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2021新版)

合集下载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它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的。

建筑物起火后,其内部的火势在热对流和热辐射作用下迅速扩大,在建筑物外部则因强烈的热辐射作用对周围建筑物构成威胁。

火场辐射热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可防止火灾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并为人员疏散、消防救援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条件,减少失火建筑对相邻建筑及其使用者造成强烈的辐射和烟气的影响。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可能都一一考虑。

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并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一)防止火灾蔓延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

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建筑,保持6m~10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救援人员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将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因其耐火等级低,受热辐射作用易着火而致火势蔓延,所以防火间距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

建筑物高度不同,需使用的消防车不同,操作场地也就不同。

对单、多层建筑,使用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还要使用曲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

考虑到扑救高层建筑的需要,为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停靠、操作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防火间距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防火间距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防火间距和安全距离的要求,确保建筑 物既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又能满足其他 安全需求。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 综合体等,可能需要更加严格的安全距离要 求,以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 散人员并减少伤害。
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消 防救援能力和资源,以及建筑物周 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 火间距和安全距离方案。
要点二
建筑功能多样化
现代建筑功能多样,如商业、住宅、文化设施等,每种功 能对防火间距的要求可能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功能进行差 异化研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两者之间的差异
防火间距主要关注的是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确保一栋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势不会蔓延到其他建筑 物。
安全距离则更注重建筑物与潜在危险源、道路、人群聚集区域等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建筑物本身和周边 环境的安全。
防火间距的要求较为严格,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量化标准,而安全距离则更多依赖于专业人员的判断和 经验。
3
保持安全距离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护 生态平衡。
2023
PART 04
防火间距与安全距离的关 系
REPORTING
两者之间的联系
防火间距和安全距离都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和人员安全而设定的空间要求。
两者都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进行评估和 设定。
防火间距和安全距离的设置都需要考虑消防救援的需求,以确保火灾发生 时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023
PART 05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REPORTING
地理位置的影响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 、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的特性及参数:爆炸性和敏感度。

10.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12.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 :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 :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学习!此行文字可以删除。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日照影响的因素:住宅、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疗养院、医院病房和老年人建筑等均有日照要求。

⑵消防安全的因素:建设基地内的建筑间距应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高层建筑还应留出高层消防登高场地。

⑶卫生防疫的因素:对于新建建筑或建设基地外建筑有传染病房或有污染源的,应按卫生防护规定确定建筑间距。

⑷施工安全的因素:建筑桩基或地下室施工会对建设基地外相邻建筑的安全产生不利因素,应充分考虑这种因素,保证有足够的施工安全距离。

⑸空间关系的因素:高层建筑之间或多层、低层建筑之间,除符合上述诸多因素确定建筑间距外,为了保证城市环境质量,避免压抑感或视线干扰,还应符合最小间距的规定要求。

⑹其他方面因素:如通道的安排、工程管线的布置也会影响建筑间距。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火间距

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火间距

建筑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主要考虑相邻建筑之间的火灾影响。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可能一一考虑。

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并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一)防止火灾蔓延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

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建筑,保持6-10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救援人员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将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因其耐火等级低,受热辐射作用易着火而致火势蔓延,所以防火间距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防火间距还要考虑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

建筑物高度不同,需使用的消防车不同,操作场地也就不同。

对单、多层建筑,使用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还要使用曲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

考虑到扑救高层建筑的需要,为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停靠、操作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同时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三)节约土地资源确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既要综合考虑防止火灾向邻近建筑蔓延扩大和灭火救援的需要,又要考虑节约用地的因素。

如果设定的防火间距过大,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四)防火间距的计算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的外缘算起;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

二、防火间距的选取表3.4.1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第1种情况:厂房、仓库之间防火间距(除甲类仓库)L=L0+L1+L2第2种情况:丙丁戊类厂房(仓库)与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L=L0+L1+L2第3种情况:丙丁戊类厂房(仓库)与高层民用建筑第4种情况:甲类仓库、与铁路道路防火间距表3. 5.1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量不大于5t时,不应小于12m o3.4.3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4.3的规定,但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当有安全措施时,防火间距不受表3.4.3规定的限制。

