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佩温胆汤治疗尿毒症并发消化道症状24例讲解

合集下载

郝万山温胆汤的功能主治

郝万山温胆汤的功能主治

郝万山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特别适用于热毒郁结的症状。

•温胆汤中的药材通过刺激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有助于清热解毒。

调理肝胆•温胆汤是一种具有调理肝胆的作用的中药方剂。

•它可以舒缓胆道和肝脏的炎症,保护肝胆功能。

•温胆汤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改善胆道黏稠度,防止胆石的形成,并减轻胆囊疼痛。

缓解消化不良•温胆汤可以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它可以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消化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

•温胆汤还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帮助减轻胃肠道的炎症和肿胀。

镇痛消炎•温胆汤中的药材具有镇痛和消炎的活性成分。

•它可以减轻胆腔和肠道的疼痛和炎症,提高胆囊和胰腺的功能。

•温胆汤还能够缓解胃肠道的痉挛和疼痛,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改善肝胆疾病•温胆汤在临床上常用于改善肝胆疾病。

•它可以帮助调节肝脏的功能,促进胆汁的产生和排泄。

•温胆汤还可以减轻肝胆疾病的症状,如腹胀、黄疸等。

提升免疫力•温胆汤的药材中含有一些具有提升免疫力的成分。

•它可以增加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温胆汤还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净化血液,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

促进胆囊收缩•温胆汤中的药材具有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

•它可以加快胆汁的排出,预防胆囊的胆固醇沉积。

•温胆汤还能够减少胆石的形成,缓解胆囊和胆道的疼痛。

总结:郝万山温胆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肝胆、缓解消化不良、镇痛消炎、改善肝胆疾病、提升免疫力和促进胆囊收缩的草本中药方剂。

它通过调节人体内的胆囊和肝脏功能,提高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胆汁的产生和排泄,减轻炎症和疼痛,并具有抗炎、抗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使用郝万山温胆汤可以改善肝胆功能、减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疼痛等症状,对于肝胆疾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副作用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副作用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副作用
功能
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以下功能: - 温中暖胃:温胆汤通过温热的药材成分,可起到温中暖胃的作用,帮助消化、促进胃肠蠕动。

- 理气安神:温胆汤中的药材能够舒缓肝气郁结,安抚神经紧张,具有减轻焦虑、调节情绪的作用。

- 消炎止血:温胆汤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溃疡、胃炎等疾病,并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

主治
温胆汤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的辅助治疗: 1. 胃寒胃痛:温胆汤中的温热药材可以缓解胃部寒冷引起的胃痛、腹痛,改善胃寒状况。

2. 胃肠功能紊乱:温胆汤具有调节胃肠蠕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问题。

3. 焦虑失眠:温胆汤中的药材有安神作用,可以帮助舒缓神经紧张、改善焦虑情绪,缓解失眠问题。

副作用
温胆汤作为中药方剂,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需要注意: 1. 胃部刺激:温胆汤中的一些药材可能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胃痛、胃灼热等不适感觉,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控制。

2. 过敏反应:温胆汤中的一些药材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用。

3. 药物相互作用:温胆汤中的药材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者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在使用时应遵医嘱,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总之,温胆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暖胃、理气安神、消炎止血等功能,适用于胃寒胃痛、胃肠功能紊乱、焦虑失眠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控制、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副作用。

藿香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4例

藿香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4例
国 中 医 药杂 志 . 2 0 1 i , 1 2 ( 0 3 ) : 2 5 6 — 2 5 8 .
过 君药 、 臣药 、 使 药 的共 同 作 用 , 能 共奏 清 热 、 止血 、 化 瘀、 活血 之功 效 , 从 而通 过标 本兼治 有效 控制 更年 期崩 漏 临床症 状 , 起 到 快速止 血 的效果 。此外 , 配 方所选 中 药均 性 温和 , 对 患 者机体 几乎 无损 伤 , 不 会引 起 明显 的 不 良反 应 , 因此本 组 患者 治 疗 中并 无 明显 不 良反应 发
摘要: 目的 观察藿香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治疗组4 2例采用藿香温胆汤加减( 藿香、 陈皮、 茯苓、 法夏、 枳实、 竹茹、 黄连、 炙甘草) 治疗, 对照组4 2 例采用奥美拉唑胶囊、 多潘立酮片治疗, 治疗2疗程后对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 1 6 例, 显效 1 4 例, 有效5例, 无效 7 例, 总有效率 8 3 . 3 %

1 3 5 4・
光明中医 2 0 1 3年 7月 第 2 8卷 第 7期
C J G MC M J u l y 2 0 1 3 . V o l 2 8 . 7
通过 血液 循环被 充 分 吸 收 。马 齿 苋 和益 母 草 共用 , 通
个 体差异 , 因此 在 临床症状 上 表现也 各不 相 同 , 本组 在 基本 配方 治疗 的基 础 上 , 根据 患 者 具 体病 况 进 行 固冲 止 血汤加 减治 疗 , 使得 治 疗 更 具有 针 对 性 、 灵活性 , 有 效 避免 了 西 药 治 疗 中 “ 一概而论 ” 的缺 点 , 在 快 速 止
物质反 复地 刺激 胃黏 膜 , 破 坏 了 胃黏 膜屏 障 , 导致病 程

