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标准操作程序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ba41e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8.png)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本操作程序旨在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准确地进行血糖监测,以保持血糖水平在可控范围内,预防并管理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程序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三、操作步骤1. 食前测量:每次进食前30分钟,用血糖监测仪器测量血糖水平。
2. 食后测量:进食后1小时和2小时,用血糖监测仪器测量血糖水平。
3. 夜间测量:每晚睡前,用血糖监测仪器测量血糖水平。
四、操作要点1. 准备:确保血糖监测仪器的电池充足,并准备好测试用的血糖试纸。
2. 清洁:用清洁纸巾或酒精棉球清洁测量部位,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3. 抽血:用血糖监测仪器配备的针头在清洁后的皮肤上抽取一滴血液。
4. 测试:将抽取的血液涂抹在血糖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插入血糖监测仪器中进行测量。
5. 记录:将每次测量的时间和血糖数值记录在血糖监测日记中,以便后续分析和管理。
五、注意事项1. 在进行测量前,确保双手清洁,并避免使用含糖物品接触试纸和仪器。
2. 测量前避免按压或摩擦测量部位,以免影响血糖结果。
3. 遵循血糖监测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仪器并妥善保养。
4. 如有任何测量异常或不适症状,及时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
六、记录和分析患者应定期向医生或医疗机构提交血糖监测日记,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治疗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并提供相关建议。
七、风险和并发症血糖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皮肤感染、出血或瘀伤等。
患者在使用血糖监测仪器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以上风险的发生。
以上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标准操作程序,望患者认真遵守,确保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及时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
糖尿病血糖监测PPT课件
![糖尿病血糖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e407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a.png)
消毒
采血前应对采血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可使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避 免感染。
更换采血针
采血针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 染,同时要选择针头较细的采血针 ,减轻疼痛感。
记录血糖监测结果
记录血糖值
每次测量血糖后应将血糖值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 设备上,方便查看和分析。
分析血糖变化
通过记录血糖值,可以分析血糖变化趋势,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饮食习惯。
糖尿病血糖监测 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 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 • 如何正确解读血糖监测结果 •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 血糖监测与糖尿病管理
01
CATALOGUE
糖尿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了解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影响
血糖水平与糖尿病症状
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血糖水平与 糖尿病症状的关系,如高血糖可能导 致口渴、多尿等症状,低血糖可能导 致头晕、乏力等症状。
通过监测血糖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如药物治疗、饮 食控制或运动治疗等的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如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 、调整饮食结构或增加运动量等 。
为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 应定期将其送至专业机构 进行校准,一般建议每年 进行一次。
选择知名品牌
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经过 认证的知名品牌,以确保 质量和准确性。
正确使用
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血糖 仪,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 测量结果不准确。
注意采血部位和消毒
采血部位
选择采血的部位时应避免伤口、 炎症、硬结等部位,尽量在指腹
糖尿病血糖的监测管理制度
![糖尿病血糖的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85dc8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a.png)
糖尿病血糖的监测管理制度一、糖尿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不足或不敏感导致的高血糖症状。
高血糖在长期内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因此,通过血糖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目标糖尿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保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防止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该制度还需要保证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医护人员对患者血糖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
1.2 方法糖尿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血糖监测仪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便携式的血糖监测仪器测量自己的血糖水平,一般每天需要测量多次。
(2)血糖监测数据记录:患者需要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值和时间,以及当时的饮食和运动情况等。
(3)医护人员的血糖监测数据分析和指导:医生和护士需要定期分析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用药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4)血糖监测数据的远程管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技术手段,医护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并及时给出指导和建议。
1.3 实施过程糖尿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方案,按时测量血糖并记录数据,并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定期对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糖监测管理制度对患者的影响2.1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血糖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掌握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2.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血糖监测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2.3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血糖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了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2024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指南解读
![2024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c68e4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0.png)
2024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指南解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控制血糖水平,监测血糖是至关重要的。
