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士人彭定求与道教因缘初探

合集下载

自考_2011年4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唐诗研究真题

自考_2011年4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唐诗研究真题

2021年4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唐诗研究真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狱咏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____________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的?____________?。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肇始于南宋____________?沧浪诗话?,定型于明代高棅?唐诗品汇?。

5.唐王朝实行的是____________三教并存的思想体系,而不像汉武帝时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清代____________年间,彭定求、杨中讷等人根据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的?唐诗?等文献,编成?全唐诗?。

7.“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这是元稹对____________诗歌的高度评价。

8.?与元九书?是____________写给元稹谈诗的一封信。

9.?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是____________。

10.敦煌文献对于唐诗研究的价值表现在:一是辑录唐诗的佚诗,二是____________。

11.?孟襄阳集?是____________的作品集。

12.____________以狠、重、奇、险的笔调,创作了一系列险怪奇诞的意象。

13.王昌龄的____________诗堪与李白争雄,足称联璧。

14.唐人编纂的文学总集主要有两类:国家组织修纂的,____________的。

1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王安石对____________诗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珠英集?的编者是( )2.?又玄集?的编者是( )3.?夜上受降城闻笛?的作者是(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 )A.李商隐?安定城楼?B.李贺?雁门太守行?C.王昌龄?参军行?D.王之涣?凉州词?5.“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自刘禹锡的( )A.?姑苏台?B.?金陵五题?C.?台城怀古?D.?西塞山怀古? “元轻白俗〞说法的是( )7.“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是谁对陈子昂的赞美( )8.“绮错婉媚〞是哪种诗体的特点( )9.卢照邻,自号( )10.属于中唐的诗人是( )11.属于崔颢的诗是( )A.?登鹳雀楼?B.?登金陵凤凰台?C.?安定城楼?D.?黄鹤楼?12.属于悼亡诗的是( )A.白居易?上阳白发人?B.白居易?长恨歌?C.元稹?遣悲怀?D.元稹?行宫?13.以下说法属于皎然的是( )14.把唐诗的开展明确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评家是( )15.“大历十才子〞中的“大历〞是(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太极无极诗句

太极无极诗句

太极无极诗句1.崆峒影里分三峡,太极图中会百种。

——李镗《椒溪滩》2.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李白《短歌行》3.多少老儒学周易,岂知太极归无极。

——白玉蟾《万法归一歌》4.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5.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6.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7.讯曰太极折裂为乾坤,纷纷枝叶皆同根。

——刘基《钧天乐》8.宸居太极殿,星拱紫微垣。

——杨杰《元会》9.讲学有谁明太极,吟诗无路和薰风。

——刘克庄《示儿》10.景龙临太极,五凤当庭舞。

——陈陶《续古二十九首》11.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

——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12.国朝启运星聚奎,太极夫子生濂溪。

——翁合《贺参政生日古风》13.孰能访太极,与游两仪外。

——李复《杂诗·阴阳体合气》14.认为胸中干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

——曾巩《寄孙之翰》15.於皇太极蕴,精微浩无穷。

——张栻《送张深道二首·秋风木叶落》16.理有太极,至全而纯。

——王祎《存存斋为沈仲说赋》17.俯察仰观关键透,虚激寸心参太极。

——刘学箕《上王通守傅易数》18.一枝一太极,静动常相随。

——熊禾《探梅》19.未始有时观太极,不终止处认兼山。

——魏了翁《次韵虞永康读易有作》20.攀星太极南,访日扶桑东。

——苏泂《日铸岭下狂歌行》21.谢傅欲题太极榜,献之不肯意云何。

——乾隆《临苏轼春帖子词因成是咏》22.灵台贮清明,太极涵肧腪。

——洪咨夔《山中吟》23.人有貌以生,於中具太极,苟知法天行,折旋而阖闢。

——卫宗武《赠潘天游》24.粤从太极分,大块溟涬洩。

——何梦桂《寄谢夹谷书隐先生四十四韵》25.非于太极先天覛,只在寻常日用逢。

——高攀龙《次刘伯先闭关韵》26.伏羲先天易,其初一太极。

——王义山《题点易娄君复》27.濂溪何所传,妙得于太极。

——王义山《题点易娄君复》28.孕此古心子,通身太极浑。

《清史稿》卷480《儒林一

《清史稿》卷480《儒林一

《清史稿》卷480《儒林⼀•彭定求传》正误摘要】《清史稿》卷480《儒林⼀·彭定求传》在时间、事实、⼈物等具体史实⽅⾯有不少⾇误之处。

本⽂通过分析【摘《清史稿》卷480《儒林⼀·彭定求传》原⽂以及和其他史料进⾏对⽐,发现原⽂中关于彭定求的⽣卒年、字号、职业⽣涯等五个句⼦均有错误,兹就其谬误加以考证。

关键词】彭定求;清史稿;康熙朝【关键词关于《清史稿》之诸种不⾜,学界多已指出。

其卷480《儒林⼀·彭定求传》共约500字,其⼤部分内容出⾃清朝国史馆纂修的《清史列传》卷66《儒林传上⼀》(彭珑⼦定求)部分。

由于《清史列传》是⼀部还未成形的史书,其中多有错漏⾇误,因此《清史稿》卷480《儒林⼀·彭定求传》也有不少错误。

兹就其五处谬误悉加考证。

(⼀)彭定求,字勤⽌,⼜字南畇,长洲⼈。

按:彭定求号为南畇。

理由是:1、《南畇⽂稿》卷9彭定求⾃撰《⽣圹志》有“彭姓,定求名,勤⽌字,访濂号,⼜⽈复初学⼈、南畇⽼⼈”的明确记载。

由于《⽣圹志》是他在康熙五⼗七年病情加重时期给⾃⼰撰写的墓志铭,因此其内容的准确性绝对是⽆可争议的。

2、《乾隆长洲县志》卷26《⼈物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有“(彭定求)⾃号南畇⽼⼈”的明确记载。

3、《南畇⽼⼈⾃订年谱》⼀卷清光绪七年刻《长洲彭⽒家集》本有“(彭定求)⼜号南畇”的记载。

(⼆)康熙⼆⼗五年⼀甲⼀名进⼠,授翰林院修撰。

按:彭定求是康熙⼗五年⼀甲⼀名进⼠。

理由是:1、《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2~253页有“康熙⼗五年……试天下贡⼠彭定求等⼆百九名”的明确记载。

