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养生思想初探

合集下载

最新《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研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研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谢谢欣赏
学习动物精神
• 11、机智应变的猴子:工作的流程有时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新人的优势在于不了解既有的做法,而能创造出新的创意 与点子。一味 地接受工作的交付, 只能学到工作方法 的皮毛,能思考应 变的人,才会学到 方法的精髓。

学习动物精神
• 12、善解人意的海豚:常常问自己:我是主管该怎么 办才能有助于更好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在工作上善解 人意, 会减轻主管、共 事者的负担,也 让你更具人缘。
十二时辰
地支dì zhī
LOGO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子(zǐ)、丑(chǒu)、寅(yí n)、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 (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的总称。又称十二支。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 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23~1 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 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 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黄帝内经》中蕴涵的体育思想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 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 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 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 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 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 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 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 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 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 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 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谈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谈

A s r c H a g N i i g u o t h p o l ’ l f s a c n e r l n e , a n y e a e t bt a t u n Di e J n p t u t e e p e S i e p n a b p o o g d m i l r l t d o
系统地论述 了养生学的理论和方 法,形成 了独特 的养生思
想。 提出了通过养生 以保全形体 , 从而延缓衰老 , 增益寿命, “ 尽终其天年 ”调节精神 , ; 顺应 四时, 保持脏腑气血充盛 , 尤
水平 以及对外来伤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低下 ,所 以很易遭 受病 魔侵袭和各种意外伤害 , 幼年夭折者极多, 成年人亦多
中图分类号: 2 1 文献标识码 : R 2 A
T l b u e l h P e e v n h u h f I a g ie J n a k a o tH a t r sr ig T o g t o u n DN i i g t
T ANG Z i tn h—o g H s ui o n y T a t o al hi e e M di a o p t , e h i a s hi a 4 4 0 e h C u t r di i n C n s e c l H s i al H s u G n u C n 7 5 O
m t o s s c s e u a i g p r t c a g a c r i g t s a o s k e t e i n l o f h V s e e h d , u h a r g l t n s i i , h n e c o d n o e s n , e p h O a d b o d o t e i c r
时, 保持脏腑 气血充盛, 尤Fra bibliotek 注意保养 肾之精气等一套完整而全面的养生方法。掌握并推广这些方 法对提 高民族健 康水平有重要 意义。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

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

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

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

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2)。

《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

《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

《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

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

《黄帝内经》养生现道德现论文

《黄帝内经》养生现道德现论文

《黄帝内经》养生现中的道德现初探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理论医学著作,它给我们启示的不仅是关于人体医学方面的,包括哲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本文试图从道德观的角度来谈谈对《黄帝内经》的认识。

关键词:黄帝内经道德传承一、《黄帝内经》简介殛文献综述《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理论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

原书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合为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约十四万字。

《素问》的内容侧重与基本理论和原则,《灵枢》的内容侧重于针灸、经络等。

《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包含了人体解剖、生理、心理、病理、疾病诊法、治疗、养生等中医学各方面内容,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石,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

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多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学形成以后,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于睿成泽东(辽宁中医学院,110032,辽宁沈阳//第一作者女,1969年生,副主任医师,2002级博士研究生)1 肾气自然盛衰规律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2 “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的精髓3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恬恢虚无,精神内守及时避邪毒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1 “阴平阳秘”是中医学养生的根本目的2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3 固护肾精为养生防老的关键4 调摄饮食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5 勤锻炼持之以恒试论《内经》形神统一观及其意义钟红文(广西省柳州市广西龙泉山医院 545000)1 《内经》形神统一观1.1形为神之基,神依附于形1.2神为形之主,无神形亦亡2形神统一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形神统一观是《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之一,是“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心理活动在整个生命中的作用,与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它历来就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在摄生方面,《内经》既重视人们生理的健康,更重视心理健康。

它把调摄情志,保持乐观的情绪作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

它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并指出身心的健康可使人们达到抗早衰、延年益寿的日的。

即“积精全神”,“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在病因学方面,《内经》把情志过度或异常,视为致病的重要素。

《灵枢·西病始生篇》说:“夫西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这里的“喜怒”即概括了七情。