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最新的血糖监测指南,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进行了详细解读。
血糖监测是指通过定期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根据ADA的指南,血糖监测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从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ADA指南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应当根据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进行。
具体来说,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采用胰岛素治疗,就需要进行频繁的血糖监测。
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ADA指南还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准确和可靠的血糖监测仪器。
在选择血糖仪时,患者应该考虑仪器的准确性、方便性和成本。
此外,根据ADA的建议,患者应该接受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会正确使用血糖仪器,并及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在需要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ADA指南还提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血糖监测。
对于孕妇和计划怀孕的女性,血糖监测非常重要。
孕妇的血糖控制对保障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血糖监测应当更加频繁和准确。
另外,ADA指南还指出,老年患者、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患有其他健康问题的糖尿病患者也需要进行特殊的血糖监测。
此外,ADA指南还提到了血糖值的目标范围。
根据指南,血糖控制的目标是使空腹血糖水平保持在70-130mg/dL的范围内,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不超过180mg/dL。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一些患者,更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可能是合适的,而对于其他患者,放宽一些血糖控制目标可能更加合适。
总之,2024年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指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详细的血糖监测指导。
通过采用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和工具,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监测及胰岛素注射评分标准
![糖尿病监测及胰岛素注射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21d1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d.png)
糖尿病监测及胰岛素注射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监测及胰岛素注射评分标准。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合理评分和管理对于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提供一些常见评分标准和指导原则。
血糖监测评分标准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以下是常见的血糖监测评分标准:1. 空腹血糖监测:建议在早餐前测量,正常范围为70-110mg/dL(3.9-6.1mmol/L)。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空腹血糖监测:建议在早餐前测量,正常范围为70-110mg/dL(3.9-6.1mmol/L)。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2. 餐后血糖监测:建议在用餐后2小时测量,正常范围为70-140mg/dL(3.9-7.8mmol/L)。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餐后血糖监测:建议在用餐后2小时测量,正常范围为70-140mg/dL(3.9-7.8mmol/L)。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3. 睡前血糖监测:建议在晚餐后测量,正常范围为90-150mg/dL(5.0-8.3mmol/L)。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睡前血糖监测:建议在晚餐后测量,正常范围为90-150mg/dL(5.0-8.3mmol/L)。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胰岛素注射评分标准胰岛素注射是维持糖尿病患者正常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胰岛素注射评分标准:1. 胰岛素种类:根据患者的胰岛素需求和胰岛素种类的特点,确定最适合的胰岛素种类,例如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种类:根据患者的胰岛素需求和胰岛素种类的特点,确定最适合的胰岛素种类,例如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
2. 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和胰岛素需求,逐步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和胰岛素需求,逐步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技术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8b598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e.png)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技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血糖监测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
1. 血糖仪血糖仪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血糖监测工具之一。
它主要通过穿刺指尖或其他部位的皮肤,采集微量血液样本用于测量血糖水平。
血糖仪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患者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饮食和用药。
然而,使用血糖仪需要穿刺皮肤,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可能存在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2.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连续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可以实时监测血糖水平的设备。
它由一个植入皮下的传感器和一个外部设备组成。
传感器可以采集体内的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并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上。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实时查看血糖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优点是实时性强,患者不需要频繁穿刺皮肤,但其价格较高,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3. 荧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技术。
它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葡萄糖与荧光标记物结合的荧光强度来测量血糖水平。
这种技术不需要穿刺皮肤,仅需采集一滴血样,非常方便。
荧光免疫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然而,这种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4. 嵌入式血糖监测技术嵌入式血糖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将传感器植入体内,定期测量组织液中的血糖水平,并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上。
这种技术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能够有效监测血糖变化。
然而,嵌入式血糖监测技术需要进行手术植入传感器,可能存在手术风险和感染等并发症。
总的来说,血糖监测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监测技术。
目前,血糖仪是最为常见的血糖监测工具,其便捷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33b7bc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c.png)
15%。
血糖监测的意义(二)
● 反映饮食控制的效果—通过餐后血糖。 ● 反映运动治疗的效血
糖。 ● 可以通过血糖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 可以通过血糖结果,了解有无低血糖发生及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全血葡萄糖 空腹(mmol/L) 非空腹(mmol/L)
HbA1c(%)
目标值
3.9-7.2 <10.0
<7.0
谢谢大家!