《康熙起居注》是⼀部记录康熙皇帝⽇常起居⾔⾏的档案汇编,由康熙朝的⽇讲起居注官逐⽇记录。

其中既包括了康熙的⽇常⽣活内容,也记载了政务活动的内容及⼤⾂重要奏章内容。

其⽂字朴实,很少修饰,具有⼗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是研究康熙皇帝和康熙朝历史不可或缺的第⼀⼿史料。

《道藏辑要》的编纂与重刊

《道藏辑要》的编纂与重刊

《道藏辑要》是编纂于清代的大型道教丛书。

关于《道藏辑要》的初编,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系康熙年间彭定求所编,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系嘉庆年间蒋元庭(名予蒲)所编。

参与光绪年间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的贺龙骧,认为《道藏辑要》系彭定求编。

他在《重刊道藏辑要子目初编序》中说,“我朝彭定求相公撰《道藏辑要》一书,为世称快”;在《钦定道藏全书总目序》中说,“伏读圣祖仁皇帝颁行《道藏全书总目》,悉依明本,盖详慎也。

相国彭定求所编《道藏辑要》,出于颁行者半,出于坊间本者亦半。

虽坊本亦皆纯正精粹,然非《道藏》所有”。

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闵一得于道光十一年(1831)订正《太乙金华宗旨》时,提到蒋元庭编纂《道藏辑要》。

他说:“嘉庆间,蒋元庭侍郎误得[《太乙金华宗旨》]伪本,纂人《道藏辑要》。

后得本山(金盖山)原本于浙省,拟即改梓,而板在京邸。

及取归,而侍郎又北上,卒于京师,事遂中止。

”民国年间守一子(丁福保)编《道藏精华录》,收有《道藏辑要总目》,其解题称:“是书清嘉庆间蒋元庭侍郎辑,板存京邸,及送板南归,而先生又北上,卒于京,故外间传本甚少。

”这基本上是沿袭闵一得的说法。

《道藏辑要》收有彭定求校正重刊的《真诠》一书,贺龙骧有可能据此而以为整部《道藏辑要》都是彭定求编纂的。

但《道藏辑要》中有很多署名蒋予蒲(有时署慧觉弟子)撰写的序跋,他是没有看到,还是视而不见?他也没有说明《道藏辑要》中为什么收有康熙以后直至嘉庆时期的道书。

如排在彭定求校正重刊的《真诠》后面的道书,就是《心传述证录》,而该书开头有梅芳老人的序,所署时间为嘉庆八年(1803)。

按: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号访濂,又日复初学人、南昀老人。

江苏苏州人。

康熙十一年(1672)中江南乡试。

十五年(1676)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二十四年(1685)任日讲起居注官。

冬十二月,升国子监司业。

三年后,升翰林院侍讲。

三十三年(1694)秋,辞官回家乡。

《道藏辑要》

《道藏辑要》

《道藏辑要》《道藏辑要>是—部什么性质的书《道藏辑要》是一部道教丛书,收书种数仅次于《正统道藏》。

关于此书的编者有两种不同说法:(1)清康熙年间(1662—1722)彭定求辑;(2)清嘉庆年问(1796—1820)蒋元庭辑。

《道藏精华录》载称,蒋元庭刻板于京师(今北京),后送板南归,又北上,逝世于京,故外间传本甚少。

四川省图书馆藏《道藏辑要》系严雁峰家藏本,是《重刊道藏辑要》的底本。

此本只避康熙、乾隆等讳而不及道光以下,当是蒋元庭刊本。

还有,《道藏辑要》原序采用扶乩降笔的力式,假托吕洞宾“命第一觉坛诣弟子编纂《道藏阂要》——书,付诸剞厥”且所收《大洞玉经》卷首有所谓“燮元赞运孚佑帝君重刻《大洞玉经》叙”,而“燮元赞运”四宇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奉旨依议加赠给吕洞宾的.因此《道藏辑要》应编纂刊刻于这之后。

从所收书还可考见蒋元庭属柳守元天仙派中人,自称“广化子惠觉”“或“守中氏”,位后高官而从事乩坛活动。

书多出自觉源坛,蒋元庭就活动于其中。

因此《道藏辑要》的编纂人应是蒋元庭。

《道藏辑要》是线装书,共218册,按二十八宿作字号分集,辑录道教典籍297种。

其中辑自明《道藏》204种,《道藏》未收的书93种。

卷首有所谓吕洞宾序、观音大士弁言、钟离权序、苏题序,都是乩坛降笔。

又有凡例十二则。

《道藏辑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成都二仙庵道藏经流通处重刊,这就是《重刊道藏辑要》。

据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称,光绪十八年(1892)之前,原书板已焚为灰烬,阎永和首倡重刊,后来得到新津彭翰然资助、井研贺龙襄校而刊成全书。

重刊本完全按照原本的式样,但有“增刻”“续刻”字样的都是原本所没有的。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辛德勇收藏中国古籍,重视单刻而忽视丛书零本,这是一般的规则,也是藏书人比较容易把握的尺度。

人们之所以遵循这样的规则,主要是因为严格地说,与完整的成套丛书相对应,其中某一部零种,只能算是残书,而残缺不全自然就缺乏足够的收藏价值。

若干年前,北京琉璃厂初办古籍书市的时候,很多清代常见丛书的零种,包括康熙时期刊刻比较精良的《通志堂经解》、《西河合集》等,都以一两块钱一册的价格成堆地抛售,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另外,丛书零种往往常见易得,物以稀为贵,入藏愈加容易,收藏价值便随之愈为下降。

然而,由于自宋代以来,相继刊刻过大量丛书,其中每一部书的刊印情况,各不相同,难免会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地方,使得某些丛书零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只是由于丛书数量庞大、内含书籍种类繁多,通常在收藏时很不容易把握。

在丛书零种中,值得普遍关注、也最容易收藏的种类,是丛书汇印之前某一零种的初印本。

由于一部丛书当中要包含有很多种书籍,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刻印成书,所以,每一刚刚剞劂峻事的初印本,往往与最终的汇印本,在文字内容上会有所不同:或者是后来增添有序跋等附件,或者是作者对初印本又做有文字改订;即使文字内容略无差异,最初单行印本的字痕、墨色乃至纸张,一般都会明显优于后来的汇印本,这本身就具有值得收藏的独特价值。

