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技术措施汇总
结构工程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结构工程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工程设计阶段:
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包括承载力、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进行专门的设计,如抗震设计、风荷载设计等,以保证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性。
2.材料选用:
在结构工程中,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要选择质量优良、符合标准规范的施工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钢材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另外,材料的质量检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对材料进行检测和抽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施工工艺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这包括施工工艺流程的安排和组织、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施工设备的合理使用等。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4.施工质量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这包括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查、施工质量验收等。通过质量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5.安全防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这包括搭建安全防护设施、严格落实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同时,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6.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个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结构工程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建
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制定有效的
质量管理流程和标准,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和评估。
全国技术措施-结构体系pdf
全国技术措施-结构体系pdf
全国技术措施-结构体系旨在确保建筑物和设施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符合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其安全、性能和可持续性。该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 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载荷和环境下都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2. 建筑材料: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以满足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和其他性能要求。
3. 建筑规范: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4. 施工工艺: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确保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5.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建筑物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以确保建筑物最终符合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
全国技术措施-结构体系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通过遵循该体系,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和维护成本,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价值。
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运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和工艺,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最终完成建筑物的施工工作。它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长期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施工技术
1.地基处理
地基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基础,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土石方开挖、回填、加固、压实等。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灌注桩、挤密法、砂浆搅拌桩等加固地基的技术。
2.地下室施工技术
地下室施工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在地下室施工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嵌岩锚杆、拱形支护、爆破法等。同时,还需要合理布置地下室的通风、照明、防水等设施,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性能良好的前提,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荷载特点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设计。配合比设计
包括水灰比、砂石比、粉煤灰掺量等参数的确定,以及添加剂的选用等。
2.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工艺是指混凝土的输送、浇筑和整平等施工过程。在混
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宜的浇筑方法和工艺,如采用泵送方式、喷射方式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钢筋预埋工艺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预埋是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工艺。预埋钢筋工艺包括设置预埋板、立柱基础及承台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预埋钢筋的位置准确、牢固。
2.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模板施工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形状特点进行合理的模板搭设、支撑和拆除。同时,还需要掌握模板连接、密封等技术,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施工
与结构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措施
与结构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措施
1. 结构设计优化,采用轻型结构材料,如钢结构、混凝土预制
板等,以减少建筑物的自重,降低能耗。
2. 高效绝热材料,在建筑结构中采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减少能源在供暖和制冷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建筑物的能
效性。
3. 可再生材料,使用可再生材料来构建建筑结构,如竹材、木
材等,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影响。
4. 结构节能技术,采用节能建筑结构技术,如冷热负荷设计、passivhaus passivhaus 等,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结构耐久性设计,通过采用耐久性设计和材料,延长建筑物
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消耗和建筑废弃物产生。
6. 结构再利用,设计建筑结构时考虑到后期的再利用,如模块
化设计、可拆卸结构等,减少建筑拆除后的资源浪费。
7. 结构废弃物管理,在建筑施工和拆除过程中,合理处理结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技术和措施在结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优化设计、节能材料和再利用等手段,实现建筑结构的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钢结构安装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钢结构安装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要检查执行情况,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2)加强材料管理,建立工料消耗台账,实行"当日记载,月底结帐"制度。认真作好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场验收,同时附材质证明或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配备专职质量员,施工员以及水准仪,经纬仪等必要的检测设备。各道工序须经质量检验人员验收签字方准进行下道工序
(4)加强工种间配合和衔接,各工种严格执行操作规章要求,并做好工种内部衔接工作。
