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通讯工具的进步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
本文将就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进行探讨,并分析这些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交通工具的进步1.1 第一代交通工具:步行和动物力量最早的交通工具就是人类自身的步行,以及利用动物的力量进行运输。
尽管步行和动物力量能满足当时人们的基本出行需求,但在速度和负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1.2 第二代交通工具:轮和船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改善交通工具。
轮的发明是一次重要的突破,它使得交通工具的移动更加轻松和快速。
同时,船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跨越海洋进行远距离的交通,促进了地理上的交流和文明的传播。
1.3 第三代交通工具: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19世纪,随着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蒸汽机的应用使得火车的出现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
内燃机的应用,则催生了汽车和飞机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和便利。
1.4 第四代交通工具:高速铁路和电动汽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四代交通工具的新兴和发展变得越来越迅猛。
高速铁路的出现使得长距离的火车出行极大地缩短了时间,而且能够在高速度下保持稳定。
电动汽车的兴起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讯工具的进步2.1 第一代通讯工具:信件和鸽子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最早的通讯工具可以追溯到人们使用各种手段传递信息的时代。
在古代,人们通过书信来传递信息,在长距离通讯上使用鸽子传输信件。
尽管这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但速度慢且不够灵活。
2.2 第二代通讯工具:电报和电话19世纪末,电报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通讯效率。
人们可以通过电报线传递信息,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而电话的发明更进一步推动了通讯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进行实时的语音通话。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902年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的是一 种能够在街上自动 行驶的四轮怪物。 这就是汽车。
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 (仅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 赖进口等,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B.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有轨电车。 2.民国时,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发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较快发展 (公路网、公路大桥) 。 4.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百姓生活。
(2)电话在中国
时间 19世纪80年代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成就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20世纪初 新中国成立后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 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 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手机
卫星电话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2.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宝成铁路
兰新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铁路营业线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大投资,加快铁路建设。到200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 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 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 式通车运营,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 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2.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序幕。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时期Βιβλιοθήκη 概况19世纪70年代 初
轮船招商局
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较快
20世纪90年代
萎缩
2、航空运输:
(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 成为民航大国。
二、水运和航空
1、水路交通:
(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 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 落后于西方。
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 《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 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水运组展示成果
从中看出我国古代交通地域 特点: 南方舟楫,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我国的交通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为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的进步
一、铁路和公路
1、铁路交通: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 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正确的是
()
A、20世纪末,中国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B、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手段成为电讯事 业的重要内容 C、20世纪后期,互联网也成为电讯事业的 重要内容 D、电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建国初期
2、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 的原因有哪些?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大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月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根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位、世界第四位。
⑤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大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头消失在上海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大路交通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拟密集的大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月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开展,20世纪90年月以后开头萎缩。
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头。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成立初期,民航开展有限。
(4)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①19世纪70年月,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 :19世纪80年月,外国开头在上海设立公司。
2.现代通讯(1)成立后,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开放以后,由浪费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转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易错提示]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 第15课 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共86张PPT)

北京地铁四号线
思考:古代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古代主要交通工具:
马车(牛车、驴车) 骑马 船 乘轿
思考: 古代交通工具的动力
和对象是什么?
动力:人力、畜力
对象:有身份、有地位 家境较好的人
思考: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
40年代世界发生哪一重大历 史事件?主要发明是什么?
——中国国家统计局
思考: 为什么我国的铁路建设
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经济实力增强 综合国力提高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1)设施 宝成铁路和兰新铁路 京九铁路 青藏铁路
(2)工具
解放型蒸汽机车
第一台内燃机车 第一台电力机车
90年代末广深铁路上高速列车
2003 上海磁悬浮列车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中国铁 路之父 詹天佑
“中国地大物博,而于 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 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 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 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 铁路。”
——詹天佑
自设自建——京张铁路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1)设施 最早铁路——淞沪铁路 诞生标志——唐胥铁路 自设自建——京张铁路
——李岳瑞《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
பைடு நூலகம்
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运行,主 要用于载客,轰动一时。……中国 政府拨出官帑28万5千两收回这条铁 路。但是,1877年路款付清之日,立 即停运,而且沈葆桢不顾商民的要 求,竟下令把这条铁路拆掉!
