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镇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措施浅析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黄脊竹蝗是一种昆虫,科名为竹节虫科黄脊竹蝗属,学名 Acrida turpis Serville。
黄脊竹蝗的成虫体长20-40毫米,体型较大,颜色为浅黄色或黄褐色,触角与身体几乎一样长,眼大尖尖,有两对翅膀,且后翅均能飞翔。
幼虫身长15-20毫米,呈暗绿色,体侧面有横纹。
黄脊竹蝗主要以竹子为食,也会啃食其他植物。
黄脊竹蝗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竹蝗害虫,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
它主要寄生于竹子上,因为竹子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黄脊竹蝗能够利用竹子供给自己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使得竹子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严重时会导致竹子枯死。
黄脊竹蝗的繁殖力很强,每年能繁殖数代,且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速度会更快。
成虫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繁殖周期,每次产卵量达200-300颗以上,卵的孵化期为10-20天。
幼虫的发育周期为40-50天,成虫寿命为20-30天。
黄脊竹蝗的数量会很快增加,对竹林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综合的防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综合防控对策:1. 生物防治:可以引入天敌来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
可以培育和释放黄脊竹蝗的天敌,如蜻蜓、鸟类等。
这些天敌能够主动捕食黄脊竹蝗,有效控制其数量。
2. 化学防治: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来喷洒或喷雾,杀灭黄脊竹蝗。
这种方法比较直接有效,但是需要注意药剂使用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3. 物理防治:可以采用物理手段来阻止黄脊竹蝗的繁殖和生长。
可以在潜在的繁殖地点种植竹子以外的其他植物,减少竹林面积,降低黄脊竹蝗的滋生和传播。
4. 人工控制:可以组织人工收集黄脊竹蝗,尤其是在其数量不多时。
这样可以减少黄脊竹蝗对竹林的危害。
综合防控黄脊竹蝗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调配各种综合防控方法。
定期巡查竹林,及时发现黄脊竹蝗的蛹、卵,及时采取措施,也是有效防治黄脊竹蝗的措施。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黄脊竹蝗是一种半翅目昆虫,又称为竹蜗牛,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
黄脊竹蝗以竹子为食,会在竹林中大量繁殖,并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黄脊竹蝗的发生已成为世界农业领域的重要问题。
一、黄脊竹蝗的生命周期和特征黄脊竹蝗的生命周期分为卵期、若虫期、成虫期和死亡期四个阶段。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成虫每天都可以产下数百个卵,基本上全年都能产卵。
卵期持续时间为6-12天左右,不同气候条件下可能有所不同。
经过卵期孵化出来的幼虫吃竹筍和竹叶,不断发育长大,直到进入成虫期。
成虫期持续时间为3-5个月左右,最长可达1年。
黄脊竹蝗的特征是体色深黄,头部稍带黑色,体形似半个米粒,体长约2-4毫米,触角具有清香果味。
二、黄脊竹蝗的危害黄脊竹蝗主要以竹子为食,它们在竹林中大量繁殖,会极大地破坏竹子的生长和发展,导致竹子严重萎缩、死亡。
如果黄脊竹蝗发生得严重,还会导致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黄脊竹蝗的防治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防止其繁殖和危害。
常规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1. 物理防治物理方法是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竹林内可以设置栅栏,用防虫网包裹竹子,控制蝗虫在它们的食物源周围活动,减轻了它们对竹子的危害。
此外,对于发现异样的竹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采用天然或半天然的方法来控制和预防黄脊竹蝗的繁殖,可以使用菌剂、昆虫、昆虫病毒等生物制品。
其中昆虫病毒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3. 化学防治化学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黄脊竹蝗。
常用的药剂有氯氰菊酯、吡虫啉等。
但是由于药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在慎重考虑情况下使用。
总之,对于竹林黄脊竹蝗的防治应该采取综合措施,避免因单一防治措施而导致蝗虫的抗药性,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黄脊竹蝗(Procridinae)是竹蝗科(Eumeninae)的一种,也是华北、西北等地区一种常见的竹食性昆虫。
它主要以竹类植物为食,特别是以毛竹为主要食物来源。
黄脊竹蝗的发生会对竹林的生长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于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非常重要。
黄脊竹蝗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黄脊竹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才能进行繁殖和生长。
如果生态环境条件不适宜,黄脊竹蝗的数量就会减少或消失。
2. 毛竹的种植结构:毛竹的种植结构对黄脊竹蝗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毛竹是黄脊竹蝗的主要食物来源,合理的种植结构可以减少黄脊竹蝗的发生。
3.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黄脊竹蝗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高湿和干旱等气候条件可能会促使黄脊竹蝗的大量繁殖,导致其数量急剧增加。
1. 生态调控: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竹林的生态功能,提高竹林的抗虫能力。
可以采取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如植物生态还原、兴修林下植物等,逐渐恢复竹林的生态稳定性。
2. 栽培措施:合理的毛竹种植结构可以减少黄脊竹蝗的发生。
可以通过改变密度、适当间隔等措施来减少竹林内的黄脊竹蝗数量。
3. 化学防治:对于黄脊竹蝗的大规模发生,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来控制它的数量。
使用有效的杀虫剂对竹林进行喷洒,或者利用灭虫灯、灭虫剂等手段进行控制。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病菌等生物资源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
繁殖期建立人工天敌库,引入寄生性昆虫等天敌对黄脊竹蝗进行控制。
