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官兵心理疏导机制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官兵心理疏导机制的构建
【摘要】随着官兵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 心理健康已成为军营的一个重要话题。
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需要积极推进心理疏导机构建设,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促进官兵的心理和谐, 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关键词】心理疏导;机制构建; 官兵心理
心理健康是军营和谐的保障,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是构建和谐军营的要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引导官兵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建立健康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对于构建和谐军营尤为必要。
一、构建医疗情境下的心理疏导机制,增强基层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谓医疗情境下心理疏导机制,是指设在营卫生所以上的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官兵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增强其军营心理承受力。
军营心理承受力与军营情绪的形成密切相关,军营心理承受力越强,产生积极的社会情绪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就越小。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直接冲击着军营的发展变化,以及军营自身的改革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导致心理问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
切实防范心理问题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官兵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疏导。
为此,要建立以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为龙头,由连队卫生室、营卫生所、团(旅)卫生队、师卫生院以及各地中心医院开设的心理治疗机构和咨询中心等组成的心理卫生整体网络,增强社会认知,消除社会偏见,使官兵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遇到心理问题时采取适当的调节治疗方式。
目前运用心理科学指导部队建设,越来越受广大官兵的关注。
但是,这方面建设还是很薄弱,亟待重视和大力发展。
在我军,不少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都由普通医生、精神科医生甚至政工干部转行的,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
因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二、构建非医疗情境下的心理疏导机制,确保基层官兵心理疏导持久长效
单纯的心理疏导不能彻底解决基层官兵的所有矛盾,必须在此基础上重视非医疗情境下心理疏导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综合调节和平衡,形成矛盾疏导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军营和谐。
非医疗情境下心理疏导机制,主要是指能发挥心理疏导功能和“安全阀”作用的制度体系。
这种制度体系应能够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增强心理稳定预期。
(一)坚持心理疏导“三结合”,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是心理疏导与认识环节相结合。
正确认识官兵中存在的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新形势下,官兵中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思想问题逐渐增多,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对思想工作对象的认识上,既要从思想层面和政治层面分析,又要注重从心理、生理层面上去分析;既要看到我们的官兵,有着革命军人、党员团员、下级部属、同志战友等社会和政治属性,又要看到他们还有各自的自然属性,包括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不同的经历和家庭环境。
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我们在认识官兵中存在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把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甚至是政治上的问题,而是要从思想与心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从心理科学的新视角上,综合地、立体地看待官兵的问题,这样才能切准官兵的脉搏。
二是心理疏导与教育环节相结合。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独有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原则、方针、政策和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是我军建设中的看家本领。
但是,由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官兵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办法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引入心理疏导的办法,就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开辟一个新渠道。
如在官兵中普及心理科学知识,遇到问题时不仅有思想防线,还可以运用自我心理调适的办法,增加一道心理防线,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案件的发生。
掌握了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克服工作方法的简单、生硬,增强教育的渗透性。
三是心理疏导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以往我们非常注重靠部队的工作实践、生活实践来改造官兵的思想,但对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官兵解决一些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通过行为训练来升华其思想境界,却较少涉及。
例如,以往战士在训练中有畏惧心理,我们主要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战士中出现不团结现象,主要是用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术,就可以为解决部队中常见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提供全新的心理学的手段。
在军事训练中引入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引导官兵在超越自我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在训练和教育的现场进行心理调适,有助于及时化解官兵的紧张心理。
(二)建立健全官兵民意监测网络,形成多维度利益表达机制和不良情绪宣泄的“安全阀机制”
首先,要继续完善和扩展基层的事务公开制度,使相关利益主体能够获得对称性的信息。
在基层,干部调职调衔、战士考学、士官选取以及技术学兵等都是敏感事务,要做到对党委支部的决策及实施进行有效监督,进而增进官兵对党委支部的决策及实施进行有效监督。
同时,事务公开制度可以发挥其表达民意、解释政策、提供决策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这就要求转变观念,尊重基层官兵表达意见方式的多样性,支持鼓励富有建设性的制度性表达,善于从基层官兵的呼声中发现问题。
其次,充分发挥军营网络或媒体释疑解惑的作用,营造健康开放的舆论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基层官兵也会产生一些“不理解”和“想不通”的心理。
军营网络或媒体要善于解答基层官兵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善于解答基层官兵关心和困惑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为基层官兵解答疑惑、理顺情绪,使广大基层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协调一致。
军营网络或媒体应当从建设和谐军营的大局出发,承担起化解军营矛盾、协调军营关系、疏导军营情绪、平衡军营心理、维护军营稳定的责任,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此外,随着军网以及局域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中的各种论坛、虚拟社区也日益成为基层官兵之间以及基层与上级机关之间沟通的重要平台,基层官兵的不良情绪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到释放和排解。
(三)完善相关体系,建立长效疏导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 形成共识。
一方面,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各级各部门在思想认识上,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 消除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陈旧的片面观念,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另一方面,重视培训, 优化队伍。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官兵各类需求的增长, 现有的心理卫生资源和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相对于官兵的需求是“资源短缺”的, 尤其是专业人才资源十分短缺, 亟需加强,具体需从人员编制、人员结构、人员分布、人员待遇等诸多方面加强建设。
二是增加投入,健全体系。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军队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心理服务工作, 专门调解军营中出现的军营和个体意愿的冲突。
我军近年来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关注, 但是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放到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不仅教育体系中涉及心理健康的内容还不充足,更是没有建立起相应完善的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调适机制。
因目前这项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对此给予财政支持,这对建立健全个体心理调适机制, 完善军营心理服务体系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科学管理, 建立机制。
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间,由于体制等原因, 许多的社会矛盾可能集中地在军营中表现出来。
比如以烦躁、冲动、偏执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可能会导致一些事件, 一旦处理不好, 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端。
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理论和实践表明, 尽管危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 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危机干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根据部队实际,建立官兵集体和个人的心理档案,并针对重点人群或特殊人群,建立动态评估体系, 定期向所在单位通报关键性指标, 以此正确引导, 尽早地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提高重点人群的心
理应对能力。
另一方面,理顺关系, 加强对心理疏导机构的管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机构会应运而生, 职能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制度, 加强对这些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规范,自觉地在心理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几个重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 营造培育和谐军营的氛围, 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军营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