并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

说明情志致病不吲于六淫,先袭体表,病发于阳,而是直接损伤脏腑之气。

诊断学方面,《内经》注重审察病人的心理状态,把是否有情志剧烈变化作为问诊的重要内容。

《素问·疏五过论》说“几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

《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道德经》养生思想浅析摘要:《道德经》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有非常深刻、丰富的领悟。

《道德经》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于对生命之精神的追求和持守,通过对个体生命本身的不断超越,最终达到“复归于婴儿”的理想状态。

这样,就实现了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老子养生道德经复归于婴儿《道德经》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有非常深刻、丰富的领悟。

我国春秋时期杰出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可以说是一部深含着丰富生命智慧的古代典籍。

纵览全书,《道德经》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于对生命之精神的追求和持守,通过对个体生命本身的不断超越,最终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道”的绝对超越境界即“复归于婴儿”状态。

换言之,《道德经》养生学所追求的境界,其实包含了对生命历程及其本质内涵的深刻体验,即是将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达到和谐统一。

一、养心养心的精髓在“心灵返璞”,其作为《道德经》养生思想的根髓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完整的体现了老子贵柔尚无、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哲学宗趣。

1、清心寡欲,知足常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心性修炼和心理调节术,对养生来说首先要做到清心,清心方能寡欲,而清心寡欲自古就是长寿的不二法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2章)生活在当今这个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中的现代人无疑面临着比老子时代多得多的种种诱惑,道德经的智慧不仅是“天雄大黄之猛剂”,更是“补泻兼备之良药”。

“致虚极,守静笃”;“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15章)如果谁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静下心来,观想自身,心无旁骛,恬退自养,静定持心,涤除客尘烦恼,远离欲念困扰,那么他的身心一定会永远保持健康。

“清静以为天下正”,(45章)这并不是什么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深境界,正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一样,如果我们长存清心一念,自然能够渐远杂欲。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窥探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窥探

“ 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 出发”的 整体 养生思想 ,还 可 以探 究 出 《 帝 内经》 所提 倡 的 “ 时养生” “ 黄 四 、 调摄情
志” 导引按摩” 吐纳服气”和 “ 、“ 、“ 调节饮食起居”的养生方法,为探寻我 国古代体育养生思想提供 了理论
依 据。
关 键词 :体 育养 生;黄 帝 内经 ;天人相应 中图分类号 :G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30 ( ?6 2 10— S 61 8X  ̄0 )0 —03 0 A 2 然之 间的协同发展 ,作为养 生健身 的第 一要 素 ,把人 体疾
《 帝内经》 养生思想窥探 黄
刘 小 华 。蔡 艺
( 株洲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湖南 株洲 420 ) 1 7 0
摘 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他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奠定了中
医学的理论基础 。通过研 究 ,我 们不仅 可以清 晰地 触摸 《 帝 内经》 所 蕴涵的 “ 黄 天人相 应” “ 、 内外兼修” 、
天气。 ”因此, 懂得养生、引导、练功规律的人 , 都以阴阳
学说为指导法则 ,否则 “ 之则死” 《 逆 。 内经 》把人与 大 自
而。智者察同, 愚者察异,愚者不足 ,智者有余 ,有余则
同的生理现象做了详细的描述。《 内经》通过叙述人的生命
过程 中不同年龄阶段 的生理变化 ,为 处在 整个生 命历 程 中 不 同年龄的人 采用 不 同的养生 方法 提 供理 论 依据 。另外 ,
《 内经 》还告诫人们要获得健康的身体 ,不仅要掌握人 的生
命活动 的规律 ,还要懂得不 同的人所具有 的不 同生理 现象 , 区别对待 ,因人而异 。“ 知之则强 ,不知则老 ,故同 出各异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和道家养生精髓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活动的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关于养生有这么一句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今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这一辈子的养生精髓,基本上都在这里面,黄帝内经当中的养生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第一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的各方面。

第二个养生之道就是《道德经》所指出的:“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第三个就是《庄子·刻意》说的:“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庄子养生倡导的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才能形与神俱,长命百岁。

