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除法,分桃子(除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桃子》的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桃子》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材通过猴子分桃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分的物体不管是什么形状,也不管大小,只要是同一类的,都可以用同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这个情境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分的物体越多,每一份得到的越少。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分桃子”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猴子分桃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桃子模型、小猴头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故事:春天到了,小猴子和小兔子的生日到了,他们约好去山上摘桃子庆祝生日。
他们来到桃树下看到满树的桃子,欣喜若狂,赶紧动手摘起来。
小兔子摘了8个桃子,小猴子摘了4个桃子。
这时候他们开始发愁了,由于小猴子和小兔子都太饿了,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分这些桃子才能公平又满足自己的需求。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2. 探索新知:操作体验(1)教师出示问题:小猴子和小兔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每个小动物可以得到多少个桃子?请大家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
(2)学生自由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总结出分桃子的方法:把8个桃子分成两份,每份4个;把4个桃子分成两份,每份2个。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桃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桃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将若干个桃子分成相等的数份2.理解分桃子的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数学中的除法、商和余数3.培养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数学中的除法、商和余数以及它们的意义2.理解如何将一定个数的桃子分成相等的数份3.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商和余数的意义2.学生掌握将桃子分成一定数份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堆桃子,并问学生:“如果我有10个桃子,我想把它们分给你们,每人一个,你们觉得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把桃子分成10份的方法,并让学生分配桃子。
2. 学习1.学生分四人一组,每组有48个桃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48个桃子平均分给每个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2.引导学生使用数学除法,计算出每人分得桃子的数目,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操作,将48个桃子分成相等的份数,即将桃子分成每4个一份,商为12,余数为0,每人获得12个桃子。
4.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48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可以获得多少个桃子?计算结果是商为16,余数为0,每人获得16个桃子。
5.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分析获得的答案是否正确,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3.巩固1.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分三人、四人、五人、六人把384个桃子分成相等的份数,要求写出商和余数。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比不同策略下的商和余数的变化,比较出哪个分组策略更为优秀。
3.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堂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难点,如商和余数的概念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加大分组难度,增加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9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 1教学内容:本内容北师版第三册分桃子的内容(第32-33页).教材分析:分桃子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分桃子”过程让学生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并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完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经历三次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体验平均分的学习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分桃子、分鱼、分骨头。
这三个活动是应该分层递进的,即初步感知过程,然后是合作交往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把自己分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在通过分骨头来进行反思性学习,回到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分物体的最佳方法_-几个几个的分。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
但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但根据以往的的经验,个别的程度好的学生也会有规律的几个几个的分。
而且程度好的学生还会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
但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
要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亲身经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同样多、一样多”表述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在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
而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不强求公式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本节课是由学生的分物体的经验开始出发,让学生体会日常的随意分和技巧上的平均分的区别。
以及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意义的情景,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再回到个体的过程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教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分桃子”,教材是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分东西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知道“同样多”或“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在“分一分”系列活动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平均分,为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三、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一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会与他人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课件演示,教师讲述)有一天,猴妈妈上山摘桃子,看到又红又大的桃子,猴妈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它想,这回我的两个小宝宝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分桃子》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分桃子》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课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
它是在学生对除法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的。
同时它又是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的方法。
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分四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把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第二层次是动手操作进行探究,首先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接着把分小棒与口算联系起来,体会每一步口算的意义,最后把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结合分物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第三层次是情境延伸,提出:把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第四层次是巩固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分小棒的过程,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并掌握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通过分小棒活动,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并掌握算法。
分析学情,可能有部分同学能够列出竖式并计算正确,但是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大部分同学并不理解。
所以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为了便于教学,我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学具小棒,教师自己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
四、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分桃子(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分桃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桃子的含义,掌握解决分桃子问题的方法;2.能够通过分桃子问题加深对整除数、余数、商的理解;3.能够通过对分桃子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分桃子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分桃子问题的定义;2.分桃子问题的解决方法;3.分桃子问题的变化及其思维拓展。
2. 重难点1.分桃子问题的解决方法;2.分桃子问题的思维拓展。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合作学习和讨论等方法。
2.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分享一个故事,引出分桃子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桃子问题的定义及其含义;2.探究: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桃子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整除数、余数、商的定义及其关系;3.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解决分桃子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更复杂的案例深入探讨分桃子问题的思维拓展;4.巩固:教师设计一些分桃子问题的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学评估主要通过小组任务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估重点包括:1.学生对分桃子问题的理解程度;2.学生解决分桃子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3.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
2.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纠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个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开拓眼界。
五、课后作业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为分桃子问题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解决分桃子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分桃子》教学设计
1.1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这是在学生对除法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
教科书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情境,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
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历把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的直观操作过程,与口算的过程联系起来,理解计算道理;第一个问题是尝试用除法竖式记录上述直观运算(或口算) 的过程与结果;第三个问题是能竖式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理解余数的意义。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分小棒活动,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能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算法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计算方法。
2.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填对了,我才能去看荷花。
(2)用竖式计算。
2.导入新课师:你们喜欢听谜语吗?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学生:喜欢。
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小姐生来嘴儿歪,粉红脸蛋擦起来,麻脸娃娃肚里藏,五月仙果人人爱。
(打一水果)学生独自猜一猜:是桃子。
师:在小动物中,谁最爱吃桃子?学生:小猴。
师:听说猴妈妈摘了很多桃子,准备分给小猴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分桃子通过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除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抽象的除法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个场景:一群小动物在分享一盘桃子,引出“分桃子”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新课讲解1. 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 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用除法计算“分桃子”的问题。
