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防御与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防御与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防御与入侵检测系统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复杂。

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网络安全防御与入侵检测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安全防御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常见技术和应用案例。

一、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网络安全防御系统是指采用软硬件设备、网络策略和防御机制,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它是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预防系统(IDS/IPS)、反病毒软件、漏洞管理系统等。

1. 防火墙防火墙是最常见且基本的网络安全防御设备。

它通过检查网络数据包的来源、目的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管理,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保护。

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形式,常用的防火墙技术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和应用代理等。

2. 入侵检测与预防系统入侵检测与预防系统(IDS/IPS)是通过监视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检测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系统免受攻击。

IDS/IPS可以分为基于规则和基于行为的两种类型。

基于规则的IDS/IPS通过事先定义的规则和特征库来检测已知的攻击。

而基于行为的IDS/IPS能够学习正常系统行为,在检测到异常行为时发出警报。

3. 反病毒软件反病毒软件是用于检测、阻止和删除计算机病毒的程序。

它通过病毒数据库和行为分析等技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保护。

反病毒软件能够扫描存储设备、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渠道,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代码。

4. 漏洞管理系统漏洞管理系统用于及时发现和修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以减少黑客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的风险。

漏洞管理系统可以自动扫描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识别和评估已知漏洞,并为管理员提供修补建议和补丁更新。

二、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进行监测和识别。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原理与配置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原理与配置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原理与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简称IPS)是当今信息安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们能够帮助组织监测和防御网络中的恶意活动,保护机密信息和系统资源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IDS和IPS的原理和配置。

一、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原理与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是用于监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的一种安全设备。

它根据事先定义好的规则、签名和行为模式,对网络中的恶意活动进行监控和分析。

以下是IDS的工作原理及配置要点:1. IDS的工作原理IDS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主机型IDS和网络型IDS。

主机型IDS安装在每台主机上,通过监控主机上的日志文件和系统活动,来识别入侵行为。

而网络型IDS则安装在整个网络中,监控网络流量并检测异常行为。

IDS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数据收集:IDS通过网络捕获数据包或者获取主机日志,用于后续的分析。

b. 数据分析:IDS通过事先定义好的规则和行为模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以识别潜在的入侵行为。

c. 报警通知:当IDS检测到入侵行为时,会向管理员发送警报通知,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IDS的配置要点在配置IDS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a. 硬件和软件选择:根据网络规模和安全需求选择适当的IDS设备和软件。

常见的商业IDS产品包括Snort、Suricata等,也可以选择开源的IDS方案。

b. 规则和签名管理:定义合适的规则和签名,以适应组织的网络环境和威胁情况。

规则和签名的更新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及时跟踪最新的威胁情报。

c. IDS的部署位置:根据网络拓扑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部署IDS。

常见的部署方式包括加入网络的边界、服务器集群等。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原理与配置入侵防御系统(IPS)是在IDS的基础上增加了防御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御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御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入侵事件时有发生,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检测和防御成为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入侵检测和防御的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一、入侵检测1.入侵检测的概念和分类入侵检测是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识别异常的行为或攻击行为,及时给出响应。

根据入侵检测的侧重点和对象,可以将其分为主机入侵检测(Host-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HID)和网络入侵检测(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NID)两种类型。

主机入侵检测主要是对单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监测系统日志、进程和文件等方式来识别异常行为;而网络入侵检测则是对整个网络的流量和数据包进行监测,识别异常的数据包和流量分析。

2.入侵检测的原理和技术入侵检测主要依靠对系统日志、网络流量和进程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识别异常的行为或攻击行为。

入侵检测涉及的技术有很多,如基于规则的检测、基于统计的检测、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等,具体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基于规则的检测是指通过事先定义的规则对系统或网络进行监测和分析,一旦有符合规则的异常行为出现就给出警报。

例如,如果在企业内部出现未授权的数据访问行为,就会触发事先定义的规则,弹出警报通知管理员。

这种方法优势是检测速度快、效果稳定,但限制在规则定义上,无法应对新型威胁。

基于统计的检测是指通过收集系统或网络的参数数据,建立基准模型,并对新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检测出异常行为或攻击行为。

例如,对于数据库的访问次数和数据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识别异常的访问行为。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处理大量数据准确性高,但需要大量的参数数据和设计精细的统计算法。

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则是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异常行为进行分类和预测,自适应学习模型,识别隐藏的威胁。

