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典。
作为一部非常重要的养生经典,黄帝内经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秘诀,这些秘诀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养生之道。
一、养生要找准本源黄帝内经中最为基础的养生秘诀,是找到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
黄帝内经中说道:“天之所生也,品物分也,为人父母也。
地之所生也,金石草木之类也。
人者,天地之大也,与万物同体,而又为天地之宗。
”这个意思是说,人是天地之间的衔接点,是万物之灵,任何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都必须与天地紧密相连。
因此,养生的第一步便是找准身体健康的根源。
二、多喝温水黄帝内经中还强调了多喝温水的重要性,指出了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喝足够的水,不能让身体因为缺水而出现问题。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多喝温水更是必不可少。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朝食温,夕食凉”的饮食观念,即早餐尽量吃些温性的食物,晚餐则应以凉性的食物为主,以此保持身体平衡,防止体内湿热的产生。
三、运动加强体质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运动的必要性。
按照黄帝内经的要求,人们是应该通过运动来加强体质的。
这有助于促进身体排出毒素,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加健康。
四、为发现疾病保持警惕黄帝内经中还特别强调了要保持警惕,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
尽管人们努力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还是时常会来临,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黄帝内经建议人们应该注意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及时治疗,预防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五、食物调节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食物在养生过程中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提到,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选择健康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六、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使用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的方法。
当身体出现了不同的健康问题时,建议使用天然草药,以治疗和缓解身体病痛,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症,如感冒,便秘等,黄帝内经中的多种草药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内涵、法则论文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内涵、法则【摘要】本文从养生的含义、思想、法则三个方面介绍了《内经》养生的理论与认识。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23-021 养生的含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在《黄帝内经》里,则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与《灵枢?本神》两处;其在古代又有摄生、道生、卫生等称。
1.1 养:保养、护养、调养养生之“养”,当指保养、护养、调养。
所谓保,即保护、保卫;护,即护卫、护理;调,调节、调理;而“养”者,本有供给、饲养、扶植等义。
显而易见,非指治疗,而是一种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和行为。
正如《灵枢?本神》所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1.2 生:生命、生存、生活养生之“生”,一般皆谓生命而言。
其实,生命产生之后,就是如何生存,即让生命度过百年,《内经》称之谓“天年”;而在百年之内,亦非苟延残喘,应是健康快乐。
因此,“生”之义,当指让生命的活力更旺、生存的时间更长、生活的质量更高。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即是此义。
2 养生的思想所谓养生的思想,乃指《黄帝内经》在养生认识上的一种观念或理念。
其最突出的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2.1 以人为本:“莫贵于人”生命是唯一的、短暂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性最灵。
故《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因此,《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生命、提高质量、延长寿限。
所谓“德全不危”、“殁世不殆”、“长有天命”等诸多论述,皆是此义。
2.2 利用规律,实现养生自然规律,客观存在。
《黄帝内经》认为在自然界里,天体日月的运行、白昼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的更迭、风寒暑湿燥的变化、生长化收藏的发生,以及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各自皆有着固有的客观规律,即所谓的“天地之道”。
客观规律,可以利用。
《黄帝内经》对中医学养生学的贡献
1298《黄帝内经》对中医学养生学的贡献刘碧山陈俊祥王建芳蒋友琴陈继玲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236800)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养生学养生又称道生、摄生,是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延年益寿的学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养生历史和文化,它促进了民族的繁荣发展,下面本文就探讨一下《黄帝内经》对中医养生学说的贡献:1指出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早衰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内经》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人类尽天年的必要条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早衰和疾病的重要原因。
正如《内经》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2阐明了治末病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预防为核心,以养生为重心《内经》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乱已成而后治之,辟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
未病学告诉人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采取措施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未病学的确立和实施使“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深入人心。
3顺时养生内经在“天人合一”“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指导下,内经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提出顺时养生的理念,并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了春夏秋冬具体的养生方法。
