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纳兰性德.长相思

合集下载

长相思 纳兰性德

长相思 纳兰性德

• 上帝怜惜有才华的人,早早地把他们招回天国去了,纳兰容若无疑是在这被怜惜之列 的。因为太完美了,他只活了31岁,留下的永是青春的影迹。纳兰被后世评价为“清 代第一词人”“北宋以后,一人而已”。抛下世俗烦务,纳兰就这么走了。他终于永 远避开了,和他最心爱的人一起,归于爱情的长梦这中,也许从此再没有什么愁情了。 可他偏偏给世人留下一部纳兰词,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他在世间一切烦恼和愁苦.这 样的人,或许真的不能属于尘世。惟有在锦绣年华的逝去才是最完美的自我结局。
• 联系上文看,叠词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了 视觉、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恨、幽苦。壮丽的千帐灯 下映照着万颗无眠的乡心,一暖一寒、一嚣一寂,两相 对比,写尽了词人的孤寂伤感,厌于扈从生涯的深深感 情。
• 故园无此声 • 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园”作为一个特殊意象用在 《长相思》结尾,有其深刻的用意。 “故园”不仅仅指家 乡,指京师,也暗含“官场”之意。纳兰性德的这种先知先 觉,不久就得到了验证。这一切发生在纳兰性德去世后仅仅 三年。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 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 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 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 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 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译文】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 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词中的“一”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词中的“一”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5.长相思纳兰性德

5.长相思纳兰性德
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分为上下两阙。 上阙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浓缩为“山”、“水”二字,而 重 复使用“一程”,从字里行间读者就仿佛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满腹 乡思、一腔愁绪。“夜深千帐灯”一句,王国维盛赞为“千古壮 丽” 。但壮丽的千帐灯下,照着不眠的万颗乡心,这是怎样一种 情味,生怕只有词人自己才能给我们满足的答复。与“山”、 “水”相对应,下阙突出的是“风”和“雪”。一阵又一阵不停 的 风雪,直搅得词人内心孤寂凄凉。一暖一寒,一静一闹,两相 比照,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 生活的心情。
写 选景平凡,选取的都是平凡的景物。如:山,水,风,
作 雪,灯,火,声音等。 通俗易懂:承受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松排列
特 ,对立整齐,信手捏来不显雕琢。 融细腻情感于雄壮风光之中,作者用山,水,千帐,灯,
点 风,雪等景物象来寄予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 柔情之中尽显男儿镇守边塞的大方报国之志。
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假设,号楞伽 〔léngqié〕山人。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 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 身边。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 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清代最有才气也是最有特色的词人。大学士明珠 之子。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 ,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 《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 诸书为《通志堂经解》。陈维崧评他的词“哀感顽艳 ”,类似南唐二主的词。惋惜他只活了31岁,使他未 能充分呈现才华。
赏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一路上的风景, 析 也有上山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
山,过了一水又一水,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立刻,回头看 看身后的路的感慨。假设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的路, 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当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榆 关”就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以外还有很远的 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 而是在“榆关”的“那畔”。“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 犹如“那厮”,“那边”,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明显有 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赏析长相思·山一程[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分类标签: 思乡诗小学婉约诗羁旅诗作品赏析【古词今译】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

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

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赏析】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是明珠的长子。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当时纳兰性德年仅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

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

“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榆关”就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以外还有很远的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

“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那畔”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然既有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

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夜幕下,在群山里,一排排营帐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风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聒碎乡心梦不成”,夜里,寒冷的风雪吹打着帐篷,作者怎么也睡不着,失眠了,于是于寂寞无奈之中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因此才有“故园无此声”。

高二语文选修-纳兰性德.长相思

高二语文选修-纳兰性德.长相思


互 达相 歌 我 利 一聚 相 回 合 个短 送 家 作 心暂 , 了 , 愿, 舞 。 共 :相 相 同 知迎 发 犹, 展 长瞬 , ,间 共 说凝 享 不成 繁 尽永 荣 的恒 。 话。 语 表