综合防治黄脊竹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综合防治: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黄脊竹蝗,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生态调控和栽培措施是长远的治理措施,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种植结构来减少黄脊竹蝗的数量。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应急措施,可在发生大规模黄脊竹蝗时使用。
2. 环境监测:定期对竹林进行环境监测,了解黄脊竹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及时掌握黄脊竹蝗的发生动态,可以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害虫,主要以各种竹类为食,对竹林的生长和发展有很大
的危害。
以下是关于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方面的介绍。
黄脊竹蝗的发生主要与气候、竹林管理、土壤条件等因素相关。
一般来说,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适宜黄脊竹蝗的繁殖和发育。
竹林管理不到位、密度
不当、无林间苗圃以及缺乏病虫害防治等都有可能导致黄脊竹蝗大量繁殖。
黄脊竹蝗的发生周期一般为1-2年,成蝗期通常在4-5月份。
成蝗后,它们会从地上
蹦跳到竹子上觅食,吃掉竹子的嫩叶、嫩芽和嫩秆。
大量的黄脊竹蝗对竹林造成了严重的
损害,导致竹子生长缓慢、叶片变黄、竹秆枯死等现象。
为了综合防治黄脊竹蝗,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加强竹林管理,保持竹林的良好生态
环境。
要合理调整竹林密度,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期进行修剪和清理竹叶、秽物等。
要对
竹林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提高竹子的抗虫能力。
定期检查竹林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
取虫害防治措施。
要在竹林周围建立绿化带,种植一些可以吸引天敌的植物,如花卉、灌
木等。
这些植物能够吸引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鸟类,从而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
还
可以进行人工捕捉、灭蝗灯等方式来控制黄脊竹蝗的繁殖。
黄脊竹蝗是一种对竹林有害的昆虫害虫,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它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保护竹林的生长和发展。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其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地区。
它的寄主植物包括竹子、玉米、水稻等作物,因此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繁殖力强。
黄脊竹蝗一年可以繁殖3到4代,每一代平均寿命为40至50天,每一窝产卵量为200至500个。
2.喜欢温暖环境。
黄脊竹蝗的适宜温度为25至30摄氏度,温度过低会使它们活动迟缓,而温度过高会损害它们的生长发育。
3.口器发达。
黄脊竹蝗的口器发达,可以咬穿作物的茎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黄脊竹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采取综合防控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监测。
及时了解黄脊竹蝗的发生情况与分布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预防。
在种植作物时,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加强农艺管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及时修剪枝叶,销毁草丛和杂草,以减少黄脊竹蝗的生存条件,并防止它们在农田中繁殖。
3.土地治理。
黄脊竹蝗对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有一定的贡献,所以适当采取土地治理措施可以减少黄脊竹蝗繁殖的机会。
4.化学防治。
采取有针对性和合理的化学药剂,加强农药使用前的知识,遵守使用规定,确保安全有效使用。
5.环境治理。
优化环境,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优化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和有益昆虫的生长环境。
总之,对于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加强环境治理、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以及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预防,将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降到最低。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摘要】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在竹林中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对黄脊竹蝗的发生原因、危害、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介绍了黄脊竹蝗的发生原因,包括气候、环境等因素。
探讨了黄脊竹蝗对竹林的危害,主要包括吸食竹叶引起的影响。
然后,详细介绍了黄脊竹蝗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生物和文化防治方法。
还介绍了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方法。
总结了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策略,强调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法,以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保护竹林健康生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黄脊竹蝗的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黄脊竹蝗、发生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方法、综合防治策略1. 引言1.1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概述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在竹林中大量繁殖,给竹林生长和竹农的收益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和技术,以保护竹林的健康和发展。
黄脊竹蝗的发生主要受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黄脊竹蝗的繁殖和生长,一般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黄脊竹蝗的数量会增加。
而土壤质地、湿度和植被状况也会影响黄脊竹蝗的生长环境。
针对黄脊竹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啃食、叶片凹凸不平、叶片枯黄等现象。
黄脊竹蝗会大量取食竹林中的叶片,导致竹叶枯萎、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竹木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黄脊竹蝗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还需注意对竹林的管理和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调节,提高竹林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2. 正文2.1 黄脊竹蝗的发生原因1. 气候适宜:黄脊竹蝗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中,气温适宜、湿度较高时更容易发生蝗虫灾害。