在谢国桢先生的《江浙访书记》中,收有一篇《谈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刻本》的文章,谈到鲍氏刊刻的三十集巾箱本《知不足斋丛书》,随刻随印,“其刊印至三十集时,初刊诸集,字迹已经模糊,且有触清廷忌讳者改订之处,已失其真”,故“初印单行本,字迹清晰犹可保存其本来面目,甚可贵也”。

谢国桢先生还谈到,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从友人处得到“初印本初二集八厚册毛边纸印本,版心小而天地头宽大,字迹开朗而纸墨精洁”,此书后来随同先生瓜蒂庵所有藏书一道,捐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多年前我在那里供职时,每每得以摩挲赏鉴,确实堪称佳品,寻常汇印丛书本与之绝然不可同日而语。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十二:明清时期的道教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十二:明清时期的道教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十二:明清时期的道教中国道教之十二:明清时期的道教道教与佛教一样,自明朝开始衰败过程。

关于它的总特征,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集体撰写的《中国道教史》中是这样概括的:" 道教发展至元,宗派繁衍,学说成熟,可谓登峰造极。

由明至清,从停滞渐趋衰落,是道教两大派的大体趋势。

教派分化的基本停止,教义学说的陈陈相因,道教政治地位的贬降;教团的腐化,社会人士对道教的失信,都表现这一古老宗教日临垂暮之年。

明清道教虽从停滞渐趋衰落,但它毕竟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其宗教实力还是相当可观,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 清朝政府对道教没什么兴趣。

如果说对佛教,它还力求在限制的前提下加以利用的话,那么,道教似乎连可资利用的价值都不存在。

此时道教的两大派——正一派和全真派,一个讲究符箓以驱妖降魔为事;一个讲究炼丹,以修个人性命为事,对于政治和教化无甚裨益。

清律还严禁巫师道士跳神驱鬼逐邪,清初几代帝王对烁丹等事也无热情。

雍正皇帝曾让白云观道士贾士芳为自己治病,因贾大言妖妄,触忤雍正,按大逆罪处斩,嗣后,又召龙虎山正一派法官娄近垣入宫,以符水治病,竟见验。

龙虎山及娄近垣受到赏赐。

雍正倡儒、释、道三教合一,认为" 道教" 还有一定用处。

他说:" 释氏之明心见性,道家之炼气凝神,亦于吾儒存心养气之皆不悖。

且其教皆主于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亦有补于治化。

道家所用经篆符章,能祈晴祷雨、治病驱邪,其济人利物之功验,人所共知。

" 据说,雍正是清朝诸帝中保护道教最力者。

实际上,这也只是在不违背儒家正统思想的前提下,给道教一点儿生存空间。

被授予通议大夫的娄近垣也看出了这一点。

他颇识时务,并不炫言道教法术炼养之事。

道教虽不受重用,但它必竟又有众多教徒,为了稳住他们,不致闹事,又不能不给出路。

所以,从顺治朝代起,正一派五十二代以后的数代天师,多被封大真人称号,并授朝廷命官品级,可在政治筹划的全局上,道教不过是种点缀。

彭定球传勘误

彭定球传勘误

张小博1120501108 历史1111《清史稿,彭定求传》中的错误内容摘要:《清史稿》作为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修撰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

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经传为中心。

但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7年清朝灭亡,只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但其中也有许多史实错误,正如这篇《清史稿.彭定求传》,遂将其错误指出。

关键词:《清史稿.彭定求传》彭定求勘误《清史稿.儒林一之彭定求》中说道,彭定求,字勤止,又字南云长洲人。

这其中就有一处错误,又字南云是错的。

古人起字号很有讲究,字是对名的一种解释,一般情况分为三种。

第一,字与名意义相同,字是名的正面解释,如周瑜字公瑾。

第二,字与名意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第三字与名意义包含化用典故,如苏轼字子瞻,轼:夫子登轼而望之,瞻,向远处看。

但号不必与名关联,它是与其人的生活地点生活志趣相关联的,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陆游号放翁等。

那么又字南云就是错的。

其号应为访濂,南云老人。

在其生圹志中记载:“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又曰复初学人,南云老人。

第二,彭定求并非康熙二十五年状元。

实际情况是这样:康熙十五年二月,彭定求再次入京参加考试,一举夺得第一名会员。

殿试时,他的卷子被担任评卷的“评卷大臣”评为第三。

殿试前十名卷子呈康熙帝御览,康熙很欣赏彭定求的卷子,问读卷大臣为什么会把会元的卷子置于第三名。

读卷大臣说他的楷书不及前两卷,康熙皇帝龙颜不悦道:“会元的卷子有劝勉朕的意思,很不错,难道先儒大师周、程、朱、张都是书法家吗?”那些大臣就将彭的卷子擢为第一。

于是彭定求成了清开国以来的第十五位状元。

因此,康熙二十五年中进士是错误的,应为康熙十五年。

《康熙起居注》中写道“二十日壬寅,早上御乾清门听各部院衙门官员面奏政事,是日试天下贡士彭定求等二白零九人为进士及等出身有差。

清代士人彭定求与道教因缘初探

清代士人彭定求与道教因缘初探
浴、执香,徒步上 山请见施真人。途 中真人 出迎 ,并告 知已
专 事著 述。定求 以理学名家 ,以兼收并蓄欲贯通诸 家,除尊 崇儒学外 ,亦出入释道 。著有 南昀诗 稿> )二十七卷、 南
昀文稿 十二卷 、 南昀续稿 一卷、 姚 江释诬录 一卷 、 儒 门法语 一卷、《 明贤蒙正录 二卷、 密证录 小学

