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天津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2019-2020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2019-2020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专制代替民主的历史倒退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防止贵族之间因权位和财产继承问题发生纷争③保证了统治者的德才素质④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3.秦始皇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皇帝”的称谓,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B.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C.深感自己的不足,要向古代圣贤学习D.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秦始皇志满意得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 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 D.建立三公九卿制5.关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大推动了商鞅变法运动B.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C.关键是相权至上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6.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汉朝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D、唐朝、元朝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优质人教】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 、II 两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 )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2.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王位世袭制3.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4.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5.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 )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C.地方行政D.皇权至上6.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 )A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 .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 .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7.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
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
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
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
4.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1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太尉B.皇帝
C.丞相D.御史大夫
8.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皇位世袭B.独断性和随意性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2019-2020学年度天津一中、益中学校历史学科一月月考卷2019年10月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70分钟;命题人:高三备课组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诗经·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耕,徂隰徂畛;《礼记·月令》也有记载“命农计耦耕事”。
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A.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B.使用耦犁进行耕种C.开展精耕细作的农业D.进行集体耕作2.《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
”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A.其中的竖井是为了把暗渠中的水引上来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3.宋朝嘉褡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驰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4.该表反映了北宋赋税结构变化,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单位:万两)租税(正赋)收入商税收入外贸收入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997)2408.11167.740060:40天禧末(1021)2641.22670.0120440:60熙宁十年2021.34248.4868.828:72(1077)A.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B.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收入D.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5.下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
天津市统编历史教材2019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天津市统编历史教材2019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8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写在第五页的答案处。
1.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却能过着定居的生活。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制造房屋B.能够掘井引水C.原始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自然环境的变化2.商朝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
商王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这反映的政治特征是()A.商王就是神仙下凡B.皇权实现高度集中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3.据载,周文王在周地举行过祈请商远祖先王成汤、太甲等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武王灭商后,继续保留这项礼仪。
周王的这一做法()A.意在强调周政权的正统性B.使商朝文化得到了传承光大C.使中国古代政权一脉相承D.表明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
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
”其意在说明()A.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B.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D.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5.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6.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D.华夏族已经形成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3.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
材料表明: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 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 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6.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
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7.读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B.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D.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8.“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天津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天津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其严重性主要是指A.满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出现D.促使了中国沦为殖民地参考答案:B【详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一次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故答案为B项;满清政府主权是进一步丧失大量,而非完全丧失,排除A项;国人忧患意识自古有之,近代犹甚,排除C项;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排除D项。
2.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参考答案:A3. “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
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
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
”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参考答案:C从材料“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中可以分析出,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是指俄国二月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C项正确;A项是指十月革命,排除;二月革命是暴力革命,故B项错误;D项是二月革命后的社会形势,排除。
点睛:首先从材料“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分析出二月革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天津市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本试卷各试题答案必须在答题纸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耕牛C. 土地和人口D. 人口和铁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土地和人口,故C正确。
耕牛,在西周不是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且不属于分封制的内容,故A排除。
同理,B排除。
铁犁,在西周没有出现,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
2.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的纽带是A. 财产B. 地域C. 信仰D. 血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特点是按血缘亲疏确定财产继承和权力分配,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3.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
其目的是A. 提倡一夫一妻B. 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 维护宗法制度D. 规范诸侯们的婚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周朝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室所生第一子,只有“妻”是正室,按礼法,妾所生之子不能继承王位。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1.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
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
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A.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 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C. 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D. 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周初巩固统治地位和加强礼制建设的政治目相关。
故B项正确。