温胆汤证总结

温胆汤证总结

温胆汤证总结1.方剂组成:●《千金》温胆汤: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

上切。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六味:主治:胆寒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三因》温胆汤: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

上锉为散。

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

食前服。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八味:主治气郁生痰变生的诸症。

●温胆汤方:半夏二两,茯苓一两半,陈皮三两,甘草一两,枳实二两,竹茹二两,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现代常用方: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甘草3g,枳实10g,竹茹6g,生姜6g,大枣5g。

2.历史起源:●温胆汤一方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外台秘要》言其出于南北朝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胆寒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其后温胆汤又见于陈无择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药用即在《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而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主治“气郁生痰变生的诸症”。

●温胆汤是唐朝孙思邈所创,载于《千金方》。

临床上应用广泛。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心胆虚怯,触事易惊,虚烦不眠,幻梦纷纭,遂使惊惶怯摄,气郁生涎,涎与气转,变生诸证,或短气乏力,自汗涔泄,或恶心呕吐等痰气上逆,虚烦惊悸,不寐等症候。

该方功用明显,是治疗心气不足,胆虚不宁的良方。

●温胆汤之命名:盖由于胆为清静之府,喜静谧而恶烦扰,喜柔润而恶壅郁。

若病后和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隔之余热未尽,必伤少阳之和气,而有虚烦惊悸等症。

其中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

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且指出其病因是“胆寒故也”。

温胆汤--全部加减

温胆汤--全部加减

温胆汤--全部加减温胆汤--全部加减2020-05-20 ⼼爱如初转⾃程宇宏【温胆汤】⽵茹、枳壳,云苓,陈⽪。

【咳喘有痰】加苏⼦ 10g、莱菔⼦ 15g、葶苈⼦ 10g(便溏⽤炒葶苈⼦,不溏⽤⽣葶苈⼦)、鱼腥草 30g、⽣薏苡 10g。

【肺癌⽤温胆汤效果相当好】加鱼腥草 30g、芦根 15g(最好鲜芦根 60g 榨汁)、⽣薏仁 15g。

桃仁 10g、杏仁 10g、⽩花蛇⾆草 30g、车前草 30g。

(薏苡仁 100g 以上煮粥)【肿瘤科之谈】第⼀肿瘤病⼈做了放疗、化疗中毒。

⼀个就⾻髓像低了,另是⾆苔厚腻,不能吃饭。

不搞辨证论治也就三下⼦:第⼀,清热解毒;第⼆,以毒攻毒;第三,软坚散结。

⾆苔这么厚腻,清热解毒也好,以毒攻毒也好,都影响⾆苔,病⼈越来越不想吃饭。

【第⼀个绝招】先开胃⼝,胃⽓为本,我就⽤温胆汤,就⽤保和丸。

两个礼拜以后病⼈都到我这来了。

胃⼝开了。

原来睡也不⾹,治疗肺癌睡的很⾹,这⼀两饭吃不了,现在能吃⼆两饭了,能让我吃了很有救。

但是前提苔腻。

苔假如不腻是虚证,不⽤温胆汤。

【中风】加⽔蛭,地龙 10g、川芎 10g、丹参 30g、葛根 10g、⽣牡蛎 30g。

治疗脑中风。

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都可以⽤,因为三期多数是⾆苔腻。

【⼼⾎管病】加全⽠蒌 30g、薤⽩ 10g(泡的时候加酒)、丹参 30g、野菊花 10g(野菊花强⼼呀)、⽣⼭楂 15g。

【各种胃炎】加蒲公英 10g、连翘 10g、川楝⼦ 10g、元胡10g、⽣牡蛎 30g。

萎缩性胃炎加乌梅 15g。

【肠炎包括结肠炎】加苦参 10g、⽊⾹ 10g、煨葛根 15g、车前草 30g、马齿苋 15g。

【结肠炎最好灌肠】100ml 肛管插到 15cm,给他灌肠。

你假如⽤灌肠的办法,苦参就可加⼤量,⼀共可加到 30g,灌肠不⽅便⼝服⽤ 10g,但灌肠苦参就⽤ 30g,每天晚上灌⼀次,就⼀付药分两个晚上灌,⼀般⽤ 10 付左右这个结肠以后明显的好转。

