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管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草业科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草业科学考试复习资料考试是大学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草业科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同样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进行复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草业科学考试,本文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建议。
以下内容将按照草业科学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草种学在草种学方面,复习时重点关注草本与禾本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可以将常见的草本植物和禾本植物进行整理,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主要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了解一些重要的饲草作物,如绿豆草、黑麦草等,包括其生长特性、利用价值和培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 草地学草地学是草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草地的建立、改良和管理等内容。
在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不同地区常见的草地类型,如草原、牧场等,及其特点和分布情况。
其次,关注草地的土壤肥力管理和灌溉技术,了解适宜的施肥量和时机,以及草地的排水和保水措施。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建草地的方法和技术,如秧草播种法、插秧法等。
3. 草业经济学草业经济学是研究草业的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学科。
在复习时,可以重点掌握草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并深入了解什么是草业综合开发、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概念。
此外,还需了解一些与草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如草地承包和流转制度等,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做到合规合法。
4. 草业生态学草业生态学是研究草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在复习时,可以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替过程,了解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等生态指标,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需探讨一些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和方法,如合理放牧和禁牧措施等。
5. 草业遗传育种学草业遗传育种学是研究草地植物遗传育种的学科。
在复习时,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术,如人工选择、杂交和基因工程等。
同时,还需了解一些重要的草地植物品种,如牧草新品种的选育情况、特点和应用价值等。
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要点梳理
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要点梳理草地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类型之一,草地生态与管理是草业科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草地生态与管理的要点需要我们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从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草地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和阐述。
一、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草地是由草本植物组成的大片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草地生态与管理旨在保持和改善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以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草地的类型和分类、草地植物的结构和组成、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二、生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受到多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气候、土壤、水分和光照是草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和日照等,对草地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质地、水分状况和养分含量等,对草地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草地管理措施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是维护和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
草地管理措施包括草地的建设和恢复、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
草地的建设和恢复主要包括草种选择、播种和护坡等操作,以建立健康的草地植被覆盖。
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涉及到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养护和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科学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还包括合理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
四、甘肃省草地生态与管理的特点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草地生态与管理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
甘肃省草地生态与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高寒草地、沿黄草地和草原草地等不同类型的草地分布,对干旱和半干旱草地的管理要求较高,同时还面临着草原退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挑战。
综上所述,草地生态与管理是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梳理和总结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草地管理措施等要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核心知识总结
