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朋友
位学 生 的发展也 是我 们教 师的宗 旨。课 堂上 ,教 师 的一 个眼 神 、
一
个 微笑 , 会给学 生 积极 的暗示 ;而课 后一 个善 意的玩 笑 、一 都
次友 好 的谈话 , 都会 给学生 留下 深刻 的印象 。记得 学 生在作 文 中
写 到 :“ 乔老 师 ,谢 谢您 !忘 不 了与您 的每 次谈 话 !它总 是在 我
年龄 的增 长 ,开始 追星 、穿 名牌 儿 、选 班花等 。这些状 况 ,我 认 为是 孩子成 长过 程 中的正常 现象 , 不应 大惊小 怪 。我常 以孩子 的 角度 去看 待问题 ,宽容他 们 ,耐心 引导 , 用故事 或巧妙 的方 法 采
教育 他们 , 让他 们 明 白什 么事该 做 ,什 么事不 该做 , 步地完 善 逐
当学 生面 临求学 压力 时 ,我 用 自己的全 部能 力去 帮助他 。 著名 教育家 陶行 知先生说 过 : 真 的教育 是心 心相应 的活动 , “ 唯独 从心 里发 出来 ,才能 达到 心 的深 处 。走进 学生 的心灵 , 相 我
切为 了每位 学生 的发展 ”是新 课程 的核 心理念 , 注每 关
有一 种收 获后 的喜悦 ;课 后 与学生 “ 成一 片 ” 打 ,做他 们真 正 的 朋友 ! 亲其 师 ,才 能信其 道 , 让学 生 在快乐 中学 习 ,在快 乐 中生 活 ,在 成长 中收获 !
二 赏识 每一位 学生 人 性最 深刻 的渴望 , 就是 获得他 人 的赞赏 。在学 生成 长 的历
犯错 的时候 及 时地纠 正我 ,鼓励 我不断 地进 步 !…… ” 我班有 个 叫小梅 的女孩 子 , 常不完 成作业 , 学天 天迟 到 , 经 上
在班 上不合 群 。我通 过 了解 ,知道她爸 爸 、 妈在她 很小 的时候 妈 就分 开了 , 她与 奶奶 一起生 活 。 因此 , 造成 了性格 的缺失 : 任性 、 自卑 、 惰 。我决 定找 寻教 育契机 去唤 醒她 。一 次语 文课 , 让 懒 我 她读课 文 ,由于 她没有 认真 预习 , 得不是 很流利 ,但她 的嗓音 读
谈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谈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
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思想或行为上出现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
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掌握并运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发自内心的爱,会融化顽石。
1 以真诚之心关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容易。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甚至受益终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教师应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爱才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
爱学生必须做到了解学生,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教师想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产生共鸣,就必须同学生的弦对准音调。
了解学生是关心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教师不但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慈母般的爱,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了解学生,通过交流,融洽感情。
现在我的学生已升到了六年级,思想上比四、五年级时渐渐成熟,面对着这 48 位充满着童稚的学生,程度不同,思想差异性大,我深感责任的重大。
因此我在班中展开了纸条对话,希望以此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相互的纸条中,我与学生谈生活,谈做人,谈未来———希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们的来信内容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方法的询问、生活问题的咨询、心理困惑的释疑等方面,更有些学生来信班级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班级所采纳。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
因为只有当学生心灵得到关爱和呵护时,他们才能够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学生时代。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情感呵护和学习动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时代是一个心理难以维系的时期,面对着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学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时候,学生并不会主动向老师倾诉自己的问题,但教师的关心和关注能够让学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心情和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关心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我们要注重情感的呵护。
情感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得到愿意和关怀。
家庭是孩子形成情感的重要场所,但是教育工作者也要承担起情感呵护的责任。
在学校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认真对待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呵护。
只有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关怀,才能够建立起稳固的情感基础,才能够健康成长。
教师们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情感呵护,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育工作者的另一个重要责任。
学生的学习动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需要教师们的关心和引导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耐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只有学生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只有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培养出有情感、有责任感、有品德的优秀人才。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用心教育。
教育需要教师用心去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多帮助。
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和责任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方向。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一生。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情感与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品德,而这又与他们生活体验,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氛围密切相关。
所以,学校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品德观念。
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爱心、关怀和耐心去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
只有不断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祖国的情感,才能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强调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参与,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懂得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乐趣,引导学生形成实践探究的好习惯和积极态度,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富有创造力的人。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它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风气、一种传统和一种行为规范。
学校文化应该具有阳光向上的精神气质,弘扬真、善、美的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感悟教育真谛
走进学生心灵感悟教育真谛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心灵感悟则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世界,启发他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探讨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引导他们感悟教育的真谛。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内心,首要的一步就是了解他们的需求。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优势和困惑。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灵感悟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积极、鼓励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教育真谛的感悟。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索。
三、提供实践机会和体验实践是学生感悟教育真谛的重要途径。
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育的真谛。
因此,提供实践机会和体验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以及校内外活动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意义。
四、引导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是培养学生内心感悟的有效方法。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问、开展小组讨论或者给予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理解教育的真谛。
此外,教育者也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他们的独特思维和创意。