2. 生境条件:黄脊竹蝗生长的环境通常为竹林或其他植被茂密的地区,这些地方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遮蔽处,有利于其繁殖。
3. 天敌减少:黄脊竹蝗的天敌数量减少也是导致其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天敌的减少使得黄脊竹蝗的天敌控制能力下降。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摘要】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竹类作物和其他庄稼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首先介绍了黄脊竹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强调了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接着分别介绍了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其中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农药等方式,生物防治方法则是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而物理防治方法则包括撒播灰土等方式。
结论部分强调了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农民防治意识的建议,以达到有效防治黄脊竹蝗的目的。
掌握黄脊竹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农作物和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脊竹蝗、发生、综合防治、危害、规律、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监测、预警、农民、意识、有效防治1. 引言1.1 概述黄脊竹蝗的危害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竹类作物和其他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黄脊竹蝗以嫩叶为食,大量食用植物叶片会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影响产量和品质。
黄脊竹蝗还会分泌蜜露,引起黑霉病等疾病的传播,对植物健康造成威胁。
黄脊竹蝗的危害不仅局限于植物,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大量的黄脊竹蝗聚集在一起会形成虫害灾害,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黄脊竹蝗还会传播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对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要有效防治黄脊竹蝗,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加强对黄脊竹蝗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工作,是有效控制黄脊竹蝗危害的关键。
1.2 防治黄脊竹蝗的重要性防治黄脊竹蝗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黄脊竹蝗是一种寄生于竹子上的害虫,其食草特性强,繁殖力强,一旦大量发生将给竹林造成严重危害。
黄脊竹蝗不仅会造成竹叶的大面积被食,影响竹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竹木的变形、开裂甚至死亡,对竹林的生长与丰产构成威胁。
及时有效地防治黄脊竹蝗显得尤为重要。
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保护竹林资源,维护农民的生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黄脊竹蝗,又称为褐纹竹蝗,是一种害虫,主要侵害竹类植物,尤其是毛竹、箬竹等,其卵期、若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分别为八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及一个月。
黄脊竹蝗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对竹林的危害,造成的竹木减产、影响竹材质量、降低竹木的经济效益等方面。
对于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一、黄脊竹蝗的发生黄脊竹蝗是一种寄主专性害虫,主要寄主为竹类植物,尤其是毛竹、箬竹等,喜欢在温暖、干燥的气候环境中滋生,对光照、温度要求较高。
黄脊竹蝗是一个单化生种,其寄主和环境条件适宜,虫口增殖迅速。
它主要危害竹木的新梢、嫩叶和老叶,通过咀嚼叶片造成叶片变黄、枯焦,影响竹木的生长发育。
黄脊竹蝗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难以存活和繁殖,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的数量会迅速增加,从而造成严重的害虫危害。
尤其是在竹林间茎内严重蚜虫,会使竹林受害更为显著。
黄脊竹蝗对竹林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新梢发育减缓,叶片被破坏,导致竹木的减产和降低的经济效益。
二、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针对黄脊竹蝗的发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防治黄脊竹蝗应从预防、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1. 预防措施要加强对竹林的管理,及时清理和销毁枯败、病虫害植株,保持竹林的整洁,增强竹林的抗病虫害能力。
要保持竹林周围环境的清洁,减少野生植物和杂草的滋生,减少害虫滋生的场所,增加竹林的通风透光,有利于害虫的综合防治。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杀虫剂对黄脊竹蝗进行防治。
在观察到黄脊竹蝗数量明显增加和受害面积扩大时,可以选择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
但要注意,化学防治应注意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可超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天敌、天敌菌、粘虫板等生物合理利用自然界的调节因素,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减轻化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
可通过引入伊氏野蚜蝇、寄主尾蛉、粘虫板等生物防治措施,减少黄脊竹蝗的数量和危害。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害蝗虫,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地区,主要危害竹林、农田等植被。
下面简要介绍其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一、生物学特性1. 形态特征:黄脊竹蝗成虫体长约2.5-3厘米,身体呈暗绿色或暗棕色,背部具有黄色或橘色的脊纹,翅膀透明,上有黑色斑点和短刺。
2. 生活习性:黄脊竹蝗喜欢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活,白天通常躲在植物底部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