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核心知识总结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草业科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到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的核心知识。
在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了解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对于备考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的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核心知识进行总结。
一、草原生态1.草原植被类型草原植被类型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础,根据植被的特征和地理分布可将其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荒漠草原等。
草原植被的类型差异直接影响到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碳循环等。
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于合理保护和管理草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草原植被演替草原植被演替是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草原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草业管理1.草地资源评估与监测草地资源评估与监测是进行草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和监测,可以为合理规划和管理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放牧管理放牧是草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合理的放牧管理对于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放牧强度、放牧方式、放牧时间等因素都会对草地植被和土壤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放牧管理。
3.草坪建设与管理草坪是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坪建设与管理涉及到选择适宜的草种、草坪养护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草坪建设与管理的核心知识,对于草坪的良好生长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4.草地改良技术草地改良技术是提高草原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了解不同的草地改良技术和方法,对于实施草地改良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草业发展政策草业发展政策是指导和推动草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政策。
了解草业发展政策对于了解草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原生态与草业经济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原生态与草业经济重点整理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草业经济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南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草原生态与草业经济的关系,对于考研草业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河南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草原生态与草业经济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
一、草原生态的特征与功能1. 草原的生态特征草原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系统,一般分为草原草甸、草原荒漠和大型牧草地三种类型。
草原的生态特征包括植被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特性、水文循环等。
2.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多样的功能,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减排、气候调节、物种保护等。
草原是水源涵养的重要地区,经济作物和生态灌溉水源的保护与管理对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二、草业经济的现状与问题1. 草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草业资源,草原面积较大。
草业经济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农村经济和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草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草原退化、过度放牧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与保护。
2. 全要素草地管理模式全要素草地管理模式是一种综合管理思路,注重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牧、草畜平衡等措施,推动草业经济的发展,提高草地的质量和产量,增加畜牧业效益。
三、草原生态与草业经济的关系1. 生态合理利用草业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是实现可持续草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草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注重合理利用,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保持草原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2. 建立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的草地畜牧业模式是实现草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科学合理的畜牧业管理,保护草原植被,合理配置草地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草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语草原生态与草业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保护好草原生态系统,才能实现草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重点知识总结
草原重点知识总结前言在这篇总结文稿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草原的重点知识。
草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草原的特点、生态系统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正文草原的定义和分类草原是指地表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草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温带草原、寒带草原和热带草原等。
每种草原都具有其独特的植被组成和气候特点。
草原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生物群落。