清之际是三教的和平时期,三教融合更加深化且成熟 ,士人
更普遍 受到影响,彭定求 即为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试从 其诗 文集中耙梳与道教相关资料,以窥其和道教 间之 因缘 。 彭定求 ( 1 6 4 5 —1 7 1 9 ) ,字勤止 ,号访濂 ,学者称 南昀
先生,晚年更号止庵 ,江 苏长 洲 ( 今苏州)人 。生于顺 治二 年 ( 1 6 4 5 ) ,卒于康熙五 十八年 ( 1 7 1 9 ) ,年七十五 。康 熙十 五年 ( 1 6 7 6 ) 丙辰科会试,殿试一 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 。 定 求淡于仕进, 不 久即上疏请 归。后又 受召 入京, 纂修 太宗、 圣 祖两朝圣训。之 后历任 日讲 起居注官、国子 监司业、翰林 院侍讲 等职。在 翰林 院前 后四年,即投牒请假 归里 。康 熙四
第3 4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2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r n a l o f Hun a n Un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c e a n d Eng i ne e r i n g
V 0 _ 1 . 3 4 No . 2
十四年 ( 1 7 0 5 ) ,奉 旨至扬州编校 ( < 全唐诗 后遂不再任官 ,
册, 题为 “ 元宰必读书”,认为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
且每天早晨须诵读一遍 ,以长其 良心。[ 2 】 P , 定求弟子唐孙华于 南昀诗稿 序 中亦提及 : 先生涵 泳道真 ,沉潜理学 [ 2 ] V l ,又言其为诗乃在 根极 理奥 ,旁

【清代辞赋】彭定求《净友赋》写作背景

【清代辞赋】彭定求《净友赋》写作背景

【清代辞赋】彭定求《净友赋》写作背景
净友何亭亭,修洁得自性。

本生淤泥中,乃与玉同莹。

一净消万暑,特立起群敬。

色香非色香,是谓花之圣。

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空明世无匹,银瓶送佛听。

蔫然落宝床,庆返梵天去。

因此,莲花之友亦称之为净友。

繄陂泽之嘉种,秉淑气之清灵。

就盆池而移植,等蹄涔于沧溟。

逮时雨之灌沃,擢修干之青青。

数芳蔼于小砌,袭凉吹于疏棂。

越六月之徂暑,茁丹蕊而含馨。

霁旭于焉,遥临停云。

由之俯映,见端相之庄严。

谢凡妆之妖靓,香远闻而通神。

容乍舒而葆性,既或后而或先。

爰载欣而载咏,宛得朋之有庆。

识居心之惟净,想先儒之遗爱。

成君子之澹交,抚斯咢而酬对,求同类而寂寥。

惟尘情其永息,庶神理之独超。

夫何鸡窗之风雨频来,鹭序之冠缨竞附。

豪家则金谷争夸,狂客则竹林遐慕。

是声气之和同,实名利之染污。

及清景之萧闲,任俗肠之回忤。

遂形影其寡俦,只搔首而纡步。

彼夫望香台于西竺,结白社于东林。

聊假名而託迹,罕离垢而澄心。

孰与夫观太极之浑浑,该万象之森森。

俾纤尘之不系,至众欲之无侵。

然后缔两心而如结,集叁益而交深。

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故居

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故居

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故居
祖孙状元“葑门第⼀家”
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故居是⼗全街点睛之笔。

