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第一章:矿山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矿山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在矿山采掘过程中或者采掘结束后对矿山和其周边环境造成威胁的灾害现象。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地质构造灾害:由于矿区地质构造活动引起断裂、滑动、隆起等现象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震、塌陷等。
2.岩体结构灾害:由于岩体结构特点造成的灾害,例如岩层变形、断裂等导致的塌方、坍塌等现象。
3.水文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与地下岩体发生反应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下水涌出、溶洞塌陷等。
4.煤与瓦斯灾害:由于煤层及瓦斯的自然特点而导致的灾害,例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矿山地质灾害的存在和危害程度,并对危险程度高的区域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勘察: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最直接、有效、准确的方法是现场勘察。
通过走查、地质勘探及各种工具的测量,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定量化分析。
2.灾害史料研究:借助以往矿山地质灾害的案例对当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判断。
3.数值模拟:利用力学原理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第三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1.地质构造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防震措施并加强地基处理,同时对不安全地带及时进行排查整治。
2.岩体结构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开展岩体力学测试,分析岩体变形和裂纹的形态,针对存在颓塌、滑塌等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3.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进行地下水排水和防渗措施。
4.煤与瓦斯灾害防治措施:在采煤作业前,对煤与瓦斯进行全面地预测与分析,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定,对瓦斯进行有效地排放治理。
第四章:结语矿山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安全、矿区环境,以及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山的开采活动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引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
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矿坑突水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的特点,给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崩塌是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或者对边坡的处理不当,导致山体的岩石失去支撑,从而发生崩塌。
崩塌的岩石不仅会对矿山的设施和人员造成威胁,还可能滚落至山下,对周边的村庄和道路造成破坏。
滑坡也是矿山开采中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
当矿山的边坡角度过大、岩土体结构松散或者受到地下水的浸泡时,就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的规模通常较大,其破坏力也更强,可能会掩埋矿山的井口、厂房等设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泥石流则往往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矿山废渣、废石等松散堆积物形成的洪流。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能够摧毁沿途的一切障碍物。
地面塌陷是由于矿山开采导致地下采空区形成,而地面失去支撑从而发生下沉或塌陷。
这种灾害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还可能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地裂缝则是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或者矿山开采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而产生的。
地裂缝会破坏土地的完整性,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矿坑突水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遇到地下含水层或者老窑积水等情况时,发生的突然涌水现象。
矿坑突水可能会造成矿井被淹,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并给矿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它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的开采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给地质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地质环境的破坏尤为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现象。
崩塌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会给矿山设施和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则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地下水等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会破坏矿山的道路、厂房等设施,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石等堆积物,如果在暴雨等条件下被冲刷,就可能形成泥石流,造成巨大的破坏。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
在矿山开采中,地下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下岩层的变形和破坏,从而引发地面塌陷,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还可能危及周边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内外力作用下开裂形成的裂缝。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地层不均匀沉降等都可能导致地裂缝的产生,影响土地的利用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矿山开采活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下采矿会改变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破坏岩层的稳定性;露天采矿则会形成高陡边坡,增加了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采矿过程中的爆破、挖掘等作业也可能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其次,地质条件是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因素。
例如,软弱岩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容易导致岩层的变形和破坏,从而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矿业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
矿业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
矿业地质灾害是指在采矿活动中由地质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灾害,包括
地质构造稳定性问题、岩层结构破裂、岩溶溶洞崩塌、岩石爆炸等。
矿业地质灾害不仅对矿山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进行矿业地质灾害评价是防治工作的基础。
评价工作应该全面
细致地考察矿区地质情况,分析各种地质因素对矿山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地质调查、勘探和监测等手段,及时了解矿山地质构造、岩层倾向、岩性特征等重要参数,为矿山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地质构造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的矿山,应该加强地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岩溶溶洞崩塌易发的矿山,可以采取填充、加固等方式,减少地下水对岩溶地质的侵蚀。
另外,在岩石爆炸频发的矿山,可以采用减振、防爆等技术手段,提高工作安全性。
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矿山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需要加强研究工作,
不断深化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认识。
通过结合地质学、力学、地质工程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
同时,还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矿山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矿业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
对于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采取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矿山运营的安全稳定。
希望未来在矿业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领域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矿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环境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
矿山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尤为重要。
1.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是指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地质勘探、地震监测、遥感监测等。
