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是学生在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图的一种。

直方图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有更直观的认识。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直方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频率分布的理解、组距的确定、数据的整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直方图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

2.难点:对频率分布的理解,组距的确定,数据的整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直方图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直方图模板、数据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如调查某校七年级某班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直方图,总结身高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分布、组距等概念。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利用直方图模板绘制直方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方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直方图1.了解频数分布表及相关的概念;2.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3.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直方图【类型一】组数、组距、频数和频率七年级五班20名女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153 156 152 158 156 160 163 145 152 153 162 153 165 150 157 153 158 157 158 158(1)(2)上表把身高分成________组,组距是________;(3)身高在________范围最多.解析:(1)共有20个数据,要求填写各个身高范围的频数,就是指每个身高范围内包含的数据个数,一般采取“划记”法进行整理.身高在140~149的频数为1,频率为0.05;身高在150~159的频数为15,频率为0.75;身高在160~169的频数为4,频率为0.20;(2)分成了3组,组距为10;(3)身高在150~159的人数最多.方法总结:弄清频数、频率、组距和组数的概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二】根据直方图获取需要的信息某校统计七年级学生每分钟心跳次数如图所示,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总共统计了多少名学生的心跳情况?(2)哪个次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多大百分比(精确到0.1%)?(3)如果每半分钟心跳在30次~39次属正常范围,那么心跳次数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占多大百分比(精确到0.1%)?解析:(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每个小长方形的高就表示该组的频数,所以总频数就是所有小长方形的高之和;(2)由直方图可知,第3个小长方形最高,对应的次数段为30次~33次,求其占的百分比即可;(3)正常心跳范围(30次~39次)的学生总数就是第三、四、五小组的频数之和,其占的百分比就是用第三、四、五小组学生人数之和除以统计的学生总数.解:(1)总共统计学生人数为2+4+7+5+3+1+2+2+1=27(人);(2)在30次~33次这个范围内的学生人数最多,共7人,所占百分比为727×100%≈25.9%; (3)如果每半分钟心跳在30次~39次这个范围内属于正常范围,那么心跳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占的百分比是7+5+327×100%≈55.6%. 方法总结:明确直方图的意义,弄清频数、组距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类型三】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其他统计图的综合应用为增加环保意识,某社区计划开展一次“减碳环保,减少用车时间”的宣传活动,对部分家庭五月份的平均每天用车时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了多少个家庭?(2)将图①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求用车时间在1小时~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若该社区有车家庭有1600个,请你估计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多少个家庭.解析:(1)根据用车时间在1.5小时到2小时的30个家庭,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是54°可求出样本容量;(2)算出各个时间段的家庭人数后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先算出用车时间在1小时~1.5小时家庭数所占百分比,再求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用样本估计总体.解:(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用车时间在1.5小时~2小时的家庭数为30个,由扇形统计图知其圆心角为54°,所以30÷54360=200(个),即本次调查了200个家庭; (2)由扇形统计图知用车时间在0.5小时~1小时的家庭数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8°,所以用车时间在0.5小时~1小时的家庭数为200×108360=60(个). 所以用车时间在2小时~2.5小时的家庭数为200-90-30-60=20(个). 补全后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因为用车时间在1小时~1.5小时的家庭数为90个,所以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90200×360°=162°.即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162°;(4)90+60200×1600=1200(个). 即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1200个家庭. 方法总结:本题层次较多,结构复杂,包含的信息量大,且互相交错,所以弄懂每组信息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实际应用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违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交警对某雷达测速区监测到的一组汽(注:30~40为时速大于30千米而小于40千米,其他类同.)(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多少辆?解析:(1)在40~50段,频数为36,频率=频数÷总数=36÷200=0.18,根据各段的频率之和等于1,求得60~70段的频率为1-0.05-0.18-0.39-0.10=0.28,在50~60段内的频数=频率×总数=0.39×200=78.根据各频数之和等于200,可求60~70段内的频数;(2)根据(1)中计算的结果,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不低于60千米即大于或等于60千米. 解:(1)第二列0.18,第三列78,第四列56,0.28;(2)如图所示;(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76辆.方法总结:(1)频数分布表中各组频数的和等于数据的总数;(2)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3)用样本估计总体是重要的统计思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1.频数分布直方图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方法:(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3)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3)
成绩分组
60.5—70.5
70.5—80.5
80.5—90.5
90.5—100.5
频数
5 0
150
200
100
(1)抽取样本的容量为;
( 2)根据表中数据,补全图中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规定初试成绩在90分以上(不包括90分)的学生 进入决赛,则全县进入决赛的学生约为 人
2.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环保局工作人员指导 下 ,若干名“环保小护士”组成了“控制噪声污染”课题学习研究小组.该小组抽样调查了全市40个噪声测量点在某时刻的噪声声级(单位: dB ),将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设所 测 数据均为正整数),得频数分布表如下:
重点: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各矩形的高的确定和小长方形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设想
教法
三主互位导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引导集体反馈
教具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1、能由频数分布 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频数分布图的意义
3、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补充完整频数分 布直方图;
(3)如果全市共有200个测量点,那么在这一时刻噪声声级小于75 dB的测量点约有多少个?
六、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二、预习检测
复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 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请大家回忆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⑴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如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10.2 第2课时《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引出直方图,并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直方图表示数据,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绘制和解读这两种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直方图的了解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方图的概念,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直方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绘制直方图,如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直方图的相关教学素材。