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采取以下措施:
(1)搭设施工人员专用通道。
(2)专业电工负责一切电动机具的接电工作,非专业人员不得动用电器设备。
(3)严禁由高处向下投放垃圾和物品。
(4)由专人与气象台联系,如遇大雨、大风,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5)避免夜间高空作业。
3、雨季施工措施
(1)合理调整原材料的运输速度和安全速度,在保证不待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在屋面的余量。
(2)每日收工前将剩余材料,收拣并妥善保管。
(3)一旦遇到大雨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切断所有电动工具的电源,避免人员触电。
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脚手施工
1.主体结构高度约为24m,结构的外脚手采用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
2.脚手架的底脚在地面层上搭设,在地面层上铺设10#槽钢,使冲天(立杆)垂直稳定在槽钢上。
3.主体结构的钢管脚手搭设:冲天(立杆)纵距为0.9m,冲天(立杆)横距为1.2m,从20m 向上冲天采用常规单根钢管。
4.脚手架底部离地20cm 处设扫地杆,底步高度为1.8m,从第一步起,每步高度均为1.8m。
5.脚手架每步搁栅上应满铺竹笆,竹笆应用18#铅丝同钢管扎牢。
每排脚手靠墙面部位应铺脚手板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
6.脚手架的外侧设防护栏杆,并设防护安全网。
7.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拉结点是保证脚手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应按下列要求严格执行:
a. 水平方向每三个冲天间距(5.4m),垂直方向每二步(3.60m)设一拉结点。
b. 拉结点一端用扣件与脚手架紧紧扣牢,另一端在主体结构上预埋铁件,把拉结连杆固定在预埋件上。
c. 脚手架的最上部因承受较大风力,拉结点应密设置。
8.在脚手架外侧每隔9m(水平距离)左右用斜杆搭设剪刀撑,斜杆与地面成45°~60°角。
二、模板施工
1.平台模板材料采用九夹板。
2.板、梁底模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扣件排架支撑,板梁模板用Φ48×3.5 钢管排架支撑,立杆横向、纵向间距一般为0.8 米左右,特殊情况视实际适当加密立杆,在梁底同时在横向增设剪刀撑,以加强整体稳定性。梁板支架如下图所示。
3、柱模结构所下图所示。
4.根据所测标高,弹线位置在柱四周,可用1:2 水泥砂浆通长做模板底座,宽度约为5CM。当具有一定强度时(一般为1d)方可支模。
提高工程结构质量采用的技术措施
提高工程结构质量采用的技术措施1. 优化设计
- 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构件尺寸
- 采用先进的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
- 充分考虑各种荷载和环境因素
2. 优质材料
- 选用符合标准的优质混凝土、钢材等
-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和把控
- 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3. 严格施工
- 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
-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 加强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和检测
4. 科学试验
- 开展必要的材料和结构试验
- 采用先进的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 分析试验数据,并对设计和施工提供反馈
5. 定期维护
- 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和方案
- 定期对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
- 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构缺陷和病害
6. 新技术应用
- 积极引进和应用新型材料和施工技术
-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方法
- 探索新型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
引言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
的可靠性。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措施一: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的核心。在结构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
建筑用途、荷载情况、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材料,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一系列的结构分析计算工具,如有限元分析等,来评估和优化结构的性能。
技术措施二: 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选择材料时,
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可靠性等因素。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混凝土和木材等。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获取性等因素,以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技术措施三: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
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建筑结构各个部分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这包括对材料的检测和验收,对施工工艺的监督和检验,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施工质量控制需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以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技术措施四: 检测和监测
建筑结构的检测和监测是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建筑结构完
工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以评估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常用的检测和监测手段包括非破坏性检测、振动监测、应变测量等。通过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变形、裂缝、破损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两篇)
引言概述:
结构设计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施工效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统一技术措施。本文将详细阐述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二),旨在帮助设计师和施工方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工程的优化效果。
正文内容:
一、基础处理
1.地基勘察:在进行结构设计前,进行详细的地基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地质勘察和地下水位勘察,以便合理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
2.基础设计:根据地基勘察结果,合理设计基础的类型和尺寸。包括选定适当的基础形式、计算合理的承载能力和抗浮力等。
二、结构材料选用
1.混凝土与钢筋:在结构设计中,合理选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参数和等级。确保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的合理控制,以及钢筋的抗拉承载力和抗腐蚀性能的充分考虑。
2.其他材料:如砖石、木材、玻璃等也需要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选用。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与混凝土和钢筋的协调使用。
三、结构形式选择
1.框架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多层建筑,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抗震性能。选择合理的框架节点连接形式和材料使用比例。
2.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高层、超高层建筑。选用合理的钢材型号和防腐措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砖混结构:适用于小跨度、多层住宅建筑。选用合理的砖与混凝土的配比和墙体厚度,以及合适的砌筑工艺。
四、施工工艺控制
1.施工程序: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节点的顺利衔接和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对各工序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和钢筋安装工序。包括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控制,以及钢筋的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测量和安装等。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
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结构布局和选用适宜的建筑材料。在进行结构设
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布局,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同时,选用适宜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和