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必会知识点之建筑防火间距

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必会知识点之建筑防火间距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的把握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重点,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小编持续更新消防工程师考试必会要点及解析,请持续关注!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隙,他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但在实际实际工程中不可能都一一考虑,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并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既要综合考虑防止火灾向邻近建筑蔓延扩大和灭火救援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节约用地的因素。

间距过大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一)厂房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6中表3.4.1中内容及注解现用经验公式代替)L=10+(L1+L2)+L(高/甲)L1、L2取值:耐火等级一、二级取0;三级取2;四级取4L取值:两座厂房其中有一座及以上为高层厂房时,取3两座厂房有一座及以上为甲级危险性厂房时,取2甲类厂房和高层厂房同时出现时,取3(注:该公式不适用于建规表3.4.1中室外变、配电站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裙房,单、多层与甲、乙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例: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单多层丁类厂房与耐火等级为一级的高层乙类厂房的防火间距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L=10+(2+0)+3=15m(二)仓库的防火间距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注: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2t,第1、2、5、6项物品储量≯5t时,应≮12m,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应≮13m.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建筑物防火间距

建筑物防火间距

建筑物防火间距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建筑物的防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安全措施,建筑物防火间距在防范火灾蔓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什么是建筑物防火间距建筑物防火间距指的是建筑物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安全间隔。

这个距离的确定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材料、使用功能等因素,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不会蔓延至相邻建筑。

2. 建筑物防火间距的重要性(1)防止火势蔓延:适当的防火间距可以避免火灾在相邻建筑之间迅速蔓延,防止大面积火灾的发生。

这样可以给消防部门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灭火效率。

(2)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合理的防火间距可以减少人员在火灾中被困的风险,有利于人员疏散和逃生。

(3)保护建筑物财产:足够的防火间距有助于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损害,避免财产损失。

3.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因素(1)建筑物高度:高层建筑需要更大的防火间距,因为火势在高层建筑中更容易扩散。

(2)建筑物材料:火源易燃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更大,以降低火灾蔓延的风险。

(3)建筑用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防火间距的要求不同,如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

(4)建筑物密度:建筑物密度过大时,防火间距应增大,以保证相邻建筑的安全。

4. 建筑物防火间距的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规定不尽相同,但都基于防止火灾蔓延、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原则。

例如,美国建筑设计师协会规定,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建筑高度的一半。

在中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火间距应不小于25米,并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具体调整。

5. 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实施与维护(1)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和防火间距,确保防火间距符合相关规范。

(2)消防设施: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必须合规并得到维护,如消防水源、灭火器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起到关键的作用。

(3)防火墙和防火门:安装防火墙和防火门可以在火灾时阻挡火势蔓延,提高人员疏散的时间。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简易版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简易版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辐射热辐射热是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辐射热的传导作用范围较大,在火场上火焰温度越高,辐射热强度越大,引燃一定距离内的可燃物时间也越短。

辐射热伴随着热对流和飞火则更危险。

2.热对流这是火场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的热气流,热气流冲出窗口,火焰向上升腾而扩大火势蔓延。

由于热气流离开窗口后迅速降温,故热对流对邻近建筑物来说影响较小。

3.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越大,火灾时在可燃物的质和量相同的条件下,由于通风好、燃烧快、火焰强度高,辐射热强。

相邻建筑物接受辐射热也较多,就容易引起火灾蔓延。

4.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火焰温度也不同。

可燃物的数量与发热量成正比,与辐射热强度也有一定关系。

5.风速风的作用能加强可燃物的燃烧并促使火灾加快蔓延。

6.相邻建筑物高度的影响相邻两栋建筑物,若较低的建筑着火,尤其当火灾时它的屋顶结构倒塌,火焰穿出时,对相邻的较高的建筑危险很大,因较低建筑物对较高建筑物的辐射角在30度至45度之间时,根据测定辐射热强度最大。

7.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水平如果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完整,不但能有效的防止和减少建筑物本身的火灾损失,而且还能减少对相邻建筑物蔓延的可能。

建筑物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

建筑物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

建筑物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防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为了确保人员的安全以及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建筑物需要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和设置适当的防火间距。