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内心感悟的重要一环。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包括正面情感表达、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可以增强他们对教育真谛的认识与感悟,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六、成为学生的榜样教育者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激励学生。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教育者都应该展现出积极向上、真诚善良的品质。
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接纳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我们教育者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学生,在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行为后,用心感知学生的内心状态。
学生有时也会明示或者暗示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例如诉说自己的困惑、疑虑,或者情绪低落等等。
这时,教育者不应冷漠对待,而应保持真诚地关注,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找到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化解心理上的困惑或疑虑。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和社交环境,建立互信和互动的沟通机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思维导图、默写机制、感性影像等,激发学生视觉与听觉的体验,帮助他们形成多元化的感知方式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交环境的建设,鼓励
学生参加集体性活动、小组研讨等,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技能,
并及时给予慰问和赞赏,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获得感。
最后,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attitude,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安定。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
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让他
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掌握知识。
如此,才能真正读懂学生的内心,走近学生的心灵,提高教学
质量,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第一节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要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学习动力以及人际关系,尊重并理解他们的差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和他们建立起亲近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多在班级活动中和他们交流,逐渐建立起师生信任的关系。
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孤单,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和导师。
第二节给予无私的关爱和支持学生是教师的朋友和弟子,他们需要老师给予无私的关爱和支持。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这就需要老师有着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倾听学生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困难,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常常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走向他们,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通过无私的关爱和支持,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专注,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引导。
第三节为学生着想,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
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通过个别辅导和引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上,我们也要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
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现在较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做事不专心、感情淡漠、习惯差等不良现象,值得我们教师关注。
作为教师,在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成长。
如何但显。
失旧很少失分,基础知识也有了明显进步。
刚放假,小文妈妈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小文在家告诉她,我夸他阅读能力强,他觉得学习语文有意思了,下学期有信心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觉得一次测试的成绩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小文找到了信心,有了学习的动力。
二、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源于平时的相处。
冯骥才老师在《珍珠鸟》一文中说道: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要说,师生之间的信赖,是实现教育的金钥匙。
要建立这种师生之间的信赖,还是要在平时的相处中多进行交流沟通。
素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她很善良,学习积极自律,经常是老师表扬,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刚接手素素这个班,听家长说素素对我这个男班主任还是充满怀疑,为了打消她的这一念头,我决定和她多交流交流。
因为素素平时读了很多书,又爱写作,所以每次找她聊天,我总是和她谈说自己事,三、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的学生,听惯了大小道理的教育,言传不如身教。
为了让学生们喜欢上文学类的书籍,我总是买来自己先读,然后选择精彩片段抽时间在班上读给学生听。
渐渐地,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喜欢读文学书了。
为了让学生坚持写好日记,我在认真批阅每一篇日记的同时,自己也经常动笔写。
和学生相关的文章,我也会读给他们听,所以班级写日记的风气日渐浓厚起来。
一次国学课,学生们都说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将进酒》太长不好背,我就说,下节国学课我先背,我会背了,大家再背,我背不会,大家也都不用背。
又一节国学课上,我熟练地背诵了一遍,学生们倍受鼓舞,一节课下来,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熟练背诵。
教师的行为真正影响到了学生的行为。
所以,教师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走进学生心灵需要理解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明白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这就需要老师具备高度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他们的痛点和需要关注的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帮助。
无私奉献的老师需要建立起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渠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或者是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沉默。
这就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耐心和心思,去主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更要有意识地主动了解学生的心情和动态,以此为基础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并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更好地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无私奉献的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职业需要投入爱心和耐心,理解学生的疑惑和心结,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指引他们正确地思考和对待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主动承担起引导和帮助的责任,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只有将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才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为他们的成长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教师,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给予他们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为了走进学生心灵,我们需要关爱学生成长。
XXX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因此,教师需要奉献纯洁的教育爱,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以及如何关爱学生的成长的个人认识。
首先,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也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讽刺、责难或体罚学生。
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需要允许孩子出差错,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我们需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等形式来提问和进行计算练。
