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表演艺术专业教育实践流程图
在每一个实训阶段都有具体安排。大一第二学期的“文艺团体观摩与实践”,学生合计一周在真实的舞台表演中进行观摩学习;大二阶段的“观摩与实习”,学生每周一天到艺术团体观摩与实践艺术活动,这一阶段的实训体现了学训互动的特点;大三第一学期的“演出实习”,把学生安排到酒泉及嘉峪关文艺演出团体、艺术培训学校进行为期六周、以演出、艺术实习为目的实习;大三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全省各地艺术团体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适应表演艺术工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能够独立演唱并能进行歌唱教学
A
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
进行舞蹈表演和创编以及舞蹈教学
A
钢琴弹奏与音乐教学能力
能够独立演奏并能进行钢琴教学为主的即兴伴奏
A
歌曲写作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歌唱的创编
A
表演艺术能力
声乐、舞蹈、钢琴以及器乐的表演
A
岗位拓展能力
合唱与指挥能力
组织集体合唱的能力
A
音乐制作能力
制作音乐伴奏以及舞蹈音乐的能力
组织设计舞蹈活动
B
舞台演出形象设计能力
设计个人形象以及舞蹈形象
B
表4表演艺术专业的能力结构
一级能力名称
二级能力名称
三级能力名称
重要程度
备注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人文素质
独立思考,勇于坚持真理和正义的能力
道德领悟与自我管理能力;
真善美的判断能力
A
能力素质
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及跨文化交往能力、创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岗位核心能力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基础性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岗位核心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三个部分。
(一)岗位基础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由于教学的深入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仍需将一些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各方面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基于课堂但不拘泥于课堂,即围绕培养目标,以学校为主体,把各个单项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统一的、反复出现的知识,构建成基础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素养的学习者,学习活动最终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 要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化工作任务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岗位分析
热爱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具有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身心合一、内外兼修,具有爱心、耐心和事业心,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胜任文化产业的需要以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有:
可从事演唱、演奏、舞蹈演员;可进入艺术培训学校、少年宫、群艺馆、文化馆、社区文化站、艺术团、演艺公司、部队等企事业单位业余文艺社团等单位工作。
综合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第1、2、3学期)
校团合作
专业能力培养(第4、5学期)
综合能力实践(第6学期)
图2 表演艺术专业“校‘团’联合,学演互助”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四、获取证书最低要求
(一)英语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证书
职业素质拓展
一般掌握
具有择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就业与创业与指导
一般掌握
行为素质
具备大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
入学教育
一般掌握
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体育与健康
一般掌握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掌握
具有熟练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展示沟通的能力
2.工作范围
毕业生主要从事音乐艺术辅导和文化宣传工作。音乐艺术辅导岗位相关单位有少年宫、文化馆、琴行以及社会力量所办的艺校等;文化宣传工作单位有群艺馆、文化馆、社区文化站、艺术团、演艺公司、部队等企事业单位业余文艺社团等等。
(三)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见表1、表2)
表1表演艺术职业核心能力表
核心能力
职业礼仪
一般掌握
表2表演艺术岗位核心能力表
核心能力
能力构成
相关课程(含实践训练课)
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
备注
岗
位
核
心
能
力
岗位基础能力
基本知识能力
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歌曲演唱、形体训练
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艺术概论术概论
熟练掌握
岗位核心能力
声乐演唱能力
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
熟练掌握
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
A
能力素质
职业基本知识
读、写、说、交际等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知识
A
行为素质
身心健康常识
安全知识、卫生知识、身心健康知识
A
岗
位
核
心
能
力
岗位基础能力
基本鉴赏能力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乐理基本知识、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
A音乐理Biblioteka 基础中外音乐史的基本知识、艺术概论基础知识
A
岗位核心能力
乐曲演唱能力
能够独立演唱并能进行歌唱教学
在实训过程中,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参加艺术团体排练演出或进入艺术培训学校进行艺术培训实习,然后艺术团体教师或艺术培训学校教师、专业教师、学生一起,开展深入的教学研讨,在最真实的演出或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促进学生表演及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
(六)总体框架设计
校团合作
能力构成
相关课程(含实践训练课)
能力要求
备注
职业
核
心
能
力
人文素质
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般掌握
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一般掌握
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国防意识
A
行为素质
追求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健康生活的能力;正视挑战和挫折,参与竞争的能力;体贴关心他人,与人合作共事,和谐相处的能力
A
岗
位
核
心
能
力
岗位基础能力
基本知识能力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乐理基本知识、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
A
音乐理论基础
中外音乐史的基本知识、艺术概论基础知识
A
岗位核心能力
声乐演唱能力
舞蹈、形体、舞蹈基本功
熟练掌握
钢琴弹奏与音乐教学能力
钢琴与即兴伴奏
熟练掌握
歌曲写作能力
歌曲写作、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
熟练掌握
表演艺术能力
声乐、舞蹈、钢琴、器乐选修
熟练掌握
岗位拓展能力
合唱与指挥能力
合唱与指挥、和声学
一般掌握
音乐制作能力
音乐制作、录音演唱实践
一般掌握
舞台组织能力
歌舞排练、音乐制作、录音演唱