_黄帝内经_养生思想探源

_黄帝内经_养生思想探源

欲下不畅也,则因而利之———此顺乎病之势而利导之之治也。

”前《内经》、仲景所言“高者”、“下者”、“皮者”等,是为表位置之诸项,有位无势,顺何而导,即成问题,何谈因势利导?举此病位而言因势利导,所论岂能切题,岂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细揣深究《内经》、仲景所言所治,以前所言病位、病势概念进行考察,可知其并非因势利导,乃为因位而治,就近祛邪,俾使病邪能就近祛除也,是与因势利导不同的另一种治则。

由上可见二者之异的关键在于所“因”之对象不同,因势者因其趋向,而顺从之,故属于中医之从治法或顺治法。

就近者因其位置,而就近祛邪,未必属于从治法。

然二者又异中有同,均是根据对象的不同情况而加以利用,采取较为适宜的方式加以治疗,虽一是因势制宜,一是因位制宜,然其因则一,同样体现了“便捷”、“经济”的治疗思维,均属“得其机要”,而有助于达到“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1]黄金玲1张仲景运用《内经》因势利导治疗法则探要[J]1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2):11[2]何裕民,刘文龙1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1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1891[3]尤怡1金匮要略心典[M/C D]1见:《中华医典》光盘版1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1作者简介昌炳如(1953-),男(汉),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疾病及内科杂病。

收稿日期:2005201210(编辑 张大明)文章编号:1001-6910(2005)04-0004-03・经典研究・《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源刘光华,赵明山(辽宁中医学院基础部,辽宁沈阳110032)关键词:《黄帝内经》 养生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志码:A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为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之意。

养生以健康长寿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各家各派都有所论述。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早期著作,养生学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记载着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气”调节人体机能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人体具有四气,即阴阳气、内外气、上下气,它们共同调节着人体机能的平衡,只有维持四气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二、关注饮食作息,修身养性。

《黄帝内经》强调,要养生保健,必须关注饮食作息,要求饮食简单清淡,配以合理的体力劳动,对于自身道德修养,要求节制言行,用自身行为配合调节机能。

三、阴顽症辨治原则。

《黄帝内经》指出,阴顽症要从机能出发,通过辩证判断病因,用药疗法综合治疗,根据病机状态分渐进式处理,旨在达到调节四气的目的。

四、行气活血。

《黄帝内经》指出,动活血气,活血化瘀,以祛风散寒、和痹活血、活血活络为主,以活血理气,以理气调经为主,提出了按病实施的治疗策略。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
有一定 的规 律 , 在其发 展过 程 中 , 也有 可能 会 向不 好 的 方 向发展 而为害 为 患 , 以提 出 了 防微 杜渐 , “ 雨 所 须 未
之 , 日上工 。下 工 救 其 已成 , 其 已败 。 《 枢 ・ 故 救 ”灵 逆 顺 》 “ 工 , 其未 生者 也 。其 次 , 其 未盛 者 也 。其 :上 刺 刺 次, 刺其 已衰 者 也 。 …… 上 工 治 未 病 , 治 已病 。 强 不 ”
合, 形成较 为 完备的 中医养生保 健体 系。《 内经》 开篇 即高度概 括 了中医养 生 学的基 本 纲领 : 上 古之人 “ 其知 道者 , 于 阴阳 , 于术数 , 法 和 食饮 有 节 , 起居 有 常 , 不妄 作 劳 , 能 形 与神 俱 , 故 而尽 终其 天 年度 百岁 乃 去 。今 时之 人 不然也 以酒为浆 , 以妄 为 常 , 以入房 以欲 竭其精 , 醉 以耗散 其真 , 不知 持 满 , 时御神 , 快 不 务
其 心 , 于生 乐 , 逆 起居 无 常 , 半百 而衰也 ” 《 问・ 古天真 论 》 。 通过研 读 《内经》 我们 将 其 蕴涵 的 故 (素 上 ) ,
养生思想总结为未病先防、 天人相应、 形神共养三个方面, 现分述其 学术渊源及思想内涵。 关键 词 : 黄帝 内经》; 生 ; 想 ; 《 养 思 治未病 ; 整体观 ; 神 形
21 0 0年 第 3 8卷 第 6期
Vo. 138, . 201 No 6, 0