同时,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都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其次,我们需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保持公平和公正。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当然,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需要及时帮助他改正,育人与教学并重。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但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也没有仔细读题的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
但我并没有放弃她,我总是很亲切地叫她小乖乖,经常请她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开始,同学们总是会哄堂大笑,但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的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地举手回答了。
我会及时地表扬她:“回答得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会表现得更好。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参与或赞许学生的一些建议、意见..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到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在课余和学生单独交谈时;要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随便聊聊班级和家庭的情况;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兴趣的浅自问题;如“老师这样讲课;你能适应吗”“我想组织一次文娱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等引导学生把真实想法、看法告诉你;在友善、温情的气氛中;逐渐做深入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写信;也是倾听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心中许多当面不好讲的话;都可以在信中自然流露..网络聊天、手机聊天;其实也是一种更新的倾听方式..网上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而亲切;正日益受到年轻教师的重视..师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沟通和解决..三、学会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出现学生的反驳、争论;这一切更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全身心地听学生说;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的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的倾听;不轻易批评对方;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有半点不耐烦..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不会冷嘲热讽地应付学生的询问;他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倾听学生的倾诉..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善于慢慢触摸学生情绪的温度;善于耐心剖析学生的言外之意;善于在学生的谬误中发现蕴藏的智慧火花..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一个老师问一个小学生长大后想当什么;小学生回答说要当飞机驾驶员老师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海上;没有油了;你会怎么办小学生想了想说:我先告诉乘客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老师惊得瞪大眼睛;同学们都露出鄙夷的神情;但老师看到孩子激动得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就鼓励他把话说完..那学生说:“我下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听到这里;老师会心地笑了——他因为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和平;一份耐心;才听到了这个小学生最善良、最纯真的心语..倾听;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从而给疑惑者以解释;给困难者以援助;给失落者以鼓励;给徘徊者以心灵的点拨..因此;教师在耐心倾听时;还要特别注意对方反映出的问题;予以灵活巧妙的引导或化解;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体验;用真挚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呢?一、生活上的关心,使学生体会到爱心。
俗话说:“话是开心斧,情到自然开。
”学生处于发展阶段,极渴望自己能作为被关心的对象,又加之许多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教师在生活上的关心无疑是雪中送炭,当天气变冷时,及时督促学生加衣服,了解学生的状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温暖,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因为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教师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赋予,他们体会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的关心使他们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生活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帮助,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你一句问寒问冷的话语就如一股暖流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爱如清风,如阳光,给学生带来和谐、温暖。
二、辅导上的耐心,使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在校,以学为主,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学习,主要精力也应放在学习上,但现行大纲的知识要求及教学方式,只对少数学生适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目标过高,特别是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品质,许多学生因为一直用功,效果不佳,教师如果再不加以诱导,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在辅导上,尽量体现分层要求,严禁“一刀切”的做法。
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基础、爱好,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对成绩好的学生,重思路点拨,再让他们自己思考,对中等生,点拨思路后再根据其反应确定辅导重点,尽力帮助他们饶过或突破思维障碍,对困难生就要从基础开始,分散难点,分解问题,特别注重辅导后进生是否听懂,鼓励不懂多问,教师一一耐心辅导,直到学生清楚明白为止,切不可操之过急。
在教师辅导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用成功教育激励学生,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学生树立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在我所教的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平时对学习总是心不在焉,多次教育,均不见成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班上请一名学生画个板报刊头,大家一直推荐这名同学,他果然不负众望,短短几分钟就画好了,对他的美术功底我在全班大加赞赏,并让他承担板报的美术设计,从此这个同学象变了一个人,对我安排的各种工做都积极负责的去完成,学习成绩也渐起色。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师只有奉献纯洁的教育爱,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针对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怎样关爱学生的成长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讽刺、责难、体罚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
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现在我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课堂上的提问、计算练习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我班里有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可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又没仔细读题的习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可是我并没有放弃她。
我总是很亲切的叫她小乖乖,上课时经常请她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开始,只要我一喊她的名字,同学们就哄堂大笑,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的举手回答了,我便及时的表扬她:“回答的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会表现地更好。
”她便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二、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歧视后进生。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摘要】本篇文章探讨了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在提出了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师生情感连接的重要性。
在介绍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心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鼓励学生表达情感等方法。