网络安全攻防技术中的入侵检测与防护方法

网络安全攻防技术中的入侵检测与防护方法

网络安全攻防技术中的入侵检测与防护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威胁不断涌现,给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在网络安全攻防技术中,入侵检测与防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入侵检测与防护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一些常用的入侵检测与防护方法。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能够主动或被动地监测与分析网络流量及主机日志的系统,目的是检测、识别和响应网络中的入侵行为。

基于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基于特征的检测和基于异常的检测。

首先,基于特征的检测是通过事先确定的入侵特征识别攻击行为。

这种方法基于已知的攻击模式,通过对网络流量、网络数据包或主机事件进行匹配来检测入侵行为。

常用的基于特征的检测方法有规则匹配、签名检测和统计分析。

其中,规则匹配是通过定义特定的规则集来识别已知的攻击特征,签名检测则是通过与已知的攻击签名进行比对来判断是否存在攻击。

此外,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对网络流量的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识别出异常行为。

其次,基于异常的检测是建立对网络正常行为的模型,通过比较当前行为与正常行为模型之间的差异,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这种方法适用于未知攻击或变种攻击的识别。

常用的基于异常的检测方法有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行为模式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基准模型,然后统计网络流量与基准模型之间的差异,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机器学习方法则通过学习大量的正常行为数据,建立正常行为模型,然后利用新的数据进行比对,识别异常行为。

行为模式分析方法则主要针对主机日志,通过分析主机日志中不同行为模式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除了入侵检测,入侵防护同样重要。

入侵防护是指阻止入侵行为产生或减轻入侵后果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常用的入侵防护方法主要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和漏洞管理。

网络防火墙是保护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边界,它能够基于访问控制策略,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监控。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入侵检测和防御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入侵检测和防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保护网络安全。

一、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是指通过监视网络流量、日志文件和系统事件等手段,发现并警告系统管理员有意或无意地攻击网络的行为。

入侵检测可以分为主动入侵检测和被动入侵检测两种方式。

主动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工具和软件,主动扫描网络系统,寻找系统漏洞和配置错误,从而发现潜在威胁。

这种方式需要管理员的主动参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但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人力。

被动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安装入侵监控软件和系统日志记录,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和事件日志,识别和确认潜在威胁。

这种方式不需要管理员的直接参与,但在数据量较大时,会产生大量误报和漏报,需要依靠人工识别和处理。

无论是主动入侵检测还是被动入侵检测,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并应加强日常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安全软件,加强密码管理和强制访问控制,提高数据备份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防御策略防御策略是指针对网络攻击和入侵威胁,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防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边界防御网络边界防御是指在网络和外网之间加装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和反病毒软件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网络边界防御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架构和需求,确定合适的安全策略和防御措施。

2.用户访问控制用户访问控制是指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操作日志记录等手段,控制用户的访问和操作行为。

用户访问控制应细化权限控制,避免僵尸网络和引起黑客攻击等风险。

3.应用安全控制应用安全控制是指加强对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尽量避免因应用程序漏洞等问题引发网络攻击。

应用安全控制需要注意对数据加密、安全存储、访问控制等方面的防御。

4.物理安全措施除了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防御,还需要注意物理安全措施,以保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的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的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的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网络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网络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简称IPS)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监控网络流量并识别潜在的入侵行为的工具。

它通过分析和检测网络流量中的异常活动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者攻击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DS)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DS)两种类型。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DS)主要针对单一主机进行监测和防御,它通过监控主机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系统日志等信息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主机上的异常行为并向管理员报警,从而加强对主机的安全保护。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DS)则是在网络层面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和防御。

它通过监听网络流量,分析和检测网络中的恶意行为或异常活动。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网络入侵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PS)是在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与入侵检测系统相比,入侵防御系统不仅可以监测和检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还可以主动地采取措施来阻止攻击行为。

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实时响应,并对攻击行为进行阻断和防御,从而保护网络的安全。

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分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Network-based IPS)和主机入侵防御系统(Host-based IPS)两种类型。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Network-based IPS)主要通过在网络中插入防火墙等设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当检测到潜在的攻击行为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比如阻断恶意的网络连接,保护网络的安全。

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是当今网络安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包括企业网络、个人用户网络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并探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和入侵行为。