3. 繁殖生长:黄脊竹蝗经历卵、若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温度25-28℃、湿度70%的条件下,其生命周期约45-50天。
成蝗的寿命为约15-20天。
4. 繁殖繁衍:黄脊竹蝗一年可繁殖2代,每年6月和9月左右为其高繁殖期。
雌虫产卵期一般为每天4时至12时,1只雌虫一生能产50-100枚卵。
二、综合防控对策1. 农业生产防治:降温、加强田间管理、掌握药物防治等方法可以减少蝗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降温:黄脊竹蝗对高温温暖的环境喜欢,如果能够降低温度,也能减少它们的繁殖数量。
(2)加强田间管理:加强农田管理,如清理杂草、留意田间灌溉等,可减少蝗虫栖息的环境,从而减轻其危害。
(3)掌握药物防治: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施药,可有效控制黄脊竹蝗。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黄脊竹蝗,能够实现生态环保防治。
(1)利用鸟类撮食:利用田间的鸟类、蛇等天敌进行撮食外来害虫,能够有效降低毒害剂在环境中的使用频率。
(2)释放捕食性昆虫:释放天敌抑制蝗虫繁殖,如瓢虫、寄生蜂等是常见的天敌。
3. 化学防治:药物防治是防治黄脊竹蝗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注意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问题。
(1)选择适合的药物:应根据蝗虫的习性及其生长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杀灭蝗虫。
(2)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施药:正确应用药剂量、喷洒范围、上药时间等,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虫效果。
(3)合理使用药物: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有机农药等生物防治手段,能够避免长期使用化学制剂对环境的危害。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摘要】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从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和传播途径入手,探讨了综合防控对策。
针对黄脊竹蝗的特点,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防控措施对于减少黄脊竹蝗对农作物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传播途径、综合防控对策、防控措施、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脊竹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在亚洲地区广泛分布。
近年来,黄脊竹蝗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对农作物和草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繁殖力强、食性广泛、危害范围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隐患。
目前,针对黄脊竹蝗的防控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控对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为解决该害虫带来的种种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和传播途径进行研究,探讨并总结综合防控对策,旨在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减少对农作物和林木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通过深入了解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和传播规律,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其繁殖和扩散,从而减少对相关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破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农民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
本研究旨在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共同应对黄脊竹蝗带来的挑战,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和安全。
张谷英镇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措施浅析
张谷英镇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措施浅析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威胁。
张谷英镇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黄脊竹蝗的发生影响着当地农民的收成和生计。
因此,对于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根治病因入手,提出一些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了解黄脊竹蝗的习性与生态环境。
黄脊竹蝗多生活在竹林中,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
由于竹林种类繁多,竹子的生长速度不同。
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竹种进行综合防治。
第一种防治方法是药剂防治。
针对竹林中的黄脊竹蝗种群密度较高的情况,可采用农药喷洒的方法进行全面的消杀。
喷洒一些广谱杀虫剂,如敌敌畏、氧乐果等,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黄脊竹蝗的繁殖。
但是这种方法在喷药后可能会造成农作物污染,因此落实好喷药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种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消灭害虫的同时对于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一些天敌如食蚜蝇、瓢虫等对于黄脊竹蝗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因此,可以在竹林中增加天敌的数量来达到生物平衡。
同时,也可以在种竹子时选择一些黄脊竹蝗的天敌敌豇豆象,如植食性天敌虎甲、草履虫等来防治害虫。
第三种防治方法是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使用一些机械设备来防治,如灰色线虫夹、贴黄脊竹蝗的胶板等。
这些方式都可以起到简单而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存在成本较高、效果较慢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综合防治措施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竹林,选择不同的黄脊竹蝗综合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取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
当然,在选择使用的药物和落实药剂防治的规范时,要特别重视化学药品的毒性和对人身的影响。
综合使用以上三种方法,对竹林中的黄脊竹蝗进行多个角度的防治是很有意义的。
这样就可以预防黄脊竹蝗的大面积繁殖,保证当地农民的生计稳定。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黄脊竹蝗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重要农业害虫,以竹类为主要食物,也会攻击其他植物如芒草等。
