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创新思路化学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施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15①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 实施”(项目编号:2019C22)。
作者简介:李敬芳(1990—),女,黑龙江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的组装及功能化探索。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31.215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施①李敬芳 李光明 安光辉 李玉鑫 李伟作(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 要:创新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性的教育,而创新性教育的实施途径是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以黑龙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提出了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有机化学 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a)-0215-021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属于一门基础交叉课程,涉及范围广,是化学、生命、农学、医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更重要的是,有机化学还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创新往往是在扎实而广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而有机化学实验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因此,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内容不及时更新,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2)教学方法落后,跟不上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3)理论课与实验课步调不一致等,这些问题极大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9年高中化学新课标分析
二、考试内容的变化
二、考试内容的变化
(一)增加《结构化学》内容
由于高考的导向性,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在实行新高考 之前,各学校老师在安排教学时 往往从选修Ⅲ(结构化 学)和选修Ⅴ(有机化学)中选择一本书进行教学,也 有的地区结构 化学本身在高考中不做要求,学生更是从 未接触过与物质结构有关的知识,从应试角度来看, 虽 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造成了 高中化学学习模块的缺失,不利于 学生整体学科体系的 构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结合元素化合物分析课标
(五)STSE教育价值
修订后的课标选取钠、铁、氯、氮、硫元素,除了 学科价值之外,还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及 其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教育价值,例如,钠和铁元素 及其化合物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氯、氮和硫等非 金属元素化合物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不少社会性 科学议题也与这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密切相 关。所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对于发展 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1.简单的电镀实验 2.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3.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4.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5.盐类水解的应用 6.简单配合物的制备 7.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 8.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 9.糖类的性质
一、教材体系的变化
(三)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 —教考评一体化
在必修课程阶段,元素观的发展内涵包括:“认识 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 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 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 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六、结合元素化合物分析课标
第01讲 认知改变、学法指导及知识衔接-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01认知改变02学法指导03知识衔接
认知改变
与初中相比,进入高中后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进入高一后将有一个不适应期,原来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也会因为种种不适应,成绩可能会急剧下降。
在适应期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度过适应期,使学习成绩尽快稳步上升。
这就需要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正确理性地看待所出现的问题,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纳挫折和困难,并善于改变自己的认知。
受到一定的挫折是必然的,关键是面对挫折不能惧怕,更不能急躁,要稳扎稳打,相信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同学们会一步步爬上这个高台阶,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学法指导
知识衔接。
3.1.2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项目式学习: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一、使用教材出版社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段:高中年级:高一教材名称:普通高中教学书化学(2019版)册次:必修第一册课次:第三章铁金属材料二、实验器材(一)实验仪器:OD溶解氧传感器、注射器、注射针、负压采血管、烧杯、试管、试管架、铁架台、数码相机、容量瓶、托盘天平、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三脚架(二)实验试剂:NaOH、绿矾、铁粉、稀硫酸、蒸馏水、双氧水、硝酸铵、氯化钠、苯、煤油、蔗糖、四氯化碳、植物油、温度计、无水乙醇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定性改进成果——开放了1种长久保存Fe(OH)2的高效装置,白色沉淀能稳定存在300天以上。
若用低浓度NaOH溶液,在真空采血管中进行实验:(1)操作简单。
即便在注入硫酸亚铁时会引入极少量空气。
但这已能完全满足课堂实验需求,3种颜色同时间稳定存在,正好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行解释,为Fe2+的还原性提供实验依据。
(2)气密性好。
当管内残留的氧气耗尽时,不再有新的红褐色沉淀形成,白色沉淀且能长时间保存。
(3)经济实惠。
真空采血管2毛钱一支,还能利用注射器抽气再次接近于真空,可重复使用;去掉胶帽后,还能充当小试管。
(二)定量改进成果——发明了1种制备Fe(OH)2的新方法,无需复杂装置,在普通试管中完成。
用0.28mol/L FeSO4溶液,与浓度大于7.5mol/L的NaOH溶液反应,能在普通试管中看到白色沉淀。
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不仅操作简单,材料廉价易得,实验效果好,能大面积推广,有效解决了一线教学中的痛点。
(三)数字化实验改进成果——独创了1种保存FeSO4溶液的新技术,增加溶液极性,从试剂内部抗氧化。
