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范文word版 (3页)

合集下载

测量光速的原则范文

测量光速的原则范文

测量光速的原则范文测量光速是科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测量光速,科学家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光的性质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行为。

而测量光速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速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物理常数。

在测量光速之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光的传播速度可以随着光源的运动而改变,例如在年代久远的亚历山大的实验中,他认为光的传播速度在光源前进时会变快,在光源后退时会变慢。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测,包括飞行时间法和干涉法,科学家最终发现了光速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物理常数,它不受光源运动状态的影响。

2.使用精确的测量设备。

为了测量光速,科学家们利用各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例如光纤干涉仪、光闸和高速定时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光的传播时间和距离,从而推导出光速的数值。

如今,科学家们还利用雷达系统、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设备进行光速测量。

3. 利用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形式,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推断出光的速度。

例如,菲涅尔(Fizeau)在19世纪利用干涉机制来测量光速,他将光通过一个旋转的齿轮后再反射回来,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移动,可以计算出光的速度。

4.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

测量光速的过程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测,但仅仅观测到数据是不够的,科学家们还需要将这些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例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是一个绝对不变的物理常数,并基于这个假设对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进行了推导。

经过实验证实,爱因斯坦的理论模型与实验观测结果十分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光速不变的原则。

5.多种方法互相印证。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科学家们往往采用多种方法来测量光速,然后将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和不确定性,并增加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在精确测量光速时,采用了多种独立的方法,包括时间频率法、与圆尺对比法和弱相互作用实验室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

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

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发现光以有限速度传布,是17世纪的一个伟年夜成就。

伽利略首先熟悉到这个问题,考试考试图测量光的传布速度,但没有成功。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则用天文不美观测的结不美观证了然光是以有限速度传布的。

他曾持久不雅察看过木星的卫星(木卫一)食的现象,发此刻一年中各个分歧的时代里不雅察看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并不不异。

当木星的视巨细变小(即地球距木星的距离增年夜)时,不美观测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年夜于平均值;当木星的视巨细变年夜时,不美观测到的卫星食周期小于平均值。

考虑到木卫的现执行为,少少可能有这种不平均性,不雅察看到的现象只能证实光速有限的假设。

因为,当地球与木星的距离逐渐增年夜(减小)时,来自木星的任一光旌旗灯号达到地球时要比前一旌旗灯号多(少)走一段距离。

1676年,罗默年夜他的不美观测结不美观中推出,光穿过地球轨道直径需要22分钟。

也就是说,年夜地球位于距木星比来T点不美观测到的木卫食的时刻推算出的半年后地球位于距木星最远的T点应该发生的卫星食的时刻,要比现实不美观测到的结不美观早22分钟(参看图1-3,按照现代不美观测,这个值为9942秒)。

因为那时尚不知道地球轨道巨细的切确数值,而且罗默的不美观测也不够切确,所以没有可能求出光速的切确值来。

后人用不异的体例进行测量,按照地球轨道半径为1.497108千米,获得的光速为C=(3.0100.06)105千米/秒。

1849年法国学者斐索第一个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

他用的装配如图1-4所示。

光年夜光源S发出,经玻璃片K概况反射后,经由过程静止齿轮A的齿间空位,经由相当长的距离(约几千米)后,年夜平面镜Z反射回来,再经齿轮A的齿间空位,经由过程玻璃片达到不雅察看者的眼中。