黄脊竹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竹林死亡和枯黄,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因此对它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发生规律黄脊竹蝗是一种典型的低温爆发型害虫,其生命周期与天气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在气温达到15℃时开始孵化,在20℃左右且相对湿度达到75%时孵化率最高。
成虫的出生温度为21-28℃,相对湿度为75-85%。
成虫羽化后2-3天即可产卵,7-10天后卵孵化,成虫寿命为15-30天。
黄脊竹蝗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底为一轮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末为第二轮发生期,9月中旬至10月底是第三轮发生期。
幼虫多以5龄为主,从卵孵化到成虫出现经过45-60天左右,发生旺盛期约20天。
二、综合防治措施1.机械对虫:黄脊竹蝗有明显的光性,成虫喜欢栖息在竹子的顶端,木棍、树枝和其他竹子等上,可以采用冲击、振动、放火等方法将它们赶下来后进行收割、打醋等处理。
2.生物对虫:黄脊竹蝗具有天敌,如蚂蚁、寄生蜂、天敌蜘蛛等,可以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来降低虫害程度。
可以利用蚂蚁捕食竹蝗,或者放置天敌蜘蛛等自然情况下的天敌,效果比较显著。
3.药物防治:黄脊竹蝗对杀虫剂非常敏感,但是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剂量和用药方法使用。
可以选择朝寄群杀、蚁啫、科杀宁等剂量低、残留期短的药剂,按照虫口数量、天气情况、区别类型、竹龄等 factors 筛选适当药剂。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使用次数,以免对环境造成过度污染。
药剂利用率强,用药效果长。
可以考虑引进新型药剂,崇尚安全、环保,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黄脊竹蝗危害严重,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很大影响,防治工作需要政府、技术人员、农民等多方合作,采用多种综合措施防治,才能有效地遏制它们的蔓延和危害。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黄脊竹蝗(Pseudomerulius aureus)是一种昆虫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地区。
其幼虫以竹子为食物,大量繁殖会对竹林造成严重破坏。
黄脊竹蝗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竹子资源是其大量繁殖的必要条件。
竹子生长缓慢和竹子间距过大也会增加黄脊竹蝗的发生风险。
黄脊竹蝗的发生会对竹林造成严重破坏。
其幼虫主要以竹子的嫩叶和嫩枝为食,会导致竹子的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当黄脊竹蝗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大面积的竹子失绿,给竹林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综合防治黄脊竹蝗,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要加强对竹林的管理和保护,提高竹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合理调整竹子的密度和间距,促进竹子的生长和繁殖,减少黄脊竹蝗的繁殖和危害。
要加强对黄脊竹蝗的监测和早期预警。
通过设置监测点,定期观察黄脊竹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黄脊竹蝗的爆发。
一旦发现黄脊竹蝗的迹象,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加强对黄脊竹蝗的农药防治。
选择有效且对竹子无毒害的农药,对竹林进行喷雾或灭蝗治理,以减少黄脊竹蝗的数量和危害。
要加强对竹林的调查和研究。
深入了解竹林的生态环境和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班、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农民普及黄脊竹蝗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对黄脊竹蝗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促使农民能够主动参与黄脊竹蝗的防治工作。
黄脊竹蝗的发生给竹林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只有通过加强竹林管理、科学监测、有效农药防治、深入调查研究和农民宣传培训等手段的综合配合,才能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发生,保护和恢复竹林的生态环境。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1. 引言1.1 黄脊竹蝗的介绍黄脊竹蝗,又称黄粱竹蝗,是竹蝗科昆虫的一种,主要危害竹类植物。
黄脊竹蝗体长约25-35毫米,身体呈现黄色,腹部具有明显的黑色纵条,因而得名。
这种昆虫在竹林中聚集繁殖,数量较大时,对竹林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
其取食力强,不仅会导致竹叶损伤,还可能啃食幼嫩的竹秆,影响竹的正常生长。
黄脊竹蝗的繁殖能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且数量增长迅速,对竹林造成危害。
竹林的生长环境也为黄脊竹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使其繁殖更为顺利。
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至关重要。
对于竹林管理者来说,了解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制定科学的防控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1.2 危害性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竹林和果园等农作物。
它们以植物叶片为食物,其口器特化,能够切割和吸食植物组织,造成植物叶片凋谢、叶色变黄、叶片枯萎等现象。
在重度危害情况下,黄脊竹蝗可完全吞食植物叶片,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黄脊竹蝗的寿命较长,繁殖力强,一旦发生大规模扩散,将会给农作物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及早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控对策,加强对黄脊竹蝗的监测预警,并合理化管理措施,运用科学防控技术是保障农作物安全生产的关键。
2. 正文2.1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黄脊竹蝗,学名为Oxya chinensis Thunberg,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
它主要以各种禾本科植物为食,对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黄脊竹蝗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三个阶段。
卵期一般持续5-10天,卵呈长圆形,颜色为浅黄色。
若虫期持续15-30天,幼虫体色为黄褐色,有黄色或白色纵纹。
成虫期一般为20-40天,成虫体长20-25毫米,体色为浅棕黄色,头部有黄色横纹。
黄脊竹蝗喜欢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生长繁殖,适宜的温度为25-35摄氏度。
