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十年回望之入侵检测与防御

绿盟十年回望之入侵检测与防御
绿盟十年回望之入侵检测与防御

绿盟十年回望之入侵检测与防御

引子

2010年3月31日,绿盟科技对外宣布,其入侵防御系统(NSFOCUS IPS)顺利通过国际权威机构NSS Labs的严格测试,荣获NSS Labs Approved认证,并且被NSS Labs认定为最高级别Recommended 产品,在此之前仅有三家顶尖国际安全厂商的IPS得到过NSS Labs的鼎力推荐。历经十年磨砺,NSFOCUS IPS实现跨越,进入国际顶尖的产品行列。

十年前,诸多安全公司选择了IDS产品作为进入国内安全市场的第一款安全产品;十年后,大浪淘沙,业内知名的IDS产品并不多了,这十年发生了什么?未来十年又会怎样......

一、过去的十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论哪个产品,如果在十年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一定与其在这个领域的执着和专注是密不可分的。

1.1市场萌芽,IDS产品成为安全市场的敲门砖

2000年至2004年期间,各种蠕虫病毒大肆爆发,红色代码、尼姆达、冲击波,震荡波此起彼伏,它们的各种变种程序更是层出不穷,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面对上述基于正常端口工作的蠕虫病毒,传统的防火墙(Firewall)显得束手无策,而入侵检测系统(IDS)则能够利用这些蠕虫病毒的攻击特征,进行检测和预警,这使得IDS一时名声大噪,各大安全厂商争先恐后涌入IDS市场。

就在国内IDS市场刚刚萌动的同时,国际安全厂商在海外酝酿一场新的技术变革。2000年9月18日,Network ICE第一次将pass by的IDS技术用于pass through模式,在线部署的BlackICE Guard 产品,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直接丢弃恶意数据包,这也是入侵防御系统(IPS)的最早雏形。为了抑制当时较为泛滥的拒绝服务攻击(D.o.S),早期的IPS产品都带有一定抗拒绝服务攻击能力,部分网络厂商、负载均衡厂商借此机会跻身IPS市场,从而使得早期的IPS市场较为混乱。

绿盟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IDS市场的安全厂商之一,凭借对入侵检测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来在安全领域的深耕精作,绿盟入侵检测系统(NSFOCUS IDS)自2001年上市以来,就一直代表着业界IDS的最高水平,持续多年直至今日,该产品仍牢牢占据着国内IDS市场的领导者地位。

2004年,NSFOCUS IDS做出重大技术变革,在绿盟科技特别定制的安全操作系统之上,NSFOCUS IDS 的引擎架构经过重新设计,检测技术由单包模式匹配,全面进化到完全的状态检测与深入的协议解码。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性能得到极大提升。由此形成的系统主体框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也成为了今后NSFOCUS IPS所采用的基本系统架构。

图1 早期的NSFOCUS IDS产品图片

1.2 IDS已死?,IPS粉墨登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司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密切,更多企业的生产系统,以及运营体系逐渐向互联网迁徙,在发展或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安全成为企业尤为关注的重要环节。防火墙和IDS在面对趋于复杂的混合性安全威胁时略显苍白,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积极、主动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有效控制各类网络安全风险的产品,IPS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IPS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到串联网络之中,旨在第一时间对所有出入企业网络的流量进行深度分析和检测,实时阻断攻击。基于其高效的处理性能和精准的检测效率,IPS重新诠释了网络安全的定义,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保护网络架构和应用系统的方式。

区别于防火墙和IDS,IPS具有更精准的检测率和更有效的执行力,能够实现对整个报文流直至应用层的全面检测和保护。系统融合多重检测机制,通过应用状态防火墙、智能协议分析、异常检测、状态签名、关联分析,以及行为建模等多种方法,以确保能准确识别入侵,并在损失发生之前精确拦截攻击,从而持续净化互联网和内网的流量。

图2 入侵防御系统和传统安全产品的区别

因为IPS能够完全取代IDS,并提供IDS所不具备的关键功能,使得IPS产品逐渐成为国内IT安全市场上一个新的热点。然而,早期的国内IPS市场充斥着传统国际IPS厂商的身影,多数国内安全厂商却仍在为IDS和IPS孰是孰非,为Gartner的IDS is dead论调争论不休。直至2005年9月,绿盟科技正式推出了国内第一款IPS产品——绿盟入侵防御系统(NSFOCUS IPS),终于打破国际IPS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

1.3 大浪淘沙,IPS领军人物出现

自2007年起,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IPS产品,国内IPS市场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IDC统计分析,IPS市场是国内IT安全市场中,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子市场之一。与此同时,因为部分用户市场完全覆盖,国内IDS市场规模受到IPS冲击,增长速度逐渐减缓,甚至成为2009年唯一开始负增长的安全子市场。

一边是高歌猛进的IPS市场,一边是逐渐没落的IDS市场,绿盟科技均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和绝对的市场统治力。

其实在这个市场中,也会重复着IDS市场的过去,市场兴起的时候诸多厂家争相进入,产品鱼龙混杂,而到了后期,只有专注和坚持的厂家才能活下来,成为真正的领军人物。

图3 绿盟入侵检测/防御系统(NSFOCUS IDS/NSFOCUS IPS)发展历程

n 2004年至2009年,NSFOCUS IDS连续6年进入IDC定义的国内IDS领导者行列;

n 2006年至2009年,NSFOCUS IPS连续4年进入IDC定义的国内IPS领导者行列;

n 2009年7月,绿盟科技荣获Frost&Sullivan颁发的2009年中国IDS/IPS市场增长战略领导者奖(2009 China Frost & Sullivan Growth Strategy Leadership Award in the IDS/IPS Network Security Market),由此率先完成历史性突破,成为国内首家获此殊荣的安全厂商;

n 2010年3月,NSFOCUS IPS荣获NSS Labs Approved认证,并被认定为最高级别Recommended 产品,成为国内安全厂商中唯一获得该权威机构认证的产品...