它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来发现潜在的入侵事件,并及时进行警报。

IDS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签名的IDS和基于行为的IDS。

1.1 基于签名的IDS基于签名的IDS使用预定义的规则集合(也称为签名)来检测已知的入侵行为。

这些规则基于已知的攻击模式和攻击者使用的特定工具或技术。

当网络流量或系统日志与这些签名匹配时,IDS会发出警报。

1.2 基于行为的IDS基于行为的IDS通过对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的实时监测来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

它使用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算法来建立正常网络活动的基线,当检测到偏离基线的行为时,IDS会发出警报。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类似,但不仅仅是检测入侵行为,还可以主动地阻止潜在的攻击。

IPS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规则的IPS和基于行为的IPS。

2.1 基于规则的IPS基于规则的IPS使用与IDS相似的签名规则集合来检测已知的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阻止措施,比如阻止源IP地址或关闭特定的网络服务。

它可以在实时中断攻击流量或阻断攻击者与目标之间的连接。

2.2 基于行为的IPS基于行为的IPS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来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阻止措施。

它使用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算法来建立正常网络活动的基线,并监测偏离基线的行为。

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时,IPS会实时采取措施进行防御。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机制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机制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入侵攻击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一大威胁,给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资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建立有效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机制对于保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它的目标是通过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信息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并及时报警或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系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依赖于预先定义的入侵行为特征库来识别已知的攻击模式。

当网络流量或系统日志匹配特征库中的某个特征时,入侵检测系统会发出警报。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检测出已知的攻击模式,对于未知的攻击无能为力,且特征库的更新也是一个挑战。

相比之下,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系统更加灵活和自适应。

它通过建立正常行为模型,监测网络流量的行为特征并进行实时分析,从而发现异常行为。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特定的攻击模式,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更好的实时性能。

然而,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并且对于新型攻击行为的检测能力还有待提升。

除了入侵检测系统,防御机制也是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防御机制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入侵的成功率,并降低对系统和数据的损害。

通常,防御机制可以分为两类:被动防御和主动防御。

被动防御主要依赖于强化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包括使用防火墙、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这种防御机制主要在网络边界上起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预防入侵的发生。

然而,被动防御并不能完全避免入侵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等复杂攻击,被动防御显得力不从心。

主动防御更加注重对入侵行为的响应和对攻击者的追踪。

它涉及快速识别入侵行为、隔离受影响的系统、修复漏洞、收集证据等步骤。

主动防御可以减少入侵的传播和损害范围,并为追溯和起诉攻击者提供线索。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选择与部署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选择与部署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选择与部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成为各个组织和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网络免受入侵和攻击,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成为了重要的安全工具。

本文将讨论IDS和IPS的特点以及选择和部署的方法。

一、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监测网络流量并检测潜在入侵行为的安全工具。

IDS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网络数据来识别异常活动和安全威胁。

IDS可以帮助组织快速发现入侵活动,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修复。

在选择IDS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网络规模和流量。

对于大型组织或高流量网络,需要选择支持高吞吐量的IDS。

其次,IDS的检测能力是评估的关键因素。

IDS应具备多种检测方法,如基于签名、基于行为和基于异常等,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IDS还应支持实时监测和实时报警,以及具备易用的图形化界面和日志记录功能。

在部署IDS时,需要将其放置在网络的关键节点上,如边界网关、入口路由器等。

通过这种方式,IDS可以监测到网络中的所有流量,并更好地发现潜在的入侵活动。

同时,为了避免过载,可以将IDS与负载均衡器结合使用,将流量分散到多个IDS上进行分析和检测。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PS)是在IDS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动防御功能的安全工具。

IPS不仅可以检测到入侵活动,还可以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拦截和阻止。

通过实时检测和响应,IPS可以有效地防范各种网络攻击。

在选择IPS时,需要考虑其防御能力和响应速度。

IPS应具备多种防御机制,如访问控制列表(ACL)、黑名单和IPS签名等。

此外,IPS还应支持实时更新和自动化响应,以保持对新型攻击的防御能力。

在部署IPS时,与IDS类似,也需要将其放置在关键节点上。

同时,为了提高防御效果,可以将IPS与防火墙、入侵预防系统(IPS)等其他安全设备结合使用,形成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三、IDS与IPS的选择与部署在选择和部署IDS和IPS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业务需求分析。

了解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了解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了解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网络安全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复杂多样,保护网络免受入侵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网络安全领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简称IPS)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IDS和IPS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一、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监测和分析网络流量的工具,用来识别和报告可能的恶意活动。