通过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有序地进行预警和抢险,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2. 强化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山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危害,需要在矿山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在矿山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选址和布置矿山设施时要避开灾害隐患区,采取加固和支护措施等。
在矿山建设和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加强监督和管理。
3. 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在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后,对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和部署的文件。
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应急预案要包括灾害预警机制、救援力量和资源调配、灾后重建方案等内容,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做到迅速、有序、高效的救援和恢复工作。
二、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1.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管理矿山开采过程会带来地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矿山开采前,对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确定环境保护措施和整改对策。
规划管理是指通过矿山规划,合理布局和利用矿产资源,减少矿山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指通过改进和优化生产过程,减少和避免产生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技术。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一、引言矿山的开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威胁着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一)崩塌崩塌是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山体的开挖、爆破等活动,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导致岩石、土体等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
崩塌不仅会摧毁矿山的设施和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二)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坡体开挖、排水不畅等都可能引发滑坡。
滑坡会掩埋矿山的道路、厂房等,给矿山的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废渣、废料堆积在山坡上,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一旦发生泥石流,其强大的冲击力会摧毁沿途的一切,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采矿活动导致的地面下沉或陷落。
地面塌陷会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田的耕种和建筑物的安全。
(五)地裂缝地裂缝是由于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开裂现象。
地裂缝会破坏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
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气象水文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不合理开采方式、过度开采、废渣废料的随意堆放、排水不畅等,都可能破坏地质环境的平衡,引发地质灾害。
四、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一)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体系,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采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了人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而引发的灾害,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矿山地质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并且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2. 矿山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大:矿山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3. 矿山地质灾害的多样性: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塌陷、滑坡、地震等,且常常交织在一起发生。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是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防治措施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和治理四个方面:1. 预防:(1)矿山规划:在矿山开采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查和环境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合理安排矿区的开采方式和矿石储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管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3)培训与教育:加强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和自救能力。
2. 监测:(1)地质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监测系统,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
(2)地震监测:加强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对矿山地震进行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3. 预警:(1)建立预警系统:建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及时预警,为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撤离提供依据。
(2)开展预案演练: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预警演练,提高矿山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4. 治理:(1)灾害治理: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处理和治理,及时清理灾区,恢复环境。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与灾害评估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与灾害评估地质灾害在采矿业中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问题。
它不仅给采矿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还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采矿企业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以保障采矿工作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与灾害评估的方法和措施。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给采矿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例如,地质滑坡、地面塌陷和岩体崩塌等灾害形式常常造成矿井的封闭和生产中断,导致企业的巨额损失。
同时,这些灾害还会危及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采矿企业必须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方法和措施1. 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步是进行有效的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
通过对采矿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同时,应当在采矿区域安装地质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地层位移、地壳运动等情况,以便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2. 加强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在采矿企业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例如,在设计矿井巷道时,应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防止强烈的地震和岩层变形对巷道的破坏。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爆破和挖掘的力度,避免对周围地质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 加强灾害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
采矿企业应当组织培训矿工的灾害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矿工的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
同时,应与相关的救援部门保持联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工作。
三、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地质灾害评估是采矿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可以预测未来潜在的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矿山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防治剖析
矿山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防治剖析一般来说,矿山环境较为恶劣,而且周围的一些自然生态条件也比较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地下的矿产资源很有可能受到较大的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对自然环境的开采力度在不断的加大,部分地区的植被越来越稀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从而陷入了一定的恶性循环。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对矿山环境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同时制定有效的灾害防治策略,建立良性循环,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本文就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一定的分析。