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6例

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6例

高血糖 有关 。③ 胃肠激 素及其 它激 素对 胃肠运动 有广
泛 的调 节作 用 。陈健 等 发现 , 尿 病 胃轻 瘫 患者 的 糖 空腹血 浆生 长抑 素和 血 管 活性 物 质均 有 提 高 , 与 胃 且 排空 时 间呈 正相 关 。这 2种激 素 均可 抑 制 胃肠 运 动 , 是 胃排 空迟 缓 的原 因之 一 。笔 者 经过 临床 观察 发 现 , 本病 多有痰 瘀 的病理 机 制存 在 , 中医 治疗 痰 瘀 的方 法 比较 丰 富 , 以降 浊化痰 , 活血通 络 为主 。故 方 中半 夏降 逆和 胃, 湿化痰 ; 燥 枳实 行气 消痰 , 痰 随气下 ; 使 陈皮理 气 燥湿 ; 茯苓 健 脾 渗 湿 ; 连 泻 心 火 ; 参 活 血 通 络 ; 黄 丹 姜 、 和 胃止 呕 。诸 药合 用 , 奏理气 化痰 , 枣 共 清胆 和 胃,
消失 ; 效 : 有 胃部相关 症状 缓解 ; 无效 : 胃部相 关症 状无 2 2 治疗 效果 .
有 效率 9. % 。 17
治愈 1 8例 , 有效 1 5例 , 效 3例 , 无 总
治疗方 法经 随访 观察 , 见 明显 毒副作 用 , 得临 床推 未 值
广 应用 。
参 考 文献 [ ] 彭荔 薰 , 佩 , 青 萍 . 尿病 病 人 胃排 空 功 能 的研 究 [] 中 国糖 1 周 张 糖 J.
1 g 莱菔 子 1 g 槟榔 l g 焦 三 仙各 1 g 气 滞 者 加木 5, 5, O, 5; 香 l g 香 附 l g 佛 手 l g 气 虚 者 加 黄 芪 3 g 人 参 O, O, O; 0,
lg山药 3 g湿重加 藿香 lg佩 兰 lg厚朴 lg O, 0; O, O, O 。煎

温胆汤加减方有哪些?温胆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温胆汤加减方有哪些?温胆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温胆汤加减方有哪些?温胆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瑞,此系胆虚痰热扰。

(一)温胆汤的组成与功效温胆汤由橘皮9克,法半夏、竹茹、枳实各6克,白茯苓5克,炙甘草3克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

是主治肝胃不和,湿痰化热,痰热内扰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失眠心悸,胸闷有痰,口苦,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为其辨治之要点。

凡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所致的妊娠呕吐、美尼尔氏(梅尼埃)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效果显著。

(二)加减方法①若心内烦热,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②口燥舌干,去半夏,加天花粉、麦冬,以润燥生津。

③癫痫抽搐,加胆南星、双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岳美中(名老中医)岳老治疗肝胆郁热挟痰,扰及心神,致使夜寐不宁,以清胆豁痰安神之温胆汤加味(法半夏、云茯苓、竹茹各9克,石葛蒲、炙甘草各6克,广陈皮5克,炒黄连2克)用治有效(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续编第96页)。

徐慧华(中医专家)以温胆汤(茯苓16克,陈皮、姜半夏、枳壳各10克,姜竹茹6克).加丹参15克,适用于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随证加减,有效率为96.8%[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7;(2):24]。

陈克忠(山东医科大学教授)以温胆汤(云茯苓12克,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各9克).加胆南星9克,大枣5枚,生姜3片,组成“涤痰安神汤”。

具有清痰和胃,除烦安神之功效。

主治以多汗、心烦、头晕、失眠、多梦、四肢麻木等神经症状(摘自《名医名方录》第4辑第194页)。

心律不齐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相近似,多由阳虚心血不足、七情不和,或痰浊蕴结、淤血阻滞等所致。

我对心律不齐属于痰浊凌心者,常以祛痰和胃的温胆汤加减(黄精24克,苦参、竹茹、枳壳各12克,茯苓15克,半夏、陈皮、胆南星各9克,甘草6克),临床用之颇佳。

失眠者加远志9克,龙骨、牡蛎各.15克;心前区闷痛者加丹参30克,川芎12克(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156页)。

真武汤合温胆汤治疗尿毒症

真武汤合温胆汤治疗尿毒症

真武汤合温胆汤治疗尿毒症无住行者中医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个尿毒症患者的自述2020-01-12 08:21阅读:110《中医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说明潘德孚 2005年9月15日张拂同学的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是极其危险的疾病,没有什么西药可治。

有的西药还会越吃越坏。

把这样的疾病治好,是不容易的。

所好该同学碰上一位高明的中医师娄绍昆老师,通过辨证论治而得到彻底根治。

这是该同学幸运,也是治疗这位同学的娄老师的医运。

年轻人生命力旺盛,容易恢复。

不管生了什么病,任何时候不能绝望,保持信心,要使自己的精神永远处于乐观、奋发的状态之中,这是一切疾病痊愈的首要条件。

这位同学患的肾病应该说是起源于幼年期急性扁桃体发炎。

当时已经发现发病时有眼睑浮肿的症状。

我相信她一定当做感冒来治疗,或不吃药硬挺过去。

如果服用的若是西药,则是治疗的错误。

我把这个治疗经过加以解释,是希望今后有人碰到这样的扁桃体肿大,千万重视,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扁桃体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道关口,能够阻挡致病细菌的入侵。

我们的自然界,是一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

用达尔文学说来看,所有的生命都始自微生物。

许多细菌在体外或体内都能够与人体“和平共处”。

当人体自身因各种原因导致不平衡的时候,有些微生物才乘机发难,人就生了病。

即使在这个时候,人体还有各种机制防止疾病的扩大和漫延。

因为,人,作为生物体,在这个自然界繁衍种族已有几亿年的历史,机体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我国的传统医学,就是认识和利用人体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祛除疾病,维护健康。

