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厚实语文素养的“沃土”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阅读经典名著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典名著作为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艺术成果,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感知到人类智慧的辉煌和文化的传承。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阐述阅读经典名著对提升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
经典名著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经典名著之所以被誉为经典,是因为其艺术价值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独特的美感。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和精妙的构思,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比如《红楼梦》中借黛玉挥洒诗文的景象、《西游记》中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夸张的拟声表达,都是对语言美的追求。
通过欣赏、思考,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经典名著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经典名著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和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不仅是道德伦理的重要指南,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见证。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人生、伦理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经典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经典名著往往采用精炼、凝练的语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
珠玉般的语言描述、含蓄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等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阅读名著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词汇量,丰富我们的语言资源。
通过观察名著中的词语用法和句子结构,我们可以不断积累和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经典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阅读经典名著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推敲,从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经典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理,我们可以通过和作者对话,思考他们想要表达的意义。
《1984》中对权力与自由、真相与谎言的深度思考,《名人传》中关于人性的研究和揭示等等。
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
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幸晓睦(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广东·东莞523000)摘要语文教学内容分为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征,区别于其他各门功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2011年版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的性质要求语文教育要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本体性教学内容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不久前,曾有语文教育专家在听一节语文观摩课时做过一个观察统计:执教老师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最后总结时问学生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懂得了香港是我国南部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香港很美丽很繁华”、“香港是我国万国市场,是美食天堂,还是旅游胜地”等等,几乎没有学生说到自己在语文知识或语文能力方面有何进展。
一堂语文课下来,学生仅仅得到了课文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获。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该执教老师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教课文”而非“教语文”的现象普遍存在。
它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先生在会上大声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也呼吁语文课要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我觉得语文课要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才能成为发展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沃土。
1何谓“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当代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内容分为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征,区别于其他各门功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摘要: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从推动学生整本名著阅读为切入点,提出了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书阅读;语文素养;提升策略阅读名著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在丰富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价值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名著阅读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碎块化的阅读相较于整本书的阅读有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育目标。
笔者结合初中语文科目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了推动名著整本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名著整本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从阅读选材上说,名著无论是文学艺术性,还是思想性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书中体现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当今社会普遍适用并能够被接受和发扬的。
学生阅读这些名著,不仅能够学习到很多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学的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这些名著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知,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学习到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以及体验生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整本阅读的角度来说,相较于碎片化的阅读或者节选阅读,整本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名著的时代背景,完整地了解名著中的故事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整本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架构和脉络有清晰的认知,对于书籍中故事的呈现和推进方式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以方言这块沃土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方言这块沃土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新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但在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培养却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这其中,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例如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农村中学,每个班至少有几个,有的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学生,没有学习目的,没有学习目标。
认为不管成绩怎么样,只要能坚持把初中三年熬下来,拿到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出去打工,成绩好或差都无所谓。
又有诸多方面的客观因素,现在的语文教材往往需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配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教学《济南的冬天》,用vcd播放画面,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济南冬天的气息,感受那份温情,自然而然就会对文章产生兴趣,从而在不自觉甚至自觉状态下掌握语文知识。