学 Leabharlann 报 ・ 3・ 5
A t h n s d c n n h r c l g c a C ie e Me ii e a d P ama oo y
《 帝 内经》 生 思想研 究 黄 养

《黄帝内经》体育养生思想探析

《黄帝内经》体育养生思想探析

地俱生 , 物以荣 … …夜卧 早起 , 步 于庭 ; 万 广 被发 缓形 , 以使志生 。 这是一 种在 神形 均无所 拘束 、 然 自得 、 ” 悠 安
闲舒适的状态下进行 的晨 间缓慢散 步的运动 形式 , 尤其
作者简介 : 于先进( 9 5一)男 , 18 山东聊城人 , 研究 生, 研究方 向 : 传统养 生理论 与方 法。
6 ・ 5

《 内蒙古体育科技》 季刊 ) (
21 0 2年( 2 第 5卷) 1 总第 9 第 期( 4期)
乎 天 玄 , 守 天 息 , 入 本 元 , 日 归 宗 ”, 便 是 吐 纳 以 神 复 命 这 养生的奥妙所在 。
适合于老年人 。此时 , 大脑没有任何 思想 负担 , 因此 , 这
必 须 注 意 气 候 的变 化 和昼 夜 的 更 替 , 同 季 节 的 起 居 时 不
2 1广 步 于庭 以调 节 心情 .
《 问 ・ 素 四气调神论 》 中说 : 春 三月 , “ 此为 发 陈, 天
间、 户外运动 的时间和地点 以及运动 的方式是 不同的。
12动静结合 的养生 原则 . 动静结合是指 练习 形式 上 的动 与静 的紧 密配 合及
注 意 动 中有 静 , 中 有 动 。一 般 来 说 , 对 疏 通 经 络 、 静 动 调
宙观 、 生命观等基 本观 点 出发 , 讨 了体 育养 生的原 则 探 和 方法: 广步 于庭 以调 节心 情 ; 引按 蹯 以通 经宣络 ; 导 吐
故 纳新 以避 疫祛 疾 。
和气血有 良好 的功效 , 静对平 衡 阴 阳、 理脏 腑 和安 而 调 体育 养生 定情绪有独特 的作用 。只 有两 者结合 , 发挥 其长 处 , 弥 补其不足 , 才可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 果 , 到强健 身体 , 起 增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国粹之一,博大精深,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中医养生是祖国医学的瑰宝,重在强调未病先防,养生的目的就是“治未病”,通过养生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经典,强调疾病的发生由感受邪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病因引起,这些致病因素影响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养生篇中提出了效法于自然阴阳的变化、饮食起居有节等养生法则,倡导人类通过调节四时阴阳变化而调养形神,调畅情志,从而达到人体阴平阳秘,形神统一,人体就能健康而不受病邪入侵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关键词】黄帝内经;治未病;中医养生引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也逐渐地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起源与精髓,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阐述中医养生的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思想,是中医学几千年来养生的精髓所在[1]。

人们可以通过运动、调节饮食,调节情志等方法来增强自身正气,使邪气不能入侵,保持身心健康,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终到达“度百岁乃去”的养生目的。

《黄帝内经》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是其重要指导思想,效法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其重要的养生原则。

1《黄帝内经》养生思想1.1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防治原则,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预防”和“已病防传变”两个方面,在指导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百病始生》中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部的正气和外部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气充足则邪气无由以入,强调了保护正气和治未病的重要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写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反映了以预防为主的的医学思想[2]。

在未病先防方面,《金匮要略》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人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活动,调节饮食起居,保持心情舒畅,就能保持人体正气充盛,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病邪不能入侵,人体阴阳就能保持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医学典籍,其中以黄帝为代表的伟大的养生家观念,在今天仍然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之中。

而该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首先,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关键思想是“以气开山为主”。

黄帝说:“有气无形,乃四时之所致,有形无气,乃六气之所支。

四时所致者,即先天之气,为人之本,六气所支者,即后天之气,为人之命。

先天之气既然而已,后天之气又若何?后天之气,即人人保养自身气机及对外界环境气机的变化调节。

”也就是说,一个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包括调节人体内外气机,需要定期、系统地做运动。