3. 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小组内进行“分桃子”的模拟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如:“如果有一盘24个桃子,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得到几个?”等,让学生进行解答,检验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除法的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除法的应用实例。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除法的例子,并尝试用除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分桃子”这一课程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了许多深刻的反思。
首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我在课程导入部分,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兔子分桃子,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问题的设置上,可能缺乏一定的梯度,导致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就感到有些困惑,没有能够很好地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使用小棒来模拟分桃子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平均分的意义。
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没有明确地给学生指出操作的步骤和要求,部分小组出现了混乱的情况,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在讲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时,我虽然通过多次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可能讲解的方式过于抽象,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理解得不够透彻。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积极,甚至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急于给出结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和疑惑。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以口头表扬和鼓励为主,但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和具体,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个性化的评价。
此外,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没有及时地进行分析和纠正,导致部分学生对错误的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问题,使其具有明确的梯度和引导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思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桃子》的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桃子》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材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初步理解84÷21的含义,并探索出计算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他们喜欢与同伴合作,喜欢动手操作,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因此,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84÷21的含义,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分桃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84÷21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1. 教学用具:PPT课件、小棒、桃子图片等。
2. 学具准备:小棒、桃子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你们想听吗?生:想!师:那好,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播放故事录音)故事内容:有一天,小猴子摘了一些桃子,想要分给他的好朋友们吃。
他摘了84个桃子,想分给21只小动物吃。
小猴子很聪明,他很快就算出了每只小动物应该得到多少桃子。
你们想知道小猴子是怎么算的吗?生:想!师:那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桃子》这一课吧!(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分桃子》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分桃子》这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分"这一过程.我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2只猴子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拿出8个桃子招待2只猴子.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你能帮一帮它们吗再让学生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学生兴趣很高,动手分"桃子".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7个,一只猴子分1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6个,一只猴子分2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3个."有的说:"还可以一只猴子分4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我又进一步引导说:"在这么多的分法中,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才能使两只猴宝宝都满意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种."我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生1说:"这样才公平,两只猴子才都满意."生2说:"这样两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一样多,就会满意."生3说:"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的桃子,它们都会满意的."生4说:"这样平平分,两只猴子一定都很高兴.""对.像这样每只分得数量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叫它"平均分".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在"分一分"和"试一试"这两道题中,我再一次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题目中的物品进行具体地分一分,自主探索要怎样分才合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在学生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达到了.我想: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像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探索规律,这样学生就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作为教师的我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还需不断学习.《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反思及点评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反思及点评9篇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反思及点评 1《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
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
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3、18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3、18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本节课有两次比较。
其一: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
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
数学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案例9篇
数学教学反思分桃子教学案例9篇分桃子教学案例 1《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5以内的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
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
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
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
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
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课堂授课时,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
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另外,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分桃子》教案讲授新课一、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师:你们看,小猴摘得桃子可真多呀!课件出示:师:你能数一数,这有多少个桃子吗?师:你是怎么数的?能具体说说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反馈:每筐有10个桃子,有6筐,就有6个10,也就是说筐中一共有60个桃子,再加上筐子外面的8个桃子,一共有68个桃子。
师: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想想可以怎么列式?二、探究计算方法师:68÷2等怎样计算呢?谁想到办法了?师:这个方法不错!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分一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一共有68个桃子。
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算式是68÷2。
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分看。
学生独自用小棒分一分。
学生:先分6捆,再分剩下的8根,每只小猴分得34个桃子。
同桌相互说说,然后集体通过数一数,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为后面写出算式打基础。
将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除出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感受竖式每师:说得真好!那么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吗?同桌相互说说。
反馈:60÷2=308÷2=430+4=34。
师:真不错!通过分一分,我们知道了每只小猴分34个桃子。
师: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计算?师:那怎么算呢?师:要不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吗?师:想想分小棒的过程,先计算什么?师:能说说这一步表示的意思吗?师:分掉6捆,还剩……?师:接着怎么办呢?师:还有补充的吗?师:这一步表示的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真不错!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反馈。
学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部分学生有点犯难。
学生:用十位上的6除以2等于3,商的十位写3。
学生:先分6捆,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3个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北师大版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章节第一节内容——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这节课中,我发现了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重点细节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点。
通过乘法口诀,学生们能够找到除法计算的答案。
2. 情景引入:我使用了桃子作为教具,通过分桃子的情景引入除法的概念。
这个情景引入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 讲解和练习: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计算过程,并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难点解析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他们需要通过乘法口诀来找到除法计算的答案,这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
2. 乘法口诀的应用:学生们需要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将其应用到除法计算中。
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乘法和除法在他们的认知中是分开的。
3. 解答题目的思路:在解答练习题目时,学生们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他们需要理解如何将两位数分解成十位和个位,并如何使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商。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些重点和难点,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目,让学生们多次练习,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我还解释了乘法口诀的原理,并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计算,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们熟悉的食物——桃子,作为教具。
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更容易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分桃子教学实录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分桃子教学实录9篇分桃子教学实录 1说教材:《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说设计理念: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
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
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
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
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
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
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
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
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
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
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