1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矿山环境虽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一定存在诱发因素,这些诱发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导火线。
为了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维护矿山的未来发展,在本文中,首先对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一定的讨论。
1.1疏干排水对于煤矿来说,疏干排水是采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所带来的灾害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对于煤矿来说,地理位置相对特殊,有些是在深山老林当中,有些是距离城市的郊区比较近。
不同的矿山环境地质能够产生不同的地质灾害。
比方说,当工作人员进行疏干排水的工作以后,许多的岩溶冲水矿区引起了地面的塌陷,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地面的建筑和交通运行,部分地区甚至对农田的耕作与灌溉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在疏干排水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良,虽然我们一直保持在某一个安全的尺度范围内,但是煤矿地质灾害依然在发生,这就证明有些工作还是没有做好。
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的采矿力度加大,因此疏干排水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
部分地区甚至使厂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出现了严重的阻碍。
1.2其他因素从多年的采矿工作中,我们发现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的问题都是在小的方面不断的加深所导致的。
现阶段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经济化的社会,人们对矿产的需求数量呈现出了直线上升的趋势。
因此很多矿产企业都在加大开矿和采矿力度,在整个过程当中,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会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等一系列的严重灾害。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利用和围岩稳定等工程作业过程中,由于地质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危害矿山企业、生产设施和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与矿山开采活动紧密相关,往往是由于开采工程对地下岩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造成岩层裂隙、滑动、崩塌、涌水、涌气等地质灾害。
由于开采活动引发的破坏与变化,也会对地质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采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矿山企业的重要工作,对于维护人员、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矿山开采活动中,矿山企业必须重视地质勘察,加强岩体稳定性评价与预测,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特点,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矿山地质条件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加强岩层加固、减小爆破震动、保障矿山围岩稳定,提高矿山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对于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必须采取灾后应急措施,积极开展抢险救灾,保障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矿山开采活动会改变地下和地表的自然环境,影响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对周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矿山企业要在开采活动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有效。
要加大治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地下水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矿山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促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科研单位应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测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矿山企业提供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持。
矿山企业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水平,发展绿色矿山,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现象或事故,如崩塌、滑坡、地面沉陷、地下水涌出、煤与瓦斯突出、矿山火灾等,都会对矿山生产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矿山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以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本文将就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进行探讨。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1.加强地质勘查和监测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地质勘查和监测工作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在矿山开采之前,要对矿山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细致的勘查,了解地下岩层、地下水情况等地质信息,为后期的开采作出科学的布局和设计。
加强地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科学规划和设计科学规划和设计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在矿山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避免对地下岩层和地下水体的破坏。
在设计阶段,要考虑矿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采取安全措施,如加强支护、排水和防火等措施,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3.加强安全管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矿山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和监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4.应急处理和救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要建立健全的矿山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和救援机制。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要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和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地质环境保护1.保护地下水资源矿山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往往受到影响和破坏,因此保护地下水资源是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矿山规划和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布局采矿区域和排放废水,避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
2.修复植被和恢复生态矿山开采和利用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需要进行植被修复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采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矿山工作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认识到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滑移等,这些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地下水位变化、岩土层结构不稳定、地质构造缺陷等。
矿山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影响也很大,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
为了避免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山工作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需要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和灾害潜在风险。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开采方案,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
还需要加强矿区的排水工程和防渗工程,保证地下水位稳定和地表稳定。
要加强矿山建设和运行的管理,严禁违法违规操作。
要完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政策和标准规范,落实责任主体,加强协调和监督。
除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外,还需要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开采活动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矿山开采后的挖空区、采矿坑塘等会影响地表水的补给和水质。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首先需要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了解矿山开采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气体环境的影响程度。
