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线粒体的动画,能够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2.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表达的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细胞呼吸的学习,体会生命活动的有序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4.基本活动经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二、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后是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本节课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跨膜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a.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b.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四、教学流程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2.作出假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3.设计实验:(1)实验思路: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产物。
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H]+O2
项目 阶段 与氧的关 系 能量的变 化 总反应式 及各元素 的去向
第一阶段①
第二阶段②
第三阶段③
无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关系
必需氧参与
热能 稳定的有氧呼吸 转移 水解 ――→ 化学能――→ ATP ――→ 供给 化学能 生理活动
(1)各反应物参与的阶段:如葡萄 糖在第一阶段参与,H2O在第二阶段参与, O2在第三阶段参与。 各生成物产生的阶段:[H]在第一、二阶段都 产生,CO2在第二阶段产生,H2O在第三个阶 段产生。 (2)好氧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和细胞膜。 (3)生成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于O2;CO2中的 氧一半来自于C6H12O6,一半来自于参与反应
第 3 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 胞呼吸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1.识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氧 _____的参与下,通过 1.概念:是指细胞在 彻底氧化分解 CO2和水 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同时释 放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过程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丙酮酸 第二阶段:________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 乳酸 酒精和 2 解成CO _____________ 或转化成————。 第一 4.能量转化:只在_______阶段释放出少量 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 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 吸速率下降。 (4)含水量。 ①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 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②在作物种子的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 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高一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
高一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③掌握呼吸方式的判断并会利用呼吸作用方程式计算。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
②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处理信息、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③通过辨析等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希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知道理论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
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原理。
2细胞呼吸原理和本质3根据呼吸作用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教学过程【导入】本课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且能量的直接提供者ATP,ATP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对于生物体来说ATP中的能量都可以来源于呼吸作用,本节课主要来复习细胞呼吸。
【活动】细胞呼吸学生活动活动1问题1:生物体内有多种供能物质,各种能源物质在供能上有怎样的关系?问题2:细胞呼吸是ATP的主要来源,ATP还有哪些来源呢?【讲授】请两个同学写出细胞呼吸反应式,引导出细胞呼吸类型、概念和过程的复习。
PPT分别展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完整过程,提出相应问题问题3:有氧产物CO2、H2O中的氧原子的来源?追问:如果提供18O2,可以产生放射性C18O2吗?问题4:有同学认为反应式中的“能量”就是“ATP中的能量”,对吗?问题5:为什么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呢?最后,讨论辨析:1、没有线粒体的生物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2、有线粒体的生物就一定会发生有氧呼吸吗?总结: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学课件 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嵴
基质
思考1?
线粒体哪些结构是与它的功能 相适应?
2、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
?思考
能量的去向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 酶 2CH3COCOOH +4 [H] + 2 ATP C6H12O6 (丙酮酸)
② 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酶 6CO2 +20 [H] + 2 ATP 2CH3COCOOH (丙酮酸) +6H2O ③ [H]的氧化 24[H] + 6O2 酶 场所:线粒体内膜
粮食储藏 果蔬保鲜
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 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延长保 存期限。 例: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 14.5%时,呼吸速率就会骤然增加 , 释放出的热量和水分,会导致粮食霉 变。
果蔬保鲜
为了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 用降低氧浓度、冲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 例:苹果、梨、柑、橘等果实在0~ 1℃时可储藏几个月不坏;荔枝一般只能 短期保鲜,但采用低温速冻等方法可保鲜 6~8个月。 农村广泛采用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蔬 菜,也是利用水果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抑 制细胞呼吸的原理。
5、无氧呼吸的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 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 乙醇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 缺氧环境条件。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 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 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供给能量,满 足人体的需要。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动物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 在有氧存在时受到抑制。
例:高等动物的肌细胞、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C6H12O6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警示钟】
该实验应在25℃~35℃的条件下进行,此时酵母菌中酶的活性 最高,生命活动最旺盛,细胞呼吸明显。若温度过低,酵母菌代 谢缓慢;若温度过高,酵母菌会被杀死。
(2)不同条件下的装置:
①有氧条件装置:
NaOH溶液
澄清的 石灰水
②无氧条件装置:
澄清的 石灰水
(3)检测细胞呼吸产物所用试剂与现象: 检测产物 所用试剂 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现象 变混浊 _______ 由蓝变绿再变黄 灰绿色 橙色变成_______
二氧化碳
酒精 (4)结论: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 重铬酸钾溶液
【解析】选D。本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是自变
量;乙、丙两个试管中液体是酵母菌培养液,要保持活性,进行 细胞呼吸;气泵泵入的气体应首先除去CO2,防止对实验结果产 生干扰。
【变式备选1】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 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提示: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 ,生成ATP,第二 阶段不释放能量合成ATP。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过程及关键步骤 1.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
件下?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