彭定求在清康熙年间,连中会元和状元,曾任《全唐诗》总裁,著有《南畇诗集》等多种,所以彭家府第⼜称南畇草堂。

彭启丰在祖⽗死后⼋年,也连中会元和状元。

彭启丰诗书画俱佳,现在苏州博物馆还藏有其状元书画扇。

南畇草堂就是彭定求在其祖上“志矩斋”遗址上所筑,并增加修葺“茧园”数间。

后来彭启丰在草堂东⾯重新辟建住宅,供其母亲安享晚年。

雍正皇帝曾赐“东涧野泉添碧沼,南园夜⾬长秋蔬”之联。

乾隆帝也御赐“慈⽵春晖”匾额。

宅内园池精致,有兰陔堂、环荫室、含清阁、幔仙阁、延绿轩等,并成功地巧借了南园的外景。

彭宅虽然⾃称草堂,实际却是豪华雄丽的府第,当时⼈称“葑门第⼀家”。

府前曾竖有⼋根旗杆,⼤门厅堂⾼悬“尚书第”⾦龙匾额,额中有夜明珠,四边雕刻龙形⾦⾊图案。

沿河设照墙,⼤⼩⽂武官员路经此地,需“⽂官下轿,武官下马”,或经“转桥”(砖桥)兜转,绕道吴衙场。

葑门彭家以“祖孙状元”、“四代⼤学⼠”显赫于整个清朝。

此外,彭家还出过1名探花、14名进⼠、36名举⼈、副榜4⼈、贡⽣、秀才、国学⽣共171⼈,可谓科第⿍盛。

⼀个家族,居然孕育出了如许⼈才,真⽆愧于“葑门第⼀家”。

彭公案

彭公案

主要人物表彭 朋名定求,更名彭朋,字友仁。

四川成都驻防旗人。

初任三河知县,后任知府、巡府、兵部尚书。

一生为官清正,受民称颂。

李七候顺天府三河县人氏,江湖侠士,人称白马李七侯。

彭朋任三河知县后收为办差官。

后归隐。

黄三太江南绍兴府人氏,以保镖为业,使一口宝刀和金镖,人称南霸天金镖黄三太。

在京都大红门镖打猛虎救下圣主康熙而闻名于江湖。

窦二墩山东人氏,有名的绿林豪杰,绰号人称独霸山东铁罗汉。

杨香武河北乐亭人氏,练得一身上等轻功,使一口宝刀和薰香。

别号赛毛遂。

三盗皇宫九龙玉杯,与黄三太在江湖上齐名。

欧阳德嘉兴人氏。

人称小方塑,善避刀枪,寒暑不侵。

协肋彭朋惩恶除奸,屡立奇功,不畏权势,不愿做官,为江湖大侠,后上千佛山修行,取法各善修和尚。

胜 奎宣化府黄羊山胜家寨人氏。

绰号人称银头皓首。

为人谦恭和蔼,一生行侠仗义,协助彭朋办案屡立奇功,但不愿为官,圣上赐侠义金牌一面。

邱 成大同府元豹山人氏。

人送外号报应,又称金眼雕,是银头皓首胜奎拜兄,伍氏三雄师傅。

练就一身软硬功夫,刀枪不入。

随彭朋办案屡立奇功。

圣上赐侠义金牌一面。

伍氏三雄老大伍元、老二伍显、老三伍芳,家住河南嵩阴县三仙庄。

是金眼雕邱成徒弟。

协助彭公办案,屡建奇功。

圣上赐侠义金牌一面。

余化龙庆阳府连环寨人氏,占卧龙湖兴隆寨为王,人称闹海蛟。

后将女余金凤许配忠义侠马玉龙为妻。

协助彭公大破天地会八卦教,圣上赐侠义金牌一面。

刘 云庆阳府陆村人氏。

绰号人称追风侠万里老刘云。

将女刘玉瓶许配忠义侠马玉龙。

后协助彭公办案,屡立奇功,圣上赐侠义金牌一面。

马玉龙家住顺天府,镶黄旗满州人氏。

人称忠义侠。

因路见不平,打死索皇亲管家,越狱出走,经高人指点,练就一身超人武艺,手使一口湛卢宝剑,切销断金。

出师后在龙山保镖,人称龙山公道大王。

后归彭公手下当差,屡建奇功。

赏赐头品顶戴。

钦封建威将军。

张耀宗河南人氏,人称玉面虎。

随彭公当差,后升任大同府总镇。

徐 胜原籍徐州沛县人氏,表字文治,绰号人称粉面金刚。

《彭定求家训》

《彭定求家训》

《彭定求家训》《彭定求家训》彭定求,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状元。

字勤止,一字南畇,(今苏州吴县)人。

康熙中会试廷对皆第一,援修撰,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

幼承家学,曾皈依清初苏州著名道士施道渊为弟子,又尝师事汤斌。

其为学〝以不欺为本,以践行为要"。

生平服教最切者,尤仰慕王守仁等七贤,尚作《高望吟》七章以见志。

又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南畇文集》、《学易纂录》等。

历任侍讲时,曾选择《道藏》所收道书的一部分及晚出之道书,窃以为精要者,辑编成帙。

在《彭凝祉先生杂说》的附录中,保留有他的《治家格言》和《成家十富》、《败家十穷》等歌诀体家训。

《治家格言》三字一句,押韵合辙,读来琅琅上口。

篇幅虽短,却涉及睦亲齐家、为人处世的许多方面:凡治家,须起早。

桌要抹,地要扫。

粗布衣,菜饱饱。

靠神天,奉三宝。

孝父母,敬兄嫂。

为夫妇,和顺好。

贫不欺,富不扰。

官钱粮,先要了。

出人情,看起倒。

成家子,粪似宝。

败家子,钱如草。

有家财,结交好。

急难中,朋友少。

花正红,香酌少。

不作媒,莫作保。

闲是非,都不扰。

忍耐些,少烦恼。

要富贵,读书好。

学手艺,要心巧。

做买卖,要公道。

耕种田,勤耨草。

养鸡鸭,不养鸟。

勤俭好,无价宝。

身不单,肚又饱。

近来人,眼孔小。

只扶起,不扶倒。

光阴快,人易老。

有时运,置家早。

命颠沛,守到老。

甘淡薄,天知道。

将银钱,莫费了。

但为人,须学好。

《成家十富》和《败家十穷》,分别概括了富家和败家的十条途径,劝善戒恶,虽极其通俗,却很富有哲理。

这两首歌诀是:第一富,不辞辛苦做道路(勤俭富)。

第二富,买卖公平多主顾(忠厚富)。

第三富,听得鸡鸣下床铺(当心富)。

第四富,手脚不停理家务(终久富)。

第五富,当心火盗管门户(谨慎富)。

第六富,不去为非生法度(守分富)。

第七富,合家大小相帮助(同心富)。

第八富,妻儿贤惠无欺妒(帮家富)。

第九富,教训子孙立门户(后代富)。

第十富,存心积德天加护(为善富)。

清末著名道学家——刘一明真人

清末著名道学家——刘一明真人

清末著名道学家——刘一明真人刘一明道号悟元子,又号素朴子、被褐散人,原籍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人(今山西闻喜县东北),生于清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九日。

少年的刘一明即读儒家经典,一心向往功名,尤好技艺、医卜星相、地理字画。

后来在读《吕祖传》中黄梁梦时,遂产生出尘脱俗的念头。

他先后游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先后拜龛谷樊老人和风翔齐丈人为师,皈依道门,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到甘肃榆中兴隆山。

兴隆山,距榆中县城七公里,古有衡山道士秦致通、谏议大夫李致亨二人在此修行。

刘一明观其脉来马衔,面对虎邱,左有凤凰岭,右有兴隆山,双峡锁水,四兽有情,于是决定留在这里修行。

在此后的40多年里,虽然他也曾几次出山远游,但主要的活动地却在兴隆山。

他的大量著作成就于此,日臻成熟的道教思想不断通过他的笔阐发出来,丰富了我国宗教文化宝库,使北宗道教思想日趋完善。

他的著作不但被门人木刻印刷流传于道教界,上海江东书局、翼化堂和常德府护国庵于嘉庆、道光、光绪、民国年间铜版印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研究道教典籍的普及读物和修身养性的指南。

刘一明邃玄教、精易理、擅养身、长医术,因而他的道教著作博大精深。

按内容分为三类,一类为对古代典籍、著述的阐释发挥,如《周易阐真》《周易注略》《三易读法》《金刚经解蕴》《心经解蕴》《黄庭经解》《孔易阐真》《参同直指》《西游原旨》《无根树解》等。

这些著作中,刘一明不拘泥于历代各家解说,而是紧紧把握性命双修这个主线,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

《周易阐真》一书中,作者指出,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命之学。

所以在此书中,刘一明尽将丹法寓于周易图卦系辞之中,力譬象而就实义,去奥语而取常言,直指何者为药物,何者为火候,何者为进阳,何者为退阴,及修炼中下手、止足、温养、法丹、先天、后天、逆运、顺行等问题,就其图象卦象,细为分析,一气贯穿,使学者先穷性命之理,后究性命之道。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集的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集的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集的几则往生事例。

旅亭和尚,浙江嘉善人,他在闻学老人那里得了法,机锋迅利,曾经主持过禅林。

后来来到苏州文星阁,他自己讲:“我以前在天目山西方庵修念佛三昧,当时风声、水声、鸟声、虫声,都在唱念佛号。

”这次闭关念佛,作了一个偈子:“截断世人生死路,别开化外一乾坤。

不知哪个脚跟稳,放下身心入此门。

”我们一念贪嗔痴就卷入生死中,而回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在心上作个转变,把念轮回的心换成念阿弥陀佛),这样就能“截断生死路”,也就能“别开化外一乾坤”。