本文将就建筑物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进行探讨。

一、防火分区的意义防火分区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火灾风险,将建筑物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以阻止火势的蔓延,保护人员逃生和减少财产损失。

不同的区域在火灾发生时需具备不同的防火能力,以隔离不同区域的火灾扩散。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和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防火分区的划分方式。

二、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和要求1. 根据建筑物用途划分:建筑物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住宅区、办公区、商业区等,每个区域的防火设计标准和要求也不同。

2. 根据火灾风险划分:建筑物根据火灾风险的大小和性质,将各个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高风险区域需设立更为严格的防火措施。

3. 划定防火墙:将建筑物划分为多个防火分区时,需要在相邻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墙,以隔离火势传播,保证人员的安全。

4. 各防火分区的功能要素完备:每个防火分区应具备完整的防火门、防火窗、防火隔板等防火设施,以确保火势的扩散受到有效控制。

三、防火间距的设置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内部各个部位之间的安全距离,用于减少火灾传播的风险。

设置合理的防火间距可以有效地延缓火势的蔓延速度,给人员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减少损失。

1.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和相邻建筑物的距离等因素,设定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来实现,使得相邻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火势蔓延。

2. 各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在建筑物内部,不同的电气设备和消防设施之间需要设置一定的防火间距,以防设备故障引发火灾,并保证设备单独发生火灾时能够受到及时的控制。

3. 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在建筑物的不同楼层或者各个功能区域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可以将火势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防火间距的规定与实施

防火间距的规定与实施

防火间距的规定与实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火灾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防火间距的规定与实施是防火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探讨防火间距的规定与实施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什么是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道路、绿化等物体之间需要保持的一定距离,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向周围的建筑物传播。

防火间距的合理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扩散的危险,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和减少财产损失。

二、防火间距的规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行业的标准,防火间距的规定是具有强制性的。

在不同的场所和建筑类型中,对防火间距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根据建筑的高度和用途,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将有所不同。

例如,高层住宅建筑和办公楼通常需要更大的间距,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人员并进行灭火。

2. 建筑物与道路的防火间距: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是确保消防车辆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建筑物进行灭火和救援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消防车辆的尺寸,规范中通常会有一定的要求。

3. 建筑物与绿化的防火间距:建筑物周围的绿化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火灾传播的媒介。

因此,在设计和规划建筑物周围的绿化时,需要保证与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防火间距,以避免火势扩大。

三、防火间距的实施防火间距的规定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需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执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施措施:1. 建筑设计中的考虑: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设计师就应该充分考虑防火间距的要求,并在设计方案中加以体现。

合理设置建筑物之间的间隔,安排消防通道等,以确保防火安全。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防火间距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符合要求的状态。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的特性及参数:爆炸性和敏感度。

10.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12.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17.歌舞娱乐放映厅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
1.辐射热
辐射热是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辐射热的传导作用范围较大,在火场上火焰温度越高,辐射热强度越大,在一定距离内点燃可燃物
的时间越短。

辐射热伴随着热对流和飞火则更危险。

2.热对流
这是火灾现场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的热空气流,热气流冲出窗口,
火焰向上升腾而扩大火势蔓延。

由于热气流离开窗口后迅速降温,故
热对流对邻近建筑物来说影响较小。

3.建筑外墙开口面积
建筑外墙开口面积越大,发生火灾时,在可燃物质量和数量相同
的情况下,由于通风好、燃烧快、火焰强度高,辐射热强。

相邻建筑
物接受辐射热也较多,就容易引起火灾蔓延。

4.建筑物中可燃物的特性、数量和种类
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火焰温度也不同。

可燃物的数量与热
值成正比,与辐射热强度也有一定关系。

5.风速
风的作用可以加强可燃物的燃烧,加速火灾的蔓延。

6.相邻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相邻两栋建筑物,若较低的建筑着火,尤其当火灾时它的屋顶结构倒塌,火焰穿出时,对相邻的较高的建筑危险很大,因为低层建筑对高层建筑的辐射角是30度至45度之间时,根据测定辐射热强度最大。

7.建筑物消防设施等级
建筑物内的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是否齐全,不但能有效的防止和减少建筑物本身的火灾损失,而且还能减少对相邻建筑物蔓延的可能。