初中物理光学-光速的测量

初中物理光学-光速的测量

初中物理光学-光速的测量
光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常数之一,也是所有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狭义相对论认为:任何信号和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真空中的光速.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为:v=c/n.在光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光速的测定,一直是许多科学家为之探索的课题.许多光速测量方法那巧妙的构思、高超的实验设计一直在启迪着后人的物理学研究.历史上光速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天文学测量方法、大地测量方法和实验室测量方法等
一、光速测定的天文学方法
1.罗默的卫星蚀法
光速的测量,首先在天文学上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宇宙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测量光速所需要的足够大的距离.早在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16441710)首先测量了光速.由于任何周期性的变化过程都可当作时钟,他成功地找到了离观察者非常遥远而相当准确的时钟,罗默在观察时所用的是木星每隔一定周期所出现的一次卫星蚀.他在观察时注意到:连续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要比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要长一些,他用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来解释这个现象.光从木星发出(实际上是木星的卫星发出),当地球离开木星运动时,光必须追上地球,因而从地面上观察木星的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要比实际相隔的时间长一些;当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这个时间就短一些.因为卫星绕木星的周期不大(约为1.75天),所以上述时间差数,在最合适的时间(上图中地球运行到轨道上的A。

光速测定实验报告

光速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拍频的概念。

2. 掌握光拍法测光速的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速的理论值,并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光拍频是指两束光波频率接近时,由于相位差的变化,产生的干涉现象。

光拍法测光速的原理是利用光拍频现象,通过测量光拍频的频率和光拍频产生的干涉条纹数,从而计算出光速。

光速的公式为:v = λf,其中v为光速,λ为光波的波长,f为光波的频率。

三、实验仪器1. 光源:激光器2. 分光器:半透半反镜3. 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4. 测量仪器:秒表、刻度尺5.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器分为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测量光。

2. 将测量光束引入迈克尔逊干涉仪,调整干涉仪的臂长,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3. 记录干涉条纹的周期T,并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d。

4. 改变干涉仪的臂长,记录新的干涉条纹周期T'和间距d'。

5. 计算光拍频的频率f = 1/T - 1/T'。

6. 根据光拍频的频率和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光速v = λf。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干涉条纹周期T:0.2秒2. 干涉条纹间距d:2毫米3. 干涉条纹周期T':0.3秒4. 干涉条纹间距d':3毫米计算光拍频的频率f:f = 1/T - 1/T' = 1/0.2秒 - 1/0.3秒≈ 2.5Hz计算光速v:v = λf = 2d/T - 2d'/T' = 2×2毫米/0.2秒 - 2×3毫米/0.3秒≈ 3.3×10^8 m/s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得的光速v ≈ 3.3×10^8 m/s,与理论值c ≈ 3.0×10^8 m/s相近,说明光拍法测光速的原理是正确的。

2. 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的精度和操作误差,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干涉条纹的间距测量和干涉条纹周期的记录。

初中物理实验测量光的速度

初中物理实验测量光的速度

初中物理实验测量光的速度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很高的速度,能在真空中传播。

为了准确测量光的速度,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法拉第实验。

下面将详细介绍法拉第实验的步骤和原理,并探讨其他一些测量光速的方法。

一、法拉第实验1. 实验原理法拉第实验基于光的干涉现象,利用光的波长和干涉条纹的间距之间的关系来测量光的速度。

当两束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可以计算出光的速度。

2. 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一个可调节的光源,例如激光器或者钠灯,一块玻璃板和一个二维光栅。

(2)将光源对准光栅,调整到适当的角度,使得光栅的条纹在玻璃板上均匀分布。

(3)观察干涉条纹:用放大镜观察玻璃板上的干涉条纹,并记录下相邻条纹的间距。

(4)测量光的速度:根据所用光的波长和干涉条纹的间距,利用公式v = λf计算出光的速度。

二、其他测量光速的方法除了法拉第实验,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测量光的速度,如:1. 迎风飞行法在夜晚,选择一个距离较远的标志物,如电线杆等,用手持的手电筒做光源,迅速移动手电筒,并记录下标志物在不同位置出现的时间差。

根据距离和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光的速度。

2. 光线折射法利用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测量光的速度。

将一束光射入一个介质中,并记录下折射角度及光线通过介质的时间。

根据折射角度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光的速度。

3. 光学纤维方法利用光在光学纤维中传播的速度来测量光的速度。

将一束光射入纤维中,并记录下光线通过纤维的时间。

根据纤维的长度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光的速度。

三、实验误差及改进在进行光速测量实验时,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1. 仪器误差:实验仪器的精度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使用更加精确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2.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对光速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保持实验环境稳定可以减小误差。

