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化学九上2.3原子的构成[李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的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课题是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

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并用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教学策略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2、能说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的作用。

2、通过对结构图片、实验视频的分析、讨论的方法来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

2、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从信息中学会处理获得知识,建立物质微观世界观六、教学过程:1、在原子中下列微粒的关系如何?A、质子数与电子数?质子数等于电子数B、质子数与中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板书设计] 课题2.3、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原子(电中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种类。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设计
指导学生从表格中找规律
生:激发学生思考
生:讨论回答
生:讨论书P44页交流共享1、2
生:讨论P38交流共享
生:总结规律
通过简短的视频介绍原子结构发展史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说明:1.原子核体积小2.原子核质量大3.原子核带正电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教后反思
教学侧记
一、原子是否可以再分的实验探究
1、汤姆森
2、卢瑟福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①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方向
②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
二: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课堂反馈(学案)
作业:课时作业
师:引入新课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如果你在纸上画出1、48cm长的线段必须把它分成一亿等分,其中一份的长度才跟一个氧原子的直径相等,那么原子这么小真的不可以再分了吗?
九年级化学学科教案
课题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原子的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原子被一直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TOMS发现了电子叩开了原子的大门
师:引导学生思考若是像欧姆森的西瓜模型会是怎样?
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师:原子核是不是还可以再分呢?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经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开展史,学会用历史唯心主义的观念来评价迷信家在迷信上的贡献,学会迷信研讨的普通方法。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明白构成原子的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以及在原子中微粒之间存在的规律。

2.进程与方法〔1〕充沛应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腕,化笼统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结、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停止加工;〔2〕了解假说与模型是迷信研讨的重要方法;经过对图片图表的剖析讨论,增强对信息的搜集处置才干和交流才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起先生对微观世界的探求欲和学习化学的兴味;〔2〕对先生停止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的教育。

〔3〕体会迷信开展的迂回性,感受迷信的神奇魅力,培育迷信素养【教学重点】〔1〕原子的外部结构【教学难点】〔1〕对〝原子不显电性〞的了解。

【课前预备】多媒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缩小模型、原子外部运动的动画片【课时布置】1 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水分子很小,它的直径只要千万分之一毫米。

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岂不更小?这么小的原子还能不能再分呢?在历史上,人们曾经一度以为原子是最庞大的粒子了,不能再分红更小的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那么分开了化学变化,原子还能再分吗?二、新课学习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过近代迷信原子论,他以为原子不可分。

他以为原子是庞大的不可联系的实心球体。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原子实心球模型。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等人仔细剖析了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发现它是由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构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汤姆森停止了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不论阴极资料是什么,都会发射出电子。

这让他看法到,电子是一切物质的原子中共有的粒子!既然原子中存在更小的粒子,那么原子就是可分的。

鲁教版初三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鲁教版初三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鲁教版初三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说课稿
第一谈谈我对教材的明白得,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分子的变化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为之后学习原子中的电子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将对学生情形进行推测,8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差不多初步形成,喜爱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改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原子的特点及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舞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适应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微粒观。

研读教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原子的特点及内部结构。

为了更好地讲解重难点,我将把讨论交流法、启发引导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相结合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将从4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最后谈谈我的板书,要紧采取提纲式、总分式、表格式……能够关心学生清晰思路,突出重点。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1461。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教案设计
教学侧记
一、原子中的电子
1、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1)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原子大于或等于4
(3)稀有气体原子为2或8即不容易的也不容易失
3、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8个电子
生: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
交流讨论结果
生:练习反馈
生:谈谈本节课收获,并说说还有何疑问?
通过本题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学生在画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过程中可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结构决定性质。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由内往外,依次排布
课堂反馈:
作业:课时作业的部分习题
师: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请大家和我来一起回忆一下
师:不同的原子有着不同的质子数,当然电子数也就不同,对于这些电子的能量也是不同的。
能量低高
离核近远
师:讲解通常把电子在里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电子的分层排布,我们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师:让学生掌握对于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数字和符号的含义
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体积主要由电子决定,同样,在化学反应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原子中的电子。
师:讲解最外层为2或8个位稳定结构,最外层不为2或8不稳定。
指导阅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生:思考回答Leabharlann 生:板演试画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生:讨论P3页交流共享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原子的结构》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原子的结构》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出金属原子、非
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并分析它们的最外层 电子数的排布特点?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各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
原子种 最外层 原子
类 电子数 结构
稀有气体 8(He为 相对稳定
原子 2个)
结构
变化 趋势
稳定
金 属 原 一般﹤4 不稳定 易失去


