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解决问题。
2.理解问题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里有一个问题:小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明3个,小华还剩几个苹果?师:谁能告诉我,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生:要求我们算出小华还剩几个苹果。
师:对,这个问题要求我们算出小华还剩几个苹果。
那么,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生:我们需要知道小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给了小明多少个苹果。
师:很好,这两个信息就是解决问题的条件。
同学们,你们能在题目中找到这两个条件吗?生:能。
师:请同学们用笔圈出这两个条件。
3.分析问题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条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对,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列式?生:我们应该写成10-3=?师:很好,同学们,这个式子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4.解决问题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方法,算出小华还剩几个苹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的答案?生:小华还剩7个苹果。
师:很好,同学们,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5.检验结果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问题,但是我们还需要检验一下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检验呢?生: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原题,看是否满足条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法
2.能够利用两步计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两步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2.应用两步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运用两步计算法
2.理解两步计算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
3.黑板、粉笔、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引出两步计算法的概念,激发学生思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步:讲解
1.讲解两步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举例说明两步计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步:实践
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法的使用
第四步: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强调两步计算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所布置的练习题目
2.自行编写一个实际问题,并使用两步计算法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法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也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2. 知识点•四则运算•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教学物件•学生课本及练习册•白板及彩色笔四、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解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3. 学习四则运算老师通过简单的示范,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4. 解决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问题,并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共同解决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5. 引导总结通过学生展示的问题解决过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每天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学习四则运算的环节存在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基础练习题:主要包括乘法口诀表的应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的换算,旨在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题: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购物小票上的总价、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等。
3.拓展练习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运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进行换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表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度量单位进行换算,避免出错。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卡,上面印有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够适应,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内容。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问题的题意。
2.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会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问题的关键点。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2.班级学生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本课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解释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3.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几道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4.总结:–结束练习后,组织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并与全班一起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2.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扩展阅读•鼓励学生寻找更多关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九、课后反馈1.希望学生通过课后反馈表的填写,表达对本节课程的理解和建议。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下节课中给予解答和指导。
十、教学效果评价1.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作出相应调整。
2.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上述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谢各位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与努力,让我们共同进步!。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4课时《解决问题》示范教学设计
4《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解决较简单的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熟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并正确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分步列式计算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会合理运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面包房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如果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师: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
引导学生完整表达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教师板书学生找到的信息。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各种问题。
预设1:还剩多少个面包没有烤?预设2:剩下的面包比已经烤的多多少个?预设3:已经烤的面包比剩下的少多少个?预设4:一共要烤多少次?预设5:已经烤了多少次?预设6:剩下的还要烤几次?教师表扬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
这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简短的分析。
师:同学们很不错,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分析题意师: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预设:剩下的面包每次烤9个,可以烤几次?(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将色条图补充完整。
)师:根据我们共同完成的这个图,请同学们思考应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解决问题》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例3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问题情境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通过购物活动,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渗透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依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问题。
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包含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求一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
“想一想”和例3分别为学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模型,能够更形象深入的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基本方法。
分析法从问题入手,基本句式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条信息?”再追溯到已知信息。
综合法从已知信息入手,基本句式是“由这两条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再追溯到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核心能力教材呈现了超市柜台玩具小熊、地球仪、皮球的单价,问:“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首先让学生找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接着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即知道总价与单价,求数量,属于平均分中的包含情况。
最后通过乘法验算,进一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合作探究、解决例3的问题中,会分析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8元/个 7元/个 5元/个(1)买6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2)小冬带40元钱,买5个转笔刀,够吗?(二)课堂设计1.导入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亮亮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亮亮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玩具,你们愿意帮助他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教学计划
本次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的第四单元第4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十以内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将会根据其不同的学习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并实施适合的教学计划。
一、课前准备1. 教师应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做好备课笔记。
2. 教师需要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教学用具和材料,包括简易计算器、加法表、白板、书本等。
3.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二、教学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讲解“十以内加减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十进位的概念。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授、示范、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习题。
3. 教师在讲解完概念后,将会进行实际运算示例教学,如:5+3=8,6-4=2。
教师可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进行讲解和演示。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发扬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上黑板,在班级同学面前进行加减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通过黑板上的教学,学生能够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加强自身记忆,强化常识技能训练;而老师也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改正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十以内加减法”。
三、教学效果1. 本节课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体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2. 通过课上小测验,教师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较高,对于十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