二、下一个十年

目前,安全威胁形势已经改变,全球性的安全疫情很难复现,区域性和定向攻击,在数量与精密度上势必持续升高;强制性感染已经成为常态,用户只要浏览到恶意网站就可能被感染;僵尸网络将永远存在;未来可能还会出现针对虚拟化与云计算环境的攻击方式;当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包括企业网络和社区网络(Facebook、Twitter等)都承载着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时,当利益已成为一切罪恶的诱因,网络犯罪不可能消失,未来十年将是信息安全的黄金十年。

作为国内IT安全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子市场,IPS市场的未来十年生机无限。笔者认为,不断革新的产品技术,以及随需而变的产品策略,将推动IPS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IPS必然在产品形态、产品架构,以及应用模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2.1趋于融合的下一代安全网关

传统的安全网关在应对不断变化的混合型安全威胁,处理丰富的互联网应用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基于Botnet传播的安全威胁,新的Web 2.0应用,利用隧道技术的业务程序,都能够轻易绕开防火墙的封锁。

笔者认为,未来将出现趋于融合的下一代安全网关——NGSG(Next Generation Security Gateway),面向安全威胁新趋势,专注于应用层防护的高性能安全网关,NGSG具有一系列特点,以适应未来3~5年的安全威胁防护趋势:

n 标准的防火墙特性:具备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NAT)、状态协议检查和VPN等基本功能;

n 拥有较强的应用识别能力,不局限于端口和协议的识别,对于某些限制应用,如SSL加密会话,也能准确识别;

n 深度融合入侵防御(intrusion prevention)、内容控制(content control)和URL过滤(URL filtering)等多种功能;

n 基于用户身份(users by name)的会话识别和监控,而不仅仅通过IP地址进行判断;

n 具备10Gbps以上的在线处理能力,不会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应用。

在上述特性之中,应用安全防护是NGSG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针对WEB、DNS、电子邮件、电子商务、VoIP和视频会议等各类应用的攻击监控,将成为未来应用安全防护的重点。

IPS、UTM,亦或是防火墙,都将只是NGSG发展史上的阶段性里程碑,尽管它们在限定的细分市场内,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但最终必将殊途同归,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融为一体的下一代安全网关。

2.2基于SaaS的安全威胁管理服务

安全问题的威胁日渐变得复杂,并且其规模和数量使得中小企业无法很好的应对。RSA总裁亚瑟科维洛认为云安全是2010年的关键趋势,旧的管理安全服供应商只是为用户提供防火墙管理和虚拟专用网。这使

我看到了新的外包服务即将诞生:人们需要更多的安全管制,但他们又无法很好的进行全面的管理。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安全云外包服务,或者称为多重安全应用外包服务。

新的安全威胁总是孕育着新的市场机会。无论是国内中小型企业用户,还是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级用户,在选择安全解决方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方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还要兼顾方案的总体拥有成本,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安全产品,而是更具成本效益、更方便透明的一体化安全服务。

新的Security as a service(SaaS)模式应运而生,基于互联网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交付定制化的安全服务,这将打破传统的安全防护方法,用户依托这个平台,可以选择个性化的安全服务,例如基于IPS的安全威胁管理。从产品管理、运维,直至警报分析和解决方案建议,SaaS平台将提供一站式安全贴心服务。

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平台还将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级用户,提供全面的安全威胁管理能力,以及安全趋势分析服务,而IPS/IDS则将成为依附于这个平台,同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遍布于全球的IPS/IDS引擎首先将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发布到云安全平台,然后基于安全威胁分析引擎处理,形成新的解药,再快速部署到各个节点的IPS/IDS产品之中。同时,云安全平台还将依据实时的威胁信息,持续协助用户不断改进安全策略。

三、总结

随着IPS技术的日益完善、用户对IPS产品认知的逐步深入,国内IPS市场日渐成熟,未来这个市场都将是安全厂商重点发力的领域。随需而变的产品策略,使得IPS不断焕发新的青春,无论是作为独立的IPS 产品,融合多种安全解决方案的IPS管理平台,还是为用户提供SaaS服务的IPS族群,未来的路都还很长。

辉煌十年,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作为绿盟科技全面拓展国际市场的一把利刃,NSFOCUS IPS 进入国际顶尖产品行列之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历经十年磨砺,当我们怀揣梦想,站在群山之巅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 1.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