——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铁路诞生标志——唐胥铁路
高中历史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二第15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状况,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3、结合近代天津地方史,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方法:以五行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现在我们常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直观感受,把学生思维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二)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交通工具的缺陷:速度慢,舟车劳顿。
对比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铁路交通材料展示:18世纪中叶煤矿已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
据说,一匹马干22匹马在普通道路上所干的活。
1830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到1870年,拥有15500里铁路。
通过工业革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引入该部分。
(1)学生自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概况?(2)教师伴行,答疑解惑:①唐胥铁路材料展示:为了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课件:5.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思考:据史料分析归纳近代通讯技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史料实证) 【点拨】从①中“快捷”、②中“社会动员”、③中 “全国”和④中“技术基础”信息进行归纳特点和影 响。
提示:特点: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影响:促 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 式,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情境在线】观察下列有关近现代交通工具变迁的图 片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以来中国的火车机车有 哪些改进? 提示: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_轮__船__公__司__, 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_轮__船__招__商__局__,打破 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情境在线】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 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 能用,着耳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 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指的是 什么? 提示:电话。
【助学助记】 1.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 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面临革新。但是,由于地区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 具长时间并行存在。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2.电话:
时间
成就
19世纪 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公司
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新中国 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改革开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固 放后 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了解、感知、分析和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设计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如何解决了过去社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创新。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的质量评估。
3.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单元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三)交通工具发展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促进信息传播,开阔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 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
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增多,不可免带来城Hale Waihona Puke 交 通阻塞、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一)表现
1、电报
(1)19C70S,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丹麦)。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 报线。 (2)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 无线电报局。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诞生
3、轮船运输业 (1)出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 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诞生:19C70S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 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4)变化:20C90S后,轮船运 输业开始萎缩,有的则转向高档 旅游服务业
(3)近代以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2、电话 (1)诞生:19C80S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 (2)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②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③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二)近代通讯工具变迁对社会生活影响
② 20C90S,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 里程巳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 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④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公路交通 (1)出现: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 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2)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①汽车工业:汽车制造厂的建立(1953年) ②公路建设: “一五”计划:青藏、康藏、新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改革开放:高速公路,全国建起公路网
第十五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展示的图片有:木帆船、蒸汽轮船、豪华邮轮。
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的近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的发展。
第四目:航空交通
展示的图片:冯如的飞机、老式螺旋浆飞机、现代客机。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开通。到1949年,中国民航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交通有了较快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教学(后记)后思:
批注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有哪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科学技术在现实中应用;各个时期政府采取的统治政策;西方势力的渗透等。
积极方面: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课时教案
课题: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11年月日执行时间:2011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识记交通工具中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通讯工具电报、电话等在中国的出现。理解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及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机车制造技术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铁路的六次提速,尤其是高速列车动车组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
第二目:公路交通
展示的图片有:老式汽车,一汽红旗汽车,高速公路、长江公路大桥、全国公路交通示意图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首先从 轮船和火车 开始。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1、轮船运输:
19世纪70年代初,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最早的近代 航运企业, 首次打破列 强的垄断局 面。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 1、轮船运输:
2、铁路交通:
条铁路的名称是?
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筑 淞 沪 铁 路
我国最早的铁路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1、轮船运输:
2、铁路交通:
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筑 淞 沪 铁 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2、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小明一家生活在新疆, 他家计划从西北地区乘火车到达江苏,这主要得益于 A、宝成铁路 B、兰新铁路 C、成昆铁路 D、京九铁路 3、中国以汽车代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4、你如果生活在晚清,想要最早体验有电话的生活, 你家应该搬到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天津 5、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 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 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电报——电话——互联网
莫尔斯设计的电报机 马可尼:无线电报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电报——电话——互联网
1、电报在中国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台湾
形成时间 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
甲午战争前 20世纪初Fra bibliotek用途军事目的
第15课_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五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零时实施的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集中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这次提速调图, 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 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 提速线路77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达到时速65.7公里,比2001年运行图提高4.3公里,其中 直达特快列车时速119.2公里,特快列车时速92.8公里。
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 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 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4.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洋务运动后 C.辛亥革命前夕 )
中国日报网交通频道2014年4月11日讯 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我国铁路、高速公路运 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 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高铁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助推着经济的发展, 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国人的骄傲!
(1)、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铁路
中国最早的蒸汽机车0号机车
解放型蒸汽机车
第一台自制内燃机车
第一台自制的电力机车 “韶山”号
高速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
第一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 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实现 了历史性突破。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 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
大家知道古人的出行方式还有哪些吗? 坐轿子 乘马车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骑马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詹天佑故居“铺上” 京张铁路钢轨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高速列车
电力机车
磁悬浮列车
2、公路交通:
20世纪初,汽车首先开始出现 在中国的哪一座城市?