其次,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方法是“调遣散步”。

黄帝认为,步行是循环、调节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他说:“散步宜有节制,节制即以三节为一,即行三步停三步。

行三步,提气上升,停三步,气可纳于丹田。

”这里的“提气”指的是呼吸;“纳于丹田”意思是把呼吸的气体归入丹田,以此调节身体的状态。

此外,他还强调了运动时的频率、节奏、阻力、热量等必须适度,要视人的体质而定,而不是一视同仁。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不但有效、可行,而且深入浅出,涉及实践中的诸多细节,是一套完整的运动养生学说。

它认为,要想获得身体健康,必须注重气机的调节,因此它强调散步练习和提气,以防一时缺乏锻炼而引发疾病,提倡养成每日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延缓衰老。

此外,在中国古代,运动养生不仅仅是指运动,而是一种完整的养生科学,括体操、武术、舞蹈、钓鱼、游泳等全方位的身体活动,除了重视身体卫生,还重视心理卫生,注重心态平和。

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健康养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若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坚持每日定期运动,并坚持适度的原则。

若是夏天,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主要以散步、慢跑等轻柔运动为主;若是冬天,建议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但也要坚持适度原则,以免运动量过大影响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初探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初探
册 ) 刚 . 民卫 生 出 版社 。 ( 1 . 》【 人 2 0 —2 1
避免过饱。 针对不同精神症状的病人, 有被害妄想的、 怕中毒者, 可与他人共食,让别人先吃,以解除其疑虑。 受幻听影响者。在
进食时从旁督促和劝导或喂食 。自罪的病人 ,可试将菜饭拌和,
【】陈灏珠主编.《 2 实用内科学》 [ .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 第 2
平素要注重 胃气 保养 ,防止暴饮暴食,过饥过饱 ,高粱厚味 ,
乱服补剂,药石杂投等中伤胃气的行为,以免 “ 饮食自倍, 肠
胃乃伤 ”。 3 劳逸 结合 ,起 居有常
人体 生命 的根本在 于阴阳二 气的协调 , 而且人体 阴阳之气
《 黄帝 内经》 认为一切病邪 皆由过用 引起 , 如饱甚 、 精、 夺
少阴之气藏 ”。
藿 皆咸 ”, “ 肾色黑 ,宜食辛 ,黄黍鸡 肉桃葱 皆辛” 防五 。慎
味偏嗜 ,偏 嗜 日久,脏气就会出现 偏盛 ,许 多疾病 由此而生 。 养 生要 如 《 生气通天论》所云 : “ 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 血
以流 ,腠理 以密 ,如 是则骨气 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
中圈分类号:R2 . 213
文 献标 示码 #B
文章编号 :17-05 (0 7 140 6258 20 )1 1-2 气运行, 随着昼夜阴 阳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养生法于阴阳、顺应
《 黄帝 内经》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 , 全面系统 地总结 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从人体固有的精、气 、神立论到
维普资讯

中医中药 ・
20 年 1 0" / 月第 4卷第 1 期 WolHel ie r at gs d hD t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文章发布者:来源:寻医问药网收藏本文《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养生学:康复学著作。

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吸取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康复学成就,对于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我国养生学、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以来名医家的论文汇编,其汇编成书的时间约在西汉。

然自成编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损。

因此,《内经》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医家的经验总结汇编。

所谓黄帝著《内经》,亦仅是托名而已。

《内经》中所阐述的养生学思想如下:第一,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

《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如《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

《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8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7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津,《灵枢。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4大医学典著之一,它不仅介绍了治病之道还为人们讲述养生之道。

长寿一直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那么《黄帝内经》又有何长寿之道呢?《黄帝内经》里的养生之道之防治有度中医养生保健及其防治疾病特别注重“致中和”。

所谓中和,即中庸调和。

“中庸”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即“恰到好处”的意思。

中医防治疾病的核心理念就是“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的目的,就是帮助保护和恢复人体自身所固有的抗病能力、协调能力和康复能力。

而作为中医临床医师座右铭的“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两句话,就是防治疾病要到达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标准和境界。

