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专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16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16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2017·济宁)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
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C)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2.(2017·枣庄)1929年11月29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宣布:“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D) 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B.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C.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解析】材料中经济大危机到来后,胡佛宣布降低工人工资的行动只能加剧萧条,明确反对企业和资本家下调工资、减产和解雇工人的做法,可见当时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故选D项。
A、B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明确反映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是加深危机的原因,而非工人失业,故C项错误。
3.(2017·杭州)“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
”为执行这一原则,罗斯福政府(B)A.给予工人谈判权利B.采取以工代赈政策C.规定工人最低工资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罗斯福政府为了“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主要是给失业的人重新提供就业的机会,即“以工代赈”,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也是新政的主要措施,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B项。
4.(2017·张家口)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万户赎回产权。
福建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建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 股票投机活动异常活跃B . 商品市场的萎缩C .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 . 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2. (2分) (2020高一下·金华开学考) 下列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的法案中,主要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的是()A . 《联邦紧急救济法》B . 《全国工业复兴法》C . 《社会保险法》D . 《紧急银行法》3. (2分)(2019·绍兴模拟)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8年任期中,集中精力振兴经济,创造了美国经济史上历时最长久的低通胀、低失业和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
助推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政策有()①加大环境保护投资②强化财政赤字政策③扶植高新技术产业④增加供应刺激需求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④D . ①②③4. (2分) (2016高二下·石家庄期末) 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利关系呈现出“由平衡到集权化”的演进趋势。
“集权化”趋势的起点位于下表中的()A . AB . BC . CD . D5. (2分)“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 .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 .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 .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6. (2分)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A .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B .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C .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D . 世界市场的作用7. (2分) (2017高三上·曲靖月考)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
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出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表现在:提高关税,大打贸易战;实行货币贬值等。
(6)影响:①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②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特点:波及范围广,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特别大,资本主义生产缩减36%。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 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启示和教训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④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⑤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⑥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罗斯福新政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新高考)专题十二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十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世纪20年代,“先享受,后付款”几乎成了美国所有广告的通用口号。
1925年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总额达48. 75亿美元,并在以后各年中继续增加,直至货物的15%都以分期付款方式售出。
新型消费理论( )A.奠定了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B.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C.促进企业大力革新生产技术D.给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2.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关税法》,增加了应纳税目和提高了关税,招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引发了贸易战,使得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雪上加霜,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
这表明美国( )A.贸易保护主义诱发经济危机B.自由放任政策使国际关系恶化C.“孤立主义”政策加剧经济危机D.奉行“单边主义”谋求经济霸权3.1933年,美国政府缩减棉田耕地1 000万英亩,棉花减少400万捆,小麦耕地缩减800万英亩,烟草产量减少三分之一,购买并屠宰猪600万头。
这说明()A.盲目竞争引发农业生产过剩B.经济危机促使美国政府加强干预C.国际贸易萎缩危及农业生产D.政府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4.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入再分配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
这体现了( )A.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改变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5.罗斯福的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承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这主要因为( )A.罗斯福新政胜利在望B.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C.美国人都崇拜罗斯福D.罗斯福找到解决危机的良方6.有学者指出:“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可以说成为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由主义宣告结束,再无回头之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6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pt课件
考点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法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法2 “人民资本主义”与“经营者革命” 考法3 建立“福利国家” 考法4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考法5 二战后西欧经济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ppt课件
考法2 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
1.表现: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所有的经济部门,银 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 作,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兴办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 机会,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ppt课件
考法3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
1.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 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 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
专题16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pt课件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ppt课件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为应对1929—1933年 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权的 力量大力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 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使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资本 主义经济陷入了“滞胀”状态。为了摆脱“滞胀”,发展经济,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经济改革,促进了 经济的复兴。
2012届高考历史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复
【答案】(1)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 (2)内容:在教育、健康、住房、失业、退休等方面 全面实行社会保障(或答人人享有免于贫困、疾病、愚 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利);特征:社会保障的全面 性;实现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的保障需求。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从正面看:福利国家政 策的实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英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 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福利国 家”,为以后其它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借鉴和 模式。从负面看:加重国家的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 积极性,影响了经济发展。