3.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不准确也会导致测量误差,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的规范性。

初中物理在真空中的光速

初中物理在真空中的光速

初中物理在真空中的光速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部分旨在概述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光速在真空中的传播。

通过对光的传播和光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特性和光的行为规律。

本文将介绍光的传播过程以及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并通过实验结果和物理原理解释来支持这一结论。

首先,我们将讨论光的传播过程。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它以极高的速度在空间中传播。

然而,光的传播不仅依赖于光源的发光原理,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专注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因为真空是一个没有任何物质的空间,它对光的传播没有干扰,可以被视为理想的传播介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真空中的光速。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通常表示为"c"。

这个值在自然界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光速的测量方法以及一些经典实验结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速在真空中的性质。

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和物理原理解释的结合,我们将对真空中的光速进行解释。

我们将从传统的牛顿力学角度和相对论的角度对光速进行解释,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光速的性质和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光的传播过程和真空中的光速。

这将对初中物理学习者加深对光和光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具有积极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光的传播和真空中光速的相关知识,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框架,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题。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会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以及对下文的整体框架做出简要说明,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预览。

正文部分包含了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到光的传播和真空中的光速。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光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本次光速测量实验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成功的测量了光速。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速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物理实验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用激光束照射下,通过对干涉条纹的观察与计算,可以测量出光的波长λ。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将激光束满足相干性时(保证激光光源的连续性和单色性),我们才能获得清晰的干涉环。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移动,我们可以计算出光路差ΔL。

实验中我们使用银镜片和玻璃片组成干涉装置,利用精密的卡尺测量光路差的大小。

观察到干涉环移动时,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记录相关数据,一般来说,我们会记录两个移动过程,即距离闪过5个干涉环的距离,及再次跨越5个干涉环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些距离来计算光程差。

接着我们使用增透膜,将激光分成两束,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分别射向两个反射镜。

其中一个反射镜是可调的,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反射镜的角度,直到两束激光束同时落在两个接收器上,达到斜率为零的状态,此时移动反射镜自动记录下精度微小的位移,通过测量位移时间和两束激光到达接收器的时刻差,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反射镜之间的光路差ΔL。

在测量完成之后,对数据进行检查与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我们要检查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并通过计算改正。

最后,我们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中,就可以得到光速的值。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获得了较为精确的光速值,这也证明了我们所使用的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本次光速测量实验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我们通过实验学习到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并对光速和光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实验中还加强了我们对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认知,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

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参考光速测量实验报告参考一、光及光速测量的发展史(一)古代中国对于光的认识“景,光之人煦若射。

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敝下光,故景障内也。

”——《墨经》(光的直线传播)“阳艘向日照之.则光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寂,着物则火发;阳健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

” ——《梦溪笔谈》(小孔成像)(二)西方人对于光的认识崐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圣经》光是由发光体向四面八方射出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碰到障碍物上就立刻被弹开。

如果它偶然进入人的眼睛,就叫人感觉到看见使它最后被弹开的那个东西。

——毕达哥拉斯(三)光在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光的颗粒说(1643-1727)——牛顿光的波动说(1635-1703)——胡克光是电磁波(1857-1894)——赫兹粒子说(1879-1955)——爱因斯坦二、究竟光是什么?现代科学的认为: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谱)。

在科学上的定义,光有时候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

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

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

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

三、光速测量的方法(一)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光速的测量,但失败了。

(1607)(二)天文测定光速1.罗默的卫星蚀法(1676)2.布莱德雷的光行差法(1728)点评:由于当时天文仪器并无现在先进,且凭肉眼观察误差较大,所以测得的值都不精确(三)大地测定光速(以光行过的路程和时间得出速度c=s/t)1.斐索旋转齿轮法( 1849)2.惠更斯旋转镜法( 1834)3.迈克尔逊旋转棱镜法( 1926)点评:想要得到越精确的值,就要尽量增大s和t,故实际操作繁琐和精确度不大是必然的。

