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阈下政府治理网络舆论危机的对策探析
探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措施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探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措施天津市委网信办 陈曦摘要: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人们发表言论的自由性也被进一步放大,使得整体的舆论环境趋于复杂化,因此要加以治理。
本文结合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诉求,对政府进行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消解措施,以期提高监管能力,占据网络舆情管理的主动权。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086-0001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网络信息化逐渐成熟,从而使普通民众与全球体系建立了联系。
随着自媒体的开发,人们可以与外界分享自己的生活,从而获得流量收入,同时也可以反映社会不良现象,提高群众监管力度。
但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容易被利用,所以政府要严加治理并做好引导。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根据网民调查和互联网普查等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自媒体用户数量不断增多且呈现出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但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相对集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用于利益表达。
例如,当体制下的弱势群体难以通过正常渠道发声,或者无法引起政府关注时,可借助网络舆情表达利益诉求。
其次,用于社会情绪的表达。
比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阐述个人观点和表达态度支持等行为。
再次,用于网络政治参与。
例如,对政府官员的受贿行为进行监督,如“官员天价手表”事件等,从而整治腐败现象。
最后,用于网络社会抗争。
即以情感共鸣为引线,营造舆论压力,与社会的矛盾问题做斗争[1]。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分析(一)难以把握网络舆情的舆论指向与传统单向信息输出不同,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十分复杂,特别在信息量增加和传播渠道双向化的影响下,普通群众直接参与信息传播的可能性被大幅提升,因此网络舆情的指向性难以受到有效控制,任何信息都可能引发舆情的转换。
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5法制时空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刘 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1)摘 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考验着政府执政能力,网络舆论对于危机事件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也逐渐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本文以政府在解决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论的治理为研究内容,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政府进一步解决公共舆论危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督和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网络舆论;治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威胁国家安全和公共信息的传播,有效控制舆论传播过程是当代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逐渐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从而为政府进一步解决公共舆论危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督和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章立制不够,缺乏长期规划。
首先,在互联网的立法上,有些存在盲区和漏洞,有些存在程序问题,甚至一系列的法律中存在相冲突的地方,致使在网络立法规划中总是就事论事,缺乏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缺乏长远规划。
其次,在网络信息司法中,司法的公正性难以得到保障。
一方面是司法人员的权利行使没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存在一些司法人员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现象。
增加法官的司法独立性,处理网络案件的责任制,提升案件的透明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一些网络政策法规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政府多是处于主导地位,而群众则处于弱势和被动位置,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政府在网络信息的监管上难以达到科学有效。
所以完善法律反馈的有效途径,也反映了政府对群众的负责态度。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舆论治理是指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舆论现象进行引导、管理和调控,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稳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有着极大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可以在瞬息之间扩散至全球范围,并且对社会秩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网络舆论不同于传统媒体舆论,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传播途径多样,容易引发负面舆论事件和舆论风波。
网络舆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管理网络舆论、净化网络舆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在善治生态视域下进行网络舆论治理,探寻有效的治理路径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舆论治理的现状、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建议,可以为完善网络舆论治理体系,推动网络舆论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网络舆论治理作为当前社会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是指在生态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提高舆论治理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研究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意义重大。
研究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有助于深化对网络舆论治理的理论认识。