《 我 回 家 了 》
长 相 思
纳 兰 性 德
.
【知人论世】
•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武英 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著名词人。少年 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与康熙十五年 (1676,时年容若22岁)时殿试二甲第七 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 等,武官正三品。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在 词,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 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 其词风清新隽永,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 主遗风。王国维有评:“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 已。” • 容若著有《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 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内容丰 饶,堪称全才。纳兰在词作方面颇有造诣, 先后集结为《侧帽》、《饮水》,后人多 称纳兰词。
• 纳兰词现存348(一说342)首,内容涉及 爱情友情、边塞江南、咏物咏史以及杂感 等方面。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 尤以爱情(悼亡)词最为哀感凄艳,引人 共鸣。
• 【翻译】: •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 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 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 山、水、风、雪,均为实写,不着一字修 饰。 • 一程的重复出现,见出跋山涉水旅途的漫 长,同时渐行渐远意味着离家乡也越来越 远。空间的转换突出了行程中的动感。 • 一更的重复出现,见出风雪肆虐。长夜不 绝,关外风雪来势猛烈。时间的流动,展 现出长夜漫漫无休无止的绵长感。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由我国清代纳兰性德所作,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长相思·山一程》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纳兰性德-《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
纳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兰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则是清代的纳兰性德征旅途中而作的, 他遇到了风雪,辗转难眠。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1.诵读全词,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你所能想到的 画面。(结合背景,用第一人称)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表现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3.请在词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4.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 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 道醒来无味。
赏析纳兰容写塞上夜景,“万丈穹庐”可见壮 观,“星影摇摇”略见萧瑟,三、四句的归梦被狼河 隔断,被河声搅碎,写景中阑入归思,有情景兼容之 妙。结尾三句呼应首句的“人醉”,直抒无聊之情怀。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词 欣 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翌年三月,玄烨出 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 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 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 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既不习惯, 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 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长相思】纳兰性德高中语文

【长相思】纳兰性德高中语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请运用注释独立翻译诗歌】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 灯。
风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作品注释】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 声誉,在整个
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 目的一席 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 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在研究纳兰性德和 他的
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 治、经济、军事、 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 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 三大家"。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 赐进士出身。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 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 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 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
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是清代最著 名的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 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 作。也能诗。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 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 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 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 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 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 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 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9.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1.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与大家分享。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考:是什么聒碎了乡梦?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 推移着时间过程,营帐外交加的风雪声搅得人心烦意乱,夜 长难眠。“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 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 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此句诗表达了旅程 的艰苦及对故乡家园的强烈思念。
初步感知
2、这首词是他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 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 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 阳)。途中,写下了这词,成就一首描写边 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初步感知
3、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
(1)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2)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3)那畔:那边。 (4)更:gēng,旧时一夜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这里指整夜风雪交加。 (5)聒(guō )岁:嘈杂搅人。
·
淸 纳 兰 性 德
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
2、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领悟思乡之情。
3、了解纳兰词风,学习情景交 融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
初步感知
1、说说你眼中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 1685),字容若,号楞伽 山人。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他是大学 士明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1667)年进 士,官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为清初 词坛巨擘。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作主要写离别相 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直抒胸怀,婉约 清新;又哀思过多,情调略嫌消沉,但缠绵而不 显颓废。著有《通志堂集》、《饮水集》等。王 国维《人间词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徐乾学 《纳兰性德墓志铭》: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高二选修(人教版)长相思(纳兰性德) 课件

高二选修(人教版)长相思(纳兰性德) 课件
Leabharlann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族, 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 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 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 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 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 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 传神。 少年性德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在书法、绘画、 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 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 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 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 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 神始终同在。 性德家人
上阕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 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 星落地,璀璨异常。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 “夜”,过渡自然。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风雪交加嘛,一更 接一更,真是吵死个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 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 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渴望。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 走,到了夜深人静 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译文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译文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

榆关:即古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

那畔:那边。

千帐:言营帐之多。

帐,军营的帐篷。

更: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聒:烦扰。

乡心:思念故乡的心。

故园:故乡。

【大意】
山长水远,我护驾赴辽东巡视,千军万马一路向榆关外进发。

入夜,营帐中燃起灯火,宏伟壮观。

帐篷外整夜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扰碎我思念家乡的心,让人无法入睡。

家乡怎么没有这样扰人的声音呢?。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导读:《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长相思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长相思

作品特点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以小令 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内容多 抒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恨别、男 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悼亡 等),情真 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 感伤 ,有南唐后主李煜遗风,顾贞观说: “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王国 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当时盛 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饮水词》是纳兰性德的词集)。
名 诗 欣 赏
大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 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 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长相思》及《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 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 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 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 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 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 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 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
投役久戍之苦,伤离感逝之痛,以及难以 指明的怅闷是纳兰词的基本内容。纳兰性 德以特出的艺术功力弥补了题材狭窄的不 足。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胜,情真景 真,“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况周颐 《蕙风词话》)。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 真传神,并以高超的白描手段出之,看去 不加粉饰,却如天生丽质,无不鲜明真切, 摇曳动人。
长 相 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纳兰性德