在草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形成了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草原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包括各种草本植物和低矮的灌木。
这些植物为草原提供了氧气、粮食和食材等重要资源。
草原的保护和管理考虑到草原的重要性,人类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管理草原资源。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关键措施之一是限制过度放牧和过度放火等人类活动。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推广可持续农业和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来促进草原的保护与恢复。
草原对人类的影响草原不仅对自然界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草原为农业提供了重要的耕地,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此外,草原的广袤空间和美丽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尾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了解了草原的定义和分类,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草原对人类的影响。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草原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
[注意] 根据 Markdown 格式,在我们的系统中暂时无法按你的要求生成一个完整的文稿,但是您可以从上面的内容中看到草原的重点知识总结。
《草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草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草原的形成草原的形成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草原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和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土壤上。
温带草原是在东、西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而热带草原则是在热带干旱气候下形成的。
草原的类型根据气候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草原可以分为温带草原、亚洲草原、非洲草原等不同类型。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植被主要是多年生草本。
亚洲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植被主要是多年生高羊茅。
非洲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非和东非大裂谷地带,植被主要是矮树草原和稀树草原。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草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草原植被丰富多样,包括了不同种类的草本植物、灌木和小型乔木。
草原动物也十分丰富,包括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此外,草原还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如藏羚羊、漠狼、普氏野马等。
草原的生态功能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碳汇等多个方面。
草原是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域,其植被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维护水土资源的平衡。
同时,草原的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大气中的气候平衡,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作用。
草原的保护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人类活动等原因,许多草原地区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草原的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推行可持续的生态管理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草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气候、土壤、地形等。
草原包括了多种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建立保护体系、推行可持续管理等。
希望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西藏自治区考研草学复习资料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解析
西藏自治区考研草学复习资料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解析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是草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草地的形成、发育、演替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研草学复习中,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对相关知识有深入了解。
本文将对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草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草地科学是一门研究草地植物、草地区系、草地土壤和草地动物等方面的学科。
它通过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研究,探讨了草地的形成、发育和演替规律,以及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草地的生物组成和生态环境的差异,草地可以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大类。
天然草地是指未经人为干扰、自然生成的草地,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
而人工草地则是指人工定植和管理的草地,根据用途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农业草地、畜牧草地、城市草地等多种类型。
二、草地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草地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草地植物学、草地动物学、草地土壤学和草地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草地植物学主要研究草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等;草地动物学则关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数量、活动规律等;草地土壤学研究的是草地土壤的性质、发育过程以及与草地植物的相互作用等;草地生态学则综合了以上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探讨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草地科学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了解草地植物的分布情况、种群结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和干预,揭示草地植物的生长适应机制和物种相互关系等。