(四)实验室测光速法(c= λ?)1.埃森微波谐振腔法(1950)2.激光法测光速点评:是目前最普遍也是最准确测量光速的方法,也是本实验的思想方法拍光法测光速【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光拍频的概念、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技术,了解声光调制器的应用;2.体会到光速也是一个有限值,并了解光年是一个空间量;3.进一步学习光路的调整和熟练示波器的使用。

光速的测量

光速的测量

获得纯净的中心角频率为 2的光拍信号。滤波放大器方框图如图 62-5 所示。
光电 光拍频波 检测器
射极 跟随器
声表面波 滤波器
2 300
KHz
调谐 放大器
射极 跟随器
示波器 Y 输入
图 62-5 滤波放大器方框图
0级

1级
He-Ne
半反镜
激光器

驻波型
声光频移器
0
半反镜
② ②①
示波器
数字计数器
保证只有声行波通过介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引起介质折射率周期性变化,使介质
成为一个超声相位光栅。激光束在通过介质时发生衍射,衍射光角频率L 与超声波角频 率有关,第 L 级衍射光角频率
3
L 0 L 其中0 为入射光角频率,L=1,2,为衍射级。通过仔细调节光路可使+1 级与 0 级 衍射光平行叠加产生频差为的光拍频波。该光拍频波即可用来达到测量光速的目的。 但是这两束衍射光必须平行叠加,因而对光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相拍 两束光稍有相对位移即破坏形成光拍的条件。
器输出拍频为 f 、初相位为 的光拍信
i 号。而光拍信号的相位又与空间位置有关, 0
即处在不同位置的探测器所输出的光拍信 gE2
号具有不同的相位,从而提示我们可以用比
较光拍信号的空间相位的方法间接地决定 光速。图 62-2 就是光拍信号 i0 在某一时刻
S
x
图 62-2 光拍的空间分布
的空间分布,图中S 为光拍波长。
光速的测量
光波是电磁波,光速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光速的准确测量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本物理量长度的单位就是通过光速定义的。

光速的测定doc

光速的测定doc

实验一动力法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光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常数之一,也是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都与它有密切的联系,光速值的精确测量将关系到许多物理量值精确度的提高,因此,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光速首先是由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在1676年测定的。

其后许多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天文学或实验室方法对光速进行了多次测量。

在这期间每一点进步都促进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发展。

尤其是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中,光速的测定不仅给这一场著名的科学争辩提供了判定的重要依据,而且最终推动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的发展。

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的光速值c=299792458±1.2m/s。

测定光速的方法较多,实验室测定光速的方法有:微波谐振腔法、光脉冲测量法、驻波法、相位差法等等。

相位差法光速测量系统只需较短的距离就能方便、快捷、较高精度的测量光速,非常适合学生实验,并且其原理较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本实验采用相位差法测定光速。

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

2.掌握相位法测量光的传播速度。

3.掌握数据的不确定度处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DHLV-2光速测定仪、UTD2102CEX 数字存储示波器。

图1 光速测定仪测试架。

图中,1.激光发射装置,2.光电探测装置,3.水或石英玻璃装置,4.直线导轨,5.滑块及反射棱镜,6.棱镜调节螺杆图2 光速测定仪面板图。

图中:1. J1:59.9MHz 参考频率信号输出,2. J2:60MHz 调制频率信号输出,3. J3:60MHz 光电接收信号输出,4. J4:100KHz 参考信号输出,5. J5:100KHz测量信号输出。

三、实验原理 1. 相位法理论基础如果光信号的调制频率为f, 周期为T 则光信号可以表示为:)2cos(0t f A E ⋅⋅⋅=π(1)如果光接收器和发射器的距离为s ∆,则光的传播延时为:cs t ∆=∆ (2)其中c 为光速。