IDS通常基于特定的规则和模式检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如病毒、网络蠕虫、端口扫描等,并及时提醒管理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IDS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基于主机的IDS(Host-based IDS,HIDS)和基于网络的IDS(Network-based IDS,NIDS)。

HIDS安装在单个主机上,监测该主机的活动。

相比之下,NIDS监测整个网络的流量,对网络中的异常行为进行检测。

在工作原理上,IDS通常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基于签名的检测和基于异常的检测。

基于签名的检测方式通过与已知攻击特征进行比对,识别已知的攻击方法。

而基于异常的检测则通过学习和分析网络流量的正常模式,识别那些与正常行为不符的异常活动。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PS)是在IDS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改进。

IPS不仅能够检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还可以主动阻断和防御攻击行为,以保护网络的安全。

与IDS的主要区别在于,IPS能够实施主动的防御措施。

当IPS检测到可能的入侵行为时,它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策略主动阻断攻击源,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手段来应对攻击,从而保护网络的安全。

为了实现功能的扩展,IPS通常与防火墙(Firewall)相结合,形成一个更综合、更高效的网络安全系统。

防火墙可以管理网络流量的进出,阻挡潜在的恶意攻击,而IPS则在防火墙的基础上提供更深入的检测和防御能力。

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管理策略

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管理策略
添加标题
入侵检测技术的选择与配置
添加标题
入侵检测系统的类型:网络 入侵检测系统和主机入侵检 测系统。
80
添加标题
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步骤: 确定检测目标、选择检测工 具、配置检测规则、设置报 警机制。
添加标题
选择入侵检测技术的关键因 素:检测精度、性能影响、
误报率、漏报率等。
添加标题
入侵检测技术的优化与升级: 定期更新检测规则、提高检 测算法的效率、集成其他安
的协同工作。
项标题
数据共享与交换: 利用标准协议或 API,实现检测与 防御系统之间的 数据共享和交换。
项标题
智能分析与协同 响应:采用人工 智能和机器学习 技术,对安全事 件进行智能分析,
并协同响应。
项标题
安全策略协同: 制定统一的安全 策略,确保入侵 检测和入侵防御 系统在策略上保
持协同。
项标题
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提升:加强员工 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 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风险。
多层次安全防护:结合物理隔离、网 络隔离、应用安全等多种手段,构建 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意识培养与团队建设
添加标题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定 期培训和演练,增强员工对 安全威胁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80
添加标题
入侵检测的定义与重要性
1
2
3
定义:入侵检测 是对计算机和网 络资源的恶意使 用行为进行识别 和响应的过程。
4
重要性:入侵检
测能够及时发现
安全漏洞和威胁,
保护企业资产免
受损害。
5
通过实时监控和 分析网络流量, 入侵检测能够预 防潜在的安全风 险。
入侵检测与防火 墙等安全设备结 合,形成多层次 的安全防护体系, 提高整体安全性。

网络安全技术的入侵检测与防范

网络安全技术的入侵检测与防范

网络安全技术的入侵检测与防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入侵检测与防范是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它能够帮助组织和个人有效地保护其网络免受恶意攻击。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技术的入侵检测与防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技术手段。

一、入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入侵检测技术旨在识别和拦截对网络系统的未经授权访问,包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和其他网络威胁。

它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保护数据安全: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活动,发现并预防潜在的攻击行为,保护重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盗窃。

2.提高系统可用性:通过检测和阻断入侵行为,减少系统受到攻击的可能性,保证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3.降低损失风险:入侵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响应攻击,减少攻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帮助组织和个人避免财务、声誉等方面的风险。

二、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为了有效地检测网络入侵行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1.基于签名的检测:这种技术使用预定义的攻击特征库来识别已知的攻击模式。

当网络流量中出现匹配的特征时,系统将触发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基于行为的检测:该技术基于定义的正常网络行为来检测异常行为。

它通过分析实时流量,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异常活动模式,如大量的连接尝试、频繁的登录失败等。

3.异常检测:这种技术与行为检测类似,但它更注重检测个体的异常行为。

它使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建立正常行为模型,并检测与之不符的行为,例如大量的流量或异常的网络连接。

4.入侵防御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IDS用于监测网络流量并生成警报,而IPS可以主动阻断威胁行为。

IDS和IPS是网络安全中的常见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和使用。

三、入侵防范的策略和方法在实施入侵检测技术的同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入侵防范策略和方法:1.强化访问控制:采取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等措施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 的区别1.入侵检测系统(IDS)IDS是英文“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检测系统”。