将生态视域引入网络舆论治理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机理,为构建科学的网络舆论治理理论框架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可以促进网络空间良性发展。
借鉴生态平衡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从整体性、均衡性的角度来思考网络舆论治理,提出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治理思路和方法,有助于规范网络舆论空间,推动网络环境的向好发展。
研究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论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如何在生态视域下进行舆论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众权益。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空间中,由于某种原因或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负面舆论风波和舆情危机。
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的形象和声誉。
政府部门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必须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快速传播、广泛影响、虚假信息等特点,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政府部门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往往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包括信息不对称、处理速度不足、舆情导向失衡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政府部门需要针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和挑战,积极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机制,提升自身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对能力。
本文将对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网络舆情危机更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现象。
政府部门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往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压力,需要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在网络时代,舆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迅速扩大,一旦出现舆情危机,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很容易引发恶劣后果,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在网络舆情危机中,政府部门的表现不仅决定了事件的发展走向,更可能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和维护政府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一、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条危机事件消息经过网络传播,瞬间可以影响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受众。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1. 引言1.1 网络舆情的重要性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由公众讨论、传播、评论产生的舆论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地方政府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可以及时反映民意和社会情况。
通过监测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可以了解民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和期望,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网络舆情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发现问题和隐患。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难题,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
网络舆情可以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积极回应网络舆情,公开透明地解释政策措施和决策原因,能够增加政府与民众的互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应当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以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民众满意度。
【字数受限,暂停】。
1.2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地方政府往往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快速反应,容易被舆情所困扰。
网络舆情的真实性难以核实,虚假信息和谣言往往会引发公众恐慌和不良影响,给地方政府带来舆情危机处理的困难。
网络舆情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给地方政府带来挑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应对措施。
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期待不断提高,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批评的力度也在加大,这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地方政府需要面对这些挑战,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理能力,有效化解舆情风险,保障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字数:209】2. 正文2.1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是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先进的舆情监测软件和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监测不同平台上的舆情信息,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发现热点问题和民意变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需要政府部门加强与各方机构的协作与合作。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形象、民意支持和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采取有效的对策,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政府形象。
本文将从监测舆情、舆情引导和科学回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
