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环评一、名词解析1、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改扩建项目的三本帐:现有工程(改扩建前)排放量+扩建项目最终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排放量。

其中“以新带老”消减量:老污染源通过改扩建的削减量。

三本帐:现有污染物实际排放量A;改、扩建或技改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B;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C;即(A+B-C=D,且D新建项目两本帐;产生量-治理消减量=最终排放量;改扩建项目的三本帐;现有工程(改扩建前)排放量+扩建项目最终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老污染源通过改扩建的削减量)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6、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是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这里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7、水体污染: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等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现象。

8、风频:吹某一风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

风向指风的来向。

气象台站风向资料通常用16个风向或风向角来表达,即北风N、东北偏北风NNE、东北风NE、东北偏东风ENE、东风E、东南偏东风ESE、东南风SE、东南偏南风SSE、南风S、西南偏南风SSW、西南风SW、西南偏西风WSW、西风W、西北偏西风WNW、西北风NW、西北偏北风NNW,静风的风向用C表示。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爱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爱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限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确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爱护的规范(2)环境爱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爱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爱护法令, 法规和条例(6)环境爱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爱护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打算阶段,主要工作为探讨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料和评价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保护对象三特点:主体是人类;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不含社会因素。

3.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4.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7.环境影响评价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技术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态学、文化与社会经济等。

管理制度即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的做法。

8.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9.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一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技术原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要求)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年);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一、 名词解释:1、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

2、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定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4、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6、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7、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知道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8、 等标污染负荷: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

9、 等标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并通过求和得到某个污染源(工厂)、某个地区和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占综合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比。

10、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1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12、灵敏度:是模式输出(计算浓度)对输入变量的偏导数。

13、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环评复习资料

环评复习资料

NO.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概念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实施,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重要时间节点(主中国)1. 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试行,1989年12月26日正式实行,2015年1月1日更新(意思是,实行新的环境保护法)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10月28日发布,2003年9月1日实施。

4.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啥标准—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

5.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执行。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地方标准较之于国家标准具体措施)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环评概述1、环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特点是:(1)整体性和区域性: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而环境的区域性则是由于地理位置或空间范围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特征。

(2)变动性和稳定系性:在自然或认为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但环境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认为或自然作用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就能通过自我调节让这些变化逐渐消失,回复到变化前的稳定状态。

(3)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就是资源。

人类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环境具有资源当然就具有价值,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以及物资和能量。

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性)及其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其基本功能有: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向导功能。

3、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及相互关系。

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标准体系。

分为两级,7种类型。

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4、何谓环境影响评价?何谓环境质量评价?两者之间有何区别?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众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确定具体的环境质量要素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用评价结果表征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区别:前者是指某活动对未来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先估计;后者则是对现有的环境状态进行评定和预测,主要为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管理服务。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范围,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精编版(含答案)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精编版(含答案)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精编版(含答案)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考试复习题集填空题: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指导性)(专项)。

3、⽣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问题。

4、⽣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

5、环境影响预测⽅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净能⼒:是指由于⼤⽓⾃⾝的运动⽽使⼤⽓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起到对⼤⽓的净化作⽤,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

7、清洁⽣产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先进的⼯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资源利⽤效率,减少或避免⽣产、服务和产品使⽤过程中污染物的产⽣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跟踪监测的⽅法与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0、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

11、⽣态系统的定义:指⽣命系统与⾮⽣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12、评价因⼦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13、()和()是影响⼤⽓扩散能⼒的主要动⼒因⼦。

)(烟尘)(⼯业粉尘)。

14、⼤⽓总量控制因⼦:(SO2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16、⽔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产和进⼊环境的⽅式分为(点源)和(⾯源)。

17、噪声痛阔定义及其指标(使⼈产⽣疼痛感觉的声压,声压值为:20Pa)18、焚烧时产⽣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恶英类)19、⽣活垃圾填埋场距离⼈畜最近距离(500⽶)20、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21、⽔质监测的四个断⾯(背景断⾯)(对照断⾯)(控制断⾯)(削减断⾯)。

环评工程师备考经验

环评工程师备考经验

环评工程师备考经验一、了解考试大纲在备考环评工程师考试之前,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要求。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读,可以更好地把握备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考试大纲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