(二)岗位核心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结合我院多年的教学改革基础,按照“表演艺术团体机构提供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教育专家选择典型工作并归纳整合职业行动能力——艺术专家确认典型工作和职业行动能力——教师对典型工作和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教学论加工”的系统教学设计途径,落实了课程改革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科学、准确地选择“载体”,然后经过教学处理,使一个学习领域的设计既要包含一个完整工作过程的所有元素,又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的建构过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基于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具、对象和组织形式)和工作标准(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涉及的知识技能应按照艺术团体的工作过程排序而不能按学科系统排序,同时又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建构的顺序。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力描述)、教学内容(任务描述)、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建议、媒介选择、考核与评价方式、学生基础和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等内容。充分体现行动导向课程的特点,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将一个与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任务项目细分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一个课时或二个课时,也可能多个课时。教学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二)计算机证书: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NCRE)一级证书或应用技术 (NIT)证书
(三)普通话等级证书: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二乙以上证书。
(四)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获取本专业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专业等级证、艺术等级证、钢琴调律师资格证、注册舞蹈教师资格证等)
以上证书均在第四学期以前获取,各职业资格证书可根据本人选择的发展方向选得一证,也可一人多证。
A
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
进行舞蹈表演和创编以及舞蹈教学
A
钢琴弹奏能力
能够独立演奏并能进行钢琴教学以主即兴伴奏
A
歌曲写作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歌唱的创编
A
音乐表演能力
声乐、舞蹈、钢琴以及器乐的表演
A
岗位拓展能力
合唱与乐队指挥能力
组织集体合唱的能力
A
音乐MIDI制作能力
制作音乐伴奏以及舞蹈音乐的能力
A
舞台演出组织能力
其他就业岗位:
可到电视台、艺术团、电视台、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演奏、舞蹈排演、音乐创作和音乐制作等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自主创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知识储备。
职业岗位:
专业演唱、演奏、舞蹈演员,专业培训教师,文艺策划,社区宣传等。
B
人文素养
A
职业素质
熟知专业理论知识
A
掌握职业技能
A
了解市场行情
A
创业素质
具有创业意识
B
能够分析和把握市场
A
实干精神
A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
(二)模式类型:工学结合
(三)模式名称:校‘团’联合,学演互助
(四)指导思想:以表演艺术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密切校“团”合作,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校‘团’联合,学演互助”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互动,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交互进行,学中演,演中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符合。
国防教育(含军训)
一般掌握
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人文素养
一般掌握
能力素质
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并且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获得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一级证书
信息处理
熟练掌握
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
外语应用
熟练掌握
具有一定的语言及公文写作的能力
应用写作
一般掌握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一般掌握
形象设计能力
声乐、形体、舞蹈、形象设计
熟练掌握
(四)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见表3、表4、表5)
表3、表4、表5中A代表非常重要,B代表一般重要。
表3表演艺术专业的知识结构
一级知识名称
二级知识名称
三级知识名称
重要程度
备注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人文素质
人文科学知识
历史、文学、政治、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知识
A
舞台组织能力
组织设计舞蹈活动
B
形象设计能力
设计个人形象以及舞蹈形象
B
表5表演艺术专业的素质结构
一级素质名称
二级素质名称
重要程度
备注
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理论修养
B
科学的思维方法
A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B
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
A
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
A
适应能力强
B
情绪情感控制良好
B
文化素质
文史素养
A
法律知识修养
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适应现代表演艺术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掌握表演艺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表演艺术、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在文艺团体及艺术培训教育机构从事教学演艺工作和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人才。
(五)模式内涵:“校‘团’联合,学演互助”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建立学校与演艺团体无缝对接机制,通过目标对接、课程对接、资源对接、师资对接、服务对接等五个对接平台,共同建设表演艺术专业,共同培育艺术人才。“学”指的是从书本中、课堂上学习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演”指的是到校内外基地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及表演实践能力。两种学习交互进行,学中演、演中学。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把教育实践贯穿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的始终,主要环节为:学期见习→学期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组成,把整个实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具体安排如下图:
(三)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拓展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探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能力、经验与方法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并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教学要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并在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在每一个实训阶段都有具体安排。大一第二学期的“文艺团体观摩与实践”,学生合计一周在真实的舞台表演中进行观摩学习;大二阶段的“观摩与实习”,学生每周一天到艺术团体观摩与实践艺术活动,这一阶段的实训体现了学训互动的特点;大三第一学期的“演出实习”,把学生安排到酒泉及嘉峪关文艺演出团体、艺术培训学校进行为期六周、以演出、艺术实习为目的实习;大三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全省各地艺术团体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适应表演艺术工作岗位的顶岗实习。
能够独立演唱并能进行歌唱教学
A
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
进行舞蹈表演和创编以及舞蹈教学
A
钢琴弹奏与音乐教学能力
能够独立演奏并能进行钢琴教学为主的即兴伴奏
A
歌曲写作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歌唱的创编
A
表演艺术能力
声乐、舞蹈、钢琴以及器乐的表演
A
岗位拓展能力
合唱与指挥能力
组织集体合唱的能力
A
音乐制作能力
制作音乐伴奏以及舞蹈音乐的能力
组织设计舞蹈活动
B
舞台演出形象设计能力
设计个人形象以及舞蹈形象
B
表4表演艺术专业的能力结构
一级能力名称
二级能力名称
三级能力名称
重要程度
备注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人文素质
独立思考,勇于坚持真理和正义的能力
道德领悟与自我管理能力;
真善美的判断能力
A
能力素质
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及跨文化交往能力、创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岗位核心能力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基础性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岗位核心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三个部分。
(一)岗位基础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由于教学的深入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仍需将一些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各方面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基于课堂但不拘泥于课堂,即围绕培养目标,以学校为主体,把各个单项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统一的、反复出现的知识,构建成基础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素养的学习者,学习活动最终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 要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化工作任务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岗位分析
热爱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具有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身心合一、内外兼修,具有爱心、耐心和事业心,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胜任文化产业的需要以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有:
可从事演唱、演奏、舞蹈演员;可进入艺术培训学校、少年宫、群艺馆、文化馆、社区文化站、艺术团、演艺公司、部队等企事业单位业余文艺社团等单位工作。
综合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第1、2、3学期)
校团合作
专业能力培养(第4、5学期)
综合能力实践(第6学期)
图2 表演艺术专业“校‘团’联合,学演互助”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四、获取证书最低要求
(一)英语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证书
职业素质拓展
一般掌握
具有择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就业与创业与指导
一般掌握
行为素质
具备大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
入学教育
一般掌握
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体育与健康
一般掌握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掌握
具有熟练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展示沟通的能力
2.工作范围
毕业生主要从事音乐艺术辅导和文化宣传工作。音乐艺术辅导岗位相关单位有少年宫、文化馆、琴行以及社会力量所办的艺校等;文化宣传工作单位有群艺馆、文化馆、社区文化站、艺术团、演艺公司、部队等企事业单位业余文艺社团等等。
(三)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见表1、表2)
表1表演艺术职业核心能力表
核心能力
职业礼仪
一般掌握
表2表演艺术岗位核心能力表
核心能力
能力构成
相关课程(含实践训练课)
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
备注
岗
位
核
心
能
力
岗位基础能力
基本知识能力
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歌曲演唱、形体训练
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艺术概论术概论
熟练掌握
岗位核心能力
声乐演唱能力
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
熟练掌握
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
A
能力素质
职业基本知识
读、写、说、交际等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知识
A
行为素质
身心健康常识
安全知识、卫生知识、身心健康知识
A
岗
位
核
心
能
力
岗位基础能力
基本鉴赏能力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乐理基本知识、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
A音乐理Biblioteka 基础中外音乐史的基本知识、艺术概论基础知识
A
岗位核心能力
乐曲演唱能力
能够独立演唱并能进行歌唱教学
在实训过程中,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参加艺术团体排练演出或进入艺术培训学校进行艺术培训实习,然后艺术团体教师或艺术培训学校教师、专业教师、学生一起,开展深入的教学研讨,在最真实的演出或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促进学生表演及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
(六)总体框架设计
校团合作
能力构成
相关课程(含实践训练课)
能力要求
备注
职业
核
心
能
力
人文素质
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般掌握
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一般掌握
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国防意识
A
行为素质
追求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健康生活的能力;正视挑战和挫折,参与竞争的能力;体贴关心他人,与人合作共事,和谐相处的能力
A
岗
位
核
心
能
力
岗位基础能力
基本知识能力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乐理基本知识、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
A
音乐理论基础
中外音乐史的基本知识、艺术概论基础知识
A
岗位核心能力
声乐演唱能力
舞蹈、形体、舞蹈基本功
熟练掌握
钢琴弹奏与音乐教学能力
钢琴与即兴伴奏
熟练掌握
歌曲写作能力
歌曲写作、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
熟练掌握
表演艺术能力
声乐、舞蹈、钢琴、器乐选修
熟练掌握
岗位拓展能力
合唱与指挥能力
合唱与指挥、和声学
一般掌握
音乐制作能力
音乐制作、录音演唱实践
一般掌握
舞台组织能力
歌舞排练、音乐制作、录音演唱