过度治疗,特别是过度地运用以“祛邪”为手段的破坏性治疗,往往会欲速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如现在抗菌素的滥用,对癌症病人过度使用或不恰当运用放疗、化疗等。

《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意思是说,用猛烈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六分的时候,就要停止使用;普通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其七;轻微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其八;无毒性的药物治病,才能用到病去其九,然后再以“谷肉果菜”的饮食疗法,以清除病后余邪,使机体完全恢复分健康。

总的说,在治疗上不宜过分依靠药物,因为太过了,便要伤及正气的。

此外,养生保健亦是如此,要顺应自然,不宜过度。

老子《道德经·出生入死》中说:“人之生生,动之于死,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即告诉人们,照顾生命,不易过度(营养过度、休养过渡、锻炼过度、用药过度、关注过度等等)。

物无美恶,过则为害。

我非常赞成洪昭光教授提出的“三个意”原则,即“不刻意,不随意,要注意”,既符合实际,又符合中医的养生理论。

文章摘自: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讨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讨

相承 的, 是老子 “ 虚极 , 致 守静笃” 《 ( 道德 经》 十六章 ) 的道 家“ 虚 道家 的“ 为” 实际上 是 以守 为攻 , 应 自然 的规律 去做 , 无 , 顺 静, 无为” 思想充分 体现 。因为“ 虚无” 内守 ” 恬 恢” 都属 于老 不 妄为、 “ “ , 不强为 , 进而达到“ 无为 而无 不为 ” 的境界 。所 以从人体 庄著述及道家 习用之语 J所 以《 , 内经》 养生理论 受先秦道家 “ 的整体 性层 面 , 能知 七损八 益 , 二者 可调” 体 现 了养 生 阴阳 自 “ 则 , 然无 为” 生思想 的影响 和渗透颇深 , 素 问 ・ 养 以《 上古 天真论》 和 损 益道 理对 人体 阴阳消长 、 协调平衡 的重要 意义 。老 子提出“ 反 《 素问 ・ 阴 应象大论 》 篇章为 代表 , 两 故两篇 章 内容应互 参 以 解读。 《 问・ 素 上古天真论》 素 问 ・ 和《 阴阳应象 大论》 构成 了《 内 经》 养生学理论 的主体思想 , 《 是 内经》 中仅有 的论及 七 、 两个 八 数字的篇章 , 涉及养 生长 寿思想 。《 且 素问 ・ 阳应 象大论 》 阴 中 者道之动” 《 ( 道德经》 四十章 ) 揭示 了阴阳相互对 立又相互 蕴含 , 与相互转化的辨证关 系。“ 七损” 八益 ” 和“ 正是 对人体 阴阳互为 消长 、 为损益 , 互 以及和则益 、 过则损 的相互转化辨证关系的高度 概括 。由上可知 , 只有从《 问 ・ 素 上古天真论》 和《 问 ・ 素 阴阳应 象大论》 两篇章 内容来分析理解“ 七损八 益” 才能领会 其真实的 ,
水 )“ ” 肾精” 作用 , 反映 出养生重在养内 , 肾。特别要注 意的是 有这样 , 养 才能深刻领会“ 七损八益” 蕴涵 的“ 虚静 , 为” 无 的道 家养 人体生理变化过程重在养精 、 养气 ; 而不 知道“ 七损 八益” 生之 生思想 。 养 道, 有早 衰征象人养生重在 养阴气 。人 的正常衰老无法抗拒 , 但 是注重养生之道 , 延缓早 衰 的发 生 , 就要更 重视 “ 阴气 ” 的盛 衰 。 爹 芍 又 献 :