4形神共养、为健康要旨形指形体,即五脏六腑。
五官九窍,筋骨肉脉等,是人体物质基础,神指精神,即人体意识思维,形神兼养乃为健康之要旨。
《灵枢本藏》认为“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魄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主”“形与神俱,而尽始天年”。
在具体方法上强调摄情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提出运用引养生的方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5记载了许多具体的养生方法在养生方法上内经开创了艾灸、针刺、砭石、饮食、导引等许多具体的养生方法,至今仍为广大中国人民所喜爱和运用。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
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
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
1 坚固五脏,充实肾气《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来的。
“天人相应”为《黄帝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当在百岁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自然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其中尤以肾气的自然盛衰为关键,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
正由于肾气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肾气充实,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限期,是减慢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方面由于肾为元气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后天脏腑之气对肾气的滋生,又是充实肾气的重要保证。
故而《黄帝内经》在强调肾气根本作用的同时,也重视脏腑功能盛衰对衰老过程的影响,如《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说明加强后天的调养,保持脏腑之气的旺盛来充养先天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由此可见,养生的任务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保持五脏精气,尤其是肾气的充实,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的过程。
曲黎敏皇帝内经与养生(文字.部分)
曲黎敏皇帝内经与养生(文字.部分)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一)非常高兴和大家共享中医文化的一些感受。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门医学,它和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认知自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生命活力从哪里来?或者问在座的各位领导,你们的领导力从哪里来?生命活力和领导力,是和魄力、精神、胆识有关系的。
比如魄力、魂魄在我们看来是虚无缥渺的,可是在中医里“魄”是和肺气是密切相关的。
“精”指的是肾经,神是心神。
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认知自我,认知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
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1、中国人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有人说曲老师是否把图画错了?一般都是上北下南,为什么图上是上南下北?我把这个图稍微解释一下,我们的心是在上面的,“南方”代表的是我们的心脏,而肾是代表下面的。
这个图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图,中国人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这个问题。
因为东为木、西为金、南为火、北为水,南北是火和水,所以南北是不可介入买卖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买卖的问题上,讲的也是一种文化。
东方代表的是生发,南方代表的是疏布,西方代表的是收敛,北方代表的是收藏,中央是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不仅买卖东西这一点是在讲究文化,实际上骂人都讲究文化。
有句骂人话“你不是个东西”,为什么不是骂“你不是南北”呢?南北是什么意思呢?南为火、北为水,形容一个人像南北一样,就是像水火一样,无情无义。
那么热情似火,柔情似水,是花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东方是肝,南方是心,西方是肺,北方是肾。
大家都知道,做地产的人比较注重风水,而风水是大有讲究的,住东边的房子和住西边的房子,对你的人生观都有改变。
经常住在东边的房子,会培养起一种朝气蓬勃的心态,你会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的感受;经常住西边的房子,就有可能会随着夕阳西下的时候,易引发你对人生的感慨和消极,慢慢影响你的人生。
2、为什么北京城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大家都知道北京东边是崇文门,西边是宣武门,崇文门是文官走的门,宣武门是武官走的门,为什么会那么讲究门?东边的崇文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酒车,大家都喝酒,都要应酬,实际上酒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发的性质,而宣武门一方面是武官走的路,另外一方面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刑车。
黄帝内经养生篇原文
黄帝内经养生篇原文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经典,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黄帝内经·养生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它详细阐述了人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黄帝内经·养生篇》的原文。
原文摘录黄帝问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何也?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岐伯曰:材有余而力不足者也。
黄帝曰:人有材力而不生者,何也?岐伯曰:生气在内,伤气在外,五藏不安,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故材力而不生也。
…(以上为摘录,原文较长,此处省略部分内容)解读《黄帝内经·养生篇》首先描述了上古时代人们的长寿和健康情况与现代人相比的不同。
古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且活到百岁以上,是由于他们对阴阳之道有深刻理解,能够合理地运用术数,掌握正确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他们不会过度劳累,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因此能够长寿。
接着,黄帝问及为什么现代人到了中年开始身体衰老,并且无法延续后代。
岐伯回答说,现代人材有余,但力不足,即显得体力不支,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
进一步详细解释,现代人内部的生气受到伤害,外部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侵害,导致五脏功能失调,饮食不合理,作息无规律,从而造成了精力衰退和不孕不育的问题。