3.分组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学图形来表示这些数据,从而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直方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作用。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直方图来表示数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尝试绘制直方图。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绘制经验,总结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直方图的绘制要点。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方图来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2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2直方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从直方图中提取信息: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分布的特点,如众数、中位数等,以及数据分布的形状。
举例:
-在确定组距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组距,以避免数据过于集中或分散的问题。
-对于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分,可以通过比较两者在表示数据时的不同用途和表现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提取信息方面,学生需要练习如何通过直方图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例如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对称性、尾部形状等来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2直方图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来自2.2直方图1.了解直方图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如何绘制直方图;
3.理解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
4.学会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分布情况;
5.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包括:
-直方图的定义及特点;
-数据分组、组距和频数的概念;
-绘制直方图的方法与步骤;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对比分析;
-利用直方图分析数据分布的例子。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能够运用直方图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发展数据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几何直观,通过绘制直方图,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理解直方图的概念及其在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学生在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学习直方图,是对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深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本知识,对于数据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数据的深入分析,尤其是通过图形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形图、折线图向直方图的过渡,让学生理解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学会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绘制直方图的方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直方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条形图、折线图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从而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直方图的定义,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制直方图的心得,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强调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2)》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直方图的绘制和应用。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能运用直方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等基本图表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表绘制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直方图的绘制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对直方图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方图的绘制方法,能运用直方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以及如何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直方图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绘制直方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方图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动画、练习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直方图解决。

3.直方图绘制软件:准备直方图绘制软件,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表示这些数据。

通过分析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的局限性,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方图进行分析。

如:某地区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某商品的质量分布情况等。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的概念,并学会绘制直方图。

校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练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校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练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2 直方图练习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 新人教版

直方图教学目标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3.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用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难点:确定组距和组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

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162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推荐K12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K12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2 直方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接触社会环境中数的信息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从直方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新课教学
(1)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见教材表).
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三、实例探究
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3)列频数分布表(见教材表10-4).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频数分布表和上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 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 <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7个.
四、课堂小结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频数分布折线图也是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一种方式.
五、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0.2第3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2直方图2(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2直方图2(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0.2 直方图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本节学习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问题1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呢?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总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问题2:已知63名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你知道怎样做才能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比较多?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少.)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活动。