【解析】第一问根据时间“1948年”,可知借鉴的 国家应该是二战以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 是哪个国家的有关法令。英国的“福利国家”被称 为“从出生到坟墓”的“福利”,应涉及到社会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第二问中的“内容”可将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列举出来;而“特征”则应强 调其“全面性”等。第三问中的“评价”主要还是 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7分)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 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 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问题: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个国家的实 践经验?(2分)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3 分)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2分)
【点拨】该题评分标准比较开放,对考生答案的评分, 也不拘泥答案要点的文字表达,只要其意思与评分要 点相近即可。后两问的答案也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得分。并且还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符合题旨且有 创意的答案额外加分。另外,有些考生在答题时存在 以下问题:使用涂改液,在涂写答案时,用力太小; 答题纸上字迹潦草;在规定的范围外答题;语言不通 顺不精炼。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最终的得分。考生在平 常练习时都应该注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 专题22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人民版
二、罗斯福新政
3.特点: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图解识记] 罗斯福新政
主题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 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 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 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 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 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 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 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 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述评》
解读 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 素。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文中画线部分从不同角度 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史料二 ①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 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 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②已经 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解读 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第 一个句号将史料分为两层意思。①处画线部分说明了当时人们生 活非常困苦。②处画线部分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 别强调了哪一因素?
答案: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 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十五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考点知识整理
十五、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3)影响:①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考点2、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严重破坏;②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总统。
(2)主要内容:包括复兴、救济、改革三个方面: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②调整农业政策。
③复兴工业。
④举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3)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美国的经济改革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时间经济发展特征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总统战后二十年黄金时期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杜鲁门等20C50、60S20C70S 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20C80S 经济复苏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紧缩货币、减税、加大国防开支里根20C90S “新经济”时代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克林顿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2)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发展:①20世纪50年代初,大体恢复;②50、60年代,繁荣,并开始一体化进程。
原因: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国家干预经济。
表现:①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单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先表现为()A、工人失业B、贸易竞争C、市场萧条D、金融危机+2.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
以下举措属于该阶段的是()A、《农业调整法》B、《公平劳动标准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3.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
这一状况反映出()A、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B、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C、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D、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政策环境+4.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
这些措施的意图是()A、调节工业生产B、稳定金融秩序C、减少耕种面积D、维护社会稳定+5.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B、成立农业调整署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D、推行“以工代赈”+6.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最早发生在()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7.有学者这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尽管私人企业仍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主要支柱,国有企业却在不断增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就是最好的例子,意义更为重大的也许就是: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提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政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制度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克服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8. 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The Triumph Of The NewEconomy)”的文章,描绘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5.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教版)
[探究]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自由贸 易、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 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垄
C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 规律 ] 图表类题应特别注意图名和图注,读图的顺 序是先外后内。
收资金的作用。 ②“经营者革命”: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3)福利制度
①建立: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 立。 ②特点:由单纯社会救济发展为公民社会权利;种类 繁多;覆盖面广。 ③评价:反映分配社会化趋势;缓和社会矛盾,扩大 社会消费;但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 性。
4)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3)影响 ①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造成工业、 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 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
②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
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发了政治危机。 ③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 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C.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 解析 ] 1929 年,西方发生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 大肆向落后国家倾销商品,导致了中国入超额的迅速上升。
[答案] A [ 规律 ] 历史离不开时间,在题干中有时间的选择题, 一般要通过时间作桥梁,以联系所学知识,从而正确解答
问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 战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
(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及特点,2、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③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6、影响①破坏社会生产力②浪费社会资源③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A、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矛盾;(工人罢工)B、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于英、法等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1932年措施:1932年是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主要目的是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他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3、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和信用危机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2节、罗斯福新政课标要求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2)具体原因: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需矛盾尖锐。
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股票过度投机,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③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2.爆发(1)开始标志: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2)表现:股价暴跌,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争夺国际市场,不仅加深了危机,而且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
考点2:罗斯福新政1.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2)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危机不断恶化。
(3)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危机。