上
海
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链式传动自行车
有轨电车
20世纪初, 上海人议 论最多的 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 自动行驶 的四轮怪 物,这就 是汽车。。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 批共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 汽车工业的诞生。
20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
焦作黄河公路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路交通
想一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交通运输工具开始 发生质的改变,从远距离的交通工具 来说,最先传入中国的是什么?
传真机
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 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 图文到千里之外。 Nhomakorabea 电 脑
喜 人 成 就、飞 速 发 展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
积极: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 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 消极: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出现能源危 机。
20世纪初
中国自己修建、自己管理的第 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在哪里?
台 湾
中国自己开办电话局、开通市 内电话的第一个城市是?
南 京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卫星电话
手机
寻呼机(拷机)
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渐普及,当 时国人有句流行语“有事就call我”,但 很快受到手机的冲击,进入21世纪逐渐退 出历史舞台。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______到__________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__________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________、______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______________、世界第四位。
(4)新中国在______________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______等大城市。
随之,外国近代____________传入中国,民国时期____________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___________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__________________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___至____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____________。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建国前(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______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______,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_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______________。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
5.15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人教必修2)

茹萍:那真的是太好了,我爸爸的轮船公司这几年都亏本,
(买单时)
杜非:Waiter! 买单!我们去找衣萍他们去玩吧。 茹萍:不行,我想回去看看爸爸。因为他明天就要坐飞机 去北京参加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
航空业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飞机是谁研制成功?中国第 一架飞机由谁制造的?
中国的航空之父——冯如 冯如(1883—1912), 广东恩平人,中 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 • • • • • 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第一条航线
中国境内第一个电报机房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1881建成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 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1909年9月24日中国 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
詹天佑
(话剧)情深深· 雨蒙蒙
(1909年 上海 烟雨蒙蒙)
杜非:茹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中国近代第一家航
归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 展的原因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轮船招商局 唐山到胥各庄 1909年 冯如 1920年 北京----天津 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 台湾 20世纪初 南京
高二历史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2讲解

• 今天其总部位于香港,是香港“四大中资企业” 之一;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 • 它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
• 它曾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中国航运的 机构;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 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辆。 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00年12月12日,赛欧下线,引发了无数中国人对家庭轿车的新梦想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 焦作黄河公路大桥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为什么中国近代交通工 具的变化,首先从轮船 和火车开始,而不是从
汽车和飞机开始呢?
中国近代轮船运输业和铁路运 输业兴起,都是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的产物。
总的来说,洋务派由创办轮运的酝酿到招商局的筹组与创办的过 程,是长期而曲折的。其中充满国内顽固派的攻击、阻扰及外国 侵略势力的竞争与排挤。……直到甲午战争以前,除招商局以外, 只有寥寥可数几家小轮公司先后在几个沿海口岸出现。较之外商 在华创办的外轮公司,落后竟达三四十年之久。这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聂宝璋《19 世纪中国近代航运发展史的几个问题》
• 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
• 下下联联::论论事事之之成成固固可可嘉嘉,,论论事事之之败败亦亦可可喜喜,, •一霎坠飞千机秋,留青实冢学那,堪黄埋花伟又士见;泣西风。 • 上上联联::殉殉社社会会者者则则甚甚易易,,殉殉工工艺艺者者则则尤尤难难,, •千秋留实一学霎,坠黄飞花机又,见青泣冢西那风堪。埋伟士;
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5.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祖国内地同边疆地区的联系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④促进了对外开放
)
②影响了人们的生
③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住房结构和衣着方式
A.①②③④
C.③④ 【答案】B
B.①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8 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
材料四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
1911 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
筑的铁路占 46%,贷款建筑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 1 200 公里,占总里程的 14%。 材料五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
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
③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 上海 ①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在______设立电话公司。 ②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③到 2003 年末,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
一位。 2.作用 信息 (1)使________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思想观念 (2)深刻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 平衡。
2.近代通讯发展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政治的需要。
3.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通 讯业务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 思想观念。
[课件]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6ad4fee0856a561252d36ff9.png)
1、19世纪70年代,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甲午战前,电讯网络形成
通 讯 变 迁 历 程
3、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 局
4、20世纪初,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 内电话
5、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通讯网络形成
6、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产业发展迅速
影响:信息传递更快捷和简便,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 生活。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当我们真正投身于引领社会时代 的潮流中,进一步的新型交通工具又再一次走进了生活!是以 地上地下区分肯定是错的,地上地下只是从实施条件来考虑的, 包括用地条件,环境要求,开发强度等等,但如果有可能地上 的话,我想没有一个市长会选择让轨道交通下地的,造价相差 的是倍数关系!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 运量,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 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 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 要!)。由于车型的区别,使得地铁和轻轨在车辆上很容易区 分,一般轻轨车辆全都是动车,而地铁则是动车、拖车混合的。