结构 电子
非 金 属 一般≧4 不稳定 易获得
原子

结构 电子
化学 性质
稳定
活泼
活泼
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各类原子的化学性质 。
回顾一下,今天你学到些什么?
一 、原子的构成
二 、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 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空: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分子 ),( 原子)。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分子 )。
(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 )。 (4)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 质子)。
(5)带负电荷的微粒( 电子 )。
(6)不显电性的微粒( 分子 ), ( 原子 ), ( 中子 )。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 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
第三单元 课题2
读一读这幅图,说说你得到什么信息?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 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 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值观,(1)在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过程中,知道科学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2)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在科学发展中作出的贡献,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主体,借助于掌握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分析,归纳,对比的科学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认识原子的构成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一)学生情况初中化学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对事物的认识正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但感性认识仍然占主导地位。

能力水平: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二)教法与学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

教法本节课将采用引导探究法,这种方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同时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演示法,通过演示原子的图片及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法本节课将采用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图4-2中的有关数据,得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从而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设计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相关图片,接着描述它的强大威力,并解释原子弹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与原子的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原子的内部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这样的导课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过程阶段二(二)活动探究得出新知活动探究一:原子的构成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发展历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6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6页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任务三
探究资料: 电子排布规律:
2 ⑴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第一层最多容纳__个电子, 8 第二层最多容纳__个电子。
⑵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探究问题:你能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画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
NaCl
归纳总结
一、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为阳离子。
失去几个电子就带有几个单位的正电荷。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为阴离子。
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二、离子符号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的 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数字 在 前,
正负号 在后, “1”省略不写。
三、离子符号及其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Mg2+: 表示镁离子 2Mg2+: 前“2”表示两个镁离 子 后“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 的正电荷
道尔顿 (1803年原子)
汤姆逊
卢瑟福 (1919年质子)
(1897年电子)
查 德 年威 中克 子( ) 1932
下 一 个 会 是 你 吗
盖 尔 夸曼 克( ) 1964 年
下一页
当堂检测
1、某粒子有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 该粒子是( ) D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授课人:张霞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会用原子结 构示意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 用。 4、了解离子的形成,能区分原子、离子 结构示意图,学会书写离子符号,并能 说出符号的意义。

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化学上册2.3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鲁教版

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化学上册2.3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鲁教版
②原子结构的讲解: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通过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③原子案例的分析:选择典型的原子案例进行分析,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原子的特性和重要性。
④学生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原子相关的主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总结中,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上对原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技能上能运用原子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在情感态度上对原子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学生对原子结构概念的抽象性难以理解,我将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表和示意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针对个别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不高,我将在分组讨论时进行更多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我也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个别辅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并提供改进建议。
-在课堂上选取部分作业进行点评和讨论,让学生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和借鉴,提高整体作业质量。
-鼓励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正,并要求他们在下次作业中展示改进成果。
内容逻辑关系
①原子概念的引入:通过开场提问和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原子的兴趣,初步感知原子的存在和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分子、化合物等概念。他们对化学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此外,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于能够实际观察和操作的实验内容通常较为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原子构成的相关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互动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因此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一、原子的构成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

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

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

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鲁教化学九上2.3原子的构成[李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鲁教化学九上2.3原子的构成[李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②知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初步掌握原子中的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及符号。

⑵过程与方法逐步认识到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加深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

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

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原子的结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明白构成原子的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以及在原子中微粒之间存在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图片图表的分析讨论,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和交流能力三、情感态度: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培养科学素养4.1.2学时重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4.1.3学时难点难点:(1)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的运用。

4.1.4教学活动活动1【练习】复习旧知一:温故而知新1、水由( )组成,1个水分子由( )构成。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 )破裂为氢 ( ) 和氧(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 ,可见,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 ,而( )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