需要制定合理的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和治理方案,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矿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可以采取防渗措施、减少垃圾排放、回收利用废弃物等。
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监督和执法,防止违法违规行为。
需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水平。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是矿山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煤矿采空区引发的地质灾害两大类。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岩爆、煤层突水、地面塌陷等,而煤矿采空区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下水体破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从矿山的规划和设计、采矿工艺和技术、支护和通风、悬索的排水、监测和预测等方面入手。
矿山的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采矿工艺和技术的改进和优化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科学合理的支护和通风系统,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及时有效的排水系统也非常重要。
监测和预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和管理。
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增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培养人们的自我防灾能力。
二、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地质环境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矿山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是矿山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改进技术和管理,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宣传和教育,才能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和地质环境的保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浅析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浅析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开采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构造灾害、地质体破坏灾害、地下水灾害、地表水灾害等多种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矿山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成为了矿山开采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1.地质勘察与预测地质勘察是矿山规划和设计的前提,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地质体性质、地下水情况等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影响。
2.加强支护措施矿山开采活动中,地下巷道、采空区等地质体结构容易发生变形破坏,因此加强对这些地质体的支护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采用加固支护、锚杆索网、岩石喷网等工程手段,对易受破坏的地质体进行加固,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科学开采科学的开采方式和技术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合理规划开采方案,控制开采速度和采量,减少地下水涌出和地表坍塌等现象,从而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4.安全排水地下水是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好安全排水工作,减少地下水对地质体的侵蚀和破坏。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地质环境保护1.生态恢复矿山的开采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将开采后的矿山地区进行绿化和复垦,使其恢复成为适宜生态环境的区域。
合理规划矿山开采范围,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污染治理矿山开采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对周围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措施。
采用合理的排放和处理技术,减少废弃物和废水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3.保护资源矿产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财富,要合理开采,充分利用资源的保护好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矿山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的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如何有效地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崩塌和滑坡通常是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导致岩石和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滑落。
泥石流则往往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崩塌和滑坡所产生的松散物质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
地面塌陷多因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致使上方岩层失去支撑而垮落。
地裂缝则可能是由于开采活动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导致的。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条件。
然而,人为因素在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中往往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如过度开采、无序开采、不规范的爆破作业等,都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不到位,也使得灾害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应对。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
在矿山开采前,应充分了解矿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灾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优化开采方案和工艺。
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如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规范爆破作业、边坡支护等操作,确保开采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再者,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卫星遥感、GPS 监测、传感器监测等,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隐患和征兆,发布预警信息,为采取防范措施争取时间。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发过程中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保障矿山开发安全的重要环节。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水灾等。
这些灾害常常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发生,对矿山的正常生产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需要从选址和设计阶段开始。
选址和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与否。
矿山选址应避开高风险地区,比如地震带、断裂带、滑坡带等;矿山设计应考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针对性地制定防灾方案,减轻灾害的损失。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需要进行科学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警报,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危害。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研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灾害预测和预防的准确性。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不断创新防灾措施,提高矿山的抗灾能力。
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发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矿山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水质、土壤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开采后的地质环境修复是重中之重。
矿山开采后形成的废弃矿山和矿山坑废弃区是容易引发生态灾害的致灾点,必须进行修复和治理。
可以通过植被恢复、地质形态修整、封堵坑口等方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加强对矿山周边的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矿山周边的水质、土壤质量进行测试,确保环境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和排放的监管,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污染。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分析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矿业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地质灾害或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矿业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客观来说,矿山环境十分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地貌、疏水等,因此矿山环境极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危害严重,为了保证在今后的发展中,矿山环境不易被破坏,矿产资源可以被更加充分利用,我们必须对地质灾害作出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制定出预防地质灾害的相应措施,使矿业产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矿产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重要考量。