“化”就是生生化化,指的是三界中的生死变化,也就是随着惑业的力量而不断地变现,这叫做“造化”。

“化外一乾坤”,是说别有净土的境界,也就是用念佛的修行来截断生死流,就会现前出世间的净土境界。

不晓得那个脚跟能站稳,放下身心进入净土念佛的妙门。

所以,放下万缘,一心念阿弥陀佛,就能入净土妙门,也就能迅速超出生死,证取佛果。

这是一件大事,人人都要重视。

旅亭和尚对此深有体会,才写了这个偈子。

他修念佛三昧时,风声雨声这一切声,都成了念佛声。

净业行人应当以他为榜样,专精修持。

后来他下痢疾,对受戒弟子沈敬孚说:“昼夜弥陀十万声,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才有少分相应,哪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念佛人应当一心念佛,不管世间闲事。

所以,念任何世俗的事都比不上念佛。

这是因为我们念佛时就是遇光时(遇到阿弥陀佛光明的时候),所以要“珍重此时莫空过”。

就是当心缘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要念念至诚,非常珍重,不要在妄想中空过。

他临终时给他的戒弟子留下这句话后,叫侍者准备好热水沐浴,第二天就往生了。

这是乾隆四十六年发生的事。

再讲有一位尔立师,是浙江会稽人。

出家以后,在天台山黄金洞建了茅棚,专修净土。

苏州吴山有一位殷天成居士来天台山供斋,很佩服尔立师的道行,就延请师父住在吴山接引庵,将近三十多年。

尔立师就在吴山随机接引众生,一一指归净土。

在他那里受皈依戒的有上百人。

白玉蟾高徒彭耜:入山潜修道出世造南宗

白玉蟾高徒彭耜:入山潜修道出世造南宗

白玉蟾高徒彭耜:入山潜修道出世造南宗踏实工作完善南宗在道教理论建设和实践上,彭耜虽不如乃师白玉蟾能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教派,但他却通过自己大量平凡而切实的工作,为完善南宗道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以这样说,没有彭耜及其弟子的通力协作,白氏南宗在我国南方尤其在福建的发展,就不可能深入、持久。

(一)在理论宣传方面,彭耜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刊行道教典籍,尤其是南宗道教的经典,为全国各地的道教徒特别是南宗信徒提供研习的蓝本。

据白玉蟾《与彭鹤林书》载:“丁丑九月十四日,玉蟾将如泉山,乃告吾友鹤林真官曰:‘……《大道歌仙系图》,必刊板流广矣。

喜甚,喜甚!老友更加鞭为祷!’”(4)“十月二十一日,琼山老叟白某致书:‘《雷霆玉经》,想已刊了。

可施十本,以传江西之士。

’”(5)雷霆玉经(资料图图源网络)丁丑乃宋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是年暮春彭耜拜师伊始,就奉命刊行了两种道教典籍:《大道歌仙系图》、《雷霆玉经》。

《雷霆玉经》,当是《雷霆玉枢宝经》的简称,是书为道教南宗所崇奉的经典,或谓系白玉蟾伪托之作(6)。

2、带头整理、编辑并出版了白玉蟾的系列著作,从根本上完善了白氏南宗的理论体系。

宋理宗嘉熙改元年(公元1241年)仲冬,彭耜刊行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凡四十卷。

关于是书的编纂原因、刊发的经过,彭耜谓:“耜于先生受知独厚,每见嘱以‘诸集皆一时率然而作,亦有托付于其间者,吾子他日为我择之’。

耜不敢忘先生之遗言,手自校勘,妄加纂次,并以诸贤诗文录于篇末,凡四十卷。

荷清湘史君、紫元留兄偕诸同志,喜其成书,相互锓梓。

(《海琼玉蟾先生事实》)”是老师的遗嘱、信赖,使彭耜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校勘、纂次《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的重任;是同学留元长(紫元)、同志史清湘的热衷参与,使白玉蟾文集得以刊行。

宋理宗淳佑辛亥年(公元1251年)季冬,彭耜刊行了《海琼白真人语录》四卷。

关于刊行是书的动机,彭耜在它的跋语中称:“先生海琼集顷尝累次传之久矣。

古梅花观之道统源流

古梅花观之道统源流

古梅花观之道统源流古梅花观居住的道士先后有正一、灵宝、全真(即龙门派)、上清和清微五个道教门派的道士,正一、灵宝、上清和清微因其居住人数少又不固定居住,所以其源流实难查实,故现之道统源流仅为全真教龙门派之源流。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陶靖庵、黄珏受戒于北京白云观王常月,授以卷册,遣归金盖山,启全真教龙门云巢支派,清闵一得《金盖心灯》曰:"其昔居山者,田韩崇法,二屈崇玄,陆则学博而务本,宫之道高而无上,梅所事,近而无涯,若卫与何,志维纲常而明哲者也,是皆足以参天育化,别开生面者。

夫龙门一派,学穷性命,不事神奇,乃道而儒,儒道者也,启派祖师为长春邱祖,名处机,元太祖师事之,呼曰儒仙,褒封五代,卒定天下,一言止杀之功也,吕祖之得加帝号。

世祖武宗遁褒之。

邱师王吉,号重阳。

自此吕祖弟子,得邱一振,而宗风丕着,此陶、黄之所以皈律。

"第十一代龙门道士闵一得(号懒云),提倡的神仙与忠臣孝子不二,出家与在家、出仕与入山各随方便的思想,使龙门派更加世俗化。

《觉云本支道统薪传·后跋》云:"自闵祖居'方便法派'而来,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于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广。

今者云坛竟遍布于江浙。

"闵一得启龙门之方便法门--嗣龙门,以三教同修,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在庙皆修道,忠孝节悌尽神仙,在龙门派发展史上可称得史无前例也。

此亦为我修纂此道统源流之由也,考其源流,古梅花观龙门派嗣龙门亦接龙门道脉。

第一代:邱长春祖师传赵虚静律师名道坚,号虚静,南阳新野人,即抱玄宗师。

为邱祖戒弟子,敕封混元宗师,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一二八○年)庚辰,诣白云观邱祖传授心印衣钵,迭付三大戒,蒙元世祖皇帝命开龙门派,御赐辈代二十字(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付之,使流传戒法,是为龙门正宗第一代戒律祖师。