抗震性能。
其次,要进行严格的结构计算和分析。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
详细的结构计算和分析,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计算和分析的内容
包括结构受力分析、抗震设计、疲劳分析等,以确保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
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结构连接和细节处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需要考虑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和材料,以确
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同时,需要对结构细节进行合理的处理,如梁柱节点、墙体开孔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还需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质
量的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过程
中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最后,要进行结构的技术论证和优化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
进行技术论证和优化设计,考虑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选择最优的
方案进行实施。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的
综合效益达到最优化。
综上所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主要包括合理的结构
布局和选用适宜的建筑材料、严格的结构计算和分析、有效的结构连接和
细节处理、施工质量的控制以及结构的技术论证和优化设计。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满足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
2020西南院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2020西南院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2020年西南院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材料的选择:根据工程需要和环境条件,选用适当的结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木材等,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要求。
2. 结构形式的设计:根据建筑用途和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桁架结构等,以提供足够的抗震和承载能力。
3. 抗震设计措施:根据工程地震烈度和建筑的重要性等级,进行抗震设计,采用抗震设计原则和措施,如增加梁柱钢筋配筋率、设置抗震支撑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4. 稳定性分析和设计:进行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问题,采用适当的增强措施,如设置剪力墙、加固柱子等,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5. 承载力设计:根据结构荷载情况,进行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和设计,确定梁、柱、墙等构件的尺寸和数量,以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
6. 安全防火设计:考虑建筑的火灾安全要求,采取防火设计措施,如设置防火隔墙、采用防火材料等,以提高结构的抗火性能。
7. 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制定施工工艺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总之,2020年西南院结构设计技术措施要以安全、经济、实用为原则,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建筑结构。
结构技术措施汇总
结构技术措施汇总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合理的结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其更加牢固和耐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的汇总和分析。
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结构技术中最基础的一个方面。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土方平整与填方
土方平整是需要进行的第一步,它能够使地基面更加平坦。而填方则是对土方进行加固,使其更加紧密牢固。
地基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土石混凝土桩法
•桩基础法
•桩-土梁基础法
•预制桩基础法
这些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基环境,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指的是在弱地基中增加强度的方法。目前常见的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桥式钢筋混凝土柱
•带筋喷射混凝土
•土钉和锚杆
这些加固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坚固程度。
钢结构技术
钢结构技术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更加耐久,更轻便和更简洁的结构,使得建筑物更加现代化和美观。
钢桁架技术
钢桁架技术是钢结构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采用浅型钢材加工制作而成。这种
技术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和规模的建筑物,通常用于工业建筑、机场和超市等大型建筑物。
钢管混凝土技术
钢管混凝土技术是将钢管嵌入混凝土中进行加固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有以下
优点:
•建筑物强度高
•结构稳定性好
•耐震性强
这种技术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和输电塔等工程。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技术,它可以使混凝土在负载作用下变形量
大大减小,从而提高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挠度性能。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
一、引言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支撑和承受荷载的构造系统,是建筑物的骨架。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结构专业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二、设计阶段的技术措施
1.结构设计分析: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荷载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分析,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2.结构计算:进行结构荷载计算和强度计算,确定各部位的尺寸和截面形状,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结构模拟与优化: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改变结构的参数和形态,提高结构的性能和效益。
三、施工阶段的技术措施
1.施工方案设计: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施工监控:通过现场监测和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裂缝、质量问题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3.材料质量控制:对建筑结构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检验、试验和验收,确保材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工艺改进: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艺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使用阶段的技术措施
1.定期检测与维护: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荷载和环境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检测,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2.结构加固与改造:对老旧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与改造,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结构健康监测: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对建筑结构进行实时监测,收集结构变形、振动等数据,分析结构的健康状况,预测潜在的结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给维护和修复工作。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引言:
在现代化的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结构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一
项技术措施。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建筑物和工程的稳定性、