2010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方案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 ■ 血糖达标前:
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 一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 血糖达标后: 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 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 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2010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方案
●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 ■ 血糖达标前:
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为70%。 当HbA1c﹦10.2%时,空腹血糖的贡献为
70%。 随着HbA1c降低,空腹血糖贡献逐渐减少
。
血糖监测的频率(八)
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微血管并发症可 以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14%、心力衰 竭下降16%、脑梗死下降12%。
血糖监测中的注意事项(一)
复 诊
测血糖,如遇特殊情况,遵医嘱加 测血糖。
前 一
√
√
√
√√
天
血糖监测的频率(六)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频率:
血糖达标者应2次/年。 血糖不达标应4次/年。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
血糖监测的频率(七)
● 国外专家研究曾经指出:
血糖监测与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血糖监测与并发症处理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917da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3.png)
血糖监测与并发症处理与预防1. 引言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血糖监测方法血糖监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2.1 血糖仪监测血糖仪是目前常用的血糖监测设备,通过简单的取血和测试,可以快速获取血糖值。
使用血糖仪需要注意消毒、操作规范等因素,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2 连续血糖监测连续血糖监测是一种可以长时间监测血糖变化的方法。
通过植入体内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血糖,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送至监测仪器。
连续血糖监测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血糖数据,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2.3 血糖尿液试纸测试血糖尿液试纸测试是一种简便的血糖监测方法,适用于家庭使用。
通过将尿液滴在试纸上,可以根据试纸颜色变化判断血糖水平。
3.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3.1 低血糖的处理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当血糖过低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大汗淋漓等症状。
应及时摄入含糖食物,如果汁、糖果等,以恢复血糖水平。
3.2 高血糖的处理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患者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饮食结构,适量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3.3 并发症的预防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平衡饮食、注意锻炼、定期体检等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方式。
4. 结论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控制的关键环节,可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调整自己的血糖水平。
针对血糖异常,合理处理并给予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与预防措施。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控制方法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47af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0.png)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控制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病患者血糖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它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血糖监测与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的血糖监测与控制方法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血糖监测方法1. 家庭式血糖监测家庭式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家用血糖仪,患者可以在家中随时随地进行血糖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患者只需要在指尖取得一小滴血液,然后将其放置在试纸上测量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糖仪必须进行定期的校准和保养,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血糖监测技术。
该系统由一个植入式传感器和一个便携式读数器组成,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比于传统的家庭式血糖监测,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数据,并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
二、血糖控制方法1. 合理的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关键。
患者应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合理安排三餐,并控制餐前和餐后的进食量。
此外,患者还可以咨询营养师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2.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并且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
但是,在进行运动前,患者应该注意测量血糖水平,以确保安全。
3. 药物治疗的规范使用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并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药物滥用和过量用药的情况发生。
4. 定期复查和监测定期复查和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关键环节。
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技巧
![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cccc4f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7.png)
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技巧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药物、锻炼等控制糖尿病的方法,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技巧。
一、血糖监测方法1. 血糖仪血糖仪是人们日常血糖监测的主要工具。
初次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测量精准的品牌。
使用时,先洗手并用酒精擦拭测试部位,然后将试纸插进血糖仪,将测试部位用松紧带固定,用针头戳破手指,将血滴挤到试纸上,等待血糖仪自动显示结果即可。
2. 持续血糖监测持续血糖监测是一种全天候记录血糖数据的方法,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需要密切监测的情况。
持续血糖监测可以采用糖尿病心理医生可负担的形式进行,通常要费用较高,但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糖尿病非常有帮助。
二、血糖监测技巧1. 血糖监测时间血糖监测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通常情况下,血糖监测时间为早上空腹、饭后两小时和睡前。