什么? 作出假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 菌可无氧呼吸中产生的ATP少,是由于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了解ATP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2.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ATP的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的酶促反应过程2. ATP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机制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1. 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2.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解释两者的区别。
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ATP的1. 讲解有氧呼吸的过程:糖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2. 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和能量释放过程。
3. 强调ATP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ATP是细胞内能量传递和储存的主要形式,通过细胞呼吸过程。
四、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现象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ATP量。
2. 拓展讨论: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评价:1. 通过提问和实验观察,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拓展问题,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过程(续):六、细胞呼吸的酶促反应过程1. 讲解细胞呼吸中的关键酶:糖解酶、柠檬酸循环酶、电子传递链酶等。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ATP的主要来源_细胞呼吸教案
ATP的主要来源_细胞呼吸教案有氧呼吸是细胞内产生ATP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产生一些NADH和FADH2,然后这些NADH和FADH2通过线粒体呼吸链逐步释放电子,在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最终将氧气还原成水,生成大量ATP。
有氧呼吸过程包括糖解、乳酸发酵、异戊二烯酸回路、柠檬酸循环和线粒体呼吸链。
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中,能量逐渐释放,最终转化为ATP。
无氧呼吸是指在氧气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细胞产生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通常在氧气供给不足时,例如在运动或植物在夜晚时进行。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或酒精,产生一些ATP。
无氧呼吸的产物比有氧呼吸少,同时生成的ATP数量也较少,因此无氧呼吸是一种相对低效的产能方式。
细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维持细胞内的正常代谢活动。
在细胞生长、分裂、合成物质和维持细胞结构等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ATP来支持。
细胞内的ATP水平是细胞生存和运作的必要条件,如果ATP供应不足,细胞将无法维持正常代谢活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除了细胞呼吸外,细胞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产生ATP,如磷酸转移过程、脂肪代谢和发酵过程等。
在这些过程中,细胞可以利用不同的底物来产生ATP,以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然而,细胞呼吸仍然是细胞内产生ATP的主要途径,它可以更有效地产生ATP,并为细胞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
总之,ATP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供应物质,细胞通过细胞呼吸过程来产生ATP。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两个主要的途径来产生ATP,有氧呼吸产生大量ATP,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
细胞呼吸是细胞生存和运作的必要条件,细胞通过细胞呼吸来获得足够的ATP来维持正常代谢活动。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产生ATP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细胞生存和运作的基础。
(完整)高中生物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呼吸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呼吸作用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教材新旧知识组合,使学生领会认知结构须逐步深化,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2.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分析比较;尤其是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伴发生的理解,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论的思想。
2.拓宽发酵理论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科普实例,使学生受到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熏陶。
3.呼吸作用的突出意义是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充足的氧是有氧呼吸的前提和条件,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掌握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运用比较法。
2.结合多媒体复合片,对板块知识能采用读、想、议、练等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有氧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
[解决方法]①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②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①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特点。
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办法]①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②通过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启发学生思考不可分离的联系点。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为什么无氧呼吸的产物有的是酒精?有的是乳酸?[解决办法]启发学生运用酶的特性解释。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谈话法和引导对比法为主,兼用讲述法、归纳小结法。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因氧气的消耗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
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导 致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
(4)特点:①能量是逐步释放;②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 。 3.能量转化
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
kJ左
右的能量储存在
中,其余的以
形式散失掉。 1 161
ATP
热能
要点探究
要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D.硝化细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2.对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等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 无氧 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 后就容易进行大量繁殖,因此,较深的伤口需及时清理、敷药并注射破伤 风抗毒血清等。
要点探究
要点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应用 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相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要点2 根据气体代谢特点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如图所示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B ) A.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不移 B.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C.装置1中红色液滴不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D.装置1中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左移
2014高中生物_5.3_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导学案_新人教版必修1
第5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预习案课前预习一、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91—93(对比实验)内容,认真思考完成下列填空。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____________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或其他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原理:酵母菌在和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属于菌。
3.检验产物:①CO2的检测: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也可使水溶液由蓝变再变。
②乙醇的检测: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反应,变成色。
教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概述“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操作和装置。