总结《黄帝内经·养生篇》强调了人们在养生过程中应该遵循阴阳调和、术数运用、适度饮食和规律作息等原则。
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比之下,如果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会导致五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因此,《黄帝内经·养生篇》给现代人以启示,我们应该注重调节阴阳平衡、科学地运用术数、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从而达到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风尚L i f e styleSTRAIT SISTER56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就是要顺应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适于生存的环境,享受人类的自然寿命。
《黄帝内经》中同此观点的还有“天人相应”,是说人必须要了解四时的变化,适应四时阴阳的兴衰消长,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提出:春三月,万物欣欣向荣,人需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多多愉悦身心,体验勃勃的生机带给自己的精神快乐。
这即“养生之道”。
夏三月,万物隆盛,人则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应夏日洋溢充盈的阳气,才能精神焕发。
这亦谓“养长之道”。
秋三月,万物丰收兴隆,气候上清爽静肃,阳气收敛,那么这时人就需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如此,阳气可以向体内聚拢,少受到肃杀之气的侵害,精神方可安宁。
这便是“养收之道”。
冬三月,天寒地冻,阳气闭藏,唯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才能够避免阴寒之气的侵害。
这就是“养藏之道”。
食饮有节“食饮有节”就是要有合理的膳食习惯。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食疗应该如何开展的原则性描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里所提出的饮食结构是十分合理的,有主食,有副食,谷肉果菜的均衡摄入,实际上就是饮食有节的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则是不可以不节制,也莫要过分节制。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说的饮食过度而导致肠胃超负荷,影响消化。
反过来说,有些女孩子过分追求纤细窈窕,挑食、偏食和不当减肥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这同样不符合老祖宗的食疗观。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既不要吃得太饱,也不可过分饥饿。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就是作息有规律。
曾国藩为官处世之所以能够影响后人,和他起居有常有莫大关系。
曾的祖父对于家里人的作息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早起床,但是曾国藩起不来。
为此他想了个办法:在睡觉的房间放一个铜盆,上面用绳子悬着一个秤砣。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广泛的养生知识。
养生是指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平衡,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养生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饮食调养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养生饮食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五味调和的原则,即酸、苦、甘、咸、辣五种味道要搭配合理,不偏食某一种味道。
其次,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的变化来选择食物,如夏季适宜清淡食物,而冬季则适宜补充热量较高的食物。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到了饮食禁忌,如忌暴饮暴食、忌偏食等。
二、运动养生适度的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推崇养生的一种方式就是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等。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坚持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三、情志调养情志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强调了情志调养的重要性。
人们在面对各种情绪时,应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此外,也可以通过音乐、读书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四、生活作息规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养生的原则。
首先,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对于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
其次,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此外,黄帝内经还强调了生活环境的整洁和舒适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应保持室内的通风、清洁和充足的阳光照射。
五、药物调养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了药物调养的方法,即通过一些中草药的使用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然而,药物调养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六、穴位保健按摩穴位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穴位的保健作用,如太冲穴、摩砂穴等。
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疲劳,达到养生的效果。
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此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给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饮食指南:既要吃得杂而全面,又要吃得有主次之分。
在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配比中,第一强调的也是要多吃五谷杂粮。
然而,《黄帝内经》里的饮食之道远不止此,它还蕴含着更多的饮食要义、饮食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学习。
饮食要合理均衡《黄帝内经》倡导“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就是指人们的膳食要均衡,不可偏颇。
谷肉果菜都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性味功能,最好是均衡搭配食用,以保证营养全面,培补人体的精气。
可是现在有的孩子吃的都是精心加工出来的精细食品;有的人怕患高血压、心脏病不敢吃荤;也有不少人为了保持好的体形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结果得不偿失,出现了各种病症。
吃“精品”的孩子脾胃越来越弱,“不敢吃荤”的人气血渐渐不足,“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的人面色一天天向“菜色”靠近。
吃得杂一点,谷肉果蔬都接受。
