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1. 强化土壤监测与评估土壤监测是预防土壤污染的基础。
通过建立全面的土壤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及早发现、评估和管控潜在的土壤污染源。
此外,还应结合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为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发针对已受到污染的土壤区域,应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发,探索适用于不同类型土壤的修复技术。
如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生物修复等方法,可以通过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等手段,还原、分解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
同时,要推动土壤修复技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可持续的修复模式。
3. 加强农业持续发展农业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应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降低对土壤的污染风险。
首先,要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例如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农村垃圾的不当排放。
其次,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
最后,加强农田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农田污水对土壤的污染。
4. 控制工业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壤污染工业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壤污染是重要的环境问题。
加强工业排污治理,确保工业园区内污染物的减排和处理。
对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开发和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施工垃圾、废弃土壤等的安全处理,避免对周边土壤造成污染。
5. 完善土壤保护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土壤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土壤安全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的防控责任。
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土壤污染案件的查处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6. 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施土壤污染防控措施的基础。
要通过教育宣传和媒体渠道,加强对土壤污染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发起和组织环保活动,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总结:为了保护土壤环境,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需要从土壤监测与评估、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农业持续发展、工业与城市建设控制、土壤保护法律法规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综合施策。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xx年xx月xx日•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防治目•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与防治的政策及建议录01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和农业活动等。
土壤污染的定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农业活动火山喷发、风沙扬尘、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
03土壤污染的来源02 01工业和城市废物、农药、化肥、油污、废电池等。
土壤污染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品质污染物质会通过植物吸收和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会导致植物群落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影响土地使用功能污染严重时,会导致土地无法耕种或建设,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02土壤污染的类型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电镀、采矿、冶炼、电池等行业的废水及农业化肥。
镉(Cd)汞(Hg)铅(Pb)铬(Cr)主要来自化工厂、制药厂、塑料厂、电池厂等。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电池、制造涂料等。
主要来自皮革制品、油漆、涂料等。
有机物污染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石油、煤炭、橡胶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多氯联苯(PCBs):主要来自电力设备、变压器等含油设备。
有机氯农药(OCPs):主要来自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除草剂。
有机锡化合物(OTCs):主要来自涂料、塑料制品等。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场等。
铀(U)主要来自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钍(Th)主要来自工业废渣、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镭(Ra)主要来自大气层中的宇宙射线照射。
碳14(C14)主要来自养殖业、农业等。
人畜粪便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细菌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病毒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原生动物病原菌污染0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可能导致植物吸收养分、水分和光照等受限,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土壤污染的防治
土壤污染的防治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
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
土壤对污染物所具有的净化能力相当于一定的处理能力。
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
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毒性大的农药。
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
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
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5)建立监测系统网络,定期对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查,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要规定优先检测的土壤污染物和检测标准方法,这方面可参照有关参照国际组织的建议和我国国情来编制土壤环境污染的目标,按照优先次序进行调查、研究及实施对策。