光速的测定光的相速度和群速

光速的测定光的相速度和群速


量 技 术
度 和 群 速
第 四 章


相速度的测量
干涉法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 移动来确定相速度。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双 缝干涉仪或迈克尔逊干涉仪等实验装置, 并通过精确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和时 间间隔来计算相速度。
VS
相位比较法
通过比较两束光的相位差来确定相速度。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相位计或示波器等设备, 测量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位变化,并 根据相位差与光程差的关系计算相速度。
实验装置
傅科摆实验的装置包括一个光源、一个傅科摆和一个探测器。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傅科摆后被 探测器接收,探测器记录光的相位变化。
实验结果
傅科摆实验的结果也证实了光速的不变性,为光速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其他光速测定实验方法
旋转齿轮法
利用高速旋转的齿轮来调制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测量调制后的光的频率或周期来计算光速。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THANKS FOR
激光干涉法
利用激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光速。将激光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参考光路,另一路经过待测距离后返回与参考 光路发生干涉,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来推算光速。
光纤法
利用光纤中光的传输特性来测量光速。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一段已知距离后,测量其传输时间并计算光速。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和可重复性好的优点。

光速测定的历史与意义
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对光速的测定一直充满好奇和探索。从伽利略的首次尝试到迈 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精确测量,光速的测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
光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常数之一,对于理解光学、电磁学以及相对论等物理理 论具有重要意义。光速的精确测定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为现代光学、 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中考物理光的基本知识复习指导

中考物理光的基本知识复习指导

光的基本知识复习指导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光速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探究

光速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探究

光速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探究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光速的基本概念,掌握光速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2. 学会运用公式计算光速,并理解光速与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光速测量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光速测量实验方案。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理学科,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在数学运用和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光速概念:介绍光速的定义,以及光速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3节“光速及其传播”2. 光速公式及其推导:讲解光速与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推导光速公式。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4节“光速公式及其应用”3. 光速测量实验原理:介绍光速测量实验的原理,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5节“光速测量实验”4.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6节“实验数据处理”5.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认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7节“实验误差及其分析”6. 实践与应用: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024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总结范文

2024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总结范文

____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总结范文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下面是____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的总结: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约为3.0×10^8 m/s。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2. 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球面镜的成像: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实像、倒立、缩小;凹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正立、放大。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5. 镜像的性质:镜像有三个基本性质:位置性质、大小性质和性质。

其中,位置性质指的是像的位置关于光学器件中心的关系;大小性质指的是像的大小关于物的大小的关系;性质指的是像的方向关于物的方向的关系。

6.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是光在界面上完全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7. 干涉现象:当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构成干涉时光的波峰和波谷相遇,形成亮度较大的干涉条纹;破坏干涉时光的波峰和波谷错开,形成亮度较小的干涉条纹。

8. 衍射现象: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产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的特点是:波的传播方向改变,波的传播范围增加。

以上是____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的总结。

通过对这些考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的相关知识,为顺利通过中考物理提供帮助。

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

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

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 发现光以有限速度传播,是17世纪的一个伟大成就。

伽利略首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但没有成功。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那么用天文观测的结果证明了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

他曾长期观察过木星的卫星(木卫一)食的现象,发现在一年中各个不同的时期里观察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并不相同。

当木星的视大小变小(即地球距木星的距离增大)时,观测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大于平均值;当木星的视大小变大时,观测到的卫星食周期小于平均值。

考虑到木卫的实际运动,极少可能有这种不均匀性,观察到的现象只能证明光速有限的假设。

因为,当地球与木星的距离逐渐增大(减小)时,来自木星的任一光信号到达地球时要比前一信号多(少)走一段距离。

1676年,罗默从他的观测结果中推出,光穿过地球轨道直径需要22分钟。

也就是说,从地球位于距木星最近T点观测到的木卫食的时刻推算出的半年后地球位于距木星最远的T′点应该发生的卫星食的时刻,要比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早22分钟(参看图1-3,根据现代观测,这个值为994±2秒)。

由于当时尚不知道地球轨道大小的准确数值,而且罗默的观测也不够精确,所以没有可能求出光速的精确值来。

后人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地球轨道半径为1.497×108千米,得到的光速为C=(3.010±0.06)×105千米/秒。