同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练习和查漏补缺。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环评工程师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备考的关键。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关注环境评价的最新动态环境评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关注最新的环境评价动态是备考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专业网站和政策文件等途径,了解最新的环境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

五、练习做题练习做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做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方式,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同时,要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六、参加培训课程参加培训课程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可以选择一些权威的培训机构或在线课程,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学习。

在参加培训课程的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七、合理分配时间备考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既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又要避免过度疲劳。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进度安排,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

同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练习和查漏补缺。

八、保持积极心态备考过程中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积极面对并寻求解决办法,不要轻易放弃。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九、做好考前准备考前准备是考试成功的重要保障。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复习题加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复习题加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加答案1、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中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综合性标准与行业性标准间是何种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2、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有哪些组成?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及作用?A(I)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对建设项目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6)公众参与制度;(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B(I)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

(3)为区域的杜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环境敏感区有哪些?(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涧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5、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何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

2、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定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6、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7、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知道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8、等标污染负荷: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

9、等标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并通过求和得到某个污染源(工厂)、某个地区和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占综合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比。

10、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1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12、灵敏度:是模式输出(计算浓度)对输入变量的偏导数。

13、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按影响结果划分为土壤污染型、土壤退化/破坏型;按影响时段划分为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按影响方式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按影响性质划分为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协同影响;按污染的成因划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和固体废物污染型.3.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有专业判断法、调查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

环评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论1.环境的法律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质量的的含义?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的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3.环境评价的概念及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2、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3、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分类:按对象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按时间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开始五个发展阶段: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2~1979年)2、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4、提高阶段(1979~1989年)5、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6.按环境影响要素分类,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1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 2气、 3声、 4固体废物、5生态、 6核及放射性、 7电磁、8水土保持、 9社会经济、 10人体健康7.环境标准的分类?按级别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或部门标准按内容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按性质分:强制性标准(GB)、推荐性标准(GB/T)8.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两个级别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个类别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环境影响的分类筛选?(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评复习资料

环评复习资料

1.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组成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由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组成2、环境标准之间在关系从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3、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声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五类0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 类和4b 类两种类型。

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复习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念⒈环境影响⑴定义: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⑵研究目的: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措施限制人对人的不利影响)⑶分类,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

不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

不利与有利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不同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由于价值观念、利益需要等的不同,对同一环境变化的评价会不尽相同,导致同一环境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不易。

⒉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⒈环评法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⑴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⑵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需要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⒉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②分类管理、分级审批;③明确规定鼓励公众参与;④环评内容丰富,为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技术审查制度。

环评复习资料

环评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 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要素:构成环境系统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根本单元,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由环境因子组成的。

环境因子: 1. 地质与气候因子 2.化学因子3.生物因子 4.物理因子环境质量: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表征环境对人群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开展的适宜程度。

分为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了到达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工程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包括建设工程环评和规划环评。

评价分类: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固废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一般按环境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分别划分等级环评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章2002年10月28日,九大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2003年9月1日实施。

2004年2月通过环评工程师资格证制度。

同年4月1日正式实施。

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工程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区域,主要包括: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嗯哼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2.根本保护农田保护区、根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环评复习