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1)施加改良剂施加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机质可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减少农药的残留量。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四篇)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起草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防治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土壤污染的挑战,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制定了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1. 制定和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壤保护政策体系。
2.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技术水平。
3.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4.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减少土壤污染产生和扩散。
5. 提升社会公众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措施1. 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土壤修复技术应用,优先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2.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风险。
3. 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效果。
4.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
5.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6. 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土壤环境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评估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土壤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和执行效果。
2. 推动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达到治理效果,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增强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态势。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力度,不断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土壤修复技术水平,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保护氛围,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土壤,保障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3
4
1、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
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 (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 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 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铜、锌。 类金属砷和非金属氟也包括其中。
(2)有机污染物 要有有机农药、三氯乙醛(酸)、矿物油类、
表面活性剂、废塑料制品,以及工矿企业排 放的含有机质的三废。
(3)固体废物与放射性污染物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
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四 类。
19
24
二、土壤性质与土壤重金属污 染
1、pH的影响 2、Eh的影响 3、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作用。
25
第四节 土壤的农业污染
一、农药污染 二、化肥污染
26
一、农药污染
1、土壤农药的污染概述
土壤是农药的主要承受者,大量而 连续地施用,就会造成土壤污染。
根据农药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 为
无机汞化合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可以 转化为有机汞化合物,被植物吸收,增强其 对植物的汞污染。 (六)锌、铜、镍、锰
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氧化还原条件 等显著影响着锌、铜、镍、锰在土壤中的变 化。在pH>6.5,同时,土壤通气良好时,它们可 分别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 而沉淀。粘土矿物可牢固的吸附锌、铜、镍 而使它们失去活性。
2、研究土壤背景值的意义
土壤背景值在土壤污染评价,污水灌溉与 作物施肥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依据。重要的 实用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污染与防治
健康的土壤是农产品安全的前 提,通过监测与评估,确保土 壤质量符合要求,保障食品安 全。
通过对土壤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促 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 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造 成危害。通过监测与评估,及 时发现并控制土壤污染,降低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风险。
生态农业的发展
01
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施用,降低土壤污染
的风险。
02
推广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采用天然的肥料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03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
资源化利用,既减少环境污染,又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
02
土壤污染通常包括重金属、农药 、石油、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来源
工业排放
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气、废水、废渣等污
染物排放到土壤中。
农业活动
农药、化肥、畜禽养殖 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
物进入土壤。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填埋、堆放等 处理方式不当,导致有
害物质渗入土壤。
交通污染
汽车尾气、油料泄漏等 交通污染源对土壤造成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 织和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加强日 常监管和定期监测,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 处。
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 享,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土壤污染 防治工作。
土壤污染与防治
22.4 50
91.1 200
38.8 250
0.14 0.3
引自:王亮等,温州市城郊污灌对土壤和蔬菜品质的影响
土壤污染与防治
杭州市城郊转塘等十一个蔬菜基地 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