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Cl形成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增大溶液极性,降低溶解氧的含量,以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四、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内容从“定性改进”和“定量研究”两个方向进行宏观研究,再利用溶解氧传感器寻找微观机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培养核心素养(1)通过讨论,研究氢氧化亚铁变质的原因,能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氢氧化亚铁的变质原因,并能从多角度设计实验;(2)通过实验探究,改进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的方法,能从定性改进(试剂、操作和装置)和定量研究的角度,研究出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的方法;(3)通过数字化实验,定量分析溶解氧,能用数据解释实验成功的原因,提升宏微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实验设计内容(1)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定性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和试剂,并观察在密封环境中的变色情况。
高中化学编写思路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编写思路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编写思路,能够正确编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化学编写思路的基本步骤,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范。
教学难点:特殊反应类型的方程式编写。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课堂练习题。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编写思路的重要性,引出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规范。
2.讲解:结合课件,详细讲解化学编写思路的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反应类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反应方程等内容。
3.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化学编写思路的理解和掌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拓展:介绍一些特殊反应类型的方程式编写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双置换反应等,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5.实践: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编写化学方程式,加深对化学编写思路的理解和掌握。
6.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编写思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O2中混有HCl,常采用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氧化氢,将Fe2+氧化成Fe3+,不引入新杂质,能够完成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偏铝酸钠,而氧化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D.MnO2不溶于水,KCl可溶于水,因此可采用加水溶液,过滤,除去KCl,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对应训练2】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为33℃,沸点为73℃,遇水易反应。
实验室可用图装置制取ICl3,制备的反应原理:I2+3Cl2=2ICl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装置甲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可以是高锰酸钾和浓盐酸B.装置乙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说明丙装置可能发生堵塞C.装置丙中氯化钙的作用是干燥Cl2D.装置戊中的碱石灰可以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答案】D【解析】A.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当中的氯离子生成氯气,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A 正确;B.若丙中U型管堵塞,则气体会滞留在装置乙中,导致乙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B正确;C.氯化钙是干燥剂,因此丙的作用是干燥制得的氯气,C正确;D.碱石灰可以除去多余的氯气,无水氯化钙不能除去氯气,故装置戊中的碱石灰不可以用无水氯化钙代替,D错误;故本题选D。
【过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实验方法,下面我们来学习过滤和蒸发。
【问题1】过滤实验操作的概念、原理、适用范围、主要仪器及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学生1】概念:利用物质溶解性的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学生2】原理:物质溶解性的差异【学生3】适用范围:适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情况下,是一种物质易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学生4】主要仪器:铁架台(含铁圈)、烧杯、漏斗、滤纸【教师】评价、投影装置图:【教师】追问:在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其含义是什么?【学生】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有气泡;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尖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教师】评价、设凝:在过滤过程中,若滤液浑浊,该怎样处理?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直至溶液澄清透明为止。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第三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学习目标导航学习任务1 了解硝酸的性质及工业制备NO.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硝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①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②硝酸和氧化钠反应:2H++Na2O2Na++H2O。
③硝酸和碳酸钙反应:2H++CaCO3Ca2++CO2↑+H2O。
(2)不稳定性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
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中,实验室常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Cu)反应的实验探究取两支具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硝酸和稀硝酸,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微点拨: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保护内部金属不再与酸反应,所以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
加热时,铁、铝可以与浓硝酸反应。
②与非金属反应热的浓硝酸可将非金属单质(C、S、P等)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最高价含氧酸。
如C与浓硝酸在加热时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3.工业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2+3H22NH3。
②4NH3+5O24NO+6H2O。
③2NO+O22NO2。
④3NO2+H2O2HNO3+NO。
NO.2互动探究·提升能力探究对硝酸性质的理解问题1:浓HNO3如何保存?久置的浓硝酸会显黄色,如何去除?提示:浓HNO3用棕色细口瓶、磨口玻璃塞保存,并置于阴凉处;向浓硝酸中通入足量的氧气,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使NO2转化为硝酸,可除去浓硝酸中的“黄色”。