入侵检测(ID)和防御(IPS)软件——萨客嘶

5个免费的入侵检测(ID)和防御(IPS)软件 S n o r t S n o r t是一个开源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实现实时流量分析和数据包在I P网络上记录的能力。它可以进行协议分析,内容搜索/匹配,可用于检测例如缓冲区溢出,秘密端口扫描,C G I攻击,S M B探测,操作系统指纹企图,对攻击和探测,品种更多。 S A X2 A x3s o f t S A X2是一个专业的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 D S)来检测入侵和攻击,分析和管理网络,在实时数据包捕获,擅长24/7网络监控,先进的协议分析专家和自动检测。 兄弟 兄弟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基于U n i x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 I D S)的是被动地监视网络流量和可疑的活动看起来。兄弟首先检测网络流量分析的入侵提取其应用程序级的语义,然后执行面向事件的分析仪,比较有图案的活动被视为麻烦。其分析包括具体的攻击(包括签字确定的检测,而且在事件方面所界定者)和不寻常的活动(例如,连接到某些服务,或连接尝试失败一定主机模式)。 序幕 前奏曲是一个“代理人更少”,通用,安全信息管理(S I M卡)制度,根据G N U通用公共许可证的条款发表。前奏曲收集,标准化,分类,聚合,关联和报告所有与安全有关的事件是独立于产品品牌或牌照才会出现正常化到一个单一的格式被称为“入侵检测消息交换格式,如事件” A i r S n a r e A i r S n a r e是另一种工具添加到您的无线入侵检测的工具箱。A i r S n a r e会提醒你在网络上的M A C地址和不友好也将提醒您的D H C P请求发生。A i r S n a r e如果检测到一个不友善的M A C地址,你有选择的跟踪陆委会地址获得I P地址和端口或发射后一检测飘渺。 Sax2网络入侵检测系统,Sax2是一款专业的入侵检测与防御软件,它能够实时的采集网络数据包,不间断的对网络进行监视,通过高级协议分析和专家级侦测来发现网络中的威胁,主要有以下优势: ●基于协议分析的检测技术 通过对协议(IP、TCP、UDP、HTTP、FTP、POP3、SMTP)的深入分析,并对其通信内容进行重组,然后才把重组后的内容提交给检测引擎,通过这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

第八章 入侵检测系统()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节引言 通过电子手段对一个组织信息库的恶意攻击称为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攻击的目的可能干扰组织的正常活动,甚至企图对组织的信息库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信息战的各种抵抗措施都可归结为三类:保护、检测、响应。 保护 (入侵的防范)指保护硬件、软件、数据抵御各种攻击的技术。目前各种网络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及VPN,各种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易攻击性扫描等都属于保护的范围之内,它们是计算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检测 (入侵的检测)研究如何高效正确地检测网络攻击。只有入侵防范不足以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任何系统及协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可能是协议本身也可能是协议的实现,还有一些技术之外的社会关系问题,都能威胁信息安全。因此即使采用这些保护措施,入侵者仍可能利用相应缺陷攻入系统,这意味着入侵检测具有其他安全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响应 (入侵的响应)是入侵检测之后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损失评估,根除入侵者留下的后门,数据恢复,收集入侵者留下的证据等。这三种安全措施构成完整的信息战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之一,它通过监测计算机系统的某些信息,加以分析,检测入侵行为,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系统信息包括系统记录,网络流量,应用程序日志等。入侵(Intrusion)定义为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使用者以及不正当使用(misuse)计算机的合法用户(内部威胁),危害或试图危害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入侵检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是可以检测的。入侵检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入侵检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其间出现了许多研究原型与商业产品。 入侵检测系统在功能上是入侵防范系统的补充,而并不是入侵防范系统的替代。相反,它与这些系统共同工作,检测出已经躲过这些系统控制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一个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能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持续运行。 能够从系统崩溃中恢复和重置。 能抵抗攻击。IDS必须能监测自身和检测自己是否已经被攻击者所改变。

IPS(入侵防御系统) & IDS(入侵检测系统)

Chevo's Blog - 关注网络安全https://www.360docs.net/doc/869116566.html, 除了应对原有攻击,现在网络管理员希望IPS(入侵防御系统) 和IDS(入侵检测系统)还可以检测网页应用攻击,包括感知异常情况,本文将帮你了解IDS和IPS,以及如何整合它们,实现完美保护。 IDS vs IPS 选择一款IDS和IPS最困难的就是要明白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以及它具备什么功能。市场上所有防火墙,应用防火墙,统一威胁管理设备,IDS和IPS,区分这些产品的功能,了解哪个产品的某些功能最佳是很难的。一些企业部署了IPS后发现他们可以撤掉原先的IDS,你或许也在考虑是否用IPS替换IDS.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兴趣的还可以看看Windows PK Mac 终端安全~ 利用网络IPS预防应用攻击威胁 应用程序愈来愈成为攻击威胁的入口。例如,非常容易受到攻击的电子商务应用。不幸地是,传统的IDS和IPS不能保护企业免受这样的攻击。好在现在厂商有面向应用的IDS和IPS.例如,Web应用防火墙,它通过异常情况和标记技术来检测频繁的攻击技术。这种新式的IPS 可以弥补传统系统的不足,传统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无法应对新攻击局势。 安装配置和调整网络入侵防御 安装和配置基于异常情况的入侵防御设备要比基于标记的设备更复杂。基于异常情况的设备通过检测不正常的网络活动来检测和预防零日攻击。安装和配置一个可以识别未知活动的系统需要了解预期活动。但是监控网络仅几个小时是不够的。为了避免误报,系统必须要识别发生在一天当中和一个月期间内的不同活动。 和其他安全设备不同,IDS/IPS在安装和配置后需要维护和调整。IDS和IPS的算法完全不同,因此有必要及时调整,减少误报和漏报。 统一基础设施 企业整合多个防御系统的同时也受到数据中心和能源成本的限制,如果你也碰到过这种情况,你可能会想统一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策略。供应商会调整他们的产品,从在开放机架上放多供应商软件,到集成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策略,通过减少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设备,可以减少管理和能源支出,用DirectAccess提高企业安全性! 声明:本文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转自: IPS(入侵防御系统) & IDS(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 术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标签: 2012-07-31 14:07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卢楠 摘要: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安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移动网络的开放与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也逐渐成为保卫中国移动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之一。在入侵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2类方法、5种硬件架构,不同的方法与架构都存在其优势与不足。本文基于入侵检测的应用场景,对现有的主流技术原理、硬件体系架构进行剖析;详细分析IDS产品的测评方法与技术,并介绍了一个科学合理、方便操作的IDS测评方案。最后,从应用需求出发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背景 目前,互联网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因特网上频繁发生的大规模网络入侵和计算机病毒泛滥等事件使很多政府部门、商业和教育机构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甚至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入侵行为经常发生,网络攻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前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严峻,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如图1所示。