而在我们农村中学,绝大多数都没有配备电视、vcd、幻灯机等基本的设备,所以多媒体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
那只靠老师干巴巴地去讲解、灌输这篇课文的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应付考试,那语文素养往往就无从顾及了。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地方的实际,另辟蹊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以方言这块沃土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间镇级的中学,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镇内的学生,而他们大部分来自与农村,但因为位于城郊,省道经学校门口穿过,交通非常便利,因此县城里的不少学生都选择来我们学校就读。
笔者总结发现,班里县城来的学生说的是罗定的白话(近似于广州话),班里的农村学生说的是一种很特殊的方言——能咕话,因为其发音实在是太特别(例如:你——广州话读 nei,能咕话读ni;做——广州话读 zou 能咕话读 zu;……),所以,班中县城来的学生经常取笑农村来的学生说能咕话,进而影响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甚至个别学生因此而发生打斗。
沃土深耕 让“日积月累 ”处处开花
沃土深耕让“日积月累”处处开花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日积月累”是典型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可以让学生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浸润启蒙国学;感受外国经典。
面对课本中如此肥沃的土壤,我们岂能走马观花地走过而不进行深耕呢?实现语文学习的“致千里”“成江海”。
通过日积月累的深耕,让学生浸润在芳香的氤氲之中,使我们的课堂永远洋溢鲜活的魅力!标签:日积月累深耕积累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日积月累”板块所提供的正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
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版块,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语文资源,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日积月累”也是学生学习的肥沃土壤1.是感受民族语言魅力的沃土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日积月累的形式多样,在园地的日积月累中涉及了成语、格言、谚语、古诗、现代诗等语言形式。
《三字经》、《礼记》、《论语》等国学启蒙,让学生浸润启蒙国学的经典语句,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熏陶,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将民族的魂渗入学生精神中。
2.是享受外国经典的沃土“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六下第二单元);“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五下第八单元);……像这些托尔斯泰、雨果、歌德、雪莱等人的国外经典名言,浅显易懂,但融入大家们的智慧与品质。
面对课本中如此肥沃的土壤,我们岂能走马观花地走过而不进行深耕呢?让这片沃土上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二、深耕“积”和“累”1.点面结合,让积累“立体”起来“日积月累”顾名思义就知道是让学生通过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因此,我们得有效地利用手中的教学资源,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学生的积累变得更厚实。
例如:当我们学习了歇后语这种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
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
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存在着注重表面功夫,忽视本质内涵的问题,学生只是追求分数,而非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
我们需要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
一、理解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意义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深入到内在本质的教学,突出主体性,追求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在语文教学中,本体性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体验语文的魅力和精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真正领悟语文的内在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建立符合本体性教学的教学理念1. 注重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场景,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打破知识的壁垒语文教学要打破知识的壁垒,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
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的美和力量。
3. 关注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使学生在真正理解语文的也能够感受到语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人生智慧。
三、构建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1.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注重现代技术融入现代技术的融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语文创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识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沃土——《棉花姑娘》识字教学评析
识字教学 ,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沃土
— —
《 棉花姑娘 》 识 字教 学评析
卢红 霞
( 浙 江 省 诸 暨 市浣 纱 小 学 浙 江 诸 暨 3 1 1 8 0 0 )
力。 参 考文 献 : 1 . 汪徽 . 管 理 策 略 在 网络 英 语 教 育 中 的 重 要 性 【 J 】 . 中 国远 程教育. 2 0 0 6 ( 0 4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传 统 板 书 教学 的单 一 性 与 固定 性 ,造 成 教 师 自我感 觉教 得 很 辛苦 , 学 生 则 感 觉学 得 很 吃 力 , 教 学 效 果 大 打 折 扣 。 如何 创 新 高 中英语教学模式 ,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 式和手段 , 提高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进而提高英语课教学的效率 , 从而使学生能 在紧张剧烈 的高考竞争 中取得好的成绩 ,是广 大高 中英语教 师 一 直 在思 考 的现 实性 问题 。 近年来 。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的高速发展 , 计算机互联 网逐 渐 改 变 着人 们 的 工 作方 式 、 生 活方 式和 学 习 方 式 , 也在深 刻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如今 , 多媒体教学 已经逐步 揭开其神秘 的面纱 , 融入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 为广大高 中 英 语 教 师带 来 了福 音 。 二、 高 中英 语教 学使 用 多媒 体 辅助 教 学 的优 势 第一 。 能够充分激发高中生学 习英语的兴趣 与 传 统 的 教学 模 式 不 同 , 多 媒 体教 学集 文 字 、 声音、 图片 、 视频 、 网站等诸多优点 为一 身 , 内容更加丰富 , 信息传播更 加 便捷 , 解决 了许 多传统教学无法解决 的问题 , 具有互 动性 、 交 互性 、 趣 味性 等特 征 , 使 课 堂 教 学 走 向视 、 听、 形、 声 相 结 合 的 现 代 化 教学 模 式 , 能 够 充 分提 高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 开 阔 学 生 的 视野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 ,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 学, 学生踊跃发言 ,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 有 利 于 调 动 高 中生 的 积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第二 , 能 够 充 分 提 高高 中英 语 课 堂 的教 学 效 果 高 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教学 。使教师能够根据 教材的要求 , 根据学生的特点 , 因材施教 , 通过课前精 心准备 , 搜 集 各种 与英 语 教 学有 关 的资 料 ,把这 些 资料 融 人 到 多 媒 体 教学 中去 , 可以把更多的信息和教学内容 , 以精 彩的视频 、 动 听的音乐 、 绚丽的版面和文字 , 调 动学生的感官 , 既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又 有 利 于增 强教 学 的感 染 力 和 吸 引 力 , 充 分实现教学的 良性互动 , 进而提高英语课课堂教学效率 。 第三 。 能 够 提 高 高 中英 语 教 师 的综 合 素 质 由于 高考 “ 指挥棒” 的 现 实存 在 , 在 目前 的高 中英 语 教 学 中, 更 多 的是 提 倡 “ 填鸭式” 的教 学 方 式 。 教 师 始 终 是 课 堂 教 学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摘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首先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