元素
铜
含量范围 18.5-55.2
平均值
33.8
土壤背景值
土壤环境质 量标准(II
级)
18.52 50
锌 56.3-177.0
土壤污染与防治
年浙江省肥料消费量(2006,万吨)
❖ 总量(纯养分):93.98 ❖ 氮肥(N):55.41 ❖ 磷肥(P2O5):12.19 ❖ 钾肥(K2O):7.74 ❖ 复合肥:18.63
土壤污染与防治
(千公顷)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
内容提要
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固 体废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土壤净化污染物的过程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污染与防治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 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 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 的现象。
有机氯农药、重金属制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 脂类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积累,引起土壤污染。
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通过吸附与解吸、径流与淋溶、挥发 与扩散等过程,可从土壤中转移和消失,但往往会造成生态 环境的二次污染。
土壤污染与防治
化肥
土壤污染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土壤污染的成因与预防措施范文:土壤污染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引发的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限值的状态。
土壤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主要讨论土壤污染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
一、土壤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许多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会被排放到土壤中,例如化学物质、重金属等。
这些废弃物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破坏土壤的健康与生态平衡。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排泄物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土壤酸化、无机盐积累等问题,破坏土壤质量。
3. 垃圾填埋:垃圾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垃圾填埋场的排放会引起土壤的污染。
4. 燃煤和交通尾气:燃煤和交通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大气降落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5.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中存在的污染物会逐渐渗入土壤当中,引发土壤污染。
二、预防土壤污染的措施1.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建议农业生产者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遵循科学规定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可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损害。
2. 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加强对工业废物的处置和监管,建立合理的工业废物处理设施,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工业废物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3. 加强农田污染防治:加强农田环境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合理的农田排水和土壤保水措施,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
4. 垃圾分类与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合理处理生活垃圾,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5. 发展清洁能源和交通: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同时,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减少尾气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6. 土壤监测与修复: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同时,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尽力恢复受污染的土壤生态功能。
三、结论土壤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成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规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污染的危害、监测与评估、污染防治技术以及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危害。
首先,土壤污染会通过作物的生长和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引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二、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估为了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判断其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土壤污染监测工作应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农药等常见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同时要加强对土壤质量参数的监测,确保土壤质量的合理利用。
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危害范围时,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实地勘查与采样工作,建立土壤污染模型,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物种(如植物、微生物等)对土壤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或转化,实现土壤污染物的治理。
化学修复技术则是借助化学物质对土壤污染物进行还原或氧化反应,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物理修复技术则主要包括热解吸附、气相抽提等,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状态来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释放。
在具体的污染防治工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组合,实施综合治理。
四、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为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在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规定,如《土壤环境保护法》等,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和技术要求。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
建立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状况 和发展趋势。