《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探析

《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探析
中 图分类 号 : 2 1 3 文献 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 3 4 0 2 0 ) 2 0 7 2 R2. A 10 —8 5 ( 0 2 0 —0 0 —0
( 黄帝 内经> 我 国 现 存 最 早 的 医学 典 籍 , 素 是 (
问> 篇 ( 首 上古 天 真 论> 章 明义 : 上 古 之人 , 秋 开 “ 春 皆度 百岁 ” 是 因为遵 循 养生 法 则 ; 今 时 之人 , 半 , “ 年 寿命 长短 ,不 在 于 “ 世之 异 ” 而 在于 个人 是 否 时 ,
干 ” 《 问 ・ 热 病 论篇> 邪之 所 凑, ,素 评 “ 其气 必 虚。 在 ”
规 律 , 合 药 物 预 防 保 健 , 正 气 亢 盛, 讲 究 卫 结 使 并 生, 防止环 境 、 食污 染 , 可 避免 七 情 、 饮 则 饮食 、 逸 劳 失 度 或六 淫 、 疫疠 侵 袭 而致 病 。
孙 守信 , 淑 慧 石 ( 甘肃 省 宁县 人 民医 院, 肃 甘 宁县 750) 4 2 0

要 :黄 帝 内经> 《 阐述 了养 生 以却 病延 年 及 未 病 先 防 的预 防保 健 学 思 想, 导 人 养 生 的 理 论 、 教 原
则和 方 法。
关 键 词 : 帝 内经 ; 生学 ; 病预 防学 ; 健 黄 养 疾 保
升 降息 则气 立 孤 危 。 故 非 出入 , 无 以生 、 、 、 则 长 壮
老 、 ; 升 降, 元 以生 、 、 、 、 。 ( 问 ・ 已 非 则 长 化 收 藏 ”素 生 气通 天 论> “ 气 者 , 日而 主 外 , 旦 人气 生 , 日: 阳 一 平 人 体 的生命 活 动 , 非 是 气 升 降 出入 的 生 化 活 动 , 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往来” 《 。(道经》 第八 十章 ) 《 在 内经》 也 能 找到 相似 文 上
字。《 素问・ 上古 通 天论》 中说 ……故美其 食 , 任其 眼 , 乐其 俗+ 高下 不相慕 , 民故 E ̄, 。 下 仅从 养 生方 面 来做 探 其 II ”
讨。
老子 尚‘ ‘ 无为” 。参 详《 道经》 各篇 , 此不过 老子 主张顺 应 自然 , 不提倡违 背 自竞 规律 而“ 为” 蔓 妄 罢了。《 经》 四十八 道 第 章说“ 无为而无 不为” 相时 待机而 动则 无不可 为。《 , 淮南 子 ・
至两汉 间又有黄老之 学大 昌的局 面 , 以战 国至秦汉 间《 所 内
经》 发挥说 :故智者之养生也 , 须四时而 适寒署 , “ 必 和喜怒而 安居处” 《 (是枢 ・ 神》 ,紊 问 - 古天 真论》 说 :法 于阴 本 )《 上 也 “ 阳 , 于术数 , 饮有 节 , 居有 常 , 妄 作 劳 , 能形 与 神 和 食 趁 不 故 俱, 而尽终 其天年 法 于 阴阳” 。“ 即顺 应 自然 界寒署 往来 的 阴阳变化规 律;和” 运用也 ;术 数” 张介 宾注 日 :修身 养 “ , “ , “ 性之法也 , 导引 、 即 按跷 、 吐纳 之法” “ 于术 数 即依法 修 ,和 + 炼, 保养真气之 义也 。总之 , 这些 关于 养生 的指导性思 想 是 明显受到老子 《 道经》 思想影响 的。 老子《 道经》 关于 精神调 养 的论 述很 多 。第 十章说 : 载 “ 营魄拖一 , 能无离乎?专气 致柔 , 能婴儿乎 ?涤 除玄览 , 能无 疵乎? 。蒋锝 昌说 : 营 魄, 魄也 , ” “ 魂 即夸 所 谓精神 也 , 抱一 , 即专心 于 ~念 一念 代万 念 , , 由此 而 求 抻 不外 驰 。“ 专
尹亚东, 刘书红
( 舞阳县人 民 医院, 河南 舞阳 , 4 o  ̄2 o )
关键词 : ;黄帝 内经》《 养生 《 ;道德经》