专业上讲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我们做一个比喻——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厦的门锁,那么IDS就是这幢大厦里的监视系统。

一旦小偷进入了大厦,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与防火墙不同的是,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旁路监听设备,没有也不需要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

因此,对IDS的部署的唯一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的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

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

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为:尽可能靠近攻击源、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

这些位置通常是:●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2.入侵防御系统(IPS)IPS是英文“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防御系统。

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安全漏洞的不断发现,传统防火墙技术加传统IDS的技术,已经无法应对一些安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IPS技术应运而生,IPS技术可以深度感知并检测流经的数据流量,对恶意报文进行丢弃以阻断攻击,对滥用报文进行限流以保护网络带宽资源。

对于部署在数据转发路径上的IPS,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对流经的每个报文进行深度检测(协议分析跟踪、特征匹配、流量统计分析、事件关联分析等),如果一旦发现隐藏于其中网络攻击,可以根据该攻击的威胁级别立即采取抵御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按照处理力度):向管理中心告警;丢弃该报文;切断此次应用会话;切断此次TCP连接。

第6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PPT课件

第6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PPT课件
• 入侵检测系统是继防火墙之后,保护网络安全的第 二道防线,它可以在网络受到攻击时,发出警报或 者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2021
3
6.1入侵检测系统
• 我们可以通过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监控时间日志两种 方法就可以及时得到有关的网络安全事件。
2021
4
入侵检测系统
•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来确定不需要的网 络活动,并向有关人员发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的检测系统。
第6章 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
2021
1
目录
1 入侵检测系统 2 主动响应与IPS 3 入侵防御讨论
2021
2
6.1入侵检测系统
• 传统上,企业网络一般采用趋复杂多样, 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对网络安全的进一 步需要,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化 的手段。
全,任何响应系统必须与该网关通过本地接口连接, 要么通过远程接口连接,以便能够影响路由决策(可 以使用SnortSam软件实现),或者流量直接经过主 动响应系统本身(可以使用Fwsnort或snort_inline 软件实现)。
➢ SnortSam、Fwsnort和snort_inline软件如何 保护网络不受攻击,在本节内有详细的介绍。
➢ 虽然Snort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其代码非常简洁,可 移植性非常好。迄今为止数百万的下载量使得Snort 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入侵保护和检测系统,并且成 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2021
9
Linux系统上Snort配置
& Snort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入侵进行检测,其工作方式 是对抓取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后,与特定的规则模式进 行匹配,如果能匹配,则认为发生了入侵事件。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作用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作用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作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是如今网络安全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两种重要技术。

它们的作用是监测和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侵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IDS和IPS 的定义、原理、功能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一、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的作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监测网络中潜在安全威胁活动的技术。

它通过对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进行监视和分析,识别出可能的入侵行为,并及时向网络管理员发出警报。

IDS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IDS。

基于网络的IDS通过在网络上监视流量,识别出与已知攻击模式相符的异常活动。

它可以监听网络中的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检测潜在的入侵活动。

一旦发现异常,IDS会立即通知管理员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阻止攻击。

基于主机的IDS则是基于主机操作系统的日志和系统活动,检测异常或恶意活动。

它监视主机上的进程、文件和系统调用,以提供更全面的入侵检测。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作用入侵防御系统(IPS)是一种主动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技术。

与IDS相比,IPS具有主动阻止和防御的能力。

它在检测到入侵行为时,会自动采取措施来阻止攻击,而不仅仅是发出警报。

IPS通常是在网络边界或关键服务器上部署,通过监视网络流量,并与已知攻击模式进行比对,识别出潜在威胁,然后对恶意流量进行阻断或拦截。

此外,IPS还可以根据先前的攻击数据,学习并适应新的攻击模式,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三、IDS和IPS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是当今信息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复杂和普遍化,IDS和IPS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1. 实时监测和预警:IDS和IPS可以实时监测网络中的流量和活动,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向管理员发出警报。

这有助于快速发现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防止攻击进一步扩大。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与应用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与应用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与应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是信息安全领域中常用的两种工具,它们在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IDS和IPS都属于入侵防护的范畴,但它们在功能、应用场景和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IDS和IPS的区别,并探讨它们各自的应用。

一、入侵检测系统(IDS)的特点与应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被动式的安全工具,主要用于监视网络流量并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