即使吃粮食,也要细粮、粗粮相结合,谷物豆类相宜。
古人说得好:“烹龙炮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
”与西方国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而很少谷物的膳食结构相比,它大大减少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及结肠癌等众多疾病患发的概率,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饮食要节制适时《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把“饮食有节”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张“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饮食方式,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
过节或聚会时,人们常常会失去节制,暴饮暴食,结果吃出了肥胖病,吃出了高血压,吃出了肝硬化。
要健康,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已饥方食”,吃起来味香爽口,虽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胜于美味佳肴;“未饱先止”,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饱过撑,“每餐七八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七分饱”最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花天酒地,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无常——“以妄为常”,日夜颠倒,损神劳形。
第四,情志不佳——“不时御神”、放逸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逆于生乐,极力劳形。
人要想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五大养生原则:第一,顺应自然:“法于阴阳”——顺四时而知寒暑。
不违背天时气候,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反之就要生病。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现今的保健操、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锻炼也能起到保健的目的。
“和于术数”关键在于“和”字,采用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要做到适中。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饱过饥。
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寒过热、食嗜辛咸。
如果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损伤脾胃。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睡好子午觉。
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它的正常运行和健康与否直接与生活的习惯和作息规律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古代养生经典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体养生及生活规律的理念。
本文将按照一天24小时进行分时段探讨《黄帝内经》对人体养生的指导。
1. 早晨5时-7时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初生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渐长,是进行起床活动的最好时间。
《黄帝内经》建议,早晨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晨跑、散步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
同时,也可以进行呼吸锻炼,深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气血的流畅。
2. 上午7时-11时上午是人体阳气渐旺的时段,此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适合进行学习和工作。
《黄帝内经》强调,早饭要清淡易消化,不可暴饮暴食。
同时,也可进行一些缓和身体气机的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柔软和灵活。
3. 中午11时-13时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时火气旺盛,人体消化能力较强,是最适合进食的时间。
但《黄帝内经》提醒,午餐要注意健康营养的搭配,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身体的消化功能。
4. 下午13时-17时下午是人体阳气逐渐消退的时段,此时人体进入一种相对疲乏的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下午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活动,如午睡、听音乐等,恢复身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调理气血循环。
5. 傍晚17时-19时傍晚时分,人体的阳气逐渐消退,进入一种相对寒凉的状态。
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伤风。
《黄帝内经》提倡傍晚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跳舞、慢跑等,以提高身体的阳气。
6. 晚上19时-21时晚上是人体进入休息养生的时段,此时应适当调整作息,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晚餐应以温热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冷或过凉的食物。
同时,晚餐后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影响入睡。
7. 深夜21时-23时深夜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时段,此时人体的阴气逐渐升华,是人体的重要恢复时期。
黄帝内经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
丑时肝经当令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
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 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 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 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 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 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 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 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为什么要这样提呢?这是依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 而提出的,春夏属阳,阳气上升、旺盛,而东方属阳主升,头向东以应升发之 气而养阳;秋冬二季属阴,阳气收敛、潜藏,而西方属阴主降,头向西以应潜 藏之气而养阴。