该同学幼年发扁桃体炎。

如果出现发热恶寒、或鼻塞打喷嚏等症状,西医认为得的是感冒,会采用一些消除鼻粘膜充血和消炎的药物。

这种方法,害处很多。

鼻粘膜和扁桃体充血,本来是说明细菌被挡在鼻粘膜上,白血球正在积极歼灭细菌,而消除鼻粘膜和扁桃体充血的药物却是要撤回白血球。

鼻塞虽说暂时缓解,确实能够使人体的得到片刻舒服。

但却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不过,问题在于有许多时候,即使医疗方法错误也不要紧,人体自身仍然能继续进行调整,使疾病得以痊愈。

温胆汤证治医案

温胆汤证治医案

温胆汤证治医案温胆汤治口臭:口臭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口腔疾病。

二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吃口香糖对口臭病人而言,只能起一个暂时掩盖病情的作用,不仅对治病毫无益处,反而会因其中的糖分等物质的刺激加重口腔和胃黏膜损害,使原来的疾病变得更为严重。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对于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认为,口臭多伴有牙龈肿痛、烧心、反酸、嗳气、大便干燥、舌质红、脉濡数或弦滑。

病位在脾、胃、肝、胆。

病性属本虚标实、以实为急。

病机为湿热痰火蕴结中焦。

治宜清热化痰、健脾除湿。

方用温胆汤加减。

药用陈皮9克,茯苓15克,竹茹、炒枳壳、法半夏、白蔻仁、菖蒲、郁金各10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大枣5枚。

每日1剂,先用生水浸泡2个小时,然后以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20分钟,连煎煮2次,分2~3次温服,以10天为一个疗程。

实践证明,本法对口臭的治疗每能获验,如遇口臭病人可以一试。

温胆汤治梅核气1985年3月初,刘姓女,43岁,因咽不不适,求诊于家父。

自诉一年多来,咽部不适,如球状物梗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心胸满闷,心情急躁易怒。

若遇心情不畅,或感冒之后,症状加重。

观其舌红苔黄腻,家父诊后云:咽喉乃人之要道,呼吸、纳食必经之路,岂容阻塞不通。

此多因肝郁日久,气滞不畅,然久之则水液失谢失常,痰湿郁结,加之郁火,相互搏击,气机交阻,故中医称之为痰核,也称梅核气。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竹茹6克,枳壳9克,瓜蒌10克,陈皮6克,半夏6克,云苓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9克,桔梗5克,枇杷叶6克,香附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药后症状减缓,胸宽气畅。

前方加白芥子6克,川朴9克,前后服药13剂,症状缓解,病渐向愈。

父云:梅核气称气痰,多由七情郁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化痰而成。

痰凝气滞上逆咽喉而发病。

治疗当重气、火、痰三者,治以温胆汤有良效。

温胆汤中医临床运用经验体会总结

温胆汤中医临床运用经验体会总结

温胆汤中医临床运用经验体会总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之一,它从一个治疗“不得眠”的方子,经过数十代人的探索,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其积淀之久、变化之妙,绝非一般时方所能比。

这说明一个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在临床上认真实践,缜密思考,就可以拟定出新的方子,为解决棘手疾病闯出一条新路。

今就温胆汤的沿革及其发挥与应用,略述己见,冀予同仁参考。

沿革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已佚),后被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录,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以下称孙氏温胆汤)。

方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一两),生姜(四两)”,计六味。

有人认为,温胆汤是后人在《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旨意下,采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枳术汤等加减而成,此说不无道理,但温胆汤的组方配伍却是有着质的飞越。

到了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出现了三首温胆汤,一首在“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篇,其组成、主治与孙氏温胆汤相左;另两首分别在“虚烦证治”篇和“惊悸证治”篇,此二方较孙氏温胆汤多了茯苓和大枣两味药(以下称陈氏温胆汤),计八味。

“虚烦证治”篇的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与孙氏温胆汤基本一致,只是云“又治惊悸”;而“惊悸证治”篇的主治病证繁多,云“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远远超出了孙氏温胆汤的治疗范畴。

陈氏温胆汤的药物剂量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比起孙氏温胆汤的变化不仅仅是多了茯苓与大枣,更重要的是生姜用量从四两减为五片。

后世医家所用温胆汤多从陈氏温胆汤变化之,所治病证亦尊“惊悸证治”篇所云。

温胆汤从痰治论胃癌并发顽固性呕吐1例报告

温胆汤从痰治论胃癌并发顽固性呕吐1例报告
致恶 心 频 发 、 呕 吐痰涎 的病例 , 取得 了一定疗 效。 胃癌 是指 发生 于 胃黏膜 上皮 的恶 性 肿瘤 , 是 最 常 见 的消化 道恶 性 肿 瘤 。中 医 临 床 分 型 主 要 有 肝 胃 不和、 胃热伤 阴 、 湿瘀 内阻 、 脾 胃虚寒 、 气 血 双 亏等 5 型 。 胃癌 早期 临床表 现 往往 不 明显 , 晚 期 胃癌 因 肿块 压迫 、 浸润 、 坏 死 以及 术 后 胃形 态 的改 变 , 引起
温胆 汤… 最早 见 于 《 外 台秘 要 》 卷1 7引 《 集 验 方》, 方 中生 姜 四两 , 半夏 二两, 橘 皮 三两, 竹 茹 二
mL ~。立位腹平 片未 见肠 梗 阻迹 象 。复查 胃镜 : 吻
两, 枳实二枚 , 甘草一两 。现代 中医在临床上运用 温胆 汤治疗 晚期 胃癌表 现 为 肝 胃不 和 、 痰 湿 内扰 所