问题2:浓HNO3、稀HNO3与Cu反应的产物分别为NO2、NO,反应中稀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较多,说明稀HNO3氧化性比浓HNO3强,对吗? 提示:不对。
2.1.1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五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分析目标,构建教学思路,实验过程,实验展示,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学分析(1)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策略三个方面都对实验探究做出了要求。
首先是在内容要求上,要求学生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学业要求上,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
在教学策略上,要求改变在实验中注重动手但缺少思考的现状,强调高级思维过程。
(2)教材分析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模块的的内容,本实验对氧化还反应的内容进行巩固,为后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高一学生以具有钠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关知识,可以从化合价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在能力水平上,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具备分组合作初步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但未形成“实验观”。
在心理特点上,高一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极高兴趣。
二、目标构建(1)教学目标1.通过产物预测,深化氧化还原知识模型;2.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给出合理解释,初步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
3.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完成实践操作,形成一定的实验观。
(2)评价目标1.诊断并发展学生微粒水平和视角水平;2.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3.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水平。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得出了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探究过。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探究以及实验的改进。
三、教学思路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思路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后探讨、成果展示。
初中化学创新思路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思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的活性差异,掌握金属的活动顺序。
2. 锻炼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锌片、铁片、铜片、镁片、硫酸、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黄磷
2. 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格
3. 实验安全指导和危险性提示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金属的活性和活动顺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金属在硫酸中的反应活性,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实验操作:学生依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金属的活性差异,确定金属的活动顺序。
5. 创新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金属活性差异的原因,并讨论金属反应活性的应用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6. 总结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对金属的活性差异和活动顺序进行复习和总结,并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
教学延伸:
1. 请学生深入研究金属活性差异的原因,以及金属反应活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创新思路,拓展实验内容和研究领域。
教学反思:
1. 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验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强化实验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度。
2019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讲座 对初三化学教学的思考 课件(共86张PPT)(共86张PPT)
• 证据推理12分(0.67):析原因、找证据、得结论、思目 的、做判断 • 15-2-0.52; 16-1-0.82; 18-1-0.72; • 22-0.65/0.87/0.88; • 23-0.71/0.73/0.62; • 24-3-0.52;24-4-0.35 ;24-5-0.69
17年:13分 0.77
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一是复习不就题讲题,如何拆解,为学生的学设计复习策 略。 一是实验题,现在中考题是将教材中的简单、重要实验进 行组合,面对这种考查思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怎么做? 三是基础知识考查不再是简单重复,在新授、单元复习和 后期总复习中该如何处理三个阶段的关系,怎样变式?策 略? 四是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思考。
• 任务2:配制25%的葡萄糖溶液(定溶质、定溶剂) • 任务3:改变溶液的浓度的方法?25%→10%;25%→50%
考试评价转型
知识 解题
能力 解决问题
做题
做事
向核心素养转型的考试评价
情境
知识
核心素养
价值观念、必备知识、关 键能力
评价任务
解决什么问题 做什么事
知识有用、为解决实际问题了
情境有用、为做事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其他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越高对铜的腐蚀性越强
基于概念原理解释 燃烧原因: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不燃烧原因:只要缺少一个条件
步骤①中气球 鼓起的原因可 能是 。
加入泡腾片(主 要成分含柠檬酸、 碳酸氢钠等), 观察到水中产生 大量气泡、蜡烛 逐渐熄灭。产生 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 。
基于反应原理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基于概念解释(倾向于做判断)
在一房间里有四个小孩,两个戴黑帽,两个戴白帽, 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与B、C、D 之间隔一堵墙,所以看不到他们。同时A、B、C、D谁都不 能摘下帽子看,也不能回头看。片刻后,4个孩子中有人 猜中自己帽子的颜色。请问: A、B、C、D究竟是谁猜中 了?理由是什么?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6篇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6篇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6篇第一篇1、创新化学教育,必须加强化学实验室建设1.1要有学生操作的场地、仪器、试剂学生对一个实验的实施可能有许多种方案,需要各种不同的仪器、试剂,如果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最低要求,一些基本的试剂,仪器都没有,学生的方案就得不到实施,设想、猜想都变成了空想,化学教育就得不到拓展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甲烷的制取性质实验效果一直较差,有关资料提供了其他的实验方法,实验室由于缺乏相应的设施而无法进行。
因此,化学实验室不应按某教材配置,应以某教材为主线,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文化层次),生活环境,适当的拓宽仪器、试剂的配置。
使学生能想到的大部分实验都能实施,让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