第二代赵虚静道坚传张碧芝律师名道坚,本名珩,自号碧芝,开封洛阳富弟子,形容魁伟,性豪侠,于元仁宗皇庆于壬子(公元一三一二年)十月十五日,受戒法,后遂隐华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4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3清代士人彭定求与道教因缘初探徐健勋(成功大学 历史系,台湾 台南 701)摘 要: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三大砥柱,影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三教为了争夺地位而相互对立、排斥,展开激烈的争辩;另一方面,三教又在义理上相互吸收、融合,互为影响。

明清之际是三教的和平时期,三教融合更加深化且成熟,士人更普遍受到影响,彭定求即为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论文试从其诗文集中耙梳与道教相关资料,以窥其和道教间之因缘。

关键词:彭定求;施道渊;詹维阳;道教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2-0075-03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三大砥柱,影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三教为了争夺地位而相互对立、排斥,展开激烈的争辩;另一方面,三教又在义理上相互吸收、融合,互为影响。

明清之际是三教的和平时期,三教融合更加深化且成熟,士人更普遍受到影响,彭定求即为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试从其诗文集中耙梳与道教相关资料,以窥其和道教间之因缘。

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号访濂,学者称南畇先生,晚年更号止庵,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生于顺治二年(1645),卒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七十五。

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会试,殿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

定求淡于仕进,不久即上疏请归。

后又受召入京,纂修太宗、圣祖两朝圣训。

之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等职。

在翰林院前后四年,即投牒请假归里。

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至扬州编校《全唐诗》,后遂不再任官,专事著述。

定求以理学名家,以兼收并蓄欲贯通诸家,除尊崇儒学外,亦出入释道。

著有《南畇诗稿》二十七卷、《南畇文稿》十二卷、《南畇续稿》一卷、《姚江释诬录》一卷、《儒门法语》一卷、《明贤蒙正录》二卷、《密证录》、《小学纂注》等等。

①定求祖先原籍江西临江,明朝洪武初年,始祖彭学一从军至苏州,此后遂世代定居于江苏长洲(今苏州)。

[1]P21彭氏为江南士族,自第十世定求以下,第十二世启丰、第十三世绍升、第十四世希涑、第十五世蕴章,祖孙收稿日期:2012-11-29作者简介:徐健勋(1962-),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成功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曾任台湾空中大学讲师。

六代,科名鼎盛,为时人所推许。

一定求的道教渊源明清士人兼学佛、道思想甚为普遍,定求亦不例外。

定求的道教思想,应源自于家学。

父彭珑,既好佛又喜道家言,学兼三家,定求自幼禀承遗教;十一岁时,其父授以《太上感应篇》,定求“即知敬重,端拱持念日有常,即知返恭自警省”。

尚且亲自抄写感应、劝孝、惜字、放生等文,订成一册,题为“元宰必读书”,认为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且每天早晨须诵读一遍,以长其良心。

[2]P2,P4-5定求弟子唐孙华于《南畇诗稿》序中亦提及:《先生涵泳道真,沉潜理学》[2]P1,又言其为诗乃在《根极理奥,旁通仙释》[2]P2;另彭氏于诗稿中亦有《读道书三首》[2]P17。

由此可见,定求在思想与修持上,均受道教影响颇深。

《国朝鼎甲征信录》(卷二)言及彭定求父彭珑“遇歉岁必赈济,见善书必印施”。

彭珑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任广东长宁知县时,因清廉正直而忤逆上官,险遭不测。

定求此时为诸生,闻知其父遭诬有难,欲急赴广东长宁县救父。

临行前,向斗母、文昌帝君祈祷,希望其父能平安获救,并前往穹窿山向高道施真人(施亮生)求助。

定求斋戒、沐浴、执香,徒步上山请见施真人。

途中真人出迎,并告知已知定求来意,父珑可保无事,要定求尽速前往长宁。

途中洽遇一真人,告知其父已无罪获释,遂赶往迎归。

事后彭定求再往穹窿山访施道人,已不复见。

彭珑归里后,兼治道家言,倡举惜字、放生等会,晨诵三教经典,寒暑不辍。

彭珑究竟以何原因被释放,亦无从查知。

[2]P2,P4当时士人认为彭珑获释,应和彭家世代积德行善和广布善书有关,神明感其善行75阴助。

彭珑见善书必印施,定求深受影响并承此善举,从文集中定求为刊印善书所撰序:《感应篇疏衍序》[3]P1-2、《感应篇汇传集序》[3]P3-4、《感应篇图说序》[3]P5-6、《重刻文昌化书序》[3]P7-8等,即知施氏一族刊布善书之盛况。

此外,定求在家修建文昌阁,举家敬事文昌帝君。

康熙十三年(1674)八月,因病居家,深夜礼斗,并设一乩坛,而文昌帝君果降乩于其家,有《心忏》一书,定求即虔科刊印施以儆世。

[2]P5文昌帝君是清代读书人普遍崇拜的神明,专司科考与官禄,定求文集中有极多文昌帝君相关资料:《文星阁修造工程记》[3]P7-8、《重修聚奎阁记》[3]P18-19、《书文昌阴骘文石刻后》[3]P12、《斗老画像颂》、《梓橦山墨刻文昌像颂》[3]P16、《募修聚奎阁引》等[3]P46。

在诗集中有关文昌帝君之作,亦屡屡出现,如《三日文星阁下作》[3]P1、《首春文星阁斋坛四首》[2]P1、《文星阁下消暑》[2]P8、《九日登文星阁斗坛即事十二韵》[2]P18、《上元日文星阁下作》[2]P3、《九日登文星阁》[2]P11-12、《十三日芝岩宗丞招赴文星阁即事四首》[2]P9、《闰七月朔至文星阁》、《七日又至文星阁行香》[2]P19、《中秋日登文星阁顶》[2]P12、《七月朔斋宿文星阁》[2]P8、《八月朔旦晓至文星阁焚香、溧水门人王永观来游文星阁赠诗二首》[2]P10、《文星阁下焚香》[2]P1、《文星阁下看蚤桂》[2]P14-15、《九日文星阁顶登高歌》[2]P18、《避暑文星阁下为纯阳仙诞迎神词八首》[2]P8、《西亭至文星阁下有诗二首》[2]P9、《九日登尊经阁复上文星阁》[2]P15、《上巳日文星阁下作》[2]P9、《纯阳诞文星阁下作》[2]P11、《立秋日文星阁下小憩》[2]P4、《九日斗阁即事二首》[2]P6等等。

