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导语】初二语文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取了这种模式。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伏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①掌控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判能力3、内化与迁移: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摸索自然,摸索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观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第二天落内容的不同所反应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1、品味和评判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歌曲、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我心永恒》2、学生回想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3、教师抒情性导入:用课件播放大西北的旷远、广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
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
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独有的奇妙,对人充满了诱惑。
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重。
我们今天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4、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用课件展现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当能轻松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新编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新编教案(精选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新编教案(精选13篇)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精选31篇)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精选31篇)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
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
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
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
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
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
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
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1)继续进行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训练。
(2)指导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训训练。
(3)有关句子的训练。
(4)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
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
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课时:《课文导入》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教材封面和目录,引导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由翻阅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篇目。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本册教材的特点和亮点。
4.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期望和目标。
计划。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标题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和期待。
2. 预读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辅助解答。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并互相解释和理解。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计划。
第三课时:《课文赏析》教学目标:通过课文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的插图和标题,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和意义进行猜测。
2. 阅读赏析: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美丽的为大伙儿收集的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教案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一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
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二、指导阅读“阅读提示”,简介作者作品。
①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三、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豁然阡陌垂髫恰然邑人便要还家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呵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
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
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
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2)乃不知有汉:竟:乃大惊:竟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具答之:详细地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6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较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第一单元单元教案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第一课新闻两则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b、解释下列词语业已:锐不可当.3、合作探究: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寓言故事第一课读《孔子讲故事》研究目标:- 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理解孔子的故事讲解方法- 学会运用故事阅读策略教学重点:- 研究《孔子讲故事》这篇文章- 理解文章中的故事讲解方法- 运用故事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和思考教学准备:- 课本《孔子讲故事》- 多媒体设备- 班级学生名单教学步骤:1. 预导入- 让学生回顾课本中前几个单元研究的内容,了解寓言故事和孔子的故事讲解方法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2. 新知讲解- 介绍《孔子讲故事》这篇文章,概括其内容和主要观点。
- 分析文章中孔子的故事讲解方法,重点讲解他的几个讲解要点。
3. 活动实践-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篇寓言故事,并使用孔子的讲解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
4. 深化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 鼓励学生运用寓言故事的讲解方法,分享自己的故事或对他人故事的理解和启示。
第二课阅读寓言故事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从寓言故事中获取道德教育和生活启示教学重点:- 研究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哲理- 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准备:- 课本中的寓言故事- 学生练本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如寓意、启示、道德教育等。
2. 阅读训练- 学生在课本中阅读指定的寓言故事,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练。
-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策略来进行阅读,如预读、推测、找线索等。
3. 讨论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取出其中的道理和哲理,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成果,回答一些关键问题,并对将来的阅读寓言故事提出改进和建议。
第二单元文学常识第一课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和作者-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和作者- 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并把握其主题和情感教学准备:- 课本中的中国传统文学相关内容- 多媒体设备- 学生练本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 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学的名句和摘录,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语文上册教案(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语文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
课程目标
- 了解课文《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背景和作者
-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研究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写作描述文
教学重点
- 分析和解读课文的意义
- 研究并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 辨析修辞手法的使用效果
- 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描述文
教学准备
- 课本《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和辅助教学材料
- 纸和笔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 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课文解读
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2.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的情节和意义。
3. 教师带领全班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修辞手法研究
1. 教师介绍一些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常见应用。
2. 学生观察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步骤四:完成练
1. 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包括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以及用修辞手法写作描述文。
步骤五:作业布置
1. 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阅读课后题和写作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引入修辞手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完成了练习和作业。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五篇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五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
(播放视频)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同学们知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月15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
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
(板书标题、作者)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请同学们自己给下列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è)污蔑(miè)卑鄙(bǐ)蛮横(hèng)赋予(yǔ)挑拨离间(jiàn)三.读课文,析内容(一)活动一:倾听爱国心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学生先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语速和语气等问题,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然后展示读给大家听。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不少名家,诗歌写作的体裁也得到不断拓展,由此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派别,比如:1、浪漫派,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2、现实派,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诗人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3、山水田园诗派,体裁多为青山绿水,自然风光,风格多为恬静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山居秋瞑》、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4、边塞诗派,体裁多为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戍守边疆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人物有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古诗,请同学打开课本《诗四首》,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写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曾经做过几任小官,41岁辞官而归,从此居住在农村,参加田间劳动,63岁去世,这首诗是在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