同时要指导阅读方法,创造阅读条件,实现资源共享,建立阅读评价方案,促进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时下,经常耳闻同行感叹学生语文素养的难以提高,这也几乎成了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兢兢业业,结果依然是作文时的抓耳挠腮,考试时的愁眉不展。
语文素养依然故我。
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授渔”的过程,真正“捉鱼”的过程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致使课外阅读被“题海“的机械训练所取代;再加上学校、教师阅读观念的陈旧,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未曾真正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学生的阅读下了新的定义,并进一步阐明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鉴于此,笔者在扩大学生阅读面、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上做了些尝试: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的喜好自然也各不相同。
要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对作品的选择可以不受年段的限制,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
当然,学生的年龄有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限,在选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刺激的武侠、言情小说,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新奇的卡通漫画书。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值得理解的,现在视听传媒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经典名著与流行的快餐读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矫正学生浮躁的心理和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二、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
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
阅读文学名著 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文学名著提升语文素养作者:房文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12期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文学作品已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进入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培植学生良好素质的丰厚沃土。
那么,如何搞好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做法及体会。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过去,学生阅读文学书籍,被视为不搞好学习看闲书,更有甚者视之为违纪犯错,嗤之以鼻。
学生在自习课上或课间读文学书籍,被没收或毁弃的现象亦司空见惯。
殊不知文学即人学,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情感的历史。
很多作品,历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考验仍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它包含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鞭挞的人文思想;包含着自然、和谐、幸福、安乐等社会理想;包含着人的坚韧、尊严、理解、宽容、博爱、勤勉、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等人类的美德。
鉴于此,世界许多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给文学作品重要地位”,“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文学”等诸多倡导。
读文学作品如品香茶,反复涵咏,意味无穷;如入圣境,五彩缤纷,令人惊喜。
所以跟上课改步骤,需要语文教师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彻底转变观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课内外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二.立足课内,读深读透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基本篇目大多属名家名篇,我们应当含英咀华,帮助学生发掘这些篇目的内在美,让学生领略美、感悟美,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要让学生达到那种“每有所得,则欣然忘食”的境界,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字字珠玑,令人难忘。
学习这样的文章,不妨借助朗读,涵咏体会,反复揣摩,领悟妙境。
可由字面景的赏析深化到文中情的体验,又对语言的美进而探讨作者思想境界的美,也可从结构方面理解文章的巧妙,顿悟古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
而《背影》一文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学习这样的文章,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体验,要让学生感觉文中父亲背影恍若就在自己面前,那种无言的父爱至情令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深耕语言沃土: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表达思想、融入社会的基础。
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参与潜移默化地引导,打造一个语言学习的沃土,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语文能力。
一、夯实基础,形成完整语言基石1. 打好基础,精进认字能力:认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要高度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通过趣味游戏、活泼生动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2. 强化基础,提高泛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语言养分的最重要途径。
要热情鼓励学生广泛泛读,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在阅读中学习积累语言素材,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积累,丰富语言储备: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要重视学生词汇的积累。
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词语卡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广泛的词语,并热情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些词汇,使其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二、拓展思维资源,修为提升语言运用能力1. 善思善问,培养和训练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学学习的有用工具。
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不盲目认可,并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 表达流畅,锤炼写作技巧: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展现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并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多样表达,凸显个性特色:语言表达的修辞要兼备实用性和创造性。
要帮助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例如脱稿演讲、朗读文章、戏剧表演等,展现个性,提升语言的感染力。
三、情境融入,塑造语言素养1. 生活课堂,将学习融入生活:语言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去学习语言,用语言记录生活,体验语言的魅力。
2. 文化浸润,感受语言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文核心素养的书籍有哪些
语文核心素养的书籍有哪些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它以细腻的情感描写、精美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可以培养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读本。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道德伦理的重要资料。
通过阅读《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
3. 《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老渔夫桑地亚哥的坚韧、勇敢和智慧。
通过阅读《老人与海》,学生可以培养对人生困境的应对能力,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4.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卓越的文学创作能力著称。
通过阅读《百年孤独》,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培养对现实与虚幻的辨识能力,提高文学欣赏和写作的水平。