51 0・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1 3年第 8卷第 5期
Wo r l d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We s t e r nMe d i c i n e 2 0 1 3 , V o 1 . 8 , N o . 5

病例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温胆 汤 从 痰治 论 胃癌 并发 顽 固性 呕 吐 1例 报告
王 芳 冯利 杨新 娣 高音
【 关键词 】 温胆汤 ; 胃 癌; 呕吐 ; 中医药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6 6 1 3 ( 2 0 1 3 ) 0 5— 0 5 1 0 ~ 0 2

温胆汤的临证运用

温胆汤的临证运用

效, 现 将典 型病 例报 道 如 _ F 。
l 梅 核 气( 西 医称慢 性 咽炎 )
炎, 痰 蒙清 窍 , 敞用 温胆 汤加 减 。陈皮 I 5 g 、 半夏 1 5 g 、 枳实 l 0 g、 南 星 1 0 g 、 菖蒲 1 5 g 、 重川 茯 苓 3 0 g , 健 脾 化湿 除痰 ; 葛根 3 0 g 、 丹参3 0 g , 引经 按; 眩晕 西 医称 为梅 氏埃 综 合症 。 眩晕分 风 、 火、 虚、 痰4 型, 而
内蒙古 中医药
温 胆 汤 的 临 证 运 用
于 晓翠
( 赤 峰 市喀 喇 沁旗 q - 蒙 医院 赤峰 市
关键词: 温胆 汤 : 梅核气; 头痛; 眩晕 ; 胃痛
0 2 4 4 ( ) ( ) )
中图分 类号 : R 2 5 6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7 ) 0 5 0 0 4 6 — 0 1
它是从《 备 急千 金 方》 温 胆 汤衍 化 而来 , 较 之 多茯 苓 大枣 而减少 生姜 片”, 未 曾 系 统治 疗 。 半月 前 情 激 出 现头 晕 耳 呜 , 视物旋转, 继之, 恶 之 成 。方 名温 胆 者 , 罗东 逸谓 ( 和即 温也 , 温 之者 , 实 凉之 也 。 ) 适 用 于 心 呕 吐苦水 , 胸 闷烦 热 出虚汗 , 输液 3 天, 药 物不 详 , 病得 缓 解 , 但 1 周
胡1 5 g 、茯 苓 1 5 g 、 麦冬 1 0 g 、 元参 1 0 g 、 甘草 1 0 g , 5 剂水煎 服 。药后 痛 头晕 及属 肝郁 痰阻 者均 可使 用本 方 , 效果甚 佳 。 病缓, 守方 服 药 l 周, 临 床 症状 消 失 , 嘱养 阴清 肺丸 、 麦 味 地 黄丸 日两 4 胃痛 ( 胃炎 胃溃疡 )

温胆汤的服药反应与处理(传统医学)

温胆汤的服药反应与处理(传统医学)

温胆汤的服药反应与处理(传统医学)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方剂,被广泛使用在内科、儿科和妇科的许多病证中。

《难病奇方温胆汤》以洋洋二十余万言专论一方,可见此方重要性之一斑。

本人从医二十年来,每诊几乎必用此方,深叹此方之妙。

唯此方服药后常见一些反应,可能引起患者的误解,以致自行停药,影响疗效,殊为可惜。

今不揣浅陋,欲以此文就教于同道中喜用、善用此方者,庶几使此方使用更臻完善。

一、药后胸脘气机走窜、胀闷疼痛服药后,随着药液入胃,胃脘即觉气机走窜,胀闷疼痛,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最长者可达一小时。

这是此方使用中最常见的不适反应,有以下三个特点:(1)服药后数分钟至半小时,自觉脘腹部气机走窜、胀闷、疼痛,待反应过后反觉得胃脘气机较前顺畅,原有的胃脘不适症状减轻。

(2)大多数患者服药的第1-3剂反应明显(也见少量患者反应时间持至第7剂),第4剂后反应消失,胃痛较前改善。

(3)走窜、胀闷、疼痛的部位以胃脘最为常见,亦可以见于胸腹部。

产生这一反应的原因是服用温胆汤后,药气走窜,气血运行加速,遇气滞血瘀痰阻之患处,药气激荡?quot;不通则痛',故见局部胀闷、疼痛;药气走窜于经络脏腑,行气化痰,通络化瘀,故服药后自觉胸脘腹部气机走窜,而数剂后症状减轻。