图1 目前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说到网络安全防护,最常用的设备是防火墙。防火墙是通过预先定义规则并依据规则对访问进行过滤的一种设备;防火墙能利用封包的多样属性来进行过滤,例如:来源 IP 、来源端口号、目的 IP 地址或端口号、(如 WWW 或是 FTP)。对于目前复杂的网络安全来说,单纯的防火墙技术已不能完全阻止网络攻击,如:无法解决木马后门问题、不能阻止网络内部人员攻击等。据调查发现,80%的网络攻击来自于网络内部,而防火墙不能提供实时入侵检测能力,对于病毒等束手无策。因此,很多组织致力于提出更多更强大的主动策略和方案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2、入侵检测技术发展历史 IDS即入侵检测系统,其英文全称为: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软件和硬件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IDS通用模型如图2所示。

详解入侵检测 入侵防御

详解入侵检测入侵防御 在许多人看来,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没什么区别,很多做入侵检测的厂商同时也做入侵防御,甚至连它们的缩写“IDS”和“IPS”都这么的相像。那么这两款产品有区别吗?区别在哪?入侵防御和UTM之间该如何选择?未来它们将会如何发展,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做一一分析。 用户选择之惑 从出现先后顺序来看,入侵检测无疑是前辈:甚至最早的入侵防御产品就是在入侵检测产品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顾名思义,入侵检测产品就是对入侵行为进行检查的产品,那为什么要检测入侵呢?大家都知道,入侵检测技术起源于审计,是由于需要/想知道网络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毕竟网络世界不像真实世界这样可视化。 而和入侵检测有着共同基础的入侵防御产品则不然,它的重点是防护,看上去更像我们熟悉的防火墙产品。当然,入侵防御也有和传统防火墙不一样的地方:防火墙的规则是允许具备某些特征的数据包通过,比如TCP 80端口的数据包,在Web服务跟前,就是被允许通过的;而入侵防御的规则刚好相反,不允许具备某些特征的数据包通过,某一个数据包携带的数据被认定为溢出攻击,就将被拒绝通过。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防火墙关注的是会话层以下的网络数据,而入侵防御则关注会话层-应用层的数据。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朋友一定能很快看出上面的问题,“且慢,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我完全可以做到只让那些符合某些规则(防火墙规则),又不具备某些特征(入侵特征)的数据通过”。“至于防火墙不关注会话层以上的数据,这就更简单了,不论以前是由于什么原因不关注,现在开始也分析好了,只要性能能跟上,技术上没有困难”。 没错,正是上面提到的所谓区别在硬件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面前都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才会使得UTM这一概念获得人们的认可:我们喜欢防火墙式的一劳永逸,我们需要入侵防御的应用层威胁防护,于是我们把这两个功能在一个硬件上实现了。一些安全厂商/用户并不能区别单独的入侵防御产品和UTM产品中的入侵防御之间的区别,于是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应该选择入侵防御还是UTM?如果入侵防御可以在UTM中实现,是不是以后就没有单独的入侵防御产品了? 入侵防御还是UTM? 这其实不能算是问题,UTM刚出现时很少有人选择,原因很简单:性能。有些号称UTM的设备在打开入侵防御功能后性能衰减严重,这使得UTM并未像想象中那样获得开门红。但摩尔定律的力量是强大的,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在效率不降低的情况下在一个盒子里完成多项工作,已经成为现实。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UTM可以全面取代入侵防御产品呢?我们应当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防火墙是配置允许规则,规则外禁止,而入侵防御是配置禁止规则,规则

网络安全现场检测表---入侵检测

测评中心控制编号:BJ-4122-08 / 修改记录:第0次 编号:BC-2012-1019/19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 现场检测表 被测单位名称: 被测系统名称: 测试对象编号: 测试对象名称: 配合人员签字: 测试人员签字: 核实人员签字: 测试日期: 测评中心 测试类别等级测评(二级) 测试对象 测试类网络安全 测试项安全审计 测试要求: 1.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2.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和审计相关的信 息。 测试内容: 1.应访谈安全审计员,询问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是否开启审计功能,审计内容包括哪些项;询 问审计记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其审计策略是否包括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 行为等; 3.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其事件审计记录是否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 件类型、事件成功情况及其他和审计相关的信息。

1.入侵检测设备是否启用系统日志功能? □否□是 2.网络中是否部署网管软件? □否□是,软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日志记录是否包括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 □否□是 4.日志审计内容包括: □时间 □类型 □用户 □事件类型 □事件是否成功 □其他_________ 备注: 测试类别等级测评(二级) 测试对象 测试类网络安全 测试项入侵防范 测试要求: 1)能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缓冲区溢出攻击、IP 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入侵事件的发生。 测试内容: 1)访谈安全管理员,询问网络入侵防范措施有哪些;询问是否有专门设备对网络入侵进行防范; 2)评测网络入侵防范设备,查看是否能检测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 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 3)评测网络入侵防范设备,查看其规则库是否为最新; 4)测试网络入侵防范设备,验证其检测策略是否有效。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