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及时预警和处 置突发污染事件。
05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
土壤洗脱
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如利用水和洗涤剂的混合物,或利 用超声波、热蒸汽等方法。
土壤置换
将污染严重的土壤挖出,用未污染的土壤进行置换。
2023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
contents
目录
• 土壤污染概述 • 土壤污染类型 • 土壤污染的危害 •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 结论与展望
0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 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 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动物繁殖受损
某些污染物可能影响动物的生 殖系统和后代生长发育,导致 繁殖能力下降或后代畸形。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污染可能导致动物种群减 少、栖息地减少和食物链断裂 ,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
生态平衡破坏。
对人类的危害
食品安全问题
土壤污染可能导致农作物中积 累有毒物质,人类长期食用这 些农作物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
病原菌污染
人畜粪便
含有大量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污染土壤和水体并传播疾病。
医院污水
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通过污水排放和医疗废弃物填埋等方式进入 土壤环境。
03
土壤污染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生长不良
土壤污染可能导致植物吸收养 分、水分和光照等受限,从而
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包括:
1. 控制源头污染:通过限制和监管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有效管理废
弃物,减少土壤污染源的排放。
2. 沉积物和污染土壤的清理和修复: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方法,清理和修复已
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复原土壤的自然功能。
3. 合理农业和园艺实践: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科学耕作和旋耕等措施,减少农
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风险。
4.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建设生物质燃料和有机肥料的生产设施,将农作物剩余物和废
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避免其在土壤中累积。
5. 推行土壤保护政策:建立和执行土壤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和实施土壤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土壤管理和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6.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土
壤污染防治意识的提高。
7.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跨国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类型•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案例分析•未来展望与挑战01土壤污染概述0102土壤污染往往不易被发现,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生态平衡和农作物生长,甚至威胁人体健康的现象。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农业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的污染。
生活垃圾、污泥、汽车尾气的排放。
自然因素导致的重金属溶解等。
010203040102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导致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受阻。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食品安全。
水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会导致有害物质通过雨水淋溶、空气飘散等途径污染水体和大气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威胁。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退化,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03040502土壤污染类型镉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如电镀、颜料、电池等,可导致骨质疏松、肾损伤和肺损伤。
镉(Cd)污染铅在油漆、陶瓷、化妆品和涂料等中都有应用,长期接触可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伤和肾损伤。
铅(Pb)污染汞在工业中用于温度计、开关、催化剂等,汞污染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语言和听力障碍以及行为异常。
汞(Hg)污染重金属污染03多氯联苯(PCBs)污染多氯联苯曾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和电子元件,这类化合物可导致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性。
01多环芳烃(PAHs)污染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煤焦油和燃烧废弃物等,可导致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02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等曾广泛用于农业,这类农药可导致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
这些元素在核能工业中广泛应用,可导致辐射损伤和癌症。
铀(U)和钍(Th)污染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主要来自土壤和岩石,可导致肺癌和其他癌症。
氡(Rn)污染病原菌污染•人畜粪便污染:人畜粪便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菌,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病原菌可导致食物中毒、腹泻和传染病流行。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农业污染源:指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需要,而 施入土壤的化学农药、化肥,以及残留于土壤中的 农用地膜等。
生物污染源:含有致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 虫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以及被病原菌污 染的其它水体等。
二、土壤的自净能力
❖ 土壤自净作用的机理:
物理净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难溶性固体污染物可被土 壤机械阻留;可溶性污染物可被土壤水分稀释或被土壤固 相表面吸附;某些污染物可挥发或转化成气态物质在土壤 孔隙中迁移、扩散,以至迁移入大气。
土壤的物理净化能力与土壤孔隙、质地、结构、含水量、 温度等因素有关。例如:砂性土壤的空气迁移、水迁移速 率都较快,但表面吸附能力较弱。增加砂性土壤中有机胶 体的含量,可以增强土壤的表面吸附能力。
污染物种类
主要来源
有机农药 农药生产和施用
酚
炼焦、炼油、合成苯酚、橡胶、化