第三节原子的组成讲课稿三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第一感谢学校给了我此次学习和锻炼的时机。

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原子的组成》,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提出责备与建议。

本课题,我将从教材剖析、教法剖析、学法指导、教课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省六个方面说说我的教课方案。

一、教材剖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包含原子的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要点介绍原子的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由,而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状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纳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经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①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②初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足利用教材供给的图、表等资料,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归纳等方法获守信息并进行加工。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教育。

②联合张青莲教授的优秀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课重、难点要点是原子的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由和相对原子量看法的形成。

二,学生剖析我们学校地处偏僻地域,学生课外知识有限的,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讲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供给一些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破难点。

幸亏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看法,初步研究了物质组成的神秘。

可是,他们其实不知道原子能否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究竟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

三、教法剖析:基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波及的实验较少,所以在教课中采纳研究议论法、情形教课法、剖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议论相联合来进行教课。

四、学法指导: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想为主,理解抽象的看法和结论存在必定困难,在教师指引和帮助下,学生能睁开想象,经过形象的比喻来理解。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4.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重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2.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原子的结构1.讨论交流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2.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你认为道尔顿的论断科学吗?你的依据有哪些?3.阅读课本认识原子的结构,思考交流: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材料阅读: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英国科学家汤姆森。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2)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3)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

(5)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若能分你的证据是什么?二、认识原子中的电子1.阅读教材,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并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尝试画出钠原子、氯原子(17个质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对原子的性质的影响,分析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的可能情况。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2)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3)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课件展示氧原子结构图)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3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3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这个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还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不仅介绍了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电子的运动规律,还解释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种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我通过提出一些与原子构成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构成知识。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和解释实验结果。同时,我还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原子的构成的总结性文章,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实验活动的设计: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来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电子的运动规律。这个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我会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和解释实验结果。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观察电子层模型和电子轨道模型,探讨电子在不同层和轨道上的分布和运动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构成知识。
பைடு நூலகம்(四)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新版)鲁教版

原子的构成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1.微粒观建构的学科价值:只有学生认可了微粒真实存在,才能理解化学变化是真的生成了新的物质、新的分子。

让学生认识到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的存在,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变化。

这也就是本课题的学科价值。

2. 情感、态度激发的价值:学生遇到科学家们经历的问题会变得很兴奋,如果学生能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同时,带领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能再现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使学生对科学精神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感悟。

(二)学生情况分析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 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能力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目标1. 逐渐树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所折服。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再现科学家认识原子构成的发展过程,了解原子是由居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培养学生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

【最新精品】鲁教初中化学九上《2第3节 原子的构成》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品】鲁教初中化学九上《2第3节 原子的构成》word教案 (2).doc

原子的构成(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现史,感受科学家敢于质疑、不断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学习过程【讲解】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道尔顿-汤姆森-卢瑟福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问题探究1】1.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什么?2. 为什么一小部分α粒子却改变了原来的方向?3.为什么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学生思考】【知识归纳】1.金原子有核,且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2.原子核带正电3.原子核外有较大的空间【问题探究3】阅读教材37页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核电荷数?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知识归纳】1.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2.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3.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故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知识呈现】原子的结构【活动天地】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知识归纳】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学习评价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中子和质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2.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个 B.3个C.4个 D.7个3.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附:“学习评价”答案1.B2.B3.D4.(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4)分子原子中子(5)电子(6)质子电子(7)质子中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教学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教学案 鲁教版

原子的构成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2.原子结构(1)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粒子种类电性质量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67×10-27 kg中子不带电 1.67×10-27 kg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约为质子质量的1/1 836(2)①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几种常见原子的结构: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8 8 8钠11 12 11氯17 18 17②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普通氢原子无中子;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解析现象解释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说明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小变原来的前进方向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小部分α粒子受到排斥力导致其偏离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时进一步说明原子核体积小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1)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例如金由金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氦气由氦原子直接构成。

(2)原子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质量和体积很小、原子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总在不断运动等。

知识点二 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像汽车、火车一样有自己的运动路线,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较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2.3原子的构成 教案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2.3原子的构成 教案