它们通常在植株上取食,造成叶片黄枯、枝条死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黄脊竹蝗(Oxya ch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蝗亚科竹蝗属,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黄脊竹蝗主要以竹子为食,在竹林中繁殖生息,对竹子等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是竹林管理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控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形态特征黄脊竹蝗体型较小,成虫体长15-20毫米左右,身体呈长椭圆形,头部较小,触角呈细长状,有角质腮。
前翅浅棕色,透明,并有深色横纹。
后翅宽而透明。
腹部末端呈锐角状,呈三角形。
2. 生活习性黄脊竹蝗喜欢在竹林中寻食,对竹子等植物具有强烈的食性。
成虫和若虫在白天活动,晚上静止在竹叶或其他植物上。
黄脊竹蝗的繁殖力强,幼虫期和蛹期都很短,大约在10天左右。
3. 繁殖状况黄脊竹蝗的繁殖季节一般在6月份至10月份,由于在竹林中生存,因此季节性不太明显。
雌虫在竹叶上产卵,平均每次产卵量为100颗左右。
卵孵化后为幼虫,幼虫的寿命一般在30天左右,通过蜕皮变为蛹,再经过10天左右变成成虫。
1. 生态防治在生态措施上,应加强竹林的管理,保证竹林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竹林植被的多样性,减少人为破坏和污染。
合理地利用竹林土地资源,保持竹林的健康状态,促进竹林自然恢复能力。
2. 物理防治在物理防治方面,可选用黄板、蓝板或干燥法等方法。
黄板是指油性的黄色胶板,能够粘住竹蝗,有些黄板上还涂有防腐涂料,以延长黄板的使用时间。
蓝板是特别制作的带有竹蝗诱杀剂的板材,能够有效地诱杀和粘住竹蝗。
另外,将竹枝挂在林间,由于竹蝗常常喜欢长时间的停留在竹枝上觅食,此时可采取干燥法,将竹枝晒到太阳下直至完全干燥,使竹蝗中毒而死。
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目的是通过引入一些天敌来消灭黄脊竹蝗,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引入寄生蜂。
这种寄生蜂只对竹蝗卵产生寄生现象,使竹蝗的幼虫不能孵化,避免竹蝗的繁殖。
采用生物防治不但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够很好地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黄脊竹蝗又称为黄斑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为常见。
它们通常在大群中出现,会在一夜之间将一片农田的庄稼吞噬一空,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今天我们将针对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综合防控对策进行介绍。
一、生物学特性1. 外貌特征黄脊竹蝗体长约2-3厘米,通体呈红褐色,头部有一对黄色的横纹,因此得名为黄斑竹蝗。
成虫翅膀呈灰褐色,前翅具有深浅不等的黑、棕、灰色纵纹。
2. 生活习性黄脊竹蝗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它们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植物叶面和其他遮蔽物里。
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数量大,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虫害,给农作物带来巨大的损失。
3. 繁殖及寿命黄脊竹蝗繁殖能力强,雌虫通常会在植物茎叶表面产卵,成虫短短几天就能产下数百枚卵。
卵期一般在5-10天左右,幼虫期约为20-30天,成虫寿命大约为15-30天。
二、综合防控对策1.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利用黄色灯光或发出高频声波的设备吸引黄脊竹蝗,再进行集中捕捉。
也可以采取人工捕捉、撒播细沙等物理手段将其捕捉或驱赶。
(2)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作物,有效地杀灭黄脊竹蝗,但要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其他有益昆虫产生影响。
(3)生物防治引入天敌进行生物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可以引入天敌昆虫、混栽驱蚜植物等,降低黄脊竹蝗的数量。
(4)农艺防治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密植或间作、轮作等措施有助于减少黄脊竹蝗的寄主植物,并通过破坏虫卵、虫幼等方式,减少其数量。
2. 预防措施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需要加强对黄脊竹蝗的观察,一旦发现有害虫,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合理施肥、灌溉,保持作物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3. 生态平衡保护并合理利用天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自然生态平衡的形成,是长期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等害虫的关键。
黄脊竹蝗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探析
黄脊竹蝗对植物生长带来严重的威胁,造成森林大量植物的枯死,影响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
本文主要对黄脊竹蝗的危害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防治措施,科学有效的消除害虫,清除其对植物产生的危害。
人们加大对黄脊竹蝗进行综合防治力度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生长特性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针对其不同生长环节,制定针对性有效的防治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产生的危害程度,同时需要在防治过程中,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一、黄脊竹蝗生长特性黄脊竹蝗每年发生一代,主要有卵,若虫,成虫,又被人们称为竹蝗,其卵主要在土中越冬,通常在第二年5月份开始进行孵化,大约孵化时间在50天,之后生长成若虫,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在7月上旬逐渐生长为成虫。
若虫大多都是在小竹子和杂草上聚集,造成其叶子边缘具有较多缺口,在生长3龄之后就会到大竹子上进行活动,逐渐开始分散生存。
若虫和成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危害,造成大量植物的枯死,同时不能进行恢复,对植物木材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难以进行制品的深加工。
另外,成虫在20天取食生长之后逐渐成熟,在7月到8月进行交尾,在8月中旬的时间逐渐进行产卵。
二、黄脊竹蝗危害发生原因当地森林病虫害监测管理中,缺乏专业的预测预报人员,同时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缺乏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机械设备,大部分依靠工作人员通过地面调查和凭借经验识别,难以保证森林害虫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另外,全球气温逐渐变暖,云南昆明地带相对温度较高,冬季无雪,对竹蝗的卵块越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大部分虫卵不会被冻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虫卵孵化的基数,增加了竹蝗造成的危害范围,同时当地经常出现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外部环境更加促进了竹蝗加剧危害。