如果是新开的药物或在调整药物剂量期间,则建议在餐前30分钟和餐后1小时进行血糖监测。
2. 血糖监测频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频率应根据糖尿病类型、身体状况、药物使用情况、饮食习惯等因素来决定。
在保持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通常要求至少每日测量1-2次。
3. 血糖数值参考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年龄、糖尿病类型、身体状态、患者个人情况等因素确定。
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0mmol/L以下,饭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
4. 血糖监测部位血糖监测部位是糖尿病患者在家自测血糖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部位为手指、腕部、手臂上部、大腿外侧、腹部等。
在选择部位时,应避免肌肉部位、静脉内注射部位以及有伤口、异常色素沉着的部位。
总结: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
适当的血糖数值、血糖监测时间和频率、合适的血糖监测部位都是对血糖监测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437b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a.png)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帮助患者正确、方便地进行血糖监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糖监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血糖仪、测试纸条、消毒棉球、酒精棉球、手指刺血器等工具。
确保这些工具都是干净的,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2. 洗手。
在进行血糖监测前,要先洗手,以确保手部卫生。
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如果没有条件用水洗手,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清洁。
3. 使用手指刺血器。
选择一个干净的手指,用手指刺血器在手指上轻轻刺破皮肤,使手指上有一滴血液。
刺血的深度要适中,过浅会导致采集的血液量不足,影响测试结果,过深则会引起疼痛和出血过多。
4. 采集血液。
在手指刺破后,用测试纸条轻轻接触流出的血液,直至测试纸条吸收足够的血液。
注意不要用力挤压手指,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5. 进行测试。
将装有血液的测试纸条插入血糖仪中,等待片刻,血糖仪将显示出血糖水平的结果。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刺破的部位,以止血。
6. 记录结果。
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血糖监测记录表上,包括测试时间、血糖数值等信息。
记录血糖数值的变化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处理废弃物。
将使用过的测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放入专门的垃圾袋中,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将手指刺血器等工具进行消毒清洁,以备下次使用。
以上就是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地进行血糖监测。
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有助于疾病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也希望患者能够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地进行血糖监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266a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7.png)
血糖监测方案第1篇血糖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血糖监测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方案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人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目标1. 提高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规范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
3. 提高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三、适用人群1. 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2. 糖尿病前期患者。
3.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潜在患者。
四、血糖监测方法1. 末梢血糖监测: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监测,操作简便,适用于日常家庭监测。
2. 动态血糖监测:使用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监测,可实时了解血糖波动情况,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或需密切监测的患者。
3. 指尖血糖监测:采用指尖血糖仪进行监测,准确性较高,适用于医院就诊或特殊场合。
五、血糖监测频率1. 空腹血糖:每周至少监测1次。
2. 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至少监测3次,分别涵盖早餐、午餐和晚餐。
3. 睡前血糖:每周至少监测3次。
4. 动态血糖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与医生沟通确定监测频率。
六、血糖控制目标1. 空腹血糖:3.9-6.1mmol/L。
2.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3. 睡前血糖:5.6-10.0mmol/L。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七、监测结果记录与评估1. 患者需详细记录每次血糖监测结果,包括日期、时间、监测方法、血糖值等信息。
2. 定期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
3. 医生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达标。
八、患者教育与支持1.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知识教育,提高血糖监测意识。
2. 定期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 建立糖尿病患者交流平台,分享血糖监测经验和心得。
4. 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九、注意事项1. 患者应按照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方法,遵循操作规程。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法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a505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f.png)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法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血糖水平长期偏高。
为了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自己的血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糖尿病。
1. 血糖测量仪血糖测量仪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监测血糖的主要工具。
这是一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来测量血糖水平。
患者只需将一小滴血液放在测试条上,插入测量仪中,几秒钟后就可以得到血糖水平的数字显示。
血糖测量仪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患者可以随时自己进行测量。
2.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持续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更先进的血糖监测方法。
该系统由一个植入体和一个外部监测仪组成,通过植入体在患者皮下持续测量血糖水平,然后将数据传输到外部监测仪上。
患者可以随时通过外部监测仪查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且可以设置警报来提醒自己血糖偏高或偏低。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血糖数据,方便患者对血糖波动进行分析和调整治疗计划。
3. 血糖日记血糖日记是糖尿病患者记录血糖变化的一种方法。
患者可以使用纸质或电子的日记本,在其中记录每次的血糖测量数值、时间以及相关因素,如饮食、药物使用、运动等。