要及时了解网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掌握舆情的发展趋势和倾向。
可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和专业机构,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24小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通过分析舆情数据,发现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良影响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
通过主动了解舆情,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把握社情民意,及时调整政策、改进工作,提高政府对社会民意的感知和应对能力。
地方政府应加强舆情引导,主动引导网民正面发声。
可以通过组织网络问政、民意调查等活动,吸纳网民意见建议,搭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地方政府还可以定期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政策解读等信息,增加政府公开透明度,减少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要积极宣传政府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增强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在舆情管控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依法合规,尊重网络言论自由,引导网络舆论不断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地方政府应科学回应网络舆情。
当出现网络舆情事件时,地方政府要及时做出回应,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介绍相关情况、说明政府立场,消除网民疑虑和误解,回应社会关切和疑虑。
要建立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对预案和措施,迅速处置网络舆情事件,避免舆情事件扩大化和恶化。
要加强舆情危机公关能力建设,从容应对突发舆情事件,防止出现舆情失控的情况。
通过科学回应舆情,地方政府可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赢得民众理解和支持,有效化解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对策研究
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对策研究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高度繁荣,极大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甚至是不同国度的一些热点事件迅速在网路上传播,并可能不断被放大。
如国外的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再到国内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等,这些公共事件被放到网络平台上加速传播并不断发酵。
近几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一旦暴露于网络平台,受到舆论的轮番碾压就容易产生网络舆情危机。
政府如何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有效管理,事关公众的利益,事关社会的良好运转及和谐稳定。
因此,研究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政府,如何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及“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基于政府、网络媒体、社会公众三者互动视角来探索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新模式,以寻求政府、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使多方受益。
论文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基于当前国家领导对网络安全以及网民利益的重视,以这个为引子,探讨关于网络及网络舆情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通过分析国外及国内关于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得出这一论题研究的可行性及迫切性。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危机、政府危机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及探讨能支撑这一论题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理论、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关系学理论、法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社公共治理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研究政府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提供了支撑。
第三部分,我国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及成因。
基于危机频发、危机传播面广、破坏力特别大等特点,从政府、网络媒体、社会公众层面分析其成因。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得出问题。
通过“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这两个具体的案例,从事发前、事发时、事发后三个时间节点及政府内部、政府与网络媒体、政府与社会公众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政府对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全民表达、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生态价值。
但与此同时,网络空间也面临着信息各种负面影响因素的侵蚀,如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对公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因此,网络舆论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舆论治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政策法规、技术手段、监管机制、舆论引导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其中,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旨在通过建立文明、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实现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
一、依法治理。
网络空间并不是法外之地,各类言论行为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约束,对于违法言论和行为必须严格追究,确保网络空间的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二、坚持平等、公正、公开原则。
在网民表达观点、传播信息、发表评论中,必须遵循平等、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网民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平等性和公正性,少数声音不应被打压或忽略。
三、加强社会共治。