而模型模拟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管理效果。
三、草地科学与草地资源管理的关系草地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管理是根据草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实现草地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山西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概述
山西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概述一、引言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生态学作为草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草地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生态过程,为草地的正确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对山西省考研草地生态与管理进行概述。
二、草地的生态特征1. 植被组成山西省草地主要由禾草、杂草和野花组成。
禾草是主要的牧草种类,如早熟禾、黑麦草等;杂草主要指一些不良草本植物,如蒿属、稗属等;野花是指草地中广泛分布的彩色花朵,如紫花苜蓿、大黄等。
2. 土壤特征山西省草地土壤以黑土为主,具有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特点。
草地的土壤pH值一般在6.0-7.5之间,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3. 生态功能草地具有保水保肥、固碳减排、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草地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草地茂盛的植被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轻沙尘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草地管理的原则1. 合理放牧合理放牧是草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山西省草地资源有限,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
因此,在放牧中应控制放牧的程度和时间,保证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2. 施肥管理草地的肥力充足与否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草地的产量和素质,同时减少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草地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草地病虫害有草地贼、禾本科蠹孔蛾等。
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障草地植被的健康生长。
四、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1. 种草补植在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种草补植,引进适应当地环境的牧草种类,提高草地的植被覆盖率。
2. 防治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草地退化地区,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退化地的整治,如人工培育、植被覆盖增加等,防止草地退化进一步扩展。
3. 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维护草地生态平衡的关键。
草地管理学
草地管理学草地管理学复习题1、生活型: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
2、分蘖:指枝条地表或地下茎节、根茎、根蘖上的芽形成枝条现象。
3、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获得一株完整的植物叫营养繁殖。
4、牧草的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叫牧草的再生性;这种重新生长的能力叫再生能力;它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强度。
5、草地杂草:在草地上,除了可供家畜利用的饲用植物以外,往往还混生一些家畜不食或不愿食的,甚至对家畜有害或有毒的植物。
在草原管理中,(这些)家畜不食的和有毒、有害的植物,统称为草地杂草。
6、草地利用率:草地利用率就是适宜载畜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
利用率= 可采食掉的牧草量/ 牧草总产量×100%7、放牧强度:放牧强度就是草地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在理论上的表现为:采食率= 利用率8、放牧频率:放牧频率是指在放牧季内各小区放牧的次数,也就是草类可以再生的次数。
9、放牧制度(方法)总体有两种类型,即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
10、草地放牧家畜结构,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三个方面。
11、青贮料:青贮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12、按照植物生活型分类法可将植物分为哪些?⑴乔木⑵灌木⑶半灌木⑷多年生草类⑸一年生草类⑹苔鲜、地衣类一、影响牧草再生能力的因素⑴生物学特性⑵环境条件⑶利用时期⑷利用方式和程度⑸利用强度⑹贮藏营养物质二、草原生产流程初级生产过程与次级生产过程1、初级生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从日光能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牧草)称初级生产过程。
2、次级生产:由牧草转化为畜产品叫次级生产过程。
草原生产主要由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构成,而这两个生产又包含六个转化阶段,经过六个转换阶段,日光能和无机物最终转化为次级生产能力(可用畜产品),现分别叙述:①、日光+无机物→植物生产量(总初级生产力)②、总初级生产能力→净初级生产能力③、净初级生产能力→采食牧草④、采食牧草→消化营养物质⑤、消化营养物质→动物生长量(关键的一个环节)⑥、动物生长量(总次级生产力)→净次级生产力综上所述,就是草原生产流程的全程,在这儿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从R1到R6,即从牧草生长量到可用畜产品,要经过物质的多种储存形态和转化阶段,才能得到可用畜产品。
草学考试参考资料复习进程
精品资料一、草地放牧的优越性a.放牧是经济有效的家畜饲养方式,青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b.放牧促进家畜的健康;c.放牧是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适度放牧一正效应//放牧不足或过度放牧一负效应)二、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总结: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影响的程度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放牧强度、家畜分布、植物种类、利用季节、放牧家畜的种类等)家畜、土壤和植被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去叶践踏粪便排泄)—(植物多样性生长繁殖土壤理化性质)一(草地生产力)反之,草地对家畜也产生影响:(1)牧草的数量和质量(2)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3)寄生虫的发生1放牧对牧草的影响:a.对牧草繁殖的影响(种子繁殖、营养繁殖有利方面一适度放牧刺激生长;不利方面一过度放牧影响繁殖)// b.放牧对草群成分的影响(草群中高大草类将消失,同时为下繁草类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借种子繁殖的草类数量会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