5. 《红岩》《红岩》是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抗日战争背景下的革命斗争为背景,揭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阅读《红岩》,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感悟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英雄豪杰的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通过阅读《水浒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辨能力,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素养。
7.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民间歌谣和宫廷赋诗。
通过阅读《诗经》,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写作和审美能力。
浅谈名著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名著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摘要】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拓展文化视野和社会认知。
小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名著阅读,从而让学生受益匪浅。
名著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提升带来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名著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影响、重要性、小学生、提升、语文素养、阅读兴趣、习惯、情感体验、人生阅历、文字理解、表达能力、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文化视野、社会认知、教师、引导、多样化、持久影响。
1. 引言1.1 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名著是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通过阅读名著,小学生可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感受到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精彩的情节编排,从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也能引发小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名著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设置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进行文学性思维的训练。
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2 小学生如何通过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小学生如何通过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通过阅读名著,小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名著是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小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名著中常常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
初中生名著阅读与语文素养的养成研究
初中生名著阅读与语文素养的养成研究作者:崔鹏程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然。
本文主要从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接触名著的原因、阅读名著的途径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关键词:名著阅读;语文素养;教学研究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必要性认知分析1.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客观发展进程。
由于名著涉及诸多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状态等景象,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明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状态等,生成正确的历史发展认知。
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它不仅涉及诸多中国文学诗词艺术文化内容,同时,也揭示出我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其最终结局也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2.有助于学生树立开放性的语文学习观。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开放性的语文知识学习观念,而不必拘泥于语文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开放的视角,进行自身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增强名著阅读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
对名著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正进行名著阅读。
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课的示范作用,从教学途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名著的审美能力。
在具体的指导中,应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着力挖掘名著文本,将名著文本中的崇高主题和完美形象通过形象而丰富的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亲历美的体验,为其所熏陶和感染。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
经典名著是由千古流传至今的文学佳作,其凝练的语言,有趣的故事,优美的文笔为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素养的提升,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始阅读经典名著,学习它们
的文笔,了解他们的思想,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读经典名著能帮助我们增强语文素养,因为它们都有着优秀的节奏、连贯性和描述性,让我们可以有效地领略其中所表达的内容。
真正的语言素养,不仅仅是充分掌握语法,更
要能用简洁有力的字眼表达出诸多思想。
而正是这些经典名著,正是因为它们凝练而又精
緻的文笔,被世人所珍视,令人深深触动。
除了古典书籍之外,现代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增强我们的语文素养的资源,比如《活着》、《小船淡淡的雨》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获得理解这个世界的新视角,
更了解自己,而自觉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语言素养。
不管它是一本古典书籍还是一部现代文学小说,阅读经典名著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
效途径。
在读下的品阅中,可以重新思考作者的意图,认识更多细节,加深对它的理解,
以此来获得思维的灵活性,开阔视野。
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的语言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能够阅读经典名著是一件既
高兴又幸福的事情,我们应该开始尝试各种经典名著,尽情享受其中的精神洗礼。
根植“文化”沃土 绽放“素养”之花
根植“文化”沃土绽放“素养”之花作者:陈优秀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09期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给予学生文化滋养、心灵润泽。
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教育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正确把握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呈现出来,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种下文化的种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濡染和浸润,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由读书人升华为文化人。
一、辟“文化”蹊径,让导课与众不同新颖且有文化味道的导语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传播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将相和》的导入,笔者做了这样的处理——师(板书:和):请看老师写的这个“和”字,左“禾”右“口”。
猜猜看,禾和口分别代表什么?生■:我猜“禾”代表禾苗,“口”代表嘴巴。
生■:我觉得“禾”代表粮食,“口”代表吃粮食。
师:的确,“禾”代表粮食,“口”就是用来吃饭的。
“和”的原来意思是:每个人都有饭吃,天下就和平;如果没有饭吃,那天下就大乱了。
从古至今,“和”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
请看课件: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师:家庭里有“家和万事兴”这一说法,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商人讲“和气生财”,国与国之间讲“和衷共济”。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这个“和”是什么意思?……以上环节与常见的导课方式“介绍作者资料”不一样,教师另辟蹊径,从“和”谈起,引导学生初步认知中国历史悠久的“和”文化,把“和”文化潜移默化植入学生心田,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又提升了文化素养。