1849年法国学者斐索第一个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

他用的装置如图1-4所示。

光从光源S发出,经玻璃片K表面反射后,通过静止齿轮A的齿间空隙,经过相当长的距离(约几千米)后,从平面镜Z反射回来,再经齿轮A的齿间空隙,透过玻璃片到达观察者的眼中。

现在使齿轮开始转动,并且逐渐加快转速,就会出现从齿隙0穿过的光线,反射回来时又被齿b挡住……。

从而使观察者始终看不到Z反射回来的光。

当然转速再加快,由齿隙0过去的光反射回来时刚好由齿隙1通过进入人眼,而由齿隙1穿过的光反射回来时又刚好从齿隙2通过进入人眼,人又可以见到Z的反射光了。

完整word版,光拍频法测量光速

完整word版,光拍频法测量光速

光拍频法测量光速光波是电磁波,光速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

光速的准确测量有重要的物理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基本物理量长度的单位就是通过光速定义的。

测量光速的方法很多,有经典的有现代的。

我们需要的是物理概念清楚、成本不高而且学生能够在实验桌上直观、方便地完成测量的那种方法。

我们知道,光速c=s/Δt ,s 是光传播的距离,Δt 是光传播s 所需的时间。

例如c=f λ中,λ相当上式的s ,可以方便地测得,但光频f 大约1014Hz ,我们没有那样的频率计,同样传播λ距离所需的时间Δt=1/f 也没有比较方便的测量方法。

如果使f 变得很低,例如30MHz ,那么波长约为10m 。

这种测量对我们来说是十分方便的。

这种使光频“变低”的方法就是所谓“光拍频法”。

本实验利用激光束通过声光移频器,获得具有较小频差的两束光,它们迭加则得到光拍;利用半透镜将这束光拍分成两路,测量这两路光拍到达同一空间位置的光程差(当相位差为2π时光程差等于光拍的波长)和光拍的频率从而测得光速。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并对声光效应有一初步了解。

2. 通过测量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

二、原理1.光拍的形成及其特征根据振动叠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两列同向传播的简谐波叠加即形成拍。

若有振幅相同为E0、圆频率分别为1ω和2ω(频差21ωωω-=∆较小)的二光束: )cos(11101ϕω+-=x k t E E)cos(22202ϕω+-=x k t E E式中11/2λπ=k ,22/2λπ=k 为波数,1ϕ和2ϕ为初位相。

若这两列光波的偏振方向相同,则叠加后的总场为: ⎥⎦⎤⎢⎣⎡++-+⨯⎥⎦⎤⎢⎣⎡-+--=+=2)(2cos 2)(2cos 221212121021ω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图1 拍频波场在某一时刻t 的空间分布上式是沿x 轴方向的前进波,其圆频率为2/)(21ωω+,振幅为⎥⎦⎤⎢⎣⎡-+-∆2)(2cos 2210ϕϕωc x t E ,因为振幅以频率为πω4/∆=∆f 周期性地变化,所以E 被称为拍频波,f ∆称为拍频,f c ∆=∆=Λ/λ为拍频波的波长。

物理实验测量光速

物理实验测量光速

物理实验测量光速教案主题:物理实验测量光速引言:光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常数,它代表着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大速度。

光速的确定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程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的方式,了解光速的概念,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测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的方式,了解光速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光速公式计算光速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1. 线性光源(例如激光器)2. 光电探测器3. 电路连接线4. 计时器5. 直角三角板6. 支架和固定装置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确保实验区域光线充足,避免外界光线干扰实验结果。

b. 将光电探测器与计时器连接,确保电路正常。

2. 实验装置搭建a. 将直角三角板固定在支架上,使其与光电探测器垂直。

b. 将线性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之外,并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直角三角板上。