三、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2、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你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四、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2、诗人到田间干什么,用了多少时间?(锄草,从“晨兴”“带月”可以看出他干了一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五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一、导入。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二、整体感知。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主旨:一首赞美诗。
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
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4)、课后练习三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课时1 阅读训练营教学目标本课通过一系列阅读训练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阅读理解,掌握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提高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阅读方法并锻炼阅读技巧。
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干扰,突破阅读难关。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活动1:由老师阅读一篇文言文,让学生看懂文章的大意并回答问题。
3. 活动2:听取学生对上一个活动的反馈并分享阅读方法。
4. 活动3:看图填空,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填写相应单词或短语,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理解力。
5. 小结: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并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阅读定义- 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课时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并提高阅读能力,但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一定难度。
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采用更多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来帮助这部分学生。
第二单元写作教学课时1 写作基础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篇句子的润色改写,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点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如何进行句子润色和改写;掌握好的写作惯。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写作惯。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句子,分析它们的好处和弊端。
2. 活动1:将错误句子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主动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润色改写。
3. 活动2:老师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4. 活动3: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写作惯,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
5. 小结: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并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句子润色和改写- 好的写作惯课时反思本课通过实际的写作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和要点,并树立好的写作习惯。
但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写作技巧的训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10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10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学习、生活,将班级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2、教会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目标逐步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从而实现大目标的做事方法;3、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提高阅读和背诵能力;4、教会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学习方法,进而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指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珍惜来自父母亲人和师友的关爱,并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懂得感恩。
6、力争本学期学生语文成绩优秀率30%,合格率98%。
三、情况分析(一)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十九中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已初见成效。
但是,仍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1、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 30篇课文,五册、六册是25篇课文。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
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重点篇目,也是教学的重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散文课时1 课文《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含义和特点2. 理解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基本内容3.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重难点:- 散文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询问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并导入《我爱这土地》的课文。
3.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4.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操练5.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异同点。
6. 总结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和作业。
2. 收集散文素材,准备下堂课的讲解内容。
课时2 课文《中国的牌坊》-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国的牌坊》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课文中含义深刻的生词和短语。
3. 运用归纳思维方法提炼语文素材。
-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提炼语文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导入《中国的牌坊》的课文。
2.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容。
3. 解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生词和短语。
4.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归纳思维方法提炼语文素材。
5. 总结课文的情感和体裁特点。
-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和作业。
2. 继续收集散文素材,准备下堂课的讲解内容。
第二单元文学常识课时1 名著介绍《西游记》-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 教学重难点:- 掌握《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等。
2.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操练。
3.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该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
5. 总结《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引言本文档是针对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通过该教案,学生将会系统研究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八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和理解。
2. 词语解释和拓展。
3. 语法知识和应用。
4. 写作技巧和练。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2. 互动法:通过讨论、合作和互动,在学生之间促进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
3. 创新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故事、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依次进行课文讲解、词语解释和语法讲授,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加深记忆。
5. 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口头问答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通过作业改正和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学生将会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教案能够给予教师和学生们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
详细的教案内容请见附件。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二.整体感知A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B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a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b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c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C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三.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人教版新课标的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五篇
人教版新课标的语文八年级教案设计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读要求: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解说: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五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
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1、2。
依据新大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3、4。
)[自读程序]1.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图片)。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多媒体实验班级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4.重点细读,讨论交流。
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第一单元单元教案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第一课新闻两则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b、解释下列词语业已:锐不可当.3、合作探究: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找“不同”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看谁读得好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
)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2、语言品味: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三课时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①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
(200字左右)②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较为顽强但一举击溃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导语第二层:背景我军主动第三层:回顾敌军必败第四层:预言教学后记:学生读书开不了腔,须加强指导;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2 芦花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能力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标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板书文题)设计(二)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
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
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
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
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四、美点大追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
”“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
”……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五、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
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
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