3.说明细胞的有氧呼吸概念、过程,认识其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重点】 1. 有氧呼吸概念、过程,认识其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及产物的检测方法【教学难点】 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2. 1. 有氧呼吸过程、场所活动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每个模块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做笔记。
【课堂学习笔记】装置1 装置2: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酵母液石灰水酵母液石灰水1.装置是有氧呼吸的装置,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场所:第二阶段:场所:第三阶段:场所:2.有氧呼吸是指在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释放生成许多的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当堂训练】1、下列有关试剂使用不正确的是()A.用溴麝香草酚蓝鉴定CO2 B.用菲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DNA D.用橙色的重铬酸钾鉴定酒精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和产能最多的阶段分别是()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 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 第三阶段和第三阶段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 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 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4、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场所依次是()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课后训练】右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据图回答:(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从图可知,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产能最多的是阶段,场所为,从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来看,参与的分解产物是,放出的能量(多或少),。
☆检测目标☆班级姓名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应用。
要点强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当堂检测☆1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D. 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3 、生物体吸收的 O2用于()。
A. 在线粒体内含成 CO2B. 在细胞质基质中与 [H] 结合生成水C. 部分形成 CO2,部分与 [H] 结合生成水D. 在线粒体内与 [H] 结合生成水4 、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氧B. 葡萄糖——丙酮酸——氧C. 葡萄糖——氧——水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5 、将鼠的肝细胞磨碎,离心后试管中有一层成分含许多呼吸酶。
这些呼吸酶可能来自()。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核仁D. 核膜6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A. 贮藏在葡萄糖中B. 存留于酒精中C. 存留于乳酸中D. 以热能形式散失7 、在四支试管中分虽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 葡萄糖+线粒体C. 丙酮酸+核糖体D. 丙酮酸+内质网8 、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
高一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5.3《细胞呼吸—atp的主要来源》第1课时
【考纲】1.细胞呼吸及其原理对应用 B 2.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 c【知识网络】【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三、细胞呼吸——ATP的主要来源(一)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 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主要)和无氧呼吸。
①反应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②特点:需要酶的催化,在温和条件下氧化分解,能量逐步释放出来,无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
③细胞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3.原理:①有氧条件的控制:向盛有酵母细胞和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A瓶)不断通入空气注意:通入A瓶的空气先要通过NaOH溶液,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A瓶中检测到的CO2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②无氧条件的控制:密封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锥形瓶(B瓶)注意:B瓶应封口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瓶子,这样做是为了耗尽瓶内的氧气,以证明B瓶产生的CO2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③保证酵母菌能正常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液)适宜的温度(18-25℃)④鉴定有无酒精产生:(酸性)重铬酸钾(橙色)+ 酒精→灰绿色(具体做法?)注意:该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检验司机是否喝酒)⑤鉴定有无CO2产生,比较产生CO2的多少A.有无CO2的产生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黄B.CO2产生的多少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及程度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4.过程: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②按图示安装实验装置③检测CO2的生成、酒精的产生5.结果预期: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且甲中混浊程度高且快2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6.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且有氧时产生的多。
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不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高中生物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人教版必修1
《ATP的主要根源——细胞呼吸》教课方案目标专题:必修课本 1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给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改正概略: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含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种类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改正加:第 1 节降低化学反响活化能的酶;第 2 节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第 3 节 ATP 的主要根源——细胞呼吸;第 4 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 的主要根源——细胞呼吸》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 、认识呼吸作用的看法、种类、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看法、总反响式、过程和图解 , 差别和联系。
3 、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色。
能力目标: 1 ﹑经过指引学生剖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2 ﹑经过学生念书及与教师的议论活动,培育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术技巧。
3 ﹑经过学生议论对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育学生自我建立知识系统的能力和对有关知识进行剖析比较的思虑能力。
4 ﹑适合扩展认知面,培育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 1 ﹑在教课中,经过剖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浸透生命活动不停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征,使学生逐渐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看法,认识生命。
2 ﹑经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关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怀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课要点、难点 1 、教课要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 、教课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课课时 2 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课过程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回首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 ATP”,设疑“储藏在糖类中稳固的化学能怎样转变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忱,引出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3_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分析实验现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概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3)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提高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识记并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运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阐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生命2.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及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分析。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1.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等产物,并且都释放出能量。