肥、农药等工业废水
有
机
氰化物
污
电镀、冶金、印染等工业废水, 肥料
染 苯并(a)芘 石油、炼焦等工业废水、废气 物
石油
石油开采、炼油、输油管道漏油
有机洗涤剂 城市污水、机械工业污水
有害微生物 厩肥、城市污水、污泥、垃圾
四、土壤污染源
挥发:伴随在空气中的光降解或重新降落至地面
物理变化
吸附:主要吸附于粘土矿物质和有机质表面上 植物吸收:吸收后被植物体降解代谢
土壤中农药
扩散:包括分子扩散、淋溶过程 光化学降解:降解产物还可以进一步经受变化
化学变化 微生物生化降解
化学降解(包括水解、催化分解等反应)
二、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以下是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农用地第三节建设用地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措施,包括源头控制、修复技术、监测和管理等方面。
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工农业生产中,必须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管理,避免或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到土壤中。
这包括改善农业生产实践,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废物处理,限制有毒物质的使用等。
2. 修复技术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是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手段。
修复技术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改善污染土壤的质量和功能。
物理方法包括土壤堆积、覆盖和剥离等。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吸附、离子交换和化学还原等方法去除污染物。
生物修复主要利用植物的吸附、分解和代谢作用来修复土壤。
3. 监测和评估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基础。
通过定期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化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污染情况,确定土壤污染的危害程度和范围。
监测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警土壤污染事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处理。
4. 管理和法规土壤污染防治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和控制土壤污染的排放和处理。
建立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壤质量的监管和管理。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的意识,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5. 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由于土壤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对于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全球范围内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
总结起来,土壤污染防治需要从源头控制、修复技术、监测和评估、管理和法规、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
当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
土壤资源和人民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土壤
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
1. 监测和评估土壤质量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对不同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土壤污染源和受污染土壤,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或修复。
2.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例如,使用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技术,加强废弃物处
理和废水处理,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3. 促进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
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这有助于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4. 加强土壤治理和修复
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工作,恢复其健康状况。
这可
以通过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5. 教育和宣传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保
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鼓励公众采取个人行动,如减少使用塑料、垃
圾分类等,从源头上降低土壤受污染的风险。
6.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对土壤
污染行为的惩罚和监管,为防止土壤污染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上述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合作
和协调,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污染,保护我们的土壤资源
和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
汇报人:2023-11-27•土壤污染防治概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目录•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土壤污染防治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土壤污染防治概述定义与特点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特点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有害物质,影响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下降土壤污染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破坏土壤污染导致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可能通过食物链等途径传递至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的危害性保护生态环境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土壤。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保障公众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公众健康。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02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01020304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01020304国际公约与协定03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预防与控制制度总结词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修复详细描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和过程上控制土壤污染,并通过末端修复措施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国家建立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实行数据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预防土壤污染措施