教师深入小组,并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变化情况。

活动2问题: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师生活动:在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本问题中我们作等距分组,即令各组的组距相同.如果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个组,那么由于(最大值-最小值)÷组距2327,33=所以要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这里组数和组距分别是8和3.注:组数和组距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将一批数据进行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为5~12组.3.列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整理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见教材164页表10-4.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不含164 cm)的学生中选队员.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10-4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见教材第165页图10.2-2.在图中,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容易看出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等距分组时,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值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的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作为频数.例如上述直方图可以用教材第165页的图10.2-3表示.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方法:(1)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2)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3)将所选取的点用线段以此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活动3:探究: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 直方图 2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 直方图 2教案

10.2 直方图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本节学习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问题1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总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问题2:已知63名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你知道怎样做才能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比较多?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少.)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活动。

教师深入小组,并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变化情况。

活动2问题: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师生活动:在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本问题中我们作等距分组,即令各组的组距相同.如果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个组,那么由于(最大值-最小值)÷组距2327,33=所以要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这里组数和组距分别是8和3.注:组数和组距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将一批数据进行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为5~12组.3.列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整理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见教材164页表10-4.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不含164 cm)的学生中选队员.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10-4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见教材第165页图10.2-2.在图中,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容易看出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等距分组时,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值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的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作为频数.例如上述直方图可以用教材第165页的图10.2-3表示.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方法:(1)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2)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3)将所选取的点用线段以此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活动3:探究: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组。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所以身高在158155〈≤x ,161158〈≤x ,164161〈≤x 三个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 (不含164cm )的学生中选队员。

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也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

思考:上面对数据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个组。

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 小结:三种分组方法都可以,都可以挑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40名队员.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学生自己动手分数据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解答,师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师生共同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小长方形的宽是组距(2)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3)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总结: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X围.(2)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以内,一般分5至12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4)根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实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真正掌握直方图,同时培养学生变相思考问题的能力。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若取组距为0.3 cm,那么由于所以可以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3 cm,组数为12.(3)(决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x<7.6X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有7个.巩固提升1.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X围,即是指数据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答案:D2.(某某中考)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 )A.0.1 B.0.2 C答案:A3.(某某中考)下图是某班45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 )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

10.2直方图这节主要研究频数直方图,直方图是本学段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图,用直方图可以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状态,用于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因此直方图的绘制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

1.理解频数的概念.2.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并会画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根据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绘制频数分布折线图.重点: 1.学会确定数据的组数与组距,•进而列出频数分布表并能画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对学生整理、表示、处理数据能力的进一步培养.难点:通过探讨学习,使学生学会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样本应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据统计中的新概念──频数,同时也将认识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大家准备好了吗?师:小华调查了八(3)班50位同学所喜欢的A、B、C、D•四种品牌运动鞋的人数,结果如下:C CD B D C A A A DC C B B C A A B C CD D D B B C C C D AB BCD D D B B A AC CD A B B A C D D你能很快判断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品牌的运动鞋吗?生:不能,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一眼很难看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品牌的运动鞋.师:你认为小华的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生:不好,必须把表中的A、B、C、D分别数出来,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师:正是如此,我们需要整理出A、B、C、D出现的次数,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那它们的频数分别是多少呢?生:A的频数是10,B的频数是12,C的频数是15,D的频数是13.答:该班同学最喜欢C种品牌的运动鞋).师:认识了频数之后,我们接下来学习另一种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推进新课一、出示问题,探索新知师:出示课本问题4,我们如何选择才能使参赛的选手身高比较整齐呢?生:需要知道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才行.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介绍的方法,探索出具体方法,然后展示你的成果,遇到问题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展开自学、交流,体会组距和组数的确定以及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教师参与其中,并做好巡视指导.)二、学生活动,探讨交流,成果展示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是:(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也称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本题最大值是172,最小值是149•,•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在实际分组时,往往要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最后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组数.本题按等距处理,从最小值开始,以3cm为组距,可分为8组.(组数和组距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具体问题来决定.)(3)确定分点.师生共同作图,并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直方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接触社会环境中数的信息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从直方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新课教学
(1)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见教材表).
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三、实例探究
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3)列频数分布表(见教材表10-4).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频数分布表和上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 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 <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7个.
四、课堂小结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频数分布折线图也是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一种方式.
五、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0.2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