《长相思》纳兰性德

LOGO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 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 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 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 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
LOGO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悟情
LOG【O 正宫】【端正好】碧云 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
译文:
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 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 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 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 眼泪。
LOGO


LOGO
碧云 黄花 西风 北雁 漫山红叶
绚烂秋光图
LOGO


LOGO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 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
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
D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 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 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
作业
(1)背诵并默写今天学习的两首词。 (2)课后积累纳兰的经典诗词两篇,对
其中的名句达到能理解、背诵 、正确 书写的程度。 (3)纳兰性德是乱世中的一个传奇,在 清代的文学史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域, 请同学们了解他的生平,积累为写作素 材,任选角度写作一个片段。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长相思_纳兰性德_赏析

长相思_纳兰性德_赏析

0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 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以词 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 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 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 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 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 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 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 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 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辑有《全唐诗 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 赏。
词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请赏 析。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 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身向榆关那畔行”中“身”字给人印象极深刻,请简 要赏析这个字。
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 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 故园。
【拓展延伸】
关于思乡的诗词: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夜未停,在耳边呼啸, 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家乡,家 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诗歌赏析】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 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 乡之远。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精华赏析】这首词牌名很像描写爱情的《长相思》,实际上主要是在描写边塞的风光。

很可能,纳兰这首《长相思》的上片写的是出巡塞外夜晚扎营时的景象,下片则是描写暴风骤雪来临、气候骤变时的情形。

“山一程。

水一程。

”这两句词极言征途遥远,路途跋涉;从北京到山海关外,一路跋山涉水,路途当然是十分艰辛的。

不过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写了山遥水远的路程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该直接写边塞的风光了呢?我们读过很多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的笔下呈现过非常壮观又极其荒凉的塞外风景,因此在纳兰写到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我们似乎就只等着他接下来如何写塞外的苍茫壮阔了。

可是纳兰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紧接着一句“夜深千帐灯”,这就完全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啊。

为什么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呢?因为“夜深千帐灯”不是自然的边塞风光,而是那个特殊日子里“人造”的边塞风光。

这句词其实是在突出康熙御驾出巡的宏大气势,大队人马扎营之后已经是深夜,无数营帐中透出的万点灯火,远远望去恍若繁星满天,照亮了苍茫漆黑的塞外。

这就是纳兰眼中豪迈的大国气度吧?所以啊,这首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保护御驾出巡的自豪感与思念故乡的孤独感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将大国豪情与思乡柔情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特别的美感。

“夜深千帐灯”是这首词中最有名的金句,也是整首词描写塞外风光最有特点的一句。

王国维说这句词足堪媲美唐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经典名句。

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实写自然风景,而“夜深千帐灯”却只是把自然风景作为背景,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的壮美风景,而且,这不是人为刻意去制造的风景,而是皇帝的边塞生活无意中营造出来、与自然完全和谐融为一体的风景。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寥寥几句,纳兰就让这首词的气势达到了最高潮。

高中语文诗词五首--长相思(精编)

高中语文诗词五首--长相思(精编)
长相思 ①
诗词五首--
作者:纳兰性德
2021/9/2
①:“长相思”是词牌名。
认识作者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喇氏,原 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嵩① 并称“清词三 大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 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 为《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惜此两本词 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 处,名为《纳兰词》,今存词一共348首。本文就选自《纳兰词》 。 查看人物
纳兰性德不是中国最后一位诗人,但却 为中国两千年诗歌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 在词章中不倦不悔的倾诉着对自由的渴求, 对感情的敬重,对友情的执着,像一道道疗 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 感,再美再长的人生也有终结的时候,而纳 兰却得到了永生。
对接高考