3.IPS与IDS的区别、选择 IPS对于初始者来说,是位于防火墙和网络的设备之间的设备。这样,如果检测到攻击,IPS会在这种攻击扩散到网络的其它地方之前阻止这个恶意的通信。而IDS只是存在于你的网络之外起到报警的作用,而不是在你的网络前面起到防御的作用。 IPS检测攻击的方法也与IDS不同。一般来说,IPS系统都依靠对数据包的检测。IPS将检查入网的数据包,确定这种数据包的真正用途,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这种数据包进入你的网络。 目前无论是从业于信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用户,都认为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是两类产品,并不存在入侵防御系统要替代入侵检测系统的可能。但由于入侵防御产品的出现,给用户带来新的困惑:到底什么情况下该选择入侵检测产品,什么时候该选择入侵防御产品呢? 从产品价值角度讲:入侵检测系统注重的是网络安全状况的监管。入侵防御系统关注的是对入侵行为的控制。与防火墙类产品、入侵检测产品可以实施的安全策略不同,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实施深层防御安全策略,即可以在应用层检测出攻击并予以阻断,这是防火墙所做不到的,当然也是入侵检测产品所做不到的。 从产品应用角度来讲:为了达到可以全面检测网络安全状况的目的,入侵检测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的中心点,需要能够观察到所有网络数据。如果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多个逻辑隔离的子网,则需要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布部署,即每子网部署一个入侵检测分析引擎,并统一进行引擎的策略管理以及事件分析,以达到掌控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目的。 而为了实现对外部攻击的防御,入侵防御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的边界。这样所有来自外部的数据必须串行通过入侵防御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即可实时分析网络数据,发现攻击行为立即予以阻断,保证来自外部的攻击数据不能通过网络边界进入网络。 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全网信息的分析,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而指导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目标以及安全策略的确立和调整,而入侵防御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策略的实施—对黑客行为的阻击;入侵检测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监控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子网,包括来自外部的数据以及内部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入侵防御系统则必须部署在网络边界,抵御来自外部的入侵,对内部攻击行为无能为力。 明确了这些区别,用户就可以比较理性的进行产品类型选择: ·若用户计划在一次项目中实施较为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则应同时选择和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两类产品。在全网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的边界点部署入侵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与防御课程习题-201008

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入侵检测与防御》课程习题 2010年08月 1.入侵检测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网络入侵的一般流程。 3.比较端口扫描器与漏洞扫描器的不同之处,并简述漏洞扫描的两种不同扫描策略。 4.拒绝服务攻击是如何实施的? 5.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6.根据目标系统的类型可以把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哪几类?并指出其各类间的区别。 7.根据入侵检测分析方法的不同可以把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哪几类?并简述其各自原理。 8.入侵检测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9.简述系统安全审计记录的优缺点。 10.简述用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的优缺点。 11.数据获取划分为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 12.试举例至少3种典型入侵行为特征及其识别。 13.入侵检测系统的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并加以描述。 14.联动响应机制的含义是什么? 15.基于安全性检查的IDS结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又有何局限性? 16.简述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17.简述异常检测模型的工作原理。 18.入侵检测框架(CIDF)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9.入侵检测工作组(IDWG)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20.评价入侵检测系统性能的3个因素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21.简述协议分析的原理。 22.简述防火墙的特性及主要功能,并简述防火墙的局限性。 23.Snort的工作模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4.你认为Snort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分别列出三条。 25.在入侵检测系统的构建实验中,试根据以下安全策略定制自己的检测规则: (1)内部网络192.168.1.0/24不允许从外网访问。 (2)内部web服务器192.168.1.0不允许从外网访问。 26.认真阅读以下关于网络病毒与安全扫描技术的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熊猫烧香”病毒是一种感染型病毒,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 等文件,它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一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该病毒的某些变种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进而感染局域网内其他存在相应漏洞的计算机系统,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如果发现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遭到该病毒攻击,则应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处理。 【问题1】根据“熊猫烧香”的病毒特征可知,它是一个感染型的(1)。 (1)A.木马病毒 B.蠕虫病毒 C.引导区病毒 D.冲击波病毒 【问题2】通常处理“熊猫烧香”病毒时,首先要把入侵的计算机从局域网断开。为什么?【问题3】病毒扫描仅能够检测、标识或清除操作系统中的病毒程序,而安全扫描能够及时发现安全漏洞。扫描器通过选用远程TCP/IP不同端口的服务,并记录目标主机给予的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很多关于目标主机的各种有用的信息(例如,是否能用匿名登录,是否有可写的FTP目录等)。那么,一个扫描器应该具有哪几项基本功能?