这样具有浓浓文化味道的导课,显得高雅脱俗。
二、溯汉字之源,让感悟深入浅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第二条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开拓课外活动的沃土 培育语文素养的鲜花
开拓课外活动的沃土培育语文素养的鲜花十年前,课程改革如一阵春风吹进教育大地,新理念、新行为、新方法、新结构、新模式,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大潮,我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发现在《语文课程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
语文素养是什么?究竟包含那些因素?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探究与思考。
什么是语文素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既然语文素养包含这么多丰富具体的内容,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
更准确地说,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除了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外,在一定程度上更得益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应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几年来,为了创新开放、和谐、科学的课程文化,我试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教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展生动活泼地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综合实践等活动。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新的课程标准主张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一条腿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
两条腿协调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会能更快地发展。
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为学生发展带来有源活水。
如何搞好课外阅读,我采取下列措施:1.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选择读物课本之外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庞杂,面对如此浩瀚的书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发展。
童书名著阅读的意义
童书名著阅读的意义摘要:一、引言:阅读童书名著的重要性二、童书名著的特点:丰富多样的主题、生动形象的人物、寓教于乐的故事三、阅读童书名著的好处: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塑造良好性格四、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童书名著:家长陪伴、引导选择适合的书籍、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定期交流阅读心得五、结论:珍惜阅读时光,让童书名著陪伴孩子成长正文:阅读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童书名著更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在这些经典的书籍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主题、生动形象的人物以及寓教于乐的故事,让孩子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乐趣和收获。
一、引言:阅读童书名著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童书名著成为了孩子们心灵的避风港。
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二、童书名著的特点:丰富多样的主题、生动形象的人物、寓教于乐的故事童书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
这些书籍既有丰富的主题,如友情、亲情、勇敢、善良等,又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孩子们沉浸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世界中。
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快乐,还能学到许多人生道理。
三、阅读童书名著的好处: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塑造良好性格阅读童书名著对孩子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首先,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热爱书籍、享受阅读。
其次,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和拓展。
同时,阅读名著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重要的是,这些优秀的书籍能够塑造孩子们的良好性格,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懂得尊重、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童书名著:家长陪伴、引导选择适合的书籍、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定期交流阅读心得要想让孩子充分体会到阅读童书名著的乐趣,家长的支持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家长要陪伴孩子共同阅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
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语文教育在学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本体性的关注。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对自身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革的不断推进,本体性教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体性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通过关注学生的内在特质和个性发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本体性教学的概念和实践,探讨如何将本体性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2000字】1.2 问题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些问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真正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否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真正得到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知识点的灌输和机械性的应试训练,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亟需转变教学理念,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
本体性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和实践,使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体性教学的实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教育的双向互动。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探究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素养和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思维发展能力。
而名著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小学语文中名著阅读的探究。
名著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深入了解文化、历史、人性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理解和思考,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来进行阅读。
《童年》、《草房子》、《父亲的山》等都是很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著。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学生能够了解到生活的不同面貌,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善良的品质。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名著阅读的探究是如何进行的呢?教师需要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著,并进行课堂导读。