尽管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响, 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理论,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建议大 家依照自己的感觉,不可照搬。平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加班、不熬 夜,入睡前安神定志,未睡眠、先睡心,或用温水泡脚,并辅以足底按摩等,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当令?当令有“合时令、值班”的意思。比如,吃当令 蔬菜,就是说要吃合时令的蔬菜,这时其义取“合时令”;胆经当令意思是胆 经值班,此时其义取“值班”。
子时是指晚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此时胆经最旺。这时我们该做什么呢?很 简单,那就是睡觉。
子时是一天最黑暗的时候。《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 为阴衰。”夜半即子时,阴陇指阴气极盛。子时阴气最盛,过了子时阴气转衰, 阳气开始生发。此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正所谓“日 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阳主动,阴主静, 此时最需要安静。因此,子时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黄帝内经养生名言十句
黄帝内经养生名言十句
《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经典之一,提倡养生和预防疾病的理念。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养生名言:
精神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饮食养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
调理气血:“不张不弛,无刚无柔。
”
运动养生:“宜动则动,宜静则静。
”
心态养生:“喜怒不形于色,瞬息无间,谓之神明。
”
养生之道:“不当不过,不去不居。
”
情志养生:“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
”
保持平和:“寿可俭而神可饱。
”
适度锻炼:“无欲则刚,无求则强。
”
谨慎用药:“大抵百病,总从于胃口。
”
这些养生名言强调了平衡、适度、顺应自然的原则,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作息、积极的情绪管理等方式来维持身体健康。
它们体现了中医养生学说的核心思想,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医学典籍,其中以黄帝为代表的伟大的养生家观念,在今天仍然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之中。
而该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首先,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关键思想是“以气开山为主”。
黄帝说:“有气无形,乃四时之所致,有形无气,乃六气之所支。
四时所致者,即先天之气,为人之本,六气所支者,即后天之气,为人之命。
先天之气既然而已,后天之气又若何?后天之气,即人人保养自身气机及对外界环境气机的变化调节。
”也就是说,一个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包括调节人体内外气机,需要定期、系统地做运动。
其次,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方法是“调遣散步”。
黄帝认为,步行是循环、调节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他说:“散步宜有节制,节制即以三节为一,即行三步停三步。
行三步,提气上升,停三步,气可纳于丹田。
”这里的“提气”指的是呼吸;“纳于丹田”意思是把呼吸的气体归入丹田,以此调节身体的状态。
此外,他还强调了运动时的频率、节奏、阻力、热量等必须适度,要视人的体质而定,而不是一视同仁。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不但有效、可行,而且深入浅出,涉及实践中的诸多细节,是一套完整的运动养生学说。
它认为,要想获得身体健康,必须注重气机的调节,因此它强调散步练习和提气,以防一时缺乏锻炼而引发疾病,提倡养成每日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延缓衰老。
此外,在中国古代,运动养生不仅仅是指运动,而是一种完整的养生科学,括体操、武术、舞蹈、钓鱼、游泳等全方位的身体活动,除了重视身体卫生,还重视心理卫生,注重心态平和。
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健康养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若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坚持每日定期运动,并坚持适度的原则。
若是夏天,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主要以散步、慢跑等轻柔运动为主;若是冬天,建议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但也要坚持适度原则,以免运动量过大影响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一、合理饮食《黄帝内经》指出:“无满腹之饮食,无过度之养生”。
合理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要遵循节制的原则,饮食以清淡、均衡为宜,不暴饮暴食,不贪食嗜肉,注意膳食营养的搭配,荤素搭配,量力而行,不给身体增加负担。
二、规律作息《黄帝内经》中提到:“久视衰目,久坐衰股。
”人体需要适当休息和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助于身体健康。
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早晨的散步或慢跑,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心情平和《黄帝内经》中提到:“怒则气上而阳气乱,喜则气缓而阴气伤”。
积极向上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保持心情平稳,不过度悲伤或兴奋,学会释放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人和睦相处。
四、适量运动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黄帝内经》中提到:“常置五谷,勿拘一味。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环境的整洁;不吸烟、不酗酒,不沉迷于网络和手机等,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纯净。
六、按摩保健《黄帝内经》指出:“厥阴之人,能堪寒暑,死而不僵,英发不改。
”能够进行适当按摩保健,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可以自我按摩或请专业人士进行按摩,按摩腹部、脚心、肩颈等部位,舒缓身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七、保持良好环境《黄帝内经》指出:“生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合天地之精气,长养于无形。
”保持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污染源,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净,避免灰尘、霉菌等对身体的伤害。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七大养生法则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心情平和、适量运动、良好生活习惯、按摩保健、良好环境等。
通过遵循这些养生法则,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与健康教育
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与健康教育1. 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文献之一。
