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2
爱莲说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
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文言文】《爱莲说》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爱莲说》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爱莲说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节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在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朵中,可爱的实在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干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生蔓延也不长枝条,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爱莲说》的这段节选,通过对比不同的花草,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和独特。
以下是详细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朵,可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都非常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濯清涟而不妖,
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茎干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生蔓延也不长枝条。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这段翻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文言文风格,还尽可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爱莲说》教学设计 2
湖北省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爱莲说》教学设计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学校喻长桥2011年4月《爱莲说》教学设计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学校喻长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充分完善自我,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
2、通过分析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难点:掌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学生分析:笔者所在地区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生长在浅水塘中的荷花比较熟悉,能够领略到“红衣翠扇映清波”“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但对于荷花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深刻理解比较少。
因此,笔者认为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应放在通过分析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掌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上。
四、设计理念: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的空间。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课改理念。
2、重视语文课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该教学设计的问题“你能说出君子还应该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无疑是对学生精神领域的一种影响和启迪,从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五、教学内容分析:《爱莲说》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讲读课文),它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同时也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
文章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与鄙弃,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含蓄而充分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本文骈句、散句交错运用,音节铿锵,朗朗上口,非常富有文采,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盛开一季的莲花,出现在水波荡漾之间,与鱼戏水是一道美景。
鲤鱼惊蓮,飞起数百尺,忽闻岸上踏歌声。
一只鲤鱼惊动了静谧的水面,纵身而起,却听到了岸上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蓮花百倍清。
桃花潭水深千尺,然而比不上莲花清澈的百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蓮花处,留住了他的影。
在千百次的寻找中,终于在莲花处发现了他的身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谁会想起西风的凉香,漫天萧瑟的黄叶,独自闷在闭紧的窗户里。
不管船行到水尽头,莲在其中,一般清秀,与荷争艳。
即使船行到水尽头,莲花也犹如清秀的佳人,美艳迷人,与荷花争奇斗艳。
复恐轻舟已过万,只影向疏林暮。
再次担心轻盈的船只已经穿越万水千山,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倩影,在疏林中逐渐消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该是绿意盎然,但红花却瘦弱无力。
思量半日也无情,不到莲峰不语情。
仔细思考许久,难以言表,只有在莲峰静静凝视,才能感受到深深的思恋之情。
使用词语解释:1.采:指采摘,摘下莲花。
2.田田:形容莲叶茂盛,一片片盖住水面。
3.鲤鱼: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特别喜欢在莲花池里游动。
4.惊莲:指鱼在莲花池里游动时,用脂肪快速地跃出水面,俗称“跑莲花”。
5.岸:池塘上的岸边,也指围绕池塘的地方。
6.踏歌:散步时行进的节奏和节拍。
7.桃花潭:指的是一个湖泊的名字,山水优美,景色如诗如画。
8.千尺:表示深度非常深的数量级,即深过千尺。
9.百倍清:指的是莲花的水质是桃花潭水质的百倍之多,特别清澈。
10.千百度:形容寻找的次数非常多。
11.留住:在诗中表示他留住了美好的回忆。
12.莲峰:池塘里莲花逐渐堆积成山后形成的高地,也指池塘中旁边的山丘。
13.不语情:指莲花在沉默中表达出来的情感。
爱莲说(周敦颐)(2)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2)原文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
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
1。
举例说明爱莲说第2段所运用的修辞方
举例说明爱莲说第2段所运用的修辞方《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著,以记叙性文学风格展现了白居易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其中第2段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下面将一一加以阐述。
首先,在《爱莲说》的第2段中,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将荷花与世间善良之人进行了比较。
他说:“智者见之,念之,亦无可忘也者。
已成之荷花,一日之内,可经百变也。
”这里的“智者”一词就是对这些“善良人”的比喻。
通过将荷花与善良人相提并论,白居易将荷花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寄托,使其具有了个性、灵气,也暗示了荷花所具备的美德和品质。
其次,夸张手法是《爱莲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通过夸张荷花的美丽,加重了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白居易在文章中称荷花是“异于俗花之可爱者”,并形容荷花的色彩瑰丽美妙,“春来遍是赤金裹粉黛,夏至时,澄碧如天的光泽,秋至后,又如在赤铜境里晕染,初升时是紫霞东来,微薄时成淡香,汜泽时是妖丽的樱穗,暮山时又有苍翠的竹形。
”这些夸张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第三,对比手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在《爱莲说》的第2段中。
通过对比荷花与其他花卉的区别,突出了荷花的特殊之美。
白居易写道:“芙蓉出水照影,水出照影,影乃重高于水。
而荷花出照,即水出照也,而影不见水高于影乎?”在这个对比中,白居易通过描述荷花的影子高于水面,强调了荷花的高洁与卓尔不群的美丽。
而且他还用对比的方式描写了荷花的花期与其他花卉不同,荷花“一日之内,可经百变也”,这进一步强调了荷花的变幻多样之美。
最后,字句的变化也是《爱莲说》中运用的修辞技巧之一、白居易在文章中经常重复一些词语比如“念之,亦无可忘也者”、“即花有重开之日,亦已有歇蓮之時”等等。
这种反复使用相似意象的手法,不仅加深了对荷花的印象,还使得文章更具诗意和音乐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2)全文赏析,作者,出处及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全文赏析,作者,出处及意思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在。
孟永奇语文《爱莲说》2
品莲:具体分析
不 蔓 不 枝
莲
品莲:具体分析
态 香气 不 蔓 不
环境 枝 气节
莲
花的对比
菊 花 傲 霜 斗 寒 贵 华 瑕 雍 容 无 : 丹 纯 洁 : 牡 花 : 莲