网络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全民普及网络素养、加强网络监督、推进网络治安等措施,共同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态环境。
四、科技创新推动网络治理的智能化。
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和能力,适应网络空间快速发展的形势,提高网络舆情和关键信息的识别和预警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等。
基于以上原则,网络舆论治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一、立足舆情监测,加强网络舆情管控。
建立多源信息采集、实时预警与监测体系,对违法、敏感、造谣等网络言论进行筛查和策反,确保网络舆论的正常有序。
二、依托公众办理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搭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从监管、服务、宣传等多个层面进行舆论引导,加强网络舆论宣传引导、网民重点群体宣传等方面,助推网络舆论有序健康发展。
三、增强网络治理的技术支持和智能化建设。
加强网络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网络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强化网络安全保护。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方政府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常常面临着信息披露不透明、舆情分析不到位、舆情引导不足等问题,导致舆情事件频发,影响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
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了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需要针对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传播范围广泛性,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舆情动态,预防和应对舆情事件的发生。
地方政府还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能力,深入了解舆情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规范信息发布与应对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传达政府意图,避免信息失实、不明确,引发舆情误解。
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强舆情引导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舆论公正、理性,引导社会积极参与舆情治理。
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沟通渠道建设,倾听民意,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地方政府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提升政府治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1.2 问题探讨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使得地方政府在面对网络舆情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往往极具偶然性和突发性,地方政府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舆情动态,导致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从而引发不良后果;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的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和恶意炮制,往往会对地方政府形象和政府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成为了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地方政府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能力,规范信息发布与应对机制,加强舆情引导和舆论引导工作,以及加强公众参与和沟通渠道建设等对策,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网络舆情形势。
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舆论 危 机 爆 发 时 , 平息 或减 少 危 机 的
42 .亿人 , 20 较 0 9年底增加 3 0 6 0万人 。 互
联 网普 及 率 持 续 上 升 增 至 3 . 超 过 全 1 %。 8
负面影 响 , 降低对正常社会 秩序 的冲击是
网 络 舆论 危 机 管 理 所 要 达 到 的 目的 。 我 但
引 发 的 众 多 的 负 面舆 论 , 些 舆 论 具 有 一 这
球平均水平 。① 网络舆论 主体的队伍逐渐
扩 大 , 网民 表达 意愿 的意 识 逐 渐 增 强 , 并
国在危机事件 中的信息传播纷乱众多 , 没
有 民众公认 的 “ 权威发 布”, 息传播面 信
极广 , 信息传播 的速度爆炸性 极高 ; 不实 信息通 过网络和短信两种传递方式传播 ,
达 成 与 外 部 世 界 的 共 鸣 。“ 正 龙 老 虎 ” 周 事 件 常 被 当做 研 究 网络 舆 论 发 展 的 一 个
直接作用于事件进程 , 展现出巨大能量和
独 特 魅 力 。 些 都促 使 我 们要 更好 的摸 清 这 网络 舆 论危 机 的传 播 机 制 , 调处 理好 政 协 府 、 体 、 众 在 舆 论 危 机 中 的 动态 关 系 。 媒 公 二、 网络 舆 论 危 机 的 相 关 概 念 及 理 论
联 网络发展 状况统 计报 告 》 《 告 》 。 报 显
示, 至21 截 00年 6月 底 , 国 网 民 规模 达 我
意见 ,并凭借 网络独有 的 “ 意见公开市 场 ”的特点 展开讨论 , 获得大体一致 的意
见, 形成 网络 舆 论 ; 后 受 众 进 行 反 馈 , 然 调 整或改变议题 、 程 。 样 , 议 这 网络 舆 论 不 断 循环 , 就形 成 了社 会 舆 论 。
关于政府治理视阈下网络问政的善治路径探析
(一)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自2014年底国务 院首次推行了网络评选,而这再一次把网络问政推向了新高 度。网络问政可以将广大网民集中到一起,针对社会热点问题 进行分析。网民的热议可以体现出政府工作中的公平、公正、 自由与平等,体现出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主导力量。网络问 政使得政府利用网络的效率越来越高,进而转变政府治理观 念,推动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
二、政府有效实现网络问政的途径
(一)提高政府对网络问政的认识水平。有效实现政府网 络问政,首先需要提高政府对网络问政的认识水平。政府以及 相关政府官员都应该认识到,网络问政是对政府传统执政方式 的创新和改善,对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网络 问政还可以拓宽政府获取信息的渠道。从前政府都是通过一级 一级、自上而下对民意进行考察的,往往需要许多级不停地上 报,最终才能获得一些基层百姓信息。但网络问政可以直接省 略这些步骤,使得群众可以直接与政府进行对话。而政府也可 以虚心听取百姓意见,以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与能力。
径[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05). [2]王名扬.网络问政——完善地方治理的有效路径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11(02). [3]李佳运.论地方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利益整合[J].中共济南