它记录了古代医家对人体结构、气血循环、疾病发病机理以及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与健康,而《黄帝内经》对于中医养生和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中医养生理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包括阴阳平衡、五行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气血运行等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人们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绪管理等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阴阳平衡:《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阴阳失衡是引起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作息时间以及情绪管理等方式,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五行调理:《黄帝内经》中将自然界的万物分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每个人体都有五脏对应五行,通过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
•脏腑功能调节:《黄帝内经》强调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合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及采用草药等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脏腑功能,促进健康。
•气血运行:《黄帝内经》指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通过正常呼吸、适度锻炼等方式,可以保持气血畅通,增强身体免疫力。
3. 健康教育实践基于《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理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十分重要。
下面列举了一些具体措施:•普及相关知识: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的知识。
讲解理论,示范实操,并提供书籍和资料以供参考。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例如中华医学文化节、中医药健康嘉年华等,以增强公众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和兴趣。
•制定个人养生计划:根据《黄帝内经》的原理,制定适合个人的养生计划。
包括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并进行持续跟踪与评估。
•知识宣传与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在各种媒体平台上推广《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的知识。
包括编写文章、发布视频等,让更多人了解与学习。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养生的圣经。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是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顺应自然、平衡饮食、适度运动、养心安神、调节情志。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养生原则。
一、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也是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的第一条。
顺应自然指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遵循自然节律。
人体与自然有密切的联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例如,早睡早起,饭后散步,不熬夜等,都是遵循自然节律的表现。
2. 合理安排饮食。
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体质,合理安排饮食,不贪食、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3. 注意休息。
适当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提高免疫力。
因此,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4. 环保健康。
保持房间通风,避免使用有害物质,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二、平衡饮食平衡饮食是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的第二条,它是指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搭配食物。
中医强调食物的属性和功效,因此在饮食中要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度偏食或不当搭配造成身体不适。
2. 控制食量。
饮食要适当控制食量,避免过度饱食或过度节食,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3. 食用新鲜食材。
新鲜的食材更有营养,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因此,要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4. 合理运用调料。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许多调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适当运用调料,既可以增加食物的味道,又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三、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是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的第三条,它是指通过适当的运动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内经》则是集先秦诸子理论及医药学实践之大成,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将其要点归纳如下:(一)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
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如《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三)对生命规律的阐述《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到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八岁为一生理阶段,女于七岁为一生理阶段的生理阶段递变规律,《灵枢天年》以十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
(四)对衰老的认识《内经》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一方面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五)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内经》不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如调和阴阳,濡养脏腑、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等原则,以及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和五味、节房事、导引按跷、针灸等多种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提供了许多有关健康养生的秘诀,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