环评复习

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在一定时间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生物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2环境标准:为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由权威部门发布的环境技术规范 3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4容许排放量:指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技术、经济、环境、管理等因素,对排污源某些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内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量5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6环境影响评价:在人们采取对环境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评价这种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事先制定出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就能较适当的解决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7环境影响识别:就是通过系统的检查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影响组成 8有效源高:排气筒出口距地面的几何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9列表清单法:是指将所选择的污染生态效应参数列在一个表格的行或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以正负符号、数字其他符号表示影响的性质、强度等,可以鉴别污染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良的或有益的生态效应,但该分析对生态效应参数通常不能进行定量计算10重叠法:就是将一套表示生态环境特征的地图叠罗起来,做出一套复合图,以表示生态系统的特征,指明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各部位污染效应性质和程度11风险:风是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的后果的乘积 二、填空1、水域功能分类: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二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余下产卵地等;三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污染源的调查一般分三个阶段:①准备阶段--收集资料②实地调查、监测、评价阶段 ③总结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较成熟方法环境质量指数法、概率统计法、模糊数学法、生物指标法4、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5、大气划分评价依据: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标准等因素,划分为一、二、三级6、地面水划分依据:①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的判据为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水的水质②与地面受纳水体的规模和水质的具体要求有关7、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8、预测方法包括:模型计算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9、分级型指数是一种与我国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配套的方法,将地表水分为六级,采用评分制10、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转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热污染11、野外实测资料反推法(两点法)LL t k 01ln 1∆=L 0,L--实测上下断面的BOD 5浓度12、太阳辐射等级划分依据:云量、太阳高度角和地面风速13、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分为三类14、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调查处于85dB(A)以上的噪声15、厂区噪声水平调查:点阵法、敏感点和点源附近的测点加密、稳态噪声测量、所有测点的数据均应直接标记在厂区总平布置图的方格网坐标交点的右上角,供数据处理使用三、问答题1、物料衡算答:该方法的依据是物质不灭定律,根据工厂的原料、燃料、产品、生产工艺及副产品等方面的平衡数据来推求污染物的排放量数学模型A=B-(a+b+c+d)A---污染物流失总量B---生产过程中使用或生成的某种污染物总量A---进入主产品结构中的该污染物总量b---进入副产品、回收品中的该污染物的量c---在生产过程中分解、转化掉的该污染物的量d--采取净化措施处理掉的该污染物的量2、SP模型适用条件答:1、河流的自净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相反的过程,即该有机污染物在水中先发生氧化反应,消耗水中的氧,其速率与其在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成正比2、大气中的氧不断进入水体,其速率与水中的氧亏值成正比3、次生盐碱化原因分析答:包括拟建项目排水数量,盐碱种类与浓度,工程特征参数,影响区域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和矿化度,土壤的质地、剖面结构、盐渍度,以及本地区或相近地区的观测资料4、大气污染源应该调查的项目答: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项目包括如下:①按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工段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②按分厂或车间统计各排放源(含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③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主要污染物的现有排放量、改扩建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后现有工程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的新增排放量④对于主要污染物,除调查正常生产时排放量外,还应估算非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排放量⑤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⑥点源调查内容⑦统计评价区内面源时,首先进行网格化,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参数⑧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⑨原料、燃料及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有风时,易产生扬尘二级评价项目的调查内容可参照上述内容进行,但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③、⑤、⑥、⑦、⑧等项内容5、幕景分析法三要素答:筛选:仔细检查---征兆鉴别---疑因估计监测:疑因估计---仔细调查---征兆鉴别诊断:征兆鉴别---疑因估计--仔细调查6、污染源调查评价目的答:弄清楚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以及污染物的类型、位置,判断主要污染物、污染源,为环境评价与环境治理提供依据7、大纲包含哪些方面答:总则,建设项目概况,拟建地区的环境简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环保设施与经济基础评价,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评价工作经费概算8、大气三类标准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的工业区 9、水污染防治措施答:1)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

环境质量评价总复习

环境质量评价总复习

环境质量评价总复习一、填空题1、按照环境的主体来分,一种是以生物为主体,另一种是以人作为环境的主体。

2、可以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至少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四种价值。

3、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可划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4、环境质量评价的精度是指评价结果与环境真实值的差异。

一般来说,评价精度是由环境要素的取样密度来控制的。

5、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主要有浓度控制标准、地区系数法标准、总量控制标准、负荷标准和工艺标准五种。

6、“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两级,评价工作中我们多数采用二级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的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划分为I〜V类。

可以用作饮用水的类别有I〜III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土壤划分为匕里类。

一般农田、蔬菜地执行R类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分0〜4类。

其中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1类标准。

8、交通污染源主要开展噪声和尾气的调查工作。

环境污染源按形态可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环境污染源按行业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

9、工程分析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10、总量控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11、到目前为止,环境指数法仍是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个环境指数的值设计成随环境质量的提高而递增称作环境班指数,而指数的值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应称为环境污染指数。

环境指数的综合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代数叠加、加权平均和加权平均兼顾极值。

12、环境质量分级基准为清洁、未污染、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

13、我国的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14、大气一级评价监测点不少于坦个;二级评价监测点不少于6个。

大气监测点位置布设常用的方法有五种网络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和配对布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环境概念广义上: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保法中“环境”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ISO14001标准对环境的定义是: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环境敏感区: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需特殊保护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保护地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热带雨林、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

3、“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以及综合利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4、环境标准分类(六大类):(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6)环境仪器设备标准:5、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6、环境影响分类:影响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影响性质-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影响时长-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影响时段-施工期和运营期。