从上列众多诗文中可确知,文昌阁对于彭氏家族具有多项重要的功能,既可作为消暑、接待访友、讲课和休憩使用,故就不难想象彭氏一族何以对文昌帝君崇拜之尊笃。

二定求与高道之情谊定求曾皈依清初苏州著名道士施道渊为弟子,施氏羽化后,定求为施氏撰写“穹窿亮生施尊师墓表”[3]P1。

前述定求父珑因廉直被诬获罪,定求急往穹窿山请示施真人,施真人即施道渊。

定求于危难紧急时前往请教施真人商讨解救之道,由此可见定求对真人之信任甚于一般,师生之情尤笃。

定求有《过穹窿下怀铁竹施度师》[2]P19-20,应是施真人过世后,定求路过穹窿思念度师,有感而作。

施道渊(1616-1678),字亮生,号铁竹道人,苏州吴县横塘乡人。

五、六岁即志乐神仙。

道渊十三岁丧母,欲弃家学道,其父亲未允,经长跪才答应请求,出家为苏州朝真观道士。

遇异人张信符授以丹诀。

十九岁,师事龙虎山徐演真,授五雷法,能驱役鬼神,为民除祟治病,且分文不取。

后移居穹窿山筑室修炼。

顺治十五年(1658),经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奏请,赐所居观额为上真观,并赐号养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师。

后道渊受延主元妙观事,修葺三清、雷尊诸殿。

康熙十五年(1676),裕亲王延建大醮,赐扁额三,一曰道士,二曰东来紫气,三曰山水清音,并法衣二袭、令牌、玉印、旗、剑等。

康熙十七年(1678),果化于元妙观。

着有《玉留堂语录》。

[4]P1定求与又与全真道龙门派第九代律师詹太林时相过从,詹太林羽化后,定求为太林撰写《詹维阳律师塔铭》。

詹太林(1625-1712),字晋柏,号维阳子,湖广黄州麻城县人。

其族本儒家,但因多病,转而致力于玄学。

四十九岁离家远游,至江西南昌铁柱宫入道,后又至苏州全真律坛受戒。

其心慕茅山为仙宗奥府已久,于是前往郁冈之干元观,花了三年的时间检阅藏经。

某日采药经过茅山良常洞天,见石函中有秘扃《龙门心法》一帙,于是精思而勤习心法,如同有神灵亲授一般。

太林后来拜入谭心月律师门下,成为龙门派第九传。

此后北游京师,阐扬教律,羽流闻风骈集辇下。

王公卿士接踵延访,名盛一时。

之后南还,句曲县令钦仰其名,遂延揽其为干元观方丈。

后静息于句曲邗城,逝于京口银山之坞。

[2]P16-17彭氏曾撰写“赠詹维阳律师”[2]P6-7七言律诗一首,用以纪念太林入道修行,太林时年八十二矣!另一首《雨霁月夜与维阳律师话别》[2]P10七言律诗,描述在雨后月亮皎洁的夜晚,二人经数日之聚首欢谈后,离别依依的景况。

太林仙逝后,定求有《詹维阳律师挽词四首》[2]P27,除怀念好友外,更感叹物换星移,人事全非!三定求诗文集中对道教胜迹、仙境之歌咏定求诗文稿中,有大量歌咏洞天福地的诗文,尤其是涉及道教第一福地──茅山的部分,如《茅山游记》[3]P33、《晓发望茅山》、《上茅山道中五首》[2]P4、《上大茅峰二首》、《华阳洞》、《玉柱洞》[2]P5、《蓬壶洞》[2]P5-6、《从元符宫至郁冈干元观中》[2]P6、《下茅山杂题二十二首》[2]P10等等,从诗文题记数量之多,可见定求与茅山的往来关系甚为密切。

在诗稿中,更有大量歌咏道教仙境的诗文,充满定求对仙界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若非对道教经典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研究,绝无法应用道教词汇如此之自如。

兹摘录《中秋游仙诗六首》[2]P14-15中之二首如下:阊阖高高应节开,洞真冉冉步虚来。

浥云携玉佩凝香岫,露金茎洗石苔。

明月歌残觞递引,均天奏罢梦将回。

闲身迩得朝元约,尚荷层霄着意培。

蘂金粟含香半开,圆辉犹隐一分来。

俨如洞户藏丹篆,静似岩扉绣绿苔。

;太乙余光犹隐见,长庚一曜自昭回。

应怜衰质同蒲柳,生意从教蓦地培。

“洞真”、“朝元”、“丹篆”和“太乙”皆为道教专用名词,76藉此表现出仙界的美景,怎不令人向往?四结语定求家学儒家,亦兼道学,而其以儒治学,以道修身,以释养性,体现当时士人为学的共同趋势与特质。

从定求与道教相关的大量诗文中,对道教词汇运用自如,若非对道教经典有深入之研究,断不可能如此,可确定道教影响定求颇巨;其次,定求多次修筑文星阁,施印善书,且有数量不少的相关诗文,显现施氏一族笃信文昌帝君之殷;再次,定求与正一、全真两派高道交游密切,高道之间亦有过往交流,是当时两派互为渗透、学习和融合的明证;最后,定求的案例,足可证明明清时期士人受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普遍且深入!长洲彭氏一族是江南地区的士族,因科举功名与积德行善为时人所称道,可谓是当时读书人钦羡学习的榜样。

注释:①有关彭定求生平,以下四项史料较为详细:《碑撰集》(收入周俊富辑《清代传记丛刊》之《碑撰集》三,台北:明文书局,1985),卷44,罗有高著《彭公定求行状》,P21-25;《南畇文稿》(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清代诗文集汇编》167册,2010),杨瑄撰《彭南畇先生墓表》,P1-5;《国朝鼎甲征信录》(收入周俊富辑《清代传记丛刊》之《清朝鼎甲征信录》第三种,台北:明文书局,1985),卷二,彭订求条,P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