适口性好的牧草数量减少或衰退而适口性差的牧草或家畜不吃的牧草数量增加。
草群中出现莲座状植物、根出叶植物及匍匐植物,不易被家畜采食,适应强度放牧的结果。
)// c.放牧对土壤的影响(有利方面:畜蹄的践踏具有耙、压作用;不利方面: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影响土壤水土保持的能力: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蒸发)三、草地对放牧的响应不同草地类型、草地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植物种类组成的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各不相同。
草地植物的补偿生长:试验证明适当放牧可以提高草地植物生产能力。
McNaught on(1979, 1983)提出放牧优化理论,认为食草动物和牧草的进化是同时进行的,适度放牧对草地植被是有益的。
放牧优化理论中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第一种,植物对放牧特别敏感,家畜采食即使是轻牧,都会造成植物伤害甚至死亡,属于欠补偿性生长(Un der Compe nsatory Growth);第二种,植物开始对放牧没有响应或不受放牧影响,当放牧达到一定强度时才会受到伤害,属于等补偿性生长;第三种,植物在放牧作用下快速生长,当放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植物生长也会达到一个最优化水平,但如果放牧超过这一强度,植物的生长将减速直至死亡,属于超补偿性生长。
草地资源管理
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复习要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1 填空30*1 简答5*6 论述20*1中国植被(名词解释占多数)《中国植被》将全国的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有的植被型下又进行了亚型和群系组的划分,最后划分了群系(共560个);(一)针叶林(二)阔叶林(三)灌丛和灌草丛(四)草原和稀树草原(五)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六)冻原(七)高山稀树植被(八)草甸(九)沼泽(十)水生植被(一)灌丛和灌草丛(两者的区别)(简答)灌草丛:是森林或灌丛反复砍伐或火烧,导致水土流失、生境旱化后形成的以热带、亚热带禾草为主,混生有较显著的灌木的次生植被,在一些群落中尚有稀树孤立生长的乔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大都可通过灌丛阶段而逐渐恢复成林。
本质是暖温带、热带、亚热带的次生草甸型植被;灌丛:以灌木占优势的植被类型,高度<5m,盖度30—40%。
分布广,温带-热带,低海拔-高海拔;(二)草原(斯太普)和稀树草原(萨王纳)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草原分布在温带和高寒带,稀树草原分布在热带草原1、草甸草原:是草原植被中较湿润的类型,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旱中生植物,主要是杂草类;2、典型草原:真草原、干草原,建群种由典型旱生或广旱生植物组成,其中以丛生禾草为主。
如建群种—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茅、长芒草、冷蒿、百里香、铁杆蒿等;3、荒漠草原:这是草原植被中更偏干的类型,建群种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经常混生大量强旱生小半灌木;4、高寒草原:是草原植被中的耐寒类型,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条件下,由非常耐寒的旱生矮草本或小半灌木植物为主组成,经常混生一些垫状植物;5、稀树草原:即热带草原,也称萨王纳,是热带半干旱地区有干湿季交替,以阳性、高温、多年生旱生禾草为主降雨量500—1500mm,年均温〉22℃;(三)荒漠是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其特点是干旱。
草原学复习总结
名解、填空、选择、简答、论述草原学定义:1.1 地植物学派定义草原是一种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相对应的地域性自然植被景观,其主要植物组成为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又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占据主导或优势地位,处于次优势地位的植物种主要隶属于菊科、豆科、蔷薇科等科,除草本植物外,群落中也存在着少量的灌木和半灌木植物。
1.2 畜牧学派的定义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可被作为放牧地或刈草地利用的植被自然体,同时也包括以放牧或刈草为目的的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
1.3 草地农业学派的概念草原系指可向草业提供植物性原料、产品和环境的土地。
草原不仅涵盖了地球上一切着生有天然和人工草本植物群落的土地,同时还将部分林地也纳入了草原的范畴。
2. 草原学概念1:研究保护、利用和提高草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服务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概念2:研究如何从草原上最大限度地获得高产优质饲草,从而使草原生产力得以维持和提高的科学。
(中国农大,《草地学》,农业出版社,1992)概念3: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转化机制及其在维持和提高草原生产力中的应用的科学。
豆科牧草形态特征、利用价值1形态特征株型:直立型:植株垂直于地面向上生长(苜蓿、红豆草、红三叶)匍匐型:茎细长柔弱,沿地面蔓延生长(白三叶)缠绕型:茎幼时较柔软,不能直立,须缠绕于其他支柱方可上升(野豌豆无茎型(莲座丛):没有明显的茎,茎生叶很少,株丛以根生叶组成,形成簇状.根:直根系,呈圆锥形。
主根粗壮,入土较禾本科牧草深,常为1.5~2.5m左右,有时达10余m。
根上着生有根瘤,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能力。
茎:多为草质,少数较为坚硬,似木质。
一般圆形,亦有具棱角、或近似方形者。
茎光滑、有毛,或有刺。
叶:多为复叶,常互生,稀对生,分为羽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两类,稀为单叶。
具网状叶脉。
花及花序:花序为腋生或顶生,通常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有时为头状或穗状花序。
蝶形花,两性,花瓣5,稀退化为少数。
草地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3.种子用价: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
植物的有效水分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可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有效利用水资源。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7.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填空1.在生育期中,消化率由高到低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在禾草为抽穗期、其他牧草多在盛花期,这是由于牧草细胞壁部分从此时开始木质化而引起。