1.2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导,应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现在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员只是文化水平相当低的工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实验员,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仅仅是传授知识,化学实验仅是化学教学的调味品。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学校,由于许多人认为化学试剂管理危险大、毒害大、仪器管理又繁琐,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化学实验室工作,结果学校领导指定了一个仅小学文化层度,对化学一无所知的工人为化学实验员,仪器的名称都说不上,更谈不上能科学管的资料,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查阅资料、教师用资料中的依据指导学生等手段,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以此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语化学实验专业资料对于绝大部分地方来说很难买到,而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这方面知识虽然接触不少,了解也很多,但作为实验的专业人员,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是欠缺,理论也了解不是很透彻。
要专门从事此项工作,并适应现代的化学教育,就必须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自学,这就需要书籍、资料,有关部门不仅要重视仪器、试剂、设备的配置,也应加强有关书籍资料的配置。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掌握现状及提高对策,以适应三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首先界定核心素养和三新高考概念,然后通过调查分析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现状,得出调查结论。
结果表明,当前高中生在化学核心素养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提高对策。
本文提出了针对学生现状的两项提高对策:合理设计自主与合作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建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高他们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水平。
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从而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三新高考;高中;生化核心素养;掌握现状1.前言高考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福建省于2017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考试制度,实行不分文理科的考试方式,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新课标》对中学化学“五大核心素质”进行了新的解读。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为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概念界定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科领域或者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较高程度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学科素养等。
文化素养是指对人文社会价值观的认同,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信息素养是指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技巧;思维品质是指拥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学科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目前,核心素养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3.5.3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教学设计)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6. 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创新意识,通过分析评价和优化有机合成路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7.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8.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1. 合成效率:目标产物的产率。
2. 选择性:目标产物与副产物的比例。
3. 成本:原料、催化剂、能量消耗等。
四、实际应用案例
1. 案例一:XX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2. 案例二:XX药物的合成路线优化。
```
板书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改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4. 提供充足的练习题和实验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1.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
2. 学生实验桌和实验仪器。
3.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软件或应用程序。
2019尔雅TRIZ创新方法满分答案
TRIZ创新方法课程简介1【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所介绍的知识只包含经典TRIZ理论。
(×)创新需要方法吗?1【单选题】“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这句话是(B)讲的。
A、贝尔纳B、笛卡尔C、奥斯本D、吉尔福斯2【单选题】“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方法”。
这句话是(B)讲的。
A、贝尔纳B、蔡元培C、奥斯本D、吉尔福斯3【判断题】通过《创新方法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工具,完成同一实践活动的效果、效率、成本与代价常常会存在较大的差别。
(√)4【判断题】通过《创新方法论》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创新实践的时候,只需要选择工具就可以了。
(×)5【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创新不需要方法,本身没有规律可循。
(×)6【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创新方法是人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7【判断题】创新方法的根本作用在于根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人们的创新效率。
(√)创新方法的演化1【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分为(B)个阶段。
A、2B、3C、4D、52【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划分,第二阶段是(B)。
A、尝试法B、试错法C、现代创新方法D、设问法3【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划分,第三阶段是(C)。
A、尝试法B、试错法C、现代创新方法D、设问法4【单选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毒”,便是(A)的生动写照。
A、尝试法B、试错法C、现代创新方法D、设问法5【单选题】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先后实验了6000多种材料,做了7000多次实验,终于发现可以用棉线做灯丝,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
这使用的是(B)。
A、尝试法B、试错法C、现代创新方法D、设问法6【单选题】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主要途径是大量筛选、大量实验和灵感,主要采用了(B)。
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
5