借花喻人
菊花 隐逸者 归隐山林 孤傲避世 正衬 莲花 君子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作者
牡丹 富贵者 追名逐利 贪图富贵 反衬
爱书说
中华文化,可爱者甚众。 中华文化,可爱者甚众。秦有面高山清流抚 琴之伯牙,晋有归隐山野吟诗作文之陶渊明。 琴之伯牙,晋有归隐山野吟诗作文之陶渊明。自 近世以来,世人盛爱影视。予唯爱书之处喧哗之 近世以来,世人盛爱影视。 地而独静,立名利之场而自洁,质朴厚重, 地而独静,立名利之场而自洁,质朴厚重,端庄 灵秀,自然无华,默然挺立。 灵秀,自然无华,默然挺立。静观文中广袤之宇 感悟字里远古之幽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宙,感悟字里远古之幽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与名哲共语,偕先贤齐乐。不亦快哉! 与名哲共语,偕先贤齐乐。不亦快哉! 予谓琴,文艺之高雅者也;影视,文艺之通 予谓琴,文艺之高雅者也;影视, 俗者也; 文艺之至高境界者也。琴之爱, 俗者也;书,文艺之至高境界者也。琴之爱,超 然高远如伯牙者,今又有几人?书之爱, 然高远如伯牙者,今又有几人?书之爱,同予者 不知何人?影视之爱,宜乎众矣。 不知何人?影视之爱,宜乎众矣。
托物言志
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 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这些描 写以花喻人,借莲的美好形象, 写以花喻人,借莲的美好形象,喻君 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正直高洁、 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正直高洁、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这是作者 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 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情操. 洁身自好的情操.
举例说明爱莲说第2段所运用的修辞方
举例说明爱莲说第2段所运用的修辞方《爱莲说》是唐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全诗共八段,描述了诗人对莲的喜爱和对莲的情感表达。
其中第二段是诗人通过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莲的美丽和纯洁。
下面是对《爱莲说》第二段的修辞方写相关参考内容。
修辞手法一:比喻《爱莲说》第二段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将莲花与各种美丽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莲花的高贵和纯洁。
1. "疑似白露凝香雾":这里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莲花质朴纯洁的形象与白露凝香雾相联系,赋予了莲花一种清新如露的美感。
2. "冰心在玉壶":用比喻的手法,将莲花花瓣晶莹剔透的质地比作玉壶中的冰心,描绘出莲花的清丽和纯美。
3. "梨花带雨参差滴":将莲花花瓣上的水滴比作梨花上的雨滴,运用比喻手法将莲花的美丽与梨花的娇媚相类比,展现出莲花的妩媚之态。
修辞手法二:排比在《爱莲说》第二段中,诗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形容莲花的美丽和高尚。
1. "肌理细腻"、"身轻体软"、"犹带花衣卧夜舒":通过排比的形式,强调了莲花的触感细腻和身体的柔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莲花的娇嫩。
2. "淡雅浓香"、"清丽高贵"、"宝瑟起弦铮金鸣":通过排比的手法,将莲花的气味、外观和声音进行了有力的排比,增强了莲花的美丽和高贵感。
修辞手法三:拟人化在《爱莲说》第二段中,诗人通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莲花赋予了触情感的特征,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1. "常如珍重":将莲花人化为一个珍宝,表达出对莲花的珍爱之情。
2. "暗香":通过将莲花的香味拟人化,让读者对莲花的香气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修辞手法四:对比在《爱莲说》第二段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莲花的美丽和高尚。
1. "冰心在玉壶,冷艳自更妩媚":通过将莲花的冰心和玉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莲花的娇美和高洁。
读《爱莲说》心得体会2篇
读《爱莲说》心得体会 (2)读《爱莲说》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和寄托,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这首诗让我对莲花产生了新的认识。
诗中描绘的莲花傲然挺立于水面,清雅高洁。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莲花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人佩服,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人类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内心的强大和平静。
其次,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能展现出美丽和纯洁,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困境,但正是这些磨难锻炼了我们的心智和品质。
就像莲花一样,不被外界的恶劣环境所影响,保持自己的本真和美丽。
这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面的美好,更在于内心的成长和独特。
最后,这首诗还给了我对自然的敬畏和品味之情。
莲花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形式,它的存在给了我更多的灵感和激励。
与莲花相比,人类的一生短暂而微小,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并尊重自然界的伟大和神奇。
虽然人类能够改造自然,但我们也要保持谦卑,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的来说,《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它给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启示,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美好,更在于内心的成长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我希望能够像莲花一样,保持自己的纯洁和美丽,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自然界的伟大和神奇。
读《爱莲说》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二)《爱莲说》是明代文学家徐霞客的一篇杂文。
这篇文章以写莲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莲花的妖姿和坚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读完《爱莲说》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莲花的美丽和哲理含义。
莲花在道家文化中被赋予了纯洁、高洁和坚强的象征意义。
文章中所描述的莲花的独特之处和与众不同的生长环境,让我联想到莲花的品质和灵性。
爱莲说2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香 远 益 清 亭 亭 净 植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 ,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
噫 ! 菊 之 爱 , 陶 后 鲜 有 闻 。
2、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 更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 主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托物
言志
莲:虽在尘市,但不同流合污,不 慕富贵,鄙视趋炎附势 反衬 炎 牡 附 丹 势 : 。 贪 图 富 贵 , 趋 同 流 何 污 而 隐 居 正衬
菊 : 不 愿 意 跟 统 。 治 者
理解句子的含义: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君子不为世俗所污 • 君子不求媚于人, 端重,有气质 • 思想行为的通达正 直 • 不拉拢 、不勾结 • 好名声越传越远、 越久 • 君子卓然独立,情 操高尚 • 君子胸怀通达,行
不 蔓 不 枝
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
体态香气 风 度
托物 菊花— 言志 隐逸者 : 莲花— 洁身 君子 自好 牡丹— 不慕 富贵者 富贵
《爱莲说》-2
关于莲花的诗句作者: 加入日期:09-10-06《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忆莲>>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娥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访莲>>友人致电来,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
<<种莲>>清塘引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身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对莲>>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燕园不可采莲莲叶空自田田无鱼戏在莲中我亦难入莲间<<画莲>>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尽态极妍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难<<赏莲>>炎夏雨后月,春归花寂寞;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