市委党校学报,2014(04) . [4]杨军.网络问政:缘起、优势、问题及成因与对策[J].中
(二)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通过实践表明,网络问政的 方式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因为政府对公民的态度,不能一味 实行压制,对公民的诉求也不能得到满足,长期下去会导致公 民不满,也会影响社会和谐。网络因为具有匿名性和便利性, 使得公民可以自愿自觉参与舆论探讨与监督。还可以扩展民主 空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
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成为了检验其治理水平和公共信任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地方政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试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能力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而且信息真实性难易得到验证。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能力,主动了解网络上的舆论动态和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的舆情事件。
通过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网络和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舆情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以防止网络舆情事件的蔓延和恶化。
要密切关注网络上的谣言和虚假信息,及时发布辟谣信息,以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及时向社会公众传达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政策措施,做好政府工作的解释和宣传工作。
通过加强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主动公布政府工作的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准确有效传递政府声音。
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政府工作的宣传推介活动,增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树立政府形象,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应对。
要加强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培训和提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和水平。
在面临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要及时召开应急会议,组织专家学者和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并迅速落实,消除舆情隐患,稳定社会情绪。
四、积极开展舆情引导和疏导工作在面临网络舆情事件时,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开展舆情引导和疏导工作,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疏导不良情绪,化解社会矛盾。
通过向社会公众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消除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干扰,指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促进社会舆论的理性化和平稳化。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治理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话题。
本文将从善治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舆论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力求为实现网络舆论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网络舆论治理的现状网络舆论治理是指对网络上的舆论进行引导和管理,以实现网络空间的秩序与稳定。
但当前,网络舆论治理面临着一些问题:1. 舆论引导的逻辑不清晰。
一方面,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舆情,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舆论引导也存在着片面性和宣传性强的问题。
2. 监管力度不够。
尽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但对于网络舆论的管理和监督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和不足。
3. 公众参与度低。
目前,公众在网络舆论治理中的参与度比较低,缺乏民众的参与和监督,使得网络舆论治理缺乏有效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在善治生态的视域下,需要建构一种健康、和谐、公正和可持续的网络舆论生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构建网络舆论治理的公正体系。
要在网络舆论治理中坚持公正原则,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和参与权,构建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的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体系。
2. 提升网络舆论治理的科技化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测、预警和管理,提升网络舆论治理的科技化水平,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网络舆情。
3. 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网络舆论的传播和表达行为,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力度。
4. 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
在网络舆论治理中,应充分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构建一个有利于网络舆情公正和合理表达的公共空间。
5. 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在网络舆论治理中,应把握好积极引导和合理管理两个关键点,促进网络舆论的和谐与稳定,打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与治理影响分析
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与治理影响分析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决策与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民众对政府行为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对于政府来说,充分了解和分析网络舆情,对于预判民意、改进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与治理的影响,以及相关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具有积极影响。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数量大、参与度高、实时性强等特点,使得政府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诉求。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政府可以获得民意数据,及时了解公众的关切与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决策。