强度和安全性。本文将介绍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采用一致的结构
设计和施工方法,以确保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结构统一技
术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的统一:通过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设
计的一致性和合理性,避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2. 施工方法的统一: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施
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减少工期延误和施工失败的风险。
3. 材料的统一:采用统一的材料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中
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致的标准,避免由于材料差异引
起的结构问题。
二、原理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和工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的一致性: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结构设计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或不协调的情况。通过统一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建筑物和工程的结构更为稳定和安全。
2. 施工过程的协调性: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配合。通过统一施工过程,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矛盾,提高施工效率。
3. 材料的一致性:采用统一的材料标准和质量要求,可以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致的标准。通过统一的材料使用,可以减少由于材料差异引起的结构问题。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一、钢筋工程
钢筋的加工、焊接、绑扎与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安装完毕后要及时办理隐蔽验收记录。
成型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形状必须与图纸相符,钢筋的接头位置、搭接长度、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箍筋加密区数量严格按设计和抗震要求,箍筋闭合处必须弯成135o,弯钩平直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每个分部分项的钢筋施工完毕后,必须认真进行全面检查,作好隐蔽验收,经甲、乙双方认可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所有现浇板钢筋,为了保证钢筋排距准确,在绑扎时,先在模板上划出位置线,现浇板,特别是悬挑板的负弯矩筋位置,必须保证准确,施工中架设跳板,严禁踩踏。
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二、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安装后经过检查和技术复核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柱与梁的节点采用专用模板,保证柱与梁节点的质量。
在施工中严禁摔、砸,必须轻装轻放。隔离剂必须均匀涂刷。拼缝一定要严密、平整,拼缝要用胶带纸贴严。
模板支完以后必须认真检查一道拼缝是否平整、严密,如有松动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将竹胶板垫实,防止混凝土错台,模板支好后必须用靠尺检查大板的平整度,同时检查复核模板的标高,并且模板底部的支撑部分也要认真复查,防止扣件松动,造成平台局部下陷。
三、混凝土工程
现场搅拌混凝土时派专业实验人员在混凝土搅拌站看管磅秤,要严格按配合比配料,骨料按品种规格堆放,配合比按常规提前出试配,严禁套用其他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准确,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后台要有专人看管及监秤。后台设两台悬挂式台秤。
建筑技术措施
建筑技术措施
摘要:
建筑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旨在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功能和安全性。本文将从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几个方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建筑技术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1. 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1)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建筑物承受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的基础。通过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材料和结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2)空气动力学设计:针对建筑物受风的影响,采取合理的造型设计,设置适当的风口和风道,以减少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风性。
(3)绿色建筑设计:通过选用环保材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2.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采用科学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
(2)质量控制措施:设置专业的质量检测部门,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确保建筑物的质量。
(3)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 建筑维护技术措施
(1)定期巡检和保养: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建筑物中的问题,如漏水、墙体开裂等。同时,定期对建筑物进行保养,如油漆刷新、设备维护等,延长使用寿命。
(2)设备维护和管理:建筑物中的各种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包括卫生设备、空调系统、电气设备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1.1. 建筑结构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和重大的社会影响的建筑,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1.2.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甲类和乙类建筑,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1.3.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其重要性系数γ0=1.1,对偶然设计工况及地震设计
工况,其重要性系数γ0=1.0。
1.4. 重要性系数γ0 仅用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用考虑。
1.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基础设计等级与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1.6. 基础结构的安全等级原则上应与上部结构的安全等级一致。
1.7. 地基设计的安全等级应根据上部结构的重要性并考虑包括施工及环境条件在内的多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可取为二级。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可
采用原位试验及试桩的结果。
2. 结构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等级
2.1. 建筑功能及重要性不同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
2.1.1. 建筑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段划分抗震设防类
别。”故设置了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单元后,可根据各单元划分抗
震设防类别。实际设计中应注意,由抗震缝分成的每个结构单元应有单独
的疏散出入口。
2.1.2. 对于大底盘高层建筑,当其下部裙房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
相邻的上部高层建筑二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其余
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2.1.
3. 当上部结构为乙类,下部为丙类时可综合判定为乙类。
2.2. 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和设计基本加速度
2.2.1. 抗震措施是除了地震作用计算和构件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
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抗力概念设计对地震作用效
应(内力和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抗震构造措施。
2.2.2. 抗震构造措施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
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构造,如构件尺寸、高厚比、轴压比、长
细比、板件宽厚比、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箍
率、钢筋直径、间距等构造和连接要求。
2.2.