王碧莹,17090229 谢奇,17090234 罗晨曦,18200105
唐少 文,易 洪刚
Hale Waihona Puke 副教 授,讲 师医学
9
硫酸乙酰肝素改善胰 岛移植预后的作用机 制研究
省级 重点 项目
蒋小 涵,王 艳
17180330, 17280210
5
陈思妤/18280211, 孙鹏, 讲师, 董宇翔/17010902, 王学军 副教授 陆晅/17180112
5
陈启韬/17180102, 张洁/17010620, 徐志鹏 倪天怡/17180225
讲师
医学
14
趋化因子CX3CL1对广州 省级 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脑 重点 张成诚 组织NK细胞招募作用 项目 的研究
16220207
5
李云昕/17180629, 朱怡文/17180129, 曹宏飞/17220106, 单霖巍/17180211
6
手术烟雾:危害与防 护的量化与现有机制 净化效率的评估
省级 重点 项目
蒋钰 祺,王 之风
17150126, 16150127
5
赵天益/16150109, 李磊, 教授, 祝宇杰/16150113, 赵鸿雁 讲师 范一纯/17150109
医学
手术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而医护人员 对其认知水平与防护意识不足。本次研究旨 在量化手术烟雾的影响因素,以准确评估手 术室空气净化效率,为优化烟雾去除条件提 供指导,为减少手术烟雾危害提供可靠的解 决方案。 我国大学生营养状况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BMI被广泛用于评价营养状况,但存在一些 缺陷。基于BMI的体型图是一种简便的评估 体型工具,但不适用中国人。本项目欲开发 基于体脂的快速识别健康体型工具,帮助学 生科学调整体型。 本研究基于处方序列对称分析方法,利用三 甲医院连续四年住院病人处方数据,探索他 汀类药物与肝损害之间、降糖类药物与真菌 感染之间的风险,阐明常用降脂和降糖药可 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为药物上市后再评价及 监管提供依据。 胰岛移植后损伤是限制其应用于糖尿病治疗 的重要原因。硫酸乙酰肝素(HS)在移植胰 岛存活与功能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 通过小鼠胰岛异种移植模型,在动物、细胞 水平研究HS改善胰岛移植预后,保护胰岛的 作用机制。
化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
化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一、项目简介1.1 项目名称:理化实验室1.2 项目简述:利用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科普实验课程,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市场分析2.1 目标客户:本项目主要面向小学和初中学生提供科普实验课程。
2.2 市场需求:当前社会给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滞后,缺乏实践机会。
本项目可以满足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需求。
2.3 市场潜力:市中小学学校超过100所,每所学校学生人数500人以上,潜在客户规模巨大。
三、运营方案3.1 业务模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各种化学实验课程,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实验课程内容和难易程度。
课程结束提供实验报告。
3.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化学实验、材料化学实验、能源和环境实验等各类入门实验课程。
3.3 教学流程:实验前安全讲解、实验操作指导、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3.4 人员设置:1名项目负责人、2名理化老师、2名助教员。
3.5 设备预算:化学试剂计20万,基础实验设备30万。
四、盈利模式4.1 每学期开设2门实验课程,每门课每学期开设2期,每期限定20人。
4.2 每学期每人课程费1500元。
假设报名率80%,每期实际收费12000元。
4.3 每学年开设4门课程,共开设8期。
每学年预计收费96000元。
五、资金需求和用途5.1 初期资金50万元,用于实验室租赁装修(10万)、设备设备购置(30万)、运营成本(10万)。
5.2 三年盈利目标:第一年净利润5万元,第二年净利润10万元,第三年净利润15万元。
六、风险预测和应对计划6.1 政府政策风险:依靠政府支持和补贴。
6.2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推广,保持产品创新。
6.3 人员风险: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以上就是一个化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的示例内容。
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4.1.2AgNo3溶液和KI溶液双液原电池反应实验++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AgNO3溶液和 KI 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析》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实验说课的题目是《AgNO3溶液和 KI 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实验探析》,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的教学目标、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的教学过程和实验的创新意义这几个角度介绍本节课实验教学。
一实验内容分析1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
鉴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本节课实验的设计理念①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②注重基于实验探究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2实验内容分析硝酸银和碘化钾溶液之间的反应,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熟悉的知识,但是两者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是一个陌生的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证明硝酸银能够和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本实验的设计过程,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渗透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能从问题和假式出发,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运用化学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素养。
二实验教学目标能基于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认识,从理论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问题,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能基于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渗透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素养。
三教学设计思路四实验教学过程【现象】向AgNO溶液中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向反应后的溶液3中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色【结论】沉淀反应速率大于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结论】沉淀反应进行的趋势更大【学生思考和交流】思考: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据都指向硝酸银和碘化钾发生沉淀反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看到硝酸银和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出设想: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让二者沉淀反应速率为零,而双液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具体设计如下。
四、设计双液原电池探究氧化还原反应1、设计思路:氧化还原是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完成的,若使物质之问不接触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双液原电池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