C.位于赤道以北的中低纬度地区
D.跨越了热带、温带与寒带
师:对了,看来同学掌握得还不错。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那么,我国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分组讨论〕我们现在已经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它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同学讨论,老师总结:
1、利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
最北
最南
国土辽阔 四至
最西
最东
临海
三、中国的邻国
陆上邻国:
隔海相望的国家: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多,比较枯燥,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此外,本节课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要多注重记忆。
生:中国。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在今后这个学期里,我们将学习我们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2页,先浏览一下内容,并完成学案的填空。
〔板书〕 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的位置
〔讲授新课〕
〔展画〕“世界地图”。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的知识点就是中国的地理位置。那么,大家知道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吗?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主要介绍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文字、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2.难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省级行政单位,让学生分析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准备一幅中国地图,标注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2.准备案例:选取几个典型的省级行政单位,分析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3.准备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行政区划的划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具体细节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例,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行政区划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例,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行政区划的划分。
2.教学难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具体细节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2.讲解: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行政区划的划分。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实例,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总结: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地图、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疆域与行政区划教案
疆域与行政区划教案教案标题:疆域与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 了解疆域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和层级结构;3. 能够分析和比较中国不同行政区划单位的特点。
教学重点:1. 理解疆域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3. 熟悉中国行政区划的层级结构。
教学难点:1. 掌握中国行政区划的层级结构;2. 能够分析和比较中国不同行政区划单位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2. 地图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不同国家的疆域范围,引起学生对疆域的兴趣;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疆域吗?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讲解疆域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定义疆域:疆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法律上所控制的领土范围;2. 解释疆域的作用:疆域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还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
介绍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10分钟):1. 介绍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统一性、连续性、完整性、科学性;2. 解释每个原则的含义和作用。
解析中国行政区划的层级结构(15分钟):1. 展示中国行政区划的层级结构图,并解释各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范围;2. 分析不同行政区划单位的特点,如省、市、县等。
小组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行政区划的特点和优缺点;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中国行政区划的特点和重要性。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和层级结构;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对中国行政区划的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疆域与行政区划》 学历案
《疆域与行政区划》学历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疆域的概念和重要性,知道我国疆域的范围和特点。
2、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级别和具体划分情况。
3、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并了解其地理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4、理解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重难点1、重点(1)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和辽阔的领土面积。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2、难点(1)理解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意义。
(2)分析行政区划与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三、知识讲解(一)疆域1、什么是疆域疆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土范围,包括陆地、领海、领空等。
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也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基础。
2、我国疆域的范围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领土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别是: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 12 海里。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3、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1)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水资源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气候多样:不同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类型,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3)战略纵深:广阔的疆域为国家提供了战略纵深,在国防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文化多元:地域辽阔使得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二)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的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
2、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1)政治原则:考虑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确保政权的稳定和有效管理。
(2)经济原则: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5中图版
2. 人文素养:通过介绍我国不同省区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了解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0. 题目:请简述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
答案: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是:根据民族分布状况,设置相应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省区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疆域和行政区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加强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疆域和行政区划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分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划分: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等需要,将国土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四个级别。
3. 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特点:我国疆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合理,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5 中图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读图:读P36.C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 渤海位于雄鸡的脖子,渤海湾至长江口为黄海,长江口到台湾海峡为东海,台湾海峡以下为南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补充: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 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读图:请同学们注意看图 C右面有两个放大的图,这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请看两幅图哪个海的面积大,(渤海),因此,我们说我国最大的内海是渤海.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可以看出它的陆上边界和海岸线都比较长. 因此,它的“好邻居、好伙伴”也较多,下面我们走进中国的邻国.
学生活动:
1. 引导学生画出陆上边界和海岸线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2.引导学生以朝鲜为起点逆时针方向找出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
补充:⑴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⑵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泊和不丹.
缅甸老挝接越南,陆上邻国依次连.
⑶编故事记忆:朝阳升起,一位俄罗斯小伙子在蒙古包内酣睡,忽然听到一阵优美的乐曲,原来是哈、吉、塔三位姑娘在载歌载舞,她们擦着阿富汗,整理好巴基斯坦,沿着文明古国——印度来到山国尼泊尔、不丹,由于她们离家已久,怎能不惦记(缅甸)自已的老家(老挝)呢?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日子不会越来越难(越南).
3. 自北向南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
补充: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韩日菲文马印尼,隔海相望是近邻.
4. 学生活动:出示题单. 学生填图
( 1)请大家填出我国的四至.
( 2)请大家填出我国的四大临海和两大内海.
( 3)请大家依次填写出我国的14个邻国.
( 4)请大家依次填出我国的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祖国母亲的位置、范围和邻国. 从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下
面我们再来齐唱《歌唱祖国》.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1.下列国家中,与我国有不连续疆界的是
A、朝鲜、俄罗斯
B、蒙古、老挝
C、印度、俄罗斯
D、
蒙古、印度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邻国最多的是
A、西藏自治区
B、云南省
C、内蒙古
D、新疆
3.下列国家与我国接壤的是
A、朝鲜
B、韩国
C、日本
D、新加坡
4.有关我国邻国的正确叙述是 ( )
A.南有越南、老挝、泰国 B.海上邻国中,纬度最高的是日本
C.朝鲜是我国的海上邻国 D.越南和我国的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
板书设计:
三、中国的邻国:
1.14个陆上邻国
2.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
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
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
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
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
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
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