黑客攻击法

想要更好的保护网络不受黑客的攻击,就必须对黑客的攻击方法、攻击原理、攻击过程有深入的、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防护。本文对黑客攻击的主要方式、行为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检测与防御。 黑客攻击的主要方式 黑客网络的攻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共计总是利用“系统配置的缺陷”,“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或“通信协议的安全漏洞”来进行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攻击方式超过2000种,其中对绝对大部分黑客攻击手段已经有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攻击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类: 拒绝服务攻击 一般情况下,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使被攻击对象(通常是工作站或重要服务器)的系统关键资源过载,从而使被攻击对象停止部分或全部服务。目前已知的拒绝服务攻击就有几百种,它是最基本的入侵手段,也是最难对付的入侵攻击之一,典型示例有SYN Flood攻击、Ping Flood攻击、Win Nuke攻击等。 非授权访问尝试 非授权访问尝试是攻击者对被保护文件进行读、写或执行的尝试,也包括为获得被保护访问权限所做的尝试。 预探测攻击 在连续的非授权访问尝试过程中,攻击者为了获得网络内部的信息及网络周围的信息,通常使用这种攻击尝试,典型示例包括SATAN扫描、端口扫描和IP半途扫描等。 可疑活动 可以活动是通常定义的“标准”网络通信范畴之外的活动,也可以指网络上不希望有的活动,如IP Unknown Protocol和Duplicate IP Address事件等。 协议解码 协议解码可用于以上任何一种非期望的方法中,网络或安全管理员需要进行解码工作,并获得相应的结果,解码后的协议信息可能表明期望的活动,如FIU User和Portmapper Proxy 等解码方式。 系统代理攻击 这种攻击通常是针对单个主机发起的,而并非整个网络,通过Real Secure系统代理可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2-28T15:08:00.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牛晓娟 [导读]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三河 065201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影响下,极大地促进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维护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个人信息出现泄漏、盗窃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然后针对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已经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运行中,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比较多,带给了网络用户极大的不便。因此,必须要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对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与处理,确保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创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更好地提升网络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 1入侵检测技术的简述 1.1入侵检测的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的程序进行入侵式的检测的先进技术,它作为网络安全中第二道防线,起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作用。入侵检测是通过收集与分析安全日志、行为、审计和其他可获得的信息以及系统的关键信息,以此检测出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受攻击的对象的一个工作过程。它开展保护工作的过程具体可分为:监视、分析网络用户和网络系统活动;网络安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查评估;认定反映已知进攻活动并作出警示警告;网络系统异常行为的统计和分析4个步骤。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同时完成实时监控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错误操作的任务,把对网络系统的危害阻截在发生之前,并对网络入侵作出响应,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被动静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出的一种积极动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2入侵检测技术的特性 入侵检测技术基本上不具有访问控制的能力,这一技术就像拥有多年经验的网络侦查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数据中过滤可疑的数据包,将正常使用方式与已知的入侵方式进行比较,来确定入侵检测是否成功。网络安全管理员根据这些判断,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所受到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管理员经验积累的一种体现,减轻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负担,降低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技术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功能有:①监视用户和系统的功能,查找非法用户合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②审计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后动。③对用户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的规律。④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能够实时地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检查系统程序和数据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1.3入侵检测技术的流程 具体如下图1所示。现如今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发挥计算机数据库功能的同时避免其遭受病毒的侵袭,需要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了解入侵检测技术原理并实现技术的合理使用,最为关键的是要严格按照应用流程进行操作,具体操作要点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攻击者可以先通过某种方式在网络上注入网络攻击行为;②如果攻击者的攻击行为已经突破了防火墙,可以应用服务器,评估用户的安全证书;③未发现用户的欺骗验证行为,可以查看SQL语句;④使用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警报。 1.4入侵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通过收集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信息点,并通过相应软件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是否存攻击进行分析,如果检测到计算机某个系统正在受到网络病毒入侵、身份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并做出正确的应对。其实入侵检测技术上也就是一种动态安全防护技术,在国际上称之为IDS,主要技术手段是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异常和匹配模式。 1)异常入侵检测 异常入侵检测,是指将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所常用的行为特征信息储存到数据库当中,当产生新的数据库使用行为时,系统会自动将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储存好的用户常用数据库使用行为特征相比较,如果两者相差比较大,就说明此次访问行为与平时有明显的不同,即访问出现异常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时系统会自动开启安全防御系统,对异常现象进行处理。异常入侵检测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网络安全检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可以在大量数据中慢慢地掌握检测的方法和规则。 2)入侵检测的匹配模式 匹配模式就是把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和已知网络入侵、系统错误模式数据库等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侵害的入侵行为,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此过程的重点是把所有入侵手段用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的模式进行表述,并建立入侵模式数据库。在具体检测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数据特征模式是否在入侵模式库中进行判断,而批评模式的占有系统比较少,仅仅包含集中收集到的数据库,因此匹配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基本上不会出现在错报的情况,发展至今匹配模式在入侵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其主要缺点升级比较频繁,负责也就难以应对各种新型入侵攻击技术。 2入侵检测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与自由性,而接入网络的计算机体系或软件没有绝对的安全,为确保计算机用户数据与体系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就一定要使用重要的安全防护方法。现阶段常用的安全防护方法有对系统实施完善、对数据实施加密、控制执行访问等。然而就现阶段技术发展来看,第一种方法在技术层面非常难完成;第二种方法短期内能对数据实施保护,然而加密技术自身完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被破解的可能性比较高;第三种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用户的应用效率降低。综合来看,能够运用相对容易完成的安全系

解读入侵检测系统与入侵防御系统的区别

解读入侵检测系统与入侵防御系统的区别 作者:独自等待出处:I T专家网2008-08-29 16:32 IPS位于防火墙和网络的设备之间的设备。如果检测到攻击,IPS会在这种攻击扩散到网络的其它地方之前阻止这个恶意的通信。而IDS只存在于你的网络之外起到报警的作用。 【IT专家网独家】1. 入侵检测系统(IDS) IDS是英文“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检测系统”。专业上讲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我们做一个比喻——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厦的门锁,那么IDS就是这幢大厦里的监视系统。一旦小偷进入了大厦,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与防火墙不同的是,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旁路监听设备,没有也不需要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对IDS的部署的唯一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的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 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为:尽可能靠近攻击源、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 这些位置通常是: 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 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 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2. 入侵防御系统(IPS) IPS是英文“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防御系统。