但是由于矿山环境的复杂性、地域性、恶劣性,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那么将会给矿产资源带来很大的破坏。
另外,由于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植被数量不断减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这样又会影响生物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矿山环境的地质特点,针对地质灾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特点1.1.地域性矿山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极大地影响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
换句话说,在具有特定地理环境的矿山环境地质进行矿业开发的话会引起特定环境地质问题的加剧,如山地地区是滑坡、泥石流等的频发区,沙漠等干旱地区极易发生土地沙化。
1.2复杂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种类、呈现形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与矿区地貌形态、矿产资源类型、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与人类开采方式、活动规模、经济条件等人为因素也密切相关。
并且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而是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的结果。
此外,某些环境地质问题还具有多次重发性,如开采煤炭会引起地表反复塌陷[1]。
1.3严重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一旦发生,它将直接影响到采矿作业的生产效率、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当前矿山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矿山地质灾害包括矿山塌陷、地震、爆炸、火灾、突水以及煤矿瓦斯爆炸等,这些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矿山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成为了矿山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应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矿山开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调查,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和矿区内潜在的灾害隐患,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采取科学的开采方法和设备,合理控制采矿厚度和开采速度,减少地下空洞的形成,降低地面沉降的风险。
要加强对矿山周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避免由于抽水过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塌陷等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加强技术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矿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早发现和预防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要加强对矿山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实施。
要加强矿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矿山开发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环境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矿山开发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要加强对矿山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防止矿山废弃物对水、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产生污染。
要加强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工作,利用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技术手段,恢复和保护矿山周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通过对矿区地质情况的充分了解和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开发。
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矿工的防灾意识,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矿山业的健康发展和地质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矿山地质灾害广泛包括地质灾害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
考虑到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矿山地质状况应该进行必要的勘查,以准确获知地质条件,根据其结构、岩性、组成和构造特点,及时采取防灾措施,切实避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不可挽救的灾害。
一方面,对于地质灾害引起的矿山地形变形、滑坡、岩爆、岩崩等情况,综合运用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理论,开发技术手段和工具,采取相应的防灾治理措施,提高矿山的稳定性,保证矿山的顺利开采和生产;另一方面,对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如煤矿瓦斯爆炸,应牢牢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规律和煤矿瓦斯爆炸的危险地带,通过合理的排风系统安排,煤矿开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矿山爆炸灾害的发生。
与此同时,地质环境保护也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矿山开采过程中,随着采矿量的增加和开采深度的加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大气、水源、土地等方面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采取保护措施,如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选择合适的开采科技方式,对废弃的矿山用地进行修复,并按照相关的管理和环保法规进行环境保护,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问题。
只有坚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采原则,采取相应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手段,才能真正实现矿山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制定科学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制定角度来说,除了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外,还必须要符合国土规划,积极寻找符合本地区特点以及土地集约化利用的产业,作为区域主体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制定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主要是为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同时推动区域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积极构建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也就是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给予土地政策倾斜;对于劣势产业则实施土地资源限制政策,减少其土地资源的使用量,进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对于知识型产业以及战略型产业,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优先发展特色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5]。
4结束语综上所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有紧密的关系,为使得二者相互促进,要结合实际提出发展策略。
文中结合实践,总结了以下策略:结合用地需求,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等。
参考文献[1]孙巧燕,张莉,范胜龙,邱凌婧.福建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8,18(06):116-120.[2]张转,卫新东,郭树延,周学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测评及空间分异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05):314-320.[3]徐磊,李璐,董捷,张俊峰.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05):106-111.[4]周勇,宋默然.皖江示范区产业转移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性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07):243-247.[5]章雨晴,甄峰,常恩予.基于企业综合效益评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6,31(06):95-101.收稿日期:2019-5-11作者简介:秦燕芳(1985-),女,本科,主要从事地图绘制和土地管理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工作。