通过血糖日记,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规律,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患者还可以将血糖日记带给医生,以便医生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
4. 荧光素染色法荧光素染色法是一种用于体外血糖监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荧光素染料可以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患者只需将指尖轻轻按压在荧光素纸片上,待染料与血液反应后,观察纸片上的颜色变化,就可以得出血糖水平的大概范围。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携带,适用于一些临时需要测量血糖的情况。
5. 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是一种不需要穿刺采血的血糖监测方法。
目前有很多种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正在研发中,其中包括光学、声波、电学等多种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扫描皮肤表面,测量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
护理学中的病人血糖监测
![护理学中的病人血糖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904ff9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a.png)
护理学中的病人血糖监测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物供应的进一步丰富,糖尿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慢性疾病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
在护理学中,病人血糖监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血糖监测在护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血糖监测方法1. 血糖仪测量法血糖仪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量血糖水平的设备。
使用血糖仪时,病人只需在指尖用一次性针头取血,在测试条上涂抹血液,然后将测试条插入血糖仪中,仪器会自动测量血糖水平并显示结果。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病人自我监测血糖。
2.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连续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可以连续监测血糖水平的技术。
它通过在皮下植入传感器,实时监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并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上,供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对病人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的情况,如重症监护病房和手术后的患者。
二、病人血糖监测的意义1. 评估治疗效果病人血糖监测是评估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医务人员可以确定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否达标。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病人,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2. 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监测血糖可以帮助预防病人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情况。
对于存在低血糖风险的病人,如果血糖水平过低,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增加血糖;对于存在高血糖风险的病人,如果血糖水平过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治疗方法。
及时的预防和处理,有助于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对病人健康的不良影响。
3. 促进病人自我管理血糖监测是促进病人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病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因素,从而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
病人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三、护理学中血糖监测的实践1. 制定个性化的监测计划在护理学中,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监测计划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日记建议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日记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ceb07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d.png)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日记建议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血糖,患者可以通过建立血糖监测日记来记录自己的血糖情况。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日记的建议。
1. 设定监测时间为了有效地掌握血糖波动情况,患者应设定固定的监测时间,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通常建议在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以及临睡前进行监测。
如果医生有其他特殊建议,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监测。
2. 记录血糖数值在监测时间点,患者应使用血糖仪器测量血糖数值,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在记录时,应确保使用准确可靠的血糖仪器,并注意确认测量前后的血糖仪器清洁和校准情况。
同时,患者还应记录当前监测时段的用药情况,记录药物种类和剂量。
3. 记录饮食摄入饮食对血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患者应记录自己每餐的饮食摄入情况。
对于每一餐,患者可以记录食物种类、食用量、烹饪方式等详细信息。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记录进食时间和餐后的血糖水平。
4. 记录运动情况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因此,患者需要将自己的运动情况记录在血糖监测日记中。
记录内容可以包括运动种类、运动时长、运动强度等。
通过记录运动情况,患者可以了解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
5. 记录身体状况与压力身体状况和情绪压力也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
患者应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压力情况记录下来,以了解它们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例如,如果患者出现感冒或者受到一些压力刺激,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
通过记录这些信息,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的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建立一份完整的血糖监测日记,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除了日常的监测,患者还可以将这份日记带给医生,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同时,对于长期监测的患者,还可以将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波动情况,为更好地管理血糖提供有力依据。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管理要点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56bb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9.png)
糖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管理要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管理要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和管理的要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下面是一些血糖监测的要点:1. 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不同频率的血糖监测。