中围分类号 :2 1 R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5 2 (0Y)3 0 0—0 10 0 82 ( 0 —00 2 1 日道” 紊问 ・ 古 天真论 》 多 次论 及 “ ” 李 中梓 注解 。《 上 也 道 , 说 :有物混成 , 天地生 , 名 日道 ” 此则 明白以 《 “ 先 强 , 道经》 注 《 内经》 也说 明《 , 内经》 道 ” 的“ 乃精袭《 道经》 的说 法。这条贯 穿天地人 的大法则 , 《 在 礼记 - 中庸》 中说成 “ 天地 人相参 ”后 , 世才丰 富发展为 天人 相应 ” 说 。< 之 灵枢 ・ 邪客 》 “ 与天 说 人 地相应也 ,灵枢 ・ 《 岁露》 中也说“ 人与 天地相 参 , 日月相应 与 也 应该 也 是承 此而言 。《 经 》 四十 二章 又进 一步 讲 : , 道 第 “ 道生 一 , 生二 , 一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万物负 阴而拖 阳 . 冲气 以为和” 。关于“ ,说文》 一” 《 中说 :一 , 韧太极 , “ 惟 造分 天地 , 化成万 物 《 ,易经 ・ 系辞》 也说 : 故易 有太极 , 生两 仪” 所 “ 是 , 以 ” 太极 一 即“ 也。由太极 而生 阴阳, 阳台 气 而化 万物 , 阴 万物 皆阴 阳相成之说 , 实际上 即后 世 的阴 阳学说 。 天人 相 应 ” 田阳” 和 学说 , 止对养生 , 不 即使对整 个祖 国医学 理论 体
人 间训》 注解此句说 :是故 圣人 内修 其本而不 外饰 其末 , 保
其精神 , 低其 智 , 故漠然无 为而无不为也 。所谓无为者 , 不先 物为也 , 所谓无不为者 , 因物之 所为也” 。所 以老子《 道经》 贯 篇的大法则即第 二十 五章 :人法 地 , “ 地法天 , 法道 , 天 道法 自
系的形成 和发 展 , 响都 是 极 其深 刻 的。针 对 于 养生 , 内 影 《
《 黄帝 内经》下 称《 ( 内经》 作为祖 国医学最重要 、 ) 最古 老 的典藉 , 是后世 各学科 的发端 。它成 书 于战 国至 秦汉 年问 , 是众多 医家经验 著述 的汇 集 。《 内经》 中关于养 生 的内容颇 多 , 以后世李 中梓著《 所 内经 知要》 “ 生” 道 开篇 。《 德经》 道 ( 下称《 遭经》 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老 子学 说 的实录 与发挥 , ) 其书雏型形成 于春秋末年 , 而基本定 型于战国初年 。 老子是春秋 晚期楚 国人 , 生活年代基本 与孔 子相 同而 其
稍早, 认 为 是 传 统 养 生 学 的发 凡 者。从 孔 子 曾 向其 学 被
“ , 礼” 并折服其学问而赞其 为 “ ” , 龙 看 当时 的老 子 已经是扳 负盛名的大学问家 , 学说和思想应该 已经有所流传 。(史 其 < 记・ 老子传》 老子 其犹龙 也 ” ) 从《 : 。又 庄子 ・ 天下篇》 关于 有 老子思想 的评述 ,葡子 ・ 《 天论 篇》 有对 老子思想 的评论 , 战 《 国策》 有对 老子言论的引 证,韩非子》 解老》 《 ( 有《 、喻老》 篇来 推论 , 国时期 老子思 想 及《 战 道经》 的流传应该 是很 广 泛的。
维普资讯
20 0 2年
5月




Ma 20 y 02 Ⅷ .2 No 3 2 .
第2 2卷 第 3期
HE NAN TRA n1 D l ONAL (Hl 1 NES E MEDI J NE c
《 帝内经 》 《 德 经 》 生 思想 初 探 黄 与 道 养
பைடு நூலகம்
经》 作 者们 受到老子思想及《 的 道经》 的影噙是有 可能的。这
从《 内经》 诸篇 的文字及意蕴上都可找到 明显的证 据 , 如老子 的“ 国寡 民” 小 思想 :小国寡 民, 使有 什佰之器 而不用……甘 其食 , 服 , 美其 乐其俗 , 国相望 , 犬之声相闻 , 邻 鸡 民至老死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