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税制等,重建银行信誉。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经济的管制;发起蓝鹰运动,公平竞争,以资鼓励;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缓解劳资矛盾。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二十一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21讲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两项水利工程都( )A.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D.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2.(2019·贵阳一模)自新政实施以来,美国人遇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概念”:一种是以“以工代赈”为核心的生产;另一种是对财富的平等分享。
对此,罗斯福解释说,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这旨在说明( )A.美国已经放弃了市场经济模式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有所扩大C.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D.美国的民主制度得以继续保留3.(2019·南京、盐城一模)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
这些政策( )A.维护了凯恩斯主义B.缓和了经济“滞胀”C.加强了“福利制度”D.壮大了“知识经济”4.从194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
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
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B.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C.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5.(2019·武汉一模)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 )A.重商主义的盛行促进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主义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6.(2019·惠州一模)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
高考历史 冲刺系列 第14讲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概括总结及例题讲解)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讲内容中高频考点主要包括:30年代大危机的探究,罗斯福新政及评价,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新”意等。
本讲对当今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故在高考中呈现较多,应引起关注。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
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我国政府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作重点,要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应对经济困境的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全球史观看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国际金融风暴的出现:“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在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加深、从生产到销售都连成一个整体的今天,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
回望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由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到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世界,究其深刻原因,可以感受经济全球化缓缓前行的节拍。
考点聚焦考点4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例1.(2011年福建省文综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图6 图7 图8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案:B。
解析:从图8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A项符合实际;从图7“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C项符合实际;从图6“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项符合实际;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物价上涨,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符合,B项可选。
高考历史第十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义
第十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有经济计划,但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4)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领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6)经济体制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调整,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课题二十八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3.影响(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在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图中看出1933年美国汽车产量急剧下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导致人民的消费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
B、C、D各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选A。
2.(2013·北京·23)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全国复兴管理局是新政中工业改革的措施,目的为了调整劳资关系。
A项是整顿银行的目的;B 项是措施,不是目的;C项是社会救济的目的。
因此正确答案选D。
3.(2013·苏锡常镇)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中理性节俭是美德;20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学家则提出“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
造成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行B.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来临C.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D.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答案] B[解析]据材料欧洲人由节俭到奢侈的时间是20世纪中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和消费矛盾的直接作用导致了经济大萧条的出现,进而影响到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4.(2013·徐州)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
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福利制度②调整农业③复兴工业④以工代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
故选D项。
5.(2013·山西模拟)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
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
”“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D.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提示“1933年、美国、有新总统的倡导、奇迹般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成效。
6.(2013·山西模拟)《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答案] A[解析]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材料反映了农产品价格大跌,罗斯福采用的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7.(2013·湖北名校调研)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
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1935年与1929年相比,美国税收的税率增长了3倍多,过快增长的税率使得民众的实际收入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众的消费能力,影响到经济发展,故选B项。
8.(2013·辽宁五校联考)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动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控制。
由于二战后企业经营方面出现了“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的社会阶层。
9.(2013·威海一模)在英国,福利项目之多、政府向国民提供的津贴和补贴名目之繁杂,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
二战后,英国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A.强化了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D.淡化了资本主义性质[答案] B[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其中突出特征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是其表现之一,故选B项。
10.(2013·广东百校联考)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答案] 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即实行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更在于保全少数的富人,这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质。
故选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
11.(2013·南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
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
”“魔力”是指( )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C.科技进步D.知识经济[答案] B[解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涨”,发展放缓,故选B。
A项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D项出现在九十年代。
12.(2013·广州二模)“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推行私有化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73年经济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故排除④,选A项。
二、非选择题13.(2013·广东百校联考)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
垄断巨头梅隆哀叹:“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
”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
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答案](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2)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
(3)联系:材料一中主要国家政府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
而材料三正是在吸取材料一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作用: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4.(2013·洛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
经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材料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
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