处理方法:(1)不对处方进行变化,原方再进。

多数患者在连续服用3-7剂之后,诸症自解。

(2)如果反应剧烈,患者不堪忍受,可以减少枳实、陈皮、半夏的药量,将枳实、陈皮的药量减至3克,半夏的药量减至6克。

但是一般由于药量的减少,药效亦有所减少。

病案举例:陈某,男,38岁,某研究所科研人员,诊于1987年7月。

3年来经常胃脘胀闷不适,入眠困难,睡眠浅而易醒,时有恶心,咽中有异物感,口干口苦,喜叹息,大便干溏不调。

舌尖红有瘀点,苔黄腻,脉细弦。

辨证:气滞痰阻,胆胃失和,痰火扰心治法:行气化痰,疏胆和胃,清心安神处方:温胆汤加味茯苓12克、制半夏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枳实6克、竹茹12克、合欢皮15克、丹参15克、黄连6克。

治尿毒症的专用方——名中医徐嵩年温肾解毒汤

治尿毒症的专用方——名中医徐嵩年温肾解毒汤

治尿毒症的专用方——名中医徐嵩年温肾解毒汤作者:卢祥之编辑:郭娟徐嵩年教授对于肾炎的治疗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在上海中医学院进修时有幸随从学习,见其常用经验方——温肾解毒汤治疗尿毒症,每能取得良效。

徐老师认为:尿毒症的见证多是本虚标实,面色㿠白(或萎黄),神情淡漠,倦息乏力,腰酸肢软,贫血,蛋白尿,舌淡,脉沉细,是脾肾阴虛之征;恶心呕吐,口有气味,厌食,眩晕,烦燥懊憹,胸闷腹胀,尿少便闭,皮肤瘙痒,血中尿素氮、肌酐明显上升,是湿浊邪毒蕴阳三焦之象。

治疗应标本兼顾,治本用温补脾肾,治标以清热解毒。

他据《千金》温脾汤加以化裁,拟订温肾解毒汤治疗,方取附子温脾肾之阳,配人参、甘草以益脾气,大黄清热泄浊,半夏降逆止呕,重用紫苏理气宽中和胃,绿豆衣、六月雪清热利湿解毒,丹参活血祛瘀生新,黄连清热燥湿解毒,砂仁理气和中,白金丸祛痰降浊,笔者学后应用于临床,体会到该方能迅速缓解尿毒症之危象,以及改善消化系统症状,一般2剂以后能收到效果,其近期疗效较为理想。

例:杨X,女,43岁,1982年4月3日诊。

2年多来浮肿、腰酸,尿频急痛,反复发作,近1周恶心呕吐,纳呆,眩晕,畏寒,尿少,鼻中时有尿味,面色㿠白虚浮,肌肤肿胀,舌红、苔黄,脉弦。

血检:血色素4.5克%,白细胞4900,尿素氮58毫克%,肌酐6.3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4.8容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尿毒症。

上方去甘草、白金丸,加败酱草、半枝莲,10剂后肿退,呕吐,鼻中尿味消除,尿量显增,胃纳好转。

仍每日1剂,1月后改为隔日1剂。

于8月11日复诊,面带华色,体重增加,仅时感疲乏、腰酸,血检:血色素5.5克%,白细胞5600,尿素氮58毫克%,肌酐3.2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53.76%。

(张卫华)【参考文献】卢祥之编著. 名中医治病绝招[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北京, 1988.12:52-53.名中医治病绝招,总有一招适合您!本文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谢谢。

温胆汤 PPT课件

温胆汤 PPT课件

加黄连
→黄连温胆汤
加柴胡、黄芩
→柴芩温胆汤
去竹茹,加枣仁、五味子、远志、
熟地、人参
→十味温胆汤
患者,女,9岁,患儿家长代述其前两月 受惊恐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3-5分钟 后苏醒如常。此后,每遇惊吓紧张即昏厥。 曾在医院做脑CT、脑电图及相关理化检 查,均无异常。患儿病情发作时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喉间痰 鸣。患儿平素烦躁易怒,坐卧不安,口干 便秘,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滑。
半夏、陈皮 枳实、竹茹 +甘草
生姜四两 →四片 + 茯苓一两半
大枣一枚
胆怯易惊
头眩心悸 胆郁痰扰
心烦不眠
呕恶呃逆
眩晕
癫痫 苔白腻
胆胃不和
脉弦滑
(君)半夏 燥湿化痰
和胃止呕
+(臣)竹茹 陈皮 枳实
助君化痰 +茯苓
和胃 健脾渗湿
理气行滞 助君化痰
+(佐) 生姜
调和脾胃
大枣 甘草
辨证要点
心烦不寐, 眩悸呕恶, 苔白腻, 脉弦滑
陈修园《时方歌括》将其列为“寒 能胜热”之剂,并说:“热除痰清 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寒 凉之也。”
秦伯未则解释说:“本方称为温胆, 是根据胆的性质,以期达到升发的作 用。与温脾、温肾等的温字,意义完 全不同。”
《外台秘要》卷17引《集验方》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 寒故也。”
组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 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 二枚(炙), 甘草一两(炙)
胖,动作不够协调。舌苔薄白,脉象右沉,左弦。 询之,知其出生时予21剂, 水煎服, 每日1剂。
2月14日再诊,癫痫未发,狂躁依然。改用行血 逐瘀法,抵当汤加味。12剂,水煎温服,每日1 剂。 2月28日诊,病未发,情绪较平静·课堂上未乱叫, 回家能先做作业, 再听音乐, 未发生打骂母亲及 随地大小便现象。原方再进, 建议逐渐减服西药。 9月12诊。癫痫一直未发,西药全部停服。形体 肥胖之态已去,表情较灵活。改用活血化瘀,健 脾化痰中药为丸, 以巩固疗效。