元素的概念,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相互联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原子的结构,掌握了从微观上认识世界的方法,为本节课从宏观上认识世界打下了基础。

在预习中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化学式,寻找相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复习原子、分子相关知识→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运用元素周期表认识不同元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原子、分子相关知识:氧原子、氧分子、氢原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铁原子让学生总结: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2、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3、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

复习巩固,加深学生从微观上对物质的认识。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投影展示】分子模型通过观察分子模型,学生交流据图获得信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它们中都含有氧原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让学生交流图片信息,提出问题它们有何共同点?子。

【投影展示】原子模型:三种氧原子模型三种氢原子模型观察分析三种氧原子的不同。

观察三氢原子的不同。

开始引入元素的概念。

教师引导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观看元素周期表,了解不同元素。

学生总结:三种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中子数不同;同样三种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1、得出元素的概念。

2、认识元素的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质子和原中子子核的质量每都个质比子电的质子量的是质1.6量72大×1得0-2多7K;g
(带正电)
原子
中子(不带电)
(不显• 电质性)子和中子的质每量个大中致子的相质等量是;1.674×10-27Kg
• 原子的核质外量电几子(乎一全个电部子集带中一在个原单子位负核电上荷) 思考每:个怎电样子的理质解量约原为子质整子质体量不的1显/1电83性6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练习
练习1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正__电__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__负_电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质_子____和_中__子___ 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_相__等___ ,电性__相__反_, 所以整个原子_不__显_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分_子__;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原__子__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 是_质子_和__原__子_核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中子 、质量 最小的粒子是__电_子__;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_原__子__核___。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 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核外 电子数是__1_1_1_
下一页
练习2
1、填表: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H
1
10
1
1
Mg
12
12 12 12
24
Fe
26
26 30 ) A、16g B、16 C、2.657×10-26kg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5 56
找规律:阅读上表,你能得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和种子数之间的规律吗?
15
二、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 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1)定义式:Ar=
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 子质量 x 1/12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 是一个比值; 单位为“ 1 ”,省略不写
下一页
练习:已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 -26 Kg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 -27 Kg 求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H)
6
• 碳质-子13 数=核外6 电子数 =7 核电荷数 6
碳 -14
6
8
6
原子的特点
(1)质量和体积很小 (2)原子之间有间隔 (3)总在不断的运动
几种原子的质量
原子种类 1个原子的质量/Kg

1.674×10-27

1.993×10-26

2.657×10-26

9.288×10-26
问题:1、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 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
α



α粒子束未 发生偏转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 正电的原子核。
原子核


原子内部的空间“很大”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 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 打出了一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 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1932年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 硼原子核,得到了一种不带电的粒子, 其质量与质子相似,命名为中子。
α粒子:带正电,
质量比电子大得
粒 子
多,高速轰击金箔。 束
α
α粒子束发生偏转
实验现象:
α粒子束未 发生偏转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2.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发生了偏转。
3.甚至有极少数居于原子中心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
来。
思考: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做出怎样的猜测?
α粒子束发生偏转
D、16g
3、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
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 数为 114 ,中子数为 175 ,核外电子数为 114 。
亲爱的的同学: 请谈谈你的
思考:通质过子这数组=数核据外,电你子有数什=核么电新荷的数发现?
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基本构成,分析表中信息,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 氢氧原子中没有8中子 8
8
• 质镁子数等于电12子数,不1一2 定等于中1子2 数

17
18
17
• 碳不-同12种原子,6 质子数不同6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 原子是化
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提示:填“分
子”或“原子”)
一、原子的结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究竟是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 体呢?你能猜想原子的内部结构吗?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原子不可分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 小的不能再分的粒 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
坚实的、不可再分
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化学的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
——恩格斯
汤姆森发现了电子 (1897年) ----原子可分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 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 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森的原子模型:原子 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 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 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梧州市苍梧实验中学 李星棠
1、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1个水分子 由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 分子 破裂为 氢 原子 和氧 原子 ,该反应的文字 表达为:水 通电 氢气+氧气,可见,分子很 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再分 ,而 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 形成了中性原子。
(J.J.Thomson ,1856~1940)
葡萄干蛋糕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
子(氦的原子核带正电)散射实

荧光屏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