另外,部分林农为不愿进行主动防治,同时部分林农外出务工,对竹蝗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
联防措施对竹蝗的防治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竹蝗具有迁飞性,可以直接越过施加农药的林地飞行到没有农药防治的林地继续加剧危害。
黄脊竹蝗综合防治技术
黄脊竹蝗综合防治技术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蝗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竹林和森林中。
黄脊竹蝗以竹叶为食,数量过多时,会对竹木的正常生长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综合防治黄脊竹蝗是保障我国南方竹林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综合治理措施1.生态平衡调节法通过生态平衡调节法,可以减少黄脊竹蝗的繁殖和死亡量。
例如,可以在竹林周边种植一些草本植物,以吸引黄脊竹蝗的天敌,如食蚜蝇、蚁科昆虫、鸟类和爬行类等,实现自然生态防治。
2.化学防治法在黄脊竹蝗数量过多时,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方法来进行灭蝗。
如可以使用有效成分为氯氰菊酯、敌敌畏等杀虫剂,进行喷药防治。
3.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例如,可以将黄脊竹蝗的生长环境改变,如竹叶施草酸、加蒸馏水混合喷洒、将竹枝裹上夹纱布或薄纸等。
4.监测预警法采用色板诱捕法、灯光诱捕法、直接观察法等方法实行监测预警,及时了解蝗虫的活动轨迹、数量,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防治技术为了保证黄脊竹蝗的有效防治,必须采用一套全面的监测预警机制。
可以采用人工捕捉和自动监测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蝗虫数量的监测,确定其迁移的动态和时间,以便及时预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合理的投药量和投药时间在化学防治中,必须控制好药剂的浓度、喷药量和喷药时间,以确保药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针对不同颜色的竹叶进行分类喷雾,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3.科学的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有害蝗虫,生物防治是一种良好的手段,通过引进异种天敌有效地控制黄脊竹蝗的繁殖和数量。
引进的天敌应选择适应性强、育种容易的物种,如天蚕蛾、蚜茧蜂、毒蛾和食蚜蝇等。
4.科学合理的培育文化良好的培育文化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黄脊竹蝗的繁殖和传播。
培育文化可以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合理清理竹林,及时剪除病虫枝、枯枝、病叶等;二是保持竹林土壤湿润,给予适合的施肥;三是增加多样性,让竹林避免单一化,增加蝗虫的天敌。
三、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加强黄脊竹蝗监测预警机制,发现蝗虫,并通过公众媒体发布动态,及时通报各地方防治情况和信息。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黄脊竹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黄脊竹蝗,必须了解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黄脊竹蝗的发生规律入手,介绍其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一、黄脊竹蝗的发生规律黄脊竹蝗是一种多年生昆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成虫体色为黄褐色,体长20-30毫米,成虫会在春季大量产卵,卵在土壤中埋伏一段时间后孵化成若虫。
若虫主要以植物嫩叶、幼嫩的茎叶等为食,损坏作物。
成虫和若虫在夜晚活动,白天停留在茎叶上休息,使得其行为规律较为固定。
由于其繁殖力强,发生迅速,因此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其数量。
二、综合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黄脊竹蝗的方法。
可通过在田间引入天敌和捕食者来控制其数量。
比如可利用蜻蜓、蚂蚁等捕食黄脊竹蝗成虫和若虫,也可以利用一些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其数量。
还可以利用放养鸭子、鸡等家禽来清理虫害。
生物防治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方法。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防治方法之一。
可以选用效果好、毒性小的农药进行喷洒,如灭扑灵、氧吡甲尔等。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药剂浓度,避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也要注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农药施用,严禁超量使用和违规使用。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农田进行清理,将成虫和若虫清除。
可以利用拖拉机、割草机等机械设备对成虫和若虫进行打捞和清理,减少其数量。
还可以利用人工捕捉、打击等方式进行防治。
机械防治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是能够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式。
4. 防治技术防治技术是指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来对黄脊竹蝗进行防治。
比如可以设置香港光源、人造声源等在农田中,引诱和干扰黄脊竹蝗的正常活动,减少其数量。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黄脊竹蝗,学名为黄脊竹节虫,是一种以竹子为害的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
它以竹叶为食,寄生于竹子上,严重危害了竹林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黄脊竹蝗的发生与传播对竹林的危害很大,因此需要进行综合防治。
下面将从黄脊竹蝗的发生及危害、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脊竹蝗的发生及危害1.发生环境黄脊竹蝗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如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
它主要寄生于竹子上,以竹叶为食,是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
2.危害特点黄脊竹蝗主要以竹叶为食,每天约可以吃掉10到15个竹叶,严重的时候一个虫子一天能吃掉10平方米的竹叶。
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竹林的观赏价值,还会导致竹林的生长不良,严重时还会导致竹子的死亡,给竹林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综合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对于黄脊竹蝗来说,可以利用其天敌来进行控制,比如会食黄脊竹蝗的螳螂、蜻蜓等昆虫。