7、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评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及工作程序1、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3、环评工作者工作安排具体顺序:→接受建设单位要求进行环评工作的委托函→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编制环评工作大纲→详细资料收集调查,补充监测→工程分析→按环境要素分别进行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环保措施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公众参与调查分析→结论和建议(明确)。

4、环评大纲的编写总则;建设项目概况:周边环境概况;环境现状调查;预测方法、范围、相关参数、调查制度等;工作成果清单;工作组织、计划安排;经费概算。

5、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总论建设项目及周边环境概况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地面水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环境噪声现状及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其后可增加其他要素的评价章节)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结论及建议6、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第三章工程分析及污染源调查评价1、工程分析: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是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设计、施工、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利用及能源消耗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找出项目中的环境问题及污染因素。

尤其是对污染型的建设项目,要从资源因子、能源因子的使用过程,分析污染因子的产生、来源及强度。

2、工程分析的作用:(1)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2)弥补可研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3、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1)类比调查法:指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

(2)物料衡算法:指利用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等于产出产品总量和物料流失总量之和求出污染物排放量在有资料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采用此方法进行计算。

要求对生产工艺和原辅材料比较熟悉。

(3)资料复用法:指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方法。

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准确性较差,一般用于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4、两本账对于新建项目污染源强,应算清“两本帐”“两本帐”:即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实现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减量,二者之差即为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5、三本账对于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源强,应算清“三本帐”“三本帐”:即为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或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或扩建完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或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或扩建完后污染物排放量。

6、水平衡:建设项目所用的新鲜水总量加上原料带来的水量等于产品带走的水量、损失水量、排放废水量之和。

7、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8、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局的合理性;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9、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企业概况,工艺调查,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生产布局调查,管理调查,污染物治理调查,污染排放情况调查,污染危害调查,发展规划调查。

10、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城市居民人口调查,居民用水和排水情况调查,民用燃料调查,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11、污染源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总体思路:先求出每个污染源中每个污染因子的等标污染负荷,然后再求出每个污染因子在区域中的等标污染负荷比,每个污染源在区域中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以此来确定各自所占比例的大小,从而筛选出区域中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

(a) 先求某区域中第j 污染源中第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j )定义为:jijij ij Q C C P ⋅=其中:Pij 为该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Cij 为该污染物的平均排放浓度(水:mg/L,气:mg/m 3); Cij 为该污染物评价标准(水:mg/L,气:mg/m 3);Qj 为该污染源的单位时间排放量(m 3/a)。

(b) 然后算出第j 污染源(共有n 中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j) :),......,2,1(1n i P P ni ijj ==∑=(c) 再算出该区域(共有m 个污染源)第i 中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i ):),......,2,1(1m j P P mj iji ==∑=(d) 再算该区域(共有m 个污染源、n 中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 ):∑∑===m j ni ijP P 11(e) 求得第j 污染源中第i 污染物在该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100⨯=PP K ij ij(f) 求得第j 污染源在该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100⨯=PP K j j(g) 求得第i 污染物在该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i第四章 清洁生产评价1、清洁生产基本概念(UNEP1996年)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2、清洁生产基本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评价思路: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和实施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案。

4、清洁生产与环评的关系:(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末端治理,忽视全周期的管理;建设项目可能先天设计不足,工艺设备落后,环评对此改变的力度较小。

(2)清洁生产概念引入环评的好处两者都是追求对环境的污染的预防;环评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业主使他们的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能达到浓度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通常借助的工具是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则不同,它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即从源头和生产过程防止污染物的产生。

(3)清洁生产与环评的结合面工程分析,工艺流程,原辅材料,设备,能源水源等。

5、清洁生产评价指标:(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定性)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定量) (3)产品指标(定性)(4)污染物产生指标(定量) (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半定量) (6)环境管理要求(定性) 6、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1 评价等价划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1、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 ,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 10%。

其中P i 定义为%100/0⨯=i i i C C PP i :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 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浓度,mg/m 3; C 0i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3。

C 0i 的选用:(1)上述公式中的C 0i 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1h 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限制;(2)对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3)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2、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如污染物数i大于1,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取P i值中最大者(P max),和其对应的D10%。

注意:(1)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2)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3)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4)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5)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6)一、二级评价应选择本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