的建议:
1.调节饮食:黄帝内经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饮食应多
样化,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谷物、豆类和水产品等。
此外,应该避
免过度饮食和过度饮酒。
2.锻炼身体:黄帝内经认为,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
常见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等。
3.保持良好的情绪:黄帝内经认为,情绪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应该避免过度焦虑、压力和忧虑等负
面情绪。
4.合理的作息时间:黄帝内经认为,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保持身
心健康,例如每天早睡早起,定时吃饭,避免过度加班等。
5.中医调理:黄帝内经也强调中医保健。
在生病或身体不适时,
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例如针灸、按摩、中药等。
这些都是黄帝内经养生秘诀的一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
们保持健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与养生生、长、壮、老、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自古至今,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类的追求与向往。
自神农尝百草到如今基因工程的突飞猛进,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斗争的脚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人们逐渐注意到中医的治病与养生,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今天我们讲的是《黄帝内经》与养生。
我讲的开场白是“养生之道与经商之道易理相通”。
作为企业经营者,大家都希望获得利润,对既定的目标都是信心百倍,志在必得。
可是这种信心和希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的。
有的人可能严重亏,甚至倾家荡产,弄不清失败的原因。
因而常常抱怨运气不好,有谁能想到生意场上的失败和自己的健康不佳存在内在的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
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各位老板探讨养生与经商的规律及其相关关系。
《黄帝内经》告诉人类,保证健康长寿的根本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聪明的人在有疾病先兆,但尚未发展成疾病的时候就去预防,使人不得病,这就叫不治己病,治未病。
在有动机征兆,但尚未发展成大乱的时候,积极预防,使大乱不能形成,这是个必须要牢记的忠告。
如果有了疾病才去养生与医治,大乱形成才去治理,如同渴了才去打井,战斗正打起来了,才去造兵器,岂不是大晚矣!这就是《易经》上的忧患意识,《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国家如此,企业亦复如此,企业管理领导当未雨绸缪,应时时抱有危机感。
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所以《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是《易经》三大主题思想:企业家必须有忧患意识,才能充满革新精神,不断改进管理革新技术,创造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变化,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这不是养生之道与经商之道易理相通吗?根据以上所述,养生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可防止未老先衰,祛病延年。
养生的关键是预防为主,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后世医家和养生家都十分强调预防为主的健身防病原则,所以,在没有病的情况下,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旦有病症,必须不失时机去医院检查治疗。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简称《内经》)。
其成书年代是千百年来学者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多种说法。
经考证成书于战国及秦汉,汇编成书于西汉。
其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它是汇编者收集、整理、汇编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上古时代民族智慧和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他不但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而且对人体生理学、医学地理学的论述,比西方近代才兴起的医学对人的发现论述还要精确和全面。
现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股研究中医学的热潮就是最好的明证。
它涉及天文、地理、哲学、心理学、风水、历法、阴阳五行等各个门类,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应用于疾病的防止和养生的巨著,是用阴阳八卦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器官与环境统一的典范,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学之宗”,是学习中医首先必读之书。
《内经》是根据《周易》中“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医学模式,莫定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医理源于《周易》,古代医家都强调“医通于易”,故有“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之称,这已有历代著名医家加以阐述。
如中国一代大医孙思邀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
医学宗师孙一奎所著《医旨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大医家恽铁樵在其名著《群经见智录》中说:“《内经》之理论即《易经》之理论”中医中的高深奥理与易占体系都同出一辙,可见《周易》在中医学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综上所述《内经》是一部伟大的中医学经典,又是一部养生学之巨著,其医理源于易理,又发展了易理。
在养生学方面《周易》中蕴含着丰富养生理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亦蕴含着养生方面的真谛,对中国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一、《内经》的养生纲领《内经》提出了养生的两大纲领:一是对外要适应自然界环境,避免六淫之邪的侵袭,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
六神正常的四季气候变化太过或不及,均为异常,这六种异常的气候变化,若身体抵抗力弱而形成制病因素,便称为“六淫”,这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二是对内要调养精神,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变化,即“精神内守”“恬静虚无”。
以上两大纲领的理论根据就是《周易》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周易》中每一个经卦都有三个爻,这代表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反映人与天地自然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这里的天与地可以当为自然界),表现在天与人的互动、互通,天即人,人即天,在这样一整套理论体系和行为方式中,将宇宙间的自然现象,社会人文现象,人体生命现象视为互相联通、互相作用、互相反映的一个整体,他们之间处于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