IDS通常基于规则、行为或统计模型进行工作,它会分析流经网络的数据包,并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或模式,判断是否存在恶意活动。

IDS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 监测和分析:ID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分析其中的数据包内容。

它可以检测出各种入侵行为,如端口扫描、恶意软件攻击等。

2. 警报和报告:一旦IDS检测到潜在的入侵行为,它会生成警报并发送给管理员。

这样,管理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入侵。

3. 被动防御:IDS只能检测入侵行为,但不能主动阻止攻击。

它更像是一个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视网络流量提供警报信息。

IDS主要用于以下场景:1. 事件响应:IDS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可能的入侵行为,使管理员能够快速采取措施来应对攻击。

这有助于减少被攻击的影响范围。

2. 安全审计:IDS可帮助管理员进行网络流量的分析,并生成报告以进行安全审计。

这有助于识别潜在漏洞和改善安全策略。

3. 合规性要求:很多行业在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中都要求实施入侵检测系统,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和监管。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特点与应用入侵防御系统(IPS)是一种主动式的安全工具,它不仅能够检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还能够主动预防和阻止攻击。

IPS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IDS,但具有以下不同之处:1. 实时阻断:IPS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恶意活动,实时采取措施来阻止攻击。

它具备主动防御的能力,可以自动屏蔽攻击源IP地址或阻断攻击流量。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的常见问题解答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的常见问题解答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的常见问题解答网络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访问的关键工具。

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发展,入侵检测和防御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回答一些与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相关的常见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

1. 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监控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流量的技术,旨在发现恶意活动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IDS能够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或异常行为,并提供警报或采取预先定义的措施来抵御攻击。

IDS可以根据其部署位置分为网络IDS(NIDS)和主机IDS(HIDS)。

2. 如何区分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都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不同的功能。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可以阻挡未经授权的访问,控制网络流量,确保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

而入侵检测系统则是一种监控系统,主要用于检测恶意活动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因此,防火墙可以阻止恶意流量的进入,而入侵检测系统则可以检测已经进入网络的恶意活动。

3. 什么是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IPS)?入侵防御系统是一种可以主动阻止恶意活动的安全措施。

与入侵检测系统相比,IPS不仅可以检测到入侵行为,还可以立即采取措施来阻止它们。

IPS可以与防火墙和IDS结合使用,提供更全面的网络安全保护。

4. 什么是误报和漏报?误报指的是入侵检测系统错误地将合法活动标记为恶意活动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规则设置错误、数据异常或系统故障引起的。

漏报则是指入侵检测系统未能检测到实际的恶意行为。

这可能是由于攻击者使用了新的攻击技术、IDS规则不完善或系统配置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的。

5. 什么是零日漏洞?零日漏洞是指尚未被软件供应商修补的安全漏洞。

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

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
弱势-资源需求较大,可扩展性较弱,部署安全风 险较高
高交互式蜜罐工具
Honeynet ––蜜网项目组(The Honeynet Project)
虚拟机蜜罐 VS. 物理蜜罐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仿真器(Emulator)技术 节省硬件资源、容易部署和控制、容易恢复、安全
侵者可通过使用某些系统特权或调用比审计 本身更低级的操作来逃避审计。 (3)依赖于服务器固有的日志与监视能力, 所能检测到的攻击类型受到限制。 (4)除了监测自身的主机以外,根本不监测 网络上的情况。 (5)全面部署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代价较大
13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单独地依靠主 机审计信息进行入侵检测难以适应网络安全 的需求。
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 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 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 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4
网络安全工具的特点
防火墙 IDS
优点 可简化网络管理,产品成熟 实时监控网络安全状态
Scanner
VPN 防病毒
简单可操作,帮助系统管理 员和安全服务人员解决实际 问题
异常检测原则是任何与已知行为模型不符合 的行为都认为是入侵行为。
22
入侵检测的分析技术--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 常主体的活动。
入侵性而非异常 非入侵性且异常 非入侵性且非异常 入侵且异常 异常检测一般先建立用户正常行为的模型,
再将实际观察到的行为与之相比较,检测 与正常行为偏差较大的行为。
蜜罐技术概念
定义:honeypot: “A security resource who’s value lies in being probed, attacked or compromised”——Lance Spitzner(The Honeynet Project 的创始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入侵检测的分析技术--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这种活 动存在4种可能:入侵性而非异常、非入侵性且异常、非入侵 性且非异常、入侵且异常。异常检测一般先建立用户正常行为 的模型,再将实际观察到的行为与之相比较,检测与正常行为 偏差较大的行为。因此,如果能够建立系统正常运行的轨迹, 那么理论上可以把所有与正常轨迹不同的系统状态视为可疑企 图。模型如图8.5所示。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为早期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其检测的目标主要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检 测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的日志发现可 疑事件,检测系统可以运行在被检测的主机或单独 的主机上,基本过程如图8.1所示。
3
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功能