3. 在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下,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同时,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分别按不同烈度取值,见表1 和表2。建筑
设防类别不同时,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见表3。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措施(烈度)表 1
建筑
类别
场地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乙类Ⅰ~Ⅳ 7 8 8 9 9 9+
丙类Ⅰ~Ⅳ 6 7 7 8 8 9
丁类Ⅰ~Ⅳ 6 7- 7- 8- 8- 9-
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构造措施(烈度)表 2
建筑
类别
场地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乙类
Ⅰ 6 7 7 8 8 9
Ⅱ 7 8 8 9 9 9+
Ⅲ、Ⅳ 7 8 8+ 9 9+ 9+
丙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 7 8 8 9
Ⅲ、Ⅳ 6 7 8 8 9 9
丁类
Ⅰ 6 6 6 7 7 8
Ⅱ 6 7- 7- 8- 8- 9-
Ⅲ、Ⅳ 6 7- 7 8- 8 9-
根据建筑类别调整后的计算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表 3
建筑
类别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乙、丙、丁类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甲类高于本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具体数值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注: 1、8+、9+表示适当提高而不是提高一度,9 度时需要专门研究。
2、7-、8-、9-表示可以比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2.3. 主楼与裙房相连时抗震等级的确定
2.3.1. 裙房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尚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裙房相关范围以外
结构的抗震等级按照裙房自身结构类型确定,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
可取主楼周边外延3 跨且不大于20 米。
2.3.2. 当主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其框支层框架按照部分框支剪力墙
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裙房可按照框架-剪力墙体系确定抗震等级。此时,
裙房中与主楼框支层框架直接相连的非框支框架,当其抗震等级低于主楼
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时,应适当加强构造措施。
2.3.3. 裙房为纯框架且楼层面积不超过同层主楼面积,主楼为抗震墙结构时,裙
房框架抗震等级取框架-剪力墙体系和主楼高度确定的框架部分的抗震等
级;主楼下部剪力墙(高度至裙房以上二层)的抗震等级可按裙房高度的
框架-剪力墙结构和主楼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二者的较高等级确定;主楼上
部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主楼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确定。
3. 荷载
3.1. 不同使用年限的地震作用
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75 年或100 年时,可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
告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也可将50 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多遇地震作
用乘以1.25 及1.45 的系数,罕遇地震作用乘以1.15 及1.30 的系数。
3.2. 施工荷载
3.2.1. 首层楼面宜考虑施工荷载,其值不宜小于5kN/m2,施工阶段结构承载力验算时,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为1.0。施工单位有特别要求时,应补
充计算施工阶段结构的承载力,并在施工图中注明容许的最大施工荷载。
3.2.2. 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且低层屋面有可能作为高层施工时的场地时,在设计
低层屋面构件时宜适当考虑施工时的临时荷载,该荷载不宜小于5kN/m2,
并在施工图上注明。
3.2.3. 施工荷载不与楼面附加恒载、隔墙、使用活载叠加,构件的配筋取正常使
用与施工阶段工况计算配筋的较大值。
3.3. 消防车荷载
3.3.1. 消防车的作用荷载
3.3.2. 我国现用消防车,荷载总重达30t,其前轴单边轮压30kN,后轴单边轮压120kN。
3.3.3. 楼板设计时的等效荷载
按照荷载规范附录B 的等效均布荷载的方法计算。计算时应考虑车与板
跨垂直及平行两种情况分别计算,且应考虑板面的垫层或覆土的扩散作
用。
3.3.
4. 次梁的等效荷载
次梁的等效荷载应采用荷载影响线的方法计算,而不能采用板的等效荷载
乘以受荷面积进行计算。采用次梁活载影响线时,应考虑多部消防车同时
作用的情形,消防车横向净距可取0.5 米,且应取等效弯矩及等效剪力等
效荷载之中的较大值进行设计。
3.3.5. 框架梁的等效荷载
考虑到框架梁的重要性及设计上的方便可行,其等效荷载通常采用折算荷
载的方法,即框架梁承担荷载的面积内布满消防车,以消防车荷重除以消
防车平面尺寸,并乘以0.8~0.9 的折减系数,一般可取为12kN/m2。
3.3.6. 消防车的荷载与人防的荷载不进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