如果人类违反了这个自然规律,人类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观。
这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价值的实现就达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的和谐,这也就是一种最佳的理想管理状态。
《内经》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圣人之道者,上合与天,下合于地,中和于人”,这就是人、自然、社会三维一体的生态整体模式,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不仅使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有规律的变化。
人体必须调节自身的功能,以增加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避免四时不正之气即邪气的侵袭。
《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苍亡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四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四时之序”“服天气”一就是指顺应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养生,“通神明”是指要天人阴阳统一起来,以达到外邪不能侵袭的养生目的,而精神意志活动是指五脏精气活动的反映,但志意不能反过来调控脏腑活动。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魂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所以情绪安定,精神畅达,减少妄想,不患得患失的思想情绪,即志闲而少欲,才能气血充盛,五脏六腑运行和畅,阴阳平衡,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随着人类的繁衍,社会的进步,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生理、病体的影响愈来愈大。
《周易》《内经》中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思想体现中医养生整体调节的优势,在当今的医学模式演变中将会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社会上有一句传文:高官不如高职,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心态好。
不无道理!养生就是养成心态好,这也是长寿者的共同体会。
“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到经商之道,它是最佳决策产生之根本。
种子乃生命延续之源,决策为企业立足之本。
顺天而行,最优质的种子才能诞生。
“天人合一”最优化的决策才能产生,因此如何使企业决策者精神状态保持最佳状态,为决策者营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环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周易》有变易、不易、简易,这是《周易》的三大法则。
简易即“删繁就简”,也就是“大道至简”就是说事物矛盾复杂到什么程度,解决矛盾的方法就应该反过来简单到什么程度。
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常常是多因一果,令人迷惑不解,但其中必有一条起支配作用的力量。
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你会打开迷宫的大门。
例如你想了解自己事业的成败,必须知道自己身体的好坏。
这是因为人的内因影响事物变化的趋势,主观和客观相辅相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
当一个人身体气血畅通时,精气神就旺盛,事业则通。
身体欠佳时,运势就下滑,按现代科学的说法,这就是生物场。
在我接触的不少朋友中,有的为官场上的事情忧患,有的为生意上的事情着急,我直率告诉他们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先调身体,平衡的身体产生平衡的精神状态,才能产生平衡的社会关系。
二、(内经》养生原则《皇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年”。
根据以上,关于养生原则《内经》主要提出五项:一曰:“法于阴阳”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先哲对世界的认识。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就是道理,就是规律,它体现了自然万物本源和运动变化的法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为博大精深的哲学概念。
《易系辞》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周易》云:“乾,阳物也。
坤,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由此可见,《周易》的天道观是建立在“道”与“德”的思想基础上的,这种思想对道家和医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说明“道”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法则。
《皇帝内经》发挥和丰富了这一学说,具体运用到医学和养生理论和实践中来。
主要是以对立统一为核心,以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平衡为基本内容,并且采取类比取象的方法,来说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养生等问题,法于阴阳,就是顺应自然阴阳消长寒暑变化规律,调养自身使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变化的适应能力。
以此观察商界,有人松静自如,稳操胜券则财源滚滚,有人疲于奔命都两手空空,有人白手起家能创下大业,继承巨富都毁于一旦,为什么这样呢,在于这些成功人士中有些人不懂《周易》,但他们所做的符合阴阳之理,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这一阴一阳虽然有正有反,但调和正反的是均衡,一阴一阳要达到调和均衡,便是得了道,不均衡便就不得道。
这也证明了老子提出有无相生的理论,道之人可以从无到有,无道之人可能从盈到亏,所以中国先哲告诫我们,人做事要懂阴阳,企业领导者学点阴阳之理。
二曰:“和于术数”术数指“易”数的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等法则,其目的通过相生相克制化之理,达到事物的平衡,这为中医养生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调和原则,打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内经》养生的灵魂是平衡论,平衡是宇宙正常运行的自然法则,天地生态平衡,万物正常生长,国家收支平衡,社会才会稳定,企业决策管理平衡,企业发展壮大,人体内脏平衡,身体才会健康。
《内经》养生的使命,就是在人体内部建立一个风调雨顺的平衡环境,使新长出的细胞健壮,取代病态的畸形的细胞,从而推迟衰老,保持健康的体态。
因此《内经》认为维持体内与精神上的阴阳平衡,是保证生命机能的重要环节,从而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体内脏腑的阴阳相对平衡,才能提高健康水平益寿延年。
懂得了平衡论就懂得了一个道理,养生并不治病,只调和平衡,失衡则杂病丛生,平衡则百病自愈。
将此概念用之于管理,大到管理国家,小到管理企业,甚至个人家庭,其管理的任务就是把握全局。
如针对各个部门之间搞平衡协调的问题,管理者如通晓这道理,就可去掉一串串的烦恼与怨恨,就能趋吉避凶,事业发达。
反之阴阳不平衡,就会呈现混乱衰败,失衡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管理者应该胸有成竹,入木三分,一眼找出失衡的关键所在,像中医大夫一样找到病根才能有效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