8.灭火时间的影响
火场中的火灾温度,随燃烧时间有所增长。

火灾延续时间越长,辐射热强度也会有所增加,传播到邻近建筑物的可能性增加。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的特性及参数:爆炸性和敏感度。

10.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12.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17.歌舞娱乐放映厅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的不燃性楼板分隔、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证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厂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4.火灾发生的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5.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空气的含水量、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

6.爆炸极限收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惰性气体。

7.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

8.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

10.爆炸的特性及参数:爆炸性和敏感度。

10.易燃气体分为两级:Ⅰ级:爆炸下限<10%、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

11.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12.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然的速度、二是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1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14.高层建筑防火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500㎡、地下或半地下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500㎡。

15.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A:设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B: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不应大于10000㎡、C: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16.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属相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17.歌舞娱乐放映厅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的不燃性楼板分隔、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火间距标准办法

防火间距标准办法

防火间距标准办法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是一项重要任务,而防火措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确定适当的防火间距标准办法是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并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防火间距标准办法的相关内容。

1. 防火间距的定义与目的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距离,主要目的是避免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物或危害周围环境,从而减少火灾的损失。

合理的防火间距可以为火灾扑灭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降低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制定防火间距标准的依据制定防火间距标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密度、建筑材料和结构等。

相关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以及国内外相关经验都是制定防火间距标准的依据。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群布局等因素的影响。

3. 标准办法和要求(1)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建筑群的密度,确定不同等级的防火间距要求。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和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较高,而低层居住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相对较低。

防火间距可通过增加建筑之间的距离、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墙等方式来实现。

(2)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防火间距: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与建筑物类型、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建筑物与绿化带、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等不同环境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不同。

这些要求旨在防止火灾蔓延至周围环境,减少火灾对公共安全和环境的危害。

4. 防火间距的保障措施为有效落实防火间距标准办法,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

其中包括:(1)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2)合理规划和布局建筑群,保证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达到要求。

(3)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以隔离不同建筑物之间的火势传播。

(4)设置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有效进行。

(5)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可以防止火灾在相邻建筑物之间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 并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提供条件,减少失火对邻近建筑及其居住(或使用)者的热辐射和烟气影响。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如热辐射、热对流、风向、风速、外墙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其开口面积的大小,室 内堆放的可燃物种类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着火时的气温及湿度,消防车到达的时间 及扑救情况等。
5.其他。两座相邻建筑较高的一面外墙作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各区域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和有关地方法规的要求。其具体要求为以下几点。 (1)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应不小于15m,距离其他区域应不小于25m。 (2)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料场及仓库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应不小于20rn。 (3)易燃废品的集中场地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应不小于30m。 (4)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易燃、可燃材料。 (5)临时设施最小防火间距,要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和国务院《关于工棚临时宿舍和卫生 设施的暂行规定》。
1.热辐射。辐射热是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当火焰温度达到最高数值时,其辐射强度最大,也最危险, 如伴有飞火则更危险。
2.热对流。无风时,因热对流的温度在离开窗口以后会大幅降低,所以热对流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不大, 通常不足以构成威胁。
3.建筑物外墙门窗洞口的面积。许多火灾实例表明,当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较大时,发生火灾后,在可燃 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同的条件下,由于通风好、燃烧快、火焰温度高,因而热辐射增强。在此情况下,相邻建筑 物接受的热辐射也多,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很快被烤着起火。
防火间距
不会起火最小安全距离

住宅消防间距

住宅消防间距

住宅消防间距住宅消防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间距,它是为了防止火灾蔓延而设立的。

在城市建设中,住宅消防间距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住宅消防间距的意义、规划原则、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住宅消防间距的意义是为了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到相邻建筑物,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在城市中,建筑物之间的密集度很高,如果没有合理的住宅消防间距,火灾很容易蔓延,给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住宅消防间距的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住宅消防间距的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和火灾风险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消防间距。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消防间距应比低层建筑大,因为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速度更快。

住宅消防间距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距离来计算,另一种是根据建筑物的容积和距离来计算。