<<咏莲>>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怜君自来高格,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花中君子来哪方婷婷玉立展娇容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纵使清凉遮炎夏为甚委靡躲寒冬既然不愿纤尘染何必立身淤泥中<<赞莲>>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梦莲>>京北秋来风景异,天高云淡雁迷离;踏破铁岭无觅处,寻遍荷塘空水遗;无可奈何秋睡去,仙衣胜雪倾心起;何故幽叹无缘见,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周敦[dūn]颐[yí]
(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②晋陶渊[yuān]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④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â]玩焉。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者也。
⑧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⑩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ǐ]。
译文
①水里、陆地上各种草草木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②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自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③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艳,④它的茎里面是中空的,外面则是笔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叶叶,越是离得远越觉得香气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随便地去玩弄它。
⑤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⑥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⑦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⑧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⑨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⑩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三年级二班米雨恬。
爱莲说第二段文言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在水中和陆地上的草木花卉中,可爱的种类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间的很多人都喜欢牡丹。
而我,却独独钟爱莲花,它能在淤泥中生长而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通达而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枝条,香气远播更加清新,姿态端庄,整洁地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玩弄。
在这段文字中,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详细翻译和解读: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水中的陆地上的草木花卉,可爱的种类非常多。
- 这句话描绘了自然界中花卉的丰富多样,为后文对莲花的喜爱做铺垫。
2. 晋陶渊明独爱菊。
- 晋代的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
- 这里提到了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爱菊著称。
3.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自从唐代以来,世间的很多人都喜欢牡丹。
- 李唐指的是唐代,牡丹在唐代被广泛种植和喜爱,成为富贵和繁荣的象征。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独独钟爱莲花,它能在淤泥中生长而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
-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通过对莲花的描述,表达了周敦颐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5.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它的茎内通达而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枝条。
- 这是对莲花形态的描绘,寓意着莲花的内在和外在都保持着正直的品质。
6.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它的香气远播更加清新,姿态端庄,整洁地立在那里。
- 这里进一步赞美了莲花的香气和姿态,表现出莲花的高洁。
7.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玩弄。
- 这句话强调了莲花的不可亵渎,表达了作者对莲花高洁品质的尊重。
整段文字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爱莲说》授课PPT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1)一词多义 ①远 香远益清( 远闻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远处 ) ②可 可爱者甚蕃( 值得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能够 )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2)古今异义 ①植:古义:竖立。 【例】亭亭净植。 今义:栽种。 ②宜:古义:应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例】宜乎众矣。 今义:合适。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竖立观而不可亵玩Fra bibliotek。语气词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
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叹词,表示感慨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应当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zhuó
xiè
濯亵
lián
清涟
yì
隐逸
知识链接——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
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知文章节奏。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整体感知后,翻译课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和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 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 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 (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 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 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 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 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
——生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 ——内心通透,行为 正直,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体态香气:“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 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亵玩焉。 )
叙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议论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 焉。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 代著名哲学家,他任职南康郡时, 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个四十 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 池”),并为此修建了“赏莲亭”,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 借花述志。
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 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 代的杂文相似。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fá n yū 涟 liá n 亵 xiè 濯 鲜有闻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染)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总说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分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作业: 1、将《爱莲说》一文会背 并默写在作业本上。 2、选择一种你比较衷情的 花,抒发你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