在《古代战争馆》里,陈列着两辆大 型彩绘铜车马。铜车马原件系 1980 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每辆 车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大 小约为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 车马的系驾革皮挽具齐全,装饰华丽。 可见当时我国的交通工具已经达到了 世界的先进水平。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 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 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留 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 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 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 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 力--风,水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运业的发展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意义:
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4、航空业的发展
时期
1909年 1920年 现今 概况 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 的开始。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揭开了民航发展的 序幕。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轰动全国。
概况
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2003年
贝 尔
寻 呼 机
大 哥 大
传真机
20世纪90年代起, 机关、企业开始使 用传真机,几分钟 内就能发送信件、 图文到千里之外。
互联网
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 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 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 众传媒的一种。具有快捷性、 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 受欢迎的传媒之一
10.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 A.京汉铁路的修建 B.沪宁铁路的修建 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 D.东省铁路的修建 11.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 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人们日
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②当时新 式学堂已开 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③当时中国受到了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④电话的应用已改变 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7.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 A.洋务运动后 B.鸦片战争后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D.辛亥革命后 8.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 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 D.发昌机器厂成立 9.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 第一个暑假就向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 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 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
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轮船招商局 唐胥铁路
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第一条航线
1909年 冯如
1920年 北京----天津 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 台湾
中国境内第一个电报机房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1、中国近代史上,首先打破列强在轮船运输业的 垄断局面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2、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与近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 A动力不同 B运输量不同 C行驶速度不同 D适应性不同
A.①③ C.②④ B.② ③ D.①②③④
中国各大航空公司
ARJ21---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 新支线飞机
北京首都机场 第三航站楼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古老的 通讯方式
驿站
飞鸽传 书
电报
时期 19世纪70年代
概况 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丹麦)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台湾) 上海设立无线电报局
20世纪初
电话
时期
19世纪8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南方船运, 北方马车;
1、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
时期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80年代 辛亥革命前夕 20世纪上半叶 新中国成立后 “九五”期末 概况 淞沪铁路(外国商人建) 唐胥铁路 已经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3、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 商轮船公司打工,后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江海运 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4、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小明一家生活在新疆, 他家计划从西北地区乘火车到达江苏,这主要得益于 A、宝成铁路 B、兰新铁路 C、成昆铁路 D、京九铁路 5、中国以汽车代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6.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冯如(1883—1912) 广东恩平人
1906年,冯如向华侨筹资,开始研制飞机。 1909年制成一架试验性飞机。9月,他驾驶自制飞机翱翔在奥 克兰市天空,以2640英尺的航程超过莱特兄弟首次试飞的记录。美 国报纸惊呼:“中国人航空技术超过西方。” 1911年冯如携飞机回国。辛亥革命成功后参加革命军。1912 年在广州一次飞机表演中蒙难,年仅29岁。
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 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起自唐山,止于胥各 庄(今唐山市丰南区),长 9.7公里。1881年唐胥铁 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 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 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 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 路”。直至1882年始改用 机车牵引。这条铁路有利 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
磁悬浮列车
2、公路建设和汽车制造
中 西 的 碰 撞
人力车:1874年自日本引进中国,最 初时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 充气胶轮。又叫黄包车。
一幅摄于1905年的《在自制的 自行车上留影》
当时在县城里能拥有一辆自行车的自豪 感绝不亚于现代人拥有一辆奔驰的感觉。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 公共交通工具是 有轨电车。最早 的电车为一节车 厢,车速很慢, 乘客可随时上下。
1902年3月, 上海租界出现 一种能够在街 上自动行驶的 四轮怪物,这 就是汽车。
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视察解放牌汽 车。
1956年7月,“解放牌”汽车的生产,标志着中国 汽车工业的诞生。
1956年7月,第 一批“解放牌” 开出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
图为1958年5月 21日下午,毛 泽东观看东风 轿车。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进步: 1.轮船——航运交通 2.火车——铁路交通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3.汽车——公路交通 4.飞机——航空交通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通讯工具和通讯方式的进步 1.电报:有线 2.电话:固定 3. 互联网 无线 移动
一、交通事业的发展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
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丰台,经居庸关、 八达岭、河北的沙城、宣化至张家口。全长 约200多千米。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 年建成通车。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 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 干线铁路。由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 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宝成铁路
兰新铁路
青 藏 铁 路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 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 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 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 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 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伟大创新精神。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