也可以通过人工饲养其天敌,然后释放到受害的竹林中,以减少黄脊竹蝗的数量。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害虫。
对于黄脊竹蝗来说,可以选择有效的杀虫剂喷洒到受害的竹林中,以控制黄脊竹蝗的数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防治时一定要选择有效、安全的农药,同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3.机械防治文化防治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善竹林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害虫的危害。
对于黄脊竹蝗来说,可以通过加强竹林的管理和肥料施用,改善竹子的生长环境,增强其抵抗力,从而减少黄脊竹蝗的危害。
5.其他防治措施还可以通过监测、预警等措施,及时掌握黄脊竹蝗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也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从而共同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
黄脊竹蝗的发生及危害对于竹林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进行综合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
N 522019年7月·下
张谷英镇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措施浅析
张省军1 余 雄2 廖 勇3
(1.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林业工作站,湖南 岳阳 414112;
2.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筻口镇林业工作站,湖南 岳阳 414113;
3.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新开镇林业工作站,湖南 岳阳 414118)
摘 要 张谷英镇是岳阳县的林业大镇,楠竹面积10.5万亩,竹业发展较快,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楠竹纯林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虫灾发生越来越频繁,面积越来越大,造成了不小损失。
我镇楠竹害虫种类主要是竹蝗,其次是刚竹毒蛾。
在生产中应根据当地虫害特点及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 竹蝗;危害;防治
1 竹蝗危害特点、发生规律
我镇竹林的主要害虫是黄脊竹蝗,大发生时每株楠竹虫口密度可达上100只,被害竹林如同火烧,地面可见厚厚的一层虫屎,新竹被害严重者即枯死,壮竹被害后几年内不发笋。
根据危害程度,有轻微咬噬的可见竹叶有有明显的咬痕缺口;中度危害者,竹叶被咬较多,远观竹林呈黄色;重度危害者,竹叶被咬严重,竹叶已经较稀,远观竹林呈枯黄褐色,多数竹株死亡。
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内4厘米左右处越冬,通过几年调查表明,在我镇越冬卵最早可在5月初(最早可在5月5日)开始孵化为跳蝻,根据成虫产卵时间、坡向、坡位,温湿度的差异等因素的不同孵化时间有先有后,大约从5月上旬延续至5月下旬。
初孵化的幼蝻群集在矮小嫩竹、小杂竹、禾本科杂草或其他灌木类植物上,幼蝻多时[1],一掌可拍死上十只。
一般在6月上旬3令跳蝻上大竹为害,4令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危害最烈,常在热天中午避阴,下午气温下降再上竹取食,喜食有尿味咸味的食物。
7月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成虫在接近交配时,常作长距离群飞迁移,造成发生范围迅速扩大。
每头雌蝗产卵约4-6块,卵块呈圆筒形,长19-28mm,宽6.5-8.7mm;每个卵块含蝗卵30-40粒,卵粒成香蕉形,长约6-8mm。
产卵地一般在向阳及土质较疏松、柴草稀少的地带,产卵地周围亦可发现残存的母蝗尸体。
2 防治方法
由于竹蝗能群飞迁移,常常越过山界扩大危害,因此必须统一行动,群防群治,搞好相邻行政单位的联防联治工作。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2.1 查虫
查卵:在头年10月至第二年4月进行,查找竹下部叶有被咬痕迹及向阳山腰等竹林地,查看可见地面有黑色小圆盖,呈锅底形,略有光泽,约1寸深处可挖到卵块。
发现产卵地后作出明显标志。
查跳蝻:在5月上旬开始,可及时发现幼蝻出土集中地。
一般在新竹发叶时跳蝻开
始出土,幼蝻群集在矮小竹叶和小树、杂草
之上。
查成虫:在8-9月内监视残余母蝗
活动迁移情况,以查明降落及产卵地情况。
2.2 化学防治
2.2.1 喷洒药物水剂或粉剂
治幼蝻是关键,抓住出土幼蝻出土10
天之内虫口集中、抵抗力弱的有利时机,喷
洒甲胺磷、杀虫双、溴氰菊脂类药物(敌杀
死类农药),配水比例根据具体药物和原药
浓度决定,一般800-1500倍。
也可每亩喷
洒1-1.5kg林丹粉剂 。
因为环境等因素
的差别,跳蝻并非一次性孵化,一般可延续
20d,所以施药后要经常查看,当出土幼蝻密
度又明显增加时,应集中进行第二次喷药,
以后视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喷药,一般二次。
2.2.2 竹腔注射原药
上竹跳蝻采用根部注射,用钢钉或钻
头等把离地面2-3个竹节的竹腔壁钻一
小孔,后用注射器吸取甲铵磷原液向孔中注
入。
小径竹2-3ml,中径竹3-4ml,大径
竹4-5ml,不可过多,以免造成药害和浪
费。
2.2.3 毒尿诱杀
在竹蝗分散且虫口密度不大时,利用
竹蝗喜食人尿的特性,用甲六粉、杀虫双渗
20-30倍人尿浸稻草24小时以上,做成
诱杀堆,每亩放数堆诱杀;也可把竹筒对半
竖直锯开,不要弄坏竹节,固定平铺在竹林
中,将配好的毒尿液倒入竹槽;或地上挖穴
铺上较厚的塑料薄膜做成容器[2],然后在
里面倒入毒尿液,每亩数处进行诱杀效果很
好,经常检查,发现诱杀堆药力变小时必须
重新加药或换药。
2.2.4 施放烟雾剂
当成虫3-4令时进行。
每亩1-
1.5kg。
注意同时放烟,依据地形及竹林大小
摆放,保证均匀施放。
特别要注意掌握放烟
时间,白天和晚上均不适宜。
白天放烟,由于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面温度高于上空的气
温,由于冷热空气对流,气流通常直线上升,
此时放烟,药雾冲天而起,向竹林上空扩散,
烟雾在林中停留时间短,不足以杀死蝗虫。
夜晚放烟,气流稳定,但天黑不便于操作。
早
晨和傍晚,由于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在不同
介质中热传导率的差异,林冠上的气温往往
比林内温度略高,形成逆温层,林内气温相
对稳定,此时放烟,烟雾停留时间较长。
因此
放烟时间应选在天气为无风无雨清晨和傍
晚,这样有利于烟雾的沉降,能使药雾覆盖
整个竹林。
根据这几年经验傍晚施放一般在
下午7点钟最好。
点烟要注意安全,统一行
动号令,计算好每人要点烟的数目,要从上
至下依次点燃,以免人员中毒。
竹蝗中毒后
很多飞至就近的山沟溪流吸水,造成虫尸堆
积,必要时给予清理填埋,以免污染水源。
2.3 物理防治
2.3.1 人工挖卵
在查卵块作出标记的基础上,对卵块密
度较大的集中产卵地,可于11月份发动群
众上山挖卵,对降低卵块密度有较大效果,
但不易彻底。
2.3.2 人工捕打
在缺少药物,劳力充足,面积不大时,乘
跳蝻未上竹株之前,可进行人工捕打,从上
坡往下坡打,逐步集中围歼。
2.4 营林和生物防治措施
2.4.1 适当保持竹林中的其它树种和
周围的混交林,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天
敌生存。
加强楠竹营林管理,进行竹林抚育,
保持合理的竹株密度,有利于增强竹株对病
虫的抵抗力。
2.4.2 保护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红头
芫菁等天敌,并加以利用。
2.4.3 考虑施放能使竹蝗感染至死的
病菌等微生物。
参考文献:
[1]汤兆勇.黄脊竹蝗的发生及综合
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9(01):118-
119.
[2]张克莉.黄脊竹蝗的生物学
特性及综合防控对策[J].安徽农学通
报,2019,25(06):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