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合集下载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物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

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故事内容为: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有一个漂亮的玩具,他非常想玩,但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给他。

他趁那个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玩具拿走了,结果那个小朋友伤心地哭了。

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

2. 讲解: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图片可以包括一些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物品,如图书馆的书、他人的钱包、家里的玩具等。

实例可以是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行为选择,如看到别人的玩具想要拿走、在超市看到喜欢的零食想要拿走等。

通过这些讲解,让幼儿理解尊重别人的物品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幼儿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不对?为什么?”或者“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遇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如一个小朋友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一个小朋友未经允许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零食等。

通过这些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

5. 总结: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鼓励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教学,提高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

2. 讲解示范: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1.2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懂得等待和分享。

1.3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1.4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卡片、玩具等。

2.2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温馨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通过唱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引起幼儿的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3.2 故事分享:《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小动物如何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做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3.4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模拟场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并学会处理类似问题。

3.5 总结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亲子活动:与家长共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学会分享和等待。

4.2 环境创设:让幼儿参与设计一个关于友谊的主题墙,展示他们的作品。

4.3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活动中的所学,巩固活动效果。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主题的兴趣。

5.2 幼儿表现:评价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六章:活动步骤6.1 第一步:热身活动(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歌、模仿动物走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6.2 第二步:故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6.3 第三步: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在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课程目标1.让幼儿了解如何尊重别人的财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发现周围的环境。

3.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别人拿走你的玩具吗? ### 第二步:简单说明老师简单说明:当我们在幼儿园玩耍时,可能会有小伙伴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我们也会想玩那个玩具,但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能随便拿走,这样会伤害到小伙伴的心。

### 第三步:案例分析老师说明有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时发现自己带的小熊玩具丢了,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们来看看,如果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随便拿玩具,是否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 第四步:实际操作老师安排幼儿自由玩耍,观察幼儿的行为,看看是否能遵守课堂规则,同时老师引导幼儿彼此之间尊重对方,不要轻易拿别人的东西。

### 第五步:反思老师让幼儿描述当一个小伙伴带了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应该怎样做才能合理地获得这个玩具的使用权,同时提醒幼儿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物品,这样也能够让别人尊重你。

教学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实践。

2.充分利用观察幼儿自由玩耍的机会,注重课堂感性体验的构建。

3.鼓励幼儿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涉及到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内容,提升幼儿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对幼儿在自由玩耍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幼儿是否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从而评价幼儿的自控能力。

2.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讨论活跃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

3.对幼儿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再根据能否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我发掘和自我支持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并且通过玩具分享体验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幼儿的互相尊重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让幼儿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及反思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及反思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与反思小班幼儿刚入园,自我意识较强,随意性也很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容易拿别人的东西,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

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借东西。

活动目标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教学重点: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一、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幼儿回答:“生病了,迟到了------”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

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二、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图片,一边和小朋友讲述故事内容)2、提问:(1)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没有,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2)丁丁把机器猫还给毛毛了吗?丁丁是怎么对毛毛说的?(3)如果你是毛毛,你会对丁丁怎么说?3、讨论:小朋友,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丁丁是因为太喜欢机器猫了,才会把它带回家,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那如果是你的话,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你会怎么办?幼儿回答:“不能抢,要借------”师:“借的时候怎么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借玩具。

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都把玩具请出来吧!”三、出示幼儿自带的玩具,学习向别人借玩具。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加强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老师向幼儿出示一些图画、物品,问幼儿它们属于谁的。

引导幼儿思考,形成对“个人物品”的理解,同时提示幼儿注意自己物品的保护。

第二步:课堂讲解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告诉幼儿“人人有名物,别人的东西不拿”。

引导幼儿认识到,偷窃不仅伤害别人,也会让自己产生内疚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三步:实际操作在教室内放置几个小桌子,每个桌子上放置一些物品。

要求幼儿轮流到每个桌子前,用心观察和思考,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同时,老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尊重自己的物品,不拿别人的东西。

第四步:总结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拿别人的东西”,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价值观,并加深幼儿对道德规范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教师问答法、实践探索法、情境模拟法、游戏与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探索和自我反思,真正理解、感受和学习道德规范。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幼儿的日常行为,评估幼儿是否养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改进。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日常听取、观察孩子的互动情况,询问家长的反馈等来动态评估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的执行效果。

六、教学心得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以集体活动为主,旨在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个人物品,养成自觉保护自己物品和尊重别人物品的观念。

此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践探索法、情境模拟法、游戏与互动更是贴近幼儿的学习方式。

通过比较直接的操作和互动,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生动感人的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感受到更多道德引领的价值,对健康的人际关系也会更有帮助。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法制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3.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依赖别人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自制力,不贪图小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实践中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遇到诱惑时,如何自我控制。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解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2. 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加深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2. 情景道具:模拟商店、玩具等3. 奖励物品:小贴纸、积分卡等教案内容:一、教学导入(5分钟)1. 讲解故事《小猴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猴子因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遭遇困境,引导幼儿思考拿别人东西的后果。