A项中央集权不适用于西周,排除。
材料主要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强调青铜制造的技术和汉字的运用,CD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结合所学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2.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
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D项正确。
ABC三项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
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A.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B. 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C. 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D. 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选D。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I).docx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I)一、:每 2 分, 30 小,共60 分。
1、中国人很早就“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 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王”字。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其中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参通者,王也”。
下列甲骨文“王”字的写所反映的政治含理解正确的是A.殷王的治至高无上B.早期国家已出政治集C.宗族关系成基本的政治关系D.神与王相合2、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相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大、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同的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里主要A.分封制推中原文明的播B.分封制巩固西周治的作用C.分封制阻碍了中民族融合D.分封制大西周文化的作用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侯疑焉,立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侯失位天下乱,大夫无等朝堂乱。
” 表明西周行嫡子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子的最高地位B.保族血的正C.防止内部争,化中央集制度 D .解决位和的承与分配,定治秩序4、《礼》:“夫礼者,所以章疑微,以民坊者也。
故有等,衣服有,朝廷有位,民有所。
”由此可,制定礼制度的目的是A.加中央集B.展文化教育事C.社会等秩序D.打地方侯力5、《三国志》:曹操的曹是西丞相曹参的后代。
2013 年11 月复旦大学行的DNA否定了一法,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而我国古代也有养子“异姓不养”的俗。
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内外服制B.郡制C.分封制D.宗法制6、斯塔夫里阿斯在《全球通史》中:“在中国达数千年的史上,有三次革命,它从根本上改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构。
第一次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1949 年⋯⋯”。
其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 .世卿世禄制的除B.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D.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 君主 ) 之守司 ( 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天津市静海区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
天津市静海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2.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B.考古 C.想象D.传说3.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大量农具和贮藏食物的窖穴。
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
据此可以判断( )①当时我国已经出现原始农业②先民能够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③半坡居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④南方湿润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4.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推知( )A.西周时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崩溃C.郡县制已在春秋战国时出现 D.诸侯兼并战争导致贵族政治解体5.“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编制户口6.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7.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
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这一变化说明( )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8.学校德育宣传栏中写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研习历史文物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史事能力
的体现。
下图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
A.旧石器时期
B.新石器时期
C.部落联盟时期
D.夏商周时期
元谋人齿化石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
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
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
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3.下表中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历史结论
A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夏朝可能出现牛耕
B 西周时期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C 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玉器及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
源地
D 《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天下耕作周代出现刀耕火种
4.某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
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
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
A.文献记载B.文化遗存
C.神话传说 D.科学推断
6.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A.旧石器时代 B .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
C.早期国家产生
D.王位世袭制产生
7.2017年4月,“中华创世神话”研究推进会在沪举行。
下列最可能被列为研讨主题的是
A.炎黄的传说 B.姜寨聚落C.二里头宫殿 D.殷墟甲骨
8.下列遗址最有可能能体现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转折的是
A.姜寨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殷墟遗址D.秦兵马俑坑
9.“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夏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21世纪前期B.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公元前20世纪前期 D.公元前20世纪后期
10.中国邮政曾发行《殷墟》特种邮票一套3枚(如下图)可推测邮票中三件文物都出土于
A.河南 B.河北C.山西D.陕西
11.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
与族谱相关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12.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
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此制度
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
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13.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大克鼎”。
作为史料,它可佐证
A.商周牧野之战
B.西周分封世袭
C.春秋礼崩乐坏
D.战国军功授爵
14.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B.有利于早期国家形成
C.推动土地私有制出现
D.导致诸侯争霸
15.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1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 D.崇尚自然
1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18.史学家钱穆先生将战国到秦定义为“历史之大变”,此种定义的主要视角是
A.思想文化B.社会政治C.民族关系 D.生活方式
19.铁器使用、地主与自耕农、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礼崩乐坏这些新
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A.君主开明 B.政治统一 C.思想繁荣D.社会转型20.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A.夏启B.商汤 C.周武王D.秦始皇
21.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
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
”这表明郡县制
A.消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22.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
毋飲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A.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3.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颁行标准衡器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并最终将“伟大”的秦朝
变成了“历史”,最后率兵攻入成阳,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25.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之争刘邦取胜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推动社会转型
二、材料阅读题(26题15分,27题10分,共25分)
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1)指出材料一图一与图二分别处于哪个时期?(2分)结合材料二和图一的信息,说明姬姓诸侯国对西周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材料三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2)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2分)
材料四
(3)说出从图二到图三发生的变化,(4分)材料四与这一变化有何关联?(1分)
27.(10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分)
材料二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
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
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
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
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
许掉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4分)
材料三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4分)
学派观点史实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
思想的哲学基础
“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
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材料阅读题
26.
(1)
(2)
(3)
27.
(1)
(2)
(3)。