在结论中,强调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打开学生心灵,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做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更加融洽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灵得到关怀和慰藉,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师生关系、倾听、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氛围、表达情感、全面发展、关注、打开、心灵、学生需求、师生情感连接1. 引言1.1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味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需要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调控能力。
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支持。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困扰。
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情绪管理技巧。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强。
1.2 培养师生情感连接培养师生情感连接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师生情感连接的建立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当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连接,学生会更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老师也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走进学生的心灵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说的是,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的心灵,如同一片纯净的土壤,需要我们用心去耕耘,用爱去浇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和发展潜力。
一、尊重与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做到尊重和理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当我们放下身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就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
二、倾听与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我们善于倾听和沟通。
倾听是沟通的桥梁,只有真正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要耐心、真诚,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
同时,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平等、真诚的态度去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三、关爱与陪伴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我们给予关爱和陪伴。
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关心、支持和鼓励。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站在他们身边,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四、引导与激励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我们善于引导和激励。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五、自我提升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我们不断自我提升。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关注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同时,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深厚的联系:1.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信息,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与学生交流时,可以问问他们在学校以外的事情,以显示你对他们的关心。
2.倾听是关键:当学生与你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时,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说完自己的想法。
通过倾听,你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建议。
3.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避免将学生简单地分类或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对待他们。
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4.鼓励积极的行为和情绪: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或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不良情绪时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5.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互信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基础。
通过真诚的交流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善意。
在与学生互动时,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批评和指责,而是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学生沟通。
6.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学生也有情感上的需求。
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尽力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拥抱或安慰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
7.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情绪状态,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支持策略。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时间和耐心。
通过以上建议,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
请记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用理解和关爱去对待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灵_教育教学
走进学生的心灵魏书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
”是的,面对课堂上50多双清纯的眼眸,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时时被感染,俯下身来,不时有新的发现。
学期末,按照学校的比例要求,我班只能评定14名三好学生。
我采取了小组提名的方式,可不料一下子就有15名学生的名字上了黑板,多出了一人。
我仔细一看,其中有一名叫杨益的同学平日表现确实不够优秀,平时“班级日记”本(我班的“特色”之一,每天由两位值日生记录班里的情况)里常有关于他不遵守纪律的记录。
我不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杨益,你平日表现不够好,还是把名额让出来吧”。
如果这样说,那一定会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怎么办呢? 我开始有点为难。
忽而,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进行自评呢?这样也许会让他知难而退。
想到这里,我对他说:“杨益,你既然觉得自己优秀,那能不能向老师和同学说一说你的优势呢?”可没想到杨益毫不示弱,只见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够条件!你看,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再说我的成绩已经进步了,纪律也比从前强多了,我觉得够条件了。
”听着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荐,我不由一阵欣喜: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上进的勇气呢?他们所渴望的,是来自我们对他们些许成绩的肯定,这是对他们正在成长着的自尊的最好的爱护。
想到这里,我忽然萌发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因势利导,给他一个进步的机会呢?我亲切地对他说:“杨益,我怎么觉得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没说呢?”这时,全班的同学都把目光投向我,不知我还要说什么。
小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于是,我激动地说:“你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有上进心,渴望成功!就冲着这一点,今天,老师决定投你一票。
同学们,你们看怎么样?”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杨益也沉浸在大家热情的鼓励之中……我庆幸,自己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给了学生一个陈述的机会,让我一窥学生的内心世界。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情感,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沟通是教育的桥梁,也是走进学生内心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而不仅仅是说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
而倾听,就是打开走进他们心灵的钥匙。
通过倾听,我们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困惑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不应该去扭曲或忽视他们。