2.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水分的变化:第一阶段散失游离水,迅速、匀速;第二阶段散失结合水,豆科50-55%,禾本科40-45%,速度慢。
营养物质的变化:饥饿代谢时期;自体溶解时期。
3.植物的有效水分指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草原生态学重点
草原生态学重点
草原生态学是研究草原生物和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草原生态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
草原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研究植物的种类和群落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土壤与水分关系
土壤是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分关系密切。
研究土壤质量和水分含量对于草原植物生长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动物与草原生态系统
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植物相互作用,对草原植被的传粉、种子传播和食物链循环等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温度升高、降水模式的变化等。
研究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有助于预测未来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人类活动与草原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挑战,包括过度放牧、草原退化、资源开发等。
研究人类活动对草原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上述重点内容,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草地管理学重点
◆植物群聚:若干植物由于偶然因素(风力、水力) 被搬移到一定地点,在其里繁衍、生存,它们可能 是一种或多种植物,但它们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植物群落与植物群聚之区别: (1) 联系:植物群聚可以演变为植物群落。 (2) 植物群聚为一种或多种植物,而植物群落 为多种植物组成。 (3) 植物群聚中的各个植物之间没有联系,而 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2、农学范畴的草地含义 第一种解释 :草原和农田、森林,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是由大面积天然饲用植物着生,以放牧利用为主的畜牧
业生产基地(从植物特征与作用方面定义)。 第二种解释:草原是以草地和家畜为主体所构成的特殊生产资料,在这种生产资料中进行着草原生产,即把日光能与
无机物转化为牧草,再把牧草转化为家畜及其产品的生产(从物质与能量转化方面给予定义)。
(3)根据草地利用年限或改良培育状况 ①植被稳定改良草地→永久(性)草地(牧场)
(Permanent pasture) ②与栽培作物长期互相轮作的草地→轮作草地
(Rotation Pasture or ley) ③一年生的或临时放牧草地→临时草地
(Temporary Pasture) ④补充或辅助利用的草地→补充草地(在划区
第四节 放牧家畜的结构与组织
第六章 基本草地建设和草地围栏
第一节 基本草地建设
第二节 草地围栏
第七章
草地牧场管理
第一节草地牧场概述
第二节草地牧场的管理策略
地的概念:
1、地学(植物群落学)对草地概念的理解 草原(steppe)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 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一种地理景观,是陆地 植被的一个植被型
草地管理学
绪论 —、草地的概念: 二、草业与草业科学 三、为什么要学草地学 四、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草地生产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1、新《草原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A )A、2003年3月1日B、2004年3月1日C、2002年12月1日D、2003年12月1日2、紫花苜蓿的分枝类型属于下列那种( D )A、根茎型草类B、疏丛型草类C、密丛型草类D、根颈型草类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因子是( A )A、生物群落B、非生物因子C、物理因子D、生产劳动因子4、下列那项不是禾本科草类的主要特点( B )A、天然草原中丰富度高B、根上具有根瘤,能固定氮C、有毒种类很少D、易调制干草和青贮5、划区轮牧中,要求在同一块草地上放牧时间一般不超过6天,主要原因是( D )A、减少牧草浪费B、方便管理C、扩大活动范围D、防止寄生虫传播6、对以豆科及杂类草为主的草地,开始放牧的适宜时期一般是( B )A、开始抽茎时B、腋芽侧枝发生时C、分蘖停止时D、叶片成熟时7、晚秋是牧草生长的危机时期,一般结束放牧不迟于牧草生长结束前的( B )A、10天B、30天C、50天D、两个月8、那一项不是天然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A、以下繁草为主B、禾草和豆科牧草各占一定比例C、杂类草比重不应过高D、有毒植物的重量不应超过1%9、从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综合考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最好在( C )A、分蘖期B、拔节期C、开花期D、成熟期10、一般情况,在草原带的条件下刈割高度为多少厘米时便能保持高产与稳产( C)A、1~2cmB、2~3cmC、4~5cmD、6cm以上11、下列那项农业措施不是为改善草地土壤的通气而采用的( A)A、蹄耕B、划破草皮C、草地松耙D、浅翻耕12、下列不属于草原区旅游资源的是( A)A、草地动植物资源B、少数民族封建迷信C、民族风情D、饮食文化13、关于禁牧的说法错误的是(A )A、禁牧指在特殊的草原区域内不得放牧B、禁牧通常是季节性的C、禁牧的期限是以年为单位的D、一般是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14、草地常见毒草中,属于菊科植物的是(C )A、狼毒大戟B、狼毒C、橐吾D、醉马草15、下列那一培育措施常需要进行围栏建设()A、草地封育B、草地补播C、草地灌溉D、草地施肥16、饲用植物地下器官内营养物质的贮藏量,有那几个季节低谷(AC)A、越冬后期B、牧草开始生长后不久C、牧草的快速生长期D、开花期17、天然草地中种子繁殖所占比重小的原因有(ABCD)A、结实前被利用B、气候严酷难以成熟C、种子萌发条件与生存条件差D、竞争能力差18、下列关于放牧地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载畜量的界定是以“放牧适当”为前提。
B、放牧强度是放牧家畜食量大小的反映。
C、适度放牧不但不降低草地的生产能力,反而可以提高牧草产量。
D、放牧草地的利用率是指在放牧条件下家畜所采食的百分数。