一般来说,新诊断的患者可能需要每天监测血糖多次,而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监测2-4次。
2. 时间点: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取决于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方案。
通常,监测血糖的时间点包括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
这些时间点可以提供关于血糖变化的全面信息。
3. 监测方法:目前,最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是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家庭监测。
患者需要在手指或手掌等部位采集少量的血液样本,然后将样本放在试纸上,插入血糖仪读取结果。
血糖管理除了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血糖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
下面是一些血糖管理的要点:1. 饮食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患者应根据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一般来说,应限制高血糖食物的摄入,包括高糖和高淀粉食物,如糖果、蛋糕、面包等。
同时,增加摄入高纤维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蔬菜。
2. 运动计划: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患者应制定个人的运动计划,包括每周几次、每次多长时间和运动强度。
在开始运动前,患者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合理性。
3. 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患者需要按时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药物。
4. 记录管理:患者可以使用血糖日记来记录自己的血糖监测结果、饮食和运动情况。
这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血糖监测与并发症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0cfb03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png)
血糖监测与并发症防治导言血糖监测和并发症防治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本文将介绍血糖监测的方法和并发症防治的措施。
血糖监测的方法1. 便携式血糖仪:血糖仪是常见的血糖监测设备,使用便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血糖监测。
在监测之前,需要进行手部卫生,并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
给予患者操作指导,并定期更换试纸和电池。
2.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CGM是一种更先进的血糖监测技术,通过在患者皮下植入传感器,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监测仪上。
CGM可以提供更多的血糖数据,并可通过报警提醒患者进行相应调整。
并发症防治的措施1. 足部保护: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足部溃疡和感染。
为了预防足部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经常检查足部情况,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并选择合适的鞋袜。
患者也应该避免长时间疲劳站立,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和锻炼,保持足部血液循环畅通。
2. 运动管理: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体能和代谢状况,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
在进行运动前,患者需要检测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饮食。
3. 饮食调控:健康的饮食惯对于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嘱,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并注重膳食结构的均衡。
建议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量摄入瘦肉、鱼类和乳制品。
患者还可以寻求营养师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4. 药物治疗: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情,医生会开具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和调整药物剂量。
在服用药物期间,患者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总结血糖监测和并发症防治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血糖监测方法,患者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和饮食,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监测糖尿病患者的三项指标一个都不能少
![监测糖尿病患者的三项指标一个都不能少](https://img.taocdn.com/s3/m/67a883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1.png)
监测糖尿病患者的三项指标一个都不能少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
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关键指标。
这三项指标的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血糖监测1.1 血糖指标的重要性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持续监测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预防并发症和维持全身器官功能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需要时刻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饮食、药物和锻炼等因素,使血糖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1.2 血糖监测方法血糖监测有多种方法,包括血糖仪、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和其他新技术。
患者可以通过在家中使用血糖仪来监测血糖水平。
同时,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血糖数据,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
1.3 血糖目标范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范围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0-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10.0 mmol/L。
然而,对于儿童、孕妇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血糖目标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2. 血压监测2.1 血压指标的重要性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会加重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2.2 血压监测方法血压监测通常使用血压计来测量。
患者应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并确保获得准确的血压数值。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血压水平在<130/80 mmHg的范围内。
2.3 高血压的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管理高血压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减少压力等方式来降低血压。
此外,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生的建议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3. 血脂监测3.1 血脂指标的重要性异常的血脂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 餐 后
午 餐 前
午 餐 后
晚 餐 前
晚 餐 后
睡 前
凌 晨 3点
日常:第一周测早餐前和早餐后 第二周测午餐前和午餐后 第三周测晚餐前和晚餐后 第四周测睡前 复诊:建议至少一个月复诊一次。 复诊前一天:监测5点血糖,分别是 早餐前后、午餐后、晚餐后和 睡前。
√ √ √ √ √ √
●
血糖正常值:
餐前血糖:<6.1mmol/L (11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140mg/dl)
●
●
● ● ●
早餐前血糖(空腹) 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早、午、晚) 夜间血糖(凌晨3点) 随机血糖
●
低血糖的原因:
■
■
■
饮食不当:控制饮食过于严格,注射胰 岛素的患者未按规定时间进餐,没有按 时加餐。 运动不当:空腹运动,运动量过大又没 有加餐。 降糖药物的使用过量,尤其是磺脲类药 物和胰岛素。
●
■
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低强度血糖监测方案: 每周3天,每天一餐前后或每周3天
早餐前、睡前的血糖监测,以此既掌握
血糖控制趋势又能了解进餐对血糖的影 响,如怀疑有无症状低血糖则应重点监测 餐前血糖。
●
“3对半”方案——非胰岛 素治疗监测方案
早 餐 前 第 一 周 第 二 周 第 三 周 第 四 周
●
● ●
●
●
●
反映饮食控制的效果—通过餐后血糖。 反映运动治疗的效果—通过运动前后的血 糖。 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通过餐前及餐后的 血糖。 可以通过血糖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血糖结果,了解有无低血糖发生 及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 。
●
自我血糖监测(SMBG) :
概念:由患者在家用便携式的血糖仪所进行的 血糖自我监测。
天
早 餐 前
早 餐 后
午 餐 前
午 餐 后
晚 餐 前
晚 餐 后
睡 前
凌 晨 3 点√ √ Nhomakorabea√
√ √
√
√ √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频率:
血糖达标者应2次/年。 血糖不达标应4次/年。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
●
国外专家研究曾经指出:
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为70%。
●
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频率:
取决于以下因素: 治疗的目标。 低血糖的危险。 是否需要短期调整治疗。 特殊情况,如妊娠前和妊娠期间,突发其 他疾病,未觉查的低血糖。 个人经济状况。
■ ■ ■ ■
■
●
●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 日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 得到控制。 当血糖稳定过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 每周监测1-2天。
目标值
全血葡萄糖 空腹(mmol/L) 非空腹(mmol/L) 3.9-7.2 <10.0 <7.0
HbA1c(%)
√
√ √ √ √ √
●
“315”方案——基础和预 混胰岛素治疗监测方案
日常:每周侧3次血糖,分别早餐前、 早餐后、晚餐后。 复 复诊:建议至少每月复诊一次。 诊 复诊前一天:监测5点血糖,分别是 前 四 早餐前后、午餐后、晚餐后 周 和睡前。 复 如果患者有低血糖反应,应即时监 诊 测血糖,如遇特殊情况,遵医嘱加 前 一 测血糖。
■ ■
●
■
■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 血糖达标前: 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 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 5点血糖谱。 血糖达标后: 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 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 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
■
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强化血糖监测方案 每周3天,每天5-7点血糖谱的监测, 主要在药物调整期间使用。
张秀
血糖监测的意义 ● 血糖监测的内容 ● 血糖监测的频率 ●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健康教育
●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血糖水平的监测可通过检查血和尿来进行 , 但检查血糖是最理想的,如不能检查血糖, 可检查尿糖作为参考。 ● 血糖监测形式:静脉抽血(血浆葡萄糖) 血糖仪监测(全血葡萄糖) ● 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 10%-15%。
●
●
■
■
■
■
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厂家的血糖仪及试纸。 检测时应检查血糖试纸的有效期,效正 卡上号码应与试纸上的号码一致。 血糖仪应定期使用标准液校正。 试纸保存在干燥原装容器内。
■
■
■
■
固定使用一种品牌的血糖仪,保证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 血糖仪在使用中要平移,不要直立,以免影 响检测结果。 消毒剂: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穿 刺。不能使用碘制剂,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根据穿刺部位皮肤的厚度调节穿刺针的深度。
●
●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 每日至少测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 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 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 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
血糖监测的时间 餐前血糖监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 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 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 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 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
■
■
■
正确记录血糖值: 测血糖的日期、时间。 与进餐的关系,是餐前、餐后还是睡前。 血糖测定的结果,也就是血糖的数值。
■
■
■
血糖值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时间 、种类、剂量的关系。 影响血糖的因素,如进食的食物种类、数 量、运动量、生病情况。 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进食或 运动的关系,低血糖出现时的症状、体征 。
■
■
■
■
在手指侧面穿刺,避免用力挤压穿刺部 位,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第一滴血要弃去不要。 测试血糖时应轮换采血部位。 血糖仪应定期清洁。
■
血糖仪检测结果如出现“Hi”时,表示血糖 ≥33.3mmol/L(600mg/dl); 如出现“Low”时, 表示血 糖≤0.6mmol/L(10mg/dl); 此时,应立即打电话叫救护 车,(如是住院病人立即通知医生),以 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紧急处理。
●
■
■
■
■
■
高血糖的原因: 饮食过量,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 要量。 运动量减少,尤其是餐后不运动。 降糖药的用量不足。 手术、急症等各种应激状态,情绪变 化等。 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
■
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用来评估血糖控制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 主要指标。 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当HbA1c﹦10.2%时,空腹血糖的贡献为70%。 随着HbA1c降低,空腹血糖贡献逐渐减少 。
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微血管并发症可 以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14%、心力衰竭 下降16%、脑梗死下降12%。
测血糖前洗净双手,自然待干。 ● 早餐前血糖应是早晨6-7点的血糖。 ● 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 时间。 ● 测血当日的吃饭、运动、用药及生活 中的各种情况应与平常生活一样。
■
■
■
■
■
■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 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 血糖达标前: 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 一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血糖达标后: 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 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 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