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20例

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20例

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20例
王彩华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6(027)012
【摘要】目的:观察理气降逆、化痰平喘类中药治疗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胆汤加减(半夏、枳实、竹茹、黄芩、干姜、乌贼骨等)治疗本病20例,结果:总有效率66.6%,对照组有效率5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理气降逆,化痰平喘的功效.
【总页数】2页(P1464-1465)
【作者】王彩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56例 [J], 李慧;高敏
2.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0例 [J], 朱鹏
3.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4例 [J], 贾艳敏;李慧臻
4.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J], 李慧;刘乡;陈景亮;刘晓俊
5.分析柴胡温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疗效 [J], 安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胆汤治内科杂症体会

温胆汤治内科杂症体会

温胆汤治内科杂症体会马雄飞【摘要】@@ 温胆汤原出自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坦的<集验方>,后<集验方>失轶,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首次转载了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组成,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南宋陈无泽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原方增茯苓、大枣减生姜量,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病症.具有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的特点,此方所治病症多属痰热为患,"温胆"实为"清胆".现在常用的温胆汤是<三因方·虚烦证治>中所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原方半夏、竹茹、枳实炒各二两,陈皮二两,炙甘草二两,茯苓一两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临床中,若将温胆汤化裁得当,更突显其妙用,疗效甚佳.笔者结合临床将温胆汤化裁应用于内科杂症,效果显著,现从几个方面举例论述.【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1(030)018【总页数】1页(P19)【关键词】温胆汤;内科杂症【作者】马雄飞【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温胆汤原出自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坦的《集验方》,后《集验方》失轶,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首次转载了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组成,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南宋陈无泽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原方增茯苓、大枣减生姜量,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病症。

具有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的特点,此方所治病症多属痰热为患,“温胆”实为“清胆”。

现在常用的温胆汤是《三因方·虚烦证治》中所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原方半夏、竹茹、枳实炒各二两,陈皮二两,炙甘草二两,茯苓一两半。

温胆汤心悟

温胆汤心悟

温胆汤心悟
[方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与用法]半夏6g,竹茹6g,枳实(麸炒)6g,陈皮9g,甘草(炙)3g,茯苓4.5g。

共研为粗末。

1次12g,加生姜5g,大枣1枚,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调整胃肠功能,镇吐,改善肾功能,纠正酸中毒。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症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

常用于神经症、失眠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梅尼埃病、肾衰竭尿毒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糖尿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病。

[现代应用]若兼烦热不安者,加黄连6g,麦冬9g;口干舌燥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各9g;咽喉不利者,加桔梗、紫苏梗、海浮石、海蛤壳各9g,射干6g;呕吐者,加黄连、紫苏叶各6g;瘰疬、瘿瘤者,加夏枯草、山慈姑、昆布各9g。

①精神分裂症之见兴奋不安、语无伦次、苔黄腻者,加黄连、胆南星各6g,石菖蒲、郁金、礞石各9g,生铁落30g。

②神经症之见失眠头重、胸闷口苦、苔黄腻者,加黄连、栀子各6g。

若心悸惊惕不安者,加龙齿、珍珠母、磁石、百合各30g;食少嗳腐者,加神曲9g,莱菔子6g。

③病毒性心肌炎之见胸闷心悸、苔腻脉滑者,加人参、黄连各6g,瓜蒌皮、石菖蒲、郁金各9g。

④慢性肾衰竭之以小便量少、呕吐苔腻为主症者,加黄连6g,紫苏叶12g,大黄9g。

⑤颈椎病之见眩晕、呕吐、苔腻者,加葛根、威灵仙各30g,天麻、姜黄、蝉蜕各9g,羌活6g。

[注意事项]阴虚有燥痰者忌用该方。

温胆汤,功效,治验

温胆汤,功效,治验

温胆汤,功效,治验温胆汤伤寒病后液津干,虚烦呕渴不成眠,乃是竹叶石膏证,胆经饮热此方先,口苦呕涎烦惊悸,半苓橘草枳竹煎,气虚加参渴去半,再加麦粉热芩连。

【注】伤寒病后燥渴虚烦,乃竹叶石膏汤证,非温胆汤证,详在伤寒要诀。

若少阳胆经饮热,则口苦、呕烦、惊悸,是温胆汤证也,即半夏、茯芩、橘皮、甘草、枳实、竹茹也。

形气俱虚,或因汗、吐、下后及气虚者,均加人参。

渴去半夏加麦冬、花粉,以生津也。

有热加黄芩、黄连,以清热也。

【伤寒心法要诀】【组成】半夏(6g)竹茹(6g)枳实(6g)橘皮(9g)炙甘草(3g)白茯苓(4.5g)【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歌诀】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温胆汤:组成为半夏6g、竹茹6g、枳实6g、陈皮10g、炙甘草3g、茯苓5g,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