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安全漏洞的不断发现,传统防火墙技术加传统IDS的技术,已经无法应对一些安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IPS技术应运而生,IPS技术可以深度感知并检测流经的数据流量,对恶意报文进行丢弃以阻断攻击,对滥用报文进行限流以保护网络带宽资源。 对于部署在数据转发路径上的IPS,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对流经的每个报文进行深度检测(协议分析跟踪、特征匹配、流量统计分析、事件关联分析等),如果一旦发现隐藏于其中网络攻击,可以根据该攻击的威胁级别立即采取抵御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按照处理力度):向管理中心告警;丢弃该报文;切断此次应用会话;切断此次TCP连接。 进行了以上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办公网中,至少需要在以下区域部署IPS,即办公网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部位(入口/出口);重要服务器集群前端;办公网内部接入层。至于其它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重要程度,酌情部署。 3. IPS与IDS的区别、选择 IPS对于初始者来说,是位于防火墙和网络的设备之间的设备。这样,如果检测到攻击,IPS会在这种攻击扩散到网络的其它地方之前阻止这个恶意的通信。而IDS只是存在于你的网络之外起到报警的作用,而不是在你的网络前面起到防御的作用。 IPS检测攻击的方法也与IDS不同。一般来说,IPS系统都依靠对数据包的检测。IPS将检查入网的数据包,确定这种数据包的真正用途,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这种数据包进入你的网络。 目前无论是从业于信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用户,都认为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是两类产品,并不存在入侵防御系统要替代入侵检测系统的可能。但由于入侵防御产品的出现,给用户带来新的困惑:到底什么情况下该选择入侵检测产品,什么时候该选择入侵防御产品呢? 从产品价值角度讲:入侵检测系统注重的是网络安全状况的监管。入侵防御系统关注的是对入侵行为的控制。与防火墙类产品、入侵检测产品可以实施的安全策略不同,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实施深层防御安全策略,即可以在应用层检测出攻击并予以阻断,这是防火墙所做不到的,当然也是入侵检测产品所做不到的。 从产品应用角度来讲:为了达到可以全面检测网络安全状况的目的,入侵检测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的中心点,需要能够观察到所有网络数据。如果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多个逻辑隔离的子网,则需要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布部署,即每子网部署一个入侵检测分析引擎,并统一进行引擎的策略管理以及事件分析,以达到掌控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目的。 而为了实现对外部攻击的防御,入侵防御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的边界。这样所有来自外部的数据必须串行通过入侵防御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即可实时分析网络数据,发现攻击行为立即予以阻断,保证来自外部的攻击数据不能通过网络边界进入网络。 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全网信息的分析,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而指导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目标以及安全策略的确立和调整,而入侵防御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策略的实施—对黑客行为的阻击;入侵检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在给人类工作、生活、娱乐等带来极大便 利的同时,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受到了网络安全人员的青睐。本文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对当前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入侵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入侵检测 1 引言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工 作、学 习、生活、社交、娱乐等等各个方面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然而,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给人们造成了极大困扰,已经成为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或解决措施,将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技术之一,得到了网络安全人员的青睐。入侵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检测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网络入侵,对网络提供实时保护。 2 入侵检测技术相关理?概述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检测 出当前系统中出现的异常 现象,该技术在系统中的关键节点收集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从中检测出系统当前是否遭到恶意侵袭或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出现。 入侵检测技术通常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问题处理 等 3 个主要步骤。在信息分析部分,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送给驻留在传感器中的检测引擎,利用统计分析、模式匹配等技术进行实时检测,利用完整性分析等技术进行事后检测分析,当出现误用模式时,将告警信息发送给控制台;在问题处理部分,

当控制台收到来自系统的告警信息时,根据事先定义的响应策略,采取终止进程、切断连接等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中使用到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 包括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两种入侵检测系统。其中,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重点检测对象是计算机,通过预先对主机进行相应的设置,根据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和相关参数来判断该主机是否收到非法入侵,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当前的攻击是否成功进行判断,为主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基于入侵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通常通过设置多个安全点。 3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3.1 存在问题 3.1.1 入侵检测技术 相对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张,尽管入侵检测技术 在不断

入侵检测与防御

入侵检测与防御 1.背景 随着网络安全风险系数不断提高,曾经作为最主要的安全防范手段的防火墙,巳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作为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IDS(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能够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网络攻击的发生。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IDS 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但是由于IDS只能被动地检测攻击,而不能主动地把变化莫测的威胁阻止在网络之外。因此,人们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种主动入侵防护解决方案,以确保企业网络在威胁四起的环境下正常运行。作为一种新的安全理念,IPS(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主动的、积极的入侵防范、阻止系统,它部署在网络的进出口处,当它检测到攻击企图后,它会自动地将攻击包丢掉或采取措施将攻击源阻断,这样攻击包将无法到达目标,从而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罴客的攻击。 2入侵检测系统 IDS原理 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事件产生器(Event generators)负贲收集网络安全事件;事件分析器(Eventa nalyzer)负责对收集来的数据按照既定的安全策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响应单元(Response units)按照既定的安全策略,参照分析器得出的事件结论,对网络事件进行处理(通知管理员或操作员);事件数据库(Event databases)负责存储网络事件,便于事后分析,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其模型如图所示: 图1.CIDF模型图 CIDF 将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分析的数据统称为事件它可以是网络中的数据包也可以是 从系统日志等其它途径得到的信息事件产生器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