2. 提问: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应该怎么做?二、情景模拟(10分钟)1. 设置模拟商店,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店员,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遇到诱惑时,学会自我控制,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讨论交流(5分钟)1. 提问:在情景模拟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四、总结与奖励(5分钟)1.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给予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小贴纸或积分卡作为奖励,激励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法制小游戏”,如“找不同”、“法制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取。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本次活动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并学习如何处理别人的东西。

4. 讨论交流: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巩固活动效果。

2. 区域活动:教师可根据本次活动内容,设计相关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并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面对别人的东西时的处理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干扰因素。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

七、活动资源:1. 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具。

2. 活动室环境布置所需材料。

3. 家庭作业相关材料。

八、活动步骤:1. 主题引入:教师讲解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角色,体验并学习处理别人的东西。

6. 活动延伸: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完成。

7. 区域活动:教师设计相关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巩固。

九、活动反馈: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

2. 难点:帮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主题。

2.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学习。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故事图片或 PPT:《小熊的玩具》。

2. 一些小道具,如玩具、文具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是否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呀?那你们知道这些玩具都是属于谁的吗?(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看到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能不能随便拿。

师:如果你们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你们能不能直接拿过来玩呢?为什么呢?2. 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的玩具》。

故事内容:小熊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一天,小兔子看到小熊的玩具很羡慕,就偷偷地拿了一个回家。

小熊发现自己的玩具少了一个,很伤心。

后来,小兔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把玩具还给了小熊,小熊也原谅了小兔子。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兔子为什么要拿小熊的玩具?小熊发现玩具少了之后心情怎么样?小兔子最后怎么做了?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呢?如果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有什么后果呢?(2)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幼儿可能会回答:“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会伤心。

”“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我们不能拿。

”等。

4. 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一: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的文具很漂亮,就想拿过来用。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2. 培养幼儿物权意识,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4.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玩具、图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出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2.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经验,明确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

2. 区域活动:设置“分享角”,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践分享、助人等品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家园共育效果。

六、活动内容1. 故事分享:《小兔子找尾巴》通过讲述小兔子丢失尾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2. 讨论话题: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理解物权概念,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分享与助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3. 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幼儿参与互动体验。

5.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化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幼儿放松参与活动。

2. 教师应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观点。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1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机敏性。

5.喜爱援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预备◎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倾听1.讲解并描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老师:老师给小伙伴讲一个故事,小伙伴仔细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2.通过提问,援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老实,是个好孩子。

☆争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争论沟通:家里的东西可以随意拿吗?老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小结:假如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能拿。

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争论什么状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老师:假如你喜爱小伙伴的玩具,怎么办?假如你想把小伙伴的玩具带回家,应当怎么办?小结:假如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争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老师:假如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当怎么办?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实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老师:小伙伴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本活动是有关性格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开展一系列的争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老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争论时,也应鼓舞、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肯定要实时援助其转变观念。

在操作的环节,老师要带领幼儿认真的观测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解并描述,幼儿在讲解并描述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援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觉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实时予以订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援助幼儿养成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活动名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2.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对象:小班学生(适用于幼儿园中班)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容易共享的公共物品或玩具(如水彩笔、积木、绘画纸等)。

2. 准备一些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用于引导讨论和深化学生的理解。

活动过程:1. 温暖开场(5分钟)学生集中到一起,老师可以用歌曲或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活动做热身。

2. 引导讨论(10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在幼儿园和家庭里,我们都会用到一些公共物品,你们能说出一些吗?- 当我们使用公共物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爱护它们?为什么要爱护它们?- 如果我们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会造成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3. 图片故事启发(15分钟)准备一些图片或故事书,可以选择关于共享和爱护公共财物的内容。

与学生一起观察图片或阅读故事书,引发他们对于拿取别人东西的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4. 制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规则(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讨论,总结出对于共享和爱护公共财物的规则。

可以由学生提出意见,老师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 可以将规则写在卡片上,放在教室显眼的位置,作为日后提醒和参考。

5. 情境模拟(15分钟)制作一个小小的情境模拟,例如放一些玩具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教师扮演一个学生,装作不小心将其他人的东西拿走,在学生面前发现,并主动归还。

通过这样的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别人拿走自己东西的不快和通过还给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反思总结(5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

活动延伸:1. 在日常课堂活动中,教师可随时提醒学生“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并鼓励他们根据该原则行动。

2. 鼓励学生在使用公共物品时,自主制定使用计划,并监督彼此的使用情况。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

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理,自觉抵制诱惑。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问题,引发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 主体部分:a) 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习主人公不拿别人东西的良好品质。

b)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让幼儿明白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c) 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情境,讨论如何应对。

3. 巩固环节:a)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判断对错,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b)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道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明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观念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能否自觉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该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小猴子的教训》,让幼儿了解拿别人东西的后果,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 教学步骤:a. 讲述故事《小猴子的教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猴子因为拿别人的东西而受到的惩罚。

b. 讨论: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后果?我们应该从故事中学到什么?c. 联系实际:让幼儿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以及今后应该如何做。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公德心。