运用温胆汤治疗失眠的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高荣林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由七情过极,或饮食失调导致的失眠越来越多。

常与肝胆气郁,胆胃失和有关。

温胆汤治疗这类失眠效果较好。

温胆汤出于《备急千金要方》。

《三因方》有变通,《证治准绳》有十味温胆汤,《六因条辨》有黄连温胆汤等。

凡痰热扰心、心虚胆怯、胆气郁阻、胃失和降之失眠,我常用温胆汤化裁治疗。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

胆属甲木,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调节情志,防御和消除不良精神刺激,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以保证脏腑的协调关系。

主决断的功能决定于胆气。

胆气壮则决断出,十一脏安;胆气怯则不能决断,十一脏不宁。

体虚气弱之人,或情志过极,或饮食起居失常,损伤中焦,均能损耗胆气。

胆气亏虚,疏泄失常,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使心失奉养。

心胆相通,胆气怯弱,谋虑不决,处事易惊,常处于忧虑恐惧之中。

胆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

失常则木郁不达,胃气不和,进而化热生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藿佩温胆汤治疗尿毒症并发消化道症状24例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15600陈剑飞
关键词尿毒症消化道症状藿佩温胆汤
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证,在尿毒症并发症中,消化道症状是较早出现的。

近年来我们以自拟藿佩温胆汤治疗尿毒症并发消化道症状者24例,不仅能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而且治疗后血肌酐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4例尿毒症患者中,男19例,女5例。

年龄18 ~57岁,平均37.5岁。

病程最长8年,最短18月。

其中并发食欲不振23例,呕恶19例,腹胀15例,便溏11例,便秘8例,口臭9例。

2诊断标准
有慢性肾脏病病史;血肌酐≥221 m ol/L;有较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恶、腹胀、便溏或便秘,口臭等。

3治疗方法
3.1口服中药藿佩温胆汤基本方:藿香15~ 30g,佩兰15~30g,姜半夏8~10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连皮苓20~40g。

主要加减:呕恶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湿盛者加薏苡仁、砂仁;纳呆者加谷芽、麦芽、鸡金;便溏者加党参、白术、扁豆;尿少浮肿者加大腹皮、车前子、泽兰、泽泻;湿化热者加山栀、川连、生军;便秘者加生军。

上方每日1剂,每日2次煎服。

治疗30天为1疗程,本组病例均治疗2~3疗程。

3.2饮食少量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磷高维生素饮食。

3.3对症处理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失衡,防治感染。

4疗效观察
4.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拟订的标准。

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肌酐降低≥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肌酐降低
≥20%,但不足3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标准的判断条件者。

4.2治疗结果显效6例,占2
5.00%;有效13例,占54.17%;无效5例,占20.83%。

总有效率79.17%。

治疗前血肌酐均值463.30±30.13 mol/ L,治疗后为349.13±22.40 m ol/L,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主要消化道症状治疗有效率为77.78%~100%,详见附表。

24例尿毒症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变化表
治疗前n(%治疗后n(%有效率(%纳呆23(95.832(8.3391.30
呕恶19(79.171(4.1794.74
腹胀15(62.501(4.1793.33
便溏11(45.832(8.3381.82
便秘8(33.33100
口臭9(37.502(8.3377.78
5讨论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的危重阶段,而消化道症状是尿毒症较早出现的临床并发症,表现为食欲不振、呕恶、腹胀、便溏或便秘、口臭等,这是由于患者病程日久,肾气已衰,气化失司,湿浊内阻,或感受湿邪,或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所致。

如不能及时治疗,脾胃受损程度愈甚,运化无权,精微物质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使机体气血不充,正气愈亏,肾气更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对此,我们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认为湿浊中阻、胃失和降是尿毒症并发消化道症状的主要病机,在治疗上,重点予以化湿和
胃。

周学海《读医随笔》云:大抵邪不解则不受补,有邪而补,徒增壅滞,且积日之虚,岂暂补所能挽回乎!故一味强调本虚,进行滋肾、温阳、益气是不恰当的。

藿佩温胆汤由温胆汤加藿香、佩兰而成,方中藿香、佩兰芳香醒脾,化湿和中;枳实、陈皮、竹茹、半夏、生姜理气化痰,降逆和胃止呕;连皮苓健脾化湿、利水泄浊。

本方具有化湿泄浊、和胃降逆之功效。

藿香、佩兰常用于治疗暑湿之邪遏阻中焦气机之证,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二者对尿毒症所致消化道症状亦有很好的芳香化湿、和胃作用。

同时,大黄被公认具有降低血肌酐、尿毒氮,保护残存肾单位的作用,故在本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凡有湿化热者,我们均加用大黄,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无中下焦湿热蕴结者应用大黄,反而利少弊多。

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我们发现,藿佩温胆汤能改善尿毒症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改善整个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由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肌酐的含量,故对延缓尿毒症病情的发展,辅助透析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8—03—07

24
・江苏中医1998年第19卷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