即使学生的观点与我们不同,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观点,通过沟通、讨论来引导他们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语言的使用,要用尊重和鼓励的语言来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除了倾听和尊重,我们也应该学会关怀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挫折、烦恼、困惑等种种问题,而这时候,温暖的关怀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在真正关心他们的情感和成长,我们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时候,学生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情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画画、写日记、进行心理测试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找到更好的帮助和指导方案。
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也需要主动包容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有时候,我们不能强求所有学生都按照我们的期望来表现。
而是应该接纳他们的独特性格,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包容。
在这种包容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以学生的角度,探索走进学生心灵的方式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关注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倾听学生的声音。
只有通过真正倾听,我们才能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困扰。
要实现这一点,教育者应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开展个人心理咨询等活动,以促进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是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要想有效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者需要关注、认真对待学生的情绪变化。
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反应,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并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内心的困扰和挑战。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重要景观。
教育者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育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只有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这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以帮助那些可能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五、培养正向心态与人生观学生内心的成长离不开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生观。
教育者应该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并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李洪波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2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认识到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主心骨,班主任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及教育方法,多和学生沟通。
文章通过阐述中职学校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分析了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学生沟通
学生工作繁杂琐碎,班主任治班辛苦劳累。
但是,并非班主任付出辛劳就能取得班级管理的成功,也并非班主任事必躬亲、严加督促,学生就一定能成人、成才。
有时,班主任严厉的要求、苦口婆心的教育,还可能招致学生情绪的对立、内心的怨恨。
所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仅使治班的关键,而且是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沟通必先修德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
所谓言教,就是班主任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说服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是纪律的约束、道德的规范,而且是父母的代表、人类的楷模。
他们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
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从教师的言行中发展了个性潜能。
因此,班主任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1]
二、沟通需要从“心”开始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他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
教师以爱育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和爱抚,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
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和家长的放心。
例如,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把他叫到办公室,不是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把他训斥一通,而是象对待客人那样,招呼他坐下,推心置腹地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后果,那么他对抗的心理就会消除,惶惶不安的心情就会放松,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开导。
班主任动情,学生才会动心。
反之,
如果教师劈头盖脸地把他训斥得一无是处,那么他就会横下一条心,破罐子破摔。
有些学生好惹事生非,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如果单纯地用禁、堵、防的办法处理,这种积压在内心的闷气,就会象座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如:堵厕所、踢坏门、敲坏开关等。
这种怨恨还能引发许多问题:自信心不足、精神忧郁不振、对立情绪浓烈、学习不求上进等。
所以教育必须先沟通,沟通需要从"心"开始,教师充满爱心,坦诚相见,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教育不是在他人头脑中打下一个自己的烙印,而应在他人的心灵上点燃一盏发亮的明灯,使他们由自卑变得自信,从迷茫走向成熟。
我班的男生很多,对他们处理的时候,刚开始我总是动不动就发火,教训完了以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老师还是有抵触情绪,后来尝试着和他们聊天,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想些什么东西,和他们的距离拉近了以后,让他们感觉到我和他们就是哥们兄弟关系,慢慢的就容易和他们相处和沟通了
三、尊重是沟通的桥梁
尊重是一种品格,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尊重是一缕春风,可以化解他人内心的不良情绪;尊重是一种期望,可以激励他人奋发前进。
教育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教师基本品德的要求。
对成功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自己对学生成功的祝贺、赞美和激励;对失败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安慰、鼓励和鞭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进取的完美的人"。
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健康的发展中发挥潜能。
可以说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真情,尊重构建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尊重表达的期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性。
我们班的梁顺华和雷树添同学,一个是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在和他们俩的交往中,特别注重了这一点,让他们感觉到老师还是很尊重他们,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从侧面间接的提出他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作为班干部更应该做好表率,在班上慢慢的树立他们的威信,现在觉得效果很好。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因此,有些教师就把批评学生当作是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认为这就是教育。
殊不知,学生的好学、自信、乐观、上进,甚至创造力就在批评中走向泯灭。
有人说:教师不是法官,不要把学生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教师应该是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播种机,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中。
[2]
结语
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教育已成为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班级管理、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师生沟通的立交桥才能畅通,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创新教育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学校无小事,事事在育人”。
让我们就从一件件小事开始,注重师生沟通吧![3]
参考文献
[1] 张瑜屏.中职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 赤子(上中旬),2016(01)
[2] 梅雪琴.谈中职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J].西部素质教育. 2015(05)
[3] 王丽勤.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和艺术[J].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