蝶恋花 出塞(2011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
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 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 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 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玉殒。他有过红颜知己,可他的这位绝色的表妹 成了康熙帝的妃子。
上帝怜惜有才华的人,早早地把他们招回天国去
了,纳兰容若无疑是在这被怜惜之列的。因为太 完美了,他只活了31岁,留下的永是青春的影迹 。纳兰被后世评价为“清代第一词人”“北宋以 后,一人而已”。抛下世俗烦务,纳兰就这么走 了。他终于永远避开了,和他最心爱的人一起, 归于爱情的长梦这中,也许从此再没有什么愁情 了。 可他偏偏给世人留下一部纳兰词,于是我们 也就看到了他在世间一切烦恼和愁苦.这样的人, 或许真的不能属于尘世。惟有在锦绣年华的逝去 才是最完美的自我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家话纳兰
徐乾学《纳兰性德墓志铭》: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顾贞观《纳兰词评》: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
卒读。
周之琦《箧中调》: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简单说说你所知道的纳兰容若。
1、身为满族,却精通汉学 2、出生名门,且文武兼备 3、宝玉原型,亦情感多舛 4、天妒英才,原重情重义
荒凉冷落 沉闷压抑
清冷月夜 冷落黄昏
【贾宝玉原型之争议】
人物
出身家 世
文学爱好
对女子态 度
婚姻生活
向往归 隐
家居环 境
贾 宝 玉
四 大 家 族
爱好是词文 学,且有 独到见解
女子是水 做的。
最后归 爱而不能, 隐 和自己不 当 喜欢的人 了 走到一起 和 尚 对妻子感情 深厚,可 楞伽山 妻子芳龄 人 早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程:道程,路程。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⑥聒:guō,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清寒而不失壮观。
“身”字赏析: 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 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 系故园。
王国维曾经非常看好“夜深千帐灯”这一词句,曰:明月 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 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 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 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你如何理解? 千山万水,千军万马,一路东进。风雪夜,那无数的帐篷 都亮着灯火,那哪里是地上的灯火呢,简直就是天上璀璨 的繁星呀。作者身为贴身侍卫,侍君保皇,是义不容辞的 天职,多少人还求之不得呢!但这并不妨碍作者流露出些 许的思乡之情。随征有苦,却并不直言,只一句“夜深千 帐灯”轻轻带过,清寒而不失壮观。
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 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 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
作品特点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以小令见长, 内容多抒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恨别、 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悼亡 等),情真 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 伤 ,其词风清新隽永,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 主李煜遗风,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 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饮水词》是纳兰性德的 词集)。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大 观 园
纳 兰 性 德
明 珠 之 子
是著名的大 词家,凄 艳的词风尊重、同 情与理 解明家大 院在 山西
【诗词名句】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
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
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 显雕琢。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 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
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
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
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 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 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 填下这首《长相思》。
《浣溪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名
共同点
表现技巧
语言风格
词中意境
语言流畅,朗 梦境描写,同 朗上口, 两人妻子均多 时想象千 有关东大 《江城子》 才多艺且 里孤坟的 汉直抒胸 芳龄早逝, 凄凉 臆 两人对妻 子感情深 侧重于写自己 语言清新,似 厚,不尽 的孤独中 江南才子 《浣溪沙》 的思念 思念 细腻抒怀
【翻译】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
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
音。
词人用镜头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种种景物并蕴含了 层层感情: —— 不舍 山水、榆关
千帐灯
——
孤独
风雪
——
失眠
——
思乡
故园




“一”字赏析: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 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山、水、风、雪,均为实写,不着一字修饰。 一程的重复出现,见出跋山涉水旅途的漫长,同 时渐行渐远意味着离家乡也越来越远。空间的转 换突出了行程中的动感。 一更的重复出现,见出风雪肆虐。长夜不绝,关 外风雪来势猛烈。时间的流动,展现出长夜漫漫 无休无止的绵长感。气候上的转变渲染了作者此 时的孤寂情怀。
王国维曾经非常看好“夜深千帐灯”这一词句.
千山万水,千军万马,一路东进。风雪夜,那无数
的帐篷都亮着灯火,那哪里是地上的灯火呢,简直 就是天上璀璨的繁星呀。作者身为贴身侍卫,侍君 保皇,是义不容辞的天职,多少人还求之不得呢! 但这并不妨碍作者流露出些许的思乡之情。随征有
苦,却并不直言,只一句“夜深千帐灯”轻轻带过,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 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
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
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
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
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 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儿女的缠绵情态。
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这两句的对仗和照应也可以 理解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 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 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 鼓舞。
【词作比较】 苏轼VS纳兰性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 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 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 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 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
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 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 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 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靡谢尽。 ——徐志摩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 (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 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 (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 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 (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