3. 数据记录a. 打开计时器,同时打开光线源,记录下计时器显示的时间 t1。

b. 用直线器测量光线从光源到光电探测器的直线距离 d。

4. 实验结果计算a. 根据公式:光速 c = 距离 d / 时间 t1,计算光速 c 的数值。

5. 实验分析与讨论a. 比较实验测得的光速数值与理论值299,792,458m/s的差异,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

b. 思考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如采用更精准的计时器、控制其他光源的干扰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光电探测器与光源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变,以减小误差。

2. 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实验装置造成损坏。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光源和计时器。

五、实验拓展:1. 利用不同光学器件如光栅、棱镜等,探索对光速测量的影响。

2. 进一步分析实验误差,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测量的精确度。

3. 探索光电测量在其他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如声速、电流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光速的近似值,并且掌握了一种计算光速的方法。

物理学中光速的测量方法

物理学中光速的测量方法

物理学中光速的测量方法物理学中光速的测量方法摘要:光速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光速值的精确测量关系到许多物理量值精确度的提高。

光速的测量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测量精度的每一点提高都反映和促进了相应时期物理学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天文学方法和利用精密仪器实验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光速;测量方法;天文学方法;实验方法1.引言光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常量,它与力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物理中的许多定理、定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光速的测定历来为物理学界所普遍重视。

伽利略1607年首次尝试测量光速。

(Fazeiu)利用旋转齿轮机构,测得光速值约为3.15×108m/s,是第一次在地球上测得的比较准确的值。

传统的光速测定的基本途径2条:一种是利用光是电磁波的性质,测出光波的波长和频率再算出光速。

由于可见光的频率高,波长短,测频技术难度非常大,所以目前实验使用的光速测量仪器大多利用示波器测量微小的时间间隔,这种测量归因于精密的仪器,而且其测量的也仅仅是光在光纤中的速度,而非真空中的速度。

并且实验中缺少动手操作的过程,仅仅是读取一些数据。

本文提出的光速测量设计性实验的思路是根据光的电磁波性质,用光学基础,通过测定RCL电路的谐振频率从而导出光速的表达式。

以前许多科学家们探索了光的测量方法,下面介绍了以前的几种测量方法。

测量光速的方法通常分为天文学方法和利用精密仪器测光速方法两大类。

2.天文学方法2.1木星卫星蚀: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O.Rmer用木星卫星蚀法第一次成功地测量了光速。

周其为12年的木星是太阳行星,而绕木星运行的卫星周期性的出现卫星蚀。

O.Rmer根据卫星蚀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计算出光速的数值为214000km/s。

此数虽同现代测量结果的误差很大,但其主要意义在于使O.Rmer第一次用实实验方法测得光速是以有限速度进行转播的。

2.2恒星光行差法:1728年英国的天文学家James.Bradley发现,在地球绕太阳运行的一年内所有的恒星在天空中画出长半轴相等的椭圆。

2022年中考物理中考大串讲光学

2022年中考物理中考大串讲光学

2022中考物理中考大串讲中考在即,中国教育出版网特为应届考生提供考前复习秘籍大放送。

本期内容为中考大串讲,结合历届中考试卷和今年考试说明要求,并突出考生重点,共分六大专题串讲今年中考物理考试重点。

每个专题都包含必记考点、要点解析和新题演练。

考生仅需通过阅读,就可把握考试要点,轻松应对今年中考物理!中考大串讲(一)光学【考点串讲】必记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认为3×108m/s。

3.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称为反射现象。

光在反射时遵从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且是正立的像。

6.球面镜:反射线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叫球面镜。

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凸面对光起发散作用,生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8.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入射角为零时折射角也为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当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

9.透镜:表面是球面一部分的玻璃元件称为透镜。

中间原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称为主光轴(简称主轴)。

在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称为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中心上。

10.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分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用F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物理辅导--光速及光速的测定
发现光以有限速度传播,是17世纪的一个伟大成就。

伽利略首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但没有成功。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则用天文观测的结果证明了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

他曾长期观察过木星的卫星(木卫一)食的现象,发现在一年中各个不同的时期里观察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并不相同。