导读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背景和情节之中。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书中的人物、故事背景等内容。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的演绎活动,让他们通过表演、绘画等方式,将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变成自己的语言和形象。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名著,体会到文学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评价和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的朗读比赛,通过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读者。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阅读反思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自己通过名著阅读获得了什么,以及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和改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拓展阅读广度,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前瞻式导读。
在开始读某部名著前,可以做一次简单的前瞻式导读,让学生了解一下主题,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意图,了解一下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概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整体把握。
2. 碎片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这些片段。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片段中的主题、人物性格、情感描写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整体。
3. 角色扮演。
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选择某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4. 情景重现。
可以选择一些关键情节或重要场景,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情景重现。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绘画、写作等多种形式,将情节或场景重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内容。
5. 写作练习。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要求学生写作文,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写作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6. 名著导读。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名著,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版本或者导读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名著。
导读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解读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干线45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思想底蕴。
作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名著阅读则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训练途径。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从拓宽视野、培养良好习惯和形成顽强意志等角度出发,强调有计划、有步骤、有深度地阅读名著,是学生积淀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必然需要,也是破解功利性阅读、浅层次阅读的重要手段。
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一、化整为零,自主阅读
名著多是一部作品,往往有很多的篇章组合而成,是一部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整部名著为基点,对其中的章节进行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阅读,能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悟体验。
通过化整为零,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针对性发现精彩,利于他们自主理解。
化整为零阅读,让学生享有更多的支配学习权,如,在《西游记》的阅读引导中,根据99回的内容,不妨建议学生以每周阅读5回的内容为要求,鼓励学生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让他们在有步骤阅读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切入点。
有的同学围绕“唐僧取经”,按照小说中的人物不同进行分类阅读摘录,让他们在主动研读的过程中丰富感知。
有的同学围绕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对取经道路上的困难进行细化阅读,对其中的发现进行描述介绍。
有的同学围绕孙悟空战胜妖魔鬼怪的故事,对其中经历的事情进行整合,让他们能够针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拓展,等等。
很多同学结合各自自主阅读的发现,主动梳理相应的认知,帮助他们在积淀深厚的知识中增强感知的深度。
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计划,让他们能够自由化选择,让他们的意愿在主动选择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建议学生根据各自的选择主动筛选相应的内容,运用体系化阅读的形式进行深入总结优化。
关注学生的自我感知,建议他们在笔记摘录过程中有针对性运用相关内容,形成深厚的印象。
二、展露成果,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主动展现成果,能在最大限度调动他们阅读学习主动性和激情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转化运用。
多给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成果,让学生在有的放矢展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定能使得他们的感悟更加深刻。
通过展露成果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能帮助他们在学习消化吸收中增强运用的本领。
展露成果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深化的过程,如,在指导《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时,很多同学围绕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的经历遭遇,就其荒岛上的生活情景进行展示。
有的同学运用手抄画报的形式,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运用一连串的图片介绍展示了鲁滨逊·克鲁索的生产生活情景,形成了相应的表达素材。
有的同学则运用情景角色扮演的形式,针对鲁滨逊·克鲁索和星期五的相互合作关系,模拟其中的一系列有趣故事进行表演,帮助他们在不断收集相应资料中形成深刻的感知。
有的同学则与其他同学进行配合,运用配乐有感情朗读的形式,深情朗读了其中精彩的地方,准确再现了主人公的勤劳、勇敢、智慧,并认为人类有能力战胜困境、征服自然,并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等等。
这些成果的展示,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名著内容向主动实践运用转化,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认知。
多搭台给学生主动模拟表演,能使得学生在不断总结相应的阅读感知时,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关知识。
三、关注个体,体验成功
让学生有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培养他们鲜活的思想和鲜明个性,对丰富他们的经历体验有着更多的正面迁移作用。
关注个体阅读,就是巩固生成阅读,让学生在不断融入相关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强化认知。
关注个体解读,让学生从品读者的角度提出更多有意义意见,让他们的主观投射得以真正体现。
关注个体,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成功机会,如,在《骆驼祥子》的阅读指导中,围绕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故事,不妨组织学生运用读书沙龙活动的形式,就“你眼中的祥子是什么样的?”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带着一定的话题进行交流。
有的同学从虎妞和刘四爷的角度观察祥子,点出了作者祥子被誉为骆驼的真实意思,没有自己的意愿,一味被压榨和盘剥者。
有的同学从曹先生的角度审视祥子,认为被祥子尊称为“圣人”的曹先生确实是好人,并说出了祥子的不一样,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憨厚、老实的祥子信息。
有的同学从小福子的角度来评价祥子,认为祥子是可敬的人,但生不逢时却被当成牺牲品而遭受摧残,对其深表同情。
请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深挖名著的内容,能使得他们在不断优化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丰富认知情感,帮助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
遵从学生的理解感知不同,多建议他们发挥想象主动拓展延伸,对丰富名著内容有一定的促进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关注名著阅读,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深入借鉴的过程中找到更多元素,能使得他们在积淀丰厚文化素养中不断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多自主阅读,通过展示阅读成果,帮助他们在学以致用中升华理解感知,能使得他们在不断收集更多语言素材中形成更多的感悟体验,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
名著阅读:厚实语文素养的“沃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初级中学 王 娟
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