(1)监视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2)检查系统配置和漏洞。 (3)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并报警。 (4)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5)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 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4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事件产生器 事件分析器 响应单元
图8.6 CIDF 体系结构
事件数据库
19
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统




随着网络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大型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入侵检 测问题: 首先,系统的弱点或漏洞分散在网络中的各个主机上,这些弱 点问题可能被入侵者一起用来攻击网络,而仅依靠一个主机或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难以发现入侵行为; 第二,网络入侵行为不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表现出相互协作 的入侵特点,例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第三,入侵检测系统所依靠的数据来源分散化,使得收集原始 的检测数据变得比较困难,例如交换型网络使得监听网络数据 包受到限制; 第四,网络速度传输加快,网络的流量大,原始数据的集中处 理方式往往造成检测瓶颈,从而导致漏检。
13
入侵检测的分析技术--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技术也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是根据 用户的行为和系统资源的使用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网 络入侵。异常检测基于一个假设,即入侵行为存在 于偏离系统正常使用的事件中,异常检测就是要找 出偏离正常行为的事件,并从中发现入侵。通过将 过去观察到的正常行为与受到攻击时的行为加以比 较,根据使用者的异常行为或资源的异常使用状况 来判断是否发生入侵活动,其原则是任何与已知行 为模型不符合的行为都认为是入侵行为。
12
入侵响应


应急响应组 所谓应急响应即“Incident Response”或“Emergency Response”,通常指一个组织为了应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所 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应急响应的开始是 因为有“事件”发生。所谓“事件”或“安全事件”指的是那 些影响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不当行为。网络安全事件造成 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而且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的。因 此,应对网络事件的关键是速度与效率。应急响应技术在“事 件”方面的内容包括事件分类、事件描述和事件报告等。 应急响应计划 应急响应计划(Emergency Response Plan)是指组织为了 应对突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而编制的,对包括信息系统运行在 内的业务运行进行维持或恢复的策略和规程。
11
入侵响应


被动响应入侵检测系统 被动响应系统只会发出告警通知,将发生的异常情况报 告给管理员,本身并不试图降低所造成的破坏,更不会主动地 对攻击者采取反击行动,而由管理员决定是否采取下一步行动。 告警和通知、SNMP陷阱和插件是两种常用的被动响应技术。 主动响应入侵检测系统 主动响应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对被攻击系统实施控制的系 统和对攻击系统实施控制的系统。对攻击系统实施控制比较困 难,主要是对被攻击系统实施控制。主动响应有两种形式,一 种是由用户驱动的,一种是由系统本身自动执行的。对入侵者 采取反击行动,修正系统环境和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是主动响 应的基本手段。
6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单独地依靠主机审计 信息进行入侵检测难以适应网络安全的需求。从而 人们提出了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这种 检测系统根据网络流量、单台或多台主机的审计数 据检测入侵。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放 置在比较重要的网段内,不停地监视网段中的各种 数据包。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特征分析。如果数据 包与系统内置的某些规则吻合,入侵检测系统就会 发出警报甚至直接切断网络连接。目前,大部分入 侵检测系统是基于网络的。
正常行为描述库
网络数据
动态产生新描述动态更新描述
异常检测
匹配规则
入侵行为
图8.5 异常检测模型
日志数据
15
入侵检测的分析技术--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的优点是,与系统相对无关,通用性比较 强,易于实现,易于自动更新,可以发现未知的入 侵行为,同时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单纯的统计异 常检测方法对时间发生的次序不够敏感,误报、虚 报率较高,对没有统计特征的攻击方法难以检测。 异常检测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系统正常行为的“活 动轮廓”以及如何设计统计算法,基于异常的入侵 检测系统通过构造不同的异常模型来实现不同的检 测方法,使用观测到的一组测量值偏离度来预测用 户行为的变化而做出决策判断。目前基于异常的入 侵检测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有统计分析、贝叶斯推 理、神经网络和数据挖掘等方法。
17
入侵检测的分析技术--误用检测