此外,网络舆情还可帮助政府发现问题、回应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通过倾听和回应网络舆情,政府能够增强与民众的对话与信任,从而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其次,网络舆情也对政府治理产生了诸多挑战。
首先,网络舆情的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很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情绪,对政府的公信力和决策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舆情的舆论导向和操纵风险存在,很多网络平台被用于传播政治观点和利益诉求,政府在分析网络舆情时需要识别和评估这种操控。
同时,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也增加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压力,需要政府有快速反应和敏锐洞察力。
面对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与治理的影响,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应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数据、监测舆情、分析趋势,及时预警和回应公众关切。
其次,政府应提高信息透明度,积极公开政府行为和信息,与公众形成直接互动,减少信息断层和偏差,避免舆论误导。
同时,政府还应完善网络舆情应对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加强与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合作与沟通,提升信息安全和网络治理能力,有效引导舆论。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主动参与和引导网络舆情,提升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账号,直接与网民互动,增加政策信息的传播和解释。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之道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之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
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一旦出现舆情危机,可能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政府的工作效果。
如何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已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就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之道进行探讨。
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有效的舆情监测是政府应对网络危机的第一步。
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动态和趋势。
监测内容涵盖政府形象、政策措施、公共事件等方面。
政府可以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引发危机的舆情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处理。
二、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流程,形成协同工作的机制。
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置预案和预警指标,明确危机处理的时限和目标。
政府要建立舆情处置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各级政府部门明确责任,强化协作与配合,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三、加强舆情危机预警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强舆情危机的预警机制建设。
通过建立包括人工监测、自动监测及舆情分析技术在内的舆情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信息和舆情事件。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预警分析,发现舆情事件的蛛丝马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和引导,避免舆情危机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四、开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演练政府部门应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演练,提高政府部门危机处置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演练内容可以包括实际案例模拟演练、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置方案演练等。
通过演练,政府部门能够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完善舆情危机处置方案,提高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效率。
五、加强网络舆情危机舆情引导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需要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舆情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权威信息、解释政策措施、引导舆论方向等方式,及时回应和管控网络舆情事件。
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二、 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一) 正视 网络 舆 情 , 新 理念 引领舆 情 服 务。 对 网络舆 情认 识 的偏差基 于 i : 末J L 视 舆情 , 人泮社 科 院刘 r 毅在 其撰 写 的 《 网络 舆 情研 究 概论》 一= } s 巾捉 剑 , “ 网络 舆情 是 通 过互 联 网表 达和传 播的各 种情 绪 、 态度 和意 见交错 的总利 。 ” 心理 学 家弗洛 伊 德认 为 : “ 改变 行 为最 好 的办 法就 是 改变 你 的 观念 ” 。 加 强政 府机 关 及 官员 治理 理念 的 同时 , 鼓 励 有实 力 的 软什 公 司搜集 、 研判、 分 析舆 情 事什 , 支持 高校 或学 术 机构 研 究
网络 舆情 基 础理 论 。
关键 词 网络舆 情 工作 机 制 协 同治理 中 图分类 号: D 0 3 5 文 献标识 码: A
新 媒体 的 应用 促使 巾 闺进 入了“ 人众麦 克风 ” 时代. 互联 网 已经成 为“ 思 想 文化 信息 的集 敞地 和 社会 舆 论的放 大 器” 。 依 附 于互 联 网这 一平 台 的网络 舆情 与社 情 民意紧 密联 系 , 反映 公 众 话题 与 社会 热 点 问题 。舆情 似 水 , 如 果 不给 予疏 於利 引 导 , 会 酿成 水 患 , 冲 垮 社会 “ 人 厦” : 如果 及时有 效地 加 以整合 引 导 , 则 会成 为政 府治 理 的财 富 。
一