根据高度和距离来计算的方法适用于高层建筑,计算公式为:建筑物高度乘以消防间距系数得到消防间距。

而根据容积和距离来计算的方法适用于低层建筑,计算公式为:建筑物容积除以消防间距系数得到消防间距。

消防间距系数根据不同的城市规划标准和建筑物类型而有所不同。

住宅消防间距的规划和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城市规划标准,不同的城市规划标准对住宅消防间距有不同的要求。

其次是建筑物类型,住宅、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消防间距要求有所不同。

再次是建筑物的高度和容积,高层建筑和大容积建筑的消防间距要求相对较大。

此外,气候条件和火灾风险也会对住宅消防间距的规划产生影响。

住宅消防间距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规划和设计住宅消防间距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容积和火灾风险等因素。

计算住宅消防间距的方法主要有根据高度和距离计算以及根据容积和距离计算。

最后,住宅消防间距的规划和设计受到城市规划标准、建筑物类型、高度和容积、气候条件和火灾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考虑因素

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考虑因素

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考虑因素某一建筑物着火,会因辐射等原因而使火向四周邻近建筑物蔓延,以致形成大面积的连片火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有效地防止火灾蔓延,并为消防扑救创造条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这一距离应力求使建筑物着火时,其相邻建筑物在强烈的辐射作用下,不加任何保护而不会被烤着。

这一距离,称之为防火间距。

另外,从节约用地方面考虑,防火间距应取这一距离的最小值。

在我国现行消防法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明确规定了各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热辐射,这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物体向外发射电磁波的过程叫做辐射。

电磁波所载运的能量称做辐射能。

任何物体只要有一定的温度,当高于其绝对温度时,物体就向外辐射能量。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辐射能一部分被所遇到的物体吸收,引起物体内电子的谐振运动,就转变为微观粒子的动能,即所谓热能。

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被照射物与火源的距离,以及火源的温度。

距离越近则辐射热的强度越大,反之则低。

而在火灾燃烧发展过程中,其燃烧温度总是由低到高,再到低。

其烤着邻近建筑物的可能性也由小到大,再到小。

也就是,为尽可能地防止火势蔓延,一是及早发现火情,将火扑灭在萌芽状态,使之烤着邻近建筑物的可能性尽量减小;二是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使没有足够的辐射热到达邻近建筑物,使之被烤着。

另外,又考虑到节约用地,将这一足够距离尽量减小,即所谓的防火间距。

另外,火灾过程中,由于风的存在,以致形成飞火,但由于飞火波及的范围过大,特别是在风力大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引燃一公里之外的建筑物,所以在设置防火间距时,一般不考虑飞火的因素。

二是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构件最低的耐火极限决定的。

其具体划分是以楼板的耐火性能为基准,即以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极限1.5h为一级,1.0h为二级,0.5h为三级,0.25h 为四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
(2021新版)
影响建筑物防火间距的八个因素(2021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辐射热
辐射热是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辐射热的传导作用范围较大,在火场上火焰温度越高,辐射热强度越大,引燃一定距离内的可燃物时间也越短。

辐射热伴随着热对流和飞火则更危险。

2.热对流
这是火场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的热气流,热气流冲出窗口,火焰向上升腾而扩大火势蔓延。

由于热气流离开窗口后迅速降温,故热对流对邻近建筑物来说影响较小。

3.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
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越大,火灾时在可燃物的质和量相同的条件下,由于通风好、燃烧快、火焰强度高,辐射热强。

相邻建筑物接受辐射热也较多,就容易引起火灾蔓延。

4.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
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火焰温度也不同。

可燃物的数量与发
热量成正比,与辐射热强度也有一定关系。

5.风速
风的作用能加强可燃物的燃烧并促使火灾加快蔓延。

6.相邻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相邻两栋建筑物,若较低的建筑着火,尤其当火灾时它的屋顶结构倒塌,火焰穿出时,对相邻的较高的建筑危险很大,因较低建筑物对较高建筑物的辐射角在30度至45度之间时,根据测定辐射热强度最大。

7.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水平
如果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完整,不但能有效的防止和减少建筑物本身的火灾损失,而且还能减少对相邻建筑物蔓延的可能。

8.灭火时间的影响
火场中的火灾温度,随燃烧时间有所增长。

火灾延续时间越长,辐射热强度也会有所增加,对相邻建筑物的蔓延可能性增大。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