预防土壤污染措施引言:土壤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预防土壤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土壤污染的措施,包括健康农业实践、工业废弃物管理、土壤监测和修复技术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健康农业实践健康农业实践是预防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对土壤有潜在的影响。
因此,农民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氮、磷、钾等养分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化肥,减少农业源土壤污染;2. 生物控制: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降低土壤污染风险;3. 农业废弃物管理:正确处理农作物残留物和畜禽粪便,避免其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可以采用堆肥或者生物质燃烧等高效处理方法。
二、工业废弃物管理工业废弃物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工业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工业废弃物的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工业废弃物的安全处理;2. 优化工艺:工业企业应采用环保工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效率;3. 废物分类和分流: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业废弃物,确保有害废物得到安全处置,避免其对土壤的污染。
三、土壤监测土壤监测是预防土壤污染的关键环节。
通过监测土壤质量和环境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具体措施包括:1. 定期监测:建立土壤监测网络,定期对不同地区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了解土壤质量和潜在污染源;2. 监测指标:制定科学的土壤监测指标,考虑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关键参数,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价;3. 数据共享:建立土壤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促进预防土壤污染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
四、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基本特征: (1)是三相体系(2)是胶体体系(3)是氧化还原体系(4)是络合螯合体系(5)是生命体系(6)有自净作用(7)一旦污染很难治理土壤污染的方式(1)水体污染型(2)大气污染型(3)农业污染型(4)固废污染型(5)生物污染型: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时,其中的物质含量及状况.土壤环境容量Q: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Q = 差值容量+ 同化容量差值容量(g/亩) =(CK-B)×150土壤污染的诊断:通过土壤生态系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指示物,快速而准确地使生态系统受害的现状得到充分反映的工作.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1. 主要集中在土壤的表层2. 有可变的价态3. 与土壤微生物存在相互作用4. 具有隐蔽性和永久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原则:1. 施加化学沉淀剂:如石灰, Na2S等.2. 改变耕作制度:水田改旱田,或旱田改水田.3. 翻土,客土和换土:仅适合小面积污染土壤4. 生物改良:筛选抗性的高富集系数植物,吸收去除污染重金属.农药对土壤的污染:1.污染的途径:直接施用、已被污染的生物带入、污水带入2. 在土壤中的残留性:半衰期> 1年称残留性农药;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土壤农药污染的防治:1.减少用量:轮作和间套作;控制覆盖度:选用抗性品种等措施,抑制病虫生长繁殖,减少农药用量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提倡生物防治:生物农药,性引诱激素雄性不育系,基因工程,天敌人工繁育等.4.提倡物理防治: 光, 声,味. 修复的含义: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污染土壤已丧失的生产功能及其它功能得以恢复.目前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可行的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狭义生物修复) 、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综合修复。
一、土壤的植物修复定义: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等作用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项新技术.广义指对水,土和气污染的修复,狭义指对土壤污染的修复.通常的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去除.1.植物提取修复:利用超富集植物的超量吸收,再将植物收获,如此反复至污染物含量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ion plant)是植物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很多科研人员认为:此类植物有液泡区室化和有机酸对重金属的鳌合,起了解毒作用.衡量标准:富集系数大,位移系数大(地上部分含量/地下部分含量)2.植物挥发修复:挥发性污染物--植物吸收--以气态物质释放入大气3.植物稳定修复: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来积累和沉淀根际圈的污染物,使其失去生物有效性,并防止污染物向下淋移或向周围转移.有上述作用之一的植物称固化植物.4. 植物降解修复:主要针对有机物, 一般有两种形式:吸收降解(矿化,挥发,贮藏,解毒等)根际分泌物降解,这种修复只能对结构简单的有机物适用,有较高的去除率,结构复杂的有机物植物无能为力.5.根际圈生物降解修复:利用根际圈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目的.实际上是微生物-----植物联合作用,微生物起主要作用.植物修复的优点:在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中,植物修复属于原位修复,其优点有:?彻底地解决问题?减少扩散,二次污染?经济可行?(可在大面积的土壤上进行)比较安全。
植物修复的技术强化:1. 修复植物的搭配种植,以多种植物同时修复多种污染物.提高效率. 2. 活化重金属,提高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的浓度. (改变土壤还原状态.PH.通气性.添加料)3. 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4. 缩短修复周期(花期收割,育苗移栽等)植物修复的局限性及问题:1.植物耐受是有限度的.2.超过根际作用范围的土壤污染难以修复.3.修复植物多为野生植物,种子收集困难;修复完成后它们会象杂草般影响作物的生长.4.动物对修复植物的取食有安全问题.5.生物量处理问题尚未解决.6.修复植物生长期一般较长,难以快速修复.7.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大.二、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场地条件:主要是各种运行条件和因子的调控.1. 基本条件:(1). 氧气:有机化合物的降解要在好氧条件下进行;(2).水分与湿度:重要的两个因子.(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污染物溶解状态、流动) (3). 营养元素:研究表明: 施加有机或无机肥料可促进微生物降解. (4).温度:强烈影响因子。