( 二) 建 立 网络舆 情评 判 标 准与 应对 方 式 。 网络舆 情 监 测机 构 应该 敏锐 地 发 现 具彳 丁 舆 情 价值 的新 话 题, 及 时检 测 、 分析 和研 判 , , f : 对 此做 I l j 相应 对 策 。 对 网络 舆 情 进行j E 确 的评判 , 并对舆 情 选题 进 行 定划 抽样 调 查 , 及 时 了解 当前舆情 传 播主 要于 段和 途径 , 并 在此 基础 上对 舆 情数 据深 度 挖 掘和 分析 , 为 政府 及 时提 供一 份舆 情 信息 。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 此之 外 , 政 府基 于 确 判 定舆情 信 息 的基 础 L, 政府 要 ( 一) 治 理观 念滞 后 , 舆 情监 测机 构定 位偏 差 。 及 时做 …回应 。应 对 网络舆 情 , 首 先政 府 要做 到 信息 公 开 、 及 互 联 网 技术 的 发展 , 改变 了我 行 政管 理生 态环 境 , 如 何 时、 透 明, 第一 时 问 以主体 发 声 , 避 免流 青 蜚语 和公 众 恐慌 , , 1 : 引导 网 舆 论 导 r u J 成 为 政府 工 作 治理 的_ = 币 = 要 内 容 。存现 实 网 要 与 公众保 持 动态 联系 , 防 止社 会 问题 政 治化和 矛盾 化 。 络 舆情 治理 叶 1 , 我 政肘 官 员面 临着 以下现 实 问题 。 一 是治 理 ( 三) 完善政府 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体 系。 观 念滞 后 , 时常 发 , 上对 社会 矛盾 或 公众 热 点 话题 置 若 蚓 , 或 第一, …台针对网络舆情的法律。我Ⅲ丑然制汀了如 《 互 者采取行政强制丁段解决舆情矛盾; 二是对舆情检测机构定位 联 新 闻信息服 务管 理规 定》 ( 2 0 0 5年) 、 《 巾 人【 』 政 府信 …现 偏 差 。这 些 服务 机 构 日前 的 工作 币 点在 丁对 舆情 数 据 的 息 公 开条例 》 ( 2 0 0 8印 ) 等 法纠 £ , 但 还 没有 一 部究 整 的针 对 网络 搜 集 和抓 取 , 然 而最 重 要 的是 当事 件爆 发之 后 , 政 府应 对 网络 舆 情 的法律 。 为 使政 府 治理舆 情 时有 法 可依 , 我 Ⅲ应 尽 快 台 意 反映 的数 据进 行 彳 『 效、 科学 的筛 选 、 量化 统 计和分 析研 判 , 部专 『 J 应 对 网络 舆情 的 法律 法规 。 , { : 就 如何 进行 科学 的应 对提 出科学 的建 议和 办法 , 为政 府 治理 第二 , 善 于利用 网络技 术检 测 舆情 信 息 网络 舆情 监测 技 网络舆 情 提 供有 效 的参 考数 据 。 这应 是 核心 所在 。 术 麻包 括舆 情信 息搜 集 、 热 点 话题 发现 、 信 息 假甄 刖 、 跟踪 调 ( 二) 政 务舆 情研 判 与应 对迟 缓 。 查利研 判 分析 , 通 过 这些 网络 技 术的 应用 . 及n 寸了解社 会 热 点 我 政府 机 关在 网络 舆情 治理 方面 , 通 过对 刚刚或 在 发 和 公众 话题 , 为政府 决策提 供信 息 基础 。 生的 网络 舆情 事什 , 就 其性 质 、 波及 范 和严 重程 度进 行研 判 , 第三 . 完 善新 闻 发布机 制 。 舆 情 发 生的 第~ 时 要 开 新 ”根 据 舆 情 发展 态 势制 定 秆 1 关应 对 策略 。 但现 实舆 情 事件 处 闻 发布会 , 止公众 享有 知情 权 , ’ 通 过新 闻发 布 会 、 新 发 i ‘ 人、 理 巾却 存在 着 信 息研 判与 应对 策 略迟 缓 。 以 2 0 1 0年 l O月 1 6 新 闻调查会 或 者媒 体 谈就 舆论 热 点 问题 和 千 ¨ 芙政 策解 答 , 防 f = 1 发, 土2 - 河 北 人学 新校 区轿 车 撞 人事 故 , 导致 一死 一伤 , 肇 事 止报 道 偏差 J 失误, 阻止舆 情 反 弹给 政府 造 成不 利 影响 。 肯竞 口…狂 苦: “ 彳 丁 本事 你们 告去 , 我爸 是 李刚” , 此事 什一 经曝 政府 应 对 网络 舆情 不 仪 仪要 其 巾 一个 | l _ f l j 门 作 …最 人 掰 力 光, 引起 了全 l 玉 I 网友 热 议与 高度火注 , 在 全 阑人 的 压力 下 , 河 平 息压 力, 更 需要 i 应 的 各部 门联 动 合作 , 协 川 治理 , “ 它 可 以 北 省村 I 关部 门及 时发 布调 查结 果 , 采 取积 极应 对 策略 , 平 息此 实现 实现 政 务流 程在 各个 部 门 问的 无缝 衔接 , 消除 不 必要 的 障 次 事件 。 碍, 在 服 务传 输层 面上 提 高公 众服 务 的便捷 性 I 满 意度 。 ” 口 ( 三) 网络舆 情 工作 体 系不完善 。 (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 ) 毋 脯 置疑 , 我 围 政府 对 网络舆 情 引导 是非 常重 视 的 , 持 以人 为小进 行善 治 , 虽 然我 旧 已将建 立 了牛 j I 关 的舆 情监测 机构 、 注释 : ①人民网舆情检测室.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 新华 应 急处 理机 制 、 新闻 发 机制 等 作 体 系, 但 由 于治 理 高于管 出版 社. 2 O l 3 3 : l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 燕I 』 J 人 文 法 学 院院 长刘邦 凡 在 《 L 乜 于 治理 理论》 巾 指Ⅲ : ②刘邦凡, 电子 治理引论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 0 0 5 : 6 . “ 治理 是管 理的 …个发 展阶段 , 一个 高级环 节 、 一个 组成 { _ i I 5 分” ② , ③刘毅. 网络舆情研究概论. 天津人 民出版社. 2 0 0 7 . 9 : 5 4 ④ 范达超 论政府应 对网络舆情事件 的对策研究 . 厦 门特 区党校学报 , 此对 网络 舆情 的治 理需 要更 高层 次 的完 善: I : 作体 系 。当前 , 2 O l 2 2 . 在 我 国法 { | l f 体 系 巾仍 没有 一 部 完整 的针 对 网络 舆 情 的法 徘条 ⑤ 谢巾 起 , 刘 维 胜. 协 同 政 府一 电 子政 务 发展 的 必 然 趋 势 . 河 北 科 技 人学 学 文, 也没彳 丁 完 整 明确 的 新闻 发育 制度 平 1 I 事 件善 后 处理 机制 , 导 报 . 2 0 0 7 3 .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策略探讨
的危 机 。 因此 , 网络舆 论危机 已成 为从 事行 政管理 的
出常态化 。
危 机的解释则 众说纷纭 , 各有侧 重 , 中 以美 国危机 组织和个人必须应对 的经常性事件 , 其 其发生 频率呈现 二、 当前政府应 对网络舆论危机存在 的问题
三是发生频率常态化 。 机本来 是非常态下 的一 危 种突发性 事件 ,但对从 事行 政管 理 的组 织 和个人来
、
网络舆 论危机 的涵义及特点
( ) 一 网络舆 论 危机 的 涵 义
说, 随着 网络 的普 及和多媒 体技术 的发展 , 网民关注
网络舆论危机是 由舆论危机 引 申而来的。 根据现 议题 的广 泛 , 之我 国处 于转 型期 各种社会矛盾 的高 加
果引导不及 时或处 置不 当 ,就会 形成舆论危机事件 ,
并 对行 政管理 工 作及政 府 公信 力 造成 巨大 伤 害 。 因
此, 如何正确应对 网络舆论 危机是政府必须面对 的问
题。
一
控制 , 而大部分 网民远 离事件中心 , 了解真实情况 , 不 容易被 虚假信 息所误 导 , 的负面影 响较 大。 产生
是 突发性强 。一般危机 均具有 突发性 的特点 ,
网络舆论危机 的形成非 常迅速 。一旦 出现热点事件 ,
网民的一些情绪化意见加上社 会原有一些影 响因素 ,
件” , 中 面对 网民对虎照 真假 的质 疑 , 官方保持 沉默 , 直到 9个月后才被迫做 出回应 , 严重影响 了地方政府
固
行政与管理
党政 干部 论 坛
的公信力 。 20 而 09年杭州发生 的飙车撞人案 , 当地交 鉴于 网络舆论 危机发 生 已常态 化 , 因此 , 从事行 警在没有调查核实 的基础上 , 就轻率地对媒体说肇事 政管理的组织和个人均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念 ,
公共危机治理视阈下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探讨
公共危机治理视阈下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探讨一、网络舆情的无序发展给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带来的挑战1.網络舆情的无序推动容易触发新的潜在的公共危机一定几率的公共危机的发生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由于网络舆情的介入和发酵,这种几率正在加大。