当木星的视大小变小(即地球距木星的距离增大)时,观测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大于平均值;当木星的视大小变大时,观测到的卫星食周期小于平均值。

考虑到木卫的实际运动,极少可能有这种不均匀性,观察到的现象只能证明光速有限的假设。

因为,当地球与木星的距离逐渐增大(减小)时,来自木星的任一光信号到达地球时要比前一信号多(少)走一段距离。

1676年,罗默从他的观测结果中推出,光穿过地球轨道直径需要22分钟。

也就是说,从地球位于距木星最近T 点观测到的木卫食的时刻推算出的半年后地球位于距木星最远的T′点应该发生的卫星食的时刻,要比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早22分钟(参看图1-3,根据现代观测,这个值为994±2秒)。

由于当时尚不知道地球轨道大小的准确数值,而且罗默的观测也不够精确,所以没有可能求出光速的精确值来。

后人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地球轨道半径为1.497×108千米,得到的光速为C=(3.010±0.06)×105千米/秒。

1849年法国学者斐索第一个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

他用的装置如图1-4所示。

光从光源S发出,经玻璃片K表面反射后,通过静止齿轮A的齿间空隙,经过相当长的距离(约几千米)后,从平面镜Z反射回来,再经齿轮A的齿间空隙,透过玻璃片到达观察者的眼中。

现在使齿轮开始转动,并且逐渐加快转速,就会出现从齿隙0穿过的光线,反射回来时又被齿b挡住……。

从而使观察者始终看不到Z反射回来的光。

当然转速再加快,由齿隙0过去的光反射回来时刚好由齿隙1通过进入人眼,而由齿隙1穿过的光反射回来时又刚好从齿隙2通过进入人眼,人又可以见到Z的反射光了。

知道了A的齿数、齿轮的转速以及AZ间的距离,就可算出光速了。

例如:AZ间距离为8.6千米,A有720齿,第一次见不到Z的反射光的齿轮转速为12.6转/秒。

齿a转到隙0,即转过半个齿间距离
×720×12.6千米/秒=3.12×105千米/秒。

当时斐索测得的光速为3.16×105千米/秒。

1851年傅科又设计了另外一种方法旋转镜法测定了光速。

1927年迈克耳逊又改进了前人的装置。

采取旋转八面镜的方法,很大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例1】如图1-5所示,A是直径为10cm的发光球,B是直径为5cm的遮光板,C为光屏,三者中心共轴。

AB之间相距20cm。

当C离B为多远时,B在屏
上的本影消失只有半影?这时半影球的半径是多少?本影可取得的最大直径是
多少?
【思路分析】由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画出遮光板B的本影区和半影区,本影区
的长度可由几何知识求出,半影环的半径也可由相似三角形知识求出。

【解题方法】光的直线传播和几何知识。

【解题】由题意作出示意图如图1-6
有半影
由ΔAPO~ΔBQO,
当光屏从O点向右平移时,屏上本影消失而只存在半影。

当光屏从O点向左平
移时,屏上本影区增大,当屏靠至B时,本影可取得最大直径5cm。

【例2】一人自街上路灯的正下方经过,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

如果人以不变的速度v朝前走,则他头部的影子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是
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光的直线传播和运动学的有关知识。

该题易犯
的错误是仅凭主观想象进行猜测:认为人是匀速运动的,而人运动得越远,人
的影长越长,所以头影的运动应该是加速的,而匀加速很难保证,于是认为应
是变加速直线运动,而错选C答案。

正确的思路应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几何知识,先确定任意时刻人头影的位置,再应用运动学知识推导其位移或速度表达式即可得解。

【解题方法】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几何知识和运动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题】设灯高SO=H,人高AO=h。

当人从S正下方向右匀速运动时,在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A点分别位于A1、A2、A3、……An处;A
点的影子的位置分别位于C1、C2、C3、……Cn处,如图1-7所示。

因人做匀速运动,故有
AA1=A1A2=A2A3= (v)
由几何关系可得
因为H、h、v均为常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