3. 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玩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是谁的。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3.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4.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一下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区角活动: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操作,巩固活动内容。

3. 日常生活:教师在日常生活环节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的社会行为习惯。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园共育的效果。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暖身活动(5分钟):通过唱儿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场景,一个小动物离开了它的玩具,幼儿们需要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3.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场景,并讨论在这个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情景扮演(10分钟):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幼儿园或家里遇到想要拿别人东西的情况,并讨论正确的做法。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活动,强调尊重他人的财产的重要性。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目的:1.2 活动对象:幼儿园小班幼儿1.3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4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第二章:活动目标2.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导入部分:讲述一个关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4.2 主体部分:1) 讨论故事情节,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3) 引导幼儿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4.3 巩固部分:1) 开展“我来表演,你来猜”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延伸:请家长协助,观察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5.2 环境延伸: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相关的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识。

5.3 教学延伸:开展“道德小故事”系列活动,让幼儿在聆听、讲述、讨论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2 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6.4 针对不同性格和需求的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第七章:活动评估7.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7.2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实践情况。

7.3 结合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评估活动效果。

7.4 针对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活动提供依据。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德观念,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拿别人东西的不对之处。

2. 主体部分:通过情景模拟、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3. 巩固部分: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及如何处理诱惑。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设置“公共区域”,让幼儿学会爱护公共财物。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这一观念的实践情况。

3. 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价其对于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步骤:1.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幼儿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

2.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感受。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拿别人东西的看法。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拒绝诱惑,坚持“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七、教学策略:1. 故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2. 情境教学: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

3. 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游戏化学习: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拒绝诱惑。

八、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波动,及时给予关爱和引导。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遵守班级社会规则;2. 能够理解并遵守物品的归属权,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3. 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分享物品的问题;4.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班级社会规则,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2. 学习与他人分享物品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分享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班级社会规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班级规则的理解。

2. 提问引导:你觉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第二步:学习(15分钟)1. 引入故事:以《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为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一个小孩在学校拿了别人的文具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2. 学生讨论:请学生就这个故事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3. 解释故事中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具袋是他人的,拿着别人的物品是不正确的行为,即使是临时借用也要经过对方同意。

第三步:活动(15分钟)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需要分享的人,一个是提供帮助的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分享物品的乐趣。

2.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并由全班进行总结,总结出正确分享和处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巩固(10分钟)1. 提问:通过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如果有人来向你借文具,你该怎么做?你的朋友生日你会送他什么礼物?2.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是教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物品和分享的问题。

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共鸣,明白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分享物品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良好,学生对班级规则和与他人分享的规则有了更好的理解。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要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学会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环境布置:模拟情景、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玩具是谁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玩这个玩具?”(二)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明为什么不能拿小华的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三)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及解决办法。

(四)实践活动1.教师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提出希望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交流: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讨论,他们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所有权,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3.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情景,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自律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原则。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深刻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主动遵守规则,友好解决冲突。

教学过程补充:(二)故事讲解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适时插入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一社会行为规范,知道拿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尊重他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活动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玩具、图书等物品若干,小筐若干个。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玩具、图书等物品摆放整齐。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里的物品,引发幼儿对“别人的东西”的兴趣。

2. 主题讲解:教师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因,让幼儿理解这一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景模拟中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并在家庭中予以配合。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摆放物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相关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遵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利。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习与他人和谐相处。

3.通过情境模拟,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意识。

二、教学准备1.话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2.道具:玩具或者假钞数张。

3.环境:教室内摆放桌椅以及其他相关教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老师可以在幼儿眼前放置数张假钞,让幼儿观察并询问。

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钞票是谁的?”“你们想要拿到这些钞票吗?” “如果不是你的,你会怎样做呢?”等问题。

2. 阐释知识,理解主题(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什么是个人权利?什么是公共利益?”,并通过实际案例向幼儿展示“如果我们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3. 合作活动,加强互动(20分钟)老师布置小组活动,要求幼儿按照组内角色分工,模拟场景“小明把自己的玩具放在一旁,外面的小朋友想玩小明的玩具,你们会怎样做?”小组内逐一表述,组织全体幼儿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巩固反思,引导思考(5分钟)老师让幼儿在小结环节,通过反思自己参加活动的表现,总结出自己学到的新知识,让幼儿再次思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我会尊重别人的选择”。

四、教学评价幼儿的合作表现和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程度将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角度。

五、教学反思这次教学,老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场景创设,引导幼儿理解“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协作意识,同时也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和自卫意识。

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将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特点、语言表达和基础能力,继续探索出适合幼儿的多样化教学策略,帮助幼儿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认识外部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适用于小班的社会
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知道不
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养成不拿别人东
西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
☆倾听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
里都说了什么?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
东西可以随便拿吗?
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
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
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

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教师:如果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你想把
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教师: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
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
玩具。

教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
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有关个性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
倾听故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讨论时,也应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转变观念。

在操作的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资源包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结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

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

半夜时,小汽车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来。

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

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