许多事情,一开始并非属于公共危机,只是一般性的矛盾或冲突,但由于政府处理不及时,再加上涉及的事情有较大的可关注性,因此网络传播度会增大,最后演变成了一起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从而引发一场公共危机。
2.网络舆情的无序参与放大了危机的波及面和危害性,增加了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的难度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来源杂,会造成舆情影响叠加。
本来只是涉及特定领域的公共危机事件会进一步演变成影响面更大的事件,从而对社会稳定造成更大的伤害,进而也会引发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怀疑,降低公众对政府的拥护和支持。
二、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中网络舆情运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1.对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发生、发酵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尽管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政府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的重视并没有上升到政府作为一个主体对网络舆情的重视。
这样一来就导致他们对互联网时代网民意见,尤其是一些“意见领袖”的意见对于公共危机产生、演变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没有引起的重视。
2.危机应对过程中对网络舆情监控、引导、预警做得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主管人员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诸如“朝阳群众”式的信息和情报来源,并依托这一类信息构建信息传递机制和预警机制,结果导致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传递及相应的预警不到位、不及时。
3.针对网络舆情关注点的信息公开不及时每当公共危机爆发时,面对海量的舆情信息,社会公众缺乏辨别力,很容易受网上信息的误导。
此时,政府必须及时站出来,针对网络舆情的焦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公开相关信息。
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却迟迟不在网络上或通过公开发布的方式公开,以回答社会公众的疑问,安他们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系紧张 、 社会 和谐遭 到破 坏 、 政府公信力下 降的严重后果 。 ( 二) 政 府 治 理 网络 舆 论 危 机 的意 义 首先 , 有 助 于 政 府 规 范 网络 秩 序 、 促 进 媒 体 和 网 民 自律 , 引 导 网络舆论 正能量的产生 。网络舆论环境 的失序和失范 , 不仅 会造成网络噪音 、 网络暴力等 问题 , 还会 引发现实性 冲突 , 破坏 社会 的和谐和稳定 。 政府在尊重人文价值 、 保 障公 民权益 、 保证 网络媒体健康发展 的基础上 , 采取适 当措施规范 和解决 网络舆
善治视 阈下政府治理 网络舆论危机 的对 策探 析
高旭 红 , 郭 蕊
(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 与经法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1 2 9 )
【 摘 要 】 近年来 , 因公共事件频发而引起 的 网络舆论危机 , 冲 击了正 常的网络秩序和现 实社会秩 序 , 造 成 了政府 与民众 关系紧张、 社会和谐遭到破坏 、 政府公信力 下降等严 重后果 。目前 , 我 国政府在治理 网络舆论危机 中还存在危机责 任 意识缺乏 、 应对机 制不完善、 法律不健全等 问题 。面对严 峻的社会 问题和 汹涌的网络舆论 , 笔者从 善治视角 出发 , 以责 任、 透 明、 有效 、 法制为基点 , 提 出符合政府和公 民需求的治理对策 , 以增强政府应对 网络舆论危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关 键 词 】 善 治; 网络舆论危 机; 治理对策
【 中图分类号】 C 9 1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2 8 — 0 3
网络时代 , 公 民通过 网络表达情绪 、 直陈观点 , 扮演着监督 者 的角色 , 对政府提 供的公共 产 品和服务进行 直接 的“ 点评 ” 。 我 国正处在社会 转型期 , 社会问题突 出, 公共事件频发 , 各种社 会舆 论和利益诉求在 网络平 台汇 聚成强大 的网络舆论 。当政府 出现腐败 和滥 用权力 、 当社会 出现严重 的食 品和环境安全等 问 题时, 公 民不满 的情 绪在 网络上尽情 释放 , 由于公 民和媒体在 表达 观点 、 传播信息 方面缺 乏必要 的理性 和 自律 , 政府 自身 的 体制机制建设 不完 善和某些政府 官员 的不作为 , 使网络舆论极 易“ 催化 和发酵” 成网络舆论危机 , 给政府 和社会 造成恶劣 的影 响 。网络舆论 危机的治理不 同于传 统的治理 , 随着互联 网的发 展和公 民意识 的提高 , 强势的治理模式 已经 不能适应新时期政 府的角色定位和公 民的权利需求 。 对 网络舆论危机 的治理需要 在尊重公 民权益 、 倡导合作交 流的基础上 , 以责任 、 透明 、 有效、 法制 的善治精 神为价值进行科学合 理的引导和治理 。善治 , 为 治理 网络舆论危机提供 了新 的思路和研究范式 。
一
论 中的问题 , 对于维护 网络环 境 , 清除网络污染 , 提升 网络正面 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 其 次, 有 助 于 改善 政 府 形 象 , 提升政府公信 力。 在 宏 观 层 面 上, 公信力 意味着公 共政策及 其执行 的一致 性 , 以及有效 率地 分配 和使 用公共资 源。 政府 采取积极有效 的措施对 网络舆论 危机进行治理 , 使 网络真 正起 到反映社情 民意 、 加强对话交 流 、 推动 政治 民主进程 、 实现社会 公平正 义 的作 用 , 政府 才会得 到 民众 的支持和认可 , 形 象和公信 力才会得 到有效地提升。 ( 三) 善 治 之 于 网络 舆 论 危 机 治 理 的 价 值 随着公 民意识 的觉 醒和 民主化 的深入 人心 , 公 民参政议政 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空前提高 。从 形成和传播 的过程来看 , 网络 舆论危 机 的爆 发展现 的是 公 民对基本权 益 的维 护和对公 平正 义 的诉求 。善 治是使公共利益最 大化 的社会管理过程 , 核心是 如何达到 国家与公 民在公共政治生活 中的最佳状态 。 善治强调 的是政府 权力 向公 民社会 的回归 , 政府在 网络管理 中倾听公 民 菩治 与 网络 舆论 危机 呼声 , 解决 网络舆论 集 中反 映的社会 问题 , 以积 极的姿态 妥善 ( 一) 网 络 舆 论 危 机 的 涵 义 平复公 民的情绪 , 建设 系统 的网络舆 论危机 防控体 系 , 惩 处缺 国内学者袁利 民较 早提出 了“ 网络舆论危机 ” 这一说法 : 不 位 的责任人 , 形成 闭环的网络舆论危机治理模 式 。善治意 味着 种 能够对 于民众 的需求敏感并 能做出相应 回应 的行政方 式 , 利的或负 面的网络舆论 占领 了舆论 阵地 的主导地位 , 从而使政 府、 相关 组织或 当事人处 于困难关头 。据 中国互 联网络信息 中 它通过 构建和运 用适 当的法律 和措施来 有效地 应对社会 中出 心( C N N I C ) 发布 的《 第3 1次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 》 现 的挑 战。 在善治责任性 、 透明性 、 有效性 、 法 制性的要求 下 , 使 统计 , 近些 年来 , 很多 引发 网络 舆论危机 的事件 是 因政 府官员 政府需迎合 人民需求 ,秉承善治 精神对 网络舆论展开 治理 , 腐败 、 不作 为 、 滥用权力造成 的 , 这些事件极 大的损害 了政府 的 公 民的权益得 到尊重 和保 障 ,公 民与政府形 成平等 合作 的关 在人文精神 的关怀下 和制 度规则 的约束下 , 实现共赢 、 和谐 形象 , 引发政府 的网络舆论 危机 。如 “ 7 ・ 2 3温 甬线铁 路交通事 系 , 故” 、 “ 郭美美 ” 事件 和“ 微笑表 哥” 事件 等 , 造成 了政府与 民众关 发 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