防范黑客攻击策略分析

防范黑客攻击策略分析 本文通过电信IP网的特性,分析了黑客攻击对电信IP网的安全威胁,介绍了黑客攻击电信IP网的手段及防范措施,最后讨论了电信IP网如何建立防范黑客攻击的安全防范策略。 1 引言 电信网从原来电话交换为主的话音业务正全面向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平台转变。IP技术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传统电信网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安全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但是以IP为基础协议的下一代网络已经开始必须面对以往只是在IP网上才会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在威胁我国电信IP网的众多因素中,黑客攻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在我国电信IP网中曾出现过遭黑客攻击的案例,如近日某企业员工通过参与某移动公司项目得到了系统的密码,继而侵入移动公司充值中心数据库,盗取充值卡密码,给移动公司带来了370余万元的损失。 近年来,黑客对电信网络的攻击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随着黑客攻击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和系统漏洞的不断出现,黑客群体的变化,社会对网络的依赖性提高,未来黑客攻击手段越来越隐蔽,破坏力将越来越大,攻击行为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于防范。2006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让世界网络更安全。我国信息产业部也根据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从而可以看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电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黑客攻击的手段和防范的策略给出简单的分析。 2 黑客攻击对电信IP网的安全威胁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对电信网络安全方面,针对现实中危害较大的计算机病毒、黑客等情况,做了禁止性的规定。其中在第五十八条规定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四类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其中第三类中就是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这个其他行为目前主要是指黑客攻击。黑客通过遍及全球的IP网侵入通信系统,截取通信安全方面的信息资料,他们篡改信息、替换网页、下载或盗取敏感信息、攻击主机和网络、发送邮件炸弹或使网络瘫痪。黑客攻击一旦得逞,小则瘫痪网络的某项服务,大则造成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整个网络的瘫痪,造成巨大的损失。黑客之所以能够对电信IP网造成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技术方面:IP协议设计中的错误和疏忽使得网络先天不足,为黑客攻击提供了条件。例如,IEEE802.11b 中出现的WEP漏洞,还有由于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且IP网最初设计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等等都使得电信网络存在先天不足。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电信设备厂商、集成商和运营商的软件中心在开发和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缺陷和漏洞,这使得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对电信IP网进行攻击。 (2)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统一的安全策略,缺乏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技术规范,为黑客“钻空子”提供了便利。很多网络在建设初期,发展的方向都倾向于网络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忽略了至关重要的网络安全性,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有些地方缺乏合理安全的网络设计规划和配置,防火墙的配置也不够严密,这些都为黑客攻击提供了方便。 (3)人力方面:缺少网络安全方面的专职人员,并且各运维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水平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些黑客居然可以冒充管理人员通过打电话而问到网络的密码,这些都成为黑客攻击电信IP网的手段,所以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水平和安全意识对各个运营商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3 黑客攻击电信IP网手段和防范措施 黑客攻击手段按照结果分可分为二类:本地攻击和远程攻击;按照侵入的深度可大致分为:表层攻击、读访问、非根式的写与执行访问、根式的写和执行访问;按照系统遭受攻击

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

1.入侵检测系统(IDS) IDS是英文“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检测系统”。专业上讲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我们做一个比喻——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厦的门锁,那么IDS就是这幢大厦里的监视系统。一旦小偷进入了大厦,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与防火墙不同的是,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旁路监听设备,没有也不需要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对IDS的部署的唯一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的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 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为:尽可能靠近攻击源、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 这些位置通常是: ·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 ·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 ·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2.入侵防御系统(IPS) IPS是英文“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防御系统。 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安全漏洞的不断发现,传统防火墙技术加传统IDS 的技术,已经无法应对一些安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IPS技术应运而生,IPS技术可以深度感知并检测流经的数据流量,对恶意报文进行丢弃以阻断攻击,对滥用报文进行限流以保护网络带宽资源。 对于部署在数据转发路径上的IPS,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对流经的每个报文进行深度检测(协议分析跟踪、特征匹配、流量统计分析、事件关联分析等),如果一旦发现隐藏于其中网络攻击,可以根据该攻击的威胁级别立即采取抵御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按照处理力度):向管理中心告警;丢弃该报文;切断此次应用会话;切断此次TCP连接。 进行了以上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办公网中,至少需要在以下区域部署IPS,即办公网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部位(入口/出口);重要服务器集群前端;办公网内部接入层。至于其它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重要程度,酌情部署。 3.IPS与IDS的区别、选择 IPS对于初始者来说,是位于防火墙和网络的设备之间的设备。这样,如果检测到攻击,IPS会在这种攻击扩散到网络的其它地方之前阻止这个恶意的通信。而IDS只是存在于你的网络之外起到报警的作用,而不是在你的网络前面起到防御的作用。 IPS检测攻击的方法也与IDS不同。一般来说,IPS系统都依靠对数据包的检测。IPS将检查入网的数据包,确定这种数据包的真正用途,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这种数据包进入你的网络。 目前无论是从业于信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用户,都认为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是两类产品,并不存在入侵防御系统要替代入侵检测系统的可能。但由于入侵防御产品的出现,给用户带来新的困惑:到底什么情况下该选择入侵检测产品,什么时候该选择入侵防御产品呢? 从产品价值角度讲:入侵检测系统注重的是网络安全状况的监管。入侵防御系统关注的是对入侵行为的控制。与防火墙类产品、入侵检测产品可以实施的安全策略不同,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实施深层防御安全策略,即可以在应用层检测出攻击并予以阻断,这是防火墙所做不到的,当然也是入侵检测产品所做不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