2.不能。
否则,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而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
但是,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许多。
〖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户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讲授】有氧呼吸〖讲述〗结合课本图5-9来讲述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适当可补充一些方程式)有氧呼吸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是生物体高效率地获取能量的反应过程。
其反应过程包含许多反应步骤,基本可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和[H]并可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丙酮酸和H2O脱[H]产生CO2也可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与O2反应产生H2O并可释放大量的能量。
30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必修1中第5章第3节。
安排在了细胞结构及细胞物质输入输出内容之后。
强调了呼吸作用是细胞能量的来源。
而能量是细胞进行各项生理过程的动力。
所以本节内容的侧重点是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及相应场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学生能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及每一过程的场所b.学生能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数值及去路c. 学生能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d. 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a.通过对无氧呼吸概念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b.通过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异同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比能力c.培养学生对同一内容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3.情感培养目标a.通过计算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远高于人工机械。
使学生得出生物体的结构是人工无法复制的,诱发学生对生命赞美的情感b.通过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及释放能量的多少,建立有氧运动的观念。
(二) 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a.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及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去路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学习了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已形成了能量是细胞进行各项生理过程的动力这一观点。
能快速的说出呼吸作用在能量供应中的地位。
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细胞内的物质变化,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a.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物质的变化b.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三.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过程图归纳类比法演绎法问答法2.教学用具相关学案及ppt课件3.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引入从ATP的合成引入引导学生得出呼吸作用是ATP合成所需能量主要来源提取关于ATP合成所需能量来源的记忆分析ATP合成所需能量来源主要是呼吸作用从已有的知识引入在学生已的知识结构中加入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的突出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出示图片讲解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一)教学目的1. 能进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
2.了解并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对照试验与对比实验的不同。
3.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一)导 案一、细胞呼吸1. 概念:是指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生成 _或其它产物,释放出_____ 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2.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材料 酵母菌(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_菌)实验假设 有氧 CO 2(大量)无氧 酒精 + CO 2(少量)实验原理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也可使 水溶液由蓝变________再变_________ 。
酒精:在_______条件下与________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讲 案1.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2.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3.怎样对产物CO 2进行检测?4. 装置怎样设置(保证所控制的条件)?5.怎样鉴定产物中有无酒精产生?6.试验装置设计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一般不把锥形瓶放满?7.有氧呼吸的实验要不间断地持续充气50mim ,如何解决?实验结论(三)练案1.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酒精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悬浊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①乙醇的产量增加②乙醇的产量降低③葡萄糖消耗下降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3.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生存。
有一位同学说知道葡萄糖在酵母菌体内能产生酒精,但不清楚这一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另一位同学说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CO2,但不知道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
(1) 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依据这两位同学的说法,你所作出的假设是。
下面两套装置就是用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放在25℃~35℃环境中培养8~l0 h。
(2) 装置Ⅰ是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呼吸的,进入A锥形瓶中的空气要经过质量分数为10%的NaOH处理,目的是。
(3) 装置Ⅱ的B锥形瓶在封口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目的是防止。
(4) 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装置Ⅰ中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而装置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此实验现象说明。
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后,分别吸取2 mL酵母菌滤液注入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再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
此时装置Ⅱ中的酵母菌滤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可以说明在条件下酵母菌产生了酒精。
(5) 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
使用后修改意见答案:一.1.有机物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能量 ATP 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二.有氧无氧兼性厌氧混浊溴麝香草酚蓝绿黄酸性橙色灰绿色实验材料:新鲜的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10%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钾溶液(体积分数95%或97%)、浓H2SO2溶液等。
实验步骤:课本92页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快,多二氧化碳和酒精慢,少对比实验:课本93页CB(1)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2)有氧排除空气中对实现结果的干扰(3)酵母菌有氧呼吸对实现结果的干扰(4)相同时间内,通有空气(氧气)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的多无氧(5)氧气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