(二)岗位核心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结合我院多年的教学改革基础,按照“表演艺术团体机构提供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教育专家选择典型工作并归纳整合职业行动能力——艺术专家确认典型工作和职业行动能力——教师对典型工作和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教学论加工”的系统教学设计途径,落实了课程改革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科学、准确地选择“载体”,然后经过教学处理,使一个学习领域的设计既要包含一个完整工作过程的所有元素,又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的建构过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基于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具、对象和组织形式)和工作标准(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涉及的知识技能应按照艺术团体的工作过程排序而不能按学科系统排序,同时又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建构的顺序。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力描述)、教学内容(任务描述)、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建议、媒介选择、考核与评价方式、学生基础和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等内容。充分体现行动导向课程的特点,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将一个与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任务项目细分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一个课时或二个课时,也可能多个课时。教学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二)计算机证书: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NCRE)一级证书或应用技术 (NIT)证书
(三)普通话等级证书: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二乙以上证书。
(四)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获取本专业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专业等级证、艺术等级证、钢琴调律师资格证、注册舞蹈教师资格证等)
以上证书均在第四学期以前获取,各职业资格证书可根据本人选择的发展方向选得一证,也可一人多证。
A
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
进行舞蹈表演和创编以及舞蹈教学
A
钢琴弹奏能力
能够独立演奏并能进行钢琴教学以主即兴伴奏
A
歌曲写作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歌唱的创编
A
音乐表演能力
声乐、舞蹈、钢琴以及器乐的表演
A
岗位拓展能力
合唱与乐队指挥能力
组织集体合唱的能力
A
音乐MIDI制作能力
制作音乐伴奏以及舞蹈音乐的能力
A
舞台演出组织能力
其他就业岗位:
可到电视台、艺术团、电视台、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演奏、舞蹈排演、音乐创作和音乐制作等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自主创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知识储备。
职业岗位:
专业演唱、演奏、舞蹈演员,专业培训教师,文艺策划,社区宣传等。
B
人文素养
A
职业素质
熟知专业理论知识
A
掌握职业技能
A
了解市场行情
A
创业素质
具有创业意识
B
能够分析和把握市场
A
实干精神
A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
(二)模式类型:工学结合
(三)模式名称:校‘团’联合,学演互助
(四)指导思想:以表演艺术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密切校“团”合作,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校‘团’联合,学演互助”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互动,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交互进行,学中演,演中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符合。
国防教育(含军训)
一般掌握
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人文素养
一般掌握
能力素质
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并且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获得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一级证书
信息处理
熟练掌握
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
外语应用
熟练掌握
具有一定的语言及公文写作的能力
应用写作
一般掌握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一般掌握
形象设计能力
声乐、形体、舞蹈、形象设计
熟练掌握
(四)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见表3、表4、表5)
表3、表4、表5中A代表非常重要,B代表一般重要。
表3表演艺术专业的知识结构
一级知识名称
二级知识名称
三级知识名称
重要程度
备注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人文素质
人文科学知识
历史、文学、政治、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知识
A
舞台组织能力
组织设计舞蹈活动
B
形象设计能力
设计个人形象以及舞蹈形象
B
表5表演艺术专业的素质结构
一级素质名称
二级素质名称
重要程度
备注
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理论修养
B
科学的思维方法
A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B
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
A
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
A
适应能力强
B
情绪情感控制良好
B
文化素质
文史素养
A
法律知识修养
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适应现代表演艺术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掌握表演艺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表演艺术、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在文艺团体及艺术培训教育机构从事教学演艺工作和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人才。
(五)模式内涵:“校‘团’联合,学演互助”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建立学校与演艺团体无缝对接机制,通过目标对接、课程对接、资源对接、师资对接、服务对接等五个对接平台,共同建设表演艺术专业,共同培育艺术人才。“学”指的是从书本中、课堂上学习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演”指的是到校内外基地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及表演实践能力。两种学习交互进行,学中演、演中学。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把教育实践贯穿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的始终,主要环节为:学期见习→学期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组成,把整个实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具体安排如下图:
(三)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拓展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探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能力、经验与方法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并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教学要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并在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