19、影响畜种结构调整的因素有()A、政策导向B、草地植物学组成C、放牧家畜的经济效益D、遗传20、补播牧草种类的选择一般考虑以下那几个方面()A、是否适应当地条件B、牧草的饲用价值C、株丛类型D、利用前景21、下列说法符合一年生草类特点的是()A、每年春季从地下产生新芽形成新株B、通常进行营养繁殖C、结实后地上部分死亡,地下部分存活D、通常只有种子才能产生新个体22、适合刈割利用的饲草类型应该是(A )A、上繁草B、下繁草C、莲座丛草D、半灌木23、对以豆科及杂类草为主的草地,开始放牧的适宜时期一般是()A、开始抽茎时B、腋芽侧枝发生时C、分蘖停止时D、叶片成熟时24、从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综合考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应在()A、分蘖期B、拔节期C、开花期D、枯黄期25、经多年生长后,往往出现株丛中心衰老,外围保持生活的“秃顶”现象,这类多年生草类的分枝类型最可能的是()A、根茎状草类B、疏丛状草类C、密丛状草类D、匍匐茎草类26、下列那项农业措施通常是为改善草地土壤的通气而采用的()A、施肥B、划破草皮C、漫灌D、化学除草27、下列那一措施可在短期内增加退化草地中的优良豆科牧草()A、草地封育B、补播C、耕翻D、灌溉28、能提高除莠剂的作用效果的的外界条件是()A、高温高湿B、黑暗C、大风D、雨水29、牧草在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在单位时间内增长的干物质重量,称为()A、再生次数B、再生强度C、再生速度D、再生能力30、越冬期间,多年生牧草营养物质贮藏最少的器官或部位中()A、叶片B、茎的基部C、分蘖节D、根系31、常常成为干草原和荒漠植被的建群种的是()A、禾本科草类B、豆科草类C、莎草科草类D、蒿属及藜科等杂类草32、关于草地出现进展演替的原因,客观的解释应该是()A、由内部因素决定B、由外部因素决定C、人为破坏所致D、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33、根据草地农业系统四个生产层理论,通过草原景观产生经济效益属()A、前初级生产B、初级生产C、次级生产D、后次级生产34、划区轮牧中,要求在同一块草地上放牧时间一般不超过6天,主要原因是()A、减少牧草浪费B、方便管理C、扩大活动范围D、防止寄生虫传播35、下列那项不是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 D )A、草地以上繁草为主B、有毒植物不应超过1%C、土壤经常保持湿润D、地形坡度应大于10o36、下列毒草属于禾本科是(B )A、小花棘豆B、醉马草C、狼毒D、毛茛37、草地植物的主要经济类群不包括下列那一项( D )A、禾本科草类B豆科草类、C、莎草科草类D、杂草类38、关于禁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禁牧指在特殊的草原区域内不得放牧B、禁牧通常是季节性的C、禁牧的期限是以年为单位的D、一般是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39、下列不属于草原退化原因的是( A )A、长期过轻放牧和荒芜B、砍挖灌木C、载畜量过高D、开垦草原40、下列关于有机肥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养分呈有机状态B、肥料成分浓厚,易被植物能吸收利用C、养分种类全面D、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41、退化草地一般具有以下那几方面的特征()A、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B、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C、草地生境条件恶化D、鼠虫害加重42、多年生草类进行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有( B )A、幼叶B、根茎C、根蘖D、分蘖节43、补播牧草种类的选择一般考虑以下那几个方面()A、适应性B、饲用价值C、利用前景D、株丛类型44、下列关于放牧地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载畜量的界定是以“放牧适当”为前提。
B、放牧强度是放牧家畜食量大小的反映。
C、放牧过重时,优良牧草减少,而毒草和有害草的数量增加。
D、放牧草地的利用率是指在适宜的放牧条件下家畜所采食的百分数。
45、下列关于杂草的说法正确的是()A、饲用价值很低的草也属杂草B、对家畜有直接或间接伤害的植物属杂草C、杂草是指除禾本科、莎草科及豆科之外的草地植物D、杂草包括有毒植物二、判断题1、《草原法》中的草原既包括天然草原,又包括人工草地。
( T )2、相同条件下种植的长寿命牧草和中寿命牧草,前者往往先达到最高产量。
()3、2008年将在我国举行的“草奥会”是国际草原学会和中国草学会的首次合并开会。
()4、羊茅属植物的分枝类型既有密丛型,又有疏丛型,还有具根茎的。
()5、草地封育时间过长会造成饲草的浪费()6、药浴和驱虫都是针对家畜寄生虫病而进行的卫生管理措施()7、草地补播是建植人工草地的关键步骤()8、放牧利用比割草利用更容易造成草地养分的亏缺()9、放牧家畜结构包括放牧家畜的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性别结构三个层次()10、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层次: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11、根茎状草类易通过营养繁殖形成连片的植株,因此耐践踏,可进行集中放牧。
()12、根据多年生草类营养贮藏的有关规律,始牧期不应早于牧草的分蘖期()13、在草地受到根本破坏时,才可采用草地封育的办法进行培育和改良。
()14、适度放牧不但不降低草地产量,反而可以提高草地生产力。
()15、草原的保护利用应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草原:指凡因风土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或其他缘故,在自然情况下不适于耕种农作,不适于生长树木,活树木稀疏而以生长草类为主,只适于经营畜牧业的广大地区。
根茎型: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在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
根蘖型:具垂直根且在地面以下5-30cm出生出水平根,在其上形成更新芽,向上生长到地面形成枝条。
疏丛型:具有较短的茎节,其分蘖节处于地表下1-5cm,侧枝从分蘖节处以锐角的形式伸出地面。
密丛型:节间很短,有分蘖节上长出的枝条彼此紧贴,几乎垂直地面。
匍匐型:从分蘖节上发出短枝条,并匍匐于地面,节间长而细,在节处的腋芽向上形成枝和叶簇,向下形成不定根。
轴根型:具有垂直而粗壮的根,直径从1cm到几厘米,入土深度从数十厘米到2-3m。
演替: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杂类草: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之外的饲用植物的总称。
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更强烈。
退化演替:由于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原因而使群落发生与原来演替方向相反的演替的现象。
群落结构趋于简化、群落生产力降低、植物种类减少、并出现了一些能够适应不良环境的种类。
放牧:人类通过家畜的牧食行为,对草地进行管理利用的一种农业,畜牧业生产活动。
混合放牧: 是有计划地使用不同种类的家畜在同一时期内放牧同一块草地。
更替放牧: 是不同种类的家畜在同一时期内放牧同一块草地或不用时期内放牧同一块草地。
草地退化: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原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生产力下降的过程称草地退化草地沙化:指不同气候带具有沙质地表环境的草地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和人为不当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使天然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地区的草地,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草地退化过程。
营养繁殖:指用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获得一株完整的植物。
草地生态系统: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地封育:把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割草。
生活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且长期适应的株体形态,寿命和分异类型。
放牧率(载畜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面积上,草地实际放牧的家畜数量。
载畜量: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生育期:草类从出芽到种子成熟这段时期。
生长期:只是和草类生长发育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