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不同微生物有其最适宜,最高耐受,最低耐受,致死温度。
温度影响污染物的状况,因此,要注意气候季节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5)土壤pH:土壤pH通过影响土壤的营养状况来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多数真菌和细菌的最适pH是中性。
6)污染物的特征:这关系到易降解程度,烷烃最易降解,正构烷烃>异构烷烃,链烃>环烃。
(7)微生物接种(生物扩增):考虑两个问题:a.是否需要接种?b.接种是否成功?以下情况应接种:1.存在土著微生物不易降解的污染物。
2.污染物浓度过高或有金属等抑制土著微生物。
3.需要对事故性污染现场进行迅速生物修复。
4.污染物降解中间产物毒害土著微生物。
5.难降解污染物的低浓度现场。
筛选和培养接种菌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种菌的生态适应性,故接种菌应在现场环境相似的条件下培养。
2.接种菌进入土壤后数量会减少,故需给予高接种量,以保证足够的存活率和种群数量但费用相应提高。
一般要求达到每克108个。
3.对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土壤状况有影响,但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如质地,化学组成,氧化还原电位,黏土含量等。
颗粒和有机质的的影响不容忽视。
自然微生物修复的场地条件:虽不需施加任何工程措施,仍需做到:(1)对现场土壤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现场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做详细的调查(3)通过现场监测,检验自然微生物修复的效率。
工程微生物修复的场地条件:工程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现场工程化改造加速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修复方法,其战略是分离和控制现场的各个点使成为原位生物反应器。
其条件有:(1)进行地下水循环的系统,含有污染物的地段的水力传导率要大于每秒0.0001cm(2)进行气体循环的系统,整体渗透性大于0.000000001cm2 (3) 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石油产品和含氯溶剂)每公斤风干土小于8-10g.否则会在亚表层有机液体层,限制液体和气体的通过.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工艺:原位处理(in situ):这种工艺常常需要各种工程化措施加以强化,以提高处理的效果。
如:泵处理(P/T技术)生物通气(Bioventing)渗滤(Percolation)空气扩散。
三种工艺的共同优点:工艺路线和处理过程都较简单。
处理费用低。
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生态风险小。
非原位(异位)处理(ex-situ):土地耕作(Land-farming) :将污染土以10-30厘米的厚度铺于非透性的垫层和沙层土上,淋洒降解菌及营养物,定期翻土充氧,并收集渗漏液回淋,以彻底清除污染物。
挖掘堆置:也称处理床(Treatment bed)或预备床(Prepared bed),就是将污染土运输到事先准备好的工程场地堆放成斜坡,经处理后再运回原地。
预备的工程场地可简单可复杂,依经济和处理要求而定。
用于土壤污染初期限制污染物扩散和迁移,减少污染范围。
但费用高。
堆肥修复工艺(composting bioremediation )将污染土壤和有机废物混合后堆置,靠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降解土壤中的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方法有三种:污染土和堆肥原料混合堆置(从无到有)污染土和已堆制过的材料混合堆置(已有)污染土中施用堆肥产品(已有)。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类似于污水处理,处理后的土壤脱水后再运回原地。
产生的水根据水质或直接排放或送入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反应器有两种类型:生物反应器(注意:有机污染物与土壤吸附时,需用易降解的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洗脱下。
降解菌形式是生物膜或絮状体,为强化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可以外起源投加。
)、土壤泥浆反应器(也叫液固接触式(Liqid Solid Contact LSC )方法。
序批式。
第一单元:将土壤,降解菌,营养物,水表面活性剂等混合,形成土壤固体为20--25 %混合相。
第二单元:初步处理,完成大部分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第三单元:深度处理。
)三种生物修复方法的比较:以同一种污染物的污染土壤用三种方法处理,进行比较.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最佳,比原位处理高25%以上,速率最快,比原位处理快一倍,比较顺序如下:生物反应器>非原位处理>原位处理考虑经济,简便等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生物修复的方法. 三、土壤的化学修复:利用加入到土壤中的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被降解和毒性被降低的修复技术,称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一种发展较早,相对成熟的方法,用于生物修复的速度,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修复的需要时.)化学修复剂:氧化剂,还原剂,沉淀剂,解吸剂,增溶剂等修复剂形态:气体,液体和活性胶体技术要点:将化学修复剂渗透到土壤表层以下.技术手段:井注射(传统),各种创新技术,如土壤深度混合,液压技术等.技术类型:原位化学淋洗、异位化学淋洗、溶剂浸提、化学氧化修复、化学还原和还原脱氯、土壤性能改良修复技术特点:快捷, 积极, 对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不敏感等.原位化学淋洗技术:在过去25 年中,曾经是美国超基金计划(1200个危险废物污染点修复工程)实施时,各州立和联邦的环境机构以及私立公司赶兴趣的技术手段之一.技术路线:水力压头推动清洗液--溶解污染物--抽提清洗液--分离污染物及污水处理--循环或排放技术关键: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溶解性和可迁移性是该技术的关键.一般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有机污染物.用螯合剂或酸处理重金属.适用范围:(1) 土壤类型:多孔隙,易渗透的土壤. 如沙地,沙砾土壤,冲击土和滨海土等.推荐水传导系数> 0.001cm/s的土壤红壤和黄壤等因质地较细,与污染物吸附较强,需多次淋洗. (2) 污染位置:地下水位以上的吸附态污染物. (3) 污染物类型: 最适合用于重金属,易挥发卤代有机物和非卤代有机物污染.低辛烷/水分配系数的较适合. (4) 淋洗液类型:水、水加添加剂、有机溶剂(不提倡用于原位)淋洗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加液设备:地面实施---用漫灌,沟渠或喷洒等,适合处理深度4米内的污染物.地势平坦,坡度< 3%。
地下注射---用浸渗沟和浸渗床等,先挖空土再填粗沙砾形成区域,靠压力驱动可使淋洗液纵横向分散。
(2) 下层淋出液收集系统:包括抽提井,物理屏障等. 物理屏障用于收集水量过大时(3) 淋出液处理系统:可在原位可运至处理厂.一般原则:易挥发有机物(活性炭柱)、难挥发有机物(活性炭柱,生物处理)、重金属(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异位化学淋洗技术:始于1980年,土地资源珍贵的国家较热衷.主要用于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溶剂浸提技术:异位技术, 序批式, 处理量可达125 t /d.优点:可处理难以从土壤中除去的污染物,适用于PCBS,PAHS等,不适用于重金属和无机物.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的修复.优点是修复完成后只在原污染区留下水和CO2等无害物质.原位化学还原修复技术:适用于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利用还原剂的注入造成一个还原区,将污染物还原为难溶态,而难以在土壤迁移,同时可使其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性能改良技术:主要适用于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