3.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十以内加减法”的重要性,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掌握技巧和越来越敏锐的把握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以清晰、生动、易懂为主导,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既提高了课堂效果,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巩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精编).doc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
)(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列式:12÷3=4,12里有3个4.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
)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 )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
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7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是8元,7个是56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课时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展开。
本课时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含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问题。
但是,他们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以及与他人交流分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2.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问题的基本含义,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思考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课
时)》《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表内除法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的运算步骤。
2.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2.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
四、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学生练习册。
3.讲台显示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表内除法的步骤(10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表内除法的步骤,包括作除法、验算等过程,并结合示例讲解。
3. 解决问题(25分钟)
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问题,并指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4. 练习巩固(10分钟)
让学生拿出练习册,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或延伸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表内除法的步骤,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思考并解答教师提出的拓展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教案,希朎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准备好教学课件•准备好学生作业本和练习册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说明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第二步:新知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答案。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教师讲解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检查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四步: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与练习。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解决问题的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心得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以及“做一做”。
例5解决“至少要租多少条船”的问题。
通过常见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剩下的2个学生也准备一条船。
生活中像这样的具体情境有很多,比如装修用料问题、装订本子问题、植树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常说的“进一”或“去尾”的问题,但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些具体问题都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一做”第2题买面包(“去尾法”)和例题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至少”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多准备1条船?”“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题目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核心能力解决问题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运算”部分的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进一法”或“去尾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1.结合租船问题,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分析简单的“进一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做一做”的实际问题,会灵活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学习重点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我们前几课中学了有余数的除法,那么在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这些知识呢?大家可以上网搜集资料,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有30个苹果,每盘放5个,需要多少个盘子?有24个学生去划船,每条小船坐4人,需要几条小船?学生列式解答,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师:在我们的除法计算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正好分完,一种是分不完,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在我们生活中的解决问题中,是不是也有这两种情况呢?遇到有余数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先出示同教材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结构的题目,便于唤醒旧知的回忆,也便于新旧知识相互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找到新知的生长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际问题、游戏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小明的苹果比小红的多2个,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加减法问题,如“购物问题”、“分物品问题”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应用。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1、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
①第1题.问:为什么要运4次?
②第2题.
3元1个,为什么只能买3个,4元一个的为什么只能买2个?
2、课本第68页〝做一做〞.
3、练习十五第1、2、4题。
①第1、2题.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②第4题.先找规律,再练习。
4、希望小学二年级一班有男同窗22名,女同窗21名,每8名同窗一组,可以分红几组?还余几人?〔2021春季期末考试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算式□÷6=□……□中,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48÷〔 〕=9……3 67÷〔 〕=7……4
五、全课小结:
生活中的余数现象很普遍,下课后,请同窗们到生活中去寻觅余数效果,你会有更多更幽默的发现。
六、预习课本第69-71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5—11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课题:处置效果课 型 :新授探求课课 时:第4课时
运用说明及学法指点:
1、结分解绩自学课本第67、68页例5、例6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的第1、2、4题,用红笔勾勒出疑惑点,独立思索完成自主学习和协作探求义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形挂图。
教 法:游戏激趣,引导探求。
学 法:自主探求、协作交流法。
教员复备栏或先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的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67、68页例5、例6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的第1、2、4题。
〔二〕、温习并反省〔温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时 解决问题(2)】
第4课时解决问题(2)课题解决问题(2)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求积、求商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预备教具预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学问点1:综合应用乘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4题(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分析:这是一道综合题,有用乘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有用除法意义解决的问题,先从题目信息明确问题,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第(1)小题求6个5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2)小题求36里面有几个9元,用除法计算。
第(3)题可自由选择两个条件提问。
答案:(1)5×6=30(元)答:一共需要30元。
(2)36÷9=4(个)答:用36元可以买4个茶杯。
(3)买2顶帽子需要多少元?6×2=12(元)答:买2顶帽子需要12元。
1.公园门票9元一张,买4张票需要多少钱?9×4=36(元)答:买4张票需要36元钱。
2.用2米布料可以做一件风衣,14米布料可以做几件风衣?14÷2=7(件)答:14米布料可以做7件风衣。
二、学问点二:查找相应的信息解决问题和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材第44页第6题(1)我们有18个人,要坐几辆碰分析:第(1)小题是让学生依据问题在表格中查找相应的信息解决问题。
依据18人坐几辆碰碰车可知是求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第(2)小题要依据表格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自己提出问题。
答案:(1)18÷3=6(辆)答:要坐6辆碰碰车。
3.儿童游乐园价目表:(1)我们有27人,要坐几辆小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
)(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里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
)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 )
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
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7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是8元,7个是56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2.课件出示汽车图。
谈话:老师想买这两小汽车,可是它的价钱被小红遮住了。
小红这样提示我们: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求出小汽车的价钱吗?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小组交流。
你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做?
(3)反馈评价。
小结:小汽车的价钱,就是求24里面有6个几,像这样的问题也是用除法计算。
列式:24÷6=4(元)
引导口答:一辆小汽车4元。
(4)谈话:你能用解决上一题的方法自己检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检查方法。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互相提数学问题,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4.刚才我们解决的我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也就是把总数按每份的数来分,求可以分成这样的数几份,或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2、3题。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反馈评价。
指名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考过程。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4题。
完成第(1)(2)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完成第(3)题,你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巡视,适时点评。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建议要告诉大家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式要写上单位,计算完成后,要及时把求出的答案代入原题进行检验。
【板书设计】
第3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例3: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56÷8=7(个)
想一想:一辆小汽车多少元?24÷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