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精确度,误报 率较低,但其检测依赖于对入侵攻击和系统缺陷相 关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因此不能检测未知的入 侵行为。误用检测的关键是如何表达入侵行为、构 建攻击模式,把真正的入侵与正常行为区分开,以 及检测过程中的推理模型。在具体实现上,基于误 用检测的IDS知识在表示入侵模式的方式以及在系统 的审计入侵模式的机制上有所不同。误用检测的主 要实现技术有专家系统、状态转换分析、模式匹配 等。
安全配置构造器 分析结果 分析引擎
网络安全数据库
图8.2 基于网络系统的结构
探测器 探测器
网络接口
8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


(1)平台无关性。 (2)成本低、配置简单。 (3)检测的攻击标记标识较多。 (4)实时性的检测和响应。
9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缺点



(1)不适用于交换的网络环境。 (2)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不适用于加密的网络 环境。 (3)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为了性能目标通常采 用特征检测的方法,它可以检测出普通的一 些攻击,而很难实现一些复杂的需要大量计 算与分析时间的攻击检测。 (4)网络流量较大时,处理能力有限。
10
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各有优缺点,且具 有互补性。基于网络的IDS能够独立于主机,不影响 主机性能,并且监控范围广,能够客观地反映网络 活动,特别是能够监视到系统审计的盲区;而基于主 机的IDS能够更加精确地监视系统中的各种活动,不 会因为网络流量的增加而放弃对网络行为的监视, 并且可以用于加密环境。因此,为了克服两者的不 足造成防御体系的不全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 多大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都是混合型的入侵检 测系统。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集基于主机的IDS和基 于网络的IDS的优点于一身,即可以发现网络中的攻 击信息,也可以从系统日志中发现异常情况,从而 大大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
16
入侵检测的分析技术--误用检测


误用检测检测技术也称为基于知识的检测或基于特征的检测。 误用检测假设所有入侵的行为或手段及其变种都能表达为一种 模式或特征。误用检测技术通过对已知道的入侵行为和手段进 行分析,提取检测特征,构建攻击模式或攻击签名。检测时, 主要判别主机或者网络中所搜集到的数据特征是否匹配所收集 的特征库中的一种,以此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 基于误用检测的入侵检测技术通过收集入侵攻击和系统缺陷的 相关知识来构成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知识库,然后利用这些知识 寻找那些企图利用这些系统缺陷的攻击行为。也就是说基于误 用检测的入侵检测技术是通过检测那些与已知的入侵行为模式 类似的行为或间接地违背系统安全规则的行为来判断是否有入 侵活动。系统中的任何不能确认是攻击的行为都被认为是系统 的正常行为。
攻击模式库
配置系统库
入侵检测器
报警
应急措施
审计记录 主机系统
系统操作
图8.1 基于主机系统的结构
5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弱点




(1)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在我们需要保护的设备上,如当一个数 据库服务器要保护时,就要在服务器本身上安装入侵检测系统。这会 降低应用系统的效率。此外,它也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安全问题,安装 了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后,将本不允许安全管理员有权力访问的服务器 变成他可以访问的了。 (2)主机的审计信息弱点,如易受攻击,入侵者可通过使用某些系 统特权或调用比审计本身更低级的操作来逃避审计。 (3)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依赖于服务器固有的日志与监视能力,且只 能对服务器的特定的用户、应用程序执行动作、日志进行检测,所能 检测到的攻击类型受到限制。 (4)主机入侵检测系统除了监测自身的主机以外,根本不监测网络 上的情况,不能通过分析主机审计记录来检测网络攻击(如域名欺骗、 端口扫描等)。 (5)全面部署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代价较大,企业中很难将所有主机 用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保护,只能选择部分主机保护。那些未安装主机 入侵检测系统的机器将成为保护的盲点,入侵者可利用这些机器达到 攻击目标。
7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图8.2中的探测器由过滤器、网络接口引擎器以及过 滤规则决策器构成,探测器的功能是按一定的规则 从网络上获取与安全事件相关的数据包,然后传递 给分析引擎器进行安全分析判断。分析引擎器将从 探侧器上接收到的包结合网络安全数据库进行分析, 把分析的结果传递给配置构造器。配置构造器按分 析引擎器的结果构造出探测器所需要的配置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