试论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李晨夕,陈静(四川省西南大地工程物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我国的矿山开采作业中,经历了无序化开采工作后,矿山的环境地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周边环境地质灾害频发,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基于对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评价分析,本文指出了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提高矿山周边环境的稳定性。
【关键词】矿山;环境质地;地质灾害;灾害防治【中图分类号】TD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6-0069-02引言在矿山的开采中,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消除这一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需要完成对矿山环境地质的评价工作,同时落实地质灾害的分析与探讨工作,在此基础上才可落实对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业。
在当前的研究中,已经建成了多种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完成对这些项目的深度分析,以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体系。
1矿山环境地质评价方法在矿山环境地质的评价中,要从开采区域对地质影响情况的角度出发,完成对环境地质的综合评价工作,对于一些矿山系统来说,需要从整体上完成对这类内容的分析,从而让整个系统能够高效稳定运行,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
在当前的评价工作中,首先需要分析矿山周边环境中的井口数量和井口坐标,在该项工作落实后,可以根据矿山的开采布局图,完成对地下区域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在具体的研究中,研究各类小型矿山开产作业中是否存在开采区域交叉、对承重地层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区域,当存在这类内容时,需要完成对工作内容的详细记录。
其次为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面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矿产资源的挖掘中,通常会在地表区域堆砌废料等,当矿山区域中的地下环境变化时,这类废料会加大相关区域的土壤重量,对相关区域的环境地质造成一定影响[1]。
最后为环境治理情况,在我国当前的区域发展中,已经落实环保保证金工作,在矿山的环境地质评价中,需要分析各个开采区域的环境恢复情况,当发现该项工作缺失时,则需要完成对相关矿产企业的研究和调查,确定其是否需要关停相关设施,落实各项整改工作。
2矿山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在矿山的挖掘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2.1山体滑坡在矿山的开采中,旧有的开采方法为清除周边环境中的植被,这种方式可以为矿石运输、设备增设过程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会将废渣等材料之间放置在矿井口的附近区域,这两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
在植被资源遭受破坏的过程中,降水资源会直接渗入到整个区域的土壤中,导致山体的泥土层重量大幅上升,当泥土之间的应力不足以支撑这一系统时,则会发生山体滑坡问题。
另外这一地质灾害会引发土层裂缝问题,对建筑物的运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在废渣堆放的过程中,一方面这些废渣在降水条件下,会出现污染物转移问题,另一方面这类废渣的本身固结强度不足,当废渣堆放区域的内容物过多时,也容易带动周边的身体土层出现山体滑坡问题。
2.2地质沉降69在矿山开采工作中,发生概率较高的问题为地质沉降,原因为地城地层下方的承力结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小型开采企业的运行中,对地下环境维持的重视程度不足,引发的后果为,真个矿山区域的地质发生较大幅度的沉降。
在地质沉降灾害的发生中,存在影响区域较大和作用时间较长等特点,例如在某地区的矿山采空区调查与分析中发现,采空区的面积达到10.75km2,影响住户的数量较多,对于建筑的影响效果为,一些建筑出现严重的开裂问题,甚至已经出现建筑倒塌现象,可以说整个受影响区域的住户都面临安全隐患。
2.3环境污染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中,一个重要项目为对地面环境的影响效果,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随着废渣的挖掘和堆放,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可以确定矿山环境地质对环境的污染效果显著[2]。
在环境污染的研究与分析中,研究内容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潜在污染,包括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污染,这种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边坡地带,当边坡区域的底端为平缓区域或者存在河流时,这一潜在污染因素对整个系统自然环境的影响作用庞大。
其二为已经造车的污染,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主要为对地表径流、土壤以及植被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在当前的一些矿山开采区域中,这种污染已经全面展现。
3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3.1被破坏资源治理在传统的矿山开采模式中,必然会造成对资源的大量破坏,所以在当前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治理中,首要工作为治理已经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
在被破坏的资源体系中,包括的内容为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和水资源,对于土地资源的治理方法为,探究和分析相关区域的土壤质量,研究的参数包括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毒性有机物含量等,当发现这类物质严重超标时,可将该区域复垦为树木以及草坪的开辟区域。
当发现某区域土壤中的这类物质含量满足国家标准时,可以考虑将其复垦为农田,对于遭遇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区域,在开挖过程会导致山体的稳定性下降,可以考虑应用的方法为,在这类区域中早中植物,增加种植面积。
对于植被资源,应用的主要方法为在相关区域中铺设草坪和栽种树木,尤其是对于煤矸石以及矿渣堆放区域,尤其需要做好植被恢复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首要工作为分析被治理区域的土壤厚度,分析该区域的土壤是否能够支持植物生长,当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时,需要通过调运土壤工作,提高土壤的厚度,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植物的种植工作。
对于水资源,治理难度较大,尤其是针对已经多年运行的矿山来说,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哈量和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所以在环境治理中,主要工作内容为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3.2地质灾害治理在矿山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的研究中,地质灾害的类型有两种,即地面沉降问题和山体滑坡问题,这两种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防治方法如下:3.2.1山体滑坡治理与防治山体滑坡的引发因素为,土层之间的固结力下降,并且在降水的作用下,土壤的重量上升,当土壤的自重高于土壤之间的应力时,会出现山体滑坡问题。
从这一角度考虑,可以应用的方法为,首先在滑坡区域建成抗滑桩,这一结构的作用为,提高山体中各个土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具体的灾害治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整个山体土层的厚度完成连接工作,发挥抗滑桩的应用作用。
其次为设置挡土墙,这一结构覆盖于发生过滑坡灾害的山体表面,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选用正确的材料,并将其与固定件完整衔接,防止由于降水下渗时,出现挡土墙无法承力的现象。
最后为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渠,其中截水沟需要设置在挡土墙的上方,在发生降水时,这一结构可以防止山体上的水进入到相应的保护结构中。
在具体的建设中,需要将截水沟与排水渠衔接,并按照山体的走势将水引入到自然河流中[3]。
3.2.2地质沉降治理与防治在地质沉降问题发生后,难以通过对工程设施的应用,防止沉降现象的进一步发生,所以本文应用的方法为,落实沉降区域的民众迁移安置工作,防止在地面大范围塌陷时,造成民众的生民财产损失。
另外在该项工作的落实中,要从工作民众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完成对安置点中建筑的高质量施工工作。
对于原有的区域,对于沉降的中心区域,需要在该区域中完成植物栽种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区域的土层强度,对于沉降的周边区域,可以将这类区域配置复垦为农田,在保证居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可最大限度防止出现塌陷事故。
3.3场地污染治理在矿石的开采中,会形成多个煤矸石山,我国当前对煤矸石的应用和研究不够深入,所以主要采用的治理方法为防止煤矸石对自然环境造成进一步影响。
对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低的煤矸石存放区域来说,应用的方法为在场地中建成截水沟,在降水发生时,设置的截水沟能够防止污水外渗,这类截水沟需要与排水沟连接,排水沟将污水导入相关区域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防止煤矸石产生的污水进一步污染环境。
对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的煤矸石存放区域来说,治理方法为在建设截水沟的基础上,在安全区域中设置拦挡墙,并在装设的防渗膜表面上铺设草坪。
4结论综上所述,在矿山的开采中,对矿山的环境地质影响为,对当其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并提高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质沉降和周边环境全面破坏。
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的治理中,应用的方法包括煤矸石山处理、被破坏自然环境治理和资质灾害治理三个方面,降低矿山对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1]周延强.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分析探讨[J].居舍,2018 (14):181.[2]苏凯,张泽润,徐凤艳,张显.秦皇岛市抚宁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03):29-31+77. [3]王羽,冯五一.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J].矿物学报,2009,29(S1):408